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片区开发实施路径研究

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片区开发实施路径研究

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片区开发实施路径研究

柳宇佩;禹建奇;庾杜锋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咨询》

【年(卷),期】2022()4

【摘要】一、引言EOD(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特色产业运营作为支撑,将生态环境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以综合开发为载体,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1]。生态环境类项目收入有限,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通过叠加产业运营,能够促使收益较差的环境治理类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融合,政府与项目公司分享土地、产业增值收益。

【总页数】5页(P86-90)

【作者】柳宇佩;禹建奇;庾杜锋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再开发对综合导向型开发区的提升作用探析——以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百佳湖片区为例

2.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实施城市建设——汇川区九汇城市骨干道路及片区开发建设将凸显鲶鱼效应

3.基于问题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创新路径简析——以泉州市西华洋滞洪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4.城市建设区内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与城市功能重

构——浅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绿地规划与实施构想5.以文化复兴为导向的城市有机更新路径探索——以成都浣花草堂片区更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EOD项目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也强调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为了更好地推动EOD项目的实施,本文旨在提出一套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并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分析,为EOD项目的推进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支持。 二、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的技术导向 1. 环境评估:EOD项目在规划和实施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以评估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和风险。通过环境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项目对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补偿计划。 2. 生态绿色设计:EOD项目应当采用生态绿色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

系统的平衡性和健康性,避免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3. 可持续利用:EOD项目的实施应当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应当倡导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并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生态恢复与修复:EOD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修复。对于因项目开发而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当制定并 落实恢复计划,尽快将生态环境恢复到原有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的管理导向 1. 制度建设:EOD项目实施前,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和流程。通过建立制度,可以有效引导项目实施方充 分尊重生态环境,并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2. 信息公开与参与:EOD项目的实施应当充分尊重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项目方应当及时公开项目 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 3. 风险管理:EOD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

EOD模式下的城镇更新路径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区城镇为例

EOD模式下的城镇更新路径研究——以 重庆市綦江区城镇为例 摘要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co-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 EOD)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探索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措施,同时能实现生态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基于重庆市綦江区的EOD试点项目,结合设计案例与实施方案,分析了实现城镇更新的方法和策略,对EOD项目 中涉及到的资源利用、基础建设、环境治理、农田改造、产业更新等问题进行探讨,总结了一系列实用性强、因地制宜的更新路径,为其他试点EOD项目的实施 或申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EOD;城镇;更新;资源;治理;建设 1 EOD全国试点项目实施现状与问题 EOD模式由英文缩写而来,其全称是“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于1999年被美国学者提出[1]。该模式强调了生态价值的重要性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的合理性,是一种从“开发”到“保护”再到“生态引领”的区域开发形式[2]。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室联合 印发《关于同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该通知中 包含了对天津、河北、内蒙古等20个省(市)、自治区36个项目的批复,要求 实施单位加强统筹,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环境治 理创新模式。2022年4月,58个全国试点项目获得批复,说明EOD模式正在我 国全面试点与推广。 通过对现有实施项目的分析,发现试点项目的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分为水生态 修复与治理、旧工业区治理与开发、土地开发与产业提升、生态恢复与绿色运营 这四类。这些项目有一个共性,即以提升或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同时带动片区产

