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与分段缝扎手术的临床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5660投稿邮箱:sjzxyx111@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与分段缝扎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束其勇(江苏省淮安市一院生态新城分院福地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淮安 223001)摘要:目的 对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以及分段缝扎手术的临床疗效予以比较。
方法 取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参与此次研究。
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患者共40例;实验组予以高位结扎+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以及分支曲张血管经皮不开口缝扎术,患者共40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术后复发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分段缝扎手术,疗效显著,应用以高位结扎+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以及分支曲张血管经皮不开口缝扎术是治疗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创伤性小。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分段缝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6.040本文引用格式:束其勇.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与分段缝扎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60-61.0 引言大隐静脉是机体皮下浅静脉中最长的一条,自机体足背静脉弓内侧沿内脚踝前方至腹股沟。
在血管外科,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下肢浅静脉出现迂曲扩张,早期患者表现为小腿外观变化,久站可出现小腿肿胀以及胀痛晚期可并发皮肤色素沉着、慢性溃疡等,甚至可导致静脉破裂[1-2]。
我院就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以及分段缝扎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进行探讨。
36例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摘要:目的讨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3年内复发率。
方法分析总结36位病人42肢体行分段缝扎手术的大隐静脉曲张病人手术后3年静脉曲张的复发率。
结果传统手术比分段缝扎手术有更低的3年复发率,相互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大隐静脉曲张传统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仍然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静脉曲张;传统手术;分段缝扎术;复发率大隐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状态,该病较为常见,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久坐少动或体力劳动强度高的人,传统治疗为高位结扎主干剥脱与分支分段剥脱。
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的不断发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越来越多,可谓百花齐放,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100年来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需多处切口,创伤相对较大,遗留瘢痕较重,许多病人不愿接受。
因此有人提出许多新的手术方法。
现将本院2013~2016年36位病人42肢体行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分析总结如下。
本院2013~2016年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共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45~78岁。
36例病人42肢体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
术前所有患肢均经超声和顺行静脉造影检查,确定深静脉通畅并瓣膜功能正常,同时注意有无功能不全交通枝静脉。
1.手术方法术前立位标出曲张的隐静脉主干、静脉团块及交通支可能存在处(结合查体,影像检查),有小腿溃疡者先清创覆以无菌纱布,小腿出血者初步加压包扎或缝扎之。
拟选择“四点处”切口加以标记。
分别卵圆窝隐股接点处(纵行切口2 cm),大腿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髌骨下缘平面小腿内侧约10 cm和15 cm处的大隐静脉走向上横切口1.5~2.0 cm。
全组分次局部皮肤皮下浸润麻醉,防误注血管。
高位离断结扎大隐静脉及五大属支(或3~4支);在拟切切口处依次垂直大隐静脉主干切开皮肤至深筋膜显露之,尽可能上下游离主干,于结扎前用纱布团由近向远端逆向挤压近段隐静脉主干,尔后结扎切除迂曲静脉段,同时结扎术野中发现的交通支;最低处切口(第四点处)多位于小腿静脉团块(或溃疡)上方,多采用半弧形切口,游离静脉团块,切除迂曲静脉及局部皮神经。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比分析目的对比研究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两种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5-2013.5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以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无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出院时间、疼痛V AS评分及术后感染率,观察组均较小,P<0.05。
结论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上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手术时间、出院时间相对较短,疼痛程度及感染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标签:曲张根治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临床效果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沿下肢上行至腹股沟,是全身最长的皮下浅静脉。
大隐静脉曲张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占下肢静脉曲张的90%以上[1]。
临床上主要以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易复发,如何降低手术的风险及寻找更好地手术方法称为关注性话题。
本文研究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探究更好地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1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5-2013.5期间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所有对象均经诊断和检查符合大隐静脉曲张标准[2]。
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同意。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0-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4.8)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9-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5.1)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证及其他严重疾病影响实验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均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
切开皮肤,找出大隐静脉后进行各分支的结扎。
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隱静脉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
经皮浅静脉分段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20例报告)
许永胜;冯元东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4(10)4
【摘要】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
在大腿部一般为大隐静脉主干扩张,在小腿则常为众多的大隐静脉分支蜿蜒、迂曲的扩张。
若常规地对这些曲张的浅静脉施行切除术,不但手术时间长,操作麻烦,而且创面大,易并发感染或血肿,形成不良后果。
