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唱:小事情 水乡歌儿多》课件公开课 (1)
- 格式:pptx
- 大小:7.16 MB
- 文档页数:45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浪花里的歌唱:小事情水乡歌儿多》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小事情》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小事情》是一首美国童谣。
歌词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启示“小事情”的大意义。
曲调为四三拍,结构单纯,和声规整,由两个乐句构成。
起伏流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给人纯洁、宁静的美感。
第二乐句反复一次并加了二声部,运用合唱的形式,很好地表达了歌词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事情》,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在演唱二声部中要做到声部和谐。
2.通过编创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对艺术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竖笛教学,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熟悉,熟练竖笛吹奏的技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唱唱、听听、做做中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
唱好《小事情》歌曲二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说感受
二学唱新歌
1 出示歌名
2 朗读歌词
3 学习歌词一二句的演唱
A 说节拍
B 师带领学生打节奏
C 唱谱。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浪花里的歌唱:小事情水乡歌儿多》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水乡歌儿多》
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基础训练——激情引趣,欣赏歌曲——学唱新歌,初步体验——学习
合唱,深度体悟。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带有民歌风的儿童歌曲,八三拍,五声羽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
歌曲旋律优美流畅,三拍子的运用表现出小船儿在水中摇荡的情境,衬词“哟啰喂”使人联想起船工号子,极富水乡特色。
句中的休止,衬词的反复出现,以及合唱的支声配置,更增添了欢乐的生活气息与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教师指导下,在本节课(第一课时)中初步学会这首二声部歌曲,唱好第一段歌词,演唱富有一定感情。
(2)能唱好歌曲中的节奏、大跳音程、装饰音、休止符等,初步体验与展现歌曲欢快、优美的音乐情趣,基本做到节奏准确、声音整齐、声部清晰。
(3)在学唱过程中,注意与他人之间的密切配合,养成聆听的习惯,注重声部间的和谐准确。
2、过程与方法:
组织教学,基础训练——激情引趣,欣赏歌曲——学唱新歌,初步体验——学习合唱,
深度体悟的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古朴的江南韵味,回味江南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小学四年级音乐备课第二课时编导:黄素嘉、李玉兰音乐:朱南溪、张慕鲁首演:1964年团体: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丰收歌》以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劳动妇女收割稻谷为背景,通过割、挑、打、扬等细节,表现农村妇女勤劳奋发的美德与热情豪爽的性格,反映出一派喜获丰收的愉悦。
《丰收歌》是个欢快热烈的情绪舞。
一般地说,情绪舞没有复杂的具体情节,甚至没有情节,也没有特定的人物关系,更没有起伏跌宕的故事,其主要特点是重在抒发某种凝聚的情怀,以典型的舞蹈语汇、乐曲的明快节奏、丰富的画面构图和流畅的舞台调度为载体,给观众以艺术的感受。
《丰收歌》的特定情怀是喜获丰收的欢快,丰收是这部作品一切动作形态的机缘,而欢快则是由丰收而引发的情感的升华。
从它所编织的舞蹈语汇中,一方面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收割、肩挑、打谷、扬场等劳动描述,同时又摒弃了劳动过程的复现和生活原型的搬迁,侧重于以艺术的概括和舞蹈的雕琢,锤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组合,并贯之于欢声阵阵、笑语不绝的兴奋之情、激越之情与欢快之情。
从而形成炽烈、红火、昂扬、欢愉的基调。
凡是情绪舞都离不开民族属性与地区特色。
《丰收歌》舞蹈语汇的形成,除它有贴近生活的一面之外,还立足于民间舞蹈素材的土壤,运用江南广泛流传的民间舞“泰兴花鼓”中的“颠三步”、“喜鹊登枝”、“四方步”等素材,予以消化、变异与发展,并结合经过提炼的生活动作,使特定的丰收女的舞蹈形象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具有地域的特征;既能营造出喜获丰收的氛围,又能宣泄出无比欢欣的情绪。
《丰收歌》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道具的选用。
一是用得好,二是用得巧。
好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巧在富有变化的多样性。
《丰收歌》根据生活的真情实况,将劳动妇女常用的白汗巾演变为作品中的长纱巾,并从中间的白色过渡到两头的金黄色。
这样,它就从原来意义上的汗巾变化为象征性的稻束和谷穗,成为创造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当挥镰收割时,它是一把把扬起又放下的稻束;当肩挑走向场院时,它既是悠悠颤动的扁担,又是扁担两端的稻捆;当忽上忽下连续翻动时,它便显现出打谷脱粒的景象;当抛扬飞起垂落时,它像是一铲铲金谷从半空中撒向地面;当劳动小憩时,它又还原以汗巾的用途。
唱:小事情水乡歌儿多-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小学音乐教育是以训练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为主要任务,营造和谐、进取、有品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事情》- 苏少版,是一首生动活泼的儿童歌曲,带动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愉悦心情,传递快乐和幸福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水乡文化和水乡歌儿多的艺术特色,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并能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能够正确演唱本曲,并利用音乐性、节奏性、音色和情感表现等方面表达歌曲内涵,传递快乐和幸福的感染力。
