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淋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71.60 KB
- 文档页数:2
王小琴教授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经验刘会彬;邓惠文;王小琴【摘要】王小琴教授从老年女性的生理特点出发,结合临床常见症状,指出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病属中医"劳淋"范畴,以"肾虚膀胱热"为基本病机,在治疗上要抓住"肾虚"这一关键点,分清主次,以"补肾调阴阳"为基本治法,方用二仙汤加减.通过典型病例介绍王小琴教授运用加减二仙汤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辨治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6【总页数】3页(P2324-2326)【关键词】慢性尿路感染;二仙汤;王小琴;中医药疗法【作者】刘会彬;邓惠文;王小琴【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0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00;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武汉 430061【正文语种】中文尿路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生理解剖特点,本病常以女性患者为多见;老年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而更易感染[1]。
有资料显示,老年女性患尿路感染的机率是一般女性的2倍,在美国这是老年人感染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且更易发展成慢性感染[2]。
加之老年人常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使得尿路感染的治疗颇为棘手,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辅以雌激素替代治疗;但易引起细菌耐药,症状迁延,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甚理想[3]。
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预防复发及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细菌耐药方面有一定优势,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王小琴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学科、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在中医药防治肾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运用“二仙汤”加减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一病每获良效,形成了独特的辨治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王师之侧,略有所获,现将其运用加减二仙汤辨治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经验分析一二,谨呈管见。
安卫字〔2011〕110号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医院、中医院,市直各大医院: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并按安卫字〔2011〕73号文件要求认真执行。
电子版请到安康市卫生局网站医政管理栏目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下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共计20个科目92个病种)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共计18个科目78个病种)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主题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通知抄送: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康市卫生局政办科2011年3月18日印发共印40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20个科目92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骨伤科(9个)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4、骨蚀(股骨头坏死)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6、桡骨远端骨折7、锁骨骨折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踇外翻肛肠科(5个)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2、肛裂病(肛裂)3、脱肛病(直肠脱垂)4、痔(混合痔)5、肛漏病(肛瘘)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18个科目78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2、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
温肾通淋法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70例【关键词】尿路感染中医药疗法清热通淋补肾法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在感染性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属于中医“淋证”范畴,特别是以女性常见。
据统计约有1/3的女性一生中曾患过尿路感染,且女性的尿路感染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约每10年增加1%,60~70岁患者,发病率高达10%[2]。
笔者自2006年9月~2008年5月,以清热通淋佐以补肾法治疗中老年妇女复发性尿路感染7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门诊。
年龄45~75岁,平均56岁,病程3个月~10年。
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其中血尿36例(肉眼血尿14例)。
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尿路感染。
2 治疗方法以清热通淋佐以补肾法治疗。
方药组成:金银花20 g,连翘20 g,白花蛇舌草12 g,大青叶12 g,生地黄15 g,车前子12 g,泽泻10 g,黄柏12 g,山药20 g,菟丝子20 g,杜仲20 g,女贞子20 g,甘草6 g。
加减:血尿甚者加白茅根、牡丹皮;发热者加柴胡、薄荷;阴虚热甚者加知母、鳖甲;小便涩痛明显者加蓄、赤小豆、白芍;腰痛者加续断、狗脊;尿频明显者加山药、金樱子、芡实。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5 d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痊愈: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尿菌阴性,第2、6周复查尿菌均为阴性,36例;显效: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菌阴性,24例;有效: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显著改善,尿培养偶有阳性,10例;无效: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尿菌检查仍为阳性,0例。
4 讨论复发性尿路感染相似于中医淋证中的“劳淋”。
淋病主要为热积膀胱引起,《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认为是“热在下焦”,《丹溪心法·淋》篇亦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
