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手抄新闻,现代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产生的条件

论述手抄新闻,现代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产生的条件

论述手抄新闻,现代报纸,广播电视和网

络产生的条件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存在着频繁的信息交流,蕴藏着对信息媒介的巨大需求,是近代报刊诞生的前提条件。

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大幅度降低,西方廉价工业品如潮水般涌人,中国廉价原材料出口剧增,中外进出口贸易额呈直线上升趋势。

近代报刊与都市中心的形成是同步发展的,“没有都市中心,大众媒介不可能产生;同样,没有大众媒介,都市中心的发展恐怕也不会成功.”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开辟租界,发展商埠。列强以商埠为据点,大肆倾销商品,设立工厂,创建银行,建立文化教育机构。

物质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直是在逆境中,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既要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盘剥,又要遭受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反对这种内外压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就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报刊的迅速发展。

伴随着一个阶级的诞生和发展,需要有一场舆论上的呐喊,资产阶级报刊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

因此,近代中文报刊特别是国人自办的报刊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舆论工具。

传输条件

交通通讯业的发展使得运输便利、讯息畅通,为近代报刊的发展创造了传输条件。

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增长,交通通讯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被誉为“新闻事业之总枢扭,传播媒介之总耳目”的通讯社开始在中国出现。

1872年,英国路透社在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设立远东分社,先进的通讯工具—电报率先在上海营业。

技术条件

印刷技术的演进,为近代中文报刊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技术条件。最早一批近代中文报刊是用雕版印刷的。

鸦片战争后,印刷业中的铅印技术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渐次进人中国,继汉字铅活字复制成功后,1859年宁波英华书馆又成功地试制出镀汉字字模以及以二十四盘常用字为中心的元宝式字架,这些铅活字和字模字架经复制推广,逐渐为当时的中文报刊所采用。

中国第一份铅印报刊是1853年8月在香港创刊的《遐迩贯珍》。

政府禁令

清廷禁止在中国传教的禁令使得第一代来华新教传教士放弃口头传教,转而用印刷书刊的方式来传播教义。1813年米怜来到中国,同年7月15日,马礼逊在给米怜的一封信中提议到南洋一带去开辟传教天地。

于是米怜前往马六甲传教,他到达那里之后就按照与马礼逊商量好的计划准备开办一所学校、一处印刷所以及出版刊物等,在他们呈送伦敦会的章程中记录了关于月刊的计划:“要求在马六甲刊印一份小型月报,以便传播实用知识和基督教。”这就是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民族心理

传教士认识到中国人对于文字有特殊的感情,因此是传教士希望以书籍、刊物的形式培养中国人对基督教的好感,为改变中国的信仰奠定基础。

关于中国人对文字和书籍的感情,马礼逊在1814年给大英圣书公会负责人的一封信中有如此认识:“中国人是一个驯服和通情达理的民族,他们一般都愿意接受劝告和教导,更尊重书籍,他们明显地对此常存感谢的心,绝少有粗暴的表现。”

