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16
万隆学校中(小)学教(学)案九年级科目美术执笔审阅审核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走下神坛刘霞第一周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过程与方法: 2.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文化现象,从明暗调子、构图及透视方面找出作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能够运用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对一个时代的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总结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圣母子”由来《圣母玛利亚》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圣母的故事吗?圣母玛利亚即耶稣的母亲。
根据福音书中的记载,天使长加百列通知她因圣灵感孕耶稣时,她已和圣约瑟订婚。
福音中关于她的其他记载包括,她访问施洗者圣约翰之母以利沙伯;耶稣诞生;玛利亚将耶稣带到圣殿献给上帝;博士朝拜耶稣;约瑟、玛利亚携带幼儿耶稣逃往埃及;在加利利的迦拿参加娶亲筵席;耶稣讲道时玛利亚想见耶稣;她亲见耶稣受刑而死等。
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大部分新教教徒都肯定耶稣的神圣性,并认为玛利亚虽怀孕生耶稣但并未丧失童贞。
罗马天主教会也提出无原罪始胎和圣母升天的说法。
天主教徒向玛利亚祈祷,并把她看作仲裁者。
这是世上最广为人知的一对母子,玛利亚以圣洁的处女之身孕育了人类救世主耶稣,她如所有母亲一样,倾注心血抚养圣子,只是她的爱更为纯洁与博大。
幼年圣子依偎在圣母怀中的形象庄重而不失温情,从古至今,无数大师倾注毕生心力刻画这对非凡的母子,这对人性与神性交辉的形象。
二、授新:“圣母子”画像师:所有的圣母子画像中,没有人能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媲美。
在他笔下的圣母子不仅是神化了的人物的象征,更像是一对温情的人间母子,慈爱、温情、和谐、美轮美奂,体现了艺术家的人文关怀。
欣赏拉斐尔的油画作品《椅中圣母》,浅谈你的看法。
(动态和神情,线条与构图,色彩与质感)三、历史背景:“圣母子”演变欧洲是宗教的大洲,中世纪是教会的世纪,所以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传播人文主义思想,而圣母像慈祥,美丽,像人不像神,表现了人性的美好,所以广为流行。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中国水墨画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体验水墨画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实践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投影仪2.教学素材:中国水墨画相关图片、画纸、画笔、国画颜料、水盒、毛笔、水墨、双面胶、美术作品等3.教学环境:教室、画室四、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中国水墨画的经典作品,并简要介绍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讲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包括传统水墨画的题材、画法和表现手法。
同时,介绍著名的水墨画家和其代表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征明的花鸟画等。
然后,教师将重点讲解水墨画的一些基本技法,如湿墨干笔、皴法等。
3.艺术欣赏:(20分钟)学生观看水墨画的经典作品,并通过教师引导,学习欣赏水墨画的审美方法和技巧,包括构图、用墨、用笔等方面的鉴赏与分析。
4.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水墨画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实践创作。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题材和构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法,如点画、线画、淡墨、浓墨、抹染等,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技法。
5.形成总结:(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欣赏、评价和总结。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作品的特点、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期评价,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感触的作品,并写一篇感悟性的作品评论。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河漫步一、教材分析_长河漫步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
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
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以下将课本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长河漫步1.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
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2.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与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比较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
湘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走下神坛》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掌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对西方绘画艺术的重大贡献,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以及献身艺术的壮举。
教学重点:1.通过对达·芬奇等人的绘画作品的欣赏,2.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念的变迁。
教学难点:学艺术家勤奋、刻苦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黑板、课本和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阶段(1)复习:同学们,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那么,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对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巨大的影响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课程学习中····(2)新课导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与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对比,以突出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
我们知道,漫长的中世纪,艺术成为基督教的工具,无论雕塑还是绘画。
请看屏幕,这是一幅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右边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虽然是同一主题,但在绘画语言和对人物神态的刻画等方面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完成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绘画的不同点中世纪的造型:概念化、僵滞。
色彩单调,神态呆板。
效果远离生活,没有生气。
使人敬而远之。
属性:宗教(封建)文艺复兴是造型:严谨、科学,真实自然。
色彩:富力而和谐。
神态鲜活,贴近现实生动使人倍感亲切,人文精神。
总结: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1、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地位,尊重人的情感,赞美人的力量。
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2、崇尚科学精神,探求真理与知识,尊重古典文化遗产并赞美自然的美丽,反对封建愚昧和虚伪的神学观念。
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初初三上册Post By:2005-12-6 19:17:00 [教案]赵锟老师的教案支持(0) 中立(0) 反对(0) Post By:2005-12-6 19:18:00[教案]赵锟老师的教案支持(0) 中立(0) 反对(0)3 13:5 1:00Post By:2005-12-6 19:18:00[教案]赵锟老师的教案支持(0) 中立(0) 反对(0) 3:51:6 19:18:0000[教案]李白兰老师的教案支持(0) 中立(0) 反对(0) 1:00[教案]赵戈老师的教案支持(0) 中立(0) 反对(0)Post By:2005-12-6 19:19:00[教案]赵锟老师的教案支持(0) 中立(0) 反对(0) [教案]赵锟老师的教案Post By:2005-12-6 19:19:00[教案]向莲老师的教案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4课凝固的音乐(2009-02-01 16:15:57)标签:教育分类:美术备课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4课凝固的音乐[分析]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本单元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题《凝固的音乐》应理解为:建筑艺术和音乐一样,能够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教材从欣赏进入,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两个教学活动按梯次由浅入深展开,从简单形体的制作尝试中理解建筑的某个部分,进而学生的想像,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较完整的建筑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获得知识技能的。
