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法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法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法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法

遇到物权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法

动产所有权以动产为其标的物。所谓动产,是指性质上不须破坏、变更而能够移动其位置的财产。与不动产所有权相比较,法律对动产所有权的内容和行使限制较少,所有人有更充分的支配权。动产具有移动性,且种类繁多,其所有权取得方法较多,是其特点。就动产所有权取得的特殊情况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意取得

(一)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动产占有人,将该动产让与第三人,若第三人取得动产系出于善意,则确定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不能追夺的法律制度。

法理基础:物权公示的公信力

意义:在公平原则基础上兼顾了财产的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

(二)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注意

1、货币和无记名证券是一种特殊的动产,谁持有则就成为货币和无记名证券上所记载的权利的主体,因此也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记名证券所记载的财产属于特定的人,故不适用这一制度。

2、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问题上存在争议

3、无偿取得占有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规定不一

4、注意善意的时间

5、盗窃物、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规定不一

6、受让人取得财产必须是通过买卖、互易、债务清偿、出资等具有交换性质的行为实现的。如果通过继承、遗赠等行为取得的财产,不能产生善意取得的效力。因为继承人、受遗赠人只能从被继承人和遗赠人那里取得其个人的合法财产,而不能通过继承和受遗赠而取得继承人和遗赠人以外的他人的财产。如果允许对这些财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财产纠纷,妨碍继承和遗赠的正常进行。

7、如果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从事的买卖等行为是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也不能产生善意取得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应按法律关于民事行为无效和得撤销的规定,由双方或一方返还财产,恢复财产关系的原状。但是,原所有人与让与人(占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无效,并不影响第三人(受让人)对其所受让的财产善意取得。

(三)善意取得的效力

(四)我国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承认善意购买者可以取得对其购买的、依法可以转让的财产的所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89条指出:“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根据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对于赃物、遗失物等不适用善意取得。

我国法律严格禁止销售和购买赃物,即使买受人购买赃物时出于善意,也不能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所以,如果所有人因为被盗、遗失等原因而丧失对其财产的占有以后,不问财产几经转手,所有人都有权请求最后占有人返还。如果最后占有人是善意的,所有人在取回该物时,应该补偿占有人的损失。同时,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如果受让人是无偿取得某项财产的,则不论其取得财产时是善意还是恶意,所有人都有权

要求受让人返还原物。

案例:甲即将出国定居,将其所在单位丙公司配发给自己事业的一台电脑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乙,但由于甲尚有一些资料需要整理,便与乙签订了一个协议,言明该电脑已卖给乙,但暂借给甲使用,一星期后交付给乙,在此期间,丙公司告知甲,公司配发的电脑,个人只享有使用权,所有权仍属于公司。如甲不退还公司,要偿付公司1.6万元的价款。甲表示愿意退还电脑,并实际交付给丙公司。一星期后乙前来取电脑,甲说愿退还5000元给乙,乙不允,以甲和丙为被告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归还此台电脑。

二、拾得遗失物

遗失物,是所有人遗忘于某处,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遗失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存在遗失的问题。遗失物也不是无主财产;只不过是所有人丧失了对于物的占有,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至于所有人丧失对于物的占有的情况,则有种种不同。一般是所有人自己因某种原因遗失;还有其他的情况,例如直接占有人(承租人)将物(租赁物)丢失,对于间接占有人(出租人)即所有人来讲,是为遗失物。再如无行为能力的所有人将物抛弃,因他欠缺意思能力,就不成立所有权的抛弃,而只是丧失占有,是为遗失物。但是,所有人为了安全的目的或其他考虑,将物品埋藏于土地之中或放置于一定的隐秘的场所,这时所有人并没有丧失对于物的

占有,因此并不是遗失物;如果因年长日久,所有人忘其所在。则为埋藏物或隐藏物。

民法通则对漂流物、失散的饲养动物与遗失物在同一条中作出规定,这是视遗失物、漂流物及失散的饲养动物有同一法律地位。所谓漂流物,是指所有人不明,漂流于江、河、湖、海、溪、沟上的物品。而饲养的动物,多是指人们饲养的家禽、家畜而言,如鸡、鸭、牛、马、羊等等。这类动物如果走失,所有人丧失对于物的占有,就是遗失物。至于驯养的野生动物逃逸,所有人还在继续有效地进行追索,如驯养的鹰飞走,所有人正在用其他驯鹰追捕,其他人就不得随意侵犯。但是如果驯养的野生动物回复其自然状态,如驯养的鹿逃回大森林,就不再构成遗失物。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

公安等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

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

认领的,归国家所有。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

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

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

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

履行义务。

三、发现埋藏物

埋藏物,是指包藏于他物之中,不容易从外部发现的物。埋藏物以动产为限,

不动产从其体积、固定性等方面讲,一般不会发生埋藏的问题。埋藏物一般都是

埋藏于土地(称为包藏物)之中,但也不全是如此。例如埋藏于房屋墙壁中的物,

也是埋藏物。埋藏物是有主物。它只是所有人不明,而非无主物。就是说埋

藏于土地或其他物之中,年长日久,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已经不易确定或

不知其归谁所有。

对于埋藏物与遗失物间的区别,学者间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不因所

有人的意思丧失占有的,即为遗失物,而埋藏物必然是所有人有意埋藏的。如本

来是遗失物,因自然原因被埋藏于地下的,仍然是遗失物;而埋藏于地下之物,

因自然原因暴露于地面的,仍然是埋藏物。这是主观主义的区别论:有的学者则

认为埋藏物与遗失物的区别,仅在于发现的时候,是否处于被埋藏于他物之状态:

如果是,则为埋藏物;否则就是遗失物。遗失物如果长久埋藏于地下则为埋藏物;

