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文写作之决定、决议

公文写作之决定、决议

一、决议

党的机关1922年-1944年称“决议案”,1945年后改称“决议”。1931年将“决议”列入法定公文(见于中共中央制定的《文件处置办法》),当时使用频率不高,较著名的有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9年再次将其列入法定公文后,使用频率渐高。

行政机关1957年将“决议”确定为公文种类之一,1981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1993年将其取消。

党政机关2012年将“决议”列入法定公文。

一、决议的用途

《条例》规定: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决议的行文

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有效期内)的党的机关。后同。

“原行政机关”指2001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效期内)的行政机关。后同。

“现党政机关”指2012年7月1日至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有效期内)的党政机关。后同。

二、决议的特点

1.重大性

2.指令性

3.稳定性

三、决议的种类

(一)纲领性决议

对某个重要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公正论断,以统一思想认识,用纲领性决议。这种决议篇幅较长。

历史上(建国后)著名的纲领性决议:

195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扩大)通过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根据毛泽东同志1955年7月31日在省委、市委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报告通过的决议)

1958年11月28日~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1959年7月2日~8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庐山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

1981年6月27~29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96年10月7~10日,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二)程序性决议

对某份重要文件(如大会工作报告、党章修正案等)经法定程序进行讨论并表明同意(或通过)后,提出若干政策性措施或指示性要求,连同所通过的文件一起下发,用程序性决议。

其他分类:

1.批准性决议

2.评价性决议

3.部署性决议

四、决议的写法

组成部分:标题、正文、成文日期

正文=发文缘由+决议事项+会议号召

五、决议的格式

(一)纲领性决议的格式

(二)程序性决议的格式

六、例文:

二、决定

党的机关1931年将“决定”列入法定公文(见于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地方苏维埃政府暂行组织条例》)。

行政机关1957年将“决定”确定为公文种类之一,1981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

党政机关2012年将“决定”列入法定公文。

一、决定的用途

《条例》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定与决议的区别:

1.产生程序不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上级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作出;决议必须由会议作出。

2.内容特征不同:决定可以用来解决全局问题,也可以用来解决具体问题;决议大都用来解决全局问题。

3.性质不同:决定不一定经过会议表决;决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正式讨论通过,形成正式文件,更严格。

4.用语不同:决议多用判断性语言;决定多用陈述性语言。

5.标署不同:决议在标题之下标署时间;决定既可以标署在标题下,也可标署在文尾。

相同点:下行文;法规性和约束力;行文格式

二、决定的种类

(一)纲领性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

纲领性决定内容丰富,篇幅较长。

党的十四大以来著名的决定:

1993年11月11~14日,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4年9月25~28日,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1年9月24日~26日,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2003年10月11日~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4年9月16日~19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6年10月8日~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奖惩决定

适用于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

包括:表彰决定

处分决定

(三)变更决定(撤销决定)

适用于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其他分类

1.指挥性决定

2.事项性决定

3.知晓型决定

三、决定的格式

(一)纲领性决定的格式

(二)表彰决定的格式

(三)处分决定的格式

四、决定的写法

(一)纲领性决定:“前言”部分要写得简要,说理充分。“决定事项”部分一般采用“小标题式”或“分部分表达式”写法,既要从叙事中提出问题,分清是非,又要据事说理,提出任务,还要阐明完成任务的方针、政策、原则、方法和步骤。(二)表彰决定:事迹用概括性语言,评价用判断性语言,希望和号召用鼓动性语言。

(三)处分决定:内容陈述要准确,行文条理要清晰,语言要平实简洁,尤其要准确。

五、例文

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国发〔20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

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

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

近平签署,授予王泽山院士、侯云德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批准,授

予“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等2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授予“华北克拉通破坏”等33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燃

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等62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特

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涪

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等21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授予“多抗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山农20及其选育技术”等146项成果国家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厄尔·沃德·普拉默教授等7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王泽山院士、侯云德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国家、造福人

民的优良传统,主动担当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

2018年1月1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

国发〔2018〕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取消1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调整后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共计24类,其中,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施的7类,由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17类。

对目录内产品实行简化审批程序。一是将发证机关组织的发证前产品检验改为由企业在申请时提交具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二是除危险化学品外,对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许可的产品实行后置现场审查,企业提交申请和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并作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后,经形式审查合格即可领取生产许可证,之后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现场审查。三是企业生产经营目录内不同类别产品的,按照“一企一证”原则,新申请许可证或申请换发许可证时,一并审查颁发一张许可证书。

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扎实推进压减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各项工作。要加大企业承诺公示和后置现场审查工作力度,强化信用监督和约束手段,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对虚假承诺、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撤销生产许可证。对取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等产品可转为强制性认证,列出正面清单并向社会公示,统一认证标准、合理减并认证检测项目,强制性认证费用原则上由各级财政按体制负担。采取支持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自愿认证,推动树立品牌、拓展市场。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作用,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对保留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要完善标准体系,发挥行业监管优势,强化“谁审批、谁监管”责任,动态评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适时压减目录、下放审批权限或转为认证管理。

附件: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消、下放管理权限的产品目录(共计18类)

2.调整后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目录(共计24类)

国务院

2018年9月23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