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电大《植物营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电大《植物营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电大《植物营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电大《植物营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植物营养学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合成有机氮肥)和(包膜氮肥)。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锌)。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科和(百合科)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钙)和(钾)。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为(升温)并(分解),后期要创造较为(厌气)的条件,利于(保肥)和(腐殖质形成)。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铜)。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 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四、简答题:(计26分)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5分)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5分)

截获,质流,扩散。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3、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5分)

优点: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减少使用量;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转化利用快;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增强根的活性

缺点:由于大量元素需要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

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5分)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6分)

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开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向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

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可概括为:

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

2)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土壤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

3)能提供较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

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植物营养学试题(2)

一、填空:(总15分,每题0.5分)

1.叶面喷Zn2+ 时,溶液的pH应调到(碱)性。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锌)。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养分含量高种类多),(副成份少),(施用方便)。

4.影响作物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通气状况)(PH )和(土壤养分含量)。

5.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柱头)和(子房)等器官。

6.春季玉米出现紫苗症状是缺乏元素(磷)。

7.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元素(铜)。

8.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为(升温)并(分解),后期要创造较为(厌气)的条件,利于(保肥)和(腐殖质形成)。

9.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和(难溶)。

10.作物体内的钾是以(离子)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供应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和(抗病)。

11.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主要方法有(拌种),(浸种)和(叶面喷肥)。

二、选择:(总10分,每题1分)

1、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作物新叶失绿,叶片白化是缺少元素( C )

A、硼

B、锌

C、铁

D、钼

7.缺少下列哪种元素时影响水的光解( D )

A、硫

B、氮

C、钙

D、锰

8.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B )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9.下列哪种氮肥最适宜作根外追肥( A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10.水田在淹水期不适宜施用哪种氮肥( D )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三、解释概念:(总20分,每题2分)

1、土壤缓效钾;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非交换性的钾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率的时期

3、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4、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与微素共同熔融,然后磨成的粉末物

5、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料按一定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

6、根际;距根表面1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

7、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8、闭蓄态磷;被铁铝胶膜包闭的磷酸盐

9、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中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供应养分潜在能力的大小

10、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四、简答题:(总20分,分别5、6、4、4、6、4、6分)

1、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截获,质流,扩散

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

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2、土壤中固定态(难溶性)磷在哪些条件下可转化成为有效磷?

施用酸性肥料使土壤酸性增加;根系和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施用有机肥中的有机酸都能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络合,将固定的磷释放出来;淹水条件下,Eh降低,使 Fe3+ →Fe2+ 将闭蓄态磷释放出来,增加磷的有效性

3、作物体内酰胺的形成对氮代谢有什么影响?

把作物体内过多的氨以酰胺的形式储存起来,消除体内过多的氨所造成的毒害,在作物体内氮不足时,酰胺可直接参与蛋白质的代谢。

4、作物缺氮和缺硫在外观表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为什么?

相同处叶片发黄,不同缺硫上部新叶发黄,缺氮老叶发黄,氮和硫都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缺乏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发黄,但硫移动性差,缺硫出现在新叶上,氮移动行强,缺氮出现在老叶上

5、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

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

6、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

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7、在酸性土壤上为什么要施用石灰?

提供钙镁营养,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铁铝毒害;提高土壤PH值,释放铁铝固定的磷,并能促进有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钙胶体的数量和腐殖质的含量,促进团粒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整酸度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和虫卵,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五、论述题(总20分,每题10分)

1、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土壤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能提供较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2)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

3)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2、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在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粗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损失;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分配氮肥,需氮量大得多分配,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加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硝态氮不是宜在水田施用,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化脱氮;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均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肥,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

植物营养学试题(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 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矿化的效应

3、混成复合肥 : 将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4、土壤缓效性钾 : 包括层状粘土矿物所固定的钾和水云母及黑云母中的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作物对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6、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是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7、土壤中闭蓄态磷 : 被溶度积很小的无定形铁、铝、钙等胶膜所包蔽的磷酸盐化合物称闭蓄态磷(O-P)

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磷酸盐与可溶性的钙铁铝作用形成一系列的Ca-P、Fe-P和Al-P,使磷的有效性降低

二、填空:(每题1分, 计20分)