双碳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实施路径研究

双碳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贯彻中国“双碳”战略发展目标,本文将城市更新规划与绿色低碳发 展相融合,引导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及城市更新实施路径转变,从绿色建筑、慢 行交通、公共空间、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总体风貌六大方面贯彻绿色发展的规 划实施路径。以韶山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项目为例,结合城镇“三旧”更新 资源,通过宜居社区、低碳出行、空间复兴、安全韧性、智慧城市及特色文旅六 大行动计划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为双碳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实施路径及项目 策划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双碳”;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实施路径;智慧城市;低冲击开 发 一、“双碳”目标下城市更新发展背景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安全的挑战与日俱增,转变为绿色低碳发展模 式已迫在眉睫。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持续恶化,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 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 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 随着2022年中国城镇化已经接近65%,我国已进入“城市中国”的全新阶段。依据发达国家经验,城镇化率达到60%后将迎来城市病集中爆发时期,城市成为 碳排放的主阵地[2]。据研究表明,70%以上的碳排放来源于城市工业、建设、交 通三大领域[3],土地资源浪费、建筑能耗过高、生态空间压缩、洪灾内涝严重、 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普遍存在。 我国认识到事态严峻并转化发展思路,2019年发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 任务》已逐步转化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城市发展思路,进入着重质量而 非数量的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应运而生。摒弃大拆大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微 更新、微改造的方式盘活存量,注重建筑提质、功能植入、高新技术,将现有资 源活化利用,提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激发城市活力、衍生创新活动[4]。城

生态环境导向EOD模式的试点项目分析及案例

生态环境导向EOD模式的试点项目分析及案例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环 境部从2018年开始提出EOD模式的倡议,此后,多部委陆续出台EOD 相关政策文件。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 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 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 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 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关键词:生态保护EOD 环境治理关联产业 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开启了EOD模式的试点工作。 截至目前,共征集批准了两批94个试点。针对已经公布的两批EOD 模式试点项目,本文从地区分布、开发内容、投资额度和落地情况作出简要分析。 一、试点项目 1、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看,27个省/直辖市申报了试点项目,其中: 华东地区,试点项目数量最多,涉及27个项目,占比28.72%; 西北地区,涉及16个项目,占比17.02%;西南地区涉及13个项目,占比

13.83%;华北和华中地区均涉及11个项目,占比11.7%; 华南地区,涉及10个项目,占比10.64%; 东北地区,涉及6个项目,占比6.38%。具体各省/直辖市数量分布如图1-1所示。 图1-1 两批EOD试点项目地区分布 从申报批次看: 首批EOD试点项目中,华东地区涉及数量最多,为13个,在36个试点项目中占比36.11%,东北、西北地区涉及数量最少,均只有2个,在36个试点项目中占比5.89%; 第二批EOD试点项目中,西北、东北地区有明显侧重,与首批试点项目所占比重相比,增幅显示为正,其中西北地区涉及项目数量同华东地区,有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实施方案 一、建立生态环境导向的发展理念 1.带头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决策和行动中始终将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2.强调科学规划: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 二、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明确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要求,并规定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2.减税和负面补偿:对于生态环境友好型企业,给予减税和负面补偿政策,鼓励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3.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对企业开展环境监测和排污情况进行审核,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三、打造生态友好型产业 1.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生态友好型产业转型,推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2.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重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破坏,采取节能环保的建设方式和材料。 3.促进循环经济: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 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1.生态补偿:对于破坏性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要求开发者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或修复。 2.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控,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禁止非法猎捕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 3.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并保护水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五、加强宣传和教育 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2.建立绿色消费体系:推动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引导人们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 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员工对环保工作的意识和专业技能。 六、加强国际合作 1.促进技术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引进和推广国际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 2.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推动EOD模式的有效实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和共识。

EOD(生态环保导向)模式运作及案例

EOD(生态环保导向)模式运作及案例 一、EOD模式概述 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规财〔2018〕86号),首次提出“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 2020年9月,《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489号)对EOD模式进行定义,并对试点内容、申报条件、实施程序等做出了规定。文件指出“EOD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表1:EOD国家支持政策

