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2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

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年龄是()。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

是()。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

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4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00,

则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为()。

A.200

B.300

C.400

D.600

13.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左方

B.右方

C.上端中部

D.下方

14.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若每个分院为调

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A.分院数

B.教师数

C.学生数

D.专业数

15.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时期数

C.相对数

D.时点数

16.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A.产值利润率

B.工农业产值比

C.恩格尔系数

D.人口出生率

17.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 3.5%,则单位成本计

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18.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常见值

B.代表值

C.典型值

D.实际值

19.已知某班40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性别成数方差为()。

A.25%

B.30%

C.40%

D.50%

20.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回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人口密度

B.国民生产总值

C.全国人口总数

D.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E.投资效果系数

2.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有()。

A.数量性

B.总体性

C.同质性

D.变异性

E.客观性

3.询问调查法有以下几种()。

A.访问调查

B.邮寄调查

C.电话调查

D.观察法

E.计算机辅助调查

4.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A.各组频率大于1

B. 各组频率大于0

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 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

E. 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

5.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对数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各产业增长速度

C.各产业比上年增长量

D.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

E.各产业占的比重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

1.总体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2.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

3.统计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具体反映,不具有抽象性。()

4.当调查对象分布区域较广时,宜采用邮寄调查。()

5.观察法是一种盲目性的被动感受。()

6.品质分布数列是一种单项数列。()

7.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8.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9.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0.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试述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2.编制时间数列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计算题:

1.已知甲、乙两个班学生的成绩资料如下:甲班的平均成绩为78.5分,成绩标准差是9.58分;乙班的资料见下表:(本题15分)

按成绩分组人数

60以下 6

60~70 12

70~80 20

80~90 8

90以上 4

合计50

计算:(1)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成绩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

2.某企业第一季度总产值和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本题10分)

时间1月2月3月4月

总产值(万元)150 170 175 180

月初职工人数

(人)

500 510 516 520

计算:(1)该企业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该企业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3.某地区1998~2004年某种产品的产量如下表:(本题12分)

年份产量(万吨)

1998 20

1999 22

2000 23

2001 26

2002 27

2003 31

2004 33

合计182

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并预测2006年和2008年的产品产量。

4.某工业企业甲、乙、丙三种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如下表:(本题13分)

产品名称计量

单位

产量价格(元)基期报告

基期报告

甲套300 320 360 340

乙吨460 540 120 120

丙台60 60 680 620

合计—————

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产值指数、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2)利用两因素分析产值变动的原因。

统计学原理试题(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

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15.平均数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常见值

B.代表值

C.实际值

D.典型值

17.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计划期水平

B.固定期水平

C.报告期水平

D.基期水平

18.由一个10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

19.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0.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6.5%,销售量增长了6.5%,则价格()。

A.增长1%

B.增长6.5%

C.增长13%

D.不增不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全国人口总数

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2.下列各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普查

D.商业企业调查

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

3.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C.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D.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

4.中位数是()。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5.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

1.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2.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5.一览表是指一份表格上只体现一个调查单位情况的表。()

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7.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8.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9.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统计绝对数。()

10.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2.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五、计算题:

1.有两车间工人的工资资料如下:已知甲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是850元,工资标准差141.4元;又知乙车间工人工资的分组资料,见下表:(本题15分)

月工资分组(元)人数(人)

700以下 15 700~800 20 800~900 30 900~1000 20 1000以上 15 合 计

100

要求:(1)计算乙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工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哪个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

2.某地区1995~2000年GDP 的有关速度指标如下表:(本题10分) 要求:填出表中所缺数字并列

出计算式。

3.某地1996~2001年的年末人口数如下表:(本题12分)

单位:万人 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并预测2002

年末和

2004年末的人口总数。 4.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本题13分)

产品 名称 总生产费用(万元)

报告期比基期产量 增长(%)

基期 报告期 甲 35 43 15 乙 20 24 12 丙 45 48 8 合计

100

115

试计算:(1)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

(2)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 (3)结合两因素分析进行简要说明。

统计学原理试题(6)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B 4.B 5.B 6.D 7.B 8.B 9.C 10.C 11.A 12.B 13.A 14.A 15.B 16.C 17.D 18.B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BCD 2.ABDE 3.ABCE 4.BC 5.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年 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环比增长速度(%) — 6

8

9

定基增长速度(%)

13.42

46.87 年份 年末人口数

1996 22 1997 24 1998 30 1999 36 2000 44 2001 54 合计

210

1.试述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答: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是:

就一般的统计数据而言,包括⑴精度⑵准确性⑶关联性⑷及时性⑸一致性⑹最低成本 对于社会经济和管理的统计而言,包括⑴效度⑵信度 2.编制时间数列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编制时间数列应保证各项数据具有可比性这一基本原则。可通过以下几方面了实现:㈠时间长度应一致㈡总体范围要一致㈢数据内容要一致㈣数据的计算要一致 五、计算题:(共50分)(原题略,以下各题均为计算过程和结果) 1.(本题15分)

按成绩分组 人数(f )

组中值(x )

60以下

6 55 330 2031.36 60~70

12 65 780 846.72 70~80 20 75 1500 51.20 80~90 8 85 680 1076.48 90以上 4 95 380 1866.24 合 计

50

3670

5872.00

∴(1))(4.7350

3670

分乙==∑∑=f xf x (2)

具有代表性!

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更甲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又,乙

甲甲

甲甲甲∴≈⨯=

⨯=

∴==σσσννσνσ %20.12%1005

.7858

.9%10058

.95.78x x

2.(本题10分)计算如下: 3.(本题12分)

年份 产量(万吨)

y

1998 20 (1) (-3) (1) (9) (20) (-60) 1999 22 (2) (-2) (4) (4) (44) (-44) 2000 23 (3) (-1) (9) (1) (69) (-23) 2001 26 (4) (0)

(16) (0)

(104) (0) 2002 27 (5) (+1) (25) (1) (135) (27) 2003 31 (6) (+2) (36) (4) (186) (62) 2004 33 (7) (+3) (49) (9)

(231) (99)

合计 182

(28) (—) (140) (28) (789) (+61)

设bt a y c +=

或18.22861

2

≈=∑∑=

t ty b

或26==∑=y n

y

a t y c 18.228.17+=∴ 或t y c 18.226+=

预测2006年和2008年的产量资料如下:

()万吨9.36918.228.172006=⨯+=y 或()

万吨9.36518.2262006=⨯+=y

()万吨26.411118.228.172008=⨯+=y 或()万吨26.41718.2262008=⨯+=y

4.(本题13分)

∴(1)三种

产品的产值指数、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分别为: (2)利用两因素分析产值变动的原因如下: {

()

10000168006800%

5.95%2.108%3.103-+=⨯≈

分析:三种产品总的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3.3%,是由于产量增长了8.2%和价格下降了4.5%两因素的共同影响;三种产品总的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6800万元,是因为产量的增加使得产值增加了16800万元和价格的下降使得产值减少了10000万元这两个因素共同所致。

计学

原理试题(7)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A

4.B

5.C

6.B

7.B

8.C

9.C 10.A 11.A 12.B 13.D 14.A 15.C 16.B 17.D 18.B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DE

2.CD

3.ADE

4.ADE

5.A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答: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⑵标志有能用数字表示的数量标志和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联系:⑴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标志和指标可以转化; ⑵许多指标的数值可以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简单汇总而得。 2.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

⑴指标数值的搜集是否连续登记。时期数一般要进行经常性调查,对搜集的数据应连续登记;而时点

数一般需要进行一次性调查,不连续登记。

⑵指标数值是否可以累计。不同时间的同类时期数可以直接相加;而不同时间的同类时点数不能直接

相加。

⑶指标数值是否与时间长度有关。时期数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

而时点数的大小与相邻时点间的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产品 名称

计量 单位

产量

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套 300 320 360 340 108000 108800 115200 乙 吨 460 540 120 120 55200 64800 64800 丙 台 60 60 680 620 40800 37200 40800 合计

204000

210800

220800

五、计算题:(原题省略,以下均为计算过程和结果) 1. (本题15分) 月工资分组(元)

人数(人)f

组中值(x )

700以下 15 650 9750 600000 700~800 20 750 15000 200000 800~900 30 850 25500 0 900~1000 20 950 19000 200000 1000以上 15 1050 15750 600000 合 计

100

85000

1600000

(1)乙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工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2)

()

()

的代表性更高!

