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4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8
重庆市某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畸⋅形(jī) 差⋅使(chāi ) 炽⋅热(zhì) 锐不可当⋅(dāng ) B.匿⋅名(nì) 踱⋅步(duó) 不屑⋅(xiè) 深恶⋅痛疾(wù) C.诘⋅责(jié) 绯⋅红(fēi ) 锃⋅亮(zhèng ) 发人深省⋅(xǐng ) D.泠⋅泠(lín ) 缥⋅碧(piáo ) 踌躇⋅(chóu ) 屏⋅息敛声(bǐng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狼藉 劳禄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B.娴熟 投箸 诚皇诚恐 眼花缭乱C.燥热 飞漱 振聋发聩 藏污纳垢D.泄气 黝黑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才刚入伍,就要面临女友失业及父亲病重的双重打击,真是祸⋅不⋅单⋅行⋅。
B.湖北黄石,半城山色半城湖,“三山”与“两湖”相⋅得⋅益⋅彰⋅。
C.在有些情况下,谣言的声音太“响”,竟使得真相发生时都“黯⋅然⋅失⋅色⋅”。
D.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不是吗?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②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
③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浩瀚幽深的宇宙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现给我们。
④数亿万年来,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遣寂寞。
⑤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安回家。
A.③①②⑤④B.④①⑤②③C.④⑤①②③D.③①⑤②④二、语言表达自然界的事物都仿若诗人,用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魅力。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中国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之际,年级语文学科组织了“走近国家公园”的主题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本次活动的主题,回答问题。
从“雪域高原”的三江源头到南海之滨的热带雨林,从白山黑水的虎豹栖息地到碧水丹霞的武夷胜景……千山(jìng)__________秀,草木葱茏;万壑争流,鸟兽灵动。
透过作为“国之大者”的国家公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甲】,可以看到中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透过这扇窗,看百物生,随四时行,与自然、文化、生命对话,感受惊喜悄然..而生,共享生命动态交织!(1)依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汉字,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竟悄.然(qiǎo)B.竟悄.然(qiāo)C.竞悄.然(qiǎo)D.竞悄.然(qiāo)(2)结合语境,在【甲】处填入使语段节奏匀称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看到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B.可以感受到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C.可以看到中国为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D.可以感受到中国为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3)结合活动主题内容,你认为“这扇窗”在这里指的是。
2.阅读同学们整理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甲】2021年10月,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乙】在这5个国家公园里,庇护着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可可西里,每年盛夏,超过3万只雌性藏羚羊,汇集到卓乃湖产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该单元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八卦”和“黄帝内经”。
每个部分都包括了一个主要的神话故事和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文化。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会阅读、理解本单元中的神话故事。
2)了解本单元中的知识内容,包括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八卦和黄帝内经等。
2.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神话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能够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怀、有文化自信的中华儿女。
2)在了解和学习神话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神话故事的深层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掌握本单元中的知识点,包括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八卦和黄帝内经等。
2. 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故事中的深层含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2)掌握本单元中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综合教学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神话故事和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合作学习法本单元的神话故事和相关的知识点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应该共同学习、共同感受的。
采取合作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多媒体教学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传达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寻访山水美景(39分)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班级开展“寻访山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吧!活动一:访山水之妙西湖的一汪碧水,悄悄注入杭州的灵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胜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诗情,自出(xīn)裁在杭州;远离喧(xiāo)、清闲自得的山水,保留着中国文化精致的记忆,寄托着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如此____的山水与文化紧密相连,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
作为历史文化名胜,杭州的山水因为人的居住和参与,逐渐演变成了生动的人文意象与城市肌理,并与现代城市生活(róng)为一体,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展露出了自身的个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①自出(xīn)裁②喧(xiāo)③载体(A.zǎi B.zài)④(róng)为一体2.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惟妙惟肖B.无动于衷C.巧妙绝伦D.妙手偶得活动二:赏文化精神3.(8分)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文。
中国文人流连钟情于山水,山水给予中国文人太多的灵感与情思。
“(1),隐天蔽日”,是郦道元对山峡壮阔的描绘;“夕日欲颓,(2)”,是陶弘景笔下灵动的美景;“(3)?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崔颢抒写的浓烈乡愁;“树树皆秋色,(4)”,是王绩勾勒的山野秋景;“(5),绿水逶迤”,是欧阳修短浆轻舟的惬意;“争渡,争渡,(6)”,是李清照遇见的惊喜;“(7),(8)”,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耳闻目睹的莺歌燕语。
4.(4分)山水是风景,也是险阻;是历练,也是见证。
在《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的“跋山涉水”中,你读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请选择下列事件中的一项进行分析。
