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汉文学作业

秦汉文学作业

秦汉文学作业
秦汉文学作业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一.名词解释(至少任选4题作答)

1.《吕氏春秋》

2.《谏逐客疏》

3.《新书》

4.《史记》

5.互见法

6.本纪

7.列传

8.世家

9.骚体赋

10.汉大赋

11.《上林赋》

12.《汉书》

13.《论衡》

14.《刺世嫉邪赋》

15.《二京赋》

16.《归田赋》

17.汉乐府

18.《十五从军征》

19.汉文人五言诗

20.《古诗十九首》

二.问答题(至少任选3题作答)

1.汉代文人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汉代文学的内、外部主要特征是什么?

3.纵横家文风的特征是什么?

4.简述秦及西汉时期散文的特点。

5.简述《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体例。

6.简述贾谊《过秦论》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

7.《淮南子》的散文艺术特征是什么?

8.汉赋的渊源是什么?

9.简述汉赋的发展过程。

10.汉代散体大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1.枚乘《七发》在赋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原因是什么?

12.为什么说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作?

13.简述扬雄的辞赋观的变化。

14.《史记》的体例是怎样安排的?

15.《史记》的成书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16.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17.简述《史记》的抒情性。

18.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19.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文学风格。

20.简述《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1.简述汉乐府的发展过程。

22.简述“乐府”内涵的变化过程。

23.简述乐府诗的保存和分类情况。

24.《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5.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艺术。

26.结合作品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27.简述汉代京都赋崛起的原因及表现。

28.班固的辞赋观是什么。

29.东汉时期纪行赋和述志赋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30.简述赵壹《刺世嫉邪赋》的艺术特征。

31.简述东汉散文的发展过程及艺术特点。

32.试比较《史记》与《汉书》在体例、艺术性方面的不同。

33.论述《汉书》的叙事艺术。

34.论述《汉书》的写人艺术。

35.《汉书》的艺术风格与《史记》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6.试比较《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在艺术上的异同。

37.王充的文学观是什么?