新闻学概论2新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详案

发展详案 新闻学概论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刘敏(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教学目标: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掌握新闻传播演变发展的历史,以鸟瞰的方式把握人类新闻传播的基本轨迹,为随后的理论展开提供一个宏观的论说背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新闻传播3个历史过程:“前新闻传播业时代”、“新闻传播业时代” 和“后新闻传播业时代”;新闻活动的渠道(新闻传播的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对传播的基本理解;新闻传播的历史过程 课时数:4课时 课型:理论课 推荐参考资料:1・《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大学出版社,李良荣;2.《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郑保卫;3.《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保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随机点名并确定出勤人数。 【板书】第一章•新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话题引入】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形式,从广义上说,它不仅局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我 们今天就是要了解新闻传播的产生、发展,以把握人类新闻传播的基本轨迹。 【板书】第一节、新闻传播的产生 【讲授】新闻传播的产生,在于回答新闻传播的起源问题。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看,传播现象的产生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时空起点。新闻传播的产生或起源,同样不是一个点的 概念,而是一个过程概念。对新闻传播产生或起源的解释与 描述,实际上是以今天对新闻传播的理解为尺度,去发现和衡量人类传播史的结果。 【板书】(一)新闻传播活动 1•传播、新闻传播的概念 【讲授】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交往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观念和情感。简单说,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活动,这里的人不单是个人,也可能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或团体,这里的絕信息”是广义的,包括所有的精神产物。理解了传播的含义,也就大致可以了解新闻传播的含义。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传播细嫩的活动。【板书】定义:新闻传播是一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传受活动。 【讲授】新闻传播就是把客观世界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实信息传送给社会大众的活动。那么,这种活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首先,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自然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其次,这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交流活动是双重主体的过程性活动,即是由传播新闻的人和收受新闻的人共同完成的活动, ■再次,由于这种信息交流活动的内容是一种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因此新闻传播必然是一种关于真实信息.新鲜信息的传受活动; ■最后,这种将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传送给社会大众的传播必然是一种及时的、公开的传播。 【板书】2•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讲授】在对传播和新闻传播做出上述解释之后,现在简单讨论一下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关系,顺便也就论及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所有传播活动,但新闻学只重点研究人类的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活动,在现代社会,特别关注对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新闻传播的研究。 【板书】(二)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讲授】新闻活动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举例)。信息交往需要时人类新闻传播

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比较研究

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比较研究 随着网络新闻的出现,纸质编辑的基本职能总体上来说并没有改变,但是如果仅仅具备纸质新闻编辑的基本能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纷繁复杂的网络新闻使得受众面临着真实和虚假新闻的辨别;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网络新闻编辑凭借自身新闻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对新闻进行修改和辨别,把最真实和最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挑选出来方便受众阅读。 标签:网络新闻;报纸新闻;比较研究 一、报纸编辑发挥传统“把关者”的作用 新闻编辑,是新闻机构中专门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最早出现在报纸编辑部中,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介中也出现了新闻编辑。也许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中编辑工作的具体任务及其分工有所不同,但是所从事的新闻编辑工作还是有一些共性;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新闻信息的版面的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 这些工作内容中,以编辑的“把关者”作用最为突出,新闻在传播之前,新闻编辑是最后的一道关卡。由此,新闻编辑对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传统的纸质媒体新闻编辑中,新闻编辑的作用就是对记者采写编好的新闻稿件进行最后的审阅修改,记者把写好的新闻稿件交到编辑部,这些稿件是记者对采访和搜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加工后所制作出的新闻稿件。但是,这些稿件并不一定就是没有一点错误完全符合报纸直接可以刊登的,新闻稿件有一些硬性的要求,比如:是否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新闻事实的真实性、新闻稿件中的病句以及错别字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新闻编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水平要高。由于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看事实的角度不同,新闻记者会进行现场采访,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虽然具备记者该有的客观性,但是身临其境难免不能客观冷静的对待事情;而新闻编辑相对来说处于一个统领全局的位置上,可以相对超脱的看待新闻事件,对报纸新闻的基本要求以及报纸的整体定位上可以把握的更好。所以,新闻稿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新闻记者容易忽略的,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对比、联想、扩展,会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传统编辑采用的是“在纸编辑”,对纸质稿件进行审阅和修改,由于报纸有一个规定范围内的出错率,要想把出错率降到最低,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必须发挥出来,这种编辑方式对新闻编辑的要求会更高,传统编辑一般具备一些素养。 首先,报纸编辑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纸质媒介的新闻编辑,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随时更新的其他方面的知识都要学习,时代迅猛发展,伴随着知识随时更新,新闻编辑要有不断发展的眼光,根据专业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面对更多的挑战。传统新闻编辑自身能力要强,这是处理各种新闻稿件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仅仅做文字修饰工作,新闻编辑既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英国新闻传播史

