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专、主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702.08 KB
- 文档页数:3
胭脂鱼养殖与人工繁殖技术胭脂鱼养殖很有前景,它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胭脂鱼的生活习性胭脂鱼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
可与波鱼、鲐和黑线飞狐和平共处,但不能与石首鱼和泥鳅混养。
胭脂鱼胭脂鱼生长较快,l龄鱼体长可达200毫米左右,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l5一20千克,最大个体重可达30千克。
胭脂鱼亲鱼的养殖首先,要提供亲鱼充足、适口的优质饵料,以满足性腺发育的营养需要。
一般投喂含粗蛋白35%以上的颗粒饲料,冰鲜鱼浆或冰鲜鱼浆拌鳗鱼饲料,以团块投喂。
但实践表明,胭脂鱼最喜欢吃水蚯蚓,所以,亲鱼培育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亲鱼性腺发育特点,正确掌握日投饵数量,一般4-5月投饵率为3%,6-8月4%-5%,9-l0月3%-4%,ll-l2月日投饵l%-2%,l-3月少量投喂。
特别注意产卵前的30天左右控制投饵量,避免亲鱼过肥,并采取流水或冲水。
每5天一次,刺激性腺发育成熟。
此外,亲鱼培育期间,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和病害的防治,创造亲鱼培育的优良生态环境。
养殖胭脂鱼如何诱导产卵诱导胭脂鱼产卵的激素有高效鱼类催产合剂3号(由dom和sgnrh组成)、鱼类雌性特异蛋白mdash;mdash;fsp、lrhmdash;mdash;a2、hcg、鲤鱼脑垂体。
选择胭脂鱼催产剂的高低、应根据其性腺发育的成熟度而灵活掌握。
对性腺成熟好的(能挤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低(剂量不可太低,大低了不起作用)。
对性腺成熟度差的(只能挖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高(但不可太高,太高了反而起抑制作用,甚至引起难产或死亡)。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
胭脂鱼(英文名:Rosefish)是深海底层的一种鱼类,其幼鱼和成鱼之间存在着形态差异。
本文将对胭脂鱼幼鱼和成鱼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
我们来看一下胭脂鱼幼鱼的形态特征。
胭脂鱼幼鱼体长约为2-3厘米,体侧压扁,呈椭圆形。
它们的背部为暗红色,腹部为浅灰色或带有一些淡红色。
眼睛相对较大,位于头部的前方。
幼鱼的嘴部较小,没有明显的下颌突出,颌齿也较为细小。
幼鱼的鳞片较小,具有较强的光泽。
通过对胭脂鱼幼鱼和成鱼的形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体型、身体比例、颜色、眼睛、嘴部以及鳞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幼鱼和成鱼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所致。
幼鱼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增长体长,体型变得更加纺锤状,体侧压扁更为明显。
幼鱼的体色也会发生改变,从暗红色转变为深红色或鲜艳的红色。
嘴部的形状和牙齿的发育也与其捕食行为的需求相关。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之间的形态差异是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所导致的。
对胭脂鱼幼鱼和成鱼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可以对它们的生态习性、食物链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这也对胭脂鱼的保护和养殖具有一定的意义。
美国大口胭脂鱼池塘养殖试验报告
余智杰; 康升云; 吴宣胜; 傅义龙; 胡智政
【期刊名称】《《江西水产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本文总结了美国大口胭脂鱼池塘养殖试验结果。
在池塘条件不很理想的情况下 ,实现单产 36 3.3kg ,投入产出比为1∶1.4 ,亩获利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余智杰; 康升云; 吴宣胜; 傅义龙; 胡智政
【作者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4(712)
【相关文献】
1.美国大口胭脂鱼池塘养殖试验 [J], 任凤英;杨峰
2.山区池塘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技术总结 [J], 黄友财
3.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技术 [J], 祝少华
4.美国大口胭脂鱼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J], 郑闽泉; 余及凤; 吴德喜; 黄信云
