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药品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验证
- 格式:ppt
- 大小:1015.00 KB
- 文档页数:12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是确保药物质量稳定可靠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恢复度、线性度、特异性等指标,确保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或者指标物质的含量。
本文将从方法验证的目的、步骤、技术指导原则以及常见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方法验证的目的和步骤1.目的:确保分析方法满足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可靠稳定,可用于药物批次的检验。
2.步骤:(1)方法开发: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2)方法优化:对选择的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包括调整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内标物质等。
(3)方法准确性验证:重复测定样品,评估准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方法精密度验证:通过重复测定样品,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5)方法线性度验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评估方法的线性关系。
(6)方法特异性验证:通过测定样品的含量,检查方法对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
(7)方法稳定性验证:评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反应时间、温度等。
(8)方法恢复度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药物样品中,评估方法的回收率。
1.确保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应具有良好的回归方程和拟合度,并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测定值的范围。
2.确保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反复测定样品确定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并确保结果的重复性。
3.确保方法的恢复度: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药物样品中,测定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恢复度。
4.确保方法的线性度: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并通过相关系数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5.确保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测定样品的含量,并检查方法对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确保方法对药物成分的特异性。
6.确保方法的稳定性:通过评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确定方法的适用范围。
7.验证结果的报告和文档:方法验证应记录在正式的报告和关联文档中,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验证则是确保这些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这是因为,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赖于科学的分析方法,只有通过验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此,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是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其次,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主要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线性范围、稳定性等方面的验证。
其中,方法的准确性是指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物质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灵敏度则是指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物质浓度变化的反应能力。
另外,线性范围是指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物质浓度变化的线性范围,而稳定性则是指分析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验证,可以全面评估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再次,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对照法、回收率法、精密度法、特异性验证等。
其中,对照法是通过与已有的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评估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回收率法则是通过向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目标物质,再进行测定和计算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精密度法是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评估方法的精密度;特异性验证则是通过与其他成分的干扰实验,评估方法的特异性。
通过这些方法的验证,可以全面评估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最后,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意义在于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药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因此,在进行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验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验证,才能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
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知识性,强化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其能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具有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品检验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药物分析》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和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
因此,保证广大人民能使用高质、安全和有效的药品是药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药物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建立起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始终围绕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控制药品质量的规律与方法,掌握药物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解决新药研发中和商品药物使用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的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3.《药物分析》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药物分析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4.《药物分析》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一二、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比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测定试验。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所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可采用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标准曲线斜率比值进行比较获得;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可将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在规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系数比值进行比较,计算获得。
54. 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份样品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此表源自AOAC《Guidelines for Single 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Chemical Methods for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Botanicals》二三、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第三章药品质量及其监督检验第一节:药品及其管理分类药品的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管理分类:1.传统药与现代药传统药是各国、地区、民族传承的历史上的药物,包括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
其发现、生产、应用均基于传统医学的经验和理论.我国的传统药有中药、民族药(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等)。
现代药一般指19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等。
2.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3.新药、仿制药、医疗机构制剂新药(new drugs)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仿制药是指仿制国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品种。
医疗机构制剂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4.国家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新农合用药国家基本药物(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s)是指那些满足人群卫生保健优先需要、必不可少的药品。
医疗保险用药指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所列且保险基金可以支付一定费用的药品。
新农合用药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可以支付费用的药品。
公费医疗用药指公费医疗经费中可以报销费用的药品。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药品目录。
5.特殊管理的药品特殊管理的药品是指国家制定法律制度,实行比其他药品更加严格的管制的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除对上述4种药品实行特殊管理之外,《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国家对预防性生物制品的流通实行特殊管理。
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医药产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病症的范畴产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对确保医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质量标准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指对医药产品的质量要求进行规范和统一的标准。
它包括了医药产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生物等价性等内容。
1.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包括外观、标注、尺寸、重量、含量、溶解度、纯度等。
外观是衡量医药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需符合明确的规范要求,如色泽一致、无异物等。
标注是指产品包装上的说明文案,需清晰明了、准确无误。
尺寸和重量要符合规定范围,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
含量是指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需符合预设的规范。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溶液中的最大或最小溶解度,需满足相关要求。
纯度是指产品中纯净物质所占的比例,需达到一定的标准。
2.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是衡量医药产品安全性和无菌性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合格的医药产品应该不含任何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以确保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3. 生物等价性生物等价性是指药品在体内的药效和安全性是否与原药相同。
该指标主要适用于仿制药品,要求其与原药具有相同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达到同样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检验方法医药产品的质量检验方法是指对医药产品进行各项质量指标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它包括了质量检验的实验室设备、分析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等内容。
1. 实验室设备医药产品的质量检验需要用到各类实验室设备,如天平、显微镜、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这些设备能够对医药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2. 分析方法医药产品的质量检验需要运用一系列分析方法,如物理分析、化学分析、生物学检验等。
物理分析方法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测量等;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含量测定、溶解度测定等;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微生物检验、细胞毒性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