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语言的审美性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0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一、影视美学概述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以影视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二、影视美学的特征1、综合性:影视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影像、声音、表演、剧情等多种元素,使得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艺术的美感。
2、动态性:影视作品是动态的,它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结合,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现实性:影视作品所呈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加工,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文关怀。
4、娱乐性: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它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特效等手段,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三、影视美学的审美规律1、节奏感:影视作品需要有节奏感,使得剧情能够有张有弛,起伏有致,从而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2、表现力:影视作品需要通过生动的表现力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真实感:影视作品需要具有真实感,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4、情感表达:影视作品需要通过情感表达来传递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四、影视美学的审美价值1、艺术价值: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品,其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艺术性上。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需要有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创意,还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2、教育价值:影视作品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文化、传递价值观和弘扬正能量等方面。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思想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3、社会价值: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映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等方面。
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戏剧影视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文学性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主题,而艺术性则是指作品所展示的表演形式与美学风格。
本文将探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于作品价值和观众体验的影响。
一、文学性的体现戏剧影视作品通常基于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或创作,文学性对于戏剧影视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文学性要求作品具备丰富的内涵和深度的思考。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等方面的探讨,表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以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家庭为主线,通过对家庭纠葛和命运的反思,展现出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众生相,具备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次,文学性要求作品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表达形式。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叙事结构、角色塑造、对话语言等多种手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性。
例如在话剧《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通过复杂的台词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复仇与悲剧的主题,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探索。
此外,文学性还要求作品具备普世性和超越时空的价值。
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感触。
例如电影《罗马假日》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却通过对社会阶级、人性善恶等问题的探讨,表达了普遍的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念,使观众产生共鸣。
二、艺术性的表现艺术性是戏剧影视作品所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使观众在表面故事之外获得审美的享受。
首先,艺术性要求作品具备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在戏剧影视创作中,导演、编剧等创作者通过独特的观点和表现方式,赋予作品生命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导演透过阿甘这个智商低下但乐观向上的角色,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国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其次,艺术性要求作品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刺激,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精确的镜头运用、音乐与声效的调度等方式,制造出观众情感的高潮与低谷。
