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5C系列铁塔设计全参数
- 格式:doc
- 大小:322.50 KB
- 文档页数:18
技术标准和要求1、施工范围1.1 35kV线路部分: 35KV高压配电装置出线柜同杆双回路,线路长度为2×6.743km;在#23~#24处跨越浙赣铁路;在#10~#11处穿越沪昆高速铁路采用电缆穿越;在#03~#04穿越马路采用电缆;在#1杆处连接原线路;。
新建双回线路长6.743km,其中双回电缆线路长 1.111km,导线采用JL/G1A-400/25,地线采用OPGW-24B1-50,电缆采用YJV-26/35-1*630单芯电缆。
本工程新立钢管杆6基,角钢塔26基。
负责本工程所有杆塔标示标牌制作安装(包括但不限于杆塔标号牌、警示牌、防护栏等)。
负责本工程35kV输电线路投运、通信施工及设备调试、保护调试等工作。
本次招标工程中#10~#11塔(穿越沪昆高速铁路)之间的电缆井、电缆沟道、排管等土建费用按实际米数计算。
1.2 投标方应负责施工范围内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包括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整套启动调试等),土建施工,市政道路施工协调恢复绿化工作以及配合协调政治处理等工作。
1.3 投标方在报价时应充分考虑线路跨越、穿越原有各电压等级线路、道路、河流、绿化、高大树木以及施工临时便道等不利因素,费用包含在投标总价中。
主要设备品牌推荐如下:电缆:江苏上上、浙江万马、浙江开成投标方须根据招标方提供的品牌采购。
2、工程概况发电机出线电压为10.5kV,分别直接接入10kV两段母线上,两段发电机母线之间设联络开关,10kV主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分别经2台20MVA双绕组主变升压至35kV。
35kV 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3、技术标准及规范表一:变电站土建工程现行主要质量标准、规范验收质量标准目录》(基建质量[2011]79号)文件,未提及标准请参考基建质量[2011]79号文件。
在施工过程中相关质量标准规范版本更新,由施工提供最新版本。
表二: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现行主要质量标准、规范备注:上述标准规范引自《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现行主要目录管理制度、施工与验收质量标准目录》(基建质量[2011]79号)文件,未提及标准请参考基建质量[2011]79号文件。
专题之十:杆塔高低腿的优化摘要根据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通用设计的杆塔规划要求,110kV线路山区和平地采用同一套杆塔系列,即所有杆塔按平腿塔设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输电线路工程在山区走线,而且电力建设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对塔基开方和林木砍伐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强。
由于根开和塔基高差均较大,国网典设塔不能很好满足本工程的实际需要。
对于本工程110kV杆塔,采用长短腿进行设计。
铁塔采用长短腿设计是保护线路环境的最有效手段。
长短腿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塔位地形,配合高低基础的使用,不但能大大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难度,而且也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当塔位处于坡度较大的山区时,设置长短腿能有效避免基面进行大开挖而将铁塔的四个腿尽量设计成长、短不同,以适应于带坡度的地形,达到保护环境、减少土方的开挖和运输的目的。
由于地形复杂,长、短腿的高差及其组合也不同。
因此铁塔设计时,采用全方位长短腿设计。
根据以往国网典型设计,在各电压等级铁塔设计时,主要采用多塔身、多组共用接腿连接方式,经过计算,此种连接方式节省了图纸数量,但对塔材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对于工程投资而言未达到最大的经济型。
本专题提出所有长短腿铁塔均采用非公用腿型式,可降低塔重3%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本专题还对杆塔断面型式、斜材布置以及塔腿隔面布置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给出了适合于本工程的布置方式。
目录1工程概况 (1)2铁塔设计原则 (1)2.1设计依据 (1)2.2 设计原则 (1)2.3 杆塔材料 (3)2.4 杆塔防腐措施 (3)3铁塔长短腿设计 (3)3.1铁塔长短腿选择 (3)3.2铁塔长短腿级差确定 (4)3.3铁塔长短腿构造要求 (5)3.4本章小结 (7)4铁塔接腿优化 (7)4.1铁塔接腿(身)型式优化 (7)4.2杆塔断面型式优化 (9)4.3斜材布置优化 (9)4.4塔腿隔面布置优化 (10)5结论及建议 (12)1概况根据优化后的线路路径方案,本工程杆塔规划采用最新版国网典设1A3、1D5模块杆塔,所有模块杆塔均为平腿塔(山地、平地共用)。