二、EOD项目实施流程

《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489号),对试点申报与实施主体、申报条件、试点实施程序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关于推荐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1〕468号),对部分申报条件进行细化,比如,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一体化实施,依托项目承担单位仅为一个市场主体等。 《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环办科财〔2022〕6号),首次明确了EOD项目开始实施进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的入库管理制度,文件规定“入库项目应适宜金融资金支持,包括治理责任主体为企业的项目,采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及其他市场化方式运作的项目”,同时规定EOD项目要参考《关于推荐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1〕468号)基本要求,并对EOD项目提出了专门的入库条件要求。为更好完成国家级EOD模式项目试点申报工作,全国多地开展省级EOD模式试点项目申报工作,比如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等。以江苏省为例,2022年9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江苏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22〕274号),组织开展省级EOD模式试点项目申报工作,获批项目优先推荐纳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EOD项目并不是必须要入库,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层面的EOD 项目库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政策或资金支持,比如加强金融资金的对接与支持。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模式,旨在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通过特色产业运营和区域综合开发来实现经济价值内部化。以下是EOD模式的主要特点和流程: 1.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EOD模式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项目组织实施的始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EOD模式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作为项目组织实施的基础,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和环境治理技术,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 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EOD模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支撑区域综合开发,如旅游、农业、文化等,以实现经济价值的内部化和最大化。 4. 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EOD模式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开发等方式,来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5. 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EOD模式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实现经济价值的内部化和最大化。 6. 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

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EOD模式通过将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进行融合,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收益性和可持续性。 7. 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EOD模式强调项目组织实施的统筹推进和一体化实施,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协同推进等方式,来实现项目的高效实施和综合效益的最优化。 总之,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模式,通过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与特色产业运营和区域综合开发相结合,来实现经济价值的内部化和最大化,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

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片区开发实施路径分析

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片区开发实施 路径分析 摘要:EOD(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全称为以生态环境 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是解决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矛盾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我国政府普遍处于环境治理急迫性与财政投入有限性矛盾情况下的大背景下,其可以在城市片区开发中发挥其优势。本文期望对EOD模式进行全面了解, 明确其在城市片区开发中的实施意义,以此完成具体开发实施路径的规划。 关键词:EOD模式;城市片区开发;生态保护;实施路径 引言:我国目前对EOD模式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基础尚有完善空间,并且由于实践的缺乏因此尚未能创设出完善的开发流程。在将其应用到城市 片区开发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别分析,探讨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 下实现城市片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亦能不依靠过多的政府财政投入,确保计划 的可行性等,所给出的实施路径应当对此类问题进行全面考虑。 一、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片区开发模式的概述 (一)EOD模式的定义 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 综合开发为载体,采用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 强但收益性较为不足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收益较好的关联企业进行融合推进,综合实现一体化构建,实现生态环境治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本质为 一类创新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国家自2018年8月首次提出EOD模式的具体概 念后,在之后对其进行了逐步完善与试点运营,目前已有包括新天津生态城等项 目应用了EOD模式[1]。 (二)EOD模式在城市片区开发实施的意义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也迎来了城市化的进程。然而,城市化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实现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东北地区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本文旨在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二、东北地区城市化的特点 1. 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 和农业资源,这为城市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2. 传统产业基础:东北地区曾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体系相对完备。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关键问题。 3. 人口流动:城市化过程中,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 工流动,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三、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土地消耗: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导致耕 地面积减少,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压力。 2. 水资源利用:城市化过程中,用水量增加,对水资源 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容易带来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 3. 空气污染:城市化带来的工业发展和交通增加,造成 了大气污染的加剧。 4. 生态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破坏了生 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失和自然灾害频发。 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探讨

