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遗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山西非遗年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其中,山西非遗年俗作为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这些传统的年俗活动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山西人民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
山西非遗年俗包括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各自的特色活动。
例如,在春节期间,山西人民会腾笼放鸟、贴门神、挂灯笼、包饺子等,以表达对新年的喜悦和祝福。
而在元宵节时,人们则会放孔明灯、猜灯谜、舞狮子等,参与各种欢乐的活动。
山西非遗年俗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更是一种生动的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的方式。
通过这些年俗活动,人们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
同时,这些年俗活动也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它们成为山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山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山西非遗年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加剧,许多年俗活动逐渐式微,甚至濒临失传。
因此,保护和传承山西非遗年俗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
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发展。
总之,山西非遗年俗是山西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山西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山西非遗年俗,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山西非遗年俗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也是对中华文化宝库的负责和尊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山西非遗年俗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山西非遗年俗的介绍、意义以及传承与发展情况。
结论部分对山西非遗年俗的特点进行总结,并讨论了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展望。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包括:
1. 唐卡绘制技艺(藏族)
2. 宜兴紫砂陶瓷制作技艺(江苏)
3. 云南纳西木雕技艺(云南)
4. 嘉兴单弦龙舟技艺(浙江)
5. 苏州中国结制作技艺(江苏)
6. 石羊宫灯舞蹈传统技艺(四川)
7. 孔雀舞蹈传统技艺(云南)
8. 黑龙江腰鼓舞蹈(黑龙江)
9. 山西汾阳皮影戏(山西)
10. 贵州岔河苗族草帽织造技艺(贵州)
11. 河南宝丰熏鸡制作技艺(河南)
12. 台湾堀仓餐桌文化(台湾)
13. 内蒙古水陆大扁琴艺术(内蒙古)
14. 钓鱼舞(湖南)
15. 河南黄河木版年画制作技艺(河南)
16. 安徽博山剪纸技艺(安徽)
17. 赣南电梯秧歌(江西)
18. 龙焰火作坊(贵州)
19. 陕西灞桥地榆织造技艺(陕西)
20. 土家三年锣鼓队(湖南)
21. 湖北老河口大踏步(湖北)
22. 陕西韦曲剧(陕西)
23. 四川蜡染技艺(四川)
24. 哥哥妹妹石斛冷餐(湖南)
25. 漳州泥塑技艺(福建)
26. 蜡染技艺—布不根(云南)
27. 蓝田花边制作技艺(山西)
28. 河南天坛染织传统技艺(河南)
29. 胶东鲁画(山东)
30. 河南宋代铁鼎陶艺(河南)。
山西晋城非遗项目在咱山西晋城这块宝地上,藏着不少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暖的非遗项目,今儿个我就带你溜溜这些老手艺,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文化味儿。
一提到晋城,不得不提的就是那“打铁花”的绝活儿。
夜幕降临,村头的空地上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瞪圆了眼珠子,就等着那火树银花的一刻。
打铁匠们光着膀子,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淌,手里的铁钳子夹着铁水,往半空中那么一挥,哗啦啦,铁水在空中散开,瞬间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就像是夜空里突然炸开的烟花,美得让人心肝儿颤。
这场景,用咱老百姓的话说,那就是“美得冒泡,亮瞎眼”!再来说说咱晋城的剪纸艺术,那可真是巧夺天工,细致入微。
大娘大婶们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剪刀和红纸,咔嚓咔嚓几下,喜鹊登梅、年年有余这些吉祥图案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这些剪纸不仅装饰了咱家的窗户,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看着这些红彤彤的剪纸,心里头那个暖啊,就像是冬日里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从头暖到脚。
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咱晋城的八音会了。
这八音会啊,就像是村里的音乐会,吹拉弹唱样样俱全。
一到逢年过节,或者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八音会的乐手们就会穿上大红的衣裳,吹起唢呐,打起锣鼓,那乐声震天响,热闹非凡。
听着这乐声,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乐声飘散了。
这八音会啊,就像是咱晋城人的灵魂乐章,唱出了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当然啦,还有那些个传统美食,也是咱晋城非遗项目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说那阳城的烧肝吧,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香。
还有那高平的十大碗,碗碗都是硬菜,有肉有菜有汤有饭,吃上一顿,那叫一个满足。
这些美食啊,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咱晋城人对家的思念和牵挂。
