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线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茶叶加工技术装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对茶业而言,其根本在于茶叶加工技术装备。
自1990年开始,我国的名优绿茶加工机械装备生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
现阶段,茶业加工机装备生产厂家的规模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与创新度。
目前,机加茶的质量还是普遍要比手工茶低。
茶叶的加工机械装备发展必须围绕市场通过对茶叶加工工艺的探索,来增强茶叶的品质,将增强机械装备机械水准作为重点,强化创新工作,加强对既有产品的更新迭代,推广全新的工艺、技术及材料,必须做到环保节能,切实增强茶叶加工机械装备可适用与规模性的生产实力。
关键词:茶叶;茶叶加工;加工技术装备;装备1.基本概念茶叶加工就是把茶树叶片转变成干燥的一种茶叶酿造法。
茶叶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的加工手法。
在最常见的方式之中,茶叶加工对叶片进行氧化的模式及大小不一样,最终不再氧化,酿成茶同时使其干燥,茶叶干燥后的固有口感的主要由所栽培的茶树灌木种类、所采的茶叶质量及其所经历的加工模式与加工水平。
茶叶通过加工后和其他的茶叶或是调味剂相混合,能使最终的茶叶口感发生变化。
中国是全球的茶叶发祥地,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深远。
与之相同,自唐朝以来,我国的制茶工艺也逐渐持续的改良,在茶叶需求的不断增长下,机器加工法成为当代制茶的主要模式,茶机技术也随之持续发展,直至当今水准。
2.茶叶加工技术发展概况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我国大宗茶叶加工技术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不同茶类的加工方式不断改进,茶叶品质越来越稳定,方便了出口,并且未来适应不同茶种的做形设备以及专用的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保证了名茶的品质。
以绿茶加工为例,鲜叶摊晾过程得到了优化,相比较手工制茶的不稳定性,绿茶在摊晾阶段就开始注意温度、湿度以及时间。
除此之外的杀青技术,作为绿茶制造工艺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也到有效提升,无论是锅炒还是蒸汽杀青,都有效钝化了酶的活性,还保持了茶的香气,目前还研制出一种利用微波杀青的新技术;在揉捻过程中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模仿人工揉捻的优势之处,揉捻机不断的发展适应了茶叶的揉捻成形。
独具匠心打造精品好茶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20年第9期文|刘状自古高山出好茶。
在位于海拔2 736 米以芦芽山为主峰的山西省管涔山脉,生长着大量野生毛建草。
相传东汉(公元24年,距今已1 900 多年)光武帝刘秀征战北方,路过此地,高僧献烹此茶,饮后神清气爽,精力倍增,大悦:“圣喜”,遂称“甚喜茶”。
在山西,就有这样一家公司,采用的正是生长于管涔山脉芦芽山荷叶坪一带的毛建草,用于打造精品好茶,它就是五寨县甚喜茶园食品有限公司(下简称甚喜茶园),其生产的系列茶名为“甚喜茶”。
“甚喜茶”在传统老秘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承优弃弊,深度改良,精工细制而成。
此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这个茶汤色红亮、香味浓郁、滋味醇厚、具有清澈怡人的口感和独特的香醇。
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镁、铁、铜、锌、铬、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饮用有明显的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但不含有传统茶叶的咖啡碱,饮用甚喜茶既能健胃消食,提振精神,又不影响睡眠,是一种睡觉前可饮用的茶,是中老年人的福茶。
发展不忘带动脱贫甚喜茶园成立于2013 年,位于山西省五寨县前所乡葛家村,种植示范园区1 公顷,注册资本300 万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 名,聘请著名茶叶专家和林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并且具备先进的生产条件和可靠技术支持。
甚喜茶园现有茶园基地133.33 公顷,两条现代化生产线,年产量可达50 吨。
甚喜茶以毛建草(岩青兰)为主要原料,公司拥有十大系列品种开发专利,是一家具有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生产茶叶及饮料、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能力的生产厂家,以及与此相结合的种植保护、示范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
甚喜茶园在符合国家环保条件下投入生产,开发了“甚喜茶”“五台山佛茶”“道茶”“乔家养生茶”四大系列的“中华神韵”“开门红”“福禄双全”“原生态”“妙道”“老手工”“芦芽贡”“五台山佛茶”“简约”等20 余种产品。
每样产品都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保健功效远销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实现年销售收入2 000 多万元。
落叶果树㊀2021ꎬ53(1):31-33DeciduousFruits㊀㊀综合评议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OI:㊀10.13855/j.cnki.lygs.2021.01.009㊀㊀江苏省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邢瑶1ꎬ唐锁海1ꎬ李岩2ꎬ李松3ꎬ李园莉4∗(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ꎬ江苏南京210036ꎻ2.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ꎻ3.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ꎻ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㊀㊀摘㊀要:江苏横跨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ꎬ茶叶生产历史悠久ꎮ介绍了江苏省茶叶生产现状ꎬ分析了茶产业的特点与发展优势ꎬ提出了未来茶产业的发展趋势ꎮ㊀㊀关键词:江苏省ꎻ茶叶ꎻ产业现状ꎻ发展趋势㊀㊀中图分类号:㊀S571.