湘教版湘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走下神坛》主备教师:任课教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等的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其中学习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了解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述分析艺术作品。
初步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异,及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教学活动的设置各有所侧重,培养学生审美、评论和文化认知的多方面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品中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述分析艺术作品。
初步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异,及2、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文化现象,从各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了解各时期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包含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教材意图,把握和控制难度,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
教材的内容材料多,跨度大,一味照本宣科必然拖沓。
所以,对材料进行选择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准备从细致地研究教学内容开始,大量地查阅资料,除熟悉与作品有关的内容外,还须精选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史料和有关知识。
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五、教具准备: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湘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走下神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现象,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特点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小论文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课时】共3课时【课前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
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他的基本风格和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
中世纪美术的特点:中世纪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美术,这一时期的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
二、新课教学文艺复兴的背景介绍: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
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
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
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革命,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博学家做出的贡献。
文艺复兴分为四个阶段: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14-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15-16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盛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
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和要求;b. 掌握九年级美术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c.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d. 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b.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艺术实践;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d.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b.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c. 培养学生的艺术品鉴能力和欣赏能力;d.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材(根据具体版本进行选择)2. 教学内容:a. 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材的概述和结构;b. 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c. 艺术创作和实践活动的开展;d. 艺术鉴赏和欣赏的培养;e. 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本节课要学习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3. 学习活动:a. 知识学习: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教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b.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c. 鉴赏欣赏:引导学生观赏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学间的评价和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四、教学资源:1. 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材2. 艺术作品图片和实物3. 绘画、雕塑、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4.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创意和表现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风采。
湘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走下神坛》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掌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对西方绘画艺术的重大贡献,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以及献身艺术的壮举。
教学重点:1.通过对达·芬奇等人的绘画作品的欣赏,2.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念的变迁。
教学难点:学艺术家勤奋、刻苦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黑板、课本和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阶段(1)复习:同学们,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那么,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对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巨大的影响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课程学习中····(2)新课导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与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对比,以突出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
我们知道,漫长的中世纪,艺术成为基督教的工具,无论雕塑还是绘画。
请看屏幕,这是一幅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右边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虽然是同一主题,但在绘画语言和对人物神态的刻画等方面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完成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绘画的不同点中世纪的造型:概念化、僵滞。
色彩单调,神态呆板。
效果远离生活,没有生气。
使人敬而远之。
属性:宗教(封建)文艺复兴是造型:严谨、科学,真实自然。
色彩:富力而和谐。
神态鲜活,贴近现实生动使人倍感亲切,人文精神。
总结: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1、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地位,尊重人的情感,赞美人的力量。
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2、崇尚科学精神,探求真理与知识,尊重古典文化遗产并赞美自然的美丽,反对封建愚昧和虚伪的神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