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模板支撑(钢管)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6
Engineering economy 工程施工251超重梁模板支撑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控制林文霄(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1)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12-0251-02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同样也带动起了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大跨度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超重超长梁的施工已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其相应的支撑技术和安全要求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建筑工程中,超重梁模板支撑施工技术和安全控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保建筑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获得提升的核心要素。
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已迫在眉睫,是促进整体建筑工程施工效率获得提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超重梁;模板支撑;施工技术;安全控制0 前言在我国社会经济不停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下,建筑工程的发展获得了推动力量,而相关部门以及群众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极为高涨的要求,为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空间结构得到稳定保障,超重梁模板支撑施工已越来越重要,是确保整体建筑获得更高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将超重梁模板支撑施工技术与安全控制工作进行研究,是确保整体建筑在日后使用中获得更高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超重梁模板支撑的施工技术展开详细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对其安全控制工作的改进对策进行探讨,促使整体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获得全面提升。
1 超重梁模板支撑的施工技术第一,在将支设立杆地基工作进行选取时,应该将其坚实性以及平整性加以确保。
当立杆落入至楼面期间,应该选取更加牢固的支顶对楼面下进行支撑。
第二,在开展立杆接长工作时,必须要将对接原则严格遵循,从而将搭接的现象避免。
另外,还需要确保其立杆间距没有高过50厘米[1]。
立杆顶部应选合适的调节顶进行受力,还需要保障钢管顶端位置的螺杆穿过距离没有高出规定的20厘米,立杆钢管内径以及螺杆外径的间距不可以高出规定的0.3厘米。
模板支撑体系技术标准一、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1.6承重的支架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严禁承受偏心荷载。
6.1.1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6.1.9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插入长度不得小于15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杆。
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杆。
所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mm×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5.梁下支撑立柱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水平杆与支撑体系连成一体。
6.2 支架立柱安装构造6.2.4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1.9条的规定。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梁模板的构造组成
梁模板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 模板基座:一般是由钢或木材制成的支撑结构,用来承载和固定梁模板的各个部分。
基座通常搭建在地面上,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垂直位置的调整。
2. 梁模板框架:由梁底板、梁侧模和梁顶模三部分组成的框架结构。
梁底板是模板的主要承载部分,梁侧模和梁顶模则负责固定和支撑梁底板,使其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压力。
3. 支撑杆:用于支撑和调整梁模板框架的纵、横向位置。
支撑杆通常由钢管或木材制成,可以通过拧紧螺母来调整长度,并根据需要固定在基座或梁模板框架上。
4. 推拉杆:用于调整梁模板的高度和水平位置,调整梁的挠度和升降角度。
推拉杆通常由钢材制成,一端固定在基座上,另一端通过螺母调节高低水平位置。
5. 固定件:用于连接和固定梁模板框架和支撑杆的部件,通常包括螺母、螺栓、扣件等。
固定件能够提供稳定的连接和固定,确保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形状和稳定性。