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2910(2021)01-0031-03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teaproductioninJiangsuprovinceXingYao1ꎬTangSuohai1ꎬLiYan2ꎬLiSong3ꎬLiYuanli4∗(1.Jiangsu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ꎬNanjingꎬJiangsu210036ꎬChinaꎻ2.PlantingManagementOfficeofJiangsuAgriculturalandRuralDepartmentꎻ3.Nanjing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ꎻ4.JiangsuPolytechnicCollegeAgricultureandForestry)㊀㊀Abstract:ThereisalonghistoryofteaproductioninJiangsuprovinceꎬitsproductionareain ̄cludesbothsidesofYangtizeriver.ThispaperpresentthecurrentsituationofteaindustryinJiangsuprovinceꎬanalysedthecharactisticsandadvantagesofteaindustrydevelopmentandthedevelopmenttrendoftheteaindustryinthefuture.㊀㊀Keywords:Jiangsuprovinceꎻteaꎻindustrysituationꎻdevelopmenttrend收稿日期:2020-12-28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JATS(2020)005]ꎮ∗通讯作者:李园莉(1982-)ꎬ女ꎬ山东淄博人ꎬ讲师ꎬ从事茶叶生产加工㊁茶文化研究等工作ꎮE-mail:155255940@qq.com作者简介:邢瑶(1990-)ꎬ女ꎬ山东济南人ꎬ农艺师ꎬ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等工作ꎮE-mail:xingyao19901205@163.com㊀㊀江苏省是中国茶叶主产省之一ꎬ植茶历史悠久ꎬ在茶叶栽培技术㊁加工技艺㊁产品质量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ꎮ江苏省产茶区主要分布在环太湖㊁宁镇扬和连云港丘陵地区ꎬ以生产绿茶和红茶为主ꎮ多年来ꎬ各茶区优化结构㊁创建品牌㊁提质增效ꎬ丰富茶产品种类ꎬ不断推进标准茶园建设ꎬ提高茶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ꎮ茶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业增效㊁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ꎮ1㊀江苏省茶叶生产现状1.1㊀主产茶区现状2019年ꎬ江苏省茶园面积3.38万hm2ꎬ其中南京0.82万hm2(占比24%)ꎬ无锡0.57万hm2(17%)ꎬ常州0.77万hm2(23%)ꎬ苏州0.27万hm2(8%)ꎬ连云港0.20万hm2(6%)ꎬ扬州0.24万hm2(7%)ꎬ镇江0.50hm2(15%)ꎬ徐州新沂和淮安盱眙还有少量种植(0.59%)ꎮ江苏省茶叶干毛茶总产量1.53万tꎬ总产值27.65亿元ꎬ平均666.7m2产值6115.9元ꎬ江苏省名优茶总产量0.5万tꎬ总产值18.76亿元ꎮ1.2㊀江苏省茶产业特点1.2.1无性良种平稳发展㊀为提高茶叶品质㊁提升产量效益㊁便于茶园管理ꎬ江苏省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无性系茶树良种引种试验ꎮ90年代后ꎬ逐渐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改植换种ꎮ目前ꎬ江苏省无性系茶园13落㊀叶㊀果㊀树第53卷面积1.20万hm2ꎬ占茶园总面积的36%ꎮ如表1ꎬ江苏省种植的茶树无性系良种多引自福建㊁浙江ꎬ省内自育品种推广较少ꎮ苏茶早仅在常州溧阳种植面积较大ꎮ锡茶5号等主要分布在无锡宜兴ꎬ且非当地主栽品种ꎮ近几年ꎬ江苏省多以早生品种和特异叶色茶树品种为主要引种对象ꎮ各茶企追求春茶早上市ꎬ但引进的特早生品种乌牛早常遭倒春寒危害ꎬ品质㊁产量受损ꎬ各地逐渐替换为其他适宜良种ꎮ表1㊀江苏省茶叶主产市主栽茶树品种主产市无性系品种有性系品种南京福鼎大白茶㊁龙井长叶㊁龙井43㊁浙农139㊁迎霜鸠坑种㊁黄山小叶种㊁福鼎大白茶无锡福鼎大白茶㊁福鼎大毫茶㊁浙农139㊁浙农113㊁浙农117㊁龙井43㊁龙井长叶㊁中茶108㊁福云6号㊁迎霜㊁白叶1号㊁黄金芽福鼎大白茶㊁宜兴群体小叶种㊁祁门槠叶种㊁鸠坑种常州福鼎大白茶㊁龙井长叶㊁龙井43㊁乌牛早㊁黄金芽㊁白叶1号㊁苏茶早鸠坑种㊁茅麓种苏州福鼎大白茶㊁龙井43㊁龙井长叶㊁浙农113㊁浙农139㊁迎霜㊁白叶1号洞庭群体种连云港福鼎大白茶㊁龙井43㊁㊁中茶108㊁浙农113鸠坑种㊁祁门槠叶种扬州福鼎大毫茶㊁龙井长叶㊁龙井43㊁中茶108㊁白叶1号㊁黄金芽祁门槠叶种镇江福鼎大白茶㊁浙农113㊁浙农139㊁龙井长叶㊁龙井43㊁乌牛早㊁中茶108㊁白叶1号鸠抗种㊁祁门禇叶种1.2.2名优茶品质行业领先㊀江苏省以名特优茶生产为主ꎬ2019年名优茶产量4988.62tꎬ占干毛茶总量的32.60%ꎬ产值18.76亿元ꎬ占总产值的67.85%ꎬ1/3的茶叶产量取得超过2/3的产值ꎮ江苏省茶叶多次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ꎬ获奖等级及获奖比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ꎮ在第十二届 中茶杯 全国名优茶评比中ꎬ江苏绿茶荣获全国第一ꎬ且绿茶类共获得特等奖27个ꎬ占全国绿茶类特等奖的38.57%ꎬ红茶类特等奖9个ꎬ占全国红茶类特等奖的26.47%ꎮ无锡毫茶㊁金坛雀舌㊁茅山长青等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ꎮ这表明江苏省名优茶制作精湛㊁整体品质突出ꎮ1.2.