走在晋城的大街小巷里,你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些非遗项目的影子。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晋城这片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些老手艺、老传统不仅丰富了咱的生活还传承了咱的文化让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归属感。
山西省非遗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古老省份。
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人们生活、旅行和文化活动。
此外,山西省还拥有众多的非遗传统文化,被认为是最古老、最具文化底蕴的省份之一。
山西省的非遗文化也被认为是我国华夏民族的灵魂,其中包括民间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传统的艺术形式,以及传统的生活习俗、民俗等。
山西省的非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了上千年,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文化熏陶和精神家园。
山西省的非遗传统有很多,其中包括晋剧、灵运、窑墙、古物尤里斯、绣花、古泉、山西木雕等,这些传统文化在山西省都有很高的文化地位。
晋剧是山西省传统戏剧艺术形式,在晋地区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服饰等特点,使人们充分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彩之处,也使晋剧成为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之一。
灵运是山西省的传统文化,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朝山西地区,由山西地区的居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利用动物的力量来运输粮食、物资以及人们的衣物等,而这种传统文化一直在山西省流传至今。
窑墙是山西省一种非常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源于中国古代的砖石建筑,其材料来源极其丰富,从最古老的石块到精美的釉面砖,窑墙充分体现了山西传统文化的美丽和智慧。
古物尤里斯也是山西省的一种传统文化,古物尤里斯的传播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它是一种道德讲故故事,用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古物尤里斯被称为“中国道德经”,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传统文化。
绣花也是山西省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遗文化。
绣花是在布料上绣出图案,吸取自然界的美丽景象而创作出来的,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自然界的美丽,也使人们能够通过绣花的艺术来体验传统文化。
古泉是山西省的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古泉的分布贯穿了山西省,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古泉,不仅是古代山西居民的水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山西木雕是山西省的一种古老的雕刻艺术,自唐代以来,山西木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将古老的中国文化和历史极其完美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也为大家带来了诸多风趣的木雕作品。
以下是一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童谣:
1. 《打盹儿》:流行于山西省运城市一带,用来哄孩子入睡的童谣。
2. 《火儿上城楼》:流行于辽宁省大连市,用来玩耍和唱跳的童谣。
3. 《娃娃起排排坐》:流行于江西省南昌市,用来唱跳的童谣。
4. 《拐磨儿》:流行于四川省遂宁市,用来唱儿歌和玩游戏的童谣。
5. 《打卦儿》:流行于山西省吕梁市,用来玩耍和娱乐的童谣。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童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童谣,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
1.董永传说(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
2.西施传说(浙江省诸暨市)
3.济公传说(浙江省天台县)
4.满族说部(吉林省)
5.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藁城市)
6.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
8.古渔雁民间故事(辽宁省大洼县)
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10.谭振山民间故事(辽宁省新民市)
1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
12.四季生产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3.玛纳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以上只是列举的部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其他的非遗项目。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临汾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17•【字号】临政发[2010]43号•【施行日期】2010.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临汾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通知(临政发〔2010〕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直属事业单位:为加快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国办发〔2005〕18号)和《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晋政办发〔2005〕77号)要求,申报项目必须“已列为县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经市级专家论证、文化行政部门审核、媒体公示等程序,我市于2010年9月17日将8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批准为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现予公布。