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报刊的发展 .早期报纸萌芽 中世纪开始有手抄新闻出现,并出现本册式的新闻书,是雏形现代新闻媒介,从荷兰传入。年英国出现印刷机,年起历任国王实行出版管制,包括:皇家特许制;皇家出版法庭。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报刊:出版商伯特,作为特许的皇家出版公司成员,出版英最早印刷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荷兰新闻书的贩卖人。 《每周新闻》:年创于伦敦,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出版商鲍尔尼与阿切尔经由国王特许出版,全称为《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作为新闻第一次被用于刊名,每期二十页,外观似荷兰新闻书,内容按政府规定,只报导国外新闻,无国内政治新闻。 .英国大革命——光荣革命时期 政治动荡,新闻政策变化快,皇家特许制和星法院被取消,出版得到自由,出现专门报导国会消息的刊物,出现较多报刊。但由于革命反复,新闻传播业也受到影响,出版自由理论无法得到彻底执行;党报时期体现不明显。 《国会活动纪要》:年托马斯创,首家报导国内政治新闻的报刊; 《国会辩论每日纪要》,记载每日国会主要辩论事项的周或旬刊,至年持续出版。 《牛津公报》:创办于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是在“特许制法令”下出版的官报,也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张报纸。单页两面印刷,全是新闻,没有评论,主要内容是官方发布的信息,出至期时迁回伦敦,易名为《伦敦公报》,至今出版,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公共广告者》:奈德海姆创,支持克伦威尔的报人,年办《公共广告者》,英第一家全广告报刊,广告报的始祖。 政党报刊:国会派——《英国信使》: 保皇派——《宫廷信使》《公民信使》 克伦威尔——《政治信使报》《公众情报者》,奈德海姆主编。 .资产阶级革命后至世纪初的报业发展 新闻政策,知识税的建立与废除;废除禁止报导评论政治新闻;使用煽动与诽谤罪压制新闻媒介的传统被削弱。工业革命推动报业产业化,传播业“稳步、全面发展”。 十八世纪上半叶 政党报刊时 )津贴报刊:托—《评论》;辉—英首家日报《每日新闻》,后合并于《每日公报》 .大众报刊阶段 )初期(——世纪末)便士报是英国报刊大众化的起点,模仿美国风格,初期成功的典范是《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英国廉价报纸的先驱,斯雷创于年,不久转给债权人利维,成为便士报。报纸注重采写第一手新闻,刊登特约作者的文章,以大众化的形式推出新闻和评论。其子劳森是该报的主要缔造者,接手报务后,采用美国式的编辑方式,重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扩大报导面,聘请高水平的记者作家参加报纸工作,根据读者特点采写新闻;此外积级投身于社会改革和爱国运动,奉告自由主义而不激进,宣称促进社会和大英帝国的进步,使《每日电讯报》发行量达到万份,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形成英国特色的大众报刊阶段(末——初)英国传统风格、美国大众风格与现实英国大众兴趣相结合,代表:《每日邮报》《每日快报》《每日镜报》 )当代英国新型大众化报刊阶段(世纪年代后)大众报纸富于视觉冲击,内容煸情,代表:<世界新闻报>:创于年,集中报导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和黄色新闻,图文并茂冲击视觉,发展迅速,发行量达万份。

浅析近代报纸起源于德国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d19144760.html, 浅析近代报纸起源于德国的原因 作者:王童励洁丹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0期 摘要:德国是西方新闻事业的摇篮,最早的报纸和期刊就产生于德意志地区。文章从历史、经济、科技及文化等方面讲述德国新闻业的产生历程,在国情领域探讨德国早期特殊的新闻事业,重点探究国情与新闻事业的关系。 关键词:德国;新闻事业;报业;国情 一、引言 人类的新闻传播事业既与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同步,又有着特定的自我发展规律;它既可能像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一样随经济基础改变,也可能因某种特殊历史背景而呈现出与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子系统并不同步的现象。 因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产生在德意志地区,德国便成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起源地。如果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最早的新闻事业应该产生在资本主义萌芽更成熟的英法等其他西欧国家,那么,究竟是当时的哪些因素促使德国在中世纪晚期引领西方新闻事业的发展呢?这与德国当时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特殊的国情密不可分。 二、德国:近代报纸的发祥地 (一)中世纪纸质媒体的发展 人类的信息传播进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语言传播到文字传播,再从印刷传播到电子传播。纸质媒体在中世纪登上历史舞台后,人类传播就迎来了一个新纪元,特别是报纸这一形式,使人类的思想交流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 新闻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首先是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特别是统治阶级对新闻的需求,对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而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依赖于物质生产和科技文化进步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 最早的新闻业即报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早的近代报纸产生之前,早已有报纸的雏形存在,也就是如今人们所谓的传单。它们大多未注明发行地,也没有年份,其原本形式来自手抄信。这些传单用以公布一些罕见或能吸引公众眼球大事件,如战争战役、政府换届、火灾或凶杀案等。 因古代罗马信息传播活动广泛、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所以最早的报纸雏形——《每日新闻》,出现在公元前60年的凯撒时代。十四、十五世纪则在意大利威尼斯盛行手抄新