这些组成部分通过连接和固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梁模板结构,可以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压力,确保梁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搭设要求1、搭设上层排架时,地面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2N/㎜2且下层模板支撑系统不得拆除;尤其对支撑高度大于8米部位。
2、支撑架搭设时必须先放出梁边线,然后按照排架立杆布置图布置立杆。
立杆要求纵横成行,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必须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必须支承在混凝土面上。
3、排架搭设的纵、横立杆间距严格按照附图尺寸布置,步高不大于1.5米。
离地不大于200mm设置纵横扫地杆。
纵、横水平杆的扣件均应扣在立杆上。
必须每搭完一步后,矫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4、沿排架的纵、横方向两端及中间每隔10~15米必须自上而下连续设置一道垂直剪刀撑;排架顶部、底部以及中间每隔二步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6~8米,间距为10~15米,并且接点必须与主立杆相连。
剪刀撑夹角控制在45。
~60。
之间。
5、特别注意:○A—○H轴部位超过8米高的排架向上搭设时必须与已浇筑完毕的○J轴的10.00m层梁、柱予以拉结,拉接点按照每三排立杆拉一次,以保证排架的整体稳定。
6、板支撑立杆间距控制1.0m×1.0m以内(与梁底立杆间距一致)。
根据计算梁板底必须由双扣件承载。
7、立杆除顶层搭接外其余采用对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和3个扣件。
使用对接扣件垂直连接时,立杆在同一水平面内对接接长的数量不得大于总数量的1/3,接长点应在步距端部的1/3距离范围之内,接长杆应均匀分布在排架平面范围内(见附图)。
严禁相邻两根立杆同步接长,立杆的接长应采取满足支撑高度的最少接点原则。
8、对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处(A~B轴与B~E轴之间),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对梁底附加立杆处水平杆也必须延伸两步(见附图)。
9、为防止人员高空坠落,模板支撑下作业层必须铺宽度不小于500mm脚手板作临时走道(主要用于梁钢筋绑扎和梁模板加固),脚手板用18#铁线与钢管绑牢,并且该层下必须满挂安全网。
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一、梁模板基本参数梁截面宽度 B=400mm,梁截面高度 H=800mm,H方向对拉螺栓2道,对拉螺栓直径14mm,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90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38×8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3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自重 = 0.200kN/m2;钢筋自重 = 1.500kN/m3;混凝土自重 = 24.000kN/m3;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80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0.90×28.800=25.92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0.90×6.000=5.400kN/m2。
三、梁底模板木楞计算梁底木方的计算在脚手架梁底支撑计算中已经包含!四、梁模板侧模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q=(1.2×25.92+1.40×5.40)×0.80=30.931N/m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0.00×1.80×1.80/6 = 43.20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0.00×1.80×1.80×1.80/12 = 38.88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一、梁模板基本参数梁截面宽度 B=800mm,梁截面高度 H=1200mm,H方向对拉螺栓3道,对拉螺栓直径14mm,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90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38×8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3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自重 = 0.200kN/m2;钢筋自重 = 1.500kN/m3;混凝土自重 = 24.000kN/m3;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80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0.90×28.800=25.92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0.90×6.000=5.400kN/m2。