35kV-110kV输电线路钢管杆通用设计技术要求说明书(征求意见稿)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1 总论 (1)1.1 目的和原则 (1)1.2 设计依据 (1)1.2.1 主要规程规范 (1)1.2.2 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规定 (2)2 主要设计原则 (2)2.1 设计气象条件 (3)2.2 导线和地线 (3)2.3 绝缘配合及防雷保护 (4)2.4 塔头布置 (8)2.5 联塔金具 (8)2.6 杆塔设计一般规定 (9)2.7 杆塔规划 (9)2.8 杆塔荷载 (10)2.9 杆塔使用材料的原则和要求 (10)附录 1 35~110kV 输电线路钢管杆通用设计主要设计原则及模块划分和编号附录 2 35~110kV 输电线路钢管杆通用设计修订模块主要技术条件附录 3 联塔金具标准件图例附录 4 35~110kV 输电线路钢管杆通用设计模块杆塔规划使用条件附录 5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钢管杆制图和构造规定1 总论1.1 目的和原则目前,输电线路设计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即将颁布实施。
为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建设,公司组织开展本地区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110kV 线路部分)修订和应用工作。
本次修订充分借鉴已有的成果,应用即将颁布执行的新版设计标准,应用“两型三新”、全寿命周期设计、高强钢等新技术、新材料。
为了满足通用设计成果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的要求,公司颁布制定了《35~110kV 输电线路钢管杆通用设计修订主要设计原则及模块划分和编号》。
1.2 设计依据1.2.1 主要规程规范《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重覆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440-2009)《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16434-1996)《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T1179-2008)《铝包钢绞线》(YB/T124-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高海拔污秽地区悬式绝缘子片数选用导则》(DL/T562-1995)《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5130-2001)《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行标报批)《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T3098.2-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GB/T3098.4-2000)1.2.2 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计[2005]400 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9] 664号);《协调统一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条款(输电线路部分)》(办基建〔2008〕1 号);《国家电网公司新建线路杆塔作业防坠落装置通用技术规定》(试行)(国家电网基建[2010]184 号)。
第3章主要设计原则3.1大档距杆塔电气主要设计原则3.1.1气象条件(1)基本风速按照新颁布的《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结合南网五省区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和通用性,10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基本风速采用离地10m高,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分别取25m/s、30m/s和35m/s。
(2)覆冰取值综合考虑南方电网五省区2008年冰灾后工程设计冰厚的取值情况,本标准设计的覆冰取值主要原则如下:基本风速为25m/s时:无冰、10mm和20mm(重冰);基本风速为30m/s时:无冰;基本风速为35m/s时:无冰。
根据上述原则,再对其他气象要素进行适当归并,本标准设计的设计气象组合见表3.1-1。
表3.1-1 10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气象组合3.1.2导线根据南方电网五省区电网规划原则,综合考虑现有工程及远期规划中的导线截面选择情况,10kV架空线路推荐采用的导线截面和型号如表3.1-2所示,导线的安全系数和主要技术参数分别如表3.1-3和表3.1-4所示。
S. . . . . ..S. . . . . ..表3.1-2 导线标称截面和型号表3.1-3 导线安全系数综合考虑实际应用情况并进行适当归并,10kV 架空线路标准设计大档距杆塔按120 mm 2和240mm 2两种导线截面进行的设计。
表3.1-4 钢芯铝绞线主要技术参数表S. . . . . ..3.1.3海拔高度根据南方电网五省区海拔高度的不同分布情况(、广西和主要为0~1000m,主要为1000~2000m,主要为2000~3000m)以及不同海拔高度对塔头间隙的影响较小,本标准设计模块库海拔高度均按0~3000m考虑。