1. 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东北地区资源优势,避免不 可持续的开发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2. 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受损的生 态系统,重点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 3.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 方向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4. 城市规划与管理优化: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加强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五、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 以沈阳市为例,该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了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沈阳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生态保护区、加强环境监管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结论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引导城市化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相关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推动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成为了国家重点扶持的地区之一。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东北地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首先,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如煤炭、钢铁和重化工等,这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次,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最后,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探究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探究 绿色生态城市是以生态环保为主导,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总 体规划和设计要以生态和资源保护、环境质量改善、低碳循环经济、人文建设等为目标, 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建设低碳、节能、环保的城市基础设施, 并通过推广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如今,绿色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国际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趋势之一。 规划设计理念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强调以下方面: 1. 环保和生态系统保护: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景观的保护和 恢复,包括城市绿地的保护和建设、湿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水资源的治理和管理等。 2. 低碳循环经济: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能源消耗的节制和低碳化,促进城市循环经 济的发展,推广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等低碳技术和模式。 3.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建设,包括低碳交通、低排 放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等方面。 4. 城市人文建设: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的人文建设和社会和谐,包括住房和社区规划、文化和旅游建设、医疗和教育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健康和舒适。 方法探究 为了保证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质量和实施效果,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包括 以下方面: 1. 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体系之上,包 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分区规划等不同级别的规划体系。这些规划体系要根据城市 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保护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研究。 2. 强化生态系统调控和管理:为了保证绿色生态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景观得到保 护和恢复,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措施,包括生态红线划定、生态补偿机制、生 态保护区建设等。 3. 推广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绿色生 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规划和设计要注重人们的出行、饮食、住房等生活方式 的规划和设计,促进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一、引言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研究与实施变得尤为 重要。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城市景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 1. 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景观是城市的名片,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通过科学规划城 市景观,可以营造出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研究与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通过合 理规划绿地、湿地等自然景观,保护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清洁的水资源,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城市景观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规划公园、 广场、步行街等休闲娱乐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人们的社交活动,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研究 1. 数据收集与分析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研究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收集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目标与原则 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研究中,需要明确规划的目标与原则。目标可以包括提升城市形象、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原则可以包括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通过明确目标与原则,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指导。 3. 设计景观结构与功能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研究需要设计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布局与组合,功能包括景观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通过合理设计景观的结构与功能,可以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四、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实施 1. 资金筹措与投入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拨款、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景观建设和维护。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捐助,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2. 合理规划与管理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规划包括对景观的详细设计和布局,管理包括对景观的养护和维护。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可以确保景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 宣传与教育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实施导则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实施导则 导言: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实施导则应得到充分重视和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关键的导则,以指导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一、确保项目立项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 项目的立项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和要求。 2.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必须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 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 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和生态破坏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三、注重生态修复与补偿

1. 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生态服务价值,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公众参与和沟通 1. 在项目实施前,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听取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公众关注的问题,增强项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五、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 1.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 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罚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六、加强技术支持和创新应用 1. 加强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2. 鼓励和支持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七、强化管理与监督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未来社区规划建设路径探索——以成都市双流区环城生态公园周边未来社区规划为例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未来社区规划建设路 径探索——以成都市双流区环城生态公 园周边未来社区规划为例 摘要:社区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在公园城市语境下,未来社区建设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满足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通过对“公园城市”、“未来社区”等概念的辨析,结合人的需求特征研究及公园城市建设要求,探索 公园城市理念下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的共识,涉及功能调整、品质提升、形态塑造、场景营造和精细治理5个方面。 关键词:公园城市未来社区环城生态公园人本需求 1、研究背景 1.1公园城市理念内涵 公园城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是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新时 代城市发展新境界,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作为指导城市 发展的新模式,公园城市的建设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尊 重人的各项权利,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突出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和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 1.2未来社区的内涵及相关实践 “人本需求”和“技术变革”作为城市和社区发展的两大主要动力,推动城 市从工业城市演变到现代城市、未来城市,社区也由传统社区向生活社区、未来 社区演变。社区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基本单元,未来社区成为 推动城市和社区建设由功能性向人本化、由信息化向智慧化进阶的重要举措。

