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创新教案【第1篇】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
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
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1)你是怎么想的?(2)依据是什么?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
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1.2《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比例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性质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使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
3.运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图片、题目等)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图片,如衣服、食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比例是什么吗?比例有哪些性质呢?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4:6,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比例的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判断两个比例是否相等,以及根据比例的性质进行计算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和经验。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和点评。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第四周 第4课时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课 六年级 教者:高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结合已有知识与课件,通过观察、计算、验证、归纳的方法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二、创境激趣 我们按照学习比的规律:比的含义→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在学习了比例的含义后,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自学数学书P34内容,完成下面内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例如:2·4 : 1·6 = 60 : 40 两个外项的积是( )×( )= 两个内项的积是( )×( )= (1)观察:由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 (2)验证:任选复习题板上的一个比例:在( ):( )=( ):( )中,两个外项的积是( )×( )=( ),两个内项的积是( )×( )=( ), ( )=( )。所以: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内项的积。 (3)归纳:(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如果把比例 2·4 : 1·6 = 60 : 40改写成分数形式 (—)=(—),等号
两边的分子分母分别( )相乘,( )×( )=( ),( )×( )=( ),
所得积( )。
2、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0·2:2·5和4:50(2)6:3和8:5(3)31:61和21:41 (4)1·2:43和54:5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
1、试一试。
(1)55.0=22.0, 0.5×2=( )×( )。
(2)52 :21=53 :43, 52×43=( )×( )。
(3)a : b =2 : 5 ,( × )=( × )。
2、填空: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
(2)如果 x :5=7 :y,那么 x y=( )。
(3) 如果5a = 3b,那么, ba=( ),ab = ( )
3、选择题。
(1)( )与 3:5 能组成比例。A. 10:6 B.31: 51 C.30 : 50
(2)4:5 与( )能组成比例。A.51:81 B. 8:10 C. 15 : 12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8、15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