乙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而元元又乙

甲乙甲

甲甲甲甲∴∴=≈⨯=⨯===σσσσνννσνσ %88.14%

64.16%100850

4.141%1004.141850x x

2.(本题10分) 计

算式:⑴

%61%106195

96

=-=-a a ⑵%71%106%

42.11311959695

979697=-=-⎪⎪⎭⎫ ⎝⎛÷=-a a a a a a ⑶

()%49.221%108%107%106119798969795969598

≈-⨯⨯=-⎪⎪⎭⎫ ⎝⎛⨯⨯=-a a a a a a a a ⑷()%52.33109.108.107.106.11198999798969795

969599

≈-⨯⨯⨯=-⎪⎪⎭⎫ ⎝⎛⨯⨯⨯=-a a a a a a a a a a ⑸

%10%998.91%52.133%87.14611959995009900≈≈-=-⎪⎪⎭

⎫ ⎝⎛÷=-a a a a a a 3.(本题12分)

单位:万人 年 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环比增长速度(%) — 6 7 8 9 10 定基增长速度(%)

6

13.42

22.49

33.52

46.87

年份 年末人口数y

1996

22

(1)(-5) (1)(25)

(22)(-110)

设bt a y c +=

23.370226

2

≈=∑∑=

t ty b 或

356

210===∑=

y n y a t y c 46.639.12+=∴ 或t yc 23.335+= 预测2002年末和2004年末的人口总数为

()61.57746.639.122002=⨯+=y 努()61.57723.3352002=⨯+=y

4.(本题13分)

产品 名称

总生产费用(万元) 报告期比基期产量 增长(%)

基 期

报告期

11q p

甲 35 43 15 115 40.25 乙 20 24 12 112 22.4 丙 45 48 8 108 48.6 合计

100

115

111.25

(1)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分别为: 三种产品的总生产费用总指数和增减的总生产费用分别为:

(2)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分别为: (3)结合两因素分析进行简要说明如下:

说明:三种产品的总生产费用总指数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5%,是因为产量增长了11.25%和单位成本增长了3.37%两因素共同所致;三种产品的总生产费用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15万元,是由于产量的增加使得总生产费用增加了11.25万元和由于单位成本的增加使得总生产费用增加了 3.75万元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997 24 (2)(-3) (4)(9) (48)(-72) 1998 30 (3)(-1) (9)(1) (90)(-30) 1999 36 (4)(+1) (16)(1)

(144)(+36)

2000 44 (5)(+3) (25)(9) (220)(+132) 2001 54 (6)(+5) (36)(25) (324)(+270) 合计

210

(21)(-) (91)(70) (848)(+226)

∴(1)三种产品的产值指数、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分别为:

(2)利用两因素分析产值变动的原因如下:

{()

10000168006800%5.95%2.108%3.103-+=⨯≈ 分析:三种产品总的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3.3%,是由于产量增长了8.2%和价格下降了

4.5%两因素的共同影响;三种产品总的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6800万元,是因为产量的增加使得产值增加了16800万元和价格的下降使得产值减少了10000万元这两个因素共同所致。

统计学原理试题__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 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和两种。 3.总体参数估计有和两种方法。 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报告单位是。 5.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和。 6.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和。 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和。 8.各年末商品库存量数列属于数列,各年的基建投资额数列属于数列。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和。 10.统计调查根据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2.相关分析研究的是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 中楼阁 13.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方法。 14.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和。 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和。 17.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相对指标。 18.普查的对象主要是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 19.按照资料汇总特点不同,普查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20.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和。 21.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和两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 A.第一种,80%—90% 90%—99% 100%—109% 110%以上 B.第二种,80%以下80.1%—90% 90.1%—100% 100.1%—110 110%以上 C.第三种,80%以上80%—90%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第四种,85%以下85%—95% 95%—105% 105%—115% 115%以上 3.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6:100,这是()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5.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6.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7.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设某地区有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 .每一家工业企业家工业企业 .每一件产品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有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家公司的全部职工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一个统计总体()。 .只能有一个指标 .可以有多个指标 .只能有一个标志 .可以有多个标志 .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变量值 .变量 .指标值 .指标 .年龄是()。 .变量值 .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 .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登记的方便 .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确定调查的范围 .确定调查的单位 .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职工调查 .工业普查 .工业设备调查 .未安装设备调查 .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普查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月日至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调查时间 .登记期限 .调查期限 .标准时间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确定组距和组数 .确定全距和组距.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则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为()。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复习思考题 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列概念: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变异、变量。 6.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和。 2.统计学的发展史有三个起源,即技术学派、及数理统计学派。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统计分组法和三种方法。 4.在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及 统计学。 5.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职能上,即信息职能、及。 6.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统计调查、及。 7.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 8.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 9.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10.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2. 对交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交院所有的学生 B、交院每一位学生 C、交院所有的学生成绩 D、交院每一位学生成绩 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 B、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C、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 D、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4. 对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 B、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C、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 E、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5. 对食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 B、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 C、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D、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2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 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年龄是()。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 是()。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 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4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00, 则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为()。 A.200 B.300 C.400 D.600 13.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左方 B.右方 C.上端中部 D.下方 14.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若每个分院为调 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A.分院数 B.教师数 C.学生数 D.专业数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 ; A.每一家工业企业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 则总体单位是 ; 家公司的全部职工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年龄是 ;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 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 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4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相同。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3.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相对指标。 4.在+A的公式中,A称为()。 5.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项峰的(),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6.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平均数。 7.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8.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和()有关。 9.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表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3.学生按身高分组,适宜采用等距分组。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5.基尼系数的基本公式可转化为2(S1+S2+S3)。 6.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7.分段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Y-YC)2=最小值。 8.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9.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Nn个。

