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装置综合影像艺术审美谈
- 格式:pdf
- 大小:186.91 KB
- 文档页数:2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装置艺术是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它通过创造三维立体的装置作品来呈现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
装置艺术作品通常由各种材料和媒介构成,包括但不限于物体、声音、视频、灯光、投影等等。
与传统的绘画或雕塑艺术形式相比,装置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装置艺术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空间限制。
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通常是二维的,而装置艺术则是三维立体的,它可以占据整个展览空间,不仅可以占据地面和墙壁,还可以悬挂在空中或利用整个房间的空间进行展示。
装置艺术的形式自由度较高,可以根据艺术家的创意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其次,装置艺术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感。
观众在观赏装置艺术作品时,不仅仅是被动地欣赏,还可以主动地与作品进行互动。
艺术家通过创造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引导观众与作品产生互动,使观众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亲身体验、穿越作品等方式与装置艺术产生身临其境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重新思考和感受艺术的含义和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再次,装置艺术的创作关注社会和环境议题。
装置艺术不仅仅是对美学的探索,更注重对当代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反思和关注。
装置艺术作品常常通过具体的物质和形象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独立见解。
这些作品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等。
艺术家通过装置艺术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和关注度,激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装置艺术可以具有临时性和可转移性。
由于装置艺术作品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和空间限制,它们往往是临时性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展出,展览结束后可能会被拆除或转移到其他地方。
这种特点使得装置艺术与展览场地和现场条件紧密相关,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珍贵性和独特性。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表达方式、空间利用、观众参与和社会关注等方面与传统艺术有所不同。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引领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装置艺术作品的观赏不再是纯粹的审美体验,而是促使观众思考、反思和参与的全新体验。
浅谈装置艺术对现代公共空间的影响【摘要】装置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在现代公共空间中的展示,为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装置艺术不仅赋予公共空间更多元的表现形式,还提升了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使人们更加愿意在其中停留与欣赏。
装置艺术也促进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和参与,使其成为城市文化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公共空间发展的创新方向。
装置艺术对现代公共空间的影响不可忽视,为公共空间带来了更多活力和创意,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装置艺术的呈现,公共空间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性,而更具有艺术性和互动性,使城市更加具有吸引力和魅力。
【关键词】装置艺术,现代公共空间,影响,多元表现形式,艺术氛围,关注,参与,文化地标,创新,活力,创意,城市文化建设1. 引言1.1 装置艺术的定义装置艺术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它通过在特定空间内创造具有特殊寓意或审美效果的实体作品来表达艺术家对现实和想象的创作理念。
这种艺术形式强调作品与特定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关联,使观众与作品在物理和感官上产生共鸣和互动。
装置艺术可以是三维的雕塑、声音、灯光、影像等元素的组合,也可以是基于特定概念和主题的虚拟艺术作品。
装置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跨越了传统绘画和雕塑的界限,将艺术作品与空间、时间和观众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对空间的重新构造和利用,装置艺术创造出独特的观看体验和思考空间,引导观众重新审视周围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装置艺术的定义不仅局限于物质形式,更强调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心灵共鸣。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传达工具,能够唤起观众对当代社会、文化和存在状态的思考和反思。
装置艺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拓展传统艺术表达的边界,为艺术创作和观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2 现代公共空间的重要性现代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交流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我眼中的装置艺术
一、对装置艺术的理解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
它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
二、我最喜欢的装置艺术作品以及原因
这是澳洲艺术家Tanya Schultz的作品,糖世界。
她利用数以千计的糖果,搭配上百公斤的细砂糖、泡沫胶、亮粉、颜料及许多色彩缤纷的装饰小物,打造出一个无比
梦幻的Sugarland。
看到这幅作品,让我有童年的感觉,粉嫩的颜色,甜甜的味道,无忧无虑的生活;也让我想到了初恋,乌托邦的浪漫七夕,笼罩着整个作品。
Tanya Schultz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从远古神话、通俗的童话到现代的电玩游戏通通都是Tanya Schultz创作的灵感来源,而一向怀抱着乌托邦理想的艺术家,也透过不断的创作将心中的梦想呈现在世人眼前。
从丹尼尔•罗兹恩的镜像互动装置谈互动装置艺术的审美体验□茆还韩帆摘要: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互动装置艺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凭借自身强大的艺术包容性而被大众熟知。
互动装置作为新的艺术载体,承载、融合了许多不同形态的艺术门类,其交流互动的特性使互动装置艺术具备了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审美形态。