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㊀由图1可见ꎬ江苏省干毛茶总产量稳步提升ꎬ2019年相比2015年增长9.20%ꎻ红茶生产总体增加明显ꎬ2019年产量3959.19tꎬ相比2015年增长59.81%ꎻ绿茶产量总体稳定ꎬ2019年产量1.13万tꎮ江苏省红茶产量占干毛茶总量比率从2015年的17.68%上升至2019年25.87%ꎮ自2016年开始ꎬ江苏省探索白茶㊁黑茶㊁乌龙茶的生产ꎬ以绿茶为主的单一茶类生产结构不断优化ꎮ此外ꎬ江苏茶企为适应市场对茶产品多样化需求ꎬ引进抹茶㊁捻茶生产线ꎬ生产茶叶深加工原料及产品ꎬ开发茶食品㊁茶保健品㊁茶护肤品等茶叶衍生品ꎬ提高茶产业附加值ꎮ1.2.4品牌建设调整增强㊀江苏省各类名茶众多ꎬ从历史名茶碧螺春到19世纪70~80年代创制的新名茶共计30余个ꎮ近年来ꎬ各茶叶主产市区明确现有资源优势ꎬ重点宣传推介具竞争力的主要茶叶公用区域品牌(表2)ꎬ部分茶叶主产县区还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ꎬ如常州市武进区ꎬ苏州市高新区㊁常熟区ꎬ镇江市丹阳市ꎬ连云港市赣榆区ꎬ则重点壮大企业品牌ꎮ各地深入挖掘品牌优势ꎬ利用各类茶叶博览会㊁茶文化节等活动ꎬ依托电视㊁广播㊁报纸㊁杂志等媒体对重点打造品牌进行宣传ꎬ消费者对江苏省茶叶品牌的认知度大幅提高ꎮ图1㊀江苏省不同年份干毛茶总产量和红茶、绿茶产量1.2.5生产标准化㊁清洁化提高㊀江苏省多地基本实现了包括茶园的选择与种植ꎬ以及茶叶包装㊁销售㊁贮藏等各环节的标准化㊁清洁化全过程ꎮ2019年ꎬ江苏省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0.45万hm2ꎬ有机茶园面积0.50万hm2ꎮ江苏省多家茶叶加工企业清洁化程度已接近国际化水平ꎬ按照食品厂要求设计建设茶叶加工厂ꎬ采用连续化的流水线及清洁能源开展生产ꎬ23第1期邢瑶等:江苏省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减少人工㊁燃料等操作带来的污染ꎮ表2㊀江苏省主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情况主产市主产县区(茶园面积>66.7hm2)主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南京江宁区㊁高淳区㊁溧水区㊁六合区㊁浦口区雨花茶无锡宜兴市㊁滨湖区㊁锡山区无锡毫茶㊁太湖翠竹㊁宜兴红茶㊁阳羡茶㊁阳羡雪芽常州溧阳市㊁金坛区㊁武进区天目湖白茶㊁金坛雀舌㊁茅山青峰苏州吴中区㊁高新区㊁常熟市洞庭山碧螺春连云港连云区㊁赣榆区㊁高新区㊁云台山风景区云雾茶扬州仪征市绿杨春镇江丹徒区㊁高新区㊁润州区㊁句容市㊁丹阳市茅山长青㊁金山翠芽㊁长山剑毫1.2.6茶旅融合发展优势明显㊀江苏省茶旅融合发展具有资源优势㊁市场优势和文化优势ꎮ江苏省产茶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缓坡ꎬ山林水体资源丰富ꎬ交通基础建设完善ꎬ便于车辆行人出入ꎻ休闲度假消费水平较高ꎬ茶园多茶果间作㊁茶林间作ꎬ具有采摘㊁观赏资源ꎬ配套美丽乡村特色ꎬ成为周末自由行的首要选择ꎻ各地名茶历史悠久ꎬ«红楼梦»中的金陵茶文化㊁茅山道家茶文化㊁句容宝华山佛教文化ꎬ紫砂茶器㊁茶圣陆羽在主产茶区留下的笔记ꎬ以及历史文人品茶㊁烹茶诗句和茶画等ꎬ经历了秦汉㊁魏晋南北朝㊁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的沉淀ꎬ形成了系统的茶文化农业遗产资源ꎻ2020年ꎬ洞庭(山)碧螺春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ꎬ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ꎮ目前已形成 黄龙岘茶文化慢生活旅游线 ㊁ 金坛雀舌茶乡研学之旅 ㊁ 田园牧歌之茶洲筑梦 ㊁ 句 福地ꎬ容 茶美茶旅文化二日游 等多条茶旅精品线路ꎮ通过发展以茶文化㊁茶休闲㊁茶体验㊁茶养生等为主题的茶旅融合产品ꎬ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ꎮ2㊀江苏省茶产业的发展趋势2.1㊀茶产业向良种化㊁多元化㊁机械化㊁产业化发展通过筛选适制各地名茶的无性系良种ꎬ加快调整无性系良种结构ꎬ提高夏秋茶利用率ꎬ逐步打破以高端茶叶为主㊁亲民优质产品供应不足㊁局部销售的局面ꎮ因地制宜发展茶园度假区㊁线上线下同步茶产品经营ꎬ拓宽营销渠道ꎻ不断推动适宜机械管理的茶园建设㊁清洁化生产车间建设ꎬ开展试验示范ꎬ提高产业机械化水平ꎻ利用建立的省级茶叶技术体系ꎬ加强品牌发展ꎻ依托各地龙头企业ꎬ规范规模经营ꎬ扩大产业集群ꎻ完善 公司+农户 ㊁ 公司+基地+农户 ㊁ 公司+协会+农户 ㊁ 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 等生产经营组织ꎬ加快茶叶生产经营模式转变ꎮ2.2㊀重视良种推广㊁绿色生产深入挖掘㊁保护地方茶树种质资源ꎬ根据各地特色ꎬ加大投入力度ꎬ创制㊁选育区域适制性㊁特色优质宜栽宜机品种ꎬ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ꎬ提高良种率水平和无性系比例ꎮ科学管理茶园ꎬ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㊁有机肥替代㊁水肥一体化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ꎬ实现茶园管理生态化ꎮ改进茶园基础设施ꎬ适应机械化和生态化茶园需要ꎬ加快农艺加农机融合ꎮ加快茶叶加工设施提升ꎬ提高茶加工连续化㊁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ꎬ加强茶叶深加工技术研发ꎬ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水平ꎮ2.3㊀企业品牌逐步加强公共区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后ꎬ消费者将更注重茶企品牌信誉ꎮ例如洞庭(山)碧螺春中 吴侬 ㊁ 庭山 ㊁ 碧螺 ㊁ 咏萌 ㊁ 御封 等企业品牌ꎬ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原产地洞庭(山)碧螺春企业品牌ꎮ为保证江苏茶叶品质及声誉ꎬ各地加强品牌保护ꎬ一方面可放弃原有小茶场品牌ꎬ联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下的茶企大品牌ꎬ统一生产标准㊁统一商标包装㊁统一宣传推介ꎻ另一方面在区域公用品牌下ꎬ扶持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宣传ꎬ去除假冒ꎬ 抱团发展 ꎮ2.4㊀发展茶文化ꎬ延长产业链江苏人文基础浓厚㊁茶文化源远流长ꎬ充分利用绿色㊁生态茶园优美环境ꎬ挖掘各地茶文化历史与内涵ꎬ拓展茶产业旅游空间ꎮ各地茶文化节庆活动的积极举办ꎬ为江苏茶文化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茶事活动ꎬ促进茶消费ꎬ激发各类茶产品的创制经营ꎬ促进茶文化㊁茶产业㊁茶旅游的和谐发展ꎬ助力实现乡村振兴ꎮ33。
广东省茶叶出口存在问题及对策1.广东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存在的问题1.1茶叶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近年来广东省茶叶出口主要是集中在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是对中国香港出口的占比维持在70%,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占比在4%—5%,可知,当前广东省茶叶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对广东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是不利的。
若在主要出口市场的国家中,出现了动荡风险,会使得广东茶叶产业抵御外贸风险的能力很难有提升。