10.根据每对x和y的等级计算结果∑D2=0,说明x与y之间存在完全正相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模型推断法 2.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A.复合分组 B.层叠分组 C.平行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体系 3.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 A.1 B.0.5 C.0.25 D.0 4.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 5.可变权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个指数的 A.同度量因素是变动的 B.基期是变动的 C.指数化因数是变动的 D.时期是变动的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反映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指标总体系包括 A.社会统计指标体系 B.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C.基层统计指标体系 D.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E.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2.典型调查 A.是一次性调查 B.是专门组织的调查 C.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 D.调查单位是有意识地选取的 E.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 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月末商品库存额 B.劳动生产率 C.历年产值增加额 D.年末固定资金额 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

专科《统计学原理》-试卷-答案

专科《统计学原理》 一、 (共72题,共156分) 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2分) A.从总体到单位 B。从单位到总体 C.从定量到定性 D。以上都对 。标准答案:B 2. 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 (2分) A.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 .标准答案:C 3. 作为一个调查单位()(2分)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标准答案:B 4。()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2分) A.及时性 B。完整性 C.连续性 D.真实性 。标准答案:D 5。某种年报制度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 ) (2分)A。1个月 B。1年 C。1年零1个月 D。2个月 .标准答案:A 6. 简单表与分组表的区别在于()(2分) A。主词是否分组 B.宾词是否分组 C。分组标志的多少 D.分组标志是否重叠 .标准答案:A 7. 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的() (2分) A.上方 B。左方 C。右方 D。均可以 。标准答案:B 8. 在统计汇总时,如果只要求计算各组分配的单位数,可采用()(2分) A.过录法 B.划记法 C.折叠法 D.卡片法 。标准答案:B 9. 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 )(2分) A。统计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标准答案:D 10。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2分) A。零 B.最大值 C。最小值 D。平均值 .标准答案:C 11.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两个邻组的次数相等,则() (2分) A。众数为0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组的上限就是众数 D.众数组各单位变量值的平均数为众数 。标准答案:B 12。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2分)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发展水平 .标准答案:D 13。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2分) A。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B。不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C.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 D。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 。标准答案:A 14。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2分)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标准答案:B 15. 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2分)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标准答案:D 16。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2分) A。10% B。30% C.100% D。9。09% 。标准答案:A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统计总体( D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 、2000名学生 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 、工业普查 B 、工业设备调查 C 、职工调查 D 、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加权调和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总量指标 D 、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 C 、间断时点数列 D 、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C )。 A 、%4%5 B 、%104% 105