新闻概论

第一章认识新闻 一、新闻的起源 有用性是信息传递的根本目的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性生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人类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二、新闻的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用事实说话:在忠实地报导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和表达,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 场和观点的一种报导原则和报导方法。 ●变动是新闻之母:渐变(敏感度)突变(容易) ●新闻来源(信源,即新闻的出处): 记者采访他人;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三、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必须的材料 5W+H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经过或过程) 为什么要重视新闻五要素?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四、新闻类别 ●以新闻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以新闻发生地分类: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的新闻) ●按报道方式(或新闻文体)分类,可分为三大类: 1.新闻:消息,通讯 消息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通讯(消息和散文的结合体)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以提供更翔实的事实和画面,以补消息的不足。 2.言论:对于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某种观点。 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代表本报编辑部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编后,编者按(三言两语或借题发挥或一针见血点明事件的要害或事件作补充性的说明)短评(时评)(配合报上发表的新闻、简明扼要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性质等) 3.杂交品种:新闻特写、新闻评论、新闻调查杂文、报告文学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新闻媒介的演变 第一节远古新闻传播时代 一新闻媒介的起源 原始新闻媒介:指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介质记录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可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人身载体包括“手势语”和口语媒介,身外载体包括实物媒介,声光媒介和图示媒介。 原始新闻:是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笨拙的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 语言为原始新闻传播提供了软媒介(非物质媒介),构成有声信息符号,这是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 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二原始新闻的传播形态 1.人体传播:游群相互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身 体成为天然的载体,传播范围仅限于“游群” 内。用手势和口语传播信息,游群成员都能 看到或听到。

三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 1.手势新闻媒介:手势语是一套有意义的手势符 号,构成无声的意媒系统,和手臂、手掌融 合为最早的新闻媒介。早期智人建立了一套 手势语的符号系统。手势语的手与臂是介 质,与手势意媒构成人身媒介,只是原始社 会信息传播古老媒介之一。 2.口语新闻媒介:有声语言完善到能够达到交流 的程度时,出现了原始新闻的口头传播,语 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Eg。奴隶 时代的罗马帝国曾设立口语新闻机构。 3.实物新闻媒介:硬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意媒) 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实物本身不 是意符,但利用实物的特征代表一种意义就 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媒,具有初级符号的功 能。它本身也是介质。实物媒介依赖具体语 境才能辨别其意,传播者语境相同,赋予实 物特定的含义,实物也就成为能传播信息的 媒介。实物新闻的使用常具备如下条件:(1)部落内部对实物含义事先做过约定,以便借 助实物把信息告诉给暂时无法见面的接收 者。(2)当事人双方面临共同的处境、冲突,

新闻的发展历程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10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1,触觉和嗅觉。2,视觉符号。3,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班图语系。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3,阿拉伯文字体系。4,斯拉夫文字体系。5,梵文字体系。6,希腊文字体系。7,回鹘文字体系。 四,走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先导----印刷术的发明 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6世纪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对工艺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发明,可以适应宗教教义的传播,但难于在时效上适应真正的新闻传播。11世纪中国人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适当改进,应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需要,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当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欧洲印刷新闻纸流行之后,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五,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 恩格斯在分析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后欧洲形势时的一些