114霍 琦:影视视听语言分析影视视听语言分析霍 琦(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2)作者简介:霍 琦(1992-),女,汉族,河南人,学生,艺术硕士,河北大学,专业为戏剧与影视学。
【摘 要】在影视中利用的视听语言的作用,其实就是对电影设计的一种基本手段。
在利用视听语言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利用到了人们日常在视觉、听觉方面的习惯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在电影的叙事方式上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样有效地克服了在电影叙事中,只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单一性,本文就对几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具体总结其中的妙处。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特点;分析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114-01一、视听语言概述(一)视听语言定义所谓的视听语言,通俗讲就是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来向对方传达某一种含义,从而达到语言的作用,在影视中我们所熟知的利用镜头的调度和各种音乐的运用,就是非文字的一种语言的传达,视听语言其实也是通过利用人们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条件反射,通过对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进行信息的传递。
(二)视听语言的主要分类1.景别。
景别指的是在画面中主体形象位置的固定下,通过变换取景的角度致使拍出的画面大小远近会有所差异,主要就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对于景物拍摄的远近不同,打造出的感觉也不同,所拍出的内容效果也会相应的有所差异。
2.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顾名思义也就是镜头的运动和跟进,这是艺术家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一种行为,对于运动镜头主要分为五种基本形式有推、拉、摇、移、跟,通过运动镜头可以交代细节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且创造出戏剧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影视情景,营造出轻松、欢乐、恐怖等独特的氛围。
3.电影声音。
电影声音主要分为音乐和音响,音乐旋律的差异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基调,且音乐对于场景的布置和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一些喜剧的色彩环境渲染和恐怖的环境渲染,大多数都需要音乐来进行铺垫。
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均隶属于“艺术”语言之列,只是各自的表现方法不同而已。
文学语言是用文字——书写符号或印刷符号表达出来,主要用文字符号来造型。
影视中的文字则完全是另一种现象。
它不是排演也不是插图,而是被翻译的影视语言。
影视不仅仅是活动的照像,而且是一种能够拍摄的特种语言。
在这里,观众被置于一种全新的接受条件下,是读解的逆向过程,从客体的、从运动着的镜头画面、声音的比较,到对它们的理解和它们的称谓。
两种语言有写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没有一种绝对独立的事物。
事物的产生乃至发展总是同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影视语言既被称为一种“语言”,它就必然同文学语言有某些天然的关系。
文学语言通过文字这种基本元素的各种组合,就能组合出各种各样的词汇、句式,从而变幻出无穷无尽的意思和表现手法。
当然,作家因其观摩生活的视野和角度以及个人特有的感情、性格、情绪、修养等不同,都会对文学语言的各种因素产生影响。
影视语言也有各种表现形式,画面的构图、静态与动态画面、摄影(像)机的运动、拍摄的角度、景深景别、时空转换、镜头切割、蒙太奇组接,以及音乐、音响、对话、插曲、表演、化装、照明、美工、特技、服装、道具、烟火等各种因素,此外还有隐喻、象征、画面张力、节奏、基调、气势等多种表现形式。
而后通过各种方式的组合,组织成不同句式的段落和场景,表现为不同的叙述结构。
创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风格也将融于其中。
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随着影视与文学的发展,他们的内在关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每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作为完整而有机的生命建构都散发着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对这种魅力的产生或许任何批评家都难以做到条分缕析,但大致来说不外乎两个向度上的表现:一是,影视作品中所储存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积淀或文化信息可以是关于现实的或过去的,但都必须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的展现)以及对这种文化独特的阐发视角给观众带来的既陌生而又亲切的心理效力。
信阳师范学院影视鉴赏课程论文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课程时间新媒介时代影视文化素养与审美鉴赏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介形式不断出现,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新旧媒介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新媒介崛起,在内涵与结构上新媒介素养都成为与传统媒介素养全然不同的概念。
全媒体时代的新媒介素养与传统媒介时代有很大差异,新媒介素养在概念内涵与结构、媒介运用与表现、媒介教育与发展等方面同传统媒介素养存在显著不同。
新媒介提供了大量的人际交流平台,让消费者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伴随着新兴媒介一同成长的大学生们,自然成为其主要拥护者。
大学生借助这些工具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积极参与舆论,引领或跟随时尚话题,在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角色中自由转换。
相对于欧美国家较为先进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我国新媒介素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撷取和综合国外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一切有益经验,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我国民众的新媒介修养与品质。