该文结合丹尼尔•罗兹恩的互动装置艺术案例,解析互动装置艺术的审美形态,以期为探索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互动装置艺术丹尼尔•罗兹恩艺术形态设计思维互动装置艺术是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其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其还有着较强的艺术包容性。
当前,不论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都与科技不断碰撞融合,融合成综合性较强的新兴艺术形式。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以往的艺术形式和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都产生了新的变化。
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互动装置艺术在设计思维方式、艺术表现形式、传播媒介方式以及审美感官体验等方面,都与以往的艺术形式有着较大的不同[1]o下文以丹尼尔•罗兹恩的互动镜像交互装置为例,分析互动装置艺术这一新兴艺术形态为人们带来的审美体验。
一、丹尼尔•罗兹恩的互动装置艺术艺术家丹尼尔•罗兹恩出生于以色列,目前在纽约生活。
他在研究软件与雕塑的艺术融合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最终创作出“机械镜”系列作品。
他将不同的材料作为组成镜子的材质,每一块材料便是一个像素点。
“机械镜”能够在罗兹恩的程 序控制下映射出参观者的形态和动作,给予参观者难忘而震撼的交互体验。
罗兹恩之所以会选择“镜子”这一主题,是因为他认为镜子的优势在于其有时能够使人们处于自我陶醉的状态中,而且镜子具有能够实时反馈的特性,突出自身具有成为独特的交互装置的特点。
罗兹恩擅长利用镜面的反射与折射交互,但他选择用于做交互的介质并非玻璃或铜器,甚至不是反光的材料,而是如毛绒玩具、木片、纸片等日常难以与镜面产生联系的材质。
他用许多小块材料拼出一面镜子的形状,让这些特殊材质的镜子在程序的驱动下产生动态变化,从而模拟出镜面反射的效果。
77有据可以自定义的“现成品”装置艺术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对“现成品”的使用和改造。
对“现成品”的使用涉及如何去选择材料。
材料被约定俗成的功能性特征或者文化所赋予的象征意义,这些是否应该去掉?材料本身并不具有特指的或者固定的意义,没有先验的象征意义在那里。
比如说棉花,因为它很柔软,往往容易将我们心理导向温情脉脉、温暖的概念,但这是描述性的文学叙事,是使用功能的条件反射,棉花不一定代表温暖印象,这是文化或常识所赋予它的意义。
如果剥离开这层社会性所赋予的意义,一个艺术家直接面对材料本身,应该如何重新置于自己的个人思考?比如纸也是这样。
以前中国古代做冷兵器曾经用纸来做盔甲,通过纸浆一层一层累积,厚度完全达到铁盔甲那样的硬度,只要不碰到火,渡河都没有问题。
我们通常以为纸就是一种温暖柔软的生理感觉,但实际上它可以作为盔甲,也可以作为凶器。
满清十大酷刑里面有一种酷刑,就是给犯人脸上一层一层叠加浸湿的纸,最后犯人窒息而亡,而纸干后从死者脸上揭下来,就是一张犯人死前的脸模,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装置艺术在选择和改造现成材料时,除了直接利用“现成品”已经被意识形态化的文化象征意义,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考向度?对于观者来说,如果用文化的象征意义对应它,通常会产生这样一个追问,就是“作品意义是什么”?知道作品意义之后,再来对应作品,结果反倒使作品本身显得很多余,作品被无限度地用理念阐释,导致作品本身失去了“存在”。
观念远远比通过观念做出来的作品更迷人。
因为它只是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停留在脑中,是流动的,没有物质显形。
这也论装置艺术——以几件艺术作品为案例邱 敏今天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式界限,比如综合材料绘画、雕塑的装置化、装置影像艺术等等。
形式界限很模糊,并不意味着艺术类型的边界被彻底打破,因为切入不同的艺术类型,从对材料的处理,到对时间、空间的理解仍然是有区别的。
解释了很多艺术家预设了很多方案,但是最后能够实践的也就一两个。
浅议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发展中的价值【摘要】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展示设计注入新的生机。
通过对装置艺术的定义和展示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引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二者的关联性和互相促进的作用。
装置艺术对展示设计的启发,为设计师带来新的灵感和创意,丰富了展示作品的形式和表现。
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丰富了展示设计的形式语言,为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体验。
装置艺术的艺术性提升了展示作品的质感和视觉效果,激发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结合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展现的独特价值和对行业创新发展的助力,可以看出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装置艺术, 展示设计, 发展, 价值, 启发, 表现形式, 多样性, 艺术性, 观众体验, 生机, 创新发展.1. 引言1.1 装置艺术的定义装置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在特定的空间中安装、摆放或悬挂特定的物品或物体,来创造一种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这些物品可以是各种材料制成的,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木头、布料、玻璃等。
装置艺术强调作品与观众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装置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临时性和空间性,作品通常是在特定的展览场地或公共空间中展示,观众需要亲自去现场体验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意义和魅力。
由于装置艺术与展示空间的关系密切,因此在展示设计领域中,装置艺术经常被用来增强展览或展示活动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通过引入装置艺术元素,展示设计可以更好地营造出具有冲击力和创意性的展示氛围,吸引更多观众并提升展示活动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1.2 展示设计的重要性展示设计在如今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商品和服务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桥梁,同时也是品牌形象和商业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展示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到销售和企业形象的塑造。
一个精心设计的展示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销售额,提升品牌价值。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其实现方式一、装置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装置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现代艺术形式,超越了传统的二维平面,将艺术创作扩展到了三维空间中。
它不再局限于画布和雕塑,而是利用各种实物、材料、甚至环境本身,创造出一种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
这种艺术形式强调空间、物体与环境的深度融合,同时,艺术家们往往鼓励观众参与其中,使艺术作品与观者的互动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1 超越二维的艺术形式装置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它不再受限于画布的尺寸或雕塑的立体形态,而是将整个空间作为创作的媒介。
艺术家通过组合不同的物体和材料,构建出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艺术场景,旨在引发观众对空间、时间和感知的新思考。