三、梁底模板木楞计算梁底木方的计算在脚手架梁底支撑计算中已经包含!四、梁模板侧模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q=(1.2×25.92+1.40×5.40)×1.20=46.397N/m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120.00×1.80×1.80/6 = 64.80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120.00×1.80×1.80×1.80/12 = 58.32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搭设要求1、搭设上层排架时,地面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2N/㎜2且下层模板支撑系统不得拆除;尤其对支撑高度大于8米部位。
2、支撑架搭设时必须先放出梁边线,然后按照排架立杆布置图布置立杆。
立杆要求纵横成行,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必须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必须支承在混凝土面上。
3、排架搭设的纵、横立杆间距严格按照附图尺寸布置,步高不大于1.5米。
离地不大于200mm设置纵横扫地杆。
纵、横水平杆的扣件均应扣在立杆上。
必须每搭完一步后,矫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4、沿排架的纵、横方向两端及中间每隔10~15米必须自上而下连续设置一道垂直剪刀撑;排架顶部、底部以及中间每隔二步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6~8米,间距为10~15米,并且接点必须与主立杆相连。
剪刀撑夹角控制在45。
~60。
之间。
5、特别注意:○A—○H轴部位超过8米高的排架向上搭设时必须与已浇筑完毕的○J轴的10.00m层梁、柱予以拉结,拉接点按照每三排立杆拉一次,以保证排架的整体稳定。
6、板支撑立杆间距控制1.0m×1.0m以内(与梁底立杆间距一致)。
根据计算梁板底必须由双扣件承载。
7、立杆除顶层搭接外其余采用对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和3个扣件。
使用对接扣件垂直连接时,立杆在同一水平面内对接接长的数量不得大于总数量的1/3,接长点应在步距端部的1/3距离范围之内,接长杆应均匀分布在排架平面范围内(见附图)。
严禁相邻两根立杆同步接长,立杆的接长应采取满足支撑高度的最少接点原则。
8、对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处(A~B轴与B~E轴之间),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对梁底附加立杆处水平杆也必须延伸两步(见附图)。
9、为防止人员高空坠落,模板支撑下作业层必须铺宽度不小于500mm脚手板作临时走道(主要用于梁钢筋绑扎和梁模板加固),脚手板用18#铁线与钢管绑牢,并且该层下必须满挂安全网。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本方案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GJ130-2001)。
支撑高度在4米以上的模板支架被称为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架,对于高支撑架的计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1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 ×D=300mm ×700mm ,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1.2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4100150070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000×0.700×0.300+0.350×0.300=5.355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 (2.000+1.000)×0.300=0.9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W = 30.00×1.80×1.80/6 = 16.20cm 3;I = 30.00×1.80×1.80×1.80/12 = 14.58cm 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 2);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5.355+1.4×0.900)×0.300×0.300=0.069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69×1000×1000/16200=4.27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5.355+1.4×0.900)×0.300=1.383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383.0/(2×300.000×18.000)=0.384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6.255×3004/(100×6000×145800)=0.392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第1页
梁模板支撑计算书
工程名称:
工程单位:
1.计算参数
结构楼板厚mm,梁宽b=mm,梁高h=mm,层高m,结构表面考虑;模板材料为:底模厚度mm,
侧模厚度mm;梁边至板支撑的距离m;木材弹性模量E=N/mm2,抗弯强度fm=N/mm2,抗剪强度fv=
N/mm2 ;支撑采用钢管:横向间距mm,纵向间距mm,支架立杆的步距h=m;钢管直径mm,壁厚mm,
截面积cm2,回转半径i=cm;钢管重量kN/m。钢材弹性模量 E=N/mm2,抗弯强度f=N/mm2,抗剪强
度fv=N/mm2。
2.梁底模验算