3.1.4杆塔型式及回路数10kV大档距杆塔标准设计考虑了混凝土杆和螺栓角钢塔型式,均只考虑单回路情况。
3.1.5导线排列方式综合考虑南方电网五省区以往10kV架空线路的工程经验,10kV大档距杆塔标准设计杆塔导线排列方式按表3.1-4所示考虑。
220kV架空送电线路铁塔通⽤设计--400-50导线单回路新塔设计-终版220kV架空送电线路铁塔通⽤设计400/50单回路塔型系列设计说明设计条件:导线:LGJ-400/50地线:GJX-100⽓象:C=10mm(地线15mm) V=27m/s设计标准:1.国标《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2.南⽹《110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供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录1、设计内容及依据2、铁塔使⽤的⾃然环境2、1 设计⽓象条件2、2 地形地貌条件3、铁塔设计条件3、1 导线和地线3、2 铁塔使⽤条件3、2、1 ⽔平档距分级3、2、2 垂直档距的确定3、2、3 最⼤档距的确定3、2、4 代表档距的确定3、2、5 承⼒塔转⾓度数的分级3、2、6 铁塔标志⾼分级3、2、7 铁塔长短腿分级3、2、8 铁塔使⽤条件表4、铁塔绝缘配合和头部尺⼨4、1 铁塔绝缘⽔平4、1、1 绝缘⼦串⽚数4、1、2 绝缘⼦串的机械强度配合4、1、3 空⽓间隙4、1、4 间隙园图的条件4、2 塔头尺⼨的确定4、2、1 线间距离4、2、2 地线⽀架⾼度4、2、3 保护⾓5、铁塔横担与绝缘⼦串连接的要求5、1 直线塔5、2 承⼒塔6、铁塔荷载6、1 荷载条件6、2 各型铁塔荷载表7、直线塔间隙园图1、1、设计内容及依据本设计包括LGJ-400/50单导线单回路系列的⾃⽴式铁塔共8种塔型。
设计依据为国标《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
同时也基本符合国家电⽹公司Q/GDW 179-2008《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和南⽅电⽹公司Q/CSG 11502-2008《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等的规定。
2、铁塔使⽤的⾃然环境2、1设计⽓象条件本系列塔型按我省中冰区即导线覆冰厚度10 mm,(地线15mm)最⼤设计风速27 m/s的条件设计。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35kV输电线路金具分册2012年11月目 录第一篇 总论 (1)第1章 概述 (1)1.1 目的和意义 (1)1.2 总体原则 (1)1.3 主要内容 (2)第2章 设计说明 (3)2.1 规程规范 (3)2.2 设计条件及串型规划 (4)第3章 金具技术要求 (7)3.1 一般要求 (7)3.2 分类要求 (8)第二篇 金具串标准化设计 (11)第4章 使用说明 (11)4.1 编号说明 (11)4.2 金具串的选用方法 (14)4.3 注意事项 (15)第5章 35KV输电线路导线标准化金具串图 (16)5.1 导线悬垂串标准化串图 (16)5.2 导线耐张串标准化串图 (21)5.3 跳线串标准化串图 (27)第6章 地线标准化金具串图 (28)6.1 地线悬垂串标准化串图 (28)6.2 地线耐张串标准化串图 (30)第7章 典型标准化金具串图 (32)第一篇 总论第1章 概述1.1目的和意义输电线路金具通用设计是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展了金具结构优化、材料优化和生产工艺优化等系列工作,广泛吸纳科研、试验、设计成果和运行经验,形成输电线路系列化、标准化通用金具。
(1)通过规范金具串结构型式,统一标准,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2)通过规范金具的结构尺寸,减少不同厂家金具的差异,有利于设计、施工、运行和检修工作标准化;(3)通过合理优化、科学配置金具技术参数,提高金具通用性,减少备品备件数量,有利于物资储备仓库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通过规范金具产品命名和技术条件,为公司集中规模招标采购奠定基础;(5)应用金具通用设计,可以减少生产厂商的低水平重复设计和研发。
1.2总体原则输电线路金具通用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通用互换、经济适用。
安全可靠:优化金具安全度配置,提高输电线路安全可靠度。
第3章主要设计原则3.1大档距杆塔电气主要设计原则3.1.1气象条件(1)基本风速按照新颁布的《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结合南网五省区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和通用性,10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基本风速采用离地10m高,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分别取25m/s、30m/s和35m/s。
(2)覆冰取值综合考虑南方电网五省区2008年冰灾后工程设计冰厚的取值情况,本标准设计的覆冰取值主要原则如下:基本风速为25m/s时:无冰、10mm和20mm(重冰);基本风速为30m/s时:无冰;基本风速为35m/s时:无冰。
根据上述原则,再对其他气象要素进行适当归并,本标准设计的设计气象组合见表3.1-1。