而埋藏物露出地面为他人拾得,则为遗失物。这是客观主义的区别论。本书认为,

从埋藏物本身的性质来讲,法律所注重的是其埋藏于他物之中不易被发现和所有人不明的状态,至于其原始状态是否是因所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的,不仅难于求证,而且对发现埋藏物的法律后果无甚影响,所以,从客观的方面区别埋藏物和遗失物较为适当。

根据民法通则在第79条和物权法第114条的规定,隐藏物与埋藏

物有同一法律地位。所谓隐藏物,是指放置于隐蔽的场所,不易被发现的物。如天花板上搁置的物、屏风中夹带的物,都是隐藏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归属,根据该条的规定,归国家所有。但这并不是说埋藏物或隐藏物一经发现,都毫无例外地归国家所有。在埋藏物或隐藏物被发现后,如果埋藏或隐藏该物之人或其继承人能够证明其合法的所有权或继承权时,应当将发现的埋藏物或隐藏物交还给埋藏或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以保护合法财产权利。只有确实查证发现的埋藏物或隐藏物的所有人不明时,才归国家所有。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四、因主物转让从物的所有权归属与孳息所有权的归属

《物权法》规定,主物转让的,从物随主物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五、添附

添附一般是附合、混合的通称,广义的添附还包括加工在内。这三

者都是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法,在法律效果上有共同点;但与前述的先占、即时取得(善意取得)、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不同,它是指数个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成一物(合成物、混合物),或由所有人以外的人加工而成新物(加工物)。基于添附的事实而产生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有这样几种解决途径:恢复原状,各归其主;维持现状,使原物的各所有人形成共有关系;维持现状,使因添附而形成之物归某一人所有。比较这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不仅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或难于适用。例如加工物,已无法将其恢复原状,而且一定要将合成、混合为一的物分开、恢复其原状,也会毁损该物,也不利于发挥物的效用。所以,第一种方法最不足取。而

第二种方法会使法律关系较为复杂:不仅给所有人行使权利带来不便,而且易于产生纠纷。故不在不得已时,不宜采用。第三种方法,不仅有经济上的实益,而且使法律关系明确,一劳永逸。从现代各国立法例来看,一般都是根据添附的事实,重新确定所有权的归属,而斟酌具体情况,以形成共有关系为补充。

(一)附合

附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分离,若分离会毁损该物或者花费较大,如用他人的建筑材料建造房屋。附合有两种情况:

(1)动产与动产的附合。这是指不同所有人的动产互相结合,非毁损不能分离或分离的费用较大。从我国的司法实践分析,动产与动产的附合应当由原所有人按照其动产的价值,共有合成物。如果可以区别主物或从物,或者一方动产的价值显然高于他方的动产,则应当由主物或价值较高的物的原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权,并给对方以补偿。

(2)动产与不动产的附合。这是指动产附合于不动产,成为不动产的组成部分。罗马法中,这种附合主要是因建筑或种植而产生。一般的原则是建筑物或种植物归土地所有人所有;至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则视行为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而定。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动产与不动产的附合,由不动产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权,但应当给原动产所有人以补偿。

(二)混合

混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动产互相混杂合并,不能识别。混合发生在动产之间。它与附合的不同在于:附合(指动产的附合)的数个动产在形体上可以识别、分割,只是分离后要损害附合物的价值,出于社会利益考虑不许分割;而混合则是数个动产混合于一起,在事实上不能也不易区别。但两者的法律效果却无区别规定的理由,故而各国民法大多规定混合准用附合的规定,如《德国民法典》第948条、《法

国民法典》第573条、《日本民法典》第245条的规定。

(三)加工

加工,是指在他人之物上附加自己的有价值的劳动,使之成为新的财产。对于加工物所有权的归属,《法国民法典》及《日本民法典》以加工物属于材料所有人为原则;而在加工所增加的价值远远超过材料的价值时,才属于加工人为例外(《法国民法典》第570条至第572条、《日本民法典》第246条)。而依《德国民法典》第950条的规定,加工于他人动产者,以由加工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权为原则;在加工的价值显然少于材料的价值时,由材料所有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权为例外。我国司法实践的一般做法是,加工物的所有权原则上归原物的所有人,并给加工人以补偿。但是当加工增加的价值大于材料的价值时,加工物可以归加工人所有,但应当给原物的所有人以补偿。

六、时效取得

时效取得,是指依取得时效的规定取得所有权。取得时效是时效的一种。它是指当事人因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时间,而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只规定了诉讼时效而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其主要的理由是认为取得时效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不符,规定这种制度利少弊多,可能会对那些行为不轨的人哄抢、私占国家、集

体、公民财产起到鼓励作用。另外,从我国财产关系的变化,尤其是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以及诉讼时效、善意取得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取得时效失去了适用的余地。因而我国民法只要规定诉讼时效制度,即可满足调整我国财产关系的需要。但也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从维护正常的民事流转、建立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这样的目的出发,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是必要的。

七、先占

先占是指最先占有无主财产。罗马法中即有先占制度,是万民法上的所有权取得方法。先占必须在事实上占有物,这种占有要有取得所有权的意思。我国在立法上没有规定先占制度;学者们也多认为没有所有人的财产直接归国家所有,而否认先占取得。本书认为,在我国,不能一概排斥先占原则。首先,我国法律虽然

没有规定先占制度,但也未一般性地规定无主财产归国家所有。因此,认为无主财产一概属于国家并无法律依据。其次,从客观上讲,国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独占性地支配所有的无主财产。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看,埋藏的文物、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渔业资源等重要财产依法都属国家财产,埋藏物、遗失物、无人继承的遗产有特殊的法律规定。这样,在特定法律制度调整之外的无主财产范围很少,其价值也是有限的,主要是一些废弃物。对于这些无主财产,主要是一个废物利

