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案例分析、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最新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案例分析、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简答题整理:

一、现代经济增长及特征:

1、现代经济增长从18c末至今,主要指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2、现代经济增长指给本国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经济产品的生产能力有着长期上升。正中不

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3、它的内容是增加GDP能力的提高,源泉是技术、制度和意识形态。

4、基本特征:人口和人均GDP的加速增长

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

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变

伴随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迅速变化

国际经济扩张迅速

现代经济增长的有限扩散

二、简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

A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指连续发生的经济事实的变动,其意义就是每一单位时间的增多或减少,能够被经济体系吸收而不会受到干扰”。主要是数量上的变化,而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就是创新。

这种意义下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①采用一种新产品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一个新市场

④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

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B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对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追逐,还有企业家精神,包括五个要素:首创性、成功欲、冒险和以苦为乐、精明与敏锐、强烈的事业心。

C熊彼特将创新和发明两个概念做了区分。

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是个技术概念;而创新则是将发明运用到经济活动中去,是经济概念。

三、简述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的关系

①教育过度是指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和过度投资引发教育供给超过经济发展需求,造成有更高学历雇员从事以前由低学历雇员从事的工作。

②知识失业是指一部分受过较高教育的人难以找到更好地工作。

③关系:

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互为因果。一方面,教育过度发展导致了知识失业的加剧,另一方面,知识失业又助长了教育的进步一扩张。结果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教育投资效率低下。

四、简评“人口转变”理论

A概念:人口转变理论是一种以发达国家的实际人口增长数据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用于解释人口变化趋势的理论。

B内容:

西欧国家的人口转变分为三个阶段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评价:

①积极方面:人口转变模型从现象上描述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发展的趋势变化,并指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不断提高主要是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而出生率居高不下造成的。

②局限性:这一模型没有从本质上阐明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为何居高不下以及应采取什么措施从根本上一直人口的过度增长。

五、简评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1.他的分析以两个公理为前提:

(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2.两个级数:

(1)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

(2)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

他断言: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

3.三个命题:

(1)限制原理:人口增长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增殖原理: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定会增长;

(3)均衡原理:占优势的人口增长,为贫穷和罪恶所抑制,致使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保持同步;

4.两种抑制:

(1)积极抑制——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灾荒和战争等手段去阻碍人口的增加(2)预防性抑制——通过禁欲、晚婚、不生育等预防人口增加

5.结论:长期内人均收入将保持在仅能维持生存的水平上/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

二、评价:

1、局限性:

(1)低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

(2)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3) 人口增长应和物质资料增长保持比例

2、积极性: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极其重要性,并使其引起了知识界的注意。

1.人口的增长要和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人口增长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只要生活资

料增长,人口定会增长;

2.占优势的人口增长,为贫穷和罪恶所抑制,致使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保持同步;

3.要节制人口

六、简述刘易斯模型中“工业部门扩张和劳动力转移”的过程

假设:①二元经济

②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

③工业工资略高于生存工资且固定不变

OA代表农业部门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实际收入,OW表示工业部门的实际工资,WSS’是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曲线。

第一阶段:对于工业部门来说,在OW工资水平下,农村劳动力供给无限大,不必提高工资即可得到无线劳动力。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水平线。当资本投入为K1 而逐渐增加劳动力投入时,劳动边际生产率逐渐降低为D1K1 即工业部门劳动需求线,焦点F为工业部门实际劳动力雇佣点,此时,工业总产出为D1FL1O,工资支出为WFL1O,利润为WFD1,如果将这部分利润继续再投资,资本总量增加到K2。重复这一过程工业部门资本量继续增加,雇佣劳动量增加,利润额不断扩大,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

第二阶段:当工业部门雇佣的劳动力数量增加到一定限度,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已经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时,农业中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也将增加,工业部门想要获得更多劳动力,就不得不提高工资。

(简化)第一阶段:劳动力供给无限

资本相对稀缺

工业工资不变

生产剩余归资本家

第二阶段:资本和劳动力稀缺

工业工资上升

增长的利润在资本家与工人间分配。

七、简述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作用理论。

①“大推进”理论:罗森斯坦▪罗丹提出

②“起飞理论”:罗斯托提出

③“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提出

④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提出

八、简述发展经济学“发展观”的演变

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20世纪60—70年代: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变化