(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 标准值 单位 梁宽(m) 梁高(m) 系数 设计值
①底侧模自重
②砼自重
③钢筋荷载
④振捣砼荷载
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1.2
(2)底模板验算
第一层龙骨间距L=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h=mm,板模宽度b=mm。
W=bh2 /6=mm3, I=bh3/12=mm4。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KM=-0.105
Mmax=KMq1L2 =
σ=Mmax/W=N/mm
2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0.606
Vmax=KVq1L=
τ=3Vmax/(2bh)=N/mm2
3)挠度验算
荷载不包振捣砼荷载,则计算荷载q2=kN/m;挠度系数Kυ=0.644
第2页
υmax=Kυq2L4/(100EI)=mm
[υ]=mm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3)第一层龙骨验算
钢管横向间距L=mm ,C=mm、γ=。
第一层龙骨采用木枋 b=mm,h=mm;W=bh2/6=mm3;I=bh3/12=mm4。
1)抗弯强度验算
a 、梁传荷载计算
q=q1×第一层龙骨间距/梁宽=kN/m
Mq=qcL(2-γ)/8=kN.m
b 、板传荷载计算
板重量=1.2×(板厚度×25+模板重)+1.4×活载
=kN/m2
板传递到第一层龙骨的荷载P=kN
a =1/2×(L-c)=m, a/L=
Mp=P×a=kN.m
Mmax=Mq+Mp=
σ=Mmax/W=N/mm2
2)抗剪强度验算
Vmax=1/2×q×梁宽+P=
τ=3Vmax/(2bh)=N/mm2
3)挠度验算
q’=q2×第一层龙骨间距/梁宽=N/mm
υq=q’cL3×(8-4γ2+γ3)/(384EI)
=mm
υp=PaL2×(3-4×(a/L)2)/(24EI)
=mm
υmax=υq+υp =mm
[υ]=mm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第3页
(4)第二层龙骨验算
钢管纵向间距mm,计算跨数跨;第二层龙骨采用;
W=mm3,I=mm4 ;
1)抗弯强度验算
P=V=1/2×q×梁宽+P=
弯矩系数KM=
Mmax=KmPL=
σ=Mmax/W=N/mm
2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
Vmax=KVP=kN
τ=3Vmax/(2bh)=N/mm
2
3)挠度强度验算
挠度系数Kυ=
P’=V=1/2×q×梁宽+P板重=kN
υmax= KυP’L3/(100EI)=mm
[υ]=mm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3.支撑强度验算
传至每根钢管立柱最大支座力的系数为
每根钢管承载NQK1 =N
每根钢管承载活荷载(1.0kN/m2):NQK2 =N
每根钢管承载荷载NQK =NQK1+NQK2 =N
钢管重量kN/m,立杆重量=N
水平拉杆层,拉杆重量=N
第4页
扣件单位重量14.60 N/个,扣件重量=N
支架重量NGk=立杆重量+水平拉杆重量+扣件重量=N
钢管轴向力N=1.2NGK+NQK=N
L0=h=m,钢管的i=cm
λ=L0/i=
=,P=N/(
A)=N/mm2
4.支撑支承面验算
(1)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钢管立杆设配套底座mm,支承面为(按考虑)混凝土楼板
支承楼板厚=mm,上部荷载为:F=kN;
βs =2.00,ft=N/mm2,hO=mm,η=0.4+1.2/βs =
σpc,m =1.00N/mm2,Um=mm,βh =1.00
(0.7βh ft+0.15σpc,m)ηUmhO=kN
5.侧模板验算
(1)荷载计算
1)新浇砼的侧压力
F1 =0.22γ×200/(T+15)β1 β2V
1/2
=kN/m2
F2=γH=kN/m2
F1、F2两者取小值F=kN/m2,有效压头高度=F/γ=m
2)砼产生的荷载kN/m2
分项系数 标准值(kN/m2) 设计值(kN/m2)
1、新浇砼的侧压力 γG=1.2
2、砼产生的荷载 γQ=1.4
(2)侧模板强度验算
取竖肋间距L=mm,计算跨数5跨;木模板厚度h=mm;
W=bh2/6=mm3,I=bh3/12=mm4。
第5页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KM=-0.105
均布荷载q=N/mm
Mmax=KMqL2=
σ=Mmax/W=N/mm
2
2)抗剪强度验算
抗剪系数KV=0.606
Vmax=KVqL=kN
τ=3Vmax/(2bh)=N/mm
2
3)挠度验算
按强度验算荷载组合,不考虑倾倒、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故
q,=N/mm,挠度系数Kυ=0.644
挠度υmax=Kυq,L4/100EI=mm
[υ]=mm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3)对拉螺栓计算
Fs=0.95×(γGF+γQQ2k)=kN/m2;设排对拉螺栓,螺栓横向间距a=m,竖向间距b=m,N=abFs=k
N;对拉螺栓φ,容许拉力[Ntb]=kN
(4)侧肋强度验算
计算跨度mm;跨数跨。木枋尺寸 b=mm,h=mm;
W=bh2 /6=mm3,I=bh3/12=mm4 。
1)抗弯强度验算
均布荷载q=N/mm;弯矩系数KM=
Mmax=KMqL2=
σ=Mmax/W=N/mm2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
第6页
Vmax=KV qL =kN
τ=3Vmax/(2bh)=N/mm2
3)挠度验算
均布荷载q,=N/mm;挠度系数Kυ=
挠度υmax=Kυq,L4/100EI=mm
[υ]=mm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6.计算结果
第一层龙骨mm,第二层龙骨mm;钢管纵向@mm,钢管横向@mm,底模厚度mm;竖肋mm,对拉
螺栓,侧模厚度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