附:临汾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二○一○年九月十七日附:临汾市第二批市级项目名录(共计84项)民间文学项目保护单位尧的传说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大南庄的传说侯马张村办事处大南庄村委会台駘庙的传说侯马市群众艺术馆忤逆坟的传说侯马市群众艺术馆晋国故事侯马市群众艺术馆翼氏镇“自死墓”的传说安泽县翼氏镇人民政府黄河仙子的传说大宁县文化馆李娘娘的传说翼城县文化馆东岳庙梦联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尧王访贤的传说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技艺东庄米醋制作技艺侯马市新田乡东庄村委会杨氏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侯马市盛世华韵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宴黄源剪子面侯马市宴皇源餐饮有限公司晋南古建筑营造技艺侯马市盛世华韵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传统手工麻纸技艺尧都区贾得乡贾得村剪刀面临汾市唐宫面来香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猫耳朵临汾市唐宫面来香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千层底手工拉花布鞋制作技艺临汾市尧都区土圪塔手工布艺有限公司花灯制作手工技艺安泽县唐城镇村民委员会义唐熏醋安泽县府城镇义唐泽林醋业蔺泉酿酒技艺安泽县和川蔺泉酿酒有限公司根雕隰县文化馆民间传统棉纺技艺丁村民俗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晋作家具制作技艺襄汾县尧鑫古典家具厂粉条制作技艺襄汾县绿康精制粉有限公司传统小米醋酿造工艺山西三盛合酿造有限公司交里桥饸饹面曲沃县交里桥小胖饸饹面馆古陶传统手工技艺九州地方文化工作室沟坝地修建技艺汾西县文化馆织布技艺汾西县文化馆蒸饭制作技艺汾西县文化馆尧都沙锅制作技艺翼城县隆化镇尧都村根雕蒲县非遗中心民间舞蹈南上官舞狮侯马市南上官村委会方城村花棍舞曲沃县民俗文化研究会转身鼓翼城县文化馆瓮鼓汾西县文化馆地灯秧歌汾西县文化馆高家垣秧歌永和县文化馆传统音乐侯马皮影戏碗碗腔音乐侯马市群艺馆迎亲曲安泽县唐城镇村民委员会人祖山祭祖鼓乐吉县文化馆晋都文鼓乐曲沃县乐昌镇席村八音会汾西县文化馆传统体育竞技霍州通背拳霍州市文化馆飞岭村高跷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火叉翼城县文化馆转九曲永和县文化馆民间手歌汾西县文化馆转九曲隰县文化馆人熊舞翼城县文化馆戏曲乐乐腔浮山县文化馆目连戏翼城县文化馆永和道情永和县文化馆传统医药一针消肿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义门李氏捏骨曲沃县文化馆吉祥王氏烧伤曲沃县吉祥村卫生所楼村中医世家洪洞县刘家垣镇楼村村民委员会生产商贸习俗霍州传统“四社五村”水利管理制度霍州市文化馆民俗火星圣母祭祀文化霍州市文化馆东岳庙--四醮朝山蒲县非遗中心五龙洞祭祀文化蒲县非遗中心九曲迷宫蒲县非遗中心华佗神医庙会曲沃县方城村民俗文化研究会四牌楼传统古会曲沃县乐昌镇东关村交里桥二月庙会曲沃县北董乡交里村娘娘庙会曲沃县里村镇封王村委会南梁“滦池古会”翼城县文化馆添仓节汾西县文化馆青龙山玄帝宫庙会洪洞县青龙山文物保护小组消费习俗重八席洪洞县重八席大酒店民间美术剪纸蒲县非遗中心麦草画蒲县非遗中心烙画蒲县非遗中心刺绣隰县文化馆太平面塑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鲁艳芳剪纸曲沃县文化馆郑家民间漆画曲沃郑家民间美术社郑平蒙眼剪纸曲沃郑家民间美术社晋都漆器工艺曲沃县晋风阁画社洪洞剪纸洪洞县万安镇梁春兰剪纸春兰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室曲艺干口汾西县文化馆打鼓书隰县文化馆。
中国5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主要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截止目前,中国共有56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去过几个?一、世界文化遗产有38个(第1-38介绍)二、世界自然遗产有14个(第39-52介绍)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4个(第53-56介绍)一.长城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二.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入选时间:1987年/2004年地点:北京、沈阳北京故宫作为五个世纪最高皇权的皇宫,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
沈阳清朝故宫共有114座建筑,其中包括一个极为珍贵的藏书馆。
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陕西临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四.莫高窟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甘肃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五.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北京房山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
六.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布达拉宫/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地点:西藏拉萨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藏传佛教的圣地。
七.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河北承德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八.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山东曲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
九.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湖北丹江口这里的宫殿和庙宇构成了这一组世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
十.庐山国家公园入选时间:1996年地点:江西九江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以及儒学的里程碑建筑,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而这些艺术家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
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
