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

全册教案

《走下神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现象,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特点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小论文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课时】共3课时

【课前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他的基本风格和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

中世纪美术的特点:中世纪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美术,这一时期的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

二、新课教学

文艺复兴的背景介绍: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

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革命,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博学家做出的贡献。

文艺复兴分为四个阶段:

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

14-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

15-16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盛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

三、作品赏析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

一、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

二、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三、艺术直接表现生活。

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

1、《犹大之吻》赏析(乔托被称为“欧洲绘画之父”)

《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画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画家用画笔赞颂了光明、正义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了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乔托注重空间的深远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2、《金翅雀圣母》赏析

又名《带金莺的圣母》,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是画中人物并没有宗教标签。圣婴耶稣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像是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式,据说这是他效法达〃芬奇的结果,因为这种构图在当时正是达〃芬奇的成功首创,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感。这个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与圣子,都以风景为背景,人物的数目也雷同,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爱主题。

3、《春》赏析

《春》是一幅有关自然与人类保持和谐关系的寓意画。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橘林,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显然,诸神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

四、学习活动

(一)、比较《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椅中圣母》同样是描绘圣母和圣婴,我们来看看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

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比较结果,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

五、思考与练习

查找资料,了解调子的含义。教材第三页下面最左边图为画面调子比照卡,请仔细观察作品,将你认为调子相当的号码填入右边线描图中。

六、教学回顾与反思

理解: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

《瞬间的精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能认识摄影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能分析摄影作品所表现

出的思想情感,了解基本的摄影构图、色彩等知识。懂得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能运用所学知识记录自己或者周围人们的生活,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拍摄照片时的技术要求

2、在拍摄时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部分学生拍摄的照片,请作者谈谈自己拍摄时的想法和情感。

2、导语:

摄影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倾注的是摄影者的情感,体现的是摄影者的专业知识和审美修养。摄影就是用相机等捕捉瞬间的精彩。(展示课题《瞬间的精彩》。)

3、展示学习目标

二、摄影的定义

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三、探究活动一:善于捕捉精彩瞬间

1、解海龙希望工程系列作品①《大眼睛》

思考1:你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谈谈你的感受。如果画面前面的人物清晰,感觉会怎样?(小结:女孩的形象贫困、质朴,眼睛充满灵气、渴望。侧逆光的拍摄,使女孩形象逼真,桌面白纸的反光,又使得面部和眼睛特别明亮。明暗对比、虚实处理,突出了主体的形象。)思考2:请为这幅作品命名。

(小结:作品的命名要体现、揭示主题。)

②《大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