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变化+社会制度变迁+福利改善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九、简述张培刚对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①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和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②对于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的思想。

a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条件: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引起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和价格提高b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质:农业资本化,农业“工业化”

c 农业机械化

d 农业的结构性变化

③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a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b 工业化包含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c 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

十、简述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一般趋势”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

①配第—克拉克: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个主要部门,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

向第二产业发展,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

转移。

②库兹涅茨:在克拉克之后对国民经济结构变化作了更详尽的研究,将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部

门、工业部门、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

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趋于下降。工业部门国

民收入的比重大致上升,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变动不大;服务业劳动力的相对

比重是上升的,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变动不大。

③钱纳里:运用库兹涅茨的统计归纳法,对产业结构的一般趋势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

工业在公民经济中的比重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倒U型变化。

④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发展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是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条件下,研究农业国家如何成为工业化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 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纷纷在政治上走向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的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问题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经济发展的概念,既有量的内容,也有质的规定。经济发展则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等在内的变化 以人为本的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发展人的能力 人类发展:发展不断扩大人们选择的过程,包括人的能力的形成和人的能力的运用。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哈罗德-多马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内生与外生: 内生变量:因变量,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政策因素为主)影响的变量。 现代经济增长:库兹涅茨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现象定义为现代经济增长。所谓现代经济增长,就是它给本国居民提供日益多样化商品的能力日益提升,这种不断提升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之上的。 ①国民产出量的持续上升是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而提供极其丰富商品的能力是经济成熟的标志②不断提高的技术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或先决条件——一个必要但非充分的条件。③为了实现新技术所固有的增长潜力,必须进行制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调整。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且还包括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必要条件。经济成长阶段:罗斯托 经济起飞:罗斯托,指是指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期(20一30年)内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在此剧变之后,经济将步人自我持续增长状态。(具备条件:科学思想,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后发劣势:罗斯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未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仍然贫困落后,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后发优势:俄裔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为落后国家或后发展经济可以借鉴先进国的经验,采取赶超工业化发展战略,借用先进国家的技术和巨额资本,从而实现经济跳跃式的快速发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优势。(2)制度学习和制度模仿优势。(3)结构转换

发展经济学10套试题

发展经济学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经济发展上的创新是由: A.马歇尔提出的 B.托达罗提出的 C.斯密提出的 D.熊彼特提出的 2.发展经济学是: A.研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C.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D.研究后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科学 3.经济发展是: A.工业化过程 B.城市化过程 C.农村化过程 D.手工业发展过程 4.隐蔽性失业是: A.失业 B.有工作岗位但不愿意就业 C.伪装失业 D.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们愿意工作的时间 5.制度构成包括: A.非正式约束 B.正式约束 C.制度实施机制 D.人们的思想 6.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收支顺差说 B.绝对利益学说 C.剩余产品出路学说 D.比较利益学说 7.不可再生资源包括: A.粮食 B.铁矿 C.石油 D.森林 8.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A.家庭经营的农场形式最好 B.集体经济经营方式最好 C.大型股份制公司制企业最好 D.国营农场体制最好 1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2、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3、经济发展中人力投资的推动作用小于物质投资的推动作用。 4、“次生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原来的非主导地位而迅速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环境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试述两缺口模型是如何论证利用外资的必要性的。 4、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分析说明经济发展理论演进的两个阶段在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明显差别。 发展经济学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D 2C 3AB 4ACD 5ABC 6D 7BC 8A 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答:错误。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发展经济学试题库简答题答案

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人力资本战略已经刻不容缓。1、全方位改善营养和医疗等服务,提高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劳动力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当营养和医疗投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边际收益开始递减,直至为负。因此,在制定营养和医疗方案时,不能只从总体上判断,而应该注重营养健康状况最差的群体的营养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区别对待不同年龄段的营养投资。儿童时期的营养情况不仅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对其以后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也具有重要影响。2、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辍学率高,教育脱离本国实际,对不同层次教育的投资不合理等。因此,发展中国家中国家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首先应该把教育投资的重点由高等教育转移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上来,普及初等教育的同时大力扩张中等教育,适当减缓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适当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应该把教学与实际联系起来,多传授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预期收益,降低辍学率。3、减少智力外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对于发展中国家,进行多渠道的技术、文化、人才的国际交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多种收益。但是伴随着人才交流,也出现了智力外流现象。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靠各种限制手段来减少智力外流,例如对出国留学者收取一定的教育补偿费用,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发展中国家应该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缩小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使他们从个人理性的角度认为留在国内也是个人的最优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组织智力外流,并能吸引外国人才。 9.简述增长极限理论。 增长极限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增长极限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区位经济。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活动集中于同一区位而产生的。例如,某一专业化生产的多个生产部门集中在某一区域,可以共同培养与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可以形成较大的原材料等外购物资的市场需求和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供给,从而使经济活动活跃,形成良性循环。区位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第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如可以提高分工程度、