用的问题,国家不必去强调自己的所有权。最后,从我国现实生活来讲,实际上存在着先占原则。对于抛弃的废旧物,先占者可以取得其所有权,物资回收企业也承认先占者的这种权利。我国法律应当从现实生活出发,确认先占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还有利于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先占取得只适用于法律对于无主财产的归属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形。法律如果有特别的规定如无人继承的遗产,就应当适用法律的特别规定,而不能先占取得。

物权法法律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法律在线咨询的帮助。

来源:(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法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26724.html)

精彩推荐: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规定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96.html

业主有权拒交临时用电电费的法律依据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88.html

未尽安保义务业主被盗物业也担责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86.html

物业管理在21世纪是怎样的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78.html

业主断供开发商还开发商追偿胜诉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76.html

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之专有权考察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68.html

自家宅院建房需保证邻居出行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66.html

业主委员会成立顺序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58.html

论物业规约的法律效力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56.html

业主委员会章程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48.html

浅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46.html

什么是物业管理的‘绿色经营’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38.html

商品楼区分所有权非法院主管被驳回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36.html

物权法草案热点之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28.html

试谈保证人的资格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26.html

物业管理公司有哪些类型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18.html

流浪男子击瞎业主眼睛物业否认其长期住楼道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16.html 《物权法》难断车位归属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08.html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内容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306.html

中国物权法的成就及不足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98.html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讨论和实际事务处理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96.html

围堵夜间施工业主突遭暴打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88.html

解决车位‘只售不租’还得靠政策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86.html

小区绿地被赠与业主可追偿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78.html

物业纠纷的诉讼时限通常是多久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76.html

小区新增车位该归谁九成多网友力挺全体业主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68.html 小区公共场所能晒被子吗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66.html

专家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执行难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58.html

论目前‘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不真实性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56.html

别墅、公寓如何区别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48.html

收取物业管理费是否上交税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45.html

停车问题增多业主组团谈判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37.html

物业未履行维修义务,业主拒交物业费合法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35.html

楼房外墙面是否属于业主共有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27.html

物业管理公司应承担的义务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25.html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规则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18.html

物业管理费是消费性支出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16.html

对一起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案件的法理分析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07.html

商品楼区分所有权非法院主管被驳回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205.html

现实担保的救济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97.html

对房屋不当改造侵犯他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95.html

南京市业主临时公约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87.html

河北首例地上车位物权‘官司’仍没‘下文’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85.html

物业管理关系的法律基础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77.html

什么是物业管理法律责任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75.html

武汉小区发布广告潜规则物业说了算业主被同意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67.html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规定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65.html

业主委员会的诉讼资格能力探究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57.html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构造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55.html

小区广告收益该归谁所有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47.html

物业管理的项目有哪些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45.html

河北省首例地上车位‘物权官司’石家庄开庭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37.html

成都万科身陷车位门捂车位引业主不满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35.html

阳台裂缝该由谁来鉴定业主与开发商因选择检测机构陷入僵局

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27.html

担保权人行使撤销权探讨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25.html

裁决书送达后仍不能办证该咋办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17.html

物业管理消费的功能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15.html

物业管理的职责有哪些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07.html

物业公司有权停水停电吗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105.html

解读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者的关系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97.html 什么是菜单式物业管理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95.html

什么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87.html

业主对建筑物究竟享有哪些所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85.html

建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的行使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77.html

菜场、网吧新小区冒出17家‘居改非’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75.html

车位锁究竟‘锁’住了啥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67.html

物业贴通知称物权法在本小区暂不执行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65.html

抵押物转让之法律效力考察及分析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57.html

业主欠费拟由业委会追缴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55.html

物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47.html

浅论诉讼程序中的担保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45.html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自动续期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37.html

物业管理服务内容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35.html

开发商建筑商纠纷沈阳爱俪家园业主无法入住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27.html

如何理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25.html

楼下油烟熏人楼上遭殃装修业主被判恢复排烟管原状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17.html 建筑物楼顶平台相关法律问题探析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15.html

小区是否非要物业管理公司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07.html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7005.html

有的家墙体裂缝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97.html

典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案之评析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95.html

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之探析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87.html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念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85.html

我国用益物权制度存在的依据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77.html

浅议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75.html

小区内物业管理职责的划分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67.html

业主的区分所有权专有部分的范围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65.html

预售商品房抵押合同的效力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57.html

建立中医药‘专有权’法律保护制度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55.html

小区车位‘以租代售’困扰业主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47.html

车位产权司法解释10月施行小区车位不二嫁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45.html

内地的物业管理模式有那些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37.html

物权的优先效力辩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35.html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问题及对策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27.html

规范行使建筑物专有所有权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25.html

论物权法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17.html 如何做好政府机关物业管理工作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15.html

物业称地上车位仅供物业使用被指违反物权法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07.html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l/wq/376905.html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物权法》第7条: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第28奈: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第29条: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第30条: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第31条: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第42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雏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第44条:因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相关规定】《宪法》13条第3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民法通则》第72条: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继承法》 第2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第25务第2款: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取得财产所有权最为重要的方式是通过订立台同的方式,概言之,依照此种方式取得财产所有权,于不动产,必须办理过户登记,不办理登记则所有权不能依转;于动产,则必须进行交付方可有效的依转财产所有权。对此,我们在第三章物权的变动中已经有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除此之外,我国《物权法》还规定了其他几种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不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内心意愿而发生的权利变动,完全系由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 1.法院的判决和仲裁机关的裁决。这里的判决和裁决,一般是指在对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双方对簿公堂时,法院或仲裁机构最终做出的确认产权归属的判决和裁决。其一旦作出,判决书或裁决书中记载的权利人就立即取得财产。不动产不需要去登记,动产也不需要另行交付。取得财产的时间一般为判决或裁决确定生效之日。 2.因公权力取得财产。比如国家因公有征收取得不动产物权,政府机关代表国家接受不动产物权,国家没收犯罪分子的财产等,都是不以登记或交付为要件,而是在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行为生效时即刻发生财产取得的效力。