国内外各大城市在未来社区方面已有一些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如:上海崇 明城桥生态社区以零碳发展为理念,充分应用智慧化技术,打造一座高效率、高 循环、低影响、低消耗的被动式零碳社区,倡导邻里和谐共享的低碳生活方式; 纽约提出“建立强大而公正的城市”,重点关注活力的民主、健康的生活、包容 的经济、公平卓越的教育、活力的街区、宜人的气候、高效的出行、现代的基础 设施等。 2、公园城市理念下未来社区规划建设思路 基于公园城市概念及国内外城市的未来社区规划研究分析,公园城市理念下 未来社区的规划建设关键在于将人的需求作为城市建设最优先考虑的重点,借助 先进的规划理念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塑造更生态、更舒适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体现在规划思路上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发展逻辑的转变,要从“产-城-人”转向“人-城-产”;二是空间逻辑的转变,要从“城市中建公园”转向“公 园中建城市”;三是设计逻辑的转变,要从“空间建造”转向“场景营造”;四 是治理逻辑的转变,要从“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 3、公园城市理念下居民的需求特征解析研究 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的解析,一方面应立足当下,利用多源数据精准识 别现状人群需求,提升当下人群的需求获得感;另一方面应面向未来,科学预测 人群空间分布及人群结构的变化趋势,构筑面向未来人群的发展策略。 3.1现状人群需求 基于多源数据,识别双流区现状人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行为活动特征,形成 现状人群画像。具体举措包括:借助夜间工作日的手机信令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识别本地人群的年龄结构分布特征;以现状用地及企业类型反映职业类型分布;以白天工作日的手机信令数据反映工作岗位的密度分布;以白天和夜晚的活 动联系认识职住关系等。辅以问卷调查、现场踏勘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服务设施 方面,龙桥北片区居民对教育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有较大需求;在公园建设方面,五显片区居民对公园活动丰富度需求较大;在功能业态方面,九江片区居民对商 业设施有较高要求。

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河区开发策略研究——以潍坊市白浪河综合整治为例

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河区开发策略研究——以潍坊市白浪河综合整治为例 摘要:本文以市白浪河综合整治整治为例,从文化特色引领、高效土地利用、完善交通网络等方面研究探讨生态修复视角下的滨河区多目标规划设计策略,以 期给其他城市经验借鉴。 关键词:生态修复、滨河区、景观设计 0引言: 城市滨河区是城市滨水区域的一种,是城市内河流水域与城市陆域相交的复 合区域[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快速的工业化导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 的负荷能力,使得河道被严重污染,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遭到退化,滨河景观破坏 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对城市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建设优质的滨河景观,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 重要任务。 1.我国滨水区开发现存的问题 当前,国内关于城市滨河区的研究涵盖了四个主要方面。首先,从生态视角看,研究关注点包括河流廊道以及生物廊道的建设等。其次,从城市更新的角度,研究主题涉及土地利用和空间规划等。第三,文化遗产视角的研究探讨遗产廊道 的保护以及文化线路等议题。最后,公共政策视角的研究关注法规体系以及公共 权益等问题[2]。 总体而言,国内许多城市在滨河区的开发通常仅侧重于物质层面的发展。这 种开发主要集中在滨河区景观设计及商业空间开发等方面,而未从城市生态的角 度出发。滨河湿地的保护和应用未被充分考虑,同时也未考虑通过生态修复和发 展来带动整个区域的综合进展。