同时,我们也要反对和警惕在新媒介素养教育学习中的崇洋媚外、全盘西化,需要注重新媒介跨文化传播教育,使民众在接触网络外来文化时,具有清醒的理性批判意识。
在当下发展新媒介素养教育中,我们应提倡“超越保护主义”,但任何理念都不是万能的,新媒介素养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规律,特别是在新媒介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阶段,我们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需要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需要理智处理和协调政府、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关系,集结社会力量,争取让新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有益国民的快乐教育与终身教育。
在新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根本,因此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新媒介素养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快乐教学。
即通过案例或情趣教学,既让学生对新媒介有批判性认识,又能引导他们从新媒介的正当使用中获得乐趣。
DavidBuckham就曾经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媒体更为有效地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的准备”。
⽂学翻译的共同特征是情感化和⼈物性格再造,⽽⽂学形态的多样性⼜赋予了翻译重建形式美的不同艺术品格。
这三个⽅⾯便构成了⽂学翻译艺术审美的主要内涵,同时也赋予了翻译作为艺术的特殊品质。
影视剧脚本的翻译是⽂学翻译的⼀种特殊形式,其典型特征不仅体现了媒介跨⽂化传播的⼈⽂品质,⽽且反映了⽂学翻译再创作的审美特征。
本⽂以下从五个⽅⾯说明影视剧脚本的基本翻译⽅法,并从审美的⾓度分析这些⽅法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品质。
⼀、⼝语会话原则 “信、达、雅”是传统的翻译准则,现在⼀般理解为“忠实、通顺”。
影视剧脚本的翻译⾃然不能离开这⼀原则。
但是如何实现“忠实、通顺”则值得研究。
仅从 “通顺”的要求来看就未免过于笼统。
影视剧中⼈物对话的翻译不是供读者去慢慢阅读品味的,⽽是要转化为配⾳演员的声⾳,使观众在观赏的瞬间去理解接受。
因此,仅仅达到⽂字上的“通顺”、“通达”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之贴近⽣活,使之易于上⼝,便于听懂。
这样的译⽂,经过配⾳,才能与⼈物表情(包括⼝型)相吻合,才能最终求得⾃然、逼真的艺术效果。
试⽐较下列对话的两种不同译法(选⾃美国电视系列剧《亡命追凶》中“天命难违”⼀集): (⾦布尔到兽医马丁家求职) Kimble:I don't know much about animals. ⾦布尔:①我对牲畜知道得并不多。
②我对兽医可不⼤懂。
Doc:You don't have to. Fo1ks around here believe l do. Been foo1ing them for forty years…… 马丁医⽣:①你没必要知道。
周围的乡民们相信我知道。
40年了我⼀直愚弄他们…… ②呃,不⽤你懂。
乡亲们都以为我懂。
我蒙了他们40年了……(在汽车上) Doc:Well,Simmon's beliefs forbid the use of medicines……。
When his wife took to bed,I had that hospital send a doctor to her.But Joshua held him off with a shotgun. 马丁医⽣:①呃,西蒙的信条禁⽌使⽤药物,他妻⼦卧病在床时,我让医院给她派来了个医⽣,可乔舒亚⽤枪把他拒之门外。
影视艺术鉴赏概述影视艺术鉴赏是指对电影和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并从中获得艺术享受的过程。
影视艺术鉴赏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影视艺术的特点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媒体性影视艺术是由画面、声音和语言等多种媒体要素组成的。
这种多媒体的表达方式使影视作品能够更全面地展现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等方面。
艺术技巧影视艺术借助镜头语言、导演技巧、后期制作等手段来表现情节,创造氛围和营造艺术效果。
这些技巧的运用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观赏具有重要影响。
故事叙述影视作品一般以故事为基础,通过讲述故事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关系和转折点等对于影视艺术的鉴赏至关重要。
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要进行影视艺术鉴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视觉审美影视作品是一种视觉艺术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光影效果等来分析和欣赏影片的艺术价值。
剧情分析影视作品的剧情是整个故事的骨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故事结构、情节转折和角色发展等要素,来理解和评价影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导演与演员表演导演和演员的才华对影视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导演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的表演技巧,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影视作品的艺术意图和内涵。
音响效果音响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增强影片的戏剧效果和艺术氛围。
通过分析和欣赏影片中的音乐、声效和配乐等音响要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影片的艺术价值。
影视艺术鉴赏实例分析《阿甘正传》1.视觉审美–画面构图精美,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特别注意到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鸟瞰镜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
2.剧情分析–故事结构紧凑,主线清晰,情节转折和角色发展连贯自然。
–影片通过阿甘的一生,向观众传达了关于人生、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3.导演与演员表演–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将阿甘的一生展现得感人至深。
