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检测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检测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检测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校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50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 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 近几年沙尘暴频繁侵袭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造成空气中下列有害成分增加的是( )

A. 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 可吸入颗粒 D.一氧化碳

4.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逐渐被污染。在下列五种物质中,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类有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天然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

A.①③ B.①②⑤ C. ③④ D.①③⑤

5.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 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 臭氧层空洞 D. 农药、化肥的污染

6. 下列物质中,能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里燃烧,并使容器内压强明显降低的是( )

A.铜丝 B.碳 C. 磷 D.硫

7.区别空气和氧气,最好使用( )

A. 带火星的木条 B.着火的木条 C.澄清的石灰水 D.液化的方法

8.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木炭与氧气不发生反应

B.液氧是无色液体

C.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黑色三氧化二铁

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做成刀 B.蜡烛熔化 C.实验室制氧气 D.工业上制氧气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

B.催化剂能加快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

C. 有些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就不能发生

D. 催化剂并没有参与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不用催化剂

1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分离液态空气得氮气和氧气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口伸到集气瓶口,再给试管加热

C.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D.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再盖上玻璃片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发生器,再把导管放入水中

B.由一种物质变为两种物质的变化叫分解反应

C. 分解反应中都有氧气产生

D.液态氧和气态氧的状态虽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4.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碳──发出白光──化合反应

B.铁丝──火星四射──分解反应

C. 硫──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分解反应

D. 石蜡──发出白光,有水雾──化合反应

1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① 加热;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③ 装药品;④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 熄灭酒精灯;⑦ 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16.下列变化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

A. 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B.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

17.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8.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固体 B.液氧

C.食盐水 D.清新的空气

20.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A.木炭 B.硫 C.石蜡 D.磷

2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看到火星四射

C.有黑色固体生成 D.铁丝消失了

22.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氧气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分解反应 B.这是物理变化

C.这是化学变化 D.这是化合反应

23. 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分别加入蒸馏水

24. 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以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 二氧化硫

B. 五氧化二磷

C. 二氧化碳

D. 四氧化三铁

25. 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共14分)

26. 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氖气、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过氧

化氢中,选择适当物质填在下列空格中:

(1) 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

(2) 通电时发出红光的是;

(3)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4) 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有污染的是;

(5) 白色固体物质有;

(6) 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

(7)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上述物质中能用于制造氧气,且其反应具备绿色化学的某些特点的是。

三、实验题。(共36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2分。)

27. 下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

A ;

B ,

C ,

D ,

E 。

(2) 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

(3) 加热高锰酸钾,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当集气瓶内的水完全排出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小心移出水槽后,瓶子应放,这是因为。停止加热后,先把然后,其原因是。

28. 某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试回答以下问题:

(1) 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

该物质燃烧时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4分)

(2) 该同学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21%。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D

C B A C A A C A C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D A

B B

C C C C B B

二、填空题。

26. (1)氧气(2)氖气(3)二氧化碳(4)二氧化硫(5)五氧化二磷(6)四氧化三铁(7)过氧化氢

三、实验题。

27. (1)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2)防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连续且均匀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

28. (1)白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装置漏气白磷量不足,未消耗尽瓶内的氧气未冷却到室温

2-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6.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D.煤作燃料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 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10.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污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目标: 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 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 2 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 2 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 2 的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o 2 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 2 的含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三、氧气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3)氧气和化合物的反应 甲烷乙醇一氧化碳(鉴别它们应该检验燃烧产物) 四、氧气的制备: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氧气 MnO2 △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化学初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2.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水+二氧化碳(分解反应) B.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5.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关下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 B.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C.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 D.实验Ⅲ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不可能是()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药品;红磷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 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e i n g 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瓶内压强不能减小 6、为什么选择红磷。而不用其他物质呢? 红磷燃烧产生的是固体,而不是气体,并且只消耗氧气 7、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举例: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冰水共存物等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举例:溶液、合金、海水、湖泊水、盐水、糖水等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 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2、稀有气体:霓虹灯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初三化学检测卷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变废为宝,资源循环,持续发展”是科学家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之一,如燃料 ? ?→ ?①燃烧燃烧产物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则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 A.均为物理变化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均为化学变化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大米酿酒C.蜡烛熔化D.干冰升华 3.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酒精挥发D.农家肥的腐熟 4.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 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6.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制成冰雕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泥土烧成瓷器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8.55mL水 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 8.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蒸发皿时垫上石棉网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称量 C.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D.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测定pH 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B.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有浑浊,应再次过滤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 D.将氢氧化钠的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的滤纸上称量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 ? ?→ ?②太阳能或生物能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 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 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 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问题: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H2SO4、HCl、HNO3、H2CO3等。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KOH、NaOH、 Ca(OH)2、Al(OH)3等。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 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 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 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 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 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 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三、空气的成分 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4.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B.冰块的熔化C.水果的腐烂变质D.钢铁的生锈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9.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坩埚D.蒸发皿 10.在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经测定含有氮气7.8L,则该容器的总体积( ) A.6L B. 10L C.8L D.30L 1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B.钢铁生锈,食物腐烂都是缓慢氧化的结果C.不使用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就不会分解出氧气 D.使用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 14.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15.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

最新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最新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最新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有体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 D、雪碧饮料 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 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水蒸气 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 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 水夹,出的现象的是: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 入 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 入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一定是: A、氮气 B、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C、氧气 D、难溶于水,比空气重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 8、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用的最合适仪器有: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①④ B、② C、③④ D、②④ 10、自1999年初北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强制各单位使用脱硫优质煤、主要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液态空气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学)案