38.简述五言诗在汉代的发展历程。

39.比较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的不同。

40.结合作品论述《古诗十九首》抒情性的表现。

秦汉文学试题库

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26、汉代新体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和《》。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文学题库一.选择题: 1.“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西周和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代 2.风、雅、颂的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A.诗歌的内容 B.产生的地区 C.音乐 D.产生的时代 3.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诗经》是()。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4.赋、比、兴是《诗经》的()。 A.音乐的分类 B.内容的分类 C.艺术表现手法 D.讽刺手法 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尚书》 6.我们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 A.编年体史书 B.分国记事的史书 C.纪传体史书 D.汇集历史资料的史书 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8.屈原的《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A.11篇和1篇 B.9篇和9篇 C.1篇和9篇 D.11篇和9篇 9.《鵩鸟府》和《吊屈原赋》的作者是()。 A.枚乘 B.司马相如 C.司马迁 D.贾谊 10.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 A.《孔雀东南飞》 B.《离骚》 C.《木兰诗》 D.《天问》 11.汉代传习的"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的( )。 A.《鲁诗》 B.《毛诗》 C.《齐诗》 D.《韩诗》 12.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两部书是()。 A.《左传》和《战国策》 B.《左传》和《国语》 C.《春秋》和《左传》 D.《尚书》和《国语》 13.《子虚赋》和《上林赋》的作者是()。 A.扬雄 B.司马迁 C.司马相如 D.贾谊 1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小升初必备文学常识及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积累——中国历史篇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春秋战国时期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春秋战国时期 1.答案:《诗经》、《论语》 2.答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答案:屈原《离骚》 4.答案: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5、答案:儒家丘仲尼 秦汉时期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着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2、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3、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4、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2、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3、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4、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秦汉时期 1.答案:司马迁《史记》鲁迅《资治通鉴》 2.答案:司马相如、班固 3.答案:《汉书》班固 4.答案:.司马迁、司马相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1.答案:.蔡琰(文姬) 2.答案:《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或(《木兰诗》)、《秦妇吟》 3.答案:1.曹操、曹丕、曹植、曹植《七步诗》曹冲 4.答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 唐宋时期 由于隋代十分短暂,文学的发展也不够典型,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唐宋时期 1、初唐四杰指()、()、()、()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他们分别被尊称为()和()。 3、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 4、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你知道“小李杜”指哪两位么?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三瘦词人”的是宋代的()。 6、唐代诗人雅号:例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刘禹锡——()李贺——()白居易——()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 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 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 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中主张诗歌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枚乘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 期和期四个阶段。 二.简答 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D_湖南省湘东七校2019年下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湖南省湘东七校2019年下期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2019 年 12 月 7 日)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选择题: .“百家争鸣”地局面出现在(). .西周时期.西周和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秦代 .风、雅、颂地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诗歌地内容.产生地地区 .音乐.产生地时代 .我们今天所见到地《诗经》是(). .《鲁诗》.《齐诗》 .《韩诗》.《毛诗》 .赋、比、兴是《诗经》地(). .音乐地分类.内容地分类 .艺术表现手法.讽刺手法 .我国最早地历史散文集是(). .《春秋》.《左传》 .《国语》.《尚书》 .我们见到地《春秋》是一部鲁国地(). .编年体史书.分国记事地史书 .纪传体史书.汇集历史资料地史书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老子》.《论语》 .《孟子》.《庄子》 .屈原地《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篇和篇篇和篇 篇和篇篇和篇 .《鵩鸟府》和《吊屈原赋》地作者是(). .枚乘.司马相如 .司马迁.贾谊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地一首叙事诗是(). .《孔雀东南飞》.《离骚》 .《木兰诗》.《天问》 .汉代传习地"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地( ). .《鲁诗》.《毛诗》 .《齐诗》.《韩诗》 .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地两部书是(). .《左传》和《战国策》.《左传》和《国语》 .《春秋》和《左传》.《尚书》和《国语》 .《子虚赋》和《上林赋》地作者是(). .扬雄.司马迁 .司马相如.贾谊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乐府诗集》.《玉台新咏》 .《文选》.《古诗源》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地().文档来自于