所有权制度

所有权制度(三) 第二节所有权制度 3.适用范围 (1)除了动产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外,不动产也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以登记为要件。 (2)善意取得制度不仅仅适用于所有权的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他物权也可以善意取得。 【相关链接1】出质人以其不具有所有权但合法占有的动产出质的,法律保护善意质权人的权利。善意质权人行使质权给动产所有人造成损失的,由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链接2】如果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仍可以行使留置权。 【相关链接3】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106条(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处理。只要受让方构成善意取得,交易的股权可以最终为其所有。但是,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相关链接4】出资人以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出资,当事人之间对于出资行为效力产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106条(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予以认定。只要公司取得该财产符合《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条件,该财产可以最终为公司所有。 【相关链接5】股权转让后尚未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原股东将仍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受让股东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106条(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处理。第三人在受让原股东处分的股权时如果构成善意取得,则最终获得该股权;否则,原股东处分股权的行为无效。 【例题1-多选题】甲租用乙的一辆自行车,后甲将该自行车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给了善意的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有权追回该自行车 B.丙取得该自行车的所有权 C.乙无权追回该自行车 D.乙仍享有该自行车的所有权 【例题2-多选题】吴某和李某共有一套房屋,所有权登记在吴某名下。2010年2月1日,法院判决吴某和李某离婚,并且判决房屋归李某所有,但是并未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3月1日,李某将该房屋出卖给张某,张某基于对判决书的信赖支付了50万元价款,并入住了该房屋。4月1日,吴某又就该房屋和王某签订了买卖合同,王某在查阅了房屋登记簿确认房屋仍归吴某所有后,支付了50万元价款,并于5月10日办理了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5月10日前,吴某是房屋所有权人 B.2月1日至5月10日,李某是房屋所有权人 C.3月1日至5月10日,张某是房屋所有权人 D.5月10日后,王某是房屋所有权人

司考民法复习笔记:所有权取得方式Word版

司考民法复习笔记:所有权取得方式 司考民法复习笔记:所有权取得方式。2013年司法考试越来越近,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复习,法律教育网的小编整理了所有权取得方式的内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绩。 精彩链接: 司考民法复习笔记:物 司考民法复习笔记:物权 司考民法讲义: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 司法考试民法讲义:定金 (一).继受取得--依赖原权利人的意思(主要依据法律行为) (1)基于合同: 转移所有权的合同:买卖、互易、赠与、借款、供用水电气 动产:合同+交付=所有权不动产:合同+登记=所有权 (2)继承一般认为也属于继受取得 (二).原始取得--不依赖任何人的意思(依据事实行为或是事件,不可能有法律行为) 1、劳动生产、孳息--第一个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因此不依赖任何人的意思 2、公法方式--征收、征用、税收、罚款、没收、国有化 3、私法方式: (1)先占: ①对象:能够先占的只能是无主物中的一种,即抛弃物。 其他绝大部分的无主物归国家所有(如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 ②标的: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适用;尸体、国家所有资源、他人独占性资源也不适用) ③先占人必须在事实上占有该物,且在主观上有取得该物所有权的意思; ④. 先占是瞬间行为,一经成立,即取得所有权;法律敎育网

⑤先占是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 (2)拾得:发现+占有 遗失物:是指非基于所有人意志而暂时的丧失占有(动产,不动产不适用); 遗失物的规则同样适用于:失散的饲养动物、漂流物 a、拾得人义务: ①一般要"物归失主",找不到失主的交给国家机关,公告6个月后无人认领归国家。 ②拾得人或保管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物毁损灭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b、拾得人权利: ①无权取得报酬(有悬赏广告除外),但因返还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由失主偿还(法定之债) ②有权请求所有人支付为保管拾得物的而产生的费用(属于无因管理的费用) ③领取人拒不支付费用的,拾得人、保管部门可以行使留置权。 c、拾得人拒不归还而自行使用收益的--属于不当得利 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返还所有人。同时拾得人丧失了费用偿还请求权与报酬请求权。 注意:拾得人拒不归还而加以处分的:第三人不适用善意取得 无偿转让--权利人可以主张向其追回。 有偿转让:(1)权利人可向受让人追回遗失物 注意:受让人通过拍卖、向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得情形下,权利人追回时应当向受让人支付所付的费用。除此之外的情形下,都无须支付受让人费用就可追回。受让人只能向无处分权人(拾得人)主张费用返还请求权。 (2)直接要求无权处分人赔偿侵权损失或者是返还不当得利(不得再要求返还标的物) 除斥期间:权利人有权向受让人追回遗失物,期限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 (3)发现:适用拾得遗失物规则(一般国家的取得。)