因此,广东茶叶产业的当务之急是践行“走出去”战略,不断改善茶叶产业市场布局,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多样性拓展,以防范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更大的市场风险。
1.2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当前,国际知名茶叶品牌有英国的川宁、美国的Tazo、美国的The Republic of Tea以及英国的立顿茶等。
广东省的茶叶虽然种类较多,基于品质质量不佳,缺乏一定的国际知名品牌,产业集中度不高,以“普洱茶”品牌引领的广东省茶叶品牌体系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品牌溢价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022年中国茶叶主要品牌价值榜单中前五名无广东省茶叶品牌,其中广东省茶叶品牌岩中玉兔排名在76位,品牌价值仅仅为2.42亿元,与第一名北京茶叶品牌吴裕泰的品牌价值16.95亿元,差距较大。
这就有效地说明了广东省的茶叶企业存在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品牌认知度。
此外该省在国际市场上大部分都是中低端茶叶的产品,导致其竞争力较弱。
1.3出口附加值不高广东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是不足的,它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于其茶叶出口附加值不高。
首先鲜茶叶作为茶产业的基础,其生产成本高而利润相对较低。
茶叶种植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劳动力、肥料和农药等成本,同时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不稳定性。
传统模式茶叶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由于广东省茶叶产业仍以传统模式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国际贸易中,这类茶叶往往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第1篇一、引言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国,茶厂不仅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家茶厂,亲身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对茶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参观茶厂的心得体会。
二、茶厂概况该茶厂位于我国某著名产茶区,占地面积约200亩,拥有先进的茶叶生产线和完善的茶文化展示区。
茶厂主要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茶叶,产品远销国内外。
三、参观过程1. 茶树种植区在茶树种植区,我了解到茶树的生长习性、采摘标准以及茶叶的品质要求。
茶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
采摘茶叶时,要选择晴天、气温适宜的上午进行,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2. 茶叶加工区在茶叶加工区,我参观了茶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
茶叶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我发现,茶厂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如杀青机、揉捻机、干燥机等,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3. 茶文化展示区在茶文化展示区,我了解了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茶道、茶艺等知识。
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道讲究“和、敬、清、寂”,茶艺则包括泡茶、品茶、赏茶等环节。
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4. 茶叶品鉴区在茶叶品鉴区,我品尝了不同品种的茶叶,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通过品鉴,我了解到茶叶的口感、香气、色泽等特点,对茶叶的品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四、感悟与体会1. 茶文化的传承通过参观茶厂,我深刻认识到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茶文化不仅仅是饮茶的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2. 茶叶产业的重要性茶叶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茶厂参观让我了解到茶叶生产的全过程,使我更加珍惜茶叶这一宝贵资源。
同时,我也认识到,茶叶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加强品牌建设。
茶叶厂改造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名优特产,茶叶加工是茶叶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提高,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茶叶厂进行改造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改造目标。
1. 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提高茶叶品质;2. 提高茶叶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 优化茶叶厂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4.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生产。
三、改造内容。
1. 更新茶叶加工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3. 强化环保措施,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4. 增加茶叶品类,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四、实施步骤。