《统计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每空1分,共15分) 1.变量数列的两大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统计表从形式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部分。 3.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确定调查目的、____________、调查项目、___________、调查时间和调查的组织工作等。 4.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法。 5.平均发展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的几何平均数。 6.加权平均指数是对个体指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 7.抽样平均误差与样本容量成__________比,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4,则样本容量应___________________。 8.判断回归模型拟合度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A. 估计样本统计量 B. 计算抽样误差 C. 估计总体指标的数值 D. 计算样本量 2.P氏指数中,同度量因素(权数)应固定在()。 A. 报告期 B. 基期 C. 特定时期 D. 基期+报告期/ 2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股票购买量 B. 商品销售额 C. 股票收盘价格 D. 股票成交金额 4.是非标志的标准差等于()。 A. √P B. √p(1-p) C. √P+(1-p) D. √P (1-p) 5.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职工工资总额 D、生猪存栏头数6.对一批食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统计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个不属于一元回归中的基本假定( D ) 。 A.对于所有的X,误差项的方差都相同 B.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C.误差项相互独立 2.某组数据分布的偏度系数为负时, 该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大小关系是( A ) 。 A.众数〉中位数〉均值 B.均值〉中位数〉众数 C.中位数〉众数〉均值 D.中位数〉均值〉众数 3.一元回归方程为y=—,贝U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o A.自变量平均增长一个单位,因变量减少个单位 B.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4.有甲乙两组数列,则( A )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 A. 1 V 2 1 > 2,则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 B. 1 V 2 1 > 2,贝U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低 C. 1 = 2 1 > 2,则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 D.1 = 2 1 V 2,则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低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贝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 B . 510 C . 500 D . 540 6.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D ) 。 A.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D .众数 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频数分布数列应采用( A )。 A.单项式分组 B. 等距分组 C. 不等距分组 D. 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8.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为( B ) 。 A. 0 B . 1 C . 大于1 D. 小于1 9.如果一个定性的变量有m类,则要引进(C )个虚拟变量。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答案: A 解析: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答案: B 解析: 3、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值本身,这一标准称为(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准确性 答案: A 解析: 4、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 (102%×105%×l08%×107%)—100% B、 102%×105%×l08%×107% C、 2%×5%×8%×7% D、 (2%×5%×8%×7%)—100%

答案: A 解析: 5、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上时,则z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A、 r=O B、=1 C、—1<r<1 D、 0<r<1 答案: B 解析: 6、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 A、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答案: B 解析: 7、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总体是( A、 IT业的全部从业者 B、 IT业的500个从业者 C、 IT从业者的总收入 D、 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 答案: A 8、从两个正态总体中分别抽取两个样本,则两个样本方差比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 A、正态分布 B、 t分布 C、 F分布 D、 2分布 答案: C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2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 况,则总体单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年龄是( )。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 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1)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A)。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只能有一个标志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3、下列变量中,(D)属于离散变量。 A、一个笔筒的直径 B、一袋米的分量 C、一个同学的身高 D、一个县的人数 4、全班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6 分、 76 分和 86 分,这三个数字是(B)。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 A、工人工资 B、工人身高 C、工人体重 D、工人性别 6、要了解某汽车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是( C)。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C )。 A、流量指标 B、动态指标 C、质量指标 D、强度指标 8、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马克思 B、威廉 ·配第 C、凯特勒 D、恩格尔 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所以( C)。 A、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B、指标和标志之间没关系 C、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10、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B)。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11、 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D)。 A、差异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同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BCE)。 A、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 B、该市工业企业是总体 C、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 D、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E、每一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2、某企业是总 体单位,则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BCDE)。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职工月平均工资 D、年工资总额 E、产品 合格率 3、下列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CDE)。 A、新产品数量 B、高级职称人数 C、考试及格率 D、工人劳动生产率 E、平均亩产量 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ACE )。 A、厂房面积 B、企业个数 C、原材料消耗量 D、人口数 E、利润率 5、以下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BC )。 A、全国人口 B、某县企业 C、某市学校 D、太空星球 E、连续流水作 业生产的产品 6、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BD)。 三、判断题 1、五个同学的体重不同,所以存在五个变量。(错) 2、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对) 3、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对)

统计学原理试题(答案)(整理,考试必备)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 2.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3.统计模型中除了用数学方程表示现象的基本关系式外,还应具有(社会经济变量)与(模型参数)两项要素。 6.统计指标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而且具有(可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6.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7.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21.统计调查中,两种不同的调查时态是(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 27.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2.统计整理实现了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 3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两种。 3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两种。 36.统计分布主要包括(统计分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要素。 41.统计表中宾词配置可有(平行配置)和(层叠配置)两种。 83.统计指数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8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两类。 13.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4.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 4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43.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可以派生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两种。 4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9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按反映经济现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 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56.总体是非标志(0,1)分布的平均数为(成数P ),其方差为(P(1-P)或PQ )。 3.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6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是,具备了估计值还须有(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这两个要素。 61.抽样极限误差等于(抽样平均误差)与(概率度)的乘积。 63.抽样估计就是利用实际调查计算的(样本指标值)来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数值。 64.抽样误差范围决定估计的(准确性),而概率保证程度决定估计的(可靠性)。 66.抽样方案的检查主要有(准确性检查)和(代表性检查)两方面。 55.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76.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中,0.5<|r|<0.8称为( 显著相关),0.8<|r|<1称为(高度相关) 69.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70.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多少不同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7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r《+1 ),r为正值时则称(正相关)。 74.相关系数г=+1时称为(完全正)相关,г为负值时则称(负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