5.美国大口胭脂鱼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J], 郑闽泉[1];余乃凤[2];吴德喜[3];黄信云[4]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引进与试养
刘桂范;孟祥林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产》
【年(卷),期】1999(0)3
【摘要】为探索北方高寒地区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可能性和养殖效果,1998年5月我们从江苏引进美国大口胭脂鱼夏花鱼苗300尾进行了试养,经过4个多月的饲养,培育出尾重3~4两的大规格鱼种186尾,成活率达到62%,取得了初试成功。
现将试养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试验池选用依兰县长岗乡渔场的1口400m^2的土池塘,长方形,南北走向,平均水深1.4m。
2.放苗前的准备:放养前对池塘进行了曝晒,并用生石灰。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美国大口胭脂鱼;浮游动物;北方高寒地区;依兰县;成活率;养殖效果;大规格鱼种;放苗前;水族箱;枝角类
【作者】刘桂范;孟祥林
【作者单位】依兰县长岗乡农工商公司;依兰县水产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
【相关文献】
1.浙江省引进试养美国大口胭脂鱼 [J], 顾志敏
2.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二)美国大口胭脂鱼的生物学(上) [J],
王佳喜
3.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九)——池塘主养美国大口胭脂鱼(三)[J], 王佳喜
4.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十)池塘套养美国大口胭脂鱼 [J], 王佳喜
5.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十二)美国大口胭脂鱼推广工作经验与问题 [J], 王佳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
胭脂鱼是一种淡水鱼类,生活于中国南方的水域中。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存在显著的
形态差异,因此,深入研究这种差异对于胭脂鱼科学养殖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胭脂鱼幼鱼体形小而短,头大,口小,尾柄短而背高。
头部和背部上有明显的红色斑块,在身体的两侧有深色纵带,腹部为白色。
而成鱼则体形较大,口部增大,尾柄变扁,
尾鳍较大明显,体色也更加鲜艳,呈红色为主,故得名胭脂鱼。
同时,成鱼体表有明显的
鱼鳞,而幼鱼则鳞片尚未完全生长。
研究表明,这种形态差异主要是由于胭脂鱼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存在重大变化所导致的。
幼鱼时期的胭脂鱼主要以吃水生植物的浮游生物为主,因此对于口部和头部的发育并
不重视,重点是让身体快速成长。
而成鱼则成为了食物链中的顶端掠食者,需要更加高效
的捕食方式,因此口部和头部的发育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此,了解胭脂鱼幼鱼与成鱼的形态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科学养殖和保护措施。
在饲养胭脂鱼时,需要注意控制水质,为幼鱼提供适合的营养和生活环境,以促进其
最大程度的生长发育。
同时,保护胭脂鱼成为了现代水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必须通过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对其栖息地和繁殖区域进行科学保护,防止遭受滥捕和环
境污染等威胁。
总之,了解胭脂鱼幼鱼与成鱼的形态差异,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开展胭脂鱼的科学研究、养殖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在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以推动中国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可行性报告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二)项目单位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三)项目负责人涂彭文(所长、高工)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目标(一)必要性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隶属鲤形目,亚口鱼科,原产地为中国长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胭脂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6龄,为溯江产卵的大型经济鱼类,成熟个体15-20kg,最大达30kg。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游均有分布,我省赣江、鄱阳湖为重要的索饵育肥场。