1. 茶叶厂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立项、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等;2. 茶叶厂改造实施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更新和生产流程优化;3. 茶叶厂改造后期运营管理,加强对新设备的运行监控和维护保养。
五、预期效果。
1. 茶叶品质得到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2. 生产效率提高,降低生产成本;3. 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提高,减少人工干预;4. 环境影响减少,实现绿色生产。
六、风险及对策。
1. 技术风险,引进新设备可能存在技术适应期,需加强技术培训和人员配备;2. 经济风险,改造投入较大,需谨慎评估投资回报周期;3. 环保风险,改造后需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进行生产,避免环保问题。
七、总结。
茶叶厂改造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改造升级,提高茶叶品质、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茶叶厂改造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浅谈山区茶叶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当前山区茶叶生产存在种植面积小、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急需机械化发展。
目前机械化水平仍较低,以传统人工采摘为主,机械化设备需求大。
机械化发展对策包括加强技术创新,研发适用于山区茶叶生产的机械设备;提高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为机械化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技术创新是推动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则能促进机械化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只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山区茶叶机械化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山区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技术创新、财政支持、政策倾斜、展望。
1. 引言1.1 引言山区茶叶机械化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人工采摘与加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山区茶叶产业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高昂、质量不稳定等种种问题。
加快茶叶机械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山区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机械化发展对策探讨、技术创新推动机械化发展以及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促进机械化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山区茶叶产业向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的共同作用,山区茶叶机械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山区茶叶产业迈向更加繁荣、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2. 正文2.1 当前山区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人工采摘茶叶需要大量人力,而且工作条件艰苦,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茶叶加工环节依然依赖传统的手工制作,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同时也限制了产量的提升和效益的增加。
山区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传统的生产方式往往会造成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化学品的滥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茶厂改扩建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厂决定进行茶厂的改扩建工程,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改扩建目标。
1. 提升生产能力,通过改扩建,提高茶叶生产线的效率,增加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2. 提高产品质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茶叶加工质量,打造优质茶叶品牌。
3. 节能减排,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产。
4. 提升企业形象,改善生产环境,提升员工福利待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改扩建内容。
1. 厂区规划,对厂区进行重新规划,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2. 厂房建设,新建生产车间,更新现有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3. 环保设施,增加污水处理设备,完善废气处理系统,实现生产废物零排放。
4. 办公条件改善,更新办公设施,提升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四、实施方案。
1. 资金筹措,通过银行贷款、自有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改扩建资金。
2. 项目立项,成立改扩建工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3. 设计方案,邀请专业设计院所进行改扩建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
