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最新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制度讲课稿

最新最新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制度讲课稿

最新最新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制度讲课稿
最新最新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制度讲课稿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治疗,根据《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营养评估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价。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第二章营养评估

第四条所有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经治医生必须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并填写《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表》(见附件1)。

第五条对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经治医生可采取下列方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

1.鼓励患者多摄入有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2.与责任护士交流,协助患者多进食。

3.必要时请营养科会诊。

第六条对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经治医生应在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后24小时内通过军字1号医生站向营养科发出电子会诊申请,危重症病人可电话通知营养科。

第七条营养科接到病区营养会诊申请后,应于24小时内到病区会诊,危重症病人30分钟内到达病区会诊,并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填写《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价表》。

第八条营养师会诊后与经治医生共同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经治医生应将营养治疗

方案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必要时请患者家属一起参与协助实施。

第九条对实施营养治疗的患者,营养科应每72小时或依据病情,进行营养再评估。经治医生应及时观察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必要时(病情变化或临床治疗需要)可再次请营养科会诊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第十条经治医生应及时将营养评估结果及相关营养治疗情况记入病历。如患者不接受或中途自愿停止营养治疗,患者或家属必须签订自愿放弃营养治疗同意书。

第十一条对出院后饮食营养有特殊要求的患者,经治医生必须根据需要给予出院营养健康宣教和指导,并在出院记录中写明。

第三章肠内营养治疗

第十二条营养科根据患者营养治疗方案及时提供相应的肠内营养液。

第十三条营养液开封后如不能一次用完,剩余的部分应放入冰箱冷藏,再次使用时应先加热至370C~400C ,但必须24小时内用完,超过24小时禁止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肠内营养途径(口服或管饲)应按照营养科会诊意见执行;如因病情变化需要调整,经治医生应及时通知营养科以便进行相应调整。

第十五条营养科配送肠内营养液时间:

上午:7:00、9:00、12:00

下午:15:00、18:00、20:00

第四章肠外营养治疗

第十六条“全合一”静脉营养治疗输注医嘱下达请在军字1号中选择“全合一静滴续”。“全合一”静脉营养三升袋在配制完成后应立即输注,输注时间控制在16—24小时内,超过24小时后应停止继续使用。

第十七条各科室在每天上午9:00前完成“全合一”静脉营养治疗的处方。当日上午9:00之后开出的处方营养科第二天执行,若遇特殊情况由二线以上医师与营养科联系,另行安排配制。

第十八条三升袋配制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1:00,病房护士领取“三升袋”

的时间为每天上午11:00—11:50。病房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领取者,护士长应在11:50前通知营养科(774836),以便营养科妥善保管“三升袋”。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营养科负责提供相应技术咨询服务和全院培训工作。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医教部负责解释。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2015年至2016年第一学期