发展经济学论述题

发展经济学论述题 1、分析说明经济发展理论演进的两个阶段在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曾有三种主要看法:第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这三方面十分强调,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后来被称为“唯资本论”或“资本第一主义”和“唯计划论”或“计划第一主义”。 在形成发展中国家的初期,一般重视物质资本的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是很自然的。 如果把上述三个侧重点综合起来,这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具有下述的一些特点: ⑴结构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结构上的特点,如刚性、滞后、短缺、过剩、低供求弹性等等,应当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不应当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而应当发挥国家干预的作用,进行结构改革,有计划地对资本积累和工业建设作出安排。 ⑵反单一经济学传统的倾向。 ⑶自认为经济发展理论是“宏大的理论”,这些理论连同以此为依据的政策建议,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 ⑷内向发展战略倾向。 ⑸反新古典主义的基调。 60年代初期,特别是6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和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理论所设想的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发展经济学家不得不对50年代以来的理论和政策重新评价,在许多方面作出重大修正和转变。这些修正和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经济计划化的得失重新评估。 ⑵重新对市场作用作出评估。 ⑶对农业的偏见得到了纠正。 ⑷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新得到强调。 ⑸社会项目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的兴起。 综上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在基本思路、问题论证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不同之处。归纳到一点,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的特点,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统一体系,提出了不少特殊理论。第二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则在许多问题的分析中恢复了新古典主义的观点,并扩大了新古典主义的应用,无论在计划化的批评上、市场作用的重估上、农业重要性的强调上、国际贸易的在认识上,还是在社会项目评估的研究上,都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被人们称为“新古典主义的复兴”。 这两个阶段的差别,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后都能找到很好的佐证……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经济增长——仅仅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加。经济发展——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等在内的变化。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1977由莫里斯提出,是一个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识字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三项组成。配第——克拉克命题(法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比起从事工业的人数将相对减少,从事工业的人数比起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又将相对减少。经济剩余(大卫李嘉图)——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扣除付给最低工资后的差额。“静态的插曲”——由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把经济进步视为由积累力量形成的动态模式的看法,转变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既定资源的静态配置的特别关心。在这一时期中,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在经济思潮中成为主流。寻租行为——企业等寻求经济收益如利润最大化机会或政府寻求政治收益如政治局势稳定或政治关系牢固最大化机会的行为或过程。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有保证的增长率——是“与人们想要进行的那个储蓄以及人们拥有为实现其目的而需要的资本货物额相适应的”增长率,其公式可表达为:Gw= Sf /Cr实际增长率——单位时间内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蓄率与实际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决定的。即:G = s/C自然增长率——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允许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长期最大增长率,它反映了人口与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公式为:Gn = Sn/Cn中性技术——指技术进步使产出水平提高了,但并不改变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替代率,即资本—劳动比不随技术进步发生变化。起飞——指一种产业革命,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法的剧烈变革。从经济角度讲,起飞意味着工业化的开始或经济发展的开端,是一国经济从停滞落后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物质资本——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它代表着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同其他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资本深化——新资本的生产率提高或资本—劳动配合比例增大(劳动投入减少)。