网络搜索 .《涉江采芙蓉》.《青青陵上柏》 .《迢迢牵牛星》.《青青河畔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题为(). .《垓下歌》.《大风歌》 .《秋风辞》.《瓠子歌》 .《报任安书》地作者是(). .司马迁.司马相如 .司马谈.东方朔 .《汉书·苏武传》地作者是(). .司马迁.司马相如 .司马谈.班固 .汉代传习地"四家诗"中,不属于"今文诗"地( ) .《鲁诗》.《毛诗》 .《齐诗》.《韩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这几句诗出自屈原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招魂》.《离骚》 .《九歌·国殇》.《九章·橘颂》 .《两都赋》地作者是汉代著名辞赋家(). .张衡.扬雄 .枚乘.班固 .《五噫诗》地作者是(). .梁鸿.班固 .秦嘉.张衡 .《古诗十九首》地创作时代是(). .建安时期.东汉末年 .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 .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地是(). .《后汉书》.《汉书》 .《史记》.《战国策》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句评论秦代文学地话出自().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中国小说地历史变迁》.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先秦历史著作中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地史料汇编地是(). .《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 .战国诸子中最有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地文学家是(). .荀卿.韩非 .庄周.孟轲 .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地大师是(). .孔丘和荀卿.孔丘和左丘明 .孔丘和庄子.孔丘和孟轲 .下列诸子书中属于语录体地是().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答案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答案) 1. 《诗经》 2.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 《离骚》,作者屈原 4.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 楚辞 6. 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 《左传》8. 《论语》 9. 国别体10. 《谏逐客书》11. 门客12. 共叔段 13. 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1 4. 《史记》,作者司马迁15. 《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 《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17 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 陶渊明20. 王维21 七言诗22. “永明体” 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 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24. 《世说新语》 25.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 2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7. 边塞诗28. 七言律诗29. 李贺 30. 白居易,有2888首诗杜甫,有1465首诗李白,有1045首诗 31.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32.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3. 孟浩然、王维34. 高适、岑参、王昌龄 35. 李白是“诗仙”,诗风飘逸;杜甫是“诗圣”,诗风沉郁。 36. 元稹,白居易37. 李商隐、杜牧 38. 针对唐初创作中的形式主义,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积极倡导“尊崇儒学”、“文以载道”,提倡恢复秦汉文章传统,强调语言“文从字顺”和作家的修养,力求改变文体、文风,这就是“古文运动”。 39.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是由民间的“曲子词”发展而来的。 40. 《花间集》 41.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 42. 43. 柳永44. 晏殊,晏几道45. 苏轼46. 李清照47. 辛弃疾48. 稼轩体49. 元杂剧 ;套数是由同一宫调若干支曲调连缀而成,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 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52.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53. 愿天下有情终成眷属。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资料讲解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 学概述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 秦汉文学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之后,又派大将王贲从燕地向南挥戈攻齐,生俘齐王建,六国遂平,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秦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名符其实的大统一。这种大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表现为军事统一,经济统一,文化统一,即所谓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以后,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大陆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就对自己的祖国,表现出了一种无比强大的向心力,虽经多次内乱与外患,但仍然分久必合,保持了文化文明诸方面从未间断过的连续性,使华夏炎黄子孙始终得以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统一,不仅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秦始皇和先秦法家一样,过分迷信武功、法吏而轻视文治,完全接受了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偏颇的理论主张,尤其在他晚年(公元前213年)在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社会危机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又错误地接受了不懂得如何守成的法家人物李斯的焚书建议,严酷地推行旨在愚民的文化专制政策,妄图以此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结果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到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王朝自建立只短暂的十六个年头,就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大军推翻了。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只存在15年。这期间除皇帝的诏令和臣下的奏疏等实用文字外,没有散文名篇传于后世。而在文学发展中起过一定影响的是完成于秦统一前秦王政八年(公元前 239)的《吕氏春秋》和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的《谏逐客书》。前者由秦丞相吕不韦主持,由其门客集体编著,它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有不少地方借寓言故事说理,富于文学意味;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文遗闻,是后世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后者是李斯为谏阻秦王拟驱逐六国来客而作。文章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的气势;而在文辞的修饰整齐、音节的和谐流畅等方面,又是汉代政论文和辞赋的先声。 秦王朝覆灭后,又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重新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 汉承秦制,是指汉王朝从本质上承继了秦王朝以郡县制为典型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国家政体,以及制定了与此相应的诸如律令、军法、历法、礼仪等一整套制度,而并非是说也继承了秦王朝极为酷虐的政治统治。 汉代逐渐繁荣起来的文学,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产生于战国后期的赋。因为赋才是两汉四百年间,从总体创作实况来看发展得最昌盛,最富于艺术的审美价值,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最先表现出堪称为自觉创作意识的文学品种。早在西汉初期,这种文学体裁就已经开始风靡,不仅有此时最杰出的文学家贾谊的传世名作《吊屈原赋》、《鵩鸟赋》等,而且甚至先后在吴楚地区的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的府中,集中枚乘、庄忌、枚皋、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艺术风格各异的名家,形成了影响很大的创作中心。

2011-2012 影视文学考试试卷(答案)

2011-2012 影视文学考试试卷 填空 1. _______年底,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 答案:2000年底通用语言文字法 2. 2010年,台湾领导人_______在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强调文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_______《典论.论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答案:马英九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3. 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就是传说中黄帝的陵墓,是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源头的象征。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1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古代共同语可追溯到这一时期,即“______”,与后世古代共同语统称为“_______”。 答案:夏言雅言 4. 秦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久,直到汉王朝的建立,终于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大一统局面。“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汉文化,取代了“____________”。 答案:汉族汉字汉语华夏文化 5. 戏曲道白,过去有“_________________”之说,戏曲中的“____ ____ ____ ____”四个功法中,____功被认为最难掌握。 答案:千斤白,四两唱唱、念、做、打念 6.对普通话的规范包括:一、__________: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二、__________: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三、_________: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蓝本。 答案: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 7. ___________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并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答案:全国人大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完整word版)秦汉文学试题库.docx