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活动三:探发展理念厚植绿水青山,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āi)粗糙(cāo)洗涤(dí)秉息敛声(bǐng)B.仲裁(cái)窒息(zhì)序幕(mù)抑扬顿挫(cuò)C.咆哮(páo)琐屑(xiè)曼延(màn)张目结舌(jiē)D.周济(jì)倔强(juè)瞻仰(zhān)烙绎不绝(luò)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人生路上,目的地_______重要,所谓实现目标是通向幸福的道路。
_______赶路途中的风景亦不可错过,有时不妨放缓脚步,冷静就难,淡定受喜,说不准能在欣赏到平日________的风景、捕捉到生活的美好细节之余,还能更利于________目标呢。
A.显然但漫不经心完成B.显然因熟视无睹达到C.固然但熟视无睹达到D.固然因漫不经心完成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ㅤㅤ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
A.“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
”这句话主干是“艺术根植土壤之上。
”B.“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用符号分析句子成分为: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C.“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
”“早在三千多年前”和“就”都是状语。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凌.空(líng)浩瀚.(hàn)屏息敛.声(lǎn)B.绯.红(fēi)佃.农(diàn)藏污纳垢.(gòu)C.燥.热(zào)婆娑.(suō)触.目伤怀(chù)D.卑.微(bēi)格调.(diào)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阶砌旁边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曼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B.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俏的山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树林。
C.据后代文人考定,《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
D.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轮廓,也许正闪耀在黑暗之中。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他是一个和颜悦色....继承了父母的家业,在他的....的人,总能非常友好地对待身边人。
他在三十岁时白手起家领导下,他的公司变成了国际型的大公司。
做事一丝不苟....的他总能轻松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当然,在成功的路上,他也遇见了许多困难,但他那不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始终支撑着他向前走,寻找着更多的可能性。
A.和颜悦色B.白手起家C.一丝不苟D.不折不挠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校开展和筹划了一场趣味运动会,让同学们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B.经过了激烈的比赛,中国代表队在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中获得了冠军。
C.考生在考试前如果吃得太饱,可能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做题效率和考试状态。
D.学校此次的表彰对象,主要是面向参与过班级自主管理并且表现突出的学生们。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5.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一、基础知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千百年来,华夏儿女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踊现出一代又一代诚信君子。
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
诚信,是一粒种子,只要辛勤耕耘,就能zhàn fàng ()美丽的花朵;诚信是一束阳光,只要穿透云雾,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更要坚守诚信、树立诚信、弘扬诚信、践行诚信(A )要坚持yīfǎzhìguó()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
把诚信融入人的精神之中,形成(B)(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诚信理念。
1.根据拼音在文段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2.A 处应填的标点是__________,B 处应选的词语是__________。
(2分)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2分)4.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句子写出来。
(2分)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为了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多少航天工作者隐姓埋名,·殚·精·竭·虑地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B.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方法策略,增强发展新动力。
C.这幅画色彩鲜明,布局合理,线条·旁·逸·斜·出,人物栩栩如生。
D.在国画中你会感受到山的巍峨雄伟、·重·峦·叠·嶂,水的清澈宁静、活泼自由。
6.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对国家而言,英雄则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语文试卷说明: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 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3. 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一)守中华文化根脉,展非遗时代新篇。
(10分)最近小深同学参加了以“将非遗融入生活”为主题的校园研究活动。
他惊喜地发现深圳的非遗文化形式多样,民风民俗有沙头角鱼灯舞、客家凉帽、南山麒麟舞、平湖纸龙舞、官湖捕鱼等,非遗美食有大鹏打米饼、沙井蚝、横岗客家茶果等,匠人技艺有烙画艺术、谢氏核雕、麦金画等。
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2013年,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平湖纸龙舞入选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明代刘氏族人结合当地民间春节舞龙的习俗和期盼风调雨顺,创造出了独特的纸龙舞。
平湖纸龙舞所用纸龙制作A(精巧/精密),纸龙以竹篾制骨架,用宣纸和牛油纸做龙头、龙身、龙尾。
农历大年初一,舞龙队为人们送去龙神带来的吉祥喜庆的祝福。
舞者技艺娴熟,举着纸龙下的短棍俯身曲背穿梭起舞。
两条纸龙上下起伏、左右腾挪,时而风驰电掣、八面威风,时而灵动蜿蜒,身形曼妙,千态万状,B(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乐者同时以狮鼓、大钹、锣、唢呐等乐器从旁伴奏出yì yáng dùn cuò的曲调。
平湖纸龙舞生动逼真,动作灵巧敏捷,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娴熟__________ yì yáng dùn cuò__________2. 结合语境,从括号中选出文中A、B两处最恰当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背影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奔丧.()狼藉.()簌簌.()赋.闲()踌躇..()()妥帖.()蹒跚..()()颓.唐()情郁.于中()琐.屑()举箸.()2.解释下列词语。
(1)祸不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触目伤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情郁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B.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
C.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
D.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考考生众多,而大学录取名额有限,能否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关键要靠考生平时努力。
(将“名额”改为“人数”)B.通过互联网多向化的传播模式,让资讯已变为公共资源。
(删去“通过”或“让”)C.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引领世界潮流,为各国民众带去便利的生活。
