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演示实验通知单(必修2)

高一化学演示实验通知单(必修2)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Na、K 与O

2、H

2

O 的反应,氯水与NaBr 溶液、KI溶液的反应。必修2 册 1 章 1 节 5-9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Na、K、酚酞、水、新制氯水、NaBr 溶液、KI溶液、CCl

4

溶液、试管若干支、滤纸、小刀、火柴、

铁三角架、泥三角、酒精灯、表面皿。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镁与水的反应、镁、铝与盐酸的反应必修 2 册 1 章 1 节14-15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试管、砂纸、胶头滴管、试管夹、镁带、铝片、1mol/LHCl溶液、蒸馏水。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钠与氯气的反应必修( 2 )册 1 章 3 节 19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刀、火柴、滤纸、集气瓶(集满氯气)若干瓶、

钠。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铝与盐酸的反应必修( 2 )册 2 章 1 节 29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温度计、烧杯(50mL)、浓盐酸(6mol/L)、砂纸、铝片。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温度的变化必修 2 册 2 章 1 节 30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量筒、温度计、小烧杯、稀盐酸(2mol/L)、氢氧化钠溶液(2mol/L)。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原电池反应原理必修2 册 2 章 2 节 35-36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烧杯(250Ml)、电流计、铜片、锌片、镁条、铁片、导线、稀硫酸、苹果、橙。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册 2 章 3 节 42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试管、胶头滴管、双氧水(5%)、FeCl3溶液(1mol/L)、冷水、热水壶(热水)、火柴、木条。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册 2 章 3 节 42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试管、胶头滴管、药匙、双氧水(5%)、FeCl3溶液(1mol/L)、冷水、热水、火柴、木条、二氧化

锰。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2 册 3 章 1 节 55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甲烷(集在试管中)、高锰酸钾、浓盐酸、试管、试管架、药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黑纸、。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石蜡油分解 2 册 3 章 2 节 59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试管(Φ20*200)、试管(Φ15*150)、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胶头滴管、药

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水槽、小试管。

匙、石棉、石蜡油、碎瓷片、KMnO

4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2 册 3 章 2 节 61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试管、胶头滴管、苯、浓溴水、酸性高锰钾溶液。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乙醇与钠的反应 2 册 3 章 3 节 68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试管(Φ20*200)、带尖嘴导管的单孔胶塞、试管夹、小烧杯、澄清石灰水、镊子、小刀、滤纸、

玻璃片。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乙醇的氧化反应 2 册 3 章 3 节 68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试管(Φ15*150)、酒精灯、螺旋状铜丝、乙醇、坩埚钳。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2 册 3 章 3 节 68-69 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试管夹、带长导管的单孔胶塞、中试管、乙醇、浓硫酸、乙酸、饱和碳

酸钠溶液。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铝热反应 2 册 4 章 1 节页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火柴、坩埚钳、蒸发皿、氧化铁、铝粉、镁带、砂纸、大滤纸。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高一必修2化学课件

高一必修2化学课件 1.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P6图1-3钾在空气中燃烧。锂与O2生成Li2O,钠生成Na2O和Na2O2,越活泼产物越复杂。仔细观察泥三角,三角架,坩埚。IA(碱金属)族从上到下,金属性越来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强,跟水或酸反应越来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强。VIIA(卤素)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越来越弱,单质的氧化性越来越弱,跟H2反应越来越难,氢化物(HX)的稳定性越来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XO4)的酸性越来越弱。卤素中的F无正价。F2能置换水H2O中的氧(2F2+2H2O=4HF+O2)。 P9一种核素就是一种原子,氢元素有三种核素,这三种核素互称同位素。P10最后一自然段,考古时用146C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21H、31H用于制造氢弹。 P15-16科学探究。镁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迅速反应,铝与沸水不反应。三周期中钠、镁、铝从左到右,金属性越来越弱,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弱,跟水或酸反应越来越难,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弱[NaOH>Mg(OH)2>Al(OH)3]。硅、磷、硫、氯从左到右非金属性越来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来越强,跟H2反应越来越容易,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来越强(SiH4HF>NH3),反常的原因是因为 H2O、HF、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对于碳族元素,都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 图1-12中,一个水分子周围可以形成四个氢键,平均每个水分子有两个氢键。