第二编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 )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 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 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 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 篇。此书原称《 用、、、 》,多来说理,具有 很强的文学色彩。 10 、刘向的《》、《》、

《》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 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 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 、《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 、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 《》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 、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 、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秦汉时期文学常识

Day3秦汉时期 1.《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 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五部分。是“二十五史” 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 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3.“汉赋四大家”是:扬雄《甘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 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民间 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5.“三纲五常”: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所谓 “三纲五常”,就是”纲常“,它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三纲:“父为子纲”(父母是子女的纲领,领路人)、“君为臣纲” (君为主,臣为从;臣不能违背君主);夫为妻纲(夫为主,妻为从) ?五常:仁、义、礼、智、信

Day3秦汉文常练习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府双壁”和“乐府三绝”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纲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汉文学

1、班固所作的历史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吴越春秋》 D.《越绝书》 2、《昌言》的作者是【】 A.恒谭 B.王充 C.仲长统 D.崔寔 3、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不包括【】 A.“互现法”的使用 B.对比衬托方法 C.重视心理描写 D.非个性语言描写 4、张衡所作《二京赋》的谋篇立意大抵模仿的作品是【】 A.《两都赋》 B.《述行赋》 C.《幽通赋》 D.《幽通不遇赋》 5、杨恽的主要散文作品有【】 A.《新序》 B.《春秋繁露》 C.《盐铁论》 D.《报孙会宗书》 6.《赠四王冠诗》的作者是【】 A.班固 B.应亨 C.张衡 D.秦嘉 7、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 A.《两都赋》 B.《二京赋》 C.《归田赋》 D.《鹦鹉赋》 8、在汉代被称为“群儒首”的人是【】 A.贾谊 B.司马迁 C.董仲舒 D.刘向 9、《李夫人赋》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10、《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刘向 B.董仲舒 C.桓宽 D.杨恽 11、开创大赋的是【】 A.司马相如 B.枚乘 C.贾谊 D.班固 12、《士不遇赋》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13、桓宽散文的代表作是【】 A.《盐铁论》 B.《过秦论》 C.《昌言》 D.《新序》和《说苑》 14.《新论》的作者【】 A.桓谭 B.王充 C.仲长统 D.崔颢

15、下列作品属于枚乘所作的是【】 A.《至言》 B.《上书谏吴王》 C.《论积贮疏》 D.《论贵粟疏》 16、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不包括【】 A.“互现法”的使用 B.对比衬托方法 C.重视心理描写 D.非个性语言描写 17、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A.《归田赋》 B.《鹦鹉赋》 C.《二京赋》 D.《刺世疾邪赋》 18、王充的散文作品是【】 A. 《新论》 B. 《论衡》 C.《昌言》 D. 《政论》 19、《遂初赋》的作者是【】 A. 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20、目前学术界认定为蔡琰所做的诗是【】 A.五言《悲愤诗》 B.七言《悲愤诗》 C.《胡茄十八拍》 D.《饮马长城窟行》 21、《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A.道家著作 B.法家著作 C.儒家著作 D.杂家著作 22、《史记》中的表有平【】 A.8篇 B.10篇 C.30篇 D.70篇 23、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体类型属于【】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 C.抒情小赋 D.骈赋 24、汉乐府民歌中倾诉生活困顿的诗篇是【】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相逢行》 25、《上书谏吴王》的作者【】 A.贾山 B.贾谊 C.晁错 D.枚乘 26、“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 A.《子虚赋》 B.《赋篇》 C.《上林赋》 D.《两都赋》 27、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的赋体类型属于【】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 C.抒情小赋 D.骈赋 28.汉乐府民歌中讥刺达官显贵德尔诗篇是【】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相逢行》 29、蔡邕创作的骚体赋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模拟试题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练习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____________》;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是《____________》;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____________》。 2、中国最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____________等。 3、孔子提出的“仁”的内涵是____________。 4、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建立统一文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同制、行同伦和地同域。 5、《诗经》中的“__________”和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 )。 A.铜器 B.迁都 C. 使用文字 D.建筑 2、《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 ) 。 A.家国同构 B. 封国制度 C. 家族制度 D.宗法制度 3、最能体现辩证整体性的是()。 A.数学 B. 中国古代医学 C.农学 D.地理学 4、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曾求出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3.之间。A.刘伟 B.祖冲之 C. 刘徽 D. 秦九韶 5、()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易传》 B. 《诗经》 C. 《论语》 D. 《史记》 6、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度文化层的?( ) A. 家族制度 B. 婚姻制度 C. 官吏制度 D.服饰文化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 ( )的提法。 A.黄帝 B. 董仲舒 C.鲁班 D.伏羲 8、()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极性的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阿拉伯 9、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A.西周 B.先秦 C.两汉 D.魏晋 10、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的指导。 A.“诗” B.“学” C.“礼” D. “经”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秦汉文学

