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研究_以关中地区为例_郝俊卿
- 格式:pdf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6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的实证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得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结论,并探讨两者协调性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协调发展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分析(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1.第一产业结构现状。
农业生产在第一产业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农业生产成为了制约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关键。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国粮食主要产区之一,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模式占主导地位,农业加工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落后,导致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包装贮藏档次低下、质量不过关等。
农业大多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生产的大豆在蛋白、脂肪、出油率指标上也远不如进口大豆,价格与进口大豆相比也高出许多。
粮食品质低下,造成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而对于深加工的农产品品种,因专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导致了一些高端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程度低,质量、包装、保鲜、贮藏档次低,也不能适应市场高层次需求结构要求。
并且长时期以来,国家对一些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是稳定粮食生产,所以牧业、渔业、养殖业发展较农业来说相对缓慢,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较低。
2.第二产业结构现状。
自1996年至2010年,全省第二产业总产值都是处于整体上升阶段中,虽然在2005年有小幅回落,但整体还是处于上升趋势,且工业产值相比于建筑业在第二产业当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第二产业的主导影响因素。
位居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重工业或传统工业企业、军工型企业和其他原字号企业数量多、比重大、覆盖面广、所占比重大,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黑龙江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传统产业比重仍居高不下。
对传统产业的过分依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缓慢,限制了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活力,对经济增长产生逆向拉动作用。
黑龙江省使用现有资源进行产品生产的原字号企业,其产值在总工业产值中占有大约38%的比重,且在总工业产值中,制造业产值占据主导,采矿业其次。
城市区域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
城市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紧密相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城市区域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等。
在城市规划方面,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等等,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娱乐需求。
在土地利用方面,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在交通方面,需要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以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出行。
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垃圾产生,以便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中。
产业结构优化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
然而,这种模式已经无法继续下去,因为它已经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是要实现从重工业向轻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
重工业虽然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轻工业和服务业则相对更加环保和资源节约。
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从重工业向轻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还需要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总之,城市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注重合理规划城市、保护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袁晓军;袁璐
【期刊名称】《西部金融》
【年(卷),期】2016(0)3
【摘要】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推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消耗.本文基于产业结构演变视角,运用DEA-Tobit模型,对关中城市群2001—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和实证论证.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较高,第三产业比重合理,但就业压力较大,资源转化机制存在障碍,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升级.
【总页数】5页(P55-59)
【作者】袁晓军;袁璐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5;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袁晓军;袁璐
2.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分析[J], 徐博;戴永安
3.关中城市群50年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陶虹;陶福平;刘文波
4.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郭玲霞;封建民;刘宇峰
5.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变及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J], 叶珊珊;曹明明;胡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及调控研究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及调控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1. 提升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能够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区对于发展产业的需求逐渐凸显。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分配资源,优化城市内部的产业布局,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2. 促进就业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就业增长。
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
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城市经济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并注重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科研机构,能够有效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
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提升城区人居环境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城市的空间布局也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优化城市内部行业的布局,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城区人居环境。
例如,将重工业迁出城区,改造旧厂区为城市公园等,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二、调控研究1.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积极影响,需要通过政策和法规手段进行调控。
首先,应加大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力度,引导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绿色环保型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还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此外,还应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划定产业发展区域,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2. 推动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不能只关注单个城市,还应推动城市间的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建立产业合作联盟,加强城市间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经历的发展阶段。
同时,不同层次的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对于城市化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城市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又对于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城市化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深入了解城市化发展如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
2. 探究产业结构对于城市化的影响,分析经济产业结构对于城市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3. 研究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演变机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本研究对于促进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分析。
(2)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研究,包括城市化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产业结构对于城市化的影响。
(3)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演变机理研究,重点分析历史时期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等。
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论文、著作、数据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和掌握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全面系统地分析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2)统计分析基于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探究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3)案例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典型的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转型成功案例,深入分析其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和启示,为本研究提供实证依据和参照。
张 瑜 曹俊杰 禹文文摘要:城镇化的发展情况与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两者之间互为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相互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影响分析,利用1984-2013年的城镇人口占居民总人口的比重和第二、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之和,研究我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证研究得到我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促进我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协整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7866(2015)11-0047-07【收稿日期】2015-11-4【作者简介】张瑜(1990-),女,山东烟台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曹俊杰(1964-),男,山东曹县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禹文文(1992-),女,山东莱芜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DOI:10.11970/j.issn.2095-7866.2015.11.007我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关系的研究一、引言城镇化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结果,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的过程,是各种要素由农村向城镇不断聚集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空间体系下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升级;同时,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也会带动城镇化的发展,二者之间关系密切。
当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联系。
早期,国外学者刘易斯于1954年就已经提出了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他在该模型中指出传统农业部门中存在很多廉价劳动力,工业部门只需给他们很少的劳动报酬便可得到无限的劳动供给,促使劳动力不断地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城市化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产业结构则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这种关系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表现。
一、产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产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方向和速度。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过去单一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渐向服务经济、文化经济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促使着城市化进程向着社会化、文化化、服务化的方向转变。
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转变放大了城市化进程对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对于公共安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生活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城市化必须有相应的服务配套体系和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来满足这些需求。
而这些都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来实现。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互动也促进着城市化进程的支撑点向高效生活和智能制造转移。
以京津冀或长三角区域为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带来了高端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涌现,这也促进着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和升级。
高效生活配套设施、智能制造装备等都逐渐成为了支撑城市化建设的新要素。
二、城市化进程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城市化进程除了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之外,同样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城市化进程常常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
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也经历了许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比如,过去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这种趋势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一方面,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需要依靠高端技术的辅助来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服务业和文化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高端产业的研发和落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