陈安国

教学班级:2014级学前教育

住院患者出院膳食指导

住院患者出院营养膳食指导 1、注意平衡膳食,同时供给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如牛奶、 鸡蛋、奶酪、鱼类、家禽、豆制品、各类瘦肉等。 2、多进食含维生素A和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 3、少时多餐。将一日之食物分多次进食,忌暴饮暴食。 4、食物易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促进病人食欲。 5、选择质地柔软,清淡,不易需要咀嚼的食物。可将食物剁碎、煮烂、或稀泥 状或打成果汁供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下:软饭、稀饭、酸奶、面包、馒头、包子、鱼肉、鸡蛋、鸡肉、煲汤、土豆、香蕉、果酱等,可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进食不足者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等多种维生素制剂。 6、禁食霉变的食物,避免刺激性调味品记饮酒吸烟。 7、多食用抗肿瘤作用的食物,目前一般认为有助于提高免疫能力及预防癌症的 食物有:木耳、香菇、草菇、海带、胡萝卜、番茄、人参、灵芝、麦麸、大豆、绿色蔬菜、丝瓜、柑橘、柠檬、山楂、葱、酸等。 8、白细胞下降者应补充高蛋白食品,如奶类、瘦肉、鱼、动物肝脏等,有升白 细胞作用的食物如下:骨髓、猪脚爪、瘦肉、鱼类、大枣、赤豆、桂圆、鹌鹑、蘑菇、鹅血、鲨鱼、核桃、黑鱼、甲鱼等。 9、出现的各种血象异常者应在全面平衡营养的基础上,可配合含铁较多的动物 肝脏和肾脏、瘦肉、蛋黄及菠菜、芹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杏、桃、李子、菠萝等水果,还可以炖乌骨鸡、枣、花生衣等补血。 10、便秘患者首先应多饮水,并注意补充膳食纤维、油脂、益生菌等,多选蔬菜、 水果、杂粮、酸奶等。此外,需增加活动量。 11、建议出院后一周称重体重一次,体重不变或增加者可继续保持现饮食习惯。 12、出现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说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需及时 与医师联系,调整饮食。 另,流质食谱举例:米油、面汤、各种去油过箩肉汤、各种肉汤面汤、牛奶、豆浆、鸡蛋羹、豆腐脑、迷糊等。 半流质食谱举例:小米粥、大米粥、各种营养粥类、清汤面片/龙须面、肉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 A.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B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认为大部分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胃内起始肠内营养。 B5.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将肠内营养推迟至患者经充分的复苏或稳定后。已在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的患者可以小心起始/再次起始肠内营养。 C.肠内营养的用量 C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况良好、疾病严重程度低(NRS2002<=3分,NUTRIC<=5分)的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在入住ICU的第一周无需特别进行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ARDS/ALI以及预计机械通气时间>=72小时的患者适宜使用滋养性肠内营养(10-20kcal/h,不超过500kcal/d——译注)或足量肠内营养,两种营养策略在入住第一周的临床结局是相似的。 C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5分,NUTRIC>=5分[不包括IL-6])或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24-48小时内尽快达到目标剂量,但同时应警惕再喂养综合征(指长期进食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不适当补糖时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和大脑糖代谢障碍——译注)。在入住第一周,应该在48-72小时内达到预计的能量和蛋白需求量的80%以上才能获得肠内营养的临床获益。 C4.我们建议提供足量(高剂量)的蛋白。重症患者需要的蛋白大约在1.2-2.0g/kg实际体重,烧伤或多发伤患者可能需要更多(见M和P)。(还有肠瘘患者也可能需要更多!!——译注) D.关注肠内营养是否耐受和充足 D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每天监测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我们建议避免轻易中断肠内营养。我们建议诊断阶段的禁食禁水应该仅限于限制肠梗阻的蔓延并防止营养输注不足。 D2a.我们建议不必常规监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胃残留量。 D2b.我们建议仍在监测胃残留量的单位,如果胃残留量<500ml且没有其他不耐受表现,应避免停用肠内营养。 D3a.我们推荐制定并实施肠内喂养预案,以增加营养用量。 D3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基于摄入量的喂养预案(即关注每日摄入量而非严控输注速度——译注)或自上而下的多重策略计划(基于用量、促动力药、幽门后喂养等——译注)。 D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应评估误吸风险并使用减低误吸风险和吸入性肺炎的措施。 D4a.我们推荐误吸风险高的患者使用幽门后营养通路进行喂养(同样适用B5)。D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风险患者以及对胃内推注式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使用持续输注的方式给予肠内营养。 D4c.我们建议条件允许时对误吸高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胃复安、红霉素)。 D4d.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降低误吸风险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措施。所有插管的ICU患者在使用肠内营养时应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及程序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及程序 2014.10制定 1、制定危重、高危患者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及应急预案,并组织护理人员靴子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评估、预见及应急处理能力。 2、患者入院、手术后或病情变化后当日由责任护士根据《住院患者评估单》负责进 行高危风险评估。 3、评估分值≥15分着,每周最少评估一次,填写相关报表,告知家属签字,严格班 班交接。 4、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掌握危重及高危患者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度护 理计划,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5、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院管理组加强对危重、高危患者的质量监控和护理安全 管理,定期监控高危患者评估、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6、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分析讨论,对发生率高的科室,帮助查找原因,制定整 改措施,跟踪了解改进效果。 附:评估及安全管理程序 1、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认真填写《住院患者评估单》危重患者制定护理计划采取防范措施填写相关报表并严格交接班 2、安全护理管理:加强危重、高危患者巡视,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落实护理措施 护士长、高姿护士指导、检查落实效果科护士长、院管理组、夜查房护士长加强监控管理月底汇总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组织落实改进工作督导措施执行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附:危重患者关键环节护理措施及工作流程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评估了解危重患者病情,包括患者神志、皮肤、粘膜、 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争取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3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 标。 6、遵医嘱予以患者多参数监护,48~72h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 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9、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用药注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杜绝差错发生。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特护患者至少每1h记录一次,如有明显变化随时记录。 11、详细标准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h小结,24h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3、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对丧失语言能力但一时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14、病危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关键环节工作流程: 评估患者病情安置患者开放静脉通路顺通气道监测、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留置管道及时巡视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做好交接班