3.能够用心感受音乐,使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正确演唱本曲,并发挥音乐性、节奏性、音色和情感表现等方面的音乐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性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四、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简单的口语交流,了解学生对水乡文化和水乡歌儿多的了解和认识。
2. 歌曲欣赏播放本曲音乐,感受曲中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同时给予学生一份歌曲的歌词手册,学生可以跟随歌词,一起唱出歌曲的旋律。
3. 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曲式和节奏,并让学生模仿唱出歌曲的主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4. 歌曲演唱分组唱歌,每组学生分担不同的演唱角色,然后通过联系和协调,整个团队合作完成本首歌曲。
5. 音乐表达让学生感受本曲的音乐表达和情感表现,在表演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舞台动作和情感表情,营造出快乐和幸福的氛围,体现歌曲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情境式教学法,旨在营造一个轻松、舒适,让学生愉悦地学唱歌曲,并发挥学生的活跃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体现个体价值和团队协作。
六、评估方法通过课后的表演,通过学生的听课笔记、书写体会和课堂参与度来做出评估,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奖励。
七、教学后记人生如歌,唱响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唱了一首歌曲,更是通过这首歌曲传递了快乐和幸福的感染力,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愉悦心情,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乐观的元素。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五单元水乡歌儿多-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乡歌儿多》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节奏明快的歌曲,选自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歌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到水乡的风土人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活泼,充满活力;第二乐段旋律舒展,富有感染力。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水乡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方特色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感受水乡的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把握。
2.对水乡风土人情的理解。
3.学会用恰当的情感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水乡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2.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演唱,提高合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音乐教材、乐谱。
3.录音机、音响设备。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对各组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水乡的歌曲?学生分享、演唱自己了解的水乡歌曲。
《水乡歌儿多》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能唱准八三拍的准确节奏,用正确的音高来演唱歌曲。
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他人配合的意识,养成聆听的习惯,关注声部间的和谐。
2.用分句模唱法学习歌曲,注意模仿休止符,波音记号的演唱做到声断气连,唱出《水乡歌儿多》欢快优美的音乐情趣。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前后乐段情绪的变化,用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2、唱准3/8拍的韵律能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唱出《水乡歌儿多》欢快、优美的音乐情趣,重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节奏、大跳音程、装饰音、休止符等,有感情的表现歌曲情绪。
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2、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出发吧!(师作着划船动作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美景,体会水乡的魅力)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地方吗?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生答:江南水乡的景色真的太美了。
3.师:嗯,你们回答得可真棒,老师也觉得江南水乡的景色特别的美.简介江南水乡:江南水乡位于江浙一带,被称为鱼米之乡,这里有很多古镇风景区与极具特色的建筑物。
那你们以前肯定还学过描写江南的古诗吧,你知道的古诗有哪些呢,谁来说一说,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回答……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来朗读它吧。
(课件出示《忆江南》的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读的时候的声音力度)。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通过欣赏江南水乡风光的图片与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文化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参与表演的兴趣。