因过度捕捞和天然产卵场遭破坏,这一水产珍品的资源量逐年锐减,近二十年来在赣江几乎绝迹。
为保护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四川、湖北等省相继开展了胭脂鱼的驯养繁殖,至今已获子二代(F2)。
从生物学习性来看,胭脂鱼性温驯,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属杂食性鱼类,饲料易解决,又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良性状,很适宜于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养殖,有望成为一个极具推广价值的养殖新品。
胭脂鱼幼体阶段(1kg以前)体形和体色优美,淡黄色体表披数条黑带,各鳍伸展如船帆,俗称“一帆风顺”,极具观赏价值。
因胭脂鱼尚处子二代,国家明令禁止交易,货源供不应求,食用鱼仅见于高档宾馆饭店,售价每公斤100元以上,尾重250克以下的观赏鱼要卖50元/尾,市场需求极为旺盛。
相形之下,国内水产养殖业长期低迷,常规养殖品种已趋饱和,导致渔农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损,有必要引育开发市场畅销、附加值高的名优新品。
有鉴于此,项目组拟引进胭脂鱼子二代进行驯养研究,掌握全套养殖技术后向全省示范推广。
项目的实施将凸显三大功能:一是向省内渔农提供食用观赏价值兼备的名优新品,对于调整养殖结构,发展高效渔业意义重大;二是未来繁育出胭脂鱼子三代(F3),可直接向赣江放流,对濒临灭绝的资源进行增殖保护;三是胭脂鱼养殖形成规模后,在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渔农增收致富。
胭脂鱼养殖技术胭脂鱼是一种深海密密麻麻鱼,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它拥有色彩斑斓、半透明的身体,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是海洋奇异的生物。
由于它颜色斑斓、可爱的外表,以及大量的营养成分,因此胭脂鱼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传统捕捞无法满足人们对胭脂鱼的养殖需求,只能通过养殖来解决,因此胭脂鱼养殖技术也成为了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胭脂鱼养殖的技术有很多,主要有三种: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混合水养殖。
海水养殖是指在海洋环境中进行的胭脂鱼养殖;淡水养殖则是在池塘、水井等淡水环境进行的胭脂鱼养殖;混合水养殖通常采用海水和淡水混合而成的水环境进行养殖。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养殖技术,都应该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在养殖之前,应该对观察站区域的海洋环境进行评估,以确保胭脂鱼在养殖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存活环境。
其次,应该控制养殖厂的水温、pH值、溶氧量和浊度,确保水质的稳定和清洁,以便胭脂鱼的养殖。
此外,养殖厂的设备要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以确保养殖的质量。
同时,建立有效的养殖卫生管理体系,对养殖的胭脂鱼多次进行检测,确保正常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养殖胭脂鱼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要求,更需要养殖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以便在养殖过程中做到高效、质量优良。
首先,养殖人员要熟悉胭脂鱼的生命周期,了解其习性和生长曲线,以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次,要科学的调配饵料,控制养殖的种群数量和空间,以降低胭脂鱼患病的几率;另外,要注意正确使用化学药品,避免污染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此外,养殖人员还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确保养殖的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胭脂鱼养殖技术是一项复杂而又有深度的技术,是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胭脂鱼的前提条件: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养殖技术,还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的操作,都应该按照相关原则来进行,确保每一道养殖工序都能够顺利完成,使得胭脂鱼的营养价值得到最大化,以便满足消费者对胭脂鱼的需求,使其成为营养又可口的美食。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摘要】胭脂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幼鱼与成鱼之间的形态差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发育特点、成鱼的形态特征以及幼鱼与成鱼的主要差异进行分析,揭示了影响幼鱼发育成为成鱼的因素,并探讨了幼鱼到成鱼的形态转变过程。