新闻概论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3、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五项基本要求: 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4、发展新闻学: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5、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6、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7、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8、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9、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10、新闻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 how 11、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12、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3、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具体区别:1)出发点不同: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新闻发布者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的传播是一次性的,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 14、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 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者)、WHAT(内容)、WHERE(场合)、WHEN (时机)、WHY(动机)、HOW(宣传方法)。 15、舆论控制作用表现,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 16、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第三阶段:周报(周刊)、日报的勃兴。 19、新闻媒介所有制: 1) 私营媒介 2) 公营媒介3) 国营媒介4)公私合营 20、三种传播工具 1、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特点: 1)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 选择性强 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 4)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5)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6) 不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新闻活动与新闻事业的产生于发展

新闻活动与新闻事业的产生于发展 新闻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1)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人们为了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2)新闻的起源: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直接产生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需要 (3)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客观世界的一系列活动关系到了人类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了解外界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 粹服务与人类生存的需要 原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了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4)奴隶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 2、出现了社会分工; 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原因: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动,因此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的多,规模大得多 (5)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1、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应相 联系。 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 以便协调一致。 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 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4、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宣传德 威的工具手段。 5、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 础。 (6)古代社会新闻活动的发展 1、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2、新闻内容日趋丰富、复杂,由原来的以自然界的变动为主发展到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为主 3、传播手段多样化(口头、文字、印刷) 4、出现了定向传播的新闻专职人员 (7)新闻活动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2、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的密切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的 增加,促进新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新 3、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 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新闻学

新闻定义? 报道说: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手段说:新闻是报道和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 信息说:信息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 科学的新闻定义?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新闻的三个特性?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 1.一、按新闻内容分 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科技新闻 文教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社会新闻 1.、按新闻发生地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2.、按新闻的时间性分: 事件性新闻:1、一般事件新闻:两会、节目庆典等可预先做新闻策划准备。 2、突发事件新闻:地震海啸台风车祸灾难战争等,无法预先作出新闻策划 非事件性新闻:(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1.、按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分: 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关系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延缓报酬效应) 软新闻: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及时报酬效应)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在观念上 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受众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 息。 在业务上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信息的本质要求) 2.加强深度报道(信息的扩缩性)

3.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信息的组合性) 4.加强全方位报道(信息组合多角度性) 信息的种类? 从信息接收的状况看,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从信息的存在状态看,分为自然信息和文化信 息 从信息效用看,分为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还有负效信息 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信息包括新闻 宣传的含义?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 念 宣传的种类1、政治(政策)宣传;2 商业宣传; 3、军事(战时)宣传; 4、宗教宣传 宣传的特征?明确的目的性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新闻与宣传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现实他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宣传活动往往借助于新闻传播的方式,新闻传播活动在当下中国也承担了很多宣传义务 本质区别:新闻——传播信息 宣传——传播观念 具体区别: 新闻宣传 出发点不同受众的需要(收费)宣传者自身的需要(免费)归宿点不同向受众提供信息鲜明的宣传目的 传播方式不同一次性的多次重复 传播要求不同信息真实、真确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新闻工作中如何处理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1、新闻活动并不排斥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2、新闻报道坚持新闻性第一位,切忌为宣传而宣传。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 绪论 一、新闻学 1 定义:新闻学是指研究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新闻学以新闻和它的载体---由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体所组成的新闻事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这个独立学科的完整的知识体制,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等;狭义新闻学专指理论新闻学,即通常说的新闻理论 2.内容: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 3.历史: 1)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到大众传播学。 2)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结合中新史的丰富论点地位)二世界各国的新闻学主导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报刊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唯一的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利;“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派都利用报刊充分的,自由的表达各自的意见;对事实的信念。(四大新闻学概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新闻媒介是当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2.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相关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特点包括:大众传播是专业化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时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一般是之后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2.群体传播:是指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传播互动机制。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这个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其特点包括: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 的不同意见,从而形成分众行为;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导向作用,往往是开展健康传播的切入点。社交网络(人际传播)。 3.公共传播:是指政府,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信息传输和意见交流的过程。公共传播是信息在当代社会的一种传递方式,包括新闻传播和舆论传播,也包括多媒体视频音频和网络媒体等最新传播形式。公共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层面的公共传播,如政府部门的相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专家与公众进行的面对面交流;群体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座谈会;组织层面的公共传