影视鉴赏与影视评论影视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影视都是新兴的,独特的现代艺术。
由基本体形态的共性和个性决定。
因此,影视鉴赏活动必然带有各自的鲜明特点。
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这是不容忽视的。
其具体表现是:1、被动性和主动性电影的观赏内容是完全被动的-------题材内容、银幕上的形象内容、观众的视角、观赏环境、观赏者与创作者之间交流对话与沟通的滞后性等等。
电视的观赏内容的完全被动与电影的观赏内容的完全被动有共同性,但就观赏环境与观赏方式而言,其通常状况则完全相反。
1)观赏空间环境是自由的,不受任何人为的限制;2)随意的选择频道改变观赏的对象,观众有选择自主权;3)家庭明亮、舒适的自然条件,和其亲切。
温馨的人际气氛,使观赏者不可能产生像电影院中那样的孤立无助,主体“残缺”,寻求保护与支撑的潜意识。
相反他会觉得自身的强有力;4)电视观赏的集体性不是使观赏者相互受到人为的钳制,而是提供给他们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客观人文条件;5)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创作方式本身,也使观赏者随意中断和改变原有的观赏内容,以便并不妨碍他对鉴赏对象的接受得到应有的收获。
影视二者的既定目标与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在电影观赏中,创作者主要通过引起观众强烈的艺术幻觉的方式,来吸引其参与,引起其兴奋,诱使其投入;在电视观赏中,创作者则借助某种精心设置的途径,制造间离效果,激发观众兴趣,创构投入环境,提供参与条件。
所以,它们对各自观众的吸引力与诱惑力,可以说是同样巨大的。
就此而言,它们是殊途同归。
2、亲和性与间离性电影作为观赏对象,是与实际生活情形高度一致的逼真的形象世界。
第一、与其他艺术相比,在时间和空间的表现的范围,影视作品借助一定的物资媒介和高科技手段,可以把生活形象和生活全过程全面地、完整地、极其逼真地展露在观众面前。
达到客观形象和主观感觉的逼真。
第二、电影作为观赏目的、人们从来以从中看到人类自身的真实生活情状为第一动机。
电影使人类这种反观自身的愿望,基本上得到了最圆满的实现。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影视鉴赏论文范文1(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由于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简单忽视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晰。
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哀思,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
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现人物的感情,而采纳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爱好。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1)做好心理预备。
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消遣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整。
假如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动身,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亮,心理也更为紧急,在视听信息的猎取上表现得更乐观,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消失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索、分析、联想和推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2](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预备。
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影视鉴赏1.2影视艺术的主要特征1.2 影视艺术的主要特征影视艺术⽤声⾳和画⾯的运动组合所形成的视听语⾔将观众带进了逼真与想象合⼀的审美世界。
如果说⽂学的艺术特性体现在⽂字上,绘画的艺术特性体现在静态的画⾯造型上,那么,影视艺术审美特性则体现在运动着的画⾯、声⾳以及完成画⾯与画⾯、画⾯与声⾳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影视艺术是各种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门艺术,这是因为影视⼏乎拥有着其它艺术的所有表现⼿段。
在它的肌体中有⽂学、戏剧、舞蹈、⾳乐、绘画、雕塑等各种因素。
影视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即是它的综合性。
⼀、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影视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的混⾎⼉,倘若科学技术没有发展到⼀定阶段,倘若光学、化学等科学没有发展到⼀定的⽔平,那么影视艺术是不可能产⽣的。
科学技术不仅是影视艺术诞⽣的必要条件,也为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
电影的每⼀次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声到有声,从⿊⽩到彩⾊,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超⼤荧幕、球形银幕,从后期配⾳到同期录⾳,同代从单声道,到多声道数码⽴体声,从平⾯电影到三维⽴体和全息电影。
科学技术还直接影响了影视语⾔的形态:蒙太奇的运⽤是依托摄影机摆脱固定状态为前提的;景深镜头,也是靠了摄影和摄像镜头在技术上的改良。
世界各国在影视领域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关科学技术的竞争。
⼆、视觉性与听觉性的综合艺术可以分为四⼤类:想象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视听综合艺术。
影视显然是属于视听综合艺术,他是视觉和听觉的直接的综合,有声⾳,有画⾯。
影视艺术对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是⼀种全⾯的综合可以使⽤⼀切艺术⼿段和技巧。
影视艺术是视觉与听觉为主的影像艺术。
视觉、听觉以及视听融合性都是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传统艺术中绘画艺术是⽤画⾯来塑造形象,但是缺少了⾳响效果;⾳乐艺术是⽤声⾳来塑造形象,但⼜缺少了画⾯,也就缺少了形象感。
⽽影视艺术的出现,尤其是有声电影的出现,使艺术具有了⾳响与画⾯的⾼度融合。
论影视语言的审美性【摘要】影视语言是一种以声音和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语言。
影视语言的结构不同于自然语言。
影视语言是一种多维多向的立体结构,是由多种艺术形式和多种技术手段共同构成的复杂语言。
