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7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人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人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人一定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人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C - A ) /S X 100%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为加入对照品量;C 为实测值。
4.校正因子的准确度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程序: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
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
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
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标题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共7页第1页制定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编号: SOP--F—004分发部门质量验证小组、质量保证部新订√替代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年月日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共7页第2页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
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
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
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2.2.1安装确认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
1.0目的1.1确立海南国瑞制药有限公司方法学验证标准操作规程,使方法学验证规范化。
2.0范围2.1本标准适用于新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变更的相应检测要求。
2.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中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的相应检测要求。
2.3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3.0职责3.1QC负责对适用范围内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3.2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4.0定义4.1用户需求(URS):使用方根据使用目的、环境、用途等,对制药机械的性能、技术、使用、服务等提出的要求。
4.2准确度:准确度系指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4.3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一般以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4.4专属性:专属性系在可能其它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待测物的特性。
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4.5检出限:检出限是限度试验的参数,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定量分析的检出限必须经过分析适量的在检出限附近的样品或分析按检出限条件配制的样品的方法进行验证。
4.6定量限: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值,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定量分析的定量限必须经过分析适量的在定量限附近的样品或分析按定量限条件配制的样品的方法进行验证。
4.7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4.8范围: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4.9稳定性:稳定性系指在正常实验条件下,供试品或对照品溶液在分析过程中的稳定程度。
4.10耐用性: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和方法提供常规检查依据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是确保药物质量稳定可靠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恢复度、线性度、特异性等指标,确保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或者指标物质的含量。
本文将从方法验证的目的、步骤、技术指导原则以及常见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方法验证的目的和步骤1.目的:确保分析方法满足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可靠稳定,可用于药物批次的检验。
2.步骤:(1)方法开发: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2)方法优化:对选择的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包括调整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内标物质等。
(3)方法准确性验证:重复测定样品,评估准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方法精密度验证:通过重复测定样品,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5)方法线性度验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评估方法的线性关系。
(6)方法特异性验证:通过测定样品的含量,检查方法对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
(7)方法稳定性验证:评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反应时间、温度等。
(8)方法恢复度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药物样品中,评估方法的回收率。
1.确保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应具有良好的回归方程和拟合度,并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测定值的范围。
2.确保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反复测定样品确定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并确保结果的重复性。
3.确保方法的恢复度: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药物样品中,测定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恢复度。
4.确保方法的线性度: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并通过相关系数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5.确保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测定样品的含量,并检查方法对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确保方法对药物成分的特异性。
6.确保方法的稳定性:通过评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确定方法的适用范围。
7.验证结果的报告和文档:方法验证应记录在正式的报告和关联文档中,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中国医药报/2007年/5月/31日/第A05版药品安全周刊药品检验中实施方法学验证的困难与对策江苏省淮安市药品检验所耿敬军编者按:几乎所有的药品都要在进行安全性检查后方可使用。
“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安全性检查的重要项目。
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当进行药品的“无菌检查”或“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应进行方法学验证。
方法学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试验中供试品应选择药典中所收载的何种供试液制备方法、何种测定方法及确定的检测系统是否适用于该供试品的检验,即只有通过方法验证,才能确定供试品的检验条件和方法,保证“无菌检查”或“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作者从专业的角度对药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实施方法学验证的困难与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国药典发[2005]98号文对各级药品检验所进一步规定,药品在进行无菌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应首先进行方法学验证,否则不能出具“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的规定”的结论。
药品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工作开展已经一年多,从实施情况看,取得了成效,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或困难尚待解决。
■当前方法学验证工作的现状药品生产单位。
某市有10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约310种药品,430种规格,正常生产的有110种规格。
在方法学验证方面的开展现状为:有1家目前尚未开始;有2家刚开始对2~3个品种进行试验;有4家只对日常生产的品种进行了试验,仅占全部品种数的1/3;3家全部完成了方法验证试验。
全市目前仅有静脉输液类全部完成了方法学验证工作,其他的各企业只对主要品种或新产品进行方法学验证,对含有抗菌物质的(如奎诺酮类,抗生素类等),则因技术问题没有完成,对未正常生产的品种尚未开展。
全市各医疗单位的自制制剂,基本上没有开展正规的无菌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工作。
药品检验机构。
笔者对5家市级药品检验所进行调查,2006年,这5家药品检验所总计抽验药品8879批,至今只有2家各对1个品种的药品取得了方法学验证的结果,其余3家基本上没有开展方法学验证工作。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药品研发和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和前提。
为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来控制药品质量,也就是说要对药物进行多个项目测试,来全面考察药品质量.一般地,每一测试项目可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为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测试项目的目的和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方法验证在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
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控制药品质量,因此方法验证是制订质量标准的基础。
方法验证是药物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指导原则重点探讨方法验证的本质,将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和规律性的阐述,重点阐述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论证方案的设计。
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方法验证涉及的三个主要方面、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对方法验证的评价等内容.本原则与其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一起构成较完整的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随着我国新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方法验证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本指导原则将会逐步完善和修订。
由于生物制品和中药的特殊性,本原则主要适用于化学药品。
二、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原则上每个检测项目采用的分析方法,均需要进行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制剂的鉴别和杂质定量试验应进行不同要求的方法验证,前者重点要求验证专属性,而后者重点要求验证专属性、准确度、定量限。
中药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目的对中药质量标准有关品种进行方法学验证,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相关要求及结合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分析。
结果中药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中尚存在许多问题。
结论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解决方法,为相关的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中药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问题;对策中药是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国药典》的制订、修订、增订以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实施,现行的中药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被大面积普及推广,并被逐步提高和改进[1]。