住院患者营养指导

软饭饮食指导每日食物量 谷薯类 g 肉蛋禽类 g 奶类ml/g 蔬菜类 g 水果类 g 豆类及制品类 g 食盐g烹调用油g 药物治疗情况:适用对象:咀嚼或吞咽不利者;小儿、老年人、产妇;低热、食欲差、胃肠功能差;手术恢复期。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1、按照平衡膳食原则,以预防慢性疾病为指导而制订。保证食物多样化,基本满足各种营养素 的供给。 2、食物加工要细、软、烂,鱼类要剔去刺骨。 3、不宜选粗纤维多的蔬菜和富含肌腱、软骨的肉类。 4、食物烹调应按照清淡少盐,食物加工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6、主食以发酵面食为主。 7、长期采用软饭的病人因蔬菜在切碎、蒸煮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损失较多,应注意补 充。 半流质饮食指导 每日食物量 谷薯类 g 肉蛋禽类 g 奶类ml/g 医师签字:

蔬菜类 g 水果类 g 豆类及制品类 g 食盐g烹调用油g 药物治疗情况: 适用对象: 食欲差、咀嚼、吞咽不便者;发热、胃肠道炎性疾病、手术后恢复期患者;儿科、妇产科、老年病房的普食也可按其特点配置,其原则为平衡膳食,能量和营养成分同普食。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1、每日供给5~6 餐,其中两餐之间为加餐,能量分配为早餐25%,加餐5%,午餐 35%,加餐5%,晚餐30%。 2、各种食物皆应细,软碎,易咀嚼,易吞咽。 3、选择含粗纤维少或肌腱少的食物。 4、干稀搭配或半固体食物。 5、加餐食物的总容量为300ml 左右。 6、腹部手术后禁食胀气食物,如牛奶、过甜食物、豆类。 7、禁食硬果类和刺激性食物、辛辣调味品。 流质饮食指导 每日食物量 谷薯类 g 肉蛋禽类 g 奶类ml/g 蔬菜类 g 水果类 g 豆类及制品类 g 医师签字: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表[1]

海晏县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表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整个皇宫之内,血流成河,白玉理石全被洗涮成黑红之色,到处是断壁残肢,尸横一片,到处是厮杀后的痕迹。 “为什么?” 百里冰左手紧捂着胸口,瞪大着眼睛看着对面十米敌对方处,挥手点兵之人。 那是她的未婚夫,她倾尽一生所爱之人。 亦是绝杀她百里一族,将她迫入绝境之人。 她不懂,为何倾尽所有的爱,换来的是百里一族的灭顶之灾。 台下之人仍是一身儒雅白衣,清俊的脸上,就连平日里对她宠溺的笑容都没有变过。 冷逸辰就这样含笑相对,却不肯多说只字片语。 权利?利益? 她虽是寒月帝国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她早已与身为寒月帝国帝皇

的外公达成协议,她与冷逸辰成婚后,冷逸辰为帝,她为后,她会做好他的贤内助,她从来不是他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他为何要如此对她? 冷逸辰仍是气定神闲的坐在不远处,手中的白羽扇仍旧轻摇着,完全不惧百里冰眼中的怒意,只是仿佛没有听到她的问话般,仍一派温和之笑,却坚定的吐出一个字,“杀!” 百里冰怒上心头。 手中剑气如虹,眼看便要破势而出,却听到远处传来震天动地,撕心裂肺的愤然吼声,“冷逸辰,我百里一族与你不死不休!” “噗!” 百里冰同一时刻,一口鲜血狂喷而出,心脏之处传来剧痛。 她突的单腿倒下。 是皇帝外公的声音。百里冰痛苦的闭上眼睛。 果然,冷逸辰在派人围杀她的同时,也对她的皇帝外公与其他族人动手了,看来百里一族今日恐怕难逃灭族之祸了。

