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兰褐蛋鸡群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状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4.73 KB
- 文档页数:2
新洲区蛋鸡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报告作者:叶汉珍,熊和发,邢建成,黄红梅,许昕,蔡元福,陈燎原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0年第10期摘要:禽白血病主要以垂直传播为主,发病的特征是呈渐近式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目前没有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
病鸡发病后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鸡群的饲养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影响鸡群的增重和产蛋,针对此种发病特点,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将损失降至最低。
关键词:禽白血病;血管瘤型;骨髓细胞瘤;海兰褐;伊莎粉;土杂蛋鸡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10-0021-02武汉市新洲区是闻名省内外的蛋鸡之乡,常年饲养蛋鸡在1 500万只左右,饲养品种主要有海兰褐、海兰灰、依莎粉、依莎褐、京白、绿壳蛋鸡和土杂蛋鸡等,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但是从2008年3月至今相继发生了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新洲区畜牧局及时组织专班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 发病情况1.1 发病品种目前在我区发生禽白血病的蛋鸡品种主要有依莎粉、海兰褐、土杂蛋鸡,年份不同发生的主要品种不同,2008年主要发病的是依莎粉蛋鸡,2009年主要发病的是海兰褐蛋鸡,2010年主要发病的是海兰褐和土杂蛋鸡。
1.2 发病区域从2008年3月至今,主要发生在我区养鸡密集的三店街、李集街、汪集街、辛冲镇等街镇。
1.3 发病鸡群2008年发病鸡多为从河北、山东等地引进的粉壳蛋鸡;2009年主要是由河北华牧公司和新洲区宏达种鸡场提供的部分海兰褐鸡苗发病;2010年主要是由河北华牧公司和黄陂区新四新种鸡场提供的部分海兰褐鸡苗和新洲区私人孵化房提供的部分土杂蛋鸡发病。
1.4 发病日龄发病最早的在50多日龄就有症状出现,一般在120日龄左右开始发病,随着性成熟和产蛋高峰的来临而逐渐加重,产蛋高峰期也为发病高峰期,直至淘汰。
1.5 发病率和死亡率依莎粉、海兰褐蛋鸡发病率在1%~40%不等,而土杂蛋鸡发病率在3%~20%;死亡率在0.01%~0.30%。
禽白血病的整体剖析概括:一、病原禽白血病病毒( ALV )属反转录病毒科、 C 型肿瘤病毒属禽白血病 /瘤子病毒君。
依据其对细胞的感染范围、扰乱谱和囊膜抗原构造,可分 A 、BC、D、E、F、G7 个亚群。
同一亚群的病毒能互相扰乱,并有同样的血清中和能力。
A 亚群常有,且与淋巴白血病最亲密有关。
其余亚型群极少见。
禽白血病( AL )形成多种病毒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它包含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病、肾母细胞瘤、骨石病、血管瘤、瘤子和皮瘤等。
肿瘤发源是限制性和多中心的,由积聚的大淋巴细胞构成,细胞处于原始发育阶段。
该殶毒抵挡力不强,不耐热, 60℃7 分钟可灭活;不耐酸碱,较耐紫外线,耐低温。
二、流行特色自然状况下感染鸡、鹌鹑、鹧鸪等,母鸡比公鸡易感,往常 4~10 月龄的鸡发病多,即在性成熟或马上性成熟的鸡群,呈渐进性发病;不一样品种的鸡其易感性差别很大, AA 鸡和艾维茵鸡易感性高、罗斯鸡、新布罗鸡和京白鸡易感性较低。
本病经接触水平流传,经过蛋垂直流传是主要形式。
感染母鸡经蛋排毒给鸡胚, 18 月龄的蛋鸡排毒率最高,使初生雏鸡感染,让其终生带毒,增添该病的危害性和复杂性。
应激要素有患寄生虫病、饲猜中缺少维生素、管理不良等都可促进本病发生。
冬春多发散。
发病率低,病死率5~6%。
三、主要症状淋巴细胞白因病:潜藏期长达14~30 周。
常见此型,性成熟期发病多。
表现为一般症状,如冠苍白、皱缩或发绀,减食,消瘦,虚弱,打打盹,卧伏,腹部膨大,按压可摸到肿大的肝,多衰竭残废。
成红细胞白血病:分增生型和贫血型两种。
增生型鸡冠菜苍白或发绀,消瘦,疲倦,腹泻,多个毛囊出血,血液中红细胞增加,病程几日至数月;贫血型鸡冠淡黄色或白色,虚弱,无力,贫血显然,病程较短。
成髓细胞白血病:症状与成红细胞白血病相像,病程较长。
骨髓细胞病:骨髓上常有骨髓细胞增生形成肿瘤,表现鸡头部出现异样崛起,胸骨和肋骨也有崛起,病程较长。
D O I:10.3969/J.I SSN.1671-6027.2023.06.066A L是由A LV引起的一种致瘤性疾病,可引起家禽产能下降和生长迟缓。
此外,A LV还会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增加对其他微生物感染的易感性,以及接种其他疾病疫苗遭遇失败的风险,会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A LV主要通过感染胚胎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鸡或污染物水平传播。
到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来预防或控制A L。
因此,在临床上,最有效方法是区分和根除鸡群中的A LV感染个体。
1病原学A LV是逆转录病毒科α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 N A病毒,其基因组长度约7.2kb。
A LV基因组的前病毒D N A排列为5’LTR-l eader-gag-pol-env-3’LTR。
LTR是非结构基因,gag、pol和env是结构基因,gag和pol基因在病毒传播过程中相对保守,而env基因变异较大。
gag基因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其中包括核心蛋白(p27)和外壳蛋白(p19),这些蛋白质是组成病毒粒子的关键成分,p27与病毒R N A 相结合形成病毒粒子的核心,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心蛋白,分子量约为27kD 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A L诊断的常用蛋白之一。