表3.1-1 10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气象组合3.1.2导线根据南方电网五省区电网规划原则,综合考虑现有工程及远期规划中的导线截面选择情况,10kV 架空线路推荐采用的导线截面和型号如表3.1-2所示,导线的安全系数和主要技术参数分别如表3.1-3和表3.1-4所示。
表3.1-2 导线标称截面和型号表3.1-3 导线安全系数综合考虑实际应用情况并进行适当归并,10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大档距杆塔按120 mm2和240mm2两种导线截面进行的设计。
表3.1-4 钢芯铝绞线主要技术参数表3.1.3海拔高度根据南方电网五省区海拔高度的不同分布情况(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为0~1000m,贵州主要为1000~2000m,云南主要为2000~3000m)以及不同海拔高度对塔头间隙的影响较小,本标准设计模块库海拔高度均按0~3000m考虑。
3.1.4杆塔型式及回路数10kV大档距杆塔标准设计考虑了混凝土杆和螺栓角钢塔型式,均只考虑单回路情况。
3.1.5导线排列方式综合考虑南方电网五省区以往10kV架空线路的工程经验,10kV大档距杆塔标准设计杆塔导线排列方式按表3.1-4所示考虑。
表3.1-4 导线排列方式3.1.6杆塔规划杆塔规划必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针对南方电网五省区的特点,制定规划原则,既考虑统一性,又兼顾差异性,使其在具体工程的应用中杆塔的利用系数尽量接近1.0,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000kV输电线路工程铁塔制图与构造规定(审核稿)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2013 年 5 月目录前言 0(一)通用部分 01 图纸一般规定 (1)1.1 图纸幅面 (1)1.2 图标、图号及图纸会签 (1)1.3 计量单位 (2)1.4 比例 (2)1.5 线型和字体 (2)1.6 尺寸 (3)1.7 构件标志 (4)1.8 构件编号 (4)1.9 其它 (5)2 图纸内容 (6)2.1 总图 (6)2.2 结构图 (7)3 一般构造规定(通用部分) (10)3.1 一般要求 (10)3.2 螺栓、脚钉和垫圈 (10)3.3 安全措施附件 (16)3.4 塔身预留孔设置 (20)3.5 腿部与基础的连接 (21)(二)角钢塔部分 (23)1 角钢塔构造规定 (24)2 施工孔及附件设置 (28)2.1 架线安装施工孔设置 (28)2.2 组塔吊装施工孔设置 (35)3 地脚螺栓规格和分布尺寸 (37)(三)钢管塔部分 (40)1 钢管塔构造规定 (41)2 施工孔及附件设置 (44)3 附件一:法兰螺栓布置示意图 (50)4 附件二:钢管塔加工说明 (51)前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印发《浙北~福州、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杆塔设计联络会议纪要》的要求,为统一1000kV交流线路工程铁塔制图原则,进一步提升施工详图设计质量,特制定此文件。
本文件总结了1000kV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1000kV皖电东送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经验,并吸取了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果,对1000kV交流线路铁塔施工图的图面、图纸内容,铁塔构造、施工用孔及附件设置等进行了规定。
本文件未提及的内容,应参考《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DL/T 5442-2010)执行。
(一)通用部分1 图纸一般规定1.1 图纸幅面注:1、建议尽量不采用0#图纸;其他图纸不得加宽,不宜加长。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电网公司•【公布日期】2007.09.29•【文号】国家电网发展[2007]812号•【施行日期】2007.09.29•【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发展[2007]812号)中国电科院,国网经研院,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设计院:为满足输变电工程核准要求,规范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加强电网项目前期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电网建设的特点,公司研究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现印发试行。