1、春季发生玉米紫苗主要是缺乏元素____磷_____。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中和土壤酸度、供给作物钙、镁、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养分含量高种类多_______、___副成份少、施用方便______。

4、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柱头_____________和______子房____________等器官。

5、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酸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碱______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质流____________和_____扩散_____________。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矿质营养学说___,养分归还学说_______和_____最小养分律学说_。

8、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溶液组成,溶液浓度及反应,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养分的移动性____

三、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元素( D )

A、硫

B、氮

C、钙

D、锌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元素( C )

A、氮

B、钾

C、硫

D、镁

4、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B )

A、pH

B、有机质含量

C、水分

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B )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6、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的元素是( B )

A、硼

B、钾

C、铁

D、钼

7、对大豆根瘤固氮有特殊作用的元素是( D )

A、镁

B、硅

C、硒

D、钴

8、最易引起土壤中Ca2+流失的肥料是( D )

A、尿素

B、碳铵

C、硫铵

D、氯化铵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B )

A、铜

B、钙

C、钾

D、镁

10、在缺镁的土壤上最宜施用那种氮肥(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硝酸钙

四、简答题(计26分)

1、简述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6分)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阳离子;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的迁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2、在堆肥过程中如何调节水分和通气状况?(5分)

含水量为原材料湿重的60%左右,堆制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以加速分解并产生高温,堆制后期要创造较为嫌气的条件,以利腐殖质形成和减少养分损失

3、缺锰时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为什么会增加?(4分)

锰能活化硝酸还原酶,促进植物体内硝酸还原,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当缺锰时,硝酸还原受到抑制,所以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

4、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6分)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

5、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5分)

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所以能增加根瘤根瘤固氮。

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论述有机肥料的培肥改土作用。

有机肥富含新鲜的有机物质和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土壤活性腐殖质含量,可补给和更新土壤有机质;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增加有机胶体数量,有利于提高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肥性;有机肥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齐全,可全面供给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富含有机碳,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肥释放的有机酸,可增加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有效性,增加土壤有机胶体,可吸附有害物质,减轻土壤污染。

2、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在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粗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损失;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分配氮肥,需氮量大得多分配,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加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硝态氮不是宜在水田淹水期施用,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化脱氮;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均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肥,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

植物营养学试题(4)

一、填空:(每题1分, 计20分)

1、叶面喷Zn2+ 时,溶液的PH应调到(碱)性。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中和土壤酸度),(供给作物钙、镁),(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养分含量高种类多),(副成份少),(施用方便)。

4、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柱头)和(子房)等器官。

5、作物缺钼多发在PH(酸)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质流)和( 扩散 )。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学说;(养分归还学说)学说和(最小养分律)。

8、作物体内的钾是以(离子)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

二、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下列哪种元素( D )

A、硫

B、氮

C、钙

D、锌

2、水田在淹水期不适宜施用哪种氮肥( D )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哪种元素( C )

A、氮

B、钾

C、硫

D、镁

4、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B )

A、 PH

B、有机质含量

C、水分

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B )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6、下列哪种元素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 B )

A、硼

B、钾

C、铁

D、钼

7、下列那种元素对大豆有特殊的作用( D )

A、镁

B、硅

C、硒

D、钴

8、施用哪种肥料最易引起土壤中Ca2+ 的流失( D )

A、尿素

B、碳铵

C、硫铵

D、氯化铵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B )

A、铜

B、钙

C、钾

D、镁

10、下列那种氮肥最易引起作物缺镁( A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硝酸钙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3、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是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形成的肥料

4、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6、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7、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8、;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四、简答题:(计26分)

1、简述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6分)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的迁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2、土壤中固定态(难溶性)磷在哪些条件下可转化成为有效磷?(5分)

施用酸性肥料使土壤酸性增加;根系和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施用有机肥中的有机酸都能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络合,将固定的磷释放出来;淹水条件下,Eh降低,使 Fe3+ →Fe2+ 将闭蓄态磷释放出来,增加磷的有效性。

3、缺铁时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为什么会增加?(4分)

铁是铁氧还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氧还蛋白在植物体内硝酸还原中传递电子,缺铁时,硝酸还原受到抑制,所以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

4、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6分)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

5、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5分)