化学必修2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 科学探究:碱金属元素P5 实验班级: 高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类别: ●演示 ○分组 仪 器.材 料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坩埚 酒精灯 三角架、泥三角 火柴 培养皿 滤纸 烧杯 小刀、镊子 金属钠 金属钾 酚酞 自来水 150mL 50mL 试剂 试剂 试剂 只 盏 个 盒 个 片 个 把 瓶 瓶 瓶 瓶 1 1 各1 1 1 2 1 各1 1 1 1 1 教 师 签 名: 领 出 日 期: 年 月 日 实验员 签名: 归 还 日 期: 年 月 日 高县来复中学校化学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 1–1氯溴碘的置换反应P8 实验班级: 高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类别: ●演示 ○分组 教 师 签 名: 领 出 日 期: 年 月 日 实验员 签名: 归 还 日 期: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科学探究:元素周期律P15 实验班级:高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类别:●演示○分组 教师签名:领出日期:年月日 实验员签名: 归还日期:年月日 高县来复中学校化学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1–2钠与氯气反应P21 实验班级:高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实验日期:年 月日实验类别:●演示○分组 实验员签名: 归还日期:年月日

高县来复中学校化学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2–1放热反应实验P33 实验班级:高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类别:●演示○分组 教师签名:领出日期:年月日 实验员签名: 归还日期:年月日 高县来复中学校化学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2–2吸热反应实验P34 实验班级:高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类别:●演示○分组 教师签名:领出日期:年月日 实验员签名: 归还日期:年月日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 【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控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作者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期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一、教学背景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干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并不特别要求去寻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迁移。 (二)教材分析 《甲烷》内容挑选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它的知道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知道,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处,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条件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处,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控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用处。 2.掌控甲烷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3.掌控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稳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高温 分解)。 4.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 进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模型、观看甲烷产生取代反应的 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增强学生对甲烷分子空间构型这类抽象的知识的 知道,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在重点掌控甲烷化学性质的进程中,逐渐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并学会迁移运用。 3.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学会化学 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通过视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 视察能力、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2.通过学生合作进行模型制作明确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观赏天 然气运用的图片,观赏甲烷和氯气反应机理的动画以及联系生产生活实 际等设计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力求形成久长稳固的化学学习动机 以及探究新知的愿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有序地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 4.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了解甲烷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 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及关心能源、社会问题的意识。

高一化学演示实验通知单(必修2)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Na、K 与O 2、H 2 O 的反应,氯水与NaBr 溶液、KI溶液的反应。必修2 册 1 章 1 节 5-9 页 实 验 班 级 、 时 间 安 排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Na、K、酚酞、水、新制氯水、NaBr 溶液、KI溶液、CCl 4 溶液、试管若干支、滤纸、小刀、火柴、 铁三角架、泥三角、酒精灯、表面皿。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镁与水的反应、镁、铝与盐酸的反应必修 2 册 1 章 1 节14-15 页 实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班 级 、 时 间 安 排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试管、砂纸、胶头滴管、试管夹、镁带、铝片、1mol/LHCl溶液、蒸馏水。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钠与氯气的反应必修( 2 )册 1 章 3 节 19 页 实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班 级 、 时 间 安 排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刀、火柴、滤纸、集气瓶(集满氯气)若干瓶、 钠。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 级班任课教师填报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铝与盐酸的反应必修( 2 )册 2 章 1 节 29 页 实 年级班次日期周次节次分组数实验装置说明备注验 班 级 、 时 间 安 排 所需仪器、药品的名称、数量: 温度计、烧杯(50mL)、浓盐酸(6mol/L)、砂纸、铝片。 说明:1、此单由任课教师填写。 2、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高一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教课设计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 2 教课设计——化学键】讲课教课设计 2 3 4 5 【篇二:高中化学必修 2 所有教课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 2 所有教课设计(高一备课组编写) 目录 第 1 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 3 律 ....................................................................................................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 1 课 3 第一时) ........................................................................................ 节元素周期表(第 2 课 6 第二时) ........................................................................................ 节元素周期律(第 1 课 8 第二时) ........................................................................................ 节周期律(第 2 课 10 时) ..............................................................................................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 3 课 13 第三时) ...................................................................................... 节化学键(第 1 课 14 时) .............................................................................................. 第三节化学键(第 2 课 17 时) .............................................................................................. 第一章复习课 (第 1 课 时).................................................................................................... 20 第一章复习课(第 2 课 25 时) .......................................................................................... 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 量 ....................................................................................................... . (28)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试验完整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实验完整答案 科学探究:钾与钠金属性强弱比较 1.将一干燥的坩烟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 察现象。回忆纳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回忆钠与水的反应,进行对比。 K > Na 。