本规定在试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附件: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二○○七年十月)目录总则一般规定“两型”电网建设思路和原则交流工程1 工程概述2 电力系统一次3 电力系统二次4 变电站(串补站)站址选择5 变电站工程设想6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7 大跨越选点及工程设想8 节能措施分析9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直流工程1 工程概况2 电力系统一次3 电力系统二次4 换流站站址选择5 换流站工程设想6 直流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7 接地极极址选择及工程设想8 接地极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9 节能措施分析10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图纸有关协议附则总则1.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核准提供技术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
为满足输变电工程核准要求,规范前期工作深度,加强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2.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
1000kV输电线路工程铁塔制图与构造规定(审核稿)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2013 年 5 月目录前言 0(一)通用部分 01 图纸一般规定 (1)1.1 图纸幅面 (1)1.2 图标、图号及图纸会签 (1)1.3 计量单位 (2)1.4 比例 (2)1.5 线型和字体 (2)1.6 尺寸 (3)1.7 构件标志 (4)1.8 构件编号 (4)1.9 其它 (5)2 图纸内容 (6)2.1 总图 (6)2.2 结构图 (7)3 一般构造规定(通用部分) (10)3.1 一般要求 (10)3.2 螺栓、脚钉和垫圈 (10)3.3 安全措施附件 (16)3.4 塔身预留孔设置 (20)3.5 腿部与基础的连接 (21)(二)角钢塔部分 (23)1 角钢塔构造规定 (24)2 施工孔及附件设置 (28)2.1 架线安装施工孔设置 (28)2.2 组塔吊装施工孔设置 (35)3 地脚螺栓规格和分布尺寸 (37)(三)钢管塔部分 (40)1 钢管塔构造规定 (41)2 施工孔及附件设置 (44)3 附件一:法兰螺栓布置示意图 (50)4 附件二:钢管塔加工说明 (51)前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印发《浙北~福州、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杆塔设计联络会议纪要》的要求,为统一1000kV交流线路工程铁塔制图原则,进一步提升施工详图设计质量,特制定此文件。
本文件总结了1000kV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1000kV皖电东送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经验,并吸取了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果,对1000kV交流线路铁塔施工图的图面、图纸内容,铁塔构造、施工用孔及附件设置等进行了规定。
本文件未提及的内容,应参考《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DL/T 5442-2010)执行。
(一)通用部分1 图纸一般规定1.1 图纸幅面注:1、建议尽量不采用0#图纸;其他图纸不得加宽,不宜加长。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500kV C方案方案介绍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工作组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2)第二章设计条件 (2)2.1 气象条件 (2)2.2 导地线型式 (2)第三章杆塔规划 (3)第四章绝缘配合 (5)第五章塔头布置 (6)第六章杆塔优化 (7)第七章荷载及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设计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方案特点. (18)第一章概述按照《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工作会议》西南电力负责500kV典型设计模块C的设计工作。
该模块为海拔1000m以、设计风速30m/s、导线为4XLGJ-630/45的单回路铁塔,按平地和山区分别规划设计。
平地直线塔设计了一套猫头塔和一套中相V串的酒杯塔,山区直线塔设计了一套中相V串的酒杯塔,耐塔为干字型铁塔。
平地铁塔按平腿设计,山区铁塔按全方位长短腿设计。
全部铁塔共25个。
本次典型设计采用以下规程、规:《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第二章设计条件2.1气象条件本模块气象条件及组合见下表:2.2导地线型式本次线路典型设计采用的导线按照国标《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GB1179-83选取,根据2005年8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工作会议》精神500kV典型设计模块C导线型号选用LGJ-630/4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型号选用铝包钢绞线JLB4-150。