课题1空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5.介绍空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以便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尽快适应化学课程的学习。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教

学准备: 教师准备1 ?实验设备: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2?有关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幻灯片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题1的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纯净物与混合物。 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学过程: 课时1 创设情境 1.[谜语]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一刻也离不开它。这是什么? 2?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3?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过渡]大家对上述问题答得都很好,但还不够详细、确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空气。 授新课 (板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观看图示。 [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点燃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2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目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 ①大气中CO 2增加 ②SO 2、NO 2排入大气中 ③CO 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 a 、形成酸雨 b 、产生温室效应 c 、破坏臭氧层 d 、使人中毒 A 、①—d B 、②—a C 、③—a D 、④—b 2、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B 、酒精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 、氢气 + 氧气??→?点燃 水 D 、氯化氢 + 氨气?→?氯化铵 4、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的是() A 、食物腐败 B 、玻璃杯破碎 C 、大米酿酒 D 、燃烧 5、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 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五氧化二磷 6、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 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 是( ) A 、排水集气法 B 、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 、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7、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空气质量指标 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焚烧垃圾 B、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C、太阳能的利用 D、汽车排放的尾气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10、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 + O3→ MO + O2 MO + O3→ M + O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A、催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 D、稳定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3分) 11、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探究其乐无穷。你留意思考过下列现象吗?用你学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1)把一瓶冰汽水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瓶外壁有一层水珠出现。 原因:。 (2)煤气、木材、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2Hg+O 22HgO和2HgO2Hg+O 2 ↑ 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 22P 2 O 5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体积偏小的原因: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未预 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体积偏大的原因: 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 1.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2.不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 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3.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4.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 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不用铁代替红磷,因其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三、纯净物:一(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五氧化二磷、水等。 混合物:由不止一种(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等。 四、空气的用途 氧气 O 2氮气 N 2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 水能支持燃烧、供呼吸。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性质稳定、不供呼吸、不支 持燃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 溶;性质极稳定(惰 性) 用途1、支持燃烧(助燃性:、 物质燃烧、炼钢、气焊、 航天等);2、供给呼吸(如 登山、潜水、宇航、医疗 急救等)制硝酸、化肥、作保护气(食 品袋内充气、灯泡内)、防腐、 液氮冷冻麻醉、超导材料在 液氮环境中显示超导性 保护气(如焊接时、 灯泡)、电光源、激 光技术、氙可用于医 疗中的麻醉剂 五、空气污染和防治 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烟尘(可吸入颗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 氮)。主要来自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等。 3.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代烷); 臭氧层破坏——氟利昂;酸雨——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4.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 2 )(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二氧化氮(NO 2 )(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 3 )(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下产生的) 六、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 放”; ④ 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第二节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顏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活泼,助燃性和氧化 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 氧气的检验: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物 质 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表达式) 磷产生大量白烟、放热4P+5O 2 2P 2 O 5 木 炭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在氧 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 ②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C+O 2 CO 2 硫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 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O 2 SO 2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化学名均一致的是() A CO 水煤气一氧化碳 B C2H5OH 酒精乙醇 C CaO 消石灰氧化钙 D NaOH 纯碱氢氧化钠 2当土壤的pH小于4时,一般农作物难于生长,要改良这种土壤,应施加的物质是() A食盐 B烧碱 C胆矾 D熟石灰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白色固体生成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中成分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 CO2 HCl N2 B.CH4 CO2 H2 C.SO2 NO2 CO D.SO2 N2 O2 5、某学校建一座图书馆,较适宜用于图书的灭火器材是()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黄沙箱 6、下列关于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气体中只有氢气具有可燃性 B二氧化碳可用固体NaOH干燥 C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7、为检验某化合物是否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还须进行的实验有() (1)用带火星木条检验O2(2)用无水硫酸铜检验H2O (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4)测定生成物的质量 A.(2)(3)(4) B. (1)(2)(3) C.(2)(3) D.(1)(2)(3)(4) 8、只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该试剂是() A硫酸锌溶液B硝酸银溶液C稀盐酸D硫酸铜溶液 9、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作了一幅的景色画:他在白纸用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晾干后,把丙溶液喷向白纸,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有体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 D、雪碧饮料 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 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 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的现象的是: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一定是: A、氮气 B、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C、氧气 D 、难溶于 第 3 页共6页

水,比空气重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 8、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用的最合适仪器有: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①④ B、② C、③④ D、②④ 第 4 页共6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课题2 氧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气 拉瓦锡的实验: 汞 + 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 + 氧气 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一)实验2-1:P27 1、现象:红磷继续燃烧,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后,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容积的1/5) 2、分析:这是因为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面大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 3、反应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其它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5、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该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达到1/5):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待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二)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三)纯净物:一(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五氧化二磷、水等。 混合物:由不止一种(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等。 (四)空气的用途 氧气 O2氮气 N2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能支持燃烧、供呼吸。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 体;性质稳定、不供呼吸、 不支持燃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 溶;性质极稳定(惰 性) 用途1、支持燃烧(助燃性:、物 质燃烧、炼钢、气焊、航天 等);2、供给呼吸(如登山、 潜水、宇航、医疗急救等)制硝酸、化肥、作保护气 (食品袋内充气、灯泡 内)、防腐、液氮冷冻麻 醉、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 中显示超导性 保护气(如焊接时、 灯泡)、电光源、激光 技术、氙可用于医疗 中的麻醉剂 (五)1.空气污染是:烟尘(可吸入颗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氢气、水力发电等),绿化(植树、造林、种草) 2.保护空气 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3)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 下产生的)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加热加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