在中药材、中成药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及监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并且,近年来,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和重视[2],但是由于中药的复杂性、技术条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因素的局限[3],使中药质量评价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瓶颈”[4]。
中药质量的评价和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中药研究、生产及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
现就为了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有必要对中药的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药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中要求对研发、生产企业申报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方法学验证,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概括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少数中药标准处方中原料药材未有质量标准,少数品种处方组成中有一些地方习用草药,而这些草药未有法定的质量标准,即该成药质量在源头上难以控制。
例如,猪砂(猪胆结石)作为一种民间习用药,常有送检样品,但因无相应的质量标准,出具的报告不具法律依据,故无法受检,同时也使含有猪砂的中成药的质量难以控制。
1.2鉴别1.2.1专属性差鉴别是质量标准中的重要项目,只有经过鉴别、确认真伪无误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药品检查和含量测定项。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管理 编号:XXX-XXX-XX-01 页码:1/7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颁发部门:质量部 日期: 日期: 日期: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生产技术部、质量部、物料部、各生产车间
目的:确认所用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范围:所有用于与产品和验证有关的分析方法均应验证 责任:质量部、工程部负责实施。 内容: 1.定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验证对象:所有用于与产品和验证有关的分析方法 3.验证范围: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4.验证的分析项目: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的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5.验证的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6.验证组织和职责 质量保证室:确定分析方法的验证条件、标准、限度及检验方法,起草分析方法验证
的验证方案,指导验证。 质量控制室:负责执行验证,检验仪器运行和保养,同时培训、考核人员,起草相关规程。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管理 编号:XX-XX-XXX-XX 页码:2/7
设备部:负责检验仪器的安装调试和校正管理,检验仪器的维修保养。 质量部:负责验证结果评价和验证有关文件的归档管理 7.验证程序 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
程序 内容
建立验证方案 1、确定标准及方法 2、确定试验及检查范围 3、确定步骤 4、方案审批
分析仪器的确认 1、安装:确认安装、检查、文件检查及保存 2、仪器校正 3、适用性预试验 4、再确认:制订再确认的周期 5、制订使用、清洁、保养规程,建立记录
(完整版)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人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人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人一定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人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C - A ) /S X 100%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为加入对照品量;C 为实测值。
4.校正因子的准确度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需要验证的内容(三)四、检测限检测限(limitofdetection,LOD)也称检出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药品的鉴别实验和杂质检查办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办法的检测限。
检测限仅作为限度实验指标和定性鉴别的依据,没有定量意义。
常用的办法如下: (一) 直观法用已知浓度被测物,实验出能被牢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二) 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办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举行比较,计算出能被牢靠地检测出的被测物质最低浓度或量。
普通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三) 基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根据下式计算:LOD=3.30δ/S..............(式11-2) 式中,LOD为检测限;δ为响应值的偏差;S为标准曲线的斜率。
δ可以通过下列办法测得:①测定空白值的标准偏差;②标准曲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是截距的标准偏差来代替。
(四) 数据要求上述计算办法获得的检测限数据须用含量相近的样品举行验证。
应附测定图谱,解释实验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五、定量限定量限(limitofquantitative,LOQ)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符合一定精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对微量或痕量药物分析、定量测定药物杂质产物时,应确定办法的定量限。
常用的办法如下。
(一) 直观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实验出能被牢靠地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或量。
(二) 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办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举行比较,计算出能被牢靠地定量的被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量。
普通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
(三) 基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根据下式计算:LOQ=10δ/S...........(式11-3) 式中,LOQ为定量限;δ为响应值的偏差;S为标准曲线的斜率。
第四章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第一节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与特点(自学)第二节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自学)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改变、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该验证过程亦被称为方法再验证,方法再验证的内容可以是全面验证或是部分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定需要验证的内容。
表4-3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要求,可供参考。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一)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1、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并按下式计算回收率;或用本法所得的结果与己知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加入量:加入对照品的量。
一般与制剂原有的含量按1:1加入。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得其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无法直接测试(采用对照品对照法计算含量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或可推算出的情况下,该项目可不再进行验证。
2、制剂的含量测定:主要测试制剂中其他组分及辅料对含量测定方法的影响。
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制剂各组分混合物(包括制剂辅料)进行测定,回收率的计算同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项下。
如不能获得制剂的全部组分,则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回收率则应按下式计算;或用本法所得的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药品监管中的药品生产质量验证与确认药品生产质量验证与确认是药品监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是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始终符合监管标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药品生产质量验证与确认的意义、方法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探讨。
一、药品生产质量验证的意义药品生产质量验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验证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药品生产质量验证能够确保药品的质量稳定性。
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许多关键环节,如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设备的操作、工艺参数的控制等。
通过质量验证,可以验证每个环节是否符合规定,从而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药品生产质量验证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在验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环节,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以避免这些问题对药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生产提供指导。
最后,药品生产质量验证是药品监管的重要依据。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依据药品质量验证结果,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评估和监管。
只有通过质量验证的药品,才能获得合格证书,并被允许销售和使用。
因此,药品生产质量验证直接关系到药品能否上市销售,对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品生产质量验证的方法药品生产质量验证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验证方法。
1. 实验验证实验验证是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分析,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验证。
例如,可以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纯度测试,对药品进行物理性质的测定等。
实验验证的优点是直接、准确,可以得到具体的数据结果。
2. 文献验证文献验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验证。
包括对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合规要求等方面的验证。
文献验证的优点是快速、便捷,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3. 系统验证系统验证是指对整个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验证。
注释:红色带中间横线的文字表示在2020版药典删除了的2015版内容;蓝色字表示2020版药典新增加的。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的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鉴别试验、杂质测定(限度或定量分析)、含量测定(包括特性参数和含量/效价测定,其中特性参数如: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等)。
验证的指标有: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须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
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方法情况拟订验证的指标。
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②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三一、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一、方法验证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