作为山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盐湖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元代皇家盐业遗址,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文将对运城市盐湖区的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介绍。
一、项目名称:绶带制作技艺绶带制作技艺是盐湖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料、缫线、织绶、涂膏、平整等步骤。
绶带主要用于礼仪、礼节场合,是古代宫廷贵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绶带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口逐渐减少,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盐湖区将绶带制作技艺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二、项目名称:秧歌表演秧歌是盐湖区的一种重要传统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秧歌表演通常在年节、节庆或重大活动中进行,是当地人民展示风土人情、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
秧歌表演的舞蹈动作优美、热情奔放,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丰收的喜悦。
通过将秧歌表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盐湖区希望能够进一步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三、项目名称: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盐湖区传统宗教音乐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神秘、悠扬。
道教音乐在道观仪式、祭祀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活动中。
道教音乐以其独特的声音和旋律吸引着许多人前来聆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通过将道教音乐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盐湖区希望能够促进其传承和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音乐形式。
四、项目名称:古陶瓷制作技艺古陶瓷制作技艺是盐湖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盐湖区的古陶瓷制作技艺起步早、产量大、品种多,瓷器的制作技艺一直以来就是盐湖区的一张名片。
古陶瓷制作技艺包括釉陶、镕陶等多种技术,其中以白瓷、青瓷最为著名。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盐湖区将古陶瓷制作技艺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五、项目名称:传统民居建筑技艺传统民居建筑技艺是盐湖区的宝贵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七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第七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包括:1. 河南省的伊滨醋脯制作技艺;
2. 四川省的养蜂技艺;
3. 陕西省的宋镇汉唐窑烧制陶瓷技艺;
4. 江
苏省的渔网制作技艺; 5. 云南省的蒙古族帐篷制作技艺; 6. 广西壮
族自治区的客家木雕技艺; 7. 贵州省的羌族织棉技艺; 8. 重庆市的
雕塑泥人制作技艺; 9. 甘肃省的“九骑”民俗节庆活动; 10. 湖南省
的牧羊技艺; 11. 浙江省的文房四宝制作技艺; 12. 江西省的剪纸技艺; 13. 安徽省的小品技艺; 14. 山西省的金属雕刻技艺; 15. 湖北
省的甘泉土家革面技艺; 16. 吉林省的冰雪节庆活动; 17. 辽宁省的
金属工艺技艺; 18. 黑龙江省的滑雪技艺; 19. 山东省的把瑚琴制作
技艺; 20. 上海市的葫芦画制作技艺; 21. 天津市的制酒技艺; 22.
北京市的京剧技艺; 23. 内蒙古自治区的结绒制作技艺; 24. 广东省
的绣花制作技艺; 25. 河北省的竹制品制作技艺; 26. 青海省的洼地
舞蹈; 27.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青铜器制作技艺; 28. 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的驯马技艺; 29. 海南省的龙舟竞渡; 30. 台湾省的象棋陶瓷制作
技艺; 31.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孔子祭奠活动。
山西省非遗
山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起伏和转折,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非遗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更代表着山西人民灿烂的文化精神和社会风貌。
山西省有着诸多的非遗文化,比如被誉为“中国毛笔文化之父”的山西毛笔书法,它是山西省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发展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痕迹,它是山西省民族文化、艺术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统一体。
山西毛笔书法主要以传统楷书及行书为主,把字体艺术与绘画艺术结合精妙,脱胎自古代楷书比例,形成独特的山西毛笔书法。
此外,山西省也有着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山西祁县祈音,它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主要是通过一种和谐而又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化表达丰富多彩的山西方言,它以古老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深深打动着山西省的每一个人,也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内涵,使这种传统文化得以保留至今。
另外,山西省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遗产,比如在山西晋中的节日习俗,这一文化遗产融合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庆贺春节、祈求丰收、求智慧、驱黑恶、调节气候等功能。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驱黑恶节,它包括对黑恶之物和恶势力的驱除仪式,使得在山西省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乐的氛围。
总之,山西省的非遗文化遗产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备着