】四、新歌教学1.师:古代文人他们通过写诗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但是江南水乡不仅诗美,江南的歌曲更加美,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歌曲(出示课题《水乡歌儿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跟齐唱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一样呢?生:领唱与合唱(师简单解释一下领唱与合唱的定义)2.师:所以这首歌曲它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为领唱部分,……第二部分为合唱部分,……3.师:那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呢?生答:八三拍,它的强弱规律为强弱弱(师出示八三拍的定义,用声势动作表现强弱规律,并带大家认识歌曲中出现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等)4根据教师弹奏《水乡歌儿多》的几句乐句,让学生进行体验,选择一种最好的声势动作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唱:小事情水乡歌儿多-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乡歌儿的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
2.学生掌握《小事情》这首歌曲的歌词、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情感的传递方式。
3.学生能够自如地唱出《小事情》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内涵。
4.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其节约、爱护环境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水乡歌儿的风格特点。
2.学生能够自如地唱出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
3.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其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让学生表达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2.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或者黑板。
2.课件配合歌曲,制作好教学PPT。
3.备好歌曲的音乐和歌词。
四、教学流程第一部分:导入(1)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课件,介绍本节课学习的歌曲《小事情》和水乡歌儿的风格特点。
(2)播放歌曲《小事情》,让学生听一遍,让学生感受水乡歌儿的风格特点。
第二部分:学习歌曲(1)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歌曲的歌词。
(2)让学生看歌词,并且听歌,掌握歌词的发音和歌曲的旋律。
(3)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唱。
(4)让学生理解歌曲传递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第三部分:学习内涵(1)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课件,让学生理解歌曲传递的内涵,并且谈论歌曲的内涵。
(2)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四部分:复习与评价(1)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课件,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
(2)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教学《小事情》这首歌曲,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培养学生节约、爱护环境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得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歌曲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理解歌曲所传达的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歌曲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培养。
《水乡歌儿多》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乡歌儿多》教学目标:1、能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唱出《水乡歌儿多》欢快优美的音乐情趣。
2、能认真聆听笛子曲《桑园春》,听赏出《桑园春》速度、情绪的变化,以及江南丝竹合奏的特点,准确地参与辨认“江南丝竹”演奏的各种民族乐器,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2、能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唱出《水乡歌儿多》欢快、优美的音乐情趣。
3、知道江南丝竹合奏的含义。
教学难点:1.通过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节奏、装饰音、休止符等,有感情的表现歌曲情绪。
2.师试着教唱第17小节开始的第二声部旋律及歌词。
注意音准的训练,让学生能正确地找到声音的位置。
师弹琴教唱,学生分组分声部合唱。
设计思路:本课以歌曲《水乡歌儿多》及民笛子曲《桑园春》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中,从江南水乡的音乐风光图片导入,让学生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和民间音乐,从而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情,主动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钢琴、部分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导入学习1、学生随着《水乡歌儿多》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播放江南水乡图片,学生听笛子曲《桑园春》片段,老师跟音乐吹奏笛子曲。
3、提问:片中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4、师:我们看到了江南风景的美丽,仿佛感受到清新的空气,来到了秀气的水乡,诗人就曾这样赞美江南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如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设计意图】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
二、感受体验,自主学习1、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水乡儿童歌曲《水乡歌儿多》。
2、感受歌曲:初听:有水就有船,我们坐进了船里。
我们坐在船上也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生:起伏,摇晃。
师:我们一起来摇一摇(生先右后左)师:这是几拍子的歌曲?生:三拍子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生:强弱弱师:三拍子就有一种荡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