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第七十一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十二条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可以是对储蓄、房屋、家电、书籍等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也可以是对法律允许公民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所有权,都是所有人针对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如下基本权利: 、占有权:即所有人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和掌握的权利,如公民对各种家电、衣物的支配和控制。 、使用权:即所有人依法按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对财产加以利用的权利。如公民使用家电、衣物满足衣食住行和精神消费的需要。 、收益权:即所有人对利用财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有据为已有的权利。如公民出租房屋就有获取租金的权利。 、处分权:即所有人有决定财产的归属和命运的权利,也即所有人有处置财产的权利。例如公民将房屋出卖、将食品食用、将物品丢弃等行为都是对财产的处置。 财产继承权 (一)财产继承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财产继承权的法律特征为 ()它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 ()它与一定身份相关联; ()其实现必与一定法律事实相联系。 .继承的方式 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二)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的概念 法定继承是指关于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分配的原则,按法律规定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 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的权利是相等的。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核心内容:所有权的取得是指权利主体根据一定的法律事实取得所有权。《民法通则》 第72条中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所有权的取得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之分。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这两种取得方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所有权的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不依所有人的权利和意思而依法律规定直接取得所有权。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很多,如生产、收取孳息、没收、先占、添附、遗失物的拾得、埋藏物及隐藏物的发现、善意取得、时效取得等。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是取得所有权的最重要方式,社会产品大都是通过生产的方式而原始取得所有权的。孳息作为基于原物所产生的收益,在与原物没有分离之前,只能由原物所有人取得所有权。在孳息与原物发生分离之后,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也应由原物所有人取得所有权。没收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强制将财产收归国有的一种措施。在我国,没收主要有两种: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将官僚资本和反革命分子的财产无条件的收归国家所有;二是国家依法没收违法犯罪分子的财产,属于对违法犯罪分子的一种惩罚。关于先占、添附、遗失物的拾得、埋藏物及隐藏物的发现、善意取得等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我们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二、所有权的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是指依所有人的权利和意思基于法律行为或法律事件而取得所有权。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方式也很多,主要有:一是转让财产,如通过买卖、赠与、互易等法律行为由一方将财产所有权移转给另一方所有。二是接受继承、遗赠。所有人死亡后,其遗产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或由受遗赠人取得。合法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基于继承、遗赠,就可以取得遗产的所有权。三是其他原因,如国家通过征收、征用、征购、税收的方式取得国家所有权。

房屋所有权取得方式有哪几种

一、房屋所有权取得方式有哪几种 (一)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根据法律的规定,取得新建房屋、无主房屋的所有权,或者不以原房屋所有的人的权利和意志为根据而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依法建造房屋; (2)依法没收房屋; (3)收归国有的无主房屋; (4)合法添附的房屋(如翻建、加层)。 (二)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根据原房屋所有人的意思接受原房屋所有人转移之房屋所有权,是以原房屋所有人的所有权和其转让所有权的意志为根据的。 因法律行为而继受取得房屋所有权是取得房屋所有权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房屋买卖(包括拍卖);(2) 房屋赠与;(3)房屋相互交换。房屋所有权自所有权转移手续办理完毕后发生效务,即进行所有权登记后便取得房屋所有权。

因法律事件而继受取得房屋所有权,指因被继承人死亡(包括宣告死亡)的法律事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在有数个继承人的情况下,中要继承人未作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继承的确良房产如果未作分割,则应认为数个继承人对房产享有共同所有权。 公民私有房所有权的概念 所谓公民私有房屋所有权,指公民个人依法对个人自有的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提权利。这种公民拥有所有权的房屋,一般称之为“私房”。主要是通过新建、购买、继承、受赠等方式取得。公民可以自己使用,享有所有权的各种权能,也可以依法将其中的使用、收益权能与所有权分离,而交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自己可从中获得利益。 公民享有所有权的房屋,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犯。但公民也只是享有土地之上的建筑物的所有权,对于房屋所依附于上的土地则只享有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定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所有权继受取得的原因主要包括:因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法律行为具体包括买卖合同、赠与、互易等;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所有权。例如继承遗产,接受他人遗赠等。因其他合法原因取得所有权。如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通过合股集资的方式形成新的所有权形式。 2、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所有权首次产生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物的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 根据法律的规定,原始取得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生产。这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新的财产进而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的方式。 第二、先占。这是指民事主体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先占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标的须为无主物;标的须为动产;行为人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物。 第三、添附。这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因一定的行为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物或具有新质的物。添附包括三种情形:混合。即指不同所有人的动产因相互掺杂或融合而难以分开而形成新的财产。附合。即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财产。加工。即指一方使用他人的财产加工改造为具有更高价值的财产。 第四、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不法占有他人动产的人将其无权处分的动产转让

给第三人时,如果该受让人取得财产是出于善意,则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须让与人无权处分该动产。受让人须通过有偿交换取得该动产。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必须出于善意。 转让的财产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 第五、发现埋藏物和隐藏物。埋藏物和隐藏物是指埋藏或隐藏于他物之中,其所有权归属不明的动产。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和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第六、拾得遗失物。这是指发现他人不慎丧失占有的动产而予以占有的法律事实。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 第七、国有化和没收。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将一定的财产收归国有的法律事实。

所有权的种类

所有权的种类 李绍章 一、所有权类型化概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所有权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规范。 (一)单一所有权与双重所有权 按照同一物上是否可以有两个以上所有权,所有权可以分为单一所有权与双重所有权。大陆法系国家的所有权形式都是单一所有权,日耳曼法中的所有权存在着双重所有权形式,英美信托制度中信托财产所有权也被学者称为双重所有权,即普通法上的所有权与衡平法上的所有权,或称为名义上的所有权与利益所有权。 (二)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 按照所有权客体,进行划分分为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以动产为客体的所有权为动产所有权,如某人对其购买的洗衣机的所有权;以不动产为客体的所有权为不动产所有权,如某人对其购买的房屋的所有权。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区分意义主要体现在界定两者之不同。其一,取得方式不尽相同。在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先占等是动产所有权取得方式,不动产所有权通常没有此类取得方法。其二,变动之公示方法不同。动产所有权变动一般以交付为公示方法(少量动产如汽车、船舶、飞行器等之变动以登记为公示方法),不动产所有权之变动则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其三,法律限制不同。法律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要多于对动产所有权的限制。 (三)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