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论述有机肥料的培肥改土作用。

有机肥富含新鲜的有机物质和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土壤活性腐殖质含量,可补给和更新土壤有机质;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增加有机胶体数量,有利于提高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肥性;有机肥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齐全,可全面供给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富含有机碳,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肥释放的有机酸,可增加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有效性

2、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在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粗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损失;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分配氮肥,需氮量大得多分配,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加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硝态氮不是宜在水田施用,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化脱氮;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均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肥,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

植物营养学试题(5)

一、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于影响最大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二、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合成有机氮肥)和(包膜氮肥)。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锌)。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科和(百合科)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钙)和(钾)。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为(升温)并(分解),后期要创造较为(厌气)的条件,利于(保肥)和(腐殖质形成)。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铜)。

三、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四、简答题:(计26分)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5分)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5分)

截获,质流,扩散。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3、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5分)

优点: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减少使用量;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转化利用快;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增强根的活性。

缺点:由于大量元素需要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

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5分)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6分)

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开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合作用,

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向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

2、种植绿肥在培肥改土中的作用。

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

2)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土壤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

3)能提供较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

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植物营养学试题(6)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合成有机氮肥)和(包膜氮肥)。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锌)。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科和(百合科)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和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钙)和(钾)。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为(升温)并(分解),后期要创造较为(厌气)的条件,利于(保肥)和(腐殖质形成)。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元素是(铜)。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于影响最大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与微素共同熔融,然后磨成的粉末物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

四、简答题:(计26分)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5分)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5分)

截获,质流,扩散。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3、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5分)

发展养分含量高的多元和多功能的复合肥;加工简单,成本低的液体复合肥;减少损失与固定的缓效

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5分)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6分)

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开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向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

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土壤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能提供较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2)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

3)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植物营养学试题(7)

一、解释概念(每题4分)

1.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2.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

3.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4.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5.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 钼在植物体中是(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酶的组成成分,所以(豆科)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2. 矿质养分在(木质部)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韧皮部)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转移细胞)来沟通。

3. 许多酶都含有微量元素,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含有(Fe)和(Cu),抗坏血酸氧化酶含有(Cu),硝酸还原酶含有(Mo),而碳酸酐酶却需要(Zn)使之活化。

4. 在磷肥鉴定中,pH值是常用指标之一,过磷酸钙一般呈(酸性)性,钙镁磷肥呈(碱性)性,而磷矿粉呈(中性至微碱性)性。

5. 某一复合肥料含N 20%、含K2O 15%、含B 2%,那么它的表达式为(20—0—15—2(B)),它属于(二元)复合肥料。

6. 指出下列营养病害是缺乏何种营养元素,水稻缩苗病(Zn),苹果苦痘病(Ca),甜菜腐心病(B),苹果黄叶病(Fe)。

三、简答与计算(每题5分)

1. 试分析土壤条件与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关系。

①土壤pH值: 高低两个方向

②土壤Eh值: 变价元素铁、锰,磷

③土壤有机质: 螯合作用--金属微量元素

④土壤水分状况: 养分移动性

2. 土壤中硫的来源有哪些? 什么地区易发生缺硫?

①来源: A 降水 B 含硫肥料

②缺硫地区:A 土壤全硫含量低

B 远离含硫工业区

C 长期不施含硫肥料, 如过磷酸钙

3. 钾对增强作物抗性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其作用原理是什么?

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

抗旱: A 气孔调节

B 渗透调节

抗寒: 渗透调节

抗倒伏: ①增加机械支持

②调节C.N代谢

抗病虫: ①机械抵抗

②营养抵抗

4. 说明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吸收、同化、运输和贮存方面各有什么异同?

吸收: 铵态氮为被动扩散; 硝态氮为主动吸收

同化: 铵态氮直接同化; 硝态氮先还原后同化

运输: 铵态氮基本不进行长距离运输; 硝态氮在木质部运输

贮存: 铵态氮不能累积,以酰胺形态贮存; 硝态氮可累积贮存

5. 叶面施肥有何优点? 它能否取代根部施肥? 为什么?