新闻学概论 复习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着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着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

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二、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媒介)(无定向) 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很慢,互动性差 三、群体传播(集会、发布会、讲座……)(定向+无定向具体对待) 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

一、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学什么?) ▪1、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2、历史新闻学:研究中外新闻出版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史,通过研究新闻传播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3、实用新闻学:研究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广播、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等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探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录制等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新闻边缘交叉学科:新闻社会学、新闻美学、新闻伦理学、新闻法学、新闻心理学、新闻管理学、新闻哲学、新闻经济学、新闻语言学、新闻统计学等,有的属于理论新闻学有的属于应用新闻学。 新闻学研究的方法(怎样学?) 1、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世界与我国) ▪B、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无产阶级新闻学) ▪ C 、吸收与扬弃的关系(西方新闻新闻学) 4、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 二、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1、集权主义理论 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新闻思想,这一理论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统治权,可以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对报刊进行审查;严禁报刊批评政府。 集权主义理论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和英国哲学家霍布士等人的思想和学说。他们认为,政治权力只有控制在少数有智慧有经验的优秀人物手中,才能对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合法统治,国家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的。 2、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1644年,由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首先提出的。后来得到发展。 这一理论认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其基本原则;反对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或操纵,支持报刊批评政府。 局限——自由的泛滥,媒介的自由损害了公众和社会的自由。 3、社会责任理论 1943年,罗伯特·哈钦斯邀请众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教授组成新闻自由委员会,1946年,该委员会完成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被正式提出。 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1)否认了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 (2)报刊自由应该兼顾报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利益。公众的自由高于媒介的自由。 (3)提出“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 (4)主张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和管理。 4、批判学派和民主参与理论 20世纪60年代前后,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出现批评学派,在政治思想上赞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法西斯主义、苏联模式、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都进行了犀利的批判。他们反对新闻媒介的集中垄断和政府控制,主张受众和社会团体民主参与、共同享有使用新闻媒介的权利。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劣势分析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劣势分析

(一)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 1.报纸的优势 传播面广。报纸发行量大,触及面广,遍及城市、乡村、机关、厂矿、企业、家庭,有些报纸甚至发行至海外。 传播迅速。报纸一般都有自己的发行网和发行对象,因而投递迅速准确。 具有新闻性,阅读率较高。报纸能较充分地处理信息资料,使报道的内容更为深入细致。 文字表现力强。报纸版面由文字构成,文字表现多种多样,可大可小,可多可简,图文并茂,又可套色,引人注目。 便于保存和查找。报纸信息便于保存和查找,基本上无阅读时间限制。 传播费用较低。 2.报纸的弱点 时效性短。报纸的新闻性极强,因而隔日的报纸容易被人弃置一旁,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 传播信息易被读者忽略。报纸的幅面大、版面多、内容杂,读者经常随意跳读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报纸对读者阅读的强制性小。 理解能力受限。受读者文化水平的限制,更无法对文盲产生传播效果。 色泽较差,缺乏动感。报纸媒体因纸质和印刷关系,大都颜色单调,插图和摄影不如杂志精美,更不能与视听结合的电视相比了。 (二)杂志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 1.杂志的优势 时效性长。杂志的阅读有效时间较长,可重复阅读,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具有保留价值,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扩大和深化了广告的传播效果。 针对性强。每种杂志都有自己的特定读者群,传播者可以面对明确的目标公众制定传播策略,做到“对症下药”。 印刷精美,表现力强。 2.杂志的弱点 出版周期长。杂志的出版周期大都在一个月以上,因而即效性强的广告信息不宜在杂志媒体上刊登。 声势小。杂志媒体无法像报纸和电视那样造成铺天盖地般的宣传效果。 理解能力受限。像报纸一样,杂志不如广播电视那么形象、生动、直观和口语化,特别是在文化水平低的读者群中,传播的效果受到制约。 (三)广播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 广播与电视同属于电子媒介。广告经常要运用广播、电视去播发新闻、广告、及时、有效地影响公众,是非常重要的广告传播手段。 1.广播的优势 传播面广。广播使用语言做工具,用声音传播内容,听众对象不受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空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传播迅速。广播传播速度快,能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告诉听众。 感染力强。广播依靠声音传播内容,声音的优势在于具有传真感,听其声能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能唤起听众的视觉形象,有很强有吸引力。 多种功能。广播是一种多功能的传播工具,可以用来传播信息、普及知识、开展教