按照所有权的主体划分,我国财产所有权的类型主要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等,其区分意义在于各种所有权的主体不同。国家所有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全民所有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集体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私人所有权,是指私人依法对其私人所有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法人所有权,是指法人依法对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规定,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法人以外的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的权利,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的规定。社会团体所有权,是指社会团体依法对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规定,社会团体依法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受法律保护。 (四)公有财产所有权、私有财产所有权和公私混合财产所有权 按照财产所有制形式,所有权可以分为公有财产所有权、私有财产所有权和公私混合财产所有权。公有财产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有财产权主要是指个人财产所有权以及私营企业或者私营团体财产所有权;公私混合财产所有权是指含有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及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混合形式,本质上仍然可以分别归属于公有财产所有权、私有财产所有权。 (五)单独所有权和共有所有权

不动产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条款六

不动产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条款六 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第三百一十三条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是,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五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第三百一十六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第三百一十八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第三百一十九条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所有权的种类

所有权的种类 一、所有权类型化概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所有权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规范。 (一)单一所有权与双重所有权 按照同一物上是否可以有两个以上所有权,所有权可以分为单一所有权与双重所有权。大陆法系国家的所有权形式都是单一所有权,日耳曼法中的所有权存在着双重所有权形式,英美信托制度中信托财产所有权也被学者称为双重所有权,即普通法上的所有权与衡平法上的所有权,或称为名义上的所有权与利益所有权。 (二)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 按照所有权客体,进行划分分为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以动产为客体的所有权为动产所有权,如某人对其购买的洗衣机的所有权;以不动产为客体的所有权为不动产所有权,如某人对其购买的房屋的所有权。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区分意义主要体现在界定两者之不同。其一,取得方式不尽相同。在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先占等是动产所有权取得方式,不动产所有权通常没有此类取得方法。其二,变动之公示方法不同。动产所有权变动一般以交付为公示方法(少量动产如汽车、船舶、飞行器等之变动以登记为公示方法),不动产所有权之变动则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其三,法律限制不同。法律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要多于对动产所有权的限制。

(三)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 按照所有权的主体划分,我国财产所有权的类型主要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等,其区分意义在于各种所有权的主体不同。国家所有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全民所有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集体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私人所有权,是指私人依法对其私人所有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法人所有权,是指法人依法对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规定,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法人以外的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的权利,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的规定。社会团体所有权,是指社会团体依法对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规定,社会团体依法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受法律保护。 (四)公有财产所有权、私有财产所有权和公私混合财产所有权 按照财产所有制形式,所有权可以分为公有财产所有权、私有财产所有权和公私混合财产所有权。公有财产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有财产权主要是指个人财产所有权以及私营

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

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原始取得是指所有权首次产生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物的所有权。 根据法律的规定,原始取得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生产。这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新的财产进而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的方式。 第二、先占。这是指民事主体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先占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标的须为无主物;标的须为动产;行为人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物。 第三、添附。这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因一定的行为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物或具有新质的物。添附包括三种情形:混合。即指不同所有人的动产因相互掺杂或融合而难以分开而形成新的财产。附合。即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财产。加工。即指一方使用他人的财产加工改造为具有更高价值的财产。 第四、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不法占有他人动产的人将其无权处分的动产转让给第三人时,如果该受让人取得财产是出于善意,则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须让与人无权处分该动产。受让人须通过有偿交换取得该动产。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必须出于善意。

转让的财产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 第五、发现埋藏物和隐藏物。埋藏物和隐藏物是指埋藏或隐藏于他物之中,其所有权归属不明的动产。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和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第六、拾得遗失物。这是指发现他人不慎丧失占有的动产而予以占有的法律事实。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 第七、国有化和没收。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将一定的财产收归国有的法律事实。 本文系华律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

财产所有权习题及答案

财产所有权习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财产所有权 一、填空题 1、所有权是(物权)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不同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社会所有权的性质,是由不同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所有权)的性质所决定的。 2、所有权的四个权能使(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其中(占有权)是基础,(处分权)是核心。 3、占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其财产的(控制权),包括实际控制和法律控制。 4、4、占有包括(合法占有 )、(非法占有)、(善意占有 )和恶意占有。 5、5、收益权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 6、处分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置)的权利,包括(消费)和转让。7.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8、原始取得包括(生产)、(孳息)、(没收)、(遗失物)和(添附) 9、财产所有权的消灭的原因(转让所有权)、(抛弃所有权)(所有权主体消灭)、(所有物本事消灭)和国家采取强制措施。 10、继受取得包括(转让财产 )和(继承和接受遗赠 )和其他原因。 11、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主体)、(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和(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内容)。 12、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其中权利主体的所有人具体包括(国家)、(集体)和(私人),而义务主体泛指(一切非所有人)。 13、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这种两个或多个单位或个人,共同对一件财产使用权的想象称为(共有财产权),共有财产权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类。

共有、善意取得制度、动产所有权的特殊取得方式

第三单元所有权 【考点1】共有(★★)(P53)(2008年单选题,2012年单选题,2017年单选题,2019年案例分析题) 1.共有形态 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或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2.共同共有 情形夫妻共有、家庭共有等 重大修缮未约定→全体共有人同意(否则构成无权处分) 共有物 分割 未约定→共有基础丧失或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分割 共同共有财产分割后,原共有人出卖自己分得的财产时,如果该财产与其他原 共有人分得的财产属于一个整体或者配套使用,其他原共有人享有优先购买权对外债权 债务 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 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 3.按份共有(2019年案例分析题) 份额确定未约定→出资额确定→等额 份额处分自由转让,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共有物处分/重大 修缮 未约定→“占份额2/3以上”按份共有人同意(否则构成无权处分)共有物分割 未约定→随时请求分割 因分割对其他共有人造成损害的,应予赔偿 对外债权债务 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 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