“低水平均衡陷阱”——只要人均收入处在很低的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国民收入的增长就会被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使人均收入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是固定不变的。人力资源——又称人力资本,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如果发挥出来了,它就变成了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这就是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后晚期”工业——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时,一些新发明出来的产品和新兴工业将取代重工业而迅速发展起来。如电子工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名词解说 经济增添: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财产的增添,商品和劳务的增添,即产出的增添。一般用以下几个指标来权衡,公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公民收入或许它们的人均数值。 经济展开:是指不兴盛国家挣脱贫困落伍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在经济增添过程中, 陪伴着的经济构造、政治系统、文化法律的展开变化,以致民俗习惯、思想看法更新的伟大改革,是公民经济质的飞腾。 洛伦茨曲线:是用来权衡收入不一样等状况的一个方 法,表示收入获取者的百分比与他们获取 的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他是在洛伦茨曲线的根基上,计算洛伦茨曲线和对角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与洛伦 茨曲线所在的半个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率。 库兹尼茨倒 U 型曲线:在经济增添的早期,收入分派可能有恶化的趋向,此后跟着经济增 长,收入分派局势将渐渐获取改良。库兹尼茨以基尼系数权衡分派不一样等的程度,发现跟着人均收入的增添,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倒U 型曲线。 公然失业:有劳动力和劳动意向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遇。不充足就业:指人们工作的时间少于愿意工作的时间。 绿色革命: 20 世纪 60 年月末 70年月初,矮秆、高产、耐肥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在 展开中国家推行开来,被称为“绿色革命〞。 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次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渐提升加工原料以制成花费品、资本品和提升效力的能力。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构造发生重要变化,表现为制造业与效力业在公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渐渐上涨。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钱和单位入口商品价钱之间的关系 金融比率:所谓金融比率是指净金融财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城市化:是指乡村分其余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停进行空间上的齐集而渐渐转变 为城市的经济因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展开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工业化模式:指谋求展开,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门路。 展开救助:是指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经过钱币或实物形式,将资源转移到展开中国家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展开的拨款和优惠贷款。考试大采集整理 库兹涅茨倒 U 型假说 ---在经济增添的早期阶段〔贫困阶段〕,收入分派不一样等程度那么趋 于上 升;到经济增添的后期阶段〔富饶阶段〕,收入分派不一样等程度那么趋于降 落。 自然资本 -- -指在一准时空条件下,自然资源及其所处的环境在可预示的将来能够产生自然资 源流和效力流的存量。 入口代替战略 ---当某些入口商品量抵达能够进行国内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时,经过采纳某些限制入口的政策将这一市场保护起来,利用它来成立和展开国内同类商品生产的工业。能够说是利用对外贸易所开辟的国内市场来促进本国工业展开的一种战略。 人力资本 ---指后天获取的生产能力,重申人力资源的质量方面,是人力资源的构成局部。 工业化:其实质是经济构造的转变,是农业份额的降落和非农业份额的上涨,这里的份额中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类转变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 贫困的恶性循环圈套:因为展开中国家人均收入偏低,从资本供给看,展开中国家存在“低收入-低积蓄率-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也存在“低收入 -投资引致缺少 -低资本形成 -低生产率 -低收入〞的恶性循环。这两个循环套在一同,便 形成了“越穷越没有投资形成,越没有投资形成又会越穷的场面〞,这就是出名的“贫困的 恶性循环圈套〞。 构造主义:从经济构造方面去解读缺少展开的原由,同时从构造改变方面提出展开对策的经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惟独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C.不采取国家干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C. 国民生产总值 B.流动性金融资产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C.土地税 B.所得税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 由于市场存在不彻底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 由于市场存在不彻底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 (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C.人力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D.制度决定论