导线和地线的参数如下表:第三章杆塔规划为使典型设计塔型规划更加合理,我们对以往我院设计的一些500kV送电线路工程的水平档距、垂直档距、垂直档距系数、转角度数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杆塔规划。
模块C平地塔型规划表模块C山区塔型规划表第四章绝缘配合4.1 绝缘子型式及片数绝缘子片数根据不同的污秽等级,采用不同的片数和型式,即I、II级污区基本片数采用28片160kN、26片210kN绝缘子,III级污区采用180kN、240kN合成绝缘子;在确定塔头尺寸时,还考虑线路的地形因素(即下倾△f)的影响。
主要绝缘子串型式、片数、长度见下表:绝缘子串型式、片数、长度4.2 空气间隙塔头空气间隙考虑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外过电压和带电作业情况。
本段线路经过地区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下,空气间隙取值见下表:空气间隙第五章塔头布置塔头布置规划的猫头塔和酒杯塔设计条件,以“满足电气间隙要求,杆件受力合理,传力路径清析,兼顾美观”为原则。
1) 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按小于10º考虑。
2) 导地线之间水平位移不小于1.75m;3) 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4) 水平排列的酒杯塔中相采用“V”串,其“V”型串的夹角为:I 型塔取85°、II型塔取90°、III型塔取100°、IV型塔取110°(山区),90°(平地);V型塔取90°(山区)。
5) 在进行铁塔外形布置时的结构裕度对应于角钢准线选取,塔身部为300mm,其余部位200mm。
6)塔头规划时,摇摆角最大风速不均匀系数取0.61,设计时按0.75校核。
5.1猫头塔地线支架采用悬臂结构猫头塔以往地线支架采用三角形支架,杆件数量多,节点处理复杂,地线支架较重。
本次典设在满足地线对导线保护角小于10度情况下,地线支架采用悬臂结构,构件受力清晰,结构处理简洁,重量较轻。
酒杯塔上、下曲臂长度的比值,不仅决定塔头的形状和导线线间距离的大小,更影响上下曲臂的受力,本模块经优化比较后,上下曲臂长度比值0.6~0.75之间,铁塔受力最合理。
上、下曲臂连接的“K”节点,以往规划塔时外侧平面在一条线变化相协调,使主材受力均匀。
塔身坡度越大,主材受力越小、基础作用力也越小,但斜材长度和辅助材长度增加,且可能使结构布置复杂化;反之,主材受力加大、基础作用力也加大,但斜材长度减小。
下表以5C-ZB1为例,列表说明坡度及根开于塔重的关系。
从上表看出,5C-ZB1在坡度为0.2、根开7000时,铁塔重量最轻。
依照此方法,本次典设其余铁塔根据每个塔的荷载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使铁塔主、斜材受力合理,铁塔更轻。
除以上三点主要优化设计外,本次典设铁塔在计算时对主、斜材的节间长度、支撑型式,辅助材的布置,隔面设置的位置及型式等进行了优化。
通过一系列的优化设计,使本典设铁塔外形美观、结构安全合理、铁塔重量较轻。
第六章荷载及工况组合6.1荷载6.1.1所有直线塔均考虑锚线条件,安装荷载按照2倍起吊考虑。
6.1.2荷载组合满足《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的相关要求。
6.1.3山区耐塔考虑一侧上拔、另侧下压的情况,其上拔垂直荷载按照设计垂直档距中的负垂直档距值计算;平地耐塔不考虑上拔情况,垂直荷载按照3:7分配。
6.1.4 耐塔代表档距的取值围为300m~600m,按照最严重情况组合。
6.1.5 地线不平衡力直线塔取50%,转角塔取80%;6.1.6 直线塔断线力取最大使用力的15%、20%、25%。
6.2 工况组合6.2.1直线塔工况工况1:90度大风,Gmax工况2:60度大风,Gmax工况3:45度大风,Gmax工况4:0度大风,Gmax工况5:90度大风,Gmin工况6:60度大风,Gmin工况7:45度大风,Gmin工况8:0度大风,Gmin工况9:覆冰,90度风,Gmax工况10:二倍吊装右地线工况11:二倍吊装中导线工况12:二倍吊装左导线工况13:二倍吊装右导线工况14:左地线正锚工况15:左地线已锚,右地线正锚工况16:地线已锚,中导线正锚(“V”点锚线)工况17:地线、中导已锚,左导线正锚(“V”点锚线)工况18:地线、左、中导已锚,右导线正锚(“V”点锚线)工况19:右地已架,左地线前侧已锚,后侧正挂(用于OPGW 开断情况)工况20:地线已锚,中导线正锚(“I”点锚线)工况21:地线、中导已锚,左导线正锚(“I”点锚线)工况22:地线、左、中导已锚,右导线正锚(“I”点锚线)工况23:断左地线,Gmax工况24:断右地线,Gmax工况25:断中导线,Gmax工况26:断左导线,Gmax工况27:断中导线,Gmin工况28:断左导线,Gmin6.2.2 耐转角塔工况工况1:90度大风,最大转角,两侧大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90度大风,最大转角,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3:90度大风,最大转角,前侧下压(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4:90度大风,最大转角,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5:90度反向大风,最大转角,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6:90度大风,角度分级I,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7:90度大风,角度分级I,