4. 施工监管,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5. 环保验收,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改扩建工程验收,确保达到环保标准。
五、预期效果。
1. 提高产能,改扩建后,茶叶生产能力将提高30%,满足市场需求。
2. 提升产品质量,新设备和工艺的应用将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
3. 节能减排,改扩建后的生产线将大幅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塑造企业形象,改善生产环境和员工福利待遇,提升企业形象和员工满意度。
六、总结。
茶厂改扩建工程是我厂的重要举措,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保改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制茶节能的三种有效措施制茶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制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制茶过程的节能减排,提高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有效利用能源是降低制茶能耗的重要手段。
茶叶的制作过程中,烘焙环节通常需要大量的热能。
传统的烘焙方式主要依靠煤、木材等传统能源,这种方式不仅资源消耗大,而且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灰渣。
我们可以引入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例如利用太阳能或生物质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
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能锅炉等设备的引入,既能满足制茶过程中的热能需求,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规划制茶生产线,提高设备的能效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对生产线的合理布局和操作流程的优化,可以降低茶叶制作过程中的能量和资源消耗。
在设计制茶车间时,可以考虑将各个工序进行有序排列,使得茶叶在传送过程中能量损失最小化。
采用先进的设备替换老旧设备,如高效节能的烘焙机、压缩机等,也能显著提高制茶能耗效率。
提高企业员工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实现茶叶制作过程能耗降低的关键。
通过开展节能意识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和价值感,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和推动能源管理工作。
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责任和目标,提高员工对能源管理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制茶节能的三种有效措施包括:利用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合理规划制茶生产线,提高设备的能效,以及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茶叶制作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影响将得到有效减少,茶叶产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茶叶产业从业者,我们应积极采取这些措施,为推动茶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茶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其制茶过程不仅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茶叶制作过程的能耗降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茶叶出厂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茶叶出厂产品质量与安全,提升公司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制定本茶叶出厂检验管理制度。
第二章茶叶出厂检验管理职责1.茶叶出厂检验工作由公司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负责。
具体包括:编制出厂检验工作计划与方案、制定检验标准、组织实施出厂检验、审核检验结果、处理异常情况等。
2.各生产线长对本生产线茶叶出厂检验管理负责。
具体包括:组织检验任务的配合与实施,保证检验的严谨与准确。
第三章出厂检验工作计划1.出厂检验工作计划由产品质量管理部门编制,并报公司领导审批。
检验工作计划应包括检验时间、检验范围、检验方法、检验时限等内容。
2.出厂检验工作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生产情况及法律法规要求综合确定,确保检验工作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第四章出厂检验标准1.公司应制定出厂检验标准,明确茶叶出厂质量检验的要求与方法。
标准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出厂检验标准应由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起草,并报公司领导审批。
标准应定期进行修订,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章茶叶出厂检验方法1.茶叶出厂检验方法应根据茶叶种类、工艺特点确定。
检验方法应准确、科学、全面,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2.出厂检验方法应由产品质量管理部门编制,并报公司领导审批。
检验方法应定期进行调整与优化。
第六章出厂检验任务分工1.各生产线长应根据出厂检验工作计划,合理分配检验任务。
确保检验人员专业素质与检验仪器设备完备。
2.检验人员应按照出厂检验标准及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第七章出厂检验记录与报告1.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出厂检验标准及方法进行工作。