7.20 世纪 50 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C.劳动力数量增加 B.土地的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者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C.教育的直接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彻底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 内在联系的表现C.重要区别 B.基本相同之处D.毫不相干的论述 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13.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用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资源诅咒 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导致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 2、农业现代化 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停滞的农业转变开放的、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 3、城镇化 城镇化是资本、技术、劳动力、物流、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 4、增长极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来的,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5、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 6、基尼系数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的定义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数值越高表示分配越不平等。警戒线为0.5,分配高度不平等国家在0.5-0.7之间,分配较平等国家在0.2-0.35之间。 二、简答题 (一)、工业化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实现生产技术革命,从而促使生产方式改变。 ②工业化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③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部门,产值比重和劳动力就业比重将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 ④工业化会引起经济社会制度和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 (二)、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①以贸易推动市场全球化。 ②伴随金融自由化的资本全球化。 ③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生产全球化。 ④国际经济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三)、分析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 参考要点: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式经营为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经营,降低单位GDP消耗标准煤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②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妥善处理工业“三废”,实现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经济模式的转变。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协同发展。 ①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推动农业现代化,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②实现新型工业化,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促进东西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电子、汽车、生物、海洋、航天等新高新技术产业。 ③发展金融、通信、交通等第三产业,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

发展经济学试题B及答案

一、概念辨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进口替代战略 2.创新型国家 3.自然资源租 4.人口转变理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 ) 2.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 ) 3.人口增长是生活水平低下、收入严重不平等、或居民消费选择有限的基本原因。( × ) 4.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它会扩大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 × ) 5.如果自然增长率相同,则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一个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国家和对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的国家来讲是相同的。( × )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亚当?斯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特点. 3.人力资本的形成有哪些途径。 4、简述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四、论述题(30分): 联系实际,谈谈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概念辨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进口替代生产主要集中于食品加工、饮料、服装、鞋类、纺织工业等消费品工业。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 2.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3.自然资源租:“租”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吉利斯等在他们的《发展经济学》中根据资源租产生的条件不同将其区分为三种类型:(1)稀缺租金,是指供给没有弹性的自然资源相对于需求不足而获取的收益。(2)差异资源租金,是指由于资源品位差异或开采难易程度差别而产生的收益。(3)垄断租金,这种资源租与自然资源储量无关,它是由自然资源的垄断性开采活动产生的。 4.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最早是由汤普逊提出的,它试图解释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 ) 2.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 ) 3.人口增长是生活水平低下、收入严重不平等、或居民消费选择有限的基本原因。( × ) 4.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它会扩大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 × )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什么是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可以用GNP和GDP 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直接因素(资源,即生产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 间接因素(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美国经济增长核算:丹尼森对美国1929―1948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劳动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其次才是知识增进,第三是资本投入,第四是规模经济,第五是资源配置的改善。丹尼森特认为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大推进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如果仅仅在个别部门进行小规模投资,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莱宾斯坦):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 起飞理论(罗斯托):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 舒尔茨人力资本的形成条件: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在职培训、正规的初中等和高等教育、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途径:一个是体力上的投资,一个是智力上的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2. 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技术进步的含义:狭义的一般是指在生产. 流通. 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广义的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 所有其它因素作用的总和,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了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刘易斯模型:1.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增长,商品和劳务的增加,即产出的增加。一般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或者它们的人均数值。 经济发展:是指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变化,乃至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更新的伟大变革,是国民经济质的飞跃。 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状况的一个方法,表示收入获得者的百分比与他们获得的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他是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计算洛伦茨曲线和对角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与洛伦茨曲线所在的半个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率。 库兹尼茨倒U型曲线: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有恶化的趋势,以后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形势将逐渐得到改善.库兹尼茨以基尼系数衡量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倒U型曲线。 公开失业: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不充分就业:指人们工作的时间少于愿意工作的时间。 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矮秆、高产、耐肥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开来,被称为“绿色革命”. 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次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资本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金融比率:所谓金融比率是指净金融资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工业化模式:指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 发展援助:是指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将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拨款和优惠贷款。考试大收集整理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贫穷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则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则趋于下降。 自然资本———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自然资源及其所处的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产生自然资源流和服务流的存量。 进口替代战略--—当某些进口商品量达到可以进行国内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时,通过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政策将这一市场保护起来,利用它来建立和发展国内同类商品生产的工业。可以说是利用对外贸易所开拓的国内市场来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战略. 人力资本--—指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方面,是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工业化: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中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偏低,从资本供给看,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收入-低储蓄率—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也存在“低收入-投资引致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收入”的恶性循环。这两个循环套在一起,便形成了“越穷越没有投资形成,越没有投资形成又会越穷的局面”,这就是有名的“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 结构主义:从经济结构方面去解读缺乏发展的原因,同时从结构改变方面提出发展对策的经