优点: A 无固定 B 见效快 C 用量小 D 成本低

不能代替根部施肥: A 量上不能满足需要;B 时间上不能持久

四、论述题(5道题中任选3题,每题10分)

1. 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吸收部位: 钙主要在根尖; 磷主要在根毛区

横向运输: 钙为质外体; 磷为共质体

纵向运输: 钙只在木质部运输; 磷既能在木质部也能在韧皮部运输

再利用程度: 钙不能再利用; 磷再利用程度高

缺素症部位: 钙首先在蒸腾作用小的部位出现; 磷则在老叶首先出现

2. 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几种方式, 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为主? 它们在根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①迁移方式: 截获、质流、扩散

②氮以质流为主: 土壤吸附弱,移动性强

磷以扩散为主: 土壤固定强,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移动性弱

③氮的根际亏缺区比磷大的多。

3. 试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①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钙

②关键:A 减小与土壤的接触

B 增大与根系的接触

③途径 A 制成颗粒肥料

B 集中施用: 沟施、穴施、分层施用

C 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D 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

E 根外施肥

4. 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①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②措施 A 分配硝态氮肥

B 铵态氮肥深施覆土

C 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

植物营养学试题(8)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有效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 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 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 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

(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

(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

(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 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 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 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

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

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

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

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七、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20分)

1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2 措施(1)硝态氮肥防止淋失

(2)铵态氮肥深施覆土

(3)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

(4)缓控释肥料

(5)合理施肥量

A boxer that only has front legs refuses to let his disability hold him back as he charges across a beach with his four-legged pals.一条只有两条前肢的拳师犬不愿让残疾成为前进的障碍,他同其他四条腿的伙伴们一同在海滩上尽情狂奔。In an adorable video showing his first trip to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

精品 试卷代号:8884/6318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 (开卷)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从功能上来说,社会群体是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集合体。 2.古典科学组织理论主要侧重对静态组织结构的研究,重视组织经济效率的协调,认为组织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械性系统。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

概念。 6.马克思主义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 7.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8.对越轨的分析,生物学的观点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学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格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即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观念、态度、习惯等;二是__________________,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初级群体 2.社会流动 精品

2017年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1.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四个阶段。 2.国外学前教育思想理想的萌芽出现在古希腊时期。 3.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4.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包括: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 5.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指南》,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6.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特点出现在其发展的萌芽阶段阶段。 7.第一个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是康有为。 8.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平民化?、?中国化?。 9.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0.学前教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辨证唯物主义。 11.学前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教师等专职的,也包括父母等非专职的学前教育工作者。12.学前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1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指观察与认识教育现象、研究和揭示学前教育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14.在学前教育学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化完备化和理论化。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 A. 《大教学论》 B. 《世界图解》 C. 《理想国》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2.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将16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A ) A.孕育阶段C. 萌芽阶段C.初创阶段D.发展阶段 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 ) A. 南京鼓楼幼稚园 B. 劳工幼稚园 C. 香山慈幼院 D. 江西实验幼师 4.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 A. 欧文 B. 杜威 C. 福禄培尔 D. 蒙台梭利 5.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B ) A. 苏轼 B. 颜之推 C. 贾谊 D. 王守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学前教育学 答: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这一特定阶段教育规律,以及阐明学前教育理论的科学。 2.最近发展区 答:?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3.学前教育规律 答:学前教育规律就是学前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学前教育与其他阶段的教育之间、学前教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2017年电大教育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7年电大教育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20世纪在科学主义的推动下,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 2.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高效率。√ 3.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X 4.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5. 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6. 正规教育相当于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 7.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错误在于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 8.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和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9. 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10.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11. 教育手段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X 1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13当今社会已经不存在非正规教育。x 14. 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弊端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15.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X 二、选择题 1. 确立了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是(培根)。 2. 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这是(正规教育)。 3.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4.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出自(《论语》)。 6. 教育的主体活动是(培养人)。 7. 学校最早产生于(东方) 8.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生物起源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9. 生物起源论的代表著作是(《动物界的教育》)。 10. 根据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教育分为(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11.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13. 学校创立于(奴隶社会)。 14. 有固定的校舍,有稳定的教育周期,有统一的学制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固定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正规教育)。 三.多选 1.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平等性,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教育手段原始 )。 2.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的法制化与民主化)。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图示说明--恭喜,答对了!--抱歉,答错了!--您选择了此项 [第1题](单选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第2题](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第3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第4题](单选题)“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第5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7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第8题](单选题)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第9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A.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组织性 B.突发性 C.反常性 D.冲突性 [第11题](多选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B.态度的类似性 C.双方距离的远近 D.交往的频率 [第12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家庭 B.学校 C.邻里