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8:90度反向大风,角度分级I,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9:90度大风,角度分级II,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0:90度大风,角度分级II,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1:90度反向大风,角度分级II,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2:90度大风,最小转角,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3:90度大风,最小转角,前侧下压(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4:90度大风,最小转角,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5:90度反向大风,最小转角,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6:覆冰,90度风,最大转角,两侧大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 工况17:覆冰,90度风,最大转角,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8:覆冰,90度风,最大转角,前侧下压(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19:覆冰,90度风,最大转角,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0:覆冰,90度风,角度分级I,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1:覆冰,90度风,角度分级I,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2:覆冰,90度风,角度分级II,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3:覆冰,90度风,角度分级II,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4:覆冰,90度风,最小转角,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5:覆冰,90度风,最小转角,前侧下压(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6:覆冰,90度风,最小转角,前侧为0(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兼基础作用力计算)工况27:低温,最大转角,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工况28:低温,最大转角,前侧下压(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工况29:低温,最小转角,前侧大力,后侧小力工况30:低温,最小转角,前侧下压(大力),后侧上拔(小力)工况31:90度风,最大转角,二倍吊装跳线(中间吊装)工况32:90度风,最大转角,二倍吊装跳线(单侧吊装)工况33:90度风,最大转角,左地线正锚,其余未锚(锚线)工况34:90度风,最大转角,左地线已锚,右地正锚,其余未锚(锚线)工况35:90度风,最大转角,地线已锚,中导正锚,其余未锚(锚线) 工况36:90度风,最大转角,地线、中导已锚,右导正锚,其余未锚(锚线)工况37:90度风,最大转角,地线、中导已锚,左导正锚,其余未锚(锚线)工况38:90度风,最大转角,地线、中、左导已锚,右导正锚(锚线) 工况39:90度风,最小转角,左地线正锚,其余未锚(锚线)工况40:90度风,最小转角,左地线已锚,右地正锚,其余未锚(锚线)工况41:90度风,最小转角,地线已锚,中导正锚,其余未锚(锚线) 工况42:90度风,最小转角,地线、中导已锚,右导正锚,其余未锚(锚线)工况43:90度风,最小转角,地线、中导已锚,左导正锚,其余未锚(锚线)工况44:90度风,最小转角,地线、中、左导已锚,右导正锚(锚线) 工况45:90度风,最大转角,后侧已锚,左地线前侧正牵,其余未架(锚兼牵)工况46:90度风,最大转角,后侧已锚,左地已架,右地前侧正牵,其余未架(锚兼牵)工况47:90度风,最大转角,地线已架,导线后侧已锚,中导前侧正牵,其余未架(锚兼牵)工况48:90度风,最大转角,地线、中导已架,边导线后侧已锚,左导前侧正牵,其余未架(锚兼牵)工况49:90度风,最大转角,地线、中导、左导已架,右导后侧已锚、前侧正牵,其余未架(锚兼牵)工况50:断左地线,最大转角,全下压工况51:断右地线,最大转角,全下压工况52:断右中导线,最大转角,全下压工况53:断左中导线,最大转角,全下压工况54:断左右导线,最大转角,全下压工况55:断左地线,最小转角,全下压工况56:断右地线,最小转角,全下压工况57:断右中导线,最小转角,全下压工况58:断左中导线,最小转角,全下压工况59:断左右导线,最小转角,全下压第七章单线图第八章方案特点8.1 该模块适用于海拔高度≤1000m地区8.2 铁塔按平地和山区分别规划设计:平地:直线塔分别规划一套猫头塔和一套中相V串的酒杯塔;耐塔规划一套干字型塔;山区:直线塔规划一套中相V串的酒杯塔;耐塔规划一套干字型塔;按此规划后,铁塔的种类较多,终勘定位更方便灵活,线路综合指标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