但是p27蛋白检测不能区分不同亚型的A LV。
p19则构成了病毒粒子的外壳,帮助病毒粒子组装和稳定,以便病毒能够进入宿主细胞并进行复制。
pol编码逆转录酶和整合酶;env编码gp37跨膜蛋白和gp85表面蛋白,其主要作用是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和进入,表面糖蛋白由两个亚基组成,gp85和gp37。
gp85蛋白是A LV外壳蛋白的主要成分,它位于病毒粒子表面并能够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gp85蛋白的N端部分包含了一个高度可变的区域,称为决定性病毒特异性抗原(vi r al s peci f i c ant i gen det er m i nant s,V SA s),这个区域决定了不同亚型之间的抗原差异。
山东省种鸡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文│邢林林 李玉杰 徐聪 姜秀云 陈静(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李佳璇(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禽类的多种传染性肿瘤疾病的统称,在我国禽类养殖场中广泛流行,给家禽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其宿主范围以及各病毒之间的干扰情况,ALV分为A、B、C、D、E和J等亚群,其中常见的外源性病毒是ALV-A和ALV-B,ALV-J最早是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从英国的商品肉鸡中分离出来的,也是商品鸡群中最常分离到的病毒。
外源性ALV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经蛋的垂直传播以及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水平传播,在流行病学上垂直传播是禽白血病主要传播方式,并能产生免疫耐受,接着排毒并通过种蛋产生垂直传播。
自2008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全国禽白血病净化项目,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将禽白血病列为重点净化疫病,经过多年的实施,ALV 发病率明显降低,AL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J亚群尤为明显。
然而,Yawen Zhang等通过对吉林省、辽宁省、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以及其他省份的采样发现,2018年以来山东8个养殖场均出现ALV感染。
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的ALV抗原检测试剂盒,对山东省内7个种禽场的AL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分析ALV的阳性率、感染程度等,探讨山东省ALV净化情况,为制定禽白血病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一、材料与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对山东省内7个种禽场进行血清及蛋清的随机抽检,抽样不小于以下方式计算数量,具体根据养殖场现况调整。
种鸡群抗体检测采样数量:采集血清。
生产公鸡存栏100只以下,100%采样;生产公鸡100只以上,按照发现疫情公式计算(置信度95%,预期流行率3%),将采样数量按照存栏比例分配到不同栋舍后随机抽样;其他鸡只按照发现疫情公式计算采样数量(置信度95%,预期流行率3%),将采样数量按照存栏比例分配到不同群体和栋舍后随机抽样。
肉种鸡禽白血病与马立克氏病混合感染的初步诊断肉种鸡禽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是两种常见的家禽传染病,可以在禽类养殖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肉种鸡同时感染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时,会导致传染病的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
肉种鸡禽白血病是由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物、空气、污染的环境或母体传给下一代禽类。
感染禽类的年龄越小,感染率就越高,且幼禽比成年禽更易感染。
白血病病毒感染后,禽类会展示出体重下降、生长迟缓、羽毛不整、贫血和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家禽的消化道。
感染禽类的途径包括消化道接触感染物、呼吸道接触感染物、以及子代从母鸡母体传染。
马立克氏病的典型症状是腹泻、消化不良、生长迟缓和脱水等。
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高死亡率。
当肉种鸡同时感染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时,由于两种病毒的作用,禽类可能出现更多复杂的症状和严重的损害。
饲养场经常发现体重下降、生长迟缓、毛色暗淡、腹泻、贫血和高死亡率等问题,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共同引起的。
1. 临床症状观察:观察鸡群是否出现体重下降、生长迟缓、羽毛不整、贫血、腹泻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的表现。
同时还应注意是否有高死亡率的情况。
2.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初步确定鸡群是否被感染。
可以采集禽类的血液、组织或粪便样品进行病毒检测。
白血病病毒可以通过PCR技术检测,而马立克氏病病毒可以通过病毒分离或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3. 病理学检测:对死亡禽类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是否有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的典型病变,如肿瘤、炎症和组织损害等。
肉种鸡禽白血病与马立克氏病的混合感染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测等方式进行初步诊断。