2017年电大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7春季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4)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 (P79)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 (P103)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 (P138) 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 (P174) 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 ( C ).2. ( A ).3. ( A ).4 ( B )5. ( C ).6. ( A ).7. ( C ).8. ( A )9. ( B ) 10. ( A ) 三,多项选择题 1. ( BCDE ). 2. ( BCDE ) 3. ( AD ). 4. ( ABCDE ). 5. ( ABCDE ). 四,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 (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机能制的优点是: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机能制的缺陷是: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五,论述题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近代学校系统,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杜威。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教育(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三、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B五经C六艺D八股文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 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B大学C论语来 源:考试大D学记 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著作是()A、中庸B、礼记C、论语D、 学记 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 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A、孔子B、孟 子C、荀子D朱熹 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A、 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 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 C卢梭D赫尔巴特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 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B、大学C、盂 子D、学记 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 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教 育学》 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 图D、昆体良 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 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 C杜威D赫尔巴特 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 育学》的是教育家()A夸美纽斯B、杜威 C凯洛夫来源:考试大D、赫尔巴特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A《大 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 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 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 学制D、子癸丑学制 四、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 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 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 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 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 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 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 于国际交流。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 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 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 人和著作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 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 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再 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 茨。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 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 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 化。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物质文化、学校组 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 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 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 样性、互补性。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 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 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 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 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 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 属于人的一部分。 三、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 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

2017年电大17秋社会学概论(省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7电大)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题 1.群学肄言

2.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3.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生存享受发展 4.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5.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6.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7.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内化: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已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作用,转变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4.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6.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人个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普遍现象。 四、简答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①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②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③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④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⑤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交往的意义。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 8884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开卷) 1月 一、 填空题( 每题1分, 共20分) 1.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能够分为三个方面, 即 ( ) 、 ( ) 和 ( ) 。 2.一般说来, 正式群体是社会稳定的 ( ) , 非正式群体则能增强 ( ) 。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 ) 。 4.孔德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问题, 涂尔干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问题, 二者在精神上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5.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 ) 、( ) 、同享性、象征性、传递性和变迁性。 6.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 ) 的总和。 7.关于社会问题, 社会解组论认为, 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 ) 、人口的迁移、都市化的加速以及( ) 。 8.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 9.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 即( ) ; ( ) ; ( ) 。

10.所谓城市化, 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 ) , 二是( ) 。 二、 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 共12分) 1.社会资本 2.集合行为 3.全球化 三、 判断题( 首先判断正误, 然后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 共24分) 1.一般来说, 非正式群体, 群体成员之间缺乏持续的相互交

往活动。 2.继续社会化往往着眼于人的改造, 具有强制性。 3.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 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码:2202; 2.资料整理于2019年9月16日,涵盖了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2015年7月试题] 答:(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行政改革的阻力。[2019年1月试题]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2016年7月试题]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 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哪些方面?[2012年7月试题] 答:(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2014年7月试题]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2015年7月试题]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2018年1月试题] 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2008年7月试题] 答:(1)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2009年7月试题] 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 (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2009年1月试题] 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2014年7月试题]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简述行政法规的基本特征。[2012年1月试题] 简述行政法规的基本特征。[2013年7月试题]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蔗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简述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2010年1月试题]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2015年1月试题]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2017年1月试题] 答:(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 1

2017年电大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

电大2011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标准答案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学前教育理论第一次尝试。”“平民化” 、。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 中国化 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远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远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学前教育是面向 0-6 岁儿童实施的教育。的表现和结果。 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攻能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11.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王守仁)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 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 )。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C )。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B )。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育人的功能 5.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 )。 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6.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 1.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3.育人效益:人们通过教育过程而获得的成果或收益。追求育人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较多的育人成果,或者以同等的教育投入取得更多的育人成果。 4.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案要点: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 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 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2.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案要点: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 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 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 3 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 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 办学前教育立法。