(在“生活”后面加上“方式”)D.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提供1400余万种作品,并拥有日均逾1.5亿以上文字量的更新。
(删去“以上”)5.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学常识填空。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__________,著名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战士。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注意与消息、新闻特写进行对比。 2.品读课文,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祖国的强大,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2.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
教学重点 1.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 2.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2.掌握新闻通讯的写法,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视频短片,然后简要介绍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我国辽宁舰的情况)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富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 二、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属于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通讯有以下特征:(1)报道详细深入。这是区别于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做具体描写。(2)注重思想意义。要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要讲究主题的开掘。(3)强调形象说话。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有情节、有联想,用形象说话。(4)突出评论性。思想观点一目了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通讯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通讯和新闻特写的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侧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桅.杆(wé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咆哮..(páo xiào) 凛冽..(lǐn liè) 着.舰(zhuó) 坠.毁(zhuì) 舰艉.(wěi) 湛.蓝(zhàn) 澎湃.(pài)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 jié) 咔嚓..(kā chā)
承载.zài千载.难逢zǎi 丧.生sàng丧.事sāng
(2)词语释义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浩瀚:本意为水势盛大,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 娴熟:熟练。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3)词语辨析 “惊心动魄”和“胆战心惊”两个词都有“使内心震颤、震惊”的意思。“惊心动魄”是说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胆战心惊”侧重指内心的恐惧、害怕,一般不用来形容内心的紧张。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答案示例:这篇通讯按时间顺序,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形象地勾勒出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战斗机的全过程。 教师点拨:题材重大是写好新闻作品的重要条件,但却不是诞生新闻精品的充分条件,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实属不易。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可划归重大事件题材。与人物通讯等其他题材相比而言,这个题材的报道具有以下难度:一、重大事件题材本身不易写好,更难出彩,特别是这种“高端”试验活动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甚至了解;二、这种活动的动作性不是很强,虽然参与人员较多,但都是靠暗藏在电波中的口令贯穿其中,整个活动看起来较为刻板单调;三、没有太过明显的矛盾冲突,缺少能够抖响的“包袱”。这样的重重困难,对《一着惊海天》的作者而言挑战与考验不小,而本文能很好地处理以上问题,令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用写生笔法绘就的雄美图画。 2.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从这篇通讯中获取的信息。 答案示例:辽宁舰的航行位置,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3.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本文的内容、层次。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第一层(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前的最后一次准备。第二层(3、4):交代这次舰载机着舰的重要意义和风险性。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第一层(5—16):记叙了舰、机默契配合。第二层(17—19):展现了舰载机成功着舰。 第三部分(20—25):记叙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4.简析文章标题“一着惊海天”的妙处。 答案示例:“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着”和“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答案示例: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四、课常小结 这节课,我们完整地梳理了这篇通讯的脉络,了解它报道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作者用平实的文风展现了新闻事件的真实和震撼性。同学们课下可以多读,多体会。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课文属于哪种新闻体裁?本课报道的是什么新闻事件? 答案示例:通讯。报道的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二、新课导入 《一着惊海天》这则通讯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它在获得第4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获得了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一篇作品能接连被各方看好,必定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下面我们就来品味它的精妙。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作者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物的神态和心情,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了感染力;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2.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答案示例: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 3.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请找出来,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答案示例:(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绘,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出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2)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作用:这两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将新闻事件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期盼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思索,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 (3)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作用: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