研究发现,受环境因素和饲养条件等影响,幼鱼与成鱼在体型、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部分总结了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形态差异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对胭脂鱼养殖的有益启示,为该品种的养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对了解胭脂鱼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优化养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胭脂鱼,幼鱼,成鱼,形态差异,生长发育特点,影响因素,形态转变过程,养殖,研究结论,启示1. 引言1.1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背景胭脂鱼(Carassius auratus)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色彩艳丽而备受人们喜爱。
胭脂鱼从幼鱼到成鱼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形态上的变化,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外观上,还反映了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在变化。
研究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生长发育的规律,为其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从形态学角度探索了不同生长阶段的胭脂鱼个体在外部形态上的差异,深入分析了这些差异背后的生理生态学原因。
通过对胭脂鱼幼鱼和成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研究,可以揭示它们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转变规律,为胭脂鱼的养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是对这一鱼类生物学特性的深入探讨,也为相关养殖技术的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胭脂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幼鱼与成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形态差异。
本研究旨在探究胭脂鱼幼鱼与成鱼之间的形态差异,为深入了解和有效管理胭脂鱼种群提供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胭脂鱼幼鱼生长发育特点,揭示幼鱼成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2.探究成鱼的形态特征,比较幼鱼与成鱼之间的差异;3.深入分析影响胭脂鱼幼鱼发育成为成鱼的因素,为养殖实践提供参考;4.研究幼鱼到成鱼的形态转变过程,揭示胭脂鱼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法等2则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1年第4期美国大口胭脂鱼又名巨口牛脂鲤,是从美国引进的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此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易饲养、繁殖力强等特点,是值得推广和饲养的名特优品种。
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 选择面积 2 ~ 5 亩的池塘,水深 1.5 ~ 2 米,鱼池不渗漏,保水保肥好,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 鱼种放养前,要杀灭鱼池中的病原生物。
一般是鱼种放养前7 ~ 8 天,用生石灰75公斤/亩~ 100 公斤/亩兑水全池泼洒。
2 ~ 3 天后注入新水,并用粪肥300 公斤/亩~400 公斤/亩作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
二、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可选在4 ~ 5 月份进行,尽量做到早放养,早开食,早生长。
放养鱼种要求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
放养前最好经过消毒,可用3 ~ 5% 的生理盐水浸泡5 ~ 10 分钟或用20 毫克/升高锰酸钾液浸洗30 分钟后下塘。
放养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800尾/亩~ 1000 尾/亩为宜,可以适当搭配一些鲢鱼、鲤鱼、鲫鱼等。
三、饲养管理1. 投饵鱼种下塘1 ~ 2 天即可开始投饵,饵料蛋白质要求控制在32% 左右,鲤鱼料、罗非鱼料等都可作为其代替饲料。
投饵要遵循“四定”原则,日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1 ~ 5%,具体数量还应视季节、天气、鱼体大小、吃食情况、水质而定,一般春季为1 ~ 3%,夏秋季为3 ~5%,一般每天投饵2 ~ 3 次即可。
