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政治课中德育的有效融入
- 格式:pdf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1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当前的德育教学系统的影响下,班主任即可系统化地展开品德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其他知识型的学科中融入一些与思想教育相关的内容。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使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在课堂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觀。
班主任可利用德育教学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更高层级的教学任务。
现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合品德教育。
1.引导学生形成爱国意识大部分小学生都可以在生活中接触网络,网络拓宽了现代人的信息获取路径,但同时也将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因素带给社会经验不足的小学生,如暴力因素等,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的同时,很容易被发展成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而班主任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针对网络等外部因素的不良影响,班主任必须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环节,来有效落实思想教育工作。
鉴于此,学校和班主任应该重点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良现象的存在,制定合理的思想教育教学机制,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重点提升小学生对于民族的自豪感以及爱国意识。
小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和相关正确思想取向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的指导,班主任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民族和国家对于我们每个公民的重要性。
经过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小学生甚至低年级的儿童都能够萌发和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逐渐体现出来。
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改编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教师可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地改编,比如在分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置一道应用题,小明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他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每个月爸爸和妈妈分别给小明500元和400元作为生活费,小明每个月的生活费为700元,小明打算节省买玩具与零食的钱,给奶奶买一台洗衣机,一台洗衣机需要620元,小明需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帮助奶奶买洗衣机?学生在求解答案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提取这一道应用题与思想教育相关的信息,可知小明是一个节俭且有孝心的孩子,能够懂得家长的辛苦,不会随意浪费金钱,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学习他具有的优良品质。
我眼中的“立德树人”理念——以高中政治为例摘要:现阶段,随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政治教学当下改革与创新的核心点即如何贯彻立德树人理念,要求政治教学过程要从过去单一地渗透知识转为关注学生的思维力、实践力与创新力等综合发展,将政治教学与立德树人思想有机融合,提升教学实效性。
因此,本文以高中政治为例,谈谈我眼中的“立德树人”理念,旨在提升高中生政治核心素养,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对于培养下一代的人才和社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政治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的政治道德教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政治教学的优势(一)提高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政治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通过高质量的政治教研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该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该策略强调实践性学习,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政治理论知识的应用场景,加深他们的理解与感悟;最后,该策略重视师生互动交流,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促进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
具体来说,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政治德育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一是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将道德伦理融入到政治学科中,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困境;二是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模拟会议、模拟选举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政治制度运作机制,增强政治意识和能力;三是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1]。
(二)完善学生人格第一,立德树人是一种以德为先导的思想理念,其核心理念是以德治国、以德兴邦。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摘要:中职所开展的思政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政课教学效果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造成影响。
最近几年,新课改深入发展,中职思政课德育教育也随之改革,更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培养出更多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以符合社会需求。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德育通常普通高中主要教学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以及课外知识,对其知识掌握能力加以考察,而中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职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中职院校教学会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就业观以及职业思想,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成长。
而在培养个人素养以及道德情操上,思政课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应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以达到良好教书育人效果。
一、中职思政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对于人才有着更新的需求。
在这一基础上,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不仅要使学生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也应加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即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通过思政课程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其形成良好道德观,培养其优秀品格,最终使中职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除此之外,中职院校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主体为青少年,其处于主要的思想建设时期,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影响,为确保其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则应加强道德教育,通过保证思政教学水平,来促进学生未来健康发展。
二、中职开展思政德育教育的策略(一)思政教育贴近生活实际中职院校开展思政教学时,所教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可让其有效的落实在生活实践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对自身行为做出有效约束,提升自身素质。
开展思政教学时,向学生传授加强道德素养相关知识时,为使学生有效掌握道德含义,可运用生活实例或创建生活场景,使学生关注生活中出现的道德事件,可以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生活案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转换角度,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
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呢?一、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化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例如:在教授初二“喜、怒、哀、惧,人之常情”一节时,我先简单介绍了这四种情绪在生活中的反应,然后围绕课文中“由于生活条件,个人经历阶级地位的不同,情绪也有其本质上的区分”这一观点,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例如面对“怒”,我讲述了英雄徐洪刚,面对歹徒表现出英雄的本色,是学生对英雄更加崇敬。
同时,我还列举了许多文艺作品中艺术人物的怒,且绘制出了他们的表情图,制成活动卡片,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而悲哀的情绪,从而使学生懂得,人的情绪与国家、集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之中培养爱国起集体的情操。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
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公民享有政治权利自由,为什么法轮功的《转法论》不许出版?法轮功组织为何被取缔?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
讨论积极热烈,解决问题的热情也高涨,我则在同学们之间来回穿梭,直到他们做发言总结,同学们受课堂气氛感染,问题越提越多,回答越来越完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教育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激活课堂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用歌曲激活课堂教学。
唱歌是大多同学的共同爱好,在课堂上适时引用一两句歌词,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素质教育摘要: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政治教学素质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
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就具有不可避免性和紧迫性。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指指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气息,这种情调应是健康的、美好的、快乐的、催人进取的;这种气息应是和谐、融洽、温馨的。
良好的课堂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思想政治课由于教法陈旧,政治中考成绩的25%计入升学分数,由此学生不够重视,乃至部分学生、班主任对政治学科视为儿戏,且有时认为考前背一背便是,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我认为要改善课堂气氛,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诗词格言、幽默故事、漫画等多种形式,不断调节课堂气氛,这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
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
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
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
“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成果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前言二、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以课程为抓手进行思政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中,我们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教材内容、课堂讨论、思政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并从中体悟为人处世之道。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做事风格。
2.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进行德育教育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义工、爱心助学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他们关爱他人、热爱家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品德风范。
1. 学生思想觉悟提升通过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的教育实践,学生的思想觉悟不断提升。
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责任使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生道德素养提高通过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人格魅力,培养了爱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典范。
3.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通过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是课改的新要求。
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学过程举例说明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时事政治进行德育渗透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与教学规律,行之有效,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途径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任务。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高考导向和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十分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思想道德教育则成了附属的东西。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新的时期教改的必由之路,它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点”,让德育内容潜入学生的心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多彩、俯首可拾,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赏“人民币”上的图案,讲解道: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我国著名的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
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
学生学习完这一内容,除了了解经济常识的道理,还深深地感到“一个强大的祖国,一定要有强大的信用体系”,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德育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等,把教材中的思想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有效性研究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加强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
因此,本文主要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现状作简单分析,然后提出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优势的策略。
关键词:政治思想;德育;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74-01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教育的课程。
其中这门课程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成为了学生培养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脱离实际的现象、单纯强调升学率等,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思想政治课中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现状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过后、所有制、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不仅为学生的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观念。
更重要的是社会上网络媒体的大力兴起,更是为腐朽的文化提供了蔓延的机会,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所说的各种社会问题,相关教育部门严格要求学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坚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逐步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其中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必修内容的同时还增加了八个选修课程,这样便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发挥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途径。
但是从目前学校的德育状况来看,大部分德育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并且存在大量存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思想教育效率低的问题。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地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