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不得造假或篡改。
2.检验人员应如实记录检验过程与结果。
涉及检验结果的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协助解决。
第八章异常情况处理1.检验人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生产线长与产品质量管理部门。
协商处理措施,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
浙江工业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论文题目: 工夫红茶精制生产线设 指导教师:
2008年12月 30日 题目:工夫红茶精制生产线设计 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茶叶是世界最受欢迎的三大饮品之一。中国是产茶大国,在许多地方茶叶是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茶叶产业的发展给许多地方的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条件。发展茶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尤其是在当今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关键时刻,既是我国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茶叶又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009 年中国茶叶产量135 万t,茶园面积186.7 万hm2,出口30.3 万t,
出口金额7.05 亿美元,茶叶总产值413.6 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1【。但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生产和初加工环节的相对薄弱和深加工业的缺失, 是产业从做大转向做优、做强的瓶颈。 茶叶的机械化采摘尚未突破。目前,茶叶机采无选择性的缺陷,机采鲜叶分选(级)技术复杂及设备的缺乏,造成了茶叶采摘机械化的缺失。我国当前众多名优绿茶的机械化采摘均在试验探索阶段,尚无成熟机采机械与技术。 茶叶机械设备简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设备材料较差。目前我国茶叶机械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仍处于作坊式的加工状态,生产出的茶叶机械质量较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同时设备所采用的材料多为碳钢甚至铸铁,对茶叶卫生质量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名优茶和传统大宗绿茶生产设备的机械化程度较低,茶厂中大多数加工机械仍延用七八十年代的
设备,严重制约了我国名优茶和传统大宗绿茶的生产发展】2【。 茶叶初制机械的发展,突破了手工制作效率低下的瓶颈。由来已久的茶叶手工制作传统,因效率低下难以使茶叶产的量和规模以及效益得到有效扩大和提高。众所周知,茶叶必须经过初制方能饮用和储藏。初加工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 茶叶因加工方法不同及加工工艺的区别, 产生了不同的类别和千百种称谓的品牌。综合国内外食品安全加工技术发展来看,茶叶安全、清洁化生产技术应从加工环境、生产设备和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着手解决,特别是应该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茶叶生产加工机电一体的连续自动化作业,将是茶叶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途径。因此,开展茶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将有益于提高我国茶叶加工整体水平。 2课题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或研究工作要达到的目标 设计出由PLC和DCS的组成的红茶精制生产线。它不仅要求线体上各种机械加工装置能自动地完成预定的各道工序及工艺过程,使产品成为合格品,而且要求在装卸茶叶、定位茶叶在工序间的输送、加工废料的排除、甚至包装等方面都能自动的完成。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人们通过自动输送及其他一些辅助装置按工序顺序将各种机械加工装置连成一体,并通过液压系统、气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将各个部分动作联系起来,使其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工作。这些自动化生产线的使用,在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降低能源消耗、节约材料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了执行各种分散管理,控制模块和各级位人-机接口都要靠网络通讯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构成一个局部区域网络(LAN)。这是一种在小区域内(一个工厂,一般几公里之内)使各种数据通讯设备互连的通讯网络。集散系统传输信息是以完成某种生产为最终目的,因此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1)具有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一般计算机局域网络平均响应时间为2000ms-6000ms,而集散系统的控制网络要求10ms-500ms ;2)恶劣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能抗强电干扰、雷电干扰、电磁干扰和地电位差的干扰;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连续准确运行,系统利用率在99.999% 以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课题设计(或研究) 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案 控制方式为全线PLC程序控制,实现顺控、逻辑控制、联动和联锁,以及信号传输、报警和数据采集等,必要时人工(通过按钮或旋转开关)参与紧急处理甚至停机。PLC 作为全线枢纽,必需具备如下特性:(1) 实现无接点控制,减少继电器接触系统频繁出现接触不良故障。(2) 可方便地实现逻辑控制、数字运算。