影视语言由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共同构成。
【关键词】电影;审美性;影视语言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4-274-02一、影视语言审美性认知(一)对审美的认知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
①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二)对影视语言审美性的认知首先,影视语言作为兼备广义语言对某种信息传递功能的符号系统和狭义语言中图像语言、声音语言、艺术语言等内容的综合语言,它是通过在传达某种语义信息的同时又传达审美信息,所以影视语言是涵盖在艺术语言的范畴中的,审美性就成为影视语言的最基本的特征。
其次,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在影视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多为文字作品到电影作品的转换,这一转换过程是影视语言审美性产生的一大空间,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将原本平面的文字转换成画面语言,本身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再将平面的文字转而成为立体的表意体系的时候,原本的语言表意就发生了变化,单向意志的语言就变成了通过画面符号突出效果功能的影视语言,在这种背景下影视语言的审美性就产生了。
再者,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在接受到影视作品的时候就是对影视作品做出一定的心理判断或者是认知,这是对影视作品的审视亦或者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之后受众会依据自身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情感经历做出属于自身内心的判断,这是对影视作品的审美过程的综合体现,所以受众在对影视作品进行评判和心理认同的时候也是对于影视语言的一个审美的过程,受众接收到不只是单传的意向,同时还能获得一种情感和心理的认同感,这就到达了艺术语言传达的效果功能,所以也就造就了影视语言的审美性。
二、影视语言审美性的表现影视语言审美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自指性、曲指性和虚指性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一起构成影视语言审美性的外在表现。
(一)自指性1.影视语言具有自指性。
影视语言的自指性是在和文学语言自指性进行对比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
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提出“非文学语言很像走路,文学语言像跳舞”。
由此可以看出,非文学语言有着很强的目的性,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而说话的表意形式,而文学语言则没有目的性。
语言符号的自指性是为了更加突出语言本身,着重点在于语言本体,而影视语言的自指性则侧重于表现目的,同时也兼顾语言本体。
因而,影视语言的自指性是指:影视符号在表达某个意思的同时又以表达本身为目的。
尽力突显语言符号自身,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同一个故事,用文学语言表达出来和用影视语言表达出来是有差别的2.影视语言符号自指性的目的。
根据瓦莱的观点,非文学语言是有目的的,是为达到目的而说话。
具体来看,影视语言符号自指性的目的体现在两个方面:(1)运用自我指涉,强化和增强审美效果,使其更容易打动和感染观众,更容易激发观众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感受。
例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当丫鬟雁儿被罚跪在冰天雪地之中时,导演用了一个俯拍镜头,再一次强调了“口”字吃人的喻意,让观众深深的受到震撼,为这个可怜的女性哀叹。
(2)影视语言符号的自指性是为了更有力的传达影视语言所要传达的再现或是内容。
影视语言的自指性,强调了语音的形式层面,不仅要表达意思还强调用不一样的形式表达,从而使影视语言具有了审美性。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运用了多种符号来强调“吃人”的封建礼教:“口”字型的院落、楼顶的“死人屋”和整部片子最具代表性的点灯仪式等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达,使得影片具有更强的审美性。
(二)曲指性1.影视语言具有曲指性。
影视语言具有曲指性特征是由于影视语言所指称的内容具有不可穷尽性,不像科学语言有逻辑的表达。
影视语言更多是作者的一种情感、情绪、表象,是流动的、异变的、混杂性的,因而,鲜有自然语言难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受众在自己的欣赏体验过程中配合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加以理解,而不同的受众由于情感、经历的不同又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影视作品中也是一样,受众的不同,带来的审美体验也是不一样的,这与受众的审美有关,是受众接受心理的“欲望”,审美心理的要求。
含蓄的、曲指的影视语言满足观众心理审美、欲望的要求。
2.影视语言曲指性的含义。
影视语言的曲指性包含的两层含义:(1)影视语言通过影像间接的指涉意义。
这里所说的指涉意义是指影视语言的比喻、象征特性。
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以老虎、斑马、猩猩等动物打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然而细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动物其实和影片中的人物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具有象征意义。
(2)影像所指涉的意义是多重的,也就是影视语言的复义性。
在影视作品中,导演通过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含义往往具有多重性。
总而言之,影视语言的曲指性强化了影视语言的审美性,使得受众在审美体验中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进行理解消化,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
(三)虚指性1.影视语言具有虚指性,“虚指”是相对于“实指”而言,影视语言所表现的并不是原有的本来面貌,而是虚构、假象的情节,即通常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影视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虚构的过程,虽然当中有对现实生活的高度还原,但依然无法改变其虚构的事实。
我们将其称为“伪陈述”“模拟陈述”“虚假陈述”。
影视语言的虚指性告诉我们,影视作品并不是要表现现有的,而是追求审美,给受众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2.影视语言虚指性的审美效能。