自钱水贤等提出经皮浅静脉分段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1]后,我院自1990年2月~2003年2月采用经皮浅静脉分段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20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68)
【作者】许永胜;冯元东
【作者单位】河南省辉县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453600;河南省辉县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45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比较激光腔内闭合术(EVLA)联合经皮浅静脉环形缝扎术(PCCS)与单独应用EVLA 治疗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价值 [J], 焦兴强
2.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分析 [J], 戴广兵;陈建
东;穆向明
3.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J], 伍忠礼;梁发亮;黄力若
4.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J], 袁正;陶国强
5.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的临床分析 [J], 张丛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3种不同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该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50例,患者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分别是微创刨吸术组、传统刨吸术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缝扎术组,每组患者50例,手术方法分别为微创刨吸术、传统刨吸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缝扎术。
结果微创刨吸术组术中出血量(38.7±20.0)mL;传统刨吸术组术中出血量(87.5±27.6)mL;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缝扎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0.2±12.8)mL。
微创刨吸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刨吸术组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缝扎术组(P<0.05)。
结论微创刨吸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明显优于传统刨吸术组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缝扎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汇中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different surgical treatment of saphenous varicose vein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study in patients with large varicose vein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during the 150 cases,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namely the group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ditional planing aspiration group,saphenous vein high ligation ligation groups of 50 patients,surgical procedures ar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ditional planing aspiration,great saphenous vein high ligation ligation. Resul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group blood loss(38.7±20.0)mL;planing traditional aspiration of blood loss group (87.5±27.6)mL;saphenous vein high ligation Ligation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40.2±12.8)m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raditional dig-aspiration group and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high ligation ligation surgery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less trauma,efficacy,shorter operative time,etc.,an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dig-aspiration group and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high ligation Ligation is ideal for the treatment of great saphenous vein surgical method,in clinical worth promoting in exchange.[Key words] Surgical methods;Vveins;Clinical efficacy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中较为多发的疾病,其中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中出现症状的患者,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
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
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
手术治疗包括结扎法、剥离法等。
结扎法是通过在静脉上结扎或移除病变段的方法,以达到阻断血流的目的。
剥离法是将病变的静脉剥离出来并结扎,然后切除病变的静脉段。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疗效确切,可以长期解决静脉曲张问题。
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周期较长,并且可能会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创口感染、血肿等。
介入治疗是另一种常见的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
介入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激光消融、热力疗法等。
射频消融是通过引导导丝将射频电极放入病变的静脉内,利用高频射频电能作用于静脉内壁,从而破坏静脉内壁并导致闭塞。
激光消融和热力疗法原理类似,也是通过作用于静脉内壁的高温能量使其闭塞。
介入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周期短。
介入治疗的疗效可能不如手术治疗稳定和持久,也可能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如血栓形成、静脉炎等。
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和外用药物。
口服药物一般用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如痛、肿胀等,常用的药物有托烷司琼和丹参等。
外用药物一般用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消肿,常用的药物有酒石酸酒石太林汀凝胶和低分子肝素软膏等。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周期短,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如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显著。
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恢复周期长。
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疗效不如手术治疗稳定和持久。
药物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疗效可能不如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显著。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隐静脉曲张是指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造成静脉曲张、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
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是其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治疗效果的观察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
传统手术是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常见方法之一。
传统手术包括剥脱术和结扎法,手术切口较大,操作复杂,术后恢复周期较长。