(3) 拥有大存储量的内、外存储器,能建立生产过程的多种数据库。(4) 编程较容易,能用多种方式编程。(5) 能与上位机联网,以及完成与各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6) 可靠性高,具有故障自诊断的能力。(7) 可按装置要求选择标准模块进行组合。(8) 抗干扰能力强,有多种屏蔽和联锁措施,适合在电炉的强磁场条件下工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CS的技术特点 (1)分级递阶式系统结构。DCS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采用了分级式结构,以实现系统要求的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高可靠性和灵活性、低成本、便于维修和升级等目标。 (2)分散控制。分散控制是集散控制系统的最突出特点之一。除了控制分散,还包括功能分散、设备分散、危险分散等。 (3)功能强大。DCS可以完成从简单的单回路控制到复杂的多变量模型优化控制,可以进行反馈控制、顺序控制、逻辑控制,可以实现监控、显示、打印、报警、历史数据存储等功能。口、可编程调节器也会相继出现。 (4)高可靠性。DCS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使得在任一单元失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即使全局性通信或管理站失效,局部站仍能维持工作。 (5)人机界面友好。DCS软件面向工业控制技术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采用
简洁实用的人机对话系统,CRT高分辨率交互图形显,示,复合窗口技术,画面丰富】5【。 集散系统的控制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现代工厂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的操作、分散的管理、监视的控制技术。它是各种工业过程控制的核心技术,它的蓬勃发展必将引领整个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进程。 调整工夫红茶精制技术工艺定级归堆由于红毛茶老嫩不匀、大小混杂, 从而可适当放宽毛茶加工等级标准,一般可比毛茶标准样低一魂等, 以达到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和多提多制“ 高档” 茶的目的。毛茶付制实行单级付制、多级回收,尽量精取细做。高档茶叮以生熟混做, 中低档原料一律复火熟做。加工中细做各级号头茶, 以利于风选、拣剔等工序的作业。滚筒圆筛由于红毛茶归堆较松, 因此, 必须使用滚筒筛机初分毛茶大小, 减少了付
切且, 也便于毛抖作业时取料, 并且提高了工效】6【。 抖筛无论毛抖还是紧门工序, 付抖量不宜过大, 否则, 细嫩茶从筛面滑过, 会造成“ 跑抖” 的现象。紧门时应该只敲不刮,减小茶条的断裂与短饨。撩蹄付徐较平圆筛分筛路六投料要均匀一致。从小号头茶始撩, 撩头单独进行二次付撩, 投料略减, 二次撩头归筋梗单做, 以此来达到部分去梗的目的。 机拣投里一定不能大, 让付拣的茶叶不重益地均匀分布的机盘上, 茶梗与机盘的摩擦力小能滑过盘中间距。以此来降低误拣比, 避免不必要的紧条茶付切。机拣头复火松切后过撩筛, 归筋梗路加工。 风选基本要求是剖扇轻、精扇重,补火之后要清风。剖扇粗分轻重, 可分各口的毛坯, 不能定级, 因而, 程度要轻。精扇又称定级扇, 是风选取料的主要过程, 要求做到合理配风, 按质取料, 取足主级, 兼顾下级, 级级清楚, 防止走料或屈料。 成品拼配转变拼配的习惯理念, 以市场对商品茶的需要来进行拼配, 力求避免工夫红茶因级别等次过多过细, 而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尽量做到先确定商品茶的样茶, 然后
按样拼配】7【。
3.2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现在的PLC和集散系统的功能的开发程度,完全能够满足关于红茶精制生产线的设计。随着微处理技术的快速进步,原来一台大型综合计算机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由几十甚至上百台微处理机来协作完成,各小型的微处理机之间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连接起来,以此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控制系统。微处理机能够被方便的安装到各个控制对象的周围,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电缆和安装费用。这样的控制结构,使得一台微处理机只用于较少的几个回路的控制,从而大大分散了控制的危险性。 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并结合交流伺服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实现
对自动生产线输送系统的控制】8【。系统经过实际运行表明:其自动输送的能力可以满足各种产品的生产需求,具有控制灵活、响应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特点,大大地提高了输送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3.3 课题主要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现今阶段,自动化生产线应满足众多的要求,主要涉及到下列几项指标:(1)提高质量;(2)增加生产;(3)为适应生产变化而更换模具的时间短;(4)生产过程的监控;(5) 操作人员的安全。 调整工夫红茶精制技术工艺定级归堆由于红毛茶老嫩不匀、大小混杂, 从而可适当放宽毛茶加工等级标准,一般可比毛茶标准样低一魂等, 以达到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和多提多制“ 高档” 茶的目的。毛茶付制实行单级付制、多级回收,尽量精取细做。高档茶叮以生熟混做, 中低档原料一律复火熟做。加工中细做各级号头茶, 以利于风选、拣剔等工序的作业。滚筒圆筛由于红毛茶归堆较松, 因此, 必须使用滚筒筛机初分毛茶大小, 减少了付切
且, 也便于毛抖作业时取料, 并且提高了工效】9【。 3.4 课题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 采用西门子公司STEP7 - Micro /W IN32 软件, 在上位机上使用较为直观的梯形图或语句表按控制流程和控制算法进行编程, 程序编译成功后, 通过连接上位机和PLC的PC /PPI电缆将程序下载至PLC中。 变频调速系统需要1个模拟量输入点和一个模拟量输出点。测速电机测量电机的转速, 电压值信号接入模拟输入点, 经过与给定值比较、PID运算, 运算结果从模拟量输出点输出,
作为变频器的控制信号,实现变频调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