2.生态修复视角下的滨河区开发策略研究 2.1生态先行,以自然为基底 实现城市滨河区的生态修复,应该先从河流整体系统生态修复入手,恢复城 市河流系统的各项生态功能。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生态型护岸、恢复河流缓冲区、重建两岸植被、实施河流补水计划以及进行 生境修复等措施[3]。在河流修复中,保留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高地起伏的河床 与植被茂密的河岸,运用河流两侧河滩的自然湿地来调节河水丰俭,缓解旱涝灾害。河流驳岸同时减少大面积硬质铺装及人工雕饰,采用更天然的材料并种植乡 土植物等,彰显自然生态之美。 2.2文化引领,打造特色 城市因水而兴,城市的河流往往都见证城市的发展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文化。一是可利用河流串联历史文化,将城市的各种文化特色通过滨河空间相串 联形成一个文化体系,有利于活化利用现存历史文化遗迹,并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同时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和景观,可以让市民及游客深入体验和感受城市历 史发展进程及文化演变过程,提升游客文化体验也能增强市民的归属感。 2.3功能复合,高效利用 一是织补现状功能区块,实现相互促进的功能网络,对滨河区现状周边用地 功能进行分析归纳,对于各类功能的比例进行重新分配规划,提升滨水区的商务 及休闲功能,摈弃不利于滨水区发展的如工业功能等,并融入新的功能。例如通 过将商务办公、商业居住、娱乐休闲等功能都整合组织在一起,可以保证滨河区 24小时都有人气,大大提升滨河区域的活力,将滨河区打造为城市的新地标和新 名片。 2.4织补交通,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要完善交通网络,实现城市微循环,利用滨河建设用地的退让空间建设 步道,连通周边不畅通的路网。同时,结合城市的绿道规划,可以完善滨河步道 系统和自行车道系统。此外,还可以践行海绵城市的理念,将滨河区的绿色基础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 一、EOD运作模式 二、EOD模式特点 三、EOD模式风险 四、总结

一、EOD运作模式 1、EOD运作模式:将生态引领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城市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 EOD模式开展总共分为三个阶段: (1)重构生态网络,通过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基底,带动土地增值; (2)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通过完善公共设施、交通能力、城市布局优化、特色塑造等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为后续产业运营提供优质的条件; (3)通过产业导入、人才引进等手段,激活经济,使整体溢价增值,包括税收、自然资本等。 EOD项目操作模式就是通过生态网络建设、环境修复、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产业配套建设促使该区域及周边的土地升值,并为产业引入和人口流入提供良好的生态基底;一、以产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企业的利润和政府的税收;二、依靠人口流入带来政府税收的增加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三者协调发展。 “PPP+EOD”模式:采用PPP+EOD模式,利用社会投资人的资金及技术优势,既解决了政府投入的项目前期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形成片区综合开发规模,给当地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EOD模式特点 (1)行业跨度大且不同行业专业要求高,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网络构建需要专业的环保企业完成;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配套及生活配套的建设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建筑企业;后期产业导入、物业管理需要综合能力

较强的运营商进入。 合格的EOD综合开发商应具备从项目策划、产业规划、概念规划、工程施工、地块开发、资产运营、产业招商等一整条产业链的实施能力。 (2)见效周期长,良好的生态基底构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生态环境的优良性显现出来后,土地的增值效应才会大大增加;且EOD模式下的产业培育和产业导入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和时间才能显性化,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 合格的EOD综合开发商还应具备强大的融资、开发、变现能力,对于长流程的资金链要有充分的管控和操盘能力。 (3)土地开发风险较大,项目公司需对EOD项目所属区域进行土地整理并进行成片开发,主要表现为土地一级开发。 三、EOD模式风险 EOD模式可能会产生以下风险: 1、融资类风险:土地一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基础。一方面,EOD项目的原生资金不足,另一方面采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其他融资手段,面临一定的融资法律风险。项目公司应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项目的运作和推进过程中,注重项目的合规性,满足金融机构的审查要求,尽可能做好事前的防控工作。 2、政策类风险:与法律相比,政府具有不确定性,或许由于领导更迭,或许因为上级出台与该政策相冲突的文件,都会导致合同依据政策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基于政策依据签订的合同文件效力也受到影响。项目公司一方面需适时掌握影响土地一级开发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动向,对土地开发进行全面的项目论证和尽职调查,积极与政府各部门沟通,尽量规避可能发生的政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与路径研究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与路径研究 摘要: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是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任务之一。这项工 作不仅涉及城市环境的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还涉及城市的政策、法规、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念。分析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和路径,对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有 效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原则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管理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管理路径 一、城市生态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国内外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建设的协调统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生态城市“人与生物圈”(MAB) “提案研究过程中指出的概念,是城市生态发展的结果;它是一种社会和谐、经 济高效、生态良性的人类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结构,由自然、城市和 人类作为有机整体而成。“生态城市”的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城市科学和城市 规划研究的热点领域,各国都把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现在,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中国,已有50多个城市正式向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意见。90%以上的城市都 有生态低碳发展目标,达到259个。 城市生态学管理是一种可持续的人类生活环境管理方法,强调经济与生态学 的平衡发展。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研 究和实践的焦点。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键在于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本质 上涉及到资源代谢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保留或消耗,系统在结构和功能关系中 的碎片化和硬化,以及经济和生态管理中社会行为的冲突和失衡。 二、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各地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而雄安新区作为重要的战略板块,生态优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更加凸显。 一、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规划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关系到后续生 态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因此,雄安新区需要建立起集中统一的规划体系,确立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总体布局。此外,还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规划,落实合理的人口、产业、生态空间布局,并进行合理的用地、用水等资源利用规划。 二、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雄安新区,可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通过经济增长来带动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还需要优化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加大城市绿化、保水增绿等工作力度。 三、科技创新助力生态建设 现代化技术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手段。在雄安新区,可以引进先进 的生态保护技术,采用新型材料以创造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和预测,避免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四、严格的环保标准