【解释】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1)优先购买权以交易为前提(另有约定除外) 共有份额的权利主体因继承、遗赠等原因发生变化时,其他按份共有人主张优先购买的,不予支持,但按份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2)优先购买权需在期限内行使 按份共有人之间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下列情形确定: ①转让人向其他按份共有人发出的包含同等条件内容的通知中载明行使期间的,以该期间为准; ②通知中未载明行使期间,或者载明的期间短于通知送达之日起15五日的,为15日; ③转让人未通知的,为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最终确定的同等条件之日起15日; ④转让人未通知,且无法确定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最终确定的同等条件的,为共有份额权属转移之日起6个月。 (3)数人主张优先购买的处理 两个以上按份共有人主张优先购买且协商不成时,请求按照转让时各自份额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应予支持。 (4)优先购买权不具有排他的物权效力 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只能向侵害人请求债权性质的损害赔偿救济,不得要求撤销共有人与第三人的份额转让合同或主张该合同无效。 【考题1·单选题】甲、乙系多年同窗,二人共同购买了一套住房。甲出资90万元,乙出资60万元,双方未约定共有事项。一年后,甲利用乙出差之机,请丙装修公司对房屋重新装修,并告知丙,该房屋由自己与乙共有,但装修费用由乙一人承担。乙获悉装修事宜后,表示反对,并拒绝向丙付款。后乙欲将(整个)房屋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丁。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2012年) A.甲、乙对该套房屋形成共同共有关系 B.甲对房屋重新装修,不必征得乙的同意 C.对于丙公司的付款请求,乙无权拒绝 D.乙转让房屋所有权,须征得甲的同意 【答案】D 【解析】(1)选项A: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2)选项BC:对共有的不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在本题中,甲、乙按份共有该房屋,但未约定各自享有的份额,应按照各自的出资额确定,即甲享有60%(90÷150)的份额。因此,甲重新装修房屋应当取得乙的同意,未取得乙的同意且乙事后亦未追认的,甲、丙之间的装修合同对乙不具有约束力,对于丙公司的付款请求,乙有权予以拒绝;(3)选项D:按份共有人处分共有物的,应当经占份额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考题2·单选题】朋友6人共同出资购买一辆小汽车,未约定共有形式,且每人的出资额也不能确定。部分共有人欲对外转让该车。为避免该转让成为无权处分,在没有其他约定的情况下,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同意转让的共有人至少应当达到的人数是()。(2017年) A.4人 B.3人 C.6人 D.5人 【答案】A 【解析】(1)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的份额,可以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

民法学习第五天,物权保护的方法、物权变动的原因、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式、物权保护的方法

民法学习第五天 物权保护的方法、物权变动的原因、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式、物权保护的方法 1、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 2、窃取他人的财物并占有的为无权占有。将窃取的财物赠与他人,原权利人可以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 3、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碍。 4、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5、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 6、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7、还原物请求权:物权人对无权占有人,请求返还原物的权利。 8、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装修房屋对邻居生活造成困扰,邻居可以主张排除妨害请求权。 9、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物权变动的原因

1、不动产:有权处分+有效的合同+登记=不动产物权变动 2、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他人返还其财产。无法返还的,应当适当补偿。 3、合同是否有效,根据合同的生效条件予以判断,与物权取得无关。 4、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5、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是否更改看登记机关。 6、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7、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则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8、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式 1、善意取得=无权处分+支付合理价格+第三人善意+进行公示(动产交付、不动 产登记)【注意:在民法中,善意取得的前提是无权处分,有权处分不管是否善意皆用不到善意取得制度】 2、盗赃物、遗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都不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则。 3、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4、拾得遗失物时,拾得人应当返还权利人。如果拾得人拒不返还而引起诉讼的话,是按照侵权之诉处理。 5、拾得人有妥善保管遗失物的义务,一般情况下对于遗失物的毁损

所有权取得方式

所有权取得方式 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不动产的让与人,将该动产或不动产让与买受人后,如果买受人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原动产或不动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一般认为,善意取得有以下构成要件: 1、标的物须为可以流通的动产或不动产。 2、受让人须通过交换而取得动产。 3、受让人取得财产时须为善意。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就是所有 权的移转。让与人向受让人让与了财产,从受让人实际占有该财产时起,受让人就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而原所有人的权利归于消灭。 拾得遗失物拾得遗失物,指发现他人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我国采取不取得所有权主义,即不论经过多长时间,不论拾得人采取何种行为,均不得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遗失物应归还失主,失主不明的收归国家所有。 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土地之中的所有权人不 明的物,而隐藏物是指隐藏于土地之外的其他物中的所有人不明的物。在实践中,应把握以下3个原则: 1.如果当事人不能证明某埋藏物或隐藏物归其所有,则就应确定该埋藏物或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2.对于法律规定归国家所有的埋藏物或隐藏物,一律属于国家所有。比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5条的规定,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3.对于埋藏物、隐藏物在发现时所有人不明,而以后所有人又明确的情况下,所有人可以依法请求国家返还。 添附所谓添附,指民事主体把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或劳动成果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所有权或者共果要恢复原状,在事实上不可能或者经济上不合理,则法律规定由一人取得,添附有附合、混合、加工3种类型1.附合,是指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分离,若分离会毁损该物或者花费较大物上的附合主要有动产与动产的附合(如将钻石嵌人金戒指里)以及动产与不动。 2.混合混合,是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动产互相混杂合并,不能识别,如食盐与碘混在一起、巧克力与奶油伴侣混在一起均为混合。 3.加工加工,就他人动产加以制作或改造,作成新物,从而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