影视语言虚指性通过虚构和艺术加工,给受众带来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即影视语言虚指性的审美效能,影视作品通过所描写的虚构情景,激起观影者的情感与惊奇而产生审美。
此外,影视语言虚指性的审美效能还表现在其教化功能上,审美愉快中给观影者思想上、精神上的教义。
三、影视语言的审美效果审美需要时人类的一种特殊需要。
审美需要对精神么预约行的追求是一种情感性的意识活动。
情感是对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实物的态度的体验。
影视艺术是专门为了满族人们审美需要而发生的,它的诞生,同时促进了人类审美需要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
根据影视艺术独特的个性进行审美,并提高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因为什么有净化心灵,培养高尚情操的作用,审美能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自由。
(一)画面美影视作品通过丰富精美的画面,展现人间的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受众饱览各种动态的画面,从而产生美感,获得什么愉悦。
丰富精美的画面往往通过变化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等达到画面的独特性,吸引观众去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血战台儿庄》里,最后破碎的军旗在迎风飘扬,敢死队员的人梯依然可见,把国歌的内容含蓄地表达出来,在此,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解释。
(二)音乐美好的音乐,能烘托气氛,让喜的更喜,悲的更悲。
一部电视连续剧《渴望》轰动了全国,其中里面的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已超越了影视作品,演绎成现实生活中的对好人最平常却又最诚挚地祝福。
此首曲子为《渴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好的影视作品,使用哪个是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使人领会荡气回肠的音乐美,及感受旋律的时缓时急,时低时高,更领会歌词的传情达意所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强烈的共鸣,涤荡着心胸,让情感得到升华,产生无穷的美感。
(三)语义美影视艺术要浓缩众多的生活,既需要高度概括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又需要鲜明的个性语言展现栩栩如生的个性。
用非常”经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是一种深沉的美,含蓄的美。
在《还珠格格》这部电视连续剧里,小燕子的语言极富个性化,她一说话,常常会令人啼笑皆非,她的可爱,率直天真,毫无心机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回答纪师傅的三个问题都用“萝卜”作答,把一个天真,顽皮,胸无点墨的“格格”表现得活灵活现。
影视的语言美,让人领略到语言以外的更深层的东西,让人遐思,让人回味。
影视语言是将现实生活的真实事物加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它是典型的,立体的,内涵丰富的。
含义丰富的语言是影视艺术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更鲜明,更集中的表现。
(四)情感美诸种情感中,影视艺术总离不开表现爱情题材,因为爱情更能使人体会到什么是“生死相许”,什么是“白头偕老”,什么是“两情相悦”等。
不同的爱情会体验到不同的美。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壮美,堂吉诃德的爱情滑稽美,茜茜公主的爱情优美。
影视艺术创作贯注了情感,影视表演中,演员融入了情感,动人的情感往往打动观众的新,引起深吸震惊效应,带来审美愉悦。
(五)人格美影视艺术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鲜活的艺术形象折射出人格魅力的光环。
即使是人物的悲剧,打破了我们所实现估量的期望值,我们还是会体验到美。
无论是芸芸众生的小市民,还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会让我们体验到崇高的人格美。
欣赏影视艺术的人物形象,很自然会进入“莺飞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境界,也就是对艺术形象审美,已超越某种具体的功力目的,专为获得精神愉悦。
综上所述,对影视语言的审美是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一种心理驱动,表现为一种对精神享受的追求,一般观赏影视艺术,是为了获得精神愉悦。
审美是热内衣是觉醒后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种需求,其实质就是主体心理功能的表现欲、创作欲,是力求完美的自我实现的最理想方式。
审美需要驱动主体进行欣赏过程,从而使主体完成自我实现和郁积的情感宣泄,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影视艺术恰好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人们超越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等种种烦恼,摆脱例如世俗的功名利禄的羁绊,使人经历了心灵的洗礼、陶冶。
因此,把我影视语言的审美路径,不断提高审美的能力,非常重要,能使人更好地获得审美愉悦。
注释:①田星.论雅各布森的语言艺术功能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6(15-16).参考文献:[1][法]马赛尔?马尔丹,何振淦译.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2]贾磊磊著.电影语言学导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3]王丽.影视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探析[J].电影文学,2011(03).[4]肖平.影视镜头语言的新认知[J].声屏世界,2003(04).[5]涂晓丹.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的关系[J].福建艺术,2007(06).[6]苏辛群.电影语言和电影艺术的综合性[J].电影艺术,1961(03).[7]朴哲浩.论影视语言的特性[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8]马晓红.影视语言的语体风格[J].电影评介,2006(17).[9]张艳萍.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与艺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5).[10]沈国芳.论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特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