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艺术创作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视点到多元视角的转变。
1.2 空间、物体与环境的融合装置艺术的核心在于其与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
艺术家会根据特定的空间条件,选择或创造合适的物体,使作品与环境产生对话。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物理层面,更在于情感和概念上的共鸣。
环境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而作品也反过来改变了环境的氛围,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1.3 与观众互动的体验在装置艺术中,观众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旁观者,他们被邀请参与到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体验的一部分。
艺术家通过设计可触摸、可移动或可响应观众行为的作品,激发观众的参与感和想象力。
这种互动性让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每一次的互动都可能带来新的解读和感受,从而使艺术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可能性。
二、装置艺术的创作过程装置艺术是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它将环境、材料和概念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创作过程涉及多个阶段,从概念的孕育到观众的互动,每一步都是艺术家匠心独运的体现。
2.1 概念开发2.1.1 主题与思想的孕育在装置艺术的初期,艺术家需要确定作品的主题和想要传达的思想。
这可能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或者对特定环境的回应。
如何评价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形式一、引言装置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中叶,它超越了传统的二维画作和雕塑,将空间、环境与观众互动纳入艺术创作的核心。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包含了艺术家的观念表达,更强调了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对话,以及观众在感知艺术时的参与感。
1.1 装置艺术的定义与起源装置艺术,顾名思义,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内布置和构建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任何物质,从日常物品到高科技设备。
装置艺术的定义强调了其临时性和现场性,往往与展览场地紧密相连,一旦移除或改变环境,其意义和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起源上,装置艺术可以追溯到杜尚的“现成品”概念,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环境艺术和60年代的大地艺术。
1.2 现代艺术语境下的装置艺术:挑战与创新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下,装置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家可以利用更多元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创造出更为震撼和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另一方面,装置艺术也开始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如环保、身份认同、城市化等,使得艺术与社会议题的关联更为紧密。
同时,观众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观赏者,而是成为了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互动参与,实现了艺术与公众的共享对话。
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推动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
二、装置艺术的形式特征与传统艺术的碰撞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对空间、材料和技术的探索,与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对话和碰撞。
这种碰撞不仅体现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在于对艺术定义的拓宽和深化。
2.1 空间的介入: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传统艺术往往局限于二维平面,如绘画和版画。
而装置艺术则突破了这一限制,将艺术创作带入三维空间。
艺术家通过雕塑、建筑甚至环境设计的方式,让观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体验作品,使艺术与观者产生更为直观和互动的关系。
这种空间的介入,让艺术作品不再只是视觉的欣赏,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走进、感受和参与的空间体验。
装置艺术课总结装置艺术是一种以空间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空间的改造和创造,使观众在空间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装置艺术课上,我们学习了装置艺术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实践方法,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
一、装置艺术的基本概念装置艺术是一种以空间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强调观念和概念的表达,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
装置艺术作品通常是由多种材料和元素组成的,包括声音、光线、影像、物品等。
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强调艺术家的思考和创意,而不是技术和手工。
二、装置艺术的技巧在装置艺术课上,我们学习了一些装置艺术的基本技巧,包括:1. 空间感知:艺术家需要对空间进行感知和分析,了解空间的大小、形状、结构和特点,以便在创作中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2. 材料运用:艺术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元素,包括声音、光线、影像、物品等,以达到艺术作品的表现效果。
3. 色彩搭配:艺术家需要对色彩进行搭配和运用,以达到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
4. 空间布局:艺术家需要对空间进行布局和设计,以达到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
三、装置艺术的实践方法在装置艺术课上,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1. 空间感知实践: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空间感知实践,通过观察和分析空间的大小、形状、结构和特点,了解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材料运用实践: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材料运用实践,通过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元素,创作出不同的装置艺术作品。