但传统手术具有疗效确切、治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病情严重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观察结果显示,传统手术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轻下肢水肿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微创手术包括经皮静脉闭塞术(EVLA)和腔内热消融术(RFA)等。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并能更好地保留静脉功能。
观察结果显示,微创手术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也较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曲张直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来改善静脉血液循环,增强静脉壁的张力和弹性,阻止静脉扩张和血栓形成。
观察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和早期的静脉曲张病例疗效显著,但在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时效果较差。
药物治疗在严重病例中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显示,传统手术具有疗效确切、治愈率高的优点;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而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和早期病例。
对于中重度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综合考虑病情、患者整体情况和医疗资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何玉才(江苏省江都市吴桥卫生院225232)
【摘要】目的:对比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与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缝扎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5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观察组28例采用高位结扎加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及束支曲张血管经皮缝扎术。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操作复杂程度瘢痕程度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瘢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下不开口缝扎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静脉曲张经皮缝扎对比研究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多年以来一直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需多切口,创伤相对较大,遗留疤痕较重,许多病人不愿接受。
近年人们采用保留属支,硬化剂注射,电凝等方法与新技术激光血管腔内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高位结扎剥脱加膝关节以下不开口分段缝扎术治疗28例,与传统手术方法(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治疗28例比较,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56例,其中男性32例。
女姓24例,年龄38~76岁。
28例采用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
28例行高位结扎加膝关节下经皮不开缝扎术。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术式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加分段剥脱术⑴常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5大属支。
⑵大隐静脉向远心端插入剥脱器至膝上或膝下,切口剥脱大隐静脉。
⑶膝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曲管分段均剥脱。
1.2.2观察组术式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加剥脱,膝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曲管、深浅静脉交通支不开口经皮缝扎术⑴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保留5大属支血管。
主干血管向远心端插入剥脱器至膝下,切口1cm剥脱至大隐静脉。
如遇到剥脱主干血管抽断无法剥脱时可采取经皮缝扎术中加压5~10min后同样达到闭死血管的目的。
该组2例采用此方法。
•达到同样的疗效。
⑵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深浅静脉交通支,于手术前做好标记,采用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法可找到缝扎点,一般分为4~5个点。
术中在标记处与曲张血管垂直用7号不吸收丝线经皮穿过血管深层管壁,于缝扎线之间夹一约0.5cm×1cm大小酒精纱布垫, 缝扎曲张血管,使曲张血管闭死即可,隔天缝扎处纱布垫滴酒精数滴,4~5d拆除缝扎线。
⑶此方法原理为主干已剥脱结扎,膝下分支血管无大量血液倒流充盈,加压缝扎后分支各段血管闭死产生血栓及炎性反应而闭塞。
⑷术毕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扎患肢两周。
1.3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操作复杂程度、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瘢痕程度等。
2.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并发症及瘢痕程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附表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对比
组别手术时间(h)术中出血量(ml)操作复杂程度手术瘢痕
观察组 1.3±0.2 16±4 简单无
对照组 2.3±0.2 68±6 复杂有
全组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22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两种方式进行。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尤以大隐静脉曲张更为多发。
一般认为,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生理缺陷及静脉压力持久升高是引起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传统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
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疗效确切,是经典的治疗方法。
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手术后瘢痕多,影响美观等缺点。
如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减轻手术后瘢痕,不影响美观,一直是普通外科医生长期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我院采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与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缝合术疗效显著。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适用于大隐静脉与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合并小腿溃疡的各种大隐静脉曲张。
该方法治疗原理为通过间断性缝扎使曲张的静脉壁闭塞、纤维化,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组资料表明,该方法在手术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且无需特殊设备、仪器、手术创面小,操作简单,易为医生掌握,尤其适应于市级以下基层医院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xyfm/class/.2002年05期
4 张随学,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xyfm/class/.2002年06期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
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book/main/index.php.2010年
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qikan/class/?150.html.2004年
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20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何玉才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与分段缝扎手术的临床比较.中医药期刊学会/waike/html/?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