焦安钦教授治疗热淋临床经验举隅热淋多以不良生活习惯感染与外感之热传变为主因,焦安钦教授应用自拟清淋1号方加减并加用银花泌炎灵治疗热淋,以清热利湿之法,使湿热从小便去,疗效确切。
标签:热淋;清热利湿;临床经验;焦安钦热淋为淋证之一,是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临床以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为主症[1]。
热淋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尿路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一般由于细菌感染引起。
焦安钦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30余年,对热淋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师从焦安钦教授,受益匪浅,于此整理,介绍如下。
1 外感浊邪与肺经传变为主因吾师认为热淋最常见病因有二。
一为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形成湿热而致,此病常见于女性,女性特有解剖结构及不良饮食起居习惯为主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远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
故吾师认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以女性为甚;二为肺经外感之热传入膀胱而致,肺主一身之气,又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肺气宣发、肃降则能布散津液,下输肾与膀胱,如肺卫失宣,水液聚而成湿,久则湿郁化热,形成湿热症候,传入膀胱,发为淋证。
故有热淋典型症状时,吾师常问询患者是否近期有外感症状,以辨清因果,判断是否需表里同治。
2 湿热从下焦去,治疗足疗程临床中吾师多用清热利湿之法,使湿热从下焦去,同时由肺经外感之邪引发者,尚需表里同治。
因淋久湿热伤正,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而由实转虚,热淋可转化为虚证的劳淋,故热淋的治疗必须足疗程,一般以2周为一足疗程。
症状消失后建议复诊,防止余邪残留体内久而形成劳淋。
3 治疗方案吾师自拟清淋1号方加减治疗热淋。
清淋1号方组成为土茯苓20g,公英30g,滑石15g,通草3g,瞿麦15g,萹蓄15g,车前子30g(包),栀子10g,大黄6g,甘草6g。
中医药治疗石淋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石淋属于祖国医学淋证范畴,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淋闷”,《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中藏经》已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诸病源候论》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而以“诸淋”统之。
《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名,《外台秘要》具体指明五淋的内容:“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
现代临床以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为五淋者,亦有以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为五淋者,石淋既诸淋中的一个证型,指小便涩痛。
尿出砂石。
又称为砂淋,砂石淋。
多应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所致。
其病因病机古代早有认识,《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
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合闷绝。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热形·沙石淋》曰:“木为所抑,火来乘之,故热在胖中。
下焦为之约,结成沙石,如汤瓶煎炼日久,熬成汤碱。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大小腑门·淋》:“沙石淋,乃是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火中,底结白碱而不能去,理宜清彻积热,使水道通则沙石出而可愈”。
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湿热蓄积导致的,湿热蕴积,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或多食辛热肥甘之品耗伤正气,损伤脾肾,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灼伤肾阴,酿成湿热,或因情志因素,恼怒伤肝,导致肝经气滞,气滞而至血瘀,气火郁于下焦而形成的。
此外本病与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职业和药物的使用等外在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石淋是一个中医诊断证型,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结石。
169作者简介:姚永科,淮安市清江浦区清浦街道蔬菜社区卫生服务站。
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中医药治疗体会姚永科(淮安市清江浦区清浦街道蔬菜社区卫生服务站,江苏 淮安 223002)【摘要】女性慢性尿路感染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病机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气阴两虚,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为标,合并有气滞或血瘀。
本文通过探讨女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原因及分型论治,结合临床验案,分析运用中医药在治疗尿路感染方面的显著疗效,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慢性尿路感染;内服;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1-0169-04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泌尿系疾病,男女均易发,由于女性特殊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所以相对而言女性发病率更高,而且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女性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增加了其经济和思想负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65 ~ 75岁的绝经妇女细菌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5% ~ 20%,而8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率为20% ~ 50%[1]。
为了提高对女性慢性尿路感染高发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阐述,现报道如下。
1 病因慢性尿路感染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泌尿系疾病之一,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超过70%的尿路感染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然后是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占比较高,约5% ~ 10%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其中以葡萄球菌、粪链球菌最为常见[2]。
慢性尿路感染往往是由于急性期没有得到及时或者正规的治疗,导致病情迁延,或者合并有一些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比如糖尿病的病人,本身抵抗力比较弱,血糖控制不佳,更有利于细菌生长,所以很容易出现反复的尿路感染。