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治疗和控制措施,有助于保护饲养场的禽类养殖健康和经济效益。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柴家前;王贵强;孙淑红;郭慧君;崔治中【期刊名称】《山东畜牧兽医》【年(卷),期】2009(30)1【摘要】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于1988年首先发现于英国,随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崔治中等在1999年也分离到了该病原,并对该分离株做了致病性试验。
除了引起肿瘤外,最近还发现雏鸡感染ALA-J后,其生长性能低于未感染的肉鸡。
自该病出现以来,已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
【总页数】3页(P40-42)【作者】柴家前;王贵强;孙淑红;郭慧君;崔治中【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5.3【相关文献】1.东北地区野生鸟类J亚群禽白血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部分基因组序列分析 [J], 李德龙;高玉龙;曾祥伟;杨波;刘婉思;高奇;秦立廷;高宏雷;王笑梅2.不同地区海兰褐蛋鸡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株gp85基因的分子演化分析 [J], 代阳;杨其峰;王波;刘绍琼;王秀臻;柴家前;崔治中;孙淑红3.东北地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J], 刘超男;高玉龙;景龙;高宏雷;祁小乐;潘伟;王笑梅4.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尹念春5.我国东北地区野生鸟类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env基因序列分析 [J], 杨波;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刘婉思;李德龙;高奇;曾祥伟;王笑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J亚群鸡白血病是一种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鸡的疾病,这种病毒主要影响鸡群的免疫系统,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下面是对J亚群鸡白血病的详细论述。
一、病原学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是一种具有复杂生命周期的病毒。
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血液、内脏器官、泄殖腔和卵清中,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方式在鸡群中扩散。
二、临床症状
J亚群鸡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贫血、消瘦、腹泻、产蛋量下降和免疫抑制。
受感染的鸡还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和瘫痪。
随着病情的恶化,鸡的死亡率会逐渐上升。
三、病理变化
J亚群鸡白血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免疫器官的损害,如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萎缩和淋巴瘤病变。
此外,受感染的鸡还可能出现骨髓细胞瘤、成红细胞瘤和成髓细胞瘤等肿瘤。
四、诊断和防治
J亚群鸡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原学检测。
为了预防和控制J 亚群鸡白血病,首先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提高鸡的免疫力。
其次,要定期对鸡群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淘汰病鸡。
最后,可以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总之,J亚群鸡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禽类疾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降低这种疾病对养鸡业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DOI:10.3969/J.ISSN.1672 7983.2020.03.008禽白血病的研究现状葛 成,张海龙,陈 癑,焦贺静,李蕴玉 ,李佩国 ,张志强,张香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600)摘要:从禽白血病的病原学、病毒基因组及蛋白结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方面对禽白血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防控存在的问题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家禽;白血病;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S8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7983(2020)03 0047 06禽白血病(Avian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virus,ALV)引起的对家禽危害较大的一种以垂直及水平传播的肿瘤性疾病。
病毒分类委员会报告,ALV类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正反转录病毒亚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1~3]。
AL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将其列为养禽业必须净化的疫病之一[4,5]。
为尽早达到国家对AL净化的要求,从理论上指导各养殖场防控该病,为此展开综述。
1 病原学1.1 ALV的分类按照病毒囊膜糖蛋白抗原特异性、病毒干扰试验及宿主范围将ALV分为A~K11个亚群[6,7],从鸡群分离到的有A~E,J,K亚群,其中E亚群为内源性病毒,致病性弱或无致病性,其余为外源性病毒,以J亚群传染性及致病力最强[8]。
J亚群是由Payne等[9]于1988年首次从商品代肉用鸡中分离。
1999年J亚群首次在我国商品代肉鸡中检测发现[10]。
目前,J亚群在我国各个品种鸡群中均有存在。