3. 色彩搭配实践: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色彩搭配实践,通过对色彩进行搭配和运用,创作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4. 空间布局实践: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空间布局实践,通过对空间进行布局和设计,创作出不同的整体效果。
四、装置艺术的意义和价值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能够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观众在空间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其次,它能够表达出艺术家的思想和观念,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它能够促进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艺术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大学美术易考知识点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大学美术易考知识点——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当代艺术是指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表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观念。
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和行为艺术是其中两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介绍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定义、特点以及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并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一、装置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装置艺术是指通过三维的物体或构筑物来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和创意。
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不同,装置艺术强调艺术作品与环境空间的完整结合,观众需要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来理解和领悟作品所希望传达的意义。
装置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三维空间表现:装置艺术主要通过物体或构筑物的布置来呈现作品,观众可以在真实的空间中进行观看和体验。
2. 参与性:观众通常可以主动参与到装置艺术作品中,与作品互动,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3. 实验性:装置艺术追求对材料、形式和观念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打破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引发观众对艺术定义的思考。
二、代表性的装置艺术家和作品1.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他被认为是装置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泉》等作品挑战了对艺术品的传统定义和审美观念,以日常物品创造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2. 何塞·德穆勒(Josef Müller):他创作的《空间的双重露天画廊》利用镜子和玻璃搭建起艺术空间,使观众在空间中感受到与自己的身体和视觉的互动关系。
3. 安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他的装置作品以其巨大的尺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例如他的代表作《云门》。
三、行为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行为艺术是一种通过艺术家的行为来表达创作理念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通过身体语言和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艺术表达,通过观众的观看和参与来实现作品的完整性。
行为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呈现临时性:行为艺术作品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观众只能通过当下的亲身经历来感受作品的存在。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分析装置艺术是一种兼具观念性和审美性的艺术形式。
它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比,有着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下面我将从定义、历史背景、特征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装置艺术可以定义为一种以在特定空间中创造具有特定观念和意义的艺术品为目的的艺术形式。
它通常以实物、物体或者材料等作为媒介,通过组合、重构以及创造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来传达艺术家的观念。
与传统艺术形式不同的是,装置艺术更加注重观念性的表达,强调对社会、政治和环境等问题的批判、反思和探索。
其次,装置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源于对传统艺术界的反叛以及对艺术定义的重新审视。
当时,一些艺术家开始提倡将艺术从画廊、博物馆的空间中解放出来,将艺术引入到日常生活的社会环境中。
他们提倡通过装置作品来创造一种更为直接、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以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激发观者的思考和感受。
装置艺术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装置艺术强调空间的使用和参与性。
作品所选用的空间不限于传统的画廊,可以是公共空间、城市环境乃至自然景观。
观众可以进入作品所在的空间中,与作品进行直接的互动,产生更加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其次,装置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限制,媒介非常多样化。
作品既可以是用材料、物体构成的三维空间装置,也可以是通过声音、光影、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表现。
再次,装置艺术强调观念性和思辨性。
作品往往蕴含着艺术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的思考和观察,通过观念的传递引起观者的思考和共鸣。
最后,装置艺术具有强烈的临时性和情境性。
作品往往与特定的时间、空间、情境等因素紧密相关,一旦移出原本的环境,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和效果。
装置艺术的意义不仅在于艺术性的创新和突破,也对人们的思考和认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装置艺术打破了传统美学观念的约束,使艺术更加多样化和开放。
它教会了观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感知艺术,增加了观者与艺术之间的互动性和共创性。
对装置艺术的理解
对装置艺术的理解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是一种融合了空间、形态、声音、纹理、光和色彩的艺术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形式,装置艺术广泛地采用各种材料和工艺,以便将艺术作品融入到具体的环境中。
因此,装置艺术的实现和表达大都是依赖于特定的空间、具体的观众以及对作品的特定的理解。
装置艺术受到各种影响,包括构成、抽象、多元、媒体、装置、视觉、触觉和嗅觉。
装置艺术的实现过程中,艺术家借助许多创造性的方法,以及众多外来元素,如街道灯光、室外投影、空气和旋转木马,将艺术作品与特定空间进行交互对话,让观众能够体验到艺术家创作的脉络以及作品的情感意义。