慢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治疗困难和迁延难愈。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8), 2022-202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8299王建华教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乔馨怡1,王建华2*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7月1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31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0日摘要 尿道综合征以反复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症状,但相关检查并无异常。
王建华教授认为中医学属“劳淋”范畴,肝郁,脾虚、肾气不足是尿路症状的关键,其次下焦湿热、焦虑情绪等也是其致病因素。
据此提出应从肝、脾、肾经来论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清利湿热为法,辅以情绪疏导,共助膀胱气化之效。
此文参考医学古籍,依据王教授临床实践,对王教授论治尿道综合征的经验予以总结。
关键词尿道综合征,劳淋,尿频,尿急,尿痛Professor Wang Jianhua’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Urinary Tract SyndromeXinyi Qiao 1, Jianhua Wang 2*1Cli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National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1st , 2023; accepted: Jul. 31st , 2023; published: Aug. 10th , 2023AbstractUrethral syndrome is characterized by repeated urinary frequency, urgency, and dysuria, but there are no abnormalities in related examinations. Professor Wang Jianhua believe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labor”, liver depression, spleen deficiency, and *通讯作者。
中医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研究进展董杰;何春来;于亚娟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300) 【摘要】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排除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1]。
OAB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
但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本文将从中药、针灸等方面阐述OAB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OAB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糖尿病与神经系统损害性疾病的增长,由此继发的相关疾病-OAB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药物虽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依从性低、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故目前临床上寻求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成为OAB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中医药治疗OAB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的研究根据OAB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病证综合分析,本病归属于中医学“遗尿”“淋证”“气淋”、“虚淋”“小便不利”“劳淋”“ 癃闭”等范畴。
《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历代医家大多数认为本病多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故多从这两方面进行辨证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陈科教授[2]认为诸淋者,主要的病机为肾虚和膀胱热,治疗采用温阳补肾治其本,以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治其标。
秦国政教授[3]则认为该病属湿热蕴结,脾肾亏虚,本虚标实,治疗以益气健脾、温阳补肾为主,以清热利湿为标。
本病初期以湿热蕴结下焦,或者情志不畅、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湿”“热”“瘀”互结,影响膀胱气化功能,久而致脾、肾、肝亏虚,本虚标实,气化不利加剧[4-5]。
据此,临床治疗OAB,中药多以补肾通淋、健脾益肾、清热利湿之法组方,针灸则以补中益气、温肾健脾、补泻兼施为治疗大法。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病名:热淋验方治疗:刑锡波经验方—清热利湿、通淋止血小蓟30克,蚤休24克,桑寄生18克,车前草18克,银花15克,生地榆15克,丹皮15克,黄柏12克,茜草根12克,海螵蛸12克,蒲黄10克,栀子炭10克,海金砂10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琥珀1.5克,朱砂0.6克(后2 味冲服)病名:劳淋验方治疗:叶任高经验方—清心莲子饮加减党参15克,黄芪20克,麦冬15克,地骨皮12克,黄芩10克,车前子12克,甘草8克,石莲肉12克,茯苓12克病名:石淋验方治疗1:邹云翔经验方—清热利湿、化石活血制苍术9克,生苡米9克,金钱草45克,鱼脑石15克,冬葵子15克,六一散15克(包),杜红花9克,全当归9克,炙鸡内金4.5克,滋肾丸9克(包),红枣5个(切开)。
验方治疗2:邓铁涛经验方—逐石汤金钱草30克,海金砂藤18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鸡内金6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4.5克(后下),小甘草4.5克病名:痨淋验方治疗:施今墨经验方—滋阴清热、利尿止血鲜茅根12克,鲜生地12克,川续断10克,川杜仲10克,山茱萸15克,仙鹤草25克,川石苇12克,川萆薢10克,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阿胶珠10克,败龟版12克,盐知母6克,盐黄柏6克,车前草10克,旱莲草10克,春砂仁3克,大熟地10克,炙草梢5克病名:膀胱癌验方治疗:洪子云经验方—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干生地15克,鸡血藤15克,大红藤15克,忍冬藤15克,败酱草15克,粉丹皮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怀牛膝10克,生侧柏10克,生地榆10克,桑寄生10克病名:癃闭验方治疗:王足明经验方—温阳化气利水桂枝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橘核10克,川楝子10克,杏仁10克,前仁10克(包),滑石15克(包),小茴香6克病名:遗尿验方治疗:赵心波经验方—益肾固涩桑螵蛸10克,补骨脂10克,益智仁10克,覆盆子10克,莬丝子10克病名:尿崩验方治疗1:周凤梧经验方—加味三因鹿茸丸熟地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6克,淮山药30克,麦冬18克,山萸肉9克,玄参18克,补骨脂9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地骨皮6克,人参4.5克,炒鸡内金粉3克(分冲),鹿茸粉1.8克(分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