ALV在临床上可导致鸡发生淋巴细胞性AL,成红细胞性AL,成髓细胞AL,髓细胞样AL[11,12]。
研究表明,J亚群是由外源性ALV和内源性ALV重组而成,主要引起传染性致骨髓细胞瘤疾病或成髓性白血病[8]。
谈禽白血病的发生与净化最近两年进口白羽肉鸡的鸡场普遍感染禽白血病,尤其是鸡体龙骨内的肿瘤很典型,经过病毒分离检测是由J亚型白血病病毒引起的。
由于白血病大多是经过垂直传播感染的,这说明我们的种源发生问题,同时国外在净化白血病方面忽视了公鸡方面的影响,这就给白血病的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白血病病毒的潜藏途径并对种鸡群进行净化。
1 禽白血病对肉鸡群的危害2019年随着非洲猪瘟的暴发鸡肉价格相应地提升了很多,再加上祖代肉种鸡引种量创历史最低,最终致使肉鸡养殖成为一个让人极度兴奋的行业,肉鸡鸡苗价格虽然经过跌宕起伏,但总趋势是一路攀升的,随着鸡苗价格的上升,而鸡苗质量却降下来了,据统计在同等种源的情况下,商品鸡的出栏量是下降的,也就是说商品鸡的死淘率是显著提升的。
虽然有许多的致病因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肉鸡场发生禽白血病非常普遍。
2 白羽肉鸡的发病史20年前的1998~1999年由于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模式J亚型白血病逐渐传入我国,在2008~2009年蛋鸡场普遍发生了血管瘤,曾经给两个大型种鸡场的带来灭顶之灾,时隔整整20年于2018~2019年,白羽肉鸡又出现了J亚型白血病病毒的再次流行,给我们的肉鸡也造成巨大损失。
白血病研究团队先后从饲养肉鸡最多的山东省和辽宁省分离到了大量病毒,通过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有的呈100%阳性,有呈40%~50%的阳性。
对全群感染的鸡群进行检测,阳性率有的高达50%,有的阳性率在10%~20%,整体来讲这样的阳性率是创历史最高的。
从我国不同公司饲养的鸡群中分离到的J亚型病毒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说明很可能有相似的来源,而我国的肉种鸡大多是从种源国引进的,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不同祖代肉鸡场分离的毒株也有差别,说明病毒在场内的复制速度不同,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异。
3 国外对禽白血病的净化为什么在时隔20年之后,白羽肉鸡又出现了白血病的流行,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根据我国白血病科研院校的经验,发现主要问题发生在公鸡方面,即忽视了公鸡对白血病的影响。
鸡场禽白血病感染的情况调查
陈光荣;方鑫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年(卷),期】2016(032)005
【摘要】为了解地方散养土鸡场禽白血病的感染情况,挑选本地区两个产蛋率较低的散养土鸡场,选择34周龄散养土鸡,单独隔离,分别采集363份蛋清样品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p27抗原检测,结果发现蛋清样品阳性率为43.8%(159/363),高于泄殖腔棉拭子36.3% (113/363).调查表明,地方散养土鸡场已存在禽白血病感染情况.在选择检测样品方面,蛋清是一种更优的材料.
【总页数】1页(P151)
【作者】陈光荣;方鑫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清水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芜湖241060;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畜牧兽医站,安徽铜陵2441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禽白血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J], 马骋扬;石亚运
2.广西主要地方优良品种鸡禽白血病的感染情况调查 [J], 冷毕丹;吴元俊;秦丽莉;王培坤;韦平
3.沈阳市父母代鸡场禽白血病带毒情况调查分析 [J], 敖越;车立忱;吴佳宁;刘派;宋如斌
4.福建省规模化鸡场禽偏肺病毒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 [J], 陈秀琴;郑敏;黄梅清;
陈少莺;吴南洋
5.郑州地区鸡场禽白血病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感染情况检测与分析 [J], 陈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及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状况的研究李海琴;刘林秀;季华员;武艳平;康昭风【摘要】Avian leukemia virus ( ALV ) and salmonella pullorum ( SP ) also can be vertical transmission .8 local chicken breeds from 13 poultry enterprises in Jiangxi province were tested , by two commercial kits for the detections of antibodies against subgroup J、antigen P27 and the whole blood agar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V -P27 antigen and ALV -J antibody were detected , the infection of ALV was very serious in these tested breeds and it is urgent to purify .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P detection rate between the same breeds in different fields , bio-security measures will affect SP in-fection case , it is must take out strengthen management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SP .The results could be helpful for e-radication program latter .%禽白血病毒( ALV)和鸡白痢沙门氏菌( SP)均可以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