科学探究:镁、铝的金属性 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RmL水,并滴入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只试管,再各加入2mL 1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结论:镁、铝的金属性:Mg > Al 实验1-2:钠与氯气的反应: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第2页共8页

实验2-1:金属与酸反应能量的变化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 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 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2-2: Ba(OH)2 • 8H 2O 晶与NH 4CI 晶体反应能量的变化 将约20g Ba (OH ) 2 • 8H 2O 晶体研细后与约10gNH 4cl 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 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管用 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2-3:中和反应能量的变化 在50mL 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 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 溶液, 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 并作好记录。

高一化学必修2_《化学反应的限度》探究教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总结后,教材通过科学史实等实例,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并以上述观点为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知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对于反应限度的理解不透彻。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设疑]炼铁高炉尾气之谜(学生阅读课本45页科学史话)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开这一谜底了。你想知道吗?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存在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为什么存在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 [设问]为什么存在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 [教师]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都能同时进行的反应。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 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 [讨论] (1)在2SO2+O22SO3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是怎样改变的?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实验汇编(1)元素周期律探究实验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实验汇编(1)元素周期律探究实验 1.通过下列实验可以比较出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CCl 起到萃取、富集2I 的作用 B.a 中下层无色,说明转化为I - C.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Br 2I I 2Br --++ D.依据a 、b 中现象,可以证明2Cl 的氧化性比2Br 强 2.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 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2Na S 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非金属性:Cl____________S(填“>”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干燥管D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 ,C 中为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 中装有4KMnO 固体,则A 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C 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 ,则在A 中加盐酸,B 中加3CaCO ,C 中加23Na SiO 溶液。观察到C 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HCl 可进入C 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装置来一次性完成S 、C 、Si 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A 、B 、C 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 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图甲中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甲同学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加药品、滴入试剂。 (2)①图甲中仪器A 中盛放的试剂为稀硫酸,烧瓶B 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溶液,C 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溶液。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 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发现图乙中B 处试纸变蓝,C 处红纸褪色,据此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 装置内可生成。

高一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 教材分析: 本章共三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它们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它们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而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因此,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对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讨论,学生将从原理上加深对化学反应条件的认识。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由于本章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既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又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阶段性、渐进性,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防止任意拓宽加深,增加学生负担。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019统编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实验教案导学案(实验4-9)

实验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沉淀法的原理,进一步提高过滤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更加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学习过程】 一、除杂原则 1.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 3.易分离:被提纯物和杂质易分离 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 二、除杂方法: 利用复分解反应,将杂质离子转化成气体、沉淀或水去除 三、除杂的三必须 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2.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3.除杂途径必须最佳 例题:除去NaCl中的杂质Na2SO4 牛刀小试:你会选择什么试剂呢? 1.NaCl(Na2CO3) 2.KCl(K2SO4) 3.NaOH(Ca(OH)2) 4.NaCl(HCl) 四、探究开始: 1.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离子的除杂顺序及操作:

1.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事项: (1)Na 2CO 3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aCl 2和BaCl 2杂质,所以,必须放在BaCl2之后; (2)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Na 2CO 3和NaOH ,应放在过滤之后,蒸发过程利用其挥发性除去。 (3)除了所需的离子外,不能加入K +、NO 3-等离子,以免引入新的杂质。 精练反馈: 1、(2016河南)除去NaCl 溶液中CaCl 2、MgCl 2、Na 2SO 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 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 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 2CO 3溶液。 【提示:Mg(OH)2、BaSO 4、BaCO 3难溶于水】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 2溶液与Na 2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试剂中的Na 2CO 3溶液不能用K 2CO 3代替,请说明原因。 步骤1 试剂1 步骤2 试剂2 步骤3 试剂3 Na +、Cl -、 Na +、Cl -、 Na +、Cl -、SO 42- Mg 2+、Ca 2+ NaCl 晶体 Na +、Cl -、 Na +、Cl -、 过滤后的盐溶液 步骤4 试剂4 步骤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