环境保护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雄安新区,需要严格执行环境保 护标准,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境法规制度,实现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同时,也需要建立一站式的环保服务平台,方便企业和居民获得环保服务和产品。 五、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通过教育宣传,培养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性的认识,增强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在雄安新区,需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探索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雄安新区更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的地方。通过逐步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研究及关键十问

2016年1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中提到,要探索环境治理项目与经营开发项目组合开发模式,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的概念雏形写入文件。自2019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EOD模式发展,2021年、2022年生态环境部先后确定了94个项目开展EOD模式试点,并随之遵循“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原则,进入常规性申报阶段。 EOD概念解析从各部委的政策、企业项目实践和行业研讨来看,EOD模式涉及创新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片区开发等方面。基于其广泛的涉及面,EOD模式不论是在基建圈、地产圈、金融圈、规划圈,还是地方政府圈,都迅速火出圈。那么,什么是EOD 模式?EOD模式的落地方式有哪些?又有哪些适宜的项目应用呢? 一、什么是EOD模式?生态环境部对EOD有其官方定义。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

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也就是说,EOD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构建了合作的桥梁,从而实现区域整体溢价增值,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EOD模式流程图目前,EOD模式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国家主推。2021年,生态环境部批复了第一批36个试点项目,2022年又批复了58个试点项目。接下来,EOD模式试点项目将进入常态化申报阶段。二是地方积极。一方面,各地政府积极包装项目争取入选国家试点项目库;另一方面,安徽、山东等省还设立了省级试点项目库,以加快推进EOD项目建设,扩大项目范围。三是银行配合。自严管政府隐形债之后,银行在片区开发融资始终保持谨慎态度,但对EOD项目,银行配合度较高,截至2021年底,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实施方案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实施方案 公司名称:*** 日期:年月 目录: 一、基本概况 一)范围与区位 本方案实施范围为***区域,该区域位于***地区。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二、试点基础 一)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 该区域存在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环境治理工作基础 针对上述环境问题,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治理工作,但效果有限。 三、工作目标与预期产出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旨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二)基本原则 本方案的实施将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优先,环境保护为先。 2.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3.依法依规,加强监管。 三)工作目标 本方案的工作目标如下: 1.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四)预期产出 本方案的预期产出包括: 1.当地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2.生态旅游业得到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 四、内容与依托项目 本方案的内容包括: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2.制定科学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加强监管,规范企业行为。 本方案的依托项目包括:

1.生态修复项目。 2.旅游开发项目。 3.环保设施建设项目。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在当前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试点内容、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试点内容 试点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融合发展两个方面。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土地保护等方面。产业融合发展则包括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试点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