世界现代新闻的起源

世界现代新闻业的起源 以前的教材都说,现代报纸最早起源于1566年意大利威尼斯的手抄新闻。 这是欧洲中世纪新闻传播发展的顶点,不是现代新闻业的起点,因为现代新闻业的最早载体——报纸,应该是印刷品。手抄作业,不是现代新闻业的标志。 现代新闻业的产生与市场经济向全球的拓展相联系 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发生了一件影响欧洲工业和商业进程的事件:奥斯曼帝国军队经过59天激战,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堵塞了欧洲商人通往东方的道路(丝绸之路),逼着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海路。 1497-1499年,葡萄牙人达·伽马首先发现了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海路,随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最后证明海路可以通往世界所有的地方。于是,欧洲的市场经济开始向全世界扩张,开始了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新闻业作为独立的行业,产生于这个历史大背景下。 达·伽马(Vasco da Gama ,1460-1524)1497-1499年绕过好望角发现印度。170多船员回来时剩下55人。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 ,1451-1506)1492-1505年间三次向西航行发现美洲。 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1519年9月率270人的船队开始环球航行,本人1521年4月在菲律宾被杀,其部下埃尔卡诺率领剩下的唯一的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原来船队的人仅剩10人(另外还有路上征召的12人)。 麦哲伦海峡563公里,3.3-33公里宽,深20-1170米。 一、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卡蒙斯(Luís Vaz de Cam?es,1524-1580) 拉伯雷(Fran?ois Rabelais,1494-1553) 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53-1592 )

全球新闻传播史要点归纳-归纳

全球新闻传播史要点归纳:归纳 1、现代报刊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2、西方新闻事业进展的三个阶段。 3、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卫星、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介进展的大致轨迹。 4、欧洲和美洲广播电视业体制的差异。 5、英国(商业型渐进模式)和法国(政治型断代模式)新闻事业进展的不同特点。 6、亚洲现代新闻事业的三个亚起源地。 7、美洲现代新闻事业的三个宗主国来源。 8、新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1644年密而顿《论出版自由》 1859年密尔《论自由》 1789年人权宣言第11条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1881年法国新闻法 9、《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的简要历史(重点:创刊年月和现在的全部者)O 10、便士报的消失,马克思关于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观点。 11、法国、俄国、德国新闻史断代的状况和缘由。 12、18世纪末世界上两个最早的报团(北岩、斯克利普斯)。 13、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当代西方四大通讯社。 14、七大世界性广播公司。 15、大洋洲新闻政策的特点。 国别 英国

1、《牛津公报》(1665年) 2、19世纪英国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北极星报》(1837—1852)。 3、英国新闻自由的确立(以废除最终一项学问税为标志,1861年) 4、现在英国主要媒介及机构: 《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太阳报》、路透社、BBC、 独立广播局、舰队街、新的报业集中点一一瓦坪 法国 1、西方官报时期的代表报刊《法国公报》(1631—1789) 2、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报刊《人民之友》(马拉) 3、哈瓦斯社(1835) 4、现在法国主要媒介: 《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新闻周刊《快报》、法新社 德国 1、19世纪最大的报纸(相对而言)奥格斯堡《总汇报》 2、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状况 3、德国法西斯将新闻事业法西斯化状况,以及对犹太人报业的迫害 4、现在德国主要媒介: 《法兰克福总汇报》、《世界报》、《南德意志报》、《图片报》、新闻周刊《明镜》、施普林格集团 意大利 1、古罗马《每日纪闻》状况 2、1566年手抄定期《威尼斯公报》 3、意大利的政党报刊体系 4、现在意大利主要媒介: 《晚邮报》、《共和国报》、《新闻报》、安莎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