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第七十一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十二条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可以是对储蓄、房屋、家电、书籍等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也可以是对法律允许公民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所有权,都是所有人针对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如下基本权利: 1、占有权:即所有人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和掌握的权利,如公民对各种家电、衣物的支配和控制。 2、使用权:即所有人依法按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对财产加以利用的权利。如公民使用家电、衣物满足衣食住行和精神消费的需要。

3、收益权:即所有人对利用财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有据为已有的权利。如公民出租房屋就有获取租金的权利。 4、处分权:即所有人有决定财产的归属和命运的权利,也即所有人有处置财产的权利。例如公民将房屋出卖、将食品食用、将物品丢弃等行为都是对财产的处置。 财产继承权 (一)财产继承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1.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2.财产继承权的法律特征为 (1)它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 (2)它与一定身份相关联; (3)其实现必与一定法律事实相联系。 3.继承的方式 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二)法定继承 1.法定继承的概念

法定继承是指关于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分配的原则,按法律规定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 2.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 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的权利是相等的。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3.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 人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 代位继承人只限于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 系血亲,并且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应继承的份额。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具有同等的代位继承权。 (三)遗产处理 1.有人继承或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

民法第十九章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习题及答案

第十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一、名词解释 1 .附合 2 .添附 3 .加工 二、简答题 简述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三、不定项选择题 1.2018年5月1日,某甲在公园游玩时,把佩戴的一项链丢失。该项链被公 园的管理人员拾得后交给了有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因为某甲未能在行政规定的保管期限内前去认领,该行政管理部门即依照有关规定将项链交给代售店拍卖。该项链后来被某乙以拍卖价买下。2019年秋,某乙因参加运动会,把项链放在更衣室中,因人多混杂,管理不善,项链被小偷偷走。2020年1月,这个小偷被抓获。在审讯过程中,小偷供认自己曾偷得一条项链,并己将该项链以900元现款卖给了同事某丙,某丙并不知内情。某乙根据公安局的通知前去认领,而某甲也偶然认得此项链是自己在公园丢失的那条,要求某乙返还,某乙不允许,莫丙也认为项链是自己买的,要求拥有该项链,三方争执不下,于是某甲和某丙均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确认各自对项链的所有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案中谁最终享有项链的所有权?() A某甲 B某乙C某丙 D国家 (2) 某丙从小偷处购得项链的行为属于:() A.善意取得 B.无因管理 C.不当得利 D.无效民事行为 (3) 行政管理部门将项链交给代售店拍卖的行为:() A. 非法。因为侵犯了某甲对项链的所有权 B. 非法。因为行政部门的义务只是找到失主并归还项链 C. 合法。因为某甲超过认领期限而未认领,己经丧失了对项链的所有权 D. 合法。因为项链在此时已属无主财产,由国家取得所有权 (4) .某乙从代售店购得项链的行为,其结果为:() A.不当得利 B.所有权的转移 C.买卖合同的履行D?善意取得 (5) 本案中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A.公园的管理人员 B.小偷 C.行政管理部门 D.某乙 2.赵.钱都是某公司职员,两人同住一宿舍。2018年春,公司派赵到珠海办 事处工作一年,临行前,赵将巳经使用了一年的一台21英寸的彩电委托给钱保管,并允许其使用。一个月后,赵给钱写信说自己买了一台进口彩电,委托其保管的彩电可以适当价格出售,同单位的司机孙知道此事后,对钱表示想以低价购买,并嘱咐给赵写信说该电视机显像管有毛病,图像不清,以便使赵降价出售。钱考虑到孙经常给自己免费送东西,便按孙的意思给赵写信。赵回信说显像管有毛病可以低价出售。于是,孙以500元的价格买下该电视机。后来孙又很快以2000元的市价将电视机卖给李,事隔一月,李因其妹李娟出嫁向周借钱1500元, 李、周约定以该电视机质押,并立有质押字据。后来李并未将电视机交付给周,反将电视机作为嫁妆给李娟。为了送李娟和嫁妆,李请马车夫吴运送,约定了运费。吴因饮酒过多,驾车狂奔,与迎面的超速行驶的汽车相撞(该汽车系司机王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法

遇到物权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bd11970462.html,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法 动产所有权以动产为其标的物。所谓动产,是指性质上不须破坏、变更而能够移动其位置的财产。与不动产所有权相比较,法律对动产所有权的内容和行使限制较少,所有人有更充分的支配权。动产具有移动性,且种类繁多,其所有权取得方法较多,是其特点。就动产所有权取得的特殊情况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意取得 (一)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动产占有人,将该动产让与第三人,若第三人取得动产系出于善意,则确定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不能追夺的法律制度。 法理基础:物权公示的公信力 意义:在公平原则基础上兼顾了财产的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 (二)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注意 1、货币和无记名证券是一种特殊的动产,谁持有则就成为货币和无记名证券上所记载的权利的主体,因此也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记名证券所记载的财产属于特定的人,故不适用这一制度。 2、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问题上存在争议 3、无偿取得占有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规定不一 4、注意善意的时间 5、盗窃物、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规定不一 6、受让人取得财产必须是通过买卖、互易、债务清偿、出资等具有交换性质的行为实现的。如果通过继承、遗赠等行为取得的财产,不能产生善意取得的效力。因为继承人、受遗赠人只能从被继承人和遗赠人那里取得其个人的合法财产,而不能通过继承和受遗赠而取得继承人和遗赠人以外的他人的财产。如果允许对这些财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财产纠纷,妨碍继承和遗赠的正常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