她看着惜日对她呵护倍至的爱人,指甲恨得深入掌心,却感觉不到半丝痛意。 血阳残光,打在百里冰的脸上,映红了她的眼,也血洗了她的心。 “冷逸辰,你借我生辰之名,将我百里一族全部聚此,竟是为了灭我全族。 你可知欺我百里者,杀无赦。”明明落在下风,却仍是气度非凡,那轩昂之姿,百分不输男儿。 百里冰冷面肃目,冷冷怒视着冷逸辰。 天色瞬间黯然,黑云密布,邪风四起,所有天地剑气从四面八方汇集于百里冰身上,她的剑力更胜之前。 冷逸辰前密密麻麻的高手执剑相护,可他仍然感觉到了百里冰身上所散发的凛冽剑气。 他笑容未变,眼神却一沉。 第一高手就是第一高手,她的内功,竟让他觉得有毁天灭地之势,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完整版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 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的临床营养实践,我们按照当今 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根据发表的文献,参考各国和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 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 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 指南制定方法学 本指南主要采用德国医学科学委员会、苏格兰学院指南协作网及牛津大学循证医 学中心所提供的分级系统,并根据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做出评定[1]。 证据级别主要由研究的数量和类型决定,用来评判相关证据的质量和效果的确定 性,等级从“高”到“极低”,最高证据质量来源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所产生的一致结果和Meta分析结果(表 1)[2]。 表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采用的证据分级 证据级 别 定义研究类型 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无限制、一致性好、精确、可直接应用、无发表偏倚的 RCT;效应量很大的观察性研究 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 的可能性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精确度严重不足、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有剂量反应、效应量大的观察性研究 低我们对效应估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有极其严重限制、结果极其严重不一致、精确度极其严

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重不足、大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很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的RCT;观察性研究 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非常严重限制、结果非常严重不一致的RCT;结果不一致的观察性研究;非系统的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 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PICO系统构建合适的临床问题,通过相应的关键词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搜索资源中,一级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二级文献数据库包括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ic Reviews、 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再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搜索(含电子出版物),搜索时间截至2016年3月29日。所有文献由2~3名工作人员采用提取数据形式的方法进行数据验证和研究方法质量评估,每篇文献生成一个共识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GRADE Pro 软件对分析后的数据就干预措施和其结果的证据主体质量进行评估并生成森林图。如就某个问题,观察性研究是唯一可用的证据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如无RCT或观察性研究能直接回答相关问题时,由相关专家对最佳临床实践意见进行协商,推荐意见归为“专家协商意见”。 确定推荐强度时,通过评价推荐意见的效益比、回顾支持性证据等方法进行综合协商,采用Delphi法进行群体决定和投票后达成一致;每个特定推荐需获得75%的参与专家同意方可成立。强烈推荐指确定针对特定群体或患者的临床决策或干

营养风险评估表

江苏省中医院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是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推荐使用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以上任一问题回答“是”则直接进入第二步营养监测。所有问题回答“否”,则每周重复筛查1次。 第二步NRS(2002)总评分包括三个部分的总和,即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态受损评分+年龄评分。 1.NRS(2002)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及其定义: (1)1分:慢性疾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住院治疗。患者虚弱但不需要卧床。蛋白质需要量略有增加,但可以通过口服补充剂来弥补; (2)2分:患者需要卧床,如腹部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但大多数人仍可以通过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得到恢复; (3)3分:患者在加强病房中靠机械通气支持,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而且不能被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所弥补,但是通过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可使蛋白质分解和氮丢失明显减少。 2.NRS(2002)对于营养状况降低的评分及其定义: (1)0分:定义——正常营养状态 (2)轻度(1分):定义——3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50%-75%。 (3)中度(2分):定义——2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前一周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25%-50%。 (4)重度(3分):定义——1个月内体重丢失5%(3个月内体重下降15%)或BMI<或者前一周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0%-25%。 (注:3项问题任一个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 3.年龄评分:

年龄>70岁为1分,年龄≤70岁为0分 4.评分结果与营养风险的关系: (1)总评分≥3分(或胸水、腹水、水肿且血清蛋白<35g/L者)表明患者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即应该使用营养支持。 (2)总评分<3分:每周复查营养评定。以后复查的结果如果≥3分,即进入营养支持程序。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早期经口喂养是手术患者营养的首选方式。营养疗法可避免大手术后喂养不足的风险。考虑到营养不良和喂养不足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早期肠内喂养对于任何有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进行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 该指南的重点是涵盖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概念和进行大手术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例如癌症,虽然提供最佳围手术期医疗,但是仍然出现严重并发症。 从代谢和营养角度而言,围手术期治疗重点包括: ?将营养整合入患者整体管理 ?避免长时间术前禁食 ?术后尽早重新建立经口喂养 ?一旦营养风险变得明显,早期开始营养疗法 ?代谢控制,例如血糖 ?减少加重应激相关分解代谢或影响胃肠功能的因素 ?缩短用于术后呼吸机管理的麻醉药物使用时间 ?早期活动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功能恢复 缩写 ?BM:生物医学终点 ?GPP:良好实践要点。根据指南制定小组临床经验推荐的最佳实践方法。 ?HE:医疗卫生经济终点 ?IE:整合传统终点与患者报告终点 ?QL:生活质量 ?TF:管饲 该指南共提出37项临床实践推荐意见:

1.对大多数患者从午夜开始术前禁食是不必要的。被认为无任何误吸风险的手术患 者在麻醉前两个小时应喝清流质。麻醉前六小时前应允许进食固体食物(BM、IE、QL)。推荐等级:A,高度共识(97%同意) 2.为了减少围术期不适症状包括焦虑,前一天晚上和术前两小时应给予经口进食碳 水化合物处理(而非夜间禁食)(B,QL)。为改善术后胰岛素抵抗和缩短住院时间,对大手术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碳水化合物(0,BM、HE)。推荐等级:A/B,高度共识(100%同意)在完成过程中由工作小组根据最新荟萃分析下调等级(工作小组内成员100%同意) 3.一般情况下,术后经口营养摄入应持续不中断(BM、IE)。推荐等级:A,高 度共识(90%同意) 4.建议根据个人耐受性和实施的手术类型来调整经口摄入,特别关注老年患者。推 荐等级:GPP,高度共识(100%同意) 5.大多数患者应在术后数小时内开始经口进食清流质。推荐等级:A,高度共识(100% 同意) 6.建议在大手术前后评定营养状况。推荐等级:GPP,高度共识(100%同意) 7.营养不良患者和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指征进行围手术期营养疗法。如果预计患 者在围手术期不能进食超过5天,也应启动围手术期营养疗法。预计患者经口摄入少,不能维持推荐摄入量的50%以上超过7天也是指征。在这些情况下,建议立即给予营养疗法(首选肠内途径ONS或TF)。推荐等级:GPP,高度共识(92%同意) 8.如果能量和营养需求不能仅通过经口和肠道摄入满足(<能量需求的50%)超过 7天,建议肠内联合肠外营养(GPP)。如果有营养疗法指征,但有肠内营养禁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上课讲义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精品资料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治疗,根据《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营养评估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价。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第二章营养评估 第四条所有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经治医生必须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并填写《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表》(见附件1)。 第五条对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经治医生可采取下列方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 1.鼓励患者多摄入有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2.与责任护士交流,协助患者多进食。 3.必要时请营养科会诊。 第六条对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经治医生应在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后24小时内通过军字1号医生站向营养科发出电子会诊申请,危重症病人可电话通知营养科。 第七条营养科接到病区营养会诊申请后,应于24小时内到病区会诊,危重症病人30分钟内到达病区会诊,并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填写《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价表》。 第八条营养师会诊后与经治医生共同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经治医生应将营养治疗方案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必要时请患者家属一起参与协助实施。 第九条对实施营养治疗的患者,营养科应每72小时或依据病情,进行营养再评估。经治医生应及时观察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必要时(病情变化或临床治疗需要)可再次请营养科会诊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第十条经治医生应及时将营养评估结果及相关营养治疗情况记入病历。如患者不接受或中途自愿停止营养治疗,患者或家属必须签订自愿放弃营养治疗同意书。 第十一条对出院后饮食营养有特殊要求的患者,经治医生必须根据需要给予出院营养健康宣教和指导,并在出院记录中写明。 第三章肠内营养治疗 第十二条营养科根据患者营养治疗方案及时提供相应的肠内营养液。 第十三条营养液开封后如不能一次用完,剩余的部分应放入冰箱冷藏,再次使用时应先加热至370C~400C ,但必须24小时内用完,超过24小时禁止继续使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 疗管理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治疗,根据《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营养评估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价。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第二章营养评估 第四条所有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经治医生必须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并填写《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表》(见附件1)。 第五条对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经治医生可采取下列方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 1.鼓励患者多摄入有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2.与责任护士交流,协助患者多进食。 3.必要时请营养科会诊。 第六条对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经治医生应在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后24小时内通过军字1号医生站向营养科发出电子会诊申请,危重症病人可电话通知营养科。 第七条营养科接到病区营养会诊申请后,应于24小时内到病区会诊,危重症病人30分钟内到达病区会诊,并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填写《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价表》。 第八条营养师会诊后与经治医生共同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经治医生应将营养治疗方案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必要时请患者家属一起参与协助实施。 第九条对实施营养治疗的患者,营养科应每72小时或依据病情,进行营养再评估。经治医生应及时观察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必要时(病情变化或临床治疗需要)可再次请营养科会诊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第十条经治医生应及时将营养评估结果及相关营养治疗情况记入病历。如患者不接受或中途自愿停止营养治疗,患者或家属必须签订自愿放弃营养治疗同意书。 第十一条对出院后饮食营养有特殊要求的患者,经治医生必须根据需要给予出院营养健康宣教和指导,并在出院记录中写明。 第三章肠内营养治疗 第十二条营养科根据患者营养治疗方案及时提供相应的肠内营养液。 第十三条营养液开封后如不能一次用完,剩余的部分应放入冰箱冷藏,再次使用时应先加热至370C~400C ,但必须24小时内用完,超过24小时禁止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肠内营养途径(口服或管饲)应按照营养科会诊意见执行;如因病情变化需要调整,经治医生应及时通知营养科以便进行相应调整。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精要定稿版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精要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 A.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危重病人风险评估及安全措施