汉赋 一、辞与赋的联系与区别 (一)楚辞与汉赋乃两种不同的文体。(区别) 1、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国域内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方言声韵)、名物(楚地的风土物产)而创作的诗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汉赋却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 2、赋体一般是用主客问答体敷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实际上是更接近于叙事散文的特点。楚辞体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也往往含有某些叙事成分,但它却是以抒了个人感情为主的作品,是真正的诗歌。 3、刘熙载《艺概》论述“楚辞汉赋之别”:“楚辞按之而逾深,汉赋恢之而弥广”,“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所谓“按之而逾深”和“尚神理”指的是楚辞中所含有的情和所具有的诗歌韵味说的;所谓“恢之而弥广”和“尚事实”是指汉赋以铺陈为能事,以叙述事实为主说的。因此,汉赋实际上是更接近于叙事散文的特点。 (二)汉人将辞、赋归为一类。(联系) 汉人将辞、赋归为一类,在文体分类上确有不精确的地方,但这也正好说明了辞与赋的联系。 1、辞、赋相对于“诗三百篇”和汉乐府诗来说,同属于“不歌而颂”的不入乐的作品。 2、汉赋的产生和发展,曾受楚辞的直接影响,所谓“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屈原的诗歌作品,特别是《离骚》,结构宏伟、文采华美,其间又设为问答,引譬连类,就语言描写而言,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赋体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三、汉赋发展的各个阶段 (一)骚体赋及“九体” ?汉初骚体赋为主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九体:贾谊《吊屈原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如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作品,它们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与汉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淮南小山《招隐士》 ?司马相如《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 (二)枚乘与“七体” ?枚乘:梁园文学群体杰出代表《七发》 ?七体:枚乘《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李善《文选》注以为“《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自《七发》问世后,后世仿作并以“七”名篇的代不乏人,如张衡的《七辩》、马融《七厉》等。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杂文》于赋体之外,别立“七体”。 (三)司马相如与天子游猎赋 ?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当垆沽酒 ?《子虚赋》《上林赋》 标志着汉赋主题转变,由讽谏转为润色鸿业。 ?《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而睡,涣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四)扬雄四赋

秦汉文学试题库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先王之法不可法”的主张。 3、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逐客对秦不利”。 4、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____________,他和__________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并做有骚体赋《______________》 5.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6、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7、《法言·吾子》《甘泉赋》《长杨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8、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东汉辞赋创作中,张衡、班固是代表性的。张衡的辞赋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班固的辞赋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名氏的《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五言诗冠冕”. 11、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开创的文学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在叙事诗方面,创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充作有《____________》。 二、解释 1、汉赋四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