装置艺术也是一种发展较为迅速的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歌剧、建筑、展览、舞台剧等等,所带来的变化是无可限量的。
装置艺术的创作者将其作品与以往的艺术形式进行比较,并以特定的创造性方法传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诠释,装置艺术更多地聚焦于客体的角色。
装置艺术倡导着一种多维度的创作模式,艺术家利用多种方式实现艺术作品的设计、创作、表现等等。
装置艺术涉及的媒介也非常广泛,比如动态图片、声音、影像、文本、抽象面貌,以及物质性的物体、objects、architecture等等。
它们会被观众感知、体验、再现,并从中汲取灵感、获得更多信息。
总之,装置艺术是一种全新的、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融入了丰富的媒介、复杂的材料以及丰富多彩的元素,可以让观众接触到不同的感受,拓展了不同的视角,以及体验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它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审美上的,而是可以深入到人们的思维感受上,开阔眼界。
0814068 08美教吴蕊浅谈中国装置艺术装置艺术的含义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装置艺术的特征装置艺术的发展如同其它艺术发展的景况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
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
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并没有朝令夕改。
主要特征包括:1.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内。
2.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
3.就像在一个电影场里不能同时放映两部电影一样,装置的整体性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4.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
5.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6.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
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7.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
8.一般说来,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9.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装置艺术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的。
[摘要]装置艺术是一门当代艺术,是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美学思潮笼罩下的新兴艺术门类。
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总是通过对生活进行错位表现几乎是装置艺术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装置的材料和手法将会越来越多元化。
[关键词]装置创作手法;观念艺术;多元化浅谈当代装置艺术杨琴琴(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一、装置艺术解析装置艺术(Intallation )始于20世纪60年代。
由于架上绘画语言创造的演变,艺术创造的动因发生了全面而又剧烈的变化,绘画的那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媒介和形式,决定了它不可能揭示出新的观念和人性中最深层次的某种东西,因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便离开画面,走向媒体创造,以材料媒质为观念的载体。
就在科技强权席卷一切,精英化,纯粹化的艺术山穷水尽的时候,新的艺术活动出现了,这些活动与当时的潮流是那么不同,竟然使西方艺术峰回路转,另开局面。
下面就是当时新出现的几项艺术活动:大地艺术(Land Art 或Earth Art ),可以看成是室内装置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亨治圆形石柱,而美洲的广阔土地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
以沙漠、高山和草原为原始材料,修整出或附加上巨大的几何形式,是大地艺术的早期特色。
最有名的作品是罗怕特·斯迈森(Robert Smithson )的《螺旋形防波堤》,这个堤坝宽巧英尺,观众可以沿着堤坝走几圈,除此而外没有任何实用功能。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是一种由非艺木材料构成,可在室内短暂陈列的立体展品,其中极少部分也会被博物馆收藏,它是一种布置展品的方法而非艺术特色或风格,所以它可以为许多艺术流派服务。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分析装置艺术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它通过将艺术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示艺术家对社会和个人问题的反思和观察。
装置艺术通常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媒介,包括物体、声音、光线、视频、影像等,通过对环境、空间和观众的参与创造出一种互动的艺术体验。
装置艺术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环境互动:装置艺术倡导与环境的互动,将作品安置在观众通常所处的环境中。
观众可以穿行于作品中,与作品互动,从而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
与传统艺术相比,装置艺术更加注重观众的实际参与感。
2. 并置多媒介:装置艺术多样化地利用各种媒介和素材,可以包括声音、视频、投影、雕塑、绘画等多种形式。
这些媒介在作品中相互配合、交融,创造出更加丰富复杂的艺术语言和观念表达。
3. 对话社会问题:装置艺术通常关注社会和个人问题,通过作品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文化差异等进行思考和表达。
作品的观念性和批判性往往是装置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4. 强调空间感和情感冲击:装置艺术作品通常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艺术家通过布局和构造来创造出一种特定的空间感,与这个空间相互关联的展示物则通过形式、材料、灯光等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冲击。
5. 瞬间性和可变性:装置艺术作品通常是暂时存在的,它们与观众的互动是短暂而瞬间的。
作品可能会借助时间、光线、声音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表情,这种变化带给观众一种非持久的体验感。
6. 融入自然环境:一些装置艺术作品将自然环境作为创作的一部分,将艺术与自然相融合。
艺术家通过创造与自然环境融洽的作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装置艺术更注重观众的参与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观众不再只是简单地欣赏和思考作品,而是通过与作品的互动,获取更多层面的意义和感受。
装置艺术作品的临时性和多媒介性给了艺术家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也让观众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感知和认知方式。
同时,装置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思考性,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提问,引发观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