2. 施肥主养胭脂鱼以施肥为主,投饵为辅。
大口胭脂鱼在天然水体中主食浮游生物,适当施肥可以节约饵料成本。
每10 天投绿肥一次,用量100 公斤/亩~ 150 公斤/亩;每3 ~ 4 天施放一次化肥,每亩施1 公斤尿素和2 公斤磷肥。
施肥时间应选晴天施放,还应根据水质情况、水质肥瘦程度而有所增减,透明度最好控制在20 ~ 25厘米。
3. 水质管理要坚持每天巡塘,注意水质的变化。
长江大口胭脂鱼水花至鱼种池塘培育试验
袁敏义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6(0)3
【摘要】根据水产种苗市场需求及良种场所寻求发展的需要,峡江县鱼种场充分利用已建好的省级斑点叉尾[鱼回]良种繁育设施,凭着多年从事水产良繁积累的鱼苗鱼种培育技术优势,于2013-2014年从江西引进长江大口胭脂鱼水花苗种开展了引种养殖培育试验研究。
【总页数】2页(P8-9)
【作者】袁敏义
【作者单位】江西峡江县鱼种场 331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大口胭脂鱼鱼种培育试验及其养殖前景浅析 [J], 曹艳
2.美国大口胭脂鱼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 [J], 苏建胜;顾志敏;叶金云;朱俊杰;黄鲜明;葛亚非
3.池塘培育美国大口胭脂鱼鱼种试验 [J], 韩世亮;李家乐
4.高寒地区培育美国大口胭脂鱼鱼种试验 [J], 魏法权;陶志勇;张斌;王铁成;徐文斌;郑春楠;张晓梅
5.池养草鱼种套养大口胭脂鱼种高效试验 [J], 包巧云;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胭脂鱼养殖技术
1、观赏鱼的选择及放养
在水族店挑选胭脂鱼时,要选择体表干净,外表完整,鳍条完好,头、眼无变红或发白的健康鱼;试着在水族店对其投喂饲料,了解训食程度,挑选抢食快,食欲好,大小为8cm~15cm的个体。
胭脂鱼放入水族箱前,需将整个装鱼袋放入水族箱中浸泡15分钟以上,使袋内胭脂鱼适应水族箱中水环境。
2、水质调控与清污
胭脂鱼的家庭饲养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为宜,可通过加热棒保证水温恒定;水中溶解氧要达到5mg/L以上,过低会出现浮头等缺氧症状;定期监测水质指标,水中酸碱度保证pH值在6.5~8之间,水中氨氮浓度不得超过0.02mg/L、亚硝酸盐浓度不超过
0.5mg/L。
换水是饲养胭脂鱼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之一,换水前可用清污刮藻器将底部、缸壁上污物除去,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1/3,所用新水需做去氯处理,循环滤水系统需每周清理滤材一次,避免变质影响鱼类健康。
3、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原则上按照鱼类养殖技术"定量、定时、定质"三定原则进行,每天固定投喂次数与投喂量,胭脂鱼日投喂次数可在1-3次之间,每次投喂量为投喂后5~10分钟吃完为宜;投喂饲料要新鲜、适口,满足胭脂鱼营养需求,由于胭脂鱼属底层鱼类,因此所投饲料必须为沉性饲料,饲料大小要根据所养胭脂鱼口径大小进行
选取。
为了更好的培养胭脂鱼与养殖爱好者的感情,投喂饲料的位置最好固定,可以缩短驯化时间。
胭脂鱼的养殖摘要:胭脂鱼是一种生产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
主要阐述了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成鱼养殖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胭脂鱼;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Cultivation of Myxocyprinus AsiaticusAbstract:Myxocyprinus asiaticus is one kind of cultivated fish,with big market demand.The authors mainly elaborated Myxocyprinus asiaticus’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phylaxis of common disease.Key word:Myxocyprinus asiaticu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Cultivation technology;Prophylaxis of common disease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 leeker) )属鲤形目(Cypriniform es), 亚口鱼科( Catostom idae)。
该科鱼类在全世界约有80余种, 绝大多数分布于北美洲, 胭脂鱼仅见于我国长江和闽江流域, 是我国也是亚洲特有种, 被列为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在鱼类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研究上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该鱼个体较大, 生长快, 肉质鲜美[1], 体型奇特, 体色艳丽, 性情温驯, 抗病力强等特点, 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观赏鱼类之一, 尤其是其幼鱼体型别致, 色彩绚丽, 游动文静, 被人们称为“一帆风顺”[2], 是观赏鱼族珍品之一。