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 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 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 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 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 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 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 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 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例如城市化、家庭规模的变化、现代观念的传播等等。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 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六,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 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虽然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 个方面差异很大,但这些国家却拥有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包括:(1)低下的生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生活水平的低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多数的穷人与少数富人生活水平的 鸿沟也较发达国家大。最后,大范围的贫困。所谓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 生活水准的能力。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回波效应:是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的地区发展速度降低。 2.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3.工业化:用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改造过程 4.工业化模式:1.传统的欧美模式:a.以民间资本推动为主b.以消费品为导向2.发展中国家的 工业化模式—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政府制 定规划,运用行政力量筹措资金和兴办企业推 动的工业化,显著特征就突变型) 5.荷兰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有竞争力的或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 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 6.资源诅咒:是指资源丰富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是有利条件,即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 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 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比那些资源贫乏 国家的增长要低得多。 7.斯密定理: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 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随着市场范 围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更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 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实现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9.迈因特模型:基本观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还表现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的体制差异 10.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11. 出口替代战略: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替代初级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二、简答题 1. 简述“人口陷阱”理论(结合坐标图)如图所示,点A为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点A是一个稳定的据均衡点,任何一个从点A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会引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Y1,点B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B最后就会回到点A,但是只要超过点B就会继续向C点运动,点C和点A一样,也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点。人口陷阱:在人均较低的区域内存在一个低水平的均衡点,当人口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人均收入水平会自动降低, 2.索洛模型中为什么稳态增长条件为△k=0? 设人均资本存量的函i=S.F(k) 资本和折旧对资本存量的影响可以表述为△k=i-δk 如图画出了在资本存量k的不同水平上1,投资和折旧的数量。资本存量越大,产量和投资就越大,但同时折旧量也越大,,存在一个唯一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一存量处于该水平上投资和折旧量相等,如果经济中资本存量处于该水平,资本存量将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实质改变的两种力量——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也就是说,在这一资本存量水平上△k=0,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资本的稳态增长水平。 3.在新增长理论中,为什么技术进步是增长的内生变量?

发展经济学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断地提高,否则暂时的生活改善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持续。 人的各种能力当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知识是获取收入的基础,知识

投资外部效应名词解释发展经济学

投资外部效应名词解释发展经济学 【实用版】 目录 1.投资外部效应的定义与概述 2.投资外部效应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3.投资外部效应的案例分析 4.我国应对投资外部效应的政策建议 正文 1.投资外部效应的定义与概述 投资外部效应,指的是在投资活动中,除了对投资者自身产生影响外,还会对与投资者无直接经济联系的其他人或企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如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是消极的,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投资外部效应是一种市场失灵现象,即市场价格机制不能完全反映投资活动的社会成本和收益。 2.投资外部效应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发展经济学对投资外部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效应的性质。根据投资外部效应的性质,可以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指投资活动对其他人或企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技术溢出效应、产业集聚效应等;负外部效应则指投资活动对其他人或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2)外部效应的测量与评估。测量投资外部效应的常用方法有生产率溢出法、价格溢出法等。评估投资外部效应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全面反映投资活动的社会成本和收益。 (3)外部效应的政策干预。政府应采取适当的政策干预措施,以解决投资外部效应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这些措施包括税收政策、补贴政策、

产权制度改革等。 3.投资外部效应的案例分析 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为例,该产业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效应。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光伏产业也存在负外部效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政府应通过实施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措施,引导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4.我国应对投资外部效应的政策建议 针对投资外部效应,我国政府应采取以下政策建议: (1)完善税收制度。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对产生负外 部效应的投资活动进行限制;同时,对产生正外部效应的投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 (2)加大补贴力度。对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投资活动,政府应给予财 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支持,以降低其成本,提高其投资回报。 (3)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政府应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等产权制度, 使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充分考虑社会成本和收益,减少负外部效应的产生。 (4)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发展经济学试题A及答案

一、概念辨析(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新古典主义: 2.发展经济学: 3.隐蔽失业: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 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 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 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3. 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 于资本的数量。() 4. 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 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2. 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3. 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 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论述题(30 分):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一、概念辨析(每小题 5 分,共20 分)1.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 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2.发展经济学:20 世纪40 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 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3.隐蔽失业: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因为在这 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 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x)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处 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x)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x)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V )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 x )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 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对发展的定义多种多样, 目前,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 。其中有三个基本方面或者核心观念: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这些需要包括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可以称为“绝对不发达” 。全部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无非是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 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一种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他人实现其目的工具的感觉。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社会都在寻求某种基本形式的自尊。这种自尊的性质和形式可能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但一旦社会流行的观念将物质福利当作美好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质上欠发达的人们要感到有尊严就变得困难了。发展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获得尊严的途径。 第三,发展的含义中还应包括自由的概念。这里的自由并不是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而是一种更基本意义上的自由,是指摆脱自然界、愚昧、他人、苦难、风俗习惯和教条主义的奴役。 按照这种观点,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