2021年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试卷代号:8884/6318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开卷) 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从功能上来说,社会群体是可以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集合体。 2.古典科学组织理论重要侧重对静态组织构造研究,注重组织经济效率协调,以为组织是由合法管理权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机械性系统。 3.经济制度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筹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__________________。 4.马克思说,人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 5.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概念。 6.马克思主义以为,贫困产生主线因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不平等。 7.早发内生型当代化国家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这些国家当代化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这些国家当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8.对越轨分析,生物学观点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学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谓都市化,是指人口向都市集中过程。详细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格基本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即人对社会环境态度和行为特性,如,需要、动机、兴趣、观念、态度、习惯等;二是__________________,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心理特点独特结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初级群体 2.社会流动 三、判断题(一方面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24分) 1.并非任何社会控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起增进作用。

电大2019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答案

电大2013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学、经济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四类 4.中国农民的生活特征有(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 6.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7.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8.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织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9.从家庭结构角度,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10.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1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概念家庭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现象 13、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14.解释社会分层的三个理论(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15、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16.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17、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 18.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9.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20、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2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通过一手续加入的成员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必要的物南设备) 22、就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23、解释贫困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24、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5、(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26、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27、失业有(显性失业、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28、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罗马俱乐部) 29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1891) 30、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31、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Y理论) 32、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教科书(逻辑起点) 33、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34、社会的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35、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 36、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3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38、霍桑实验得出的注明结论:人是(社会人)3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 40、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4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2、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43、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4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 46、需要的特点包括(需要的必然性需要的客观性需要的社会性) 47、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48、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49、(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5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二、单选题 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4、“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4、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6、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的矛盾)。 7、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对立)。 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9、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 10、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11、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丁伯根)。 1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 13、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非正式控制)。 14、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计划生育)。 15、“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16、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水平流动)。 17、“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乐主义) 1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9、《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20、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迪尔凯姆) 2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22、人文区位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3、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24、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2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26、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不充分就业) 27、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

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单项选择题答案新版

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单项选择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在西方, 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B.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B.公共性)。 3、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欧文 )。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C.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A.《行政之研究》),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韦伯)。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 A.官僚制理论 ) , 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D.泰勒 )。 10.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 D.法约尔)。 11.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D.法约尔 )。 12.提出著名的POSDCRB, 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 B.古立克 )。 13.20世纪30年代, 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4.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 C.怀特)。 15.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D.《行政学导论》)。 16.中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D.梁启超), 她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

"中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7.中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 她于1876年在( B.《论译书》)中提出"中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8.中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9.中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 C.张金鉴 ) 。 20.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D.孙中山), 她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第二章行政环境 1、公共行政环境的( D.特殊性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A.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 C.公共行政生态学), 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 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4.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 该书的毛者是( A.里格斯 ). 5.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里格斯的( B.《公共行政生态学》 )。 6.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C.农业社会 ) 。 7.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 . 8.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C.工业社会 ) 。 9.按照里格斯的划分, 棱柱型是(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技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

2017年电大《教育学(学前专)》机考题库及答案

电大《教育学(学前专)》机考题库及答案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般来说,在较为优越的师资、设备和教材的条件下,学校学习的年限就可以相应地缩短,这说明学校教育制度受()的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中学又大多分为初中、高中阶段,这反映了学校教育制度受()的制约。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我国学校的最早萌芽是()。庠 我国最早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单轨制最早出现在()。美国 分支制最早产生于()。苏联 多选题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机构,教育组织,教育法规,教育章程 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相符的是()。重视早期教育,发展基础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教育制度的特点是()。规范性,历史性,主客观统一性 我国最早的现代学制是()。《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包括()。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制 判断题 课程资源筛选过程中的优先性原则是指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考虑特定学生的特殊情况。× 教师评价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由教师开展的评价活动。× 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特点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特点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的。√ 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特点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来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奖惩性教师评价面向过去,发展性教师评价面向未来。√ 单选题 “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是指()。课程 哪一项不是活动课程的优点?()知识的系统性 一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照应,穿插进行的学科构成的综合课程是()。关联式综合课程 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国家课程 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和工作性评价的划分标准是()。评价目的 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生已知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是()。初次面谈,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复查面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