人工繁殖的子二代苗经人工驯化, 可成为池塘、水库、湖泊养殖新的优良品种。
胭脂鱼鱼缸养殖方法引言胭脂鱼,也称为朱砂鱼,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鱼类。
它们通常具有鲜艳的红色身体,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相比其他观赏鱼,胭脂鱼在养殖上相对容易管理。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胭脂鱼鱼缸养殖的基本方法。
准备工作在开始胭脂鱼鱼缸养殖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选择合适的鱼缸:胭脂鱼需要一定的空间来生活,因此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鱼缸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一只成年胭脂鱼需要15-20升的水容量。
确保鱼缸有足够的水深(至少30厘米)和适当的水流量。
2. 选择过滤器和气泵:胭脂鱼适应性强,但它们对水质要求较高。
一个好的过滤器和气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保持水质清新,并提供适当的氧气供给。
3. 准备适当的底床:在鱼缸的底部加入适量的沙子或细小石子,以提供鱼类游泳和觅食的场所。
4. 调整水质:胭脂鱼喜欢酸性水质,pH值大约为6.0-7.0。
确保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含量不超过安全限度。
养殖步骤完成准备工作后,我们可以开始养殖胭脂鱼了。
下面是详细的养殖步骤:1. 添加水:将处理过的自来水或去离子水注入鱼缸。
确保水温适宜,最好在24-28之间。
2. 鱼缸运行:打开过滤器和气泵,让鱼缸的生态系统开始运转。
对于新建立的鱼缸,建议预先运行一周左右,以确保水质稳定。
3. 加入胭脂鱼:在鱼缸水温稳定后,将胭脂鱼缓慢地放入鱼缸中。
避免将水银温度计直接放入水中,以免令鱼类感到惊吓。
4. 饲养与注意事项:胭脂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喂食鱼食颗粒、血虫、有机蔬菜等食物。
每天适量喂食,避免过度投喂。
定期检查水质,及时更换一部分水,并清洗过滤器。
5. 注意观察:密切注意胭脂鱼的行为和健康状况。
如果发现异常,如食欲不振、疾病症状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检查鱼缸的水温、氧气供应和水质。
6. 繁殖胭脂鱼:如果您希望繁殖胭脂鱼,可以提供一个适当的繁殖场所,如底部清理的石砾或瓶子。
在合适的环境下,胭脂鱼会自行产卵,孵化期大约为1-2天。
结论胭脂鱼在适当的环境下,可以成为一种美丽而迷人的观赏鱼。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胭脂鱼属亚口鱼科,亚口鱼科大多数属种分布于北美洲,现存约14属,近80种。
本种是迄今所知的亚口鱼科分布于我国*的一种。
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发现。
养殖: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性情温驯,池塘养殖、单养、混养均可。
最好喂给水蚯蚓,保持水质清爽。
一、苗种培育1、仔鱼的护理人工繁殖的胭脂鱼仔鱼孵出后,每天要仔细清除孵化容器底部污物,避免鱼苗钻进污物中。
调整适当水流,不让鱼苗受过强的水流冲击成团。
用气泵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充足,还要严防早春寒潮侵袭。
在水温18—22℃条件下,一般5日龄的仔鱼可转入鱼苗培育阶段。
2、鱼苗培育鱼苗培育设施为小水泥池或小网箱。
放养密度为2000-5000尾/平方米。
至体长3厘米时,稀养至100—200尾/平方米。
鱼苗的饲料可用蛋黄浆作开口饵料喂养1天,而后用轮虫、草履虫、硅藻、绿藻等浮游生物投喂。
待鱼苗长到15厘米时,改喂小型的枝角类和模足幼体;体长2.5厘米时,投喂捣碎的水蚯蚓;体长3-3.5厘米时,可直接投喂鲜活的水蚯蚓。
投喂时,所有的鲜活饵料均应清洗干净,并要用25目网布滤去大型类饲料,日投食2—3次。
3、鱼种培育鱼苗长到3—5厘米时,进行鱼种培育。
鱼种下池前,清塘消毒,施肥培育水中饵料生物。
鱼种下池后,除摄食天然饵料生物外,还应轮流投喂水蚯蚓、陆生蚯蚓、碎的鱼浆和鳗鱼饲料,日投喂2次。
若喂养得当,鱼种饲养到当年底一般可达250-300克。
二、成鱼养殖主要在池塘中进行。
一般以主养方式为主,也可在其他鱼池中套养。
主养池面积以0.2-0.3公顷为宜,池深2-3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每0.067公顷投放100—20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500—600尾,另搭配鲤、端鱼100尾左右,不投放食性相争的鲤、鲫鱼种。
套养时每0∙067公顷放种20—30尾。
成鱼投喂以配合饲料为主,目前可用长吻或鲍鱼饲料代替使用。
投饲应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在喂配合饲料的同时,每周投喂1次适量的水蚯蚓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