嵩明县人民医院护理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及选进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能力及思考能力,成立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组,危重抢救质量管理组、检查、督促与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组,每周定期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晨会

营养支持指南

2016 ACG临床指南:成人住院患者营养治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前言 2016年3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Stephen A. McClave 等研究者,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发布了最新的住院成年患者营养支持指南,指南对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选择、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以及营养制剂的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更新与推荐。在推荐意见中,对于临床医师最关心的问题,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指征、营养风险和营养状态的评估、能量需求与代谢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回顾,根据不同质量的RCT研究,总结出38条不同级别的推荐意见:A 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征 问题:何种住院病人需要进行专门的营养治疗,应该提供何种营养途径最合适? 推荐意见: 1. 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后,对于有高营养风险的以及口服饮食无法满足正常需求的住院病人,应当尽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低级)。 2. 对于自主进食显著减少并且没有肠内营养禁忌症的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低级)。 3. 对于营养风险低、营养状况好、以及预期在入院5-7天内能够恢复正常饮食的病人,无需进行特殊的营养治疗(无论肠内营养治疗或肠外营养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4. 对于肠内营养无法实施或难以满足热量与蛋白质需求的住院病人,应当考虑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有条件的推荐,证 据级别极低级)。 B 营养评估 问题:住院病人营养治疗启动前如何进行营养评估,能量和蛋白质需求量如何确定? 推荐意见: 5. 在启动营养治疗(肠内或肠外)之前,应该先对病人的营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可以采用的评价工具包括NRS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等(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a. 在启动营养治疗之前,应该对影响营养方案制定及实施的可能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b. 在营养评估时,应该避免采用“传统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人体测量学等)(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c. 感染指标或炎症指标不应该用于营养状态的评价(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就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就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1、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与病历。(对于低年资的医师应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字) 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取得其知情签字。 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与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1、医师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病情说明书。 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7、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一.开始肠内营养 1. 在开始肠内营养前,评估应包括入院前的体重减少、营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情况及胃肠道功能(E)。 2. 不能自主进食的危重病患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 3. 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B)。 4. 肠道喂养应在入室24~48hrs开始(C),争取在48-72hrs达到喂养目标(E)。 5. 营养支持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 (E)。 6. ICU患者不将肠鸣音存在及是否排气作为开始EN指征的否定意见(B)。 7. 有误吸高风险及胃管喂养耐受不佳者,应将胃管放置于小肠内喂养(C)。胃管喂养有较多潴留者,应使用小肠喂养(E)。 二.肠外营养时机 1. 在住院7天后病人仍无法接受 EN时才开始进行 PN(E) 2.既往营养不良而又不能使用肠内营养者,入院后应尽早使用肠外营养(C)。 3. 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前即开始)应积极给予PN(B)。营养状况正常者,术后5-7天才能开始肠外营养支持(B)。病程预计大于7天者,才能予肠外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剂量 1.肠内营养支持的目标应根据开始肠内营养时的营养状况决定(C)。营养需求应根据预期公式或间接测热法决定(E)。 2.在住院第一周,肠内营养支持应提供目标热卡的50-65%(C)。 3.若肠内营养支持7-10后仍不能提供100%所需热量,应考虑增加肠外营养(E)。而在这之前增加肠外营养,不能增加疗效并可能产生损害性作用(C)。 4 BMI<30者,每日蛋白需要量为1.2-2.0g/kg,烧伤及多发伤者需求量要提高(E)。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