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展示了山西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更代表了山西人民灿烂的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风貌。
山西省应加大对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的力度,实现传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使得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一项永恒的使命,让山西省有更多机会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方面取得更多成就。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省份排列)国家级2006年7月5日中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国家自然遗产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采取的重要举措。
这30个遗产名录中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等17处国家自然遗产,以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设立,将使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建立在国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三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与支持的遗产保护方式之一,也是中国遗产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
2007年5月23日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发布第一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首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共14项,其中民间文学1项、民间音乐2项、民间舞蹈1项、曲艺2项、民间美术1项、传统手工技艺6项、民俗1项。
农六师申报的曲艺(迷糊戏、新疆曲子戏)、民间美术(蛋壳画)、传统手工技艺(碱蒿子烧制土碱、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酸菜、哈萨克民间医药)名列其中。
碱蒿子烧制土碱、酸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六师新湖农场选送。
2008年1月21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日前公示首批珍贵古籍名录,江苏共有314部古籍入选,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其中包括我国现存最早的兽医专著,以及全国仅存的一部《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等。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从2007年11月开始启动,当时有4000余部古籍和112家单位参加申报。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公布。
一共有510项,再加上有一部分和第一批名录的合并项目147项,将一并公布。
这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将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北京市2006年12月21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多种类型的项目,例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项目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邯郸市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山西省孝义市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
辽宁省瓦房店市的海宁皮影戏
浙江省海宁市的陆丰皮影戏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富平县、乾县的华县皮影戏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漳州市的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
湖南省邵阳县的辽西木偶戏
广东省高州市、潮州市的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贵州省石阡县的石阡木偶戏
四川省的潮州铁枝木偶戏
陕西省的川北大木偶戏
浙江省泰顺县的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以上只是非遗项目中的一部分,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557项,如需了解全部项目,建议访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毛明春与山西省级非遗项目——鞭杆6月20日,太原,毛明春和鞭杆爱好者们在小花园里练习省级非遗项目——鞭杆。
鞭杆又称鞭杆子,汉族武术短器械之一,在甘肃、山西、宁夏、陕西等省流行较广,尤以山西为盛。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境内传有八仙鞭、12手鞭、13鞭、15手鞭、24鞭、32手螳螂鞭、36鞭、梅花双十字鞭、三才鞭、尺八鞭、56手舞花鞭、盘龙鞭、63鞭、心意六合短棍、八合鞭、乱马撅、子母顺手鞭、纽丝鞭、九连环鞭、七星鞭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五台人张含之及弟子陈盛甫、杜大兴、武跃文等传授的驼骡鞭。
明清时期晋商以骆驼和骡马组成驮帮,向外输送煤炭和土特产以交换钱物和生活用品。
在当时的条件下,骆驼与骡马是长途运输的主要工具,晋北的驮帮主要往来于西北口外(今内蒙一带),由于路途遥远,常有强盗拦路抢劫,为了自卫必须进行武功修习,在实际外出运输中,深感携带刀,枪,剑,棍等武器既不方便,又惹人注意,因之发明创造了用赶骡马的鞭杆代作武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武术家的提炼,便形成了简便实用的技法和不同的套路,一直流传至今。
鞭杆有非常好的健身作用,如鞭杆具有似太极拳的柔和缓慢的运动,但较之太极拳更为轻灵活泼。
鞭杆要求身鞭合一,鞭随身换。
这样对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就是很好的锻炼。
鞭杆可以贴身缠转,所以更易于放松,舒适感强,腰脊和躯干运动丰富多变,鞭杆对腰脊的锻炼丰富多彩,可以更好地引动内脏的运动,促进消化吸收,塑造健美体型。
鞭杆对手指的运动要求很高,鞭杆练习过程中,手法、把法、指法、劲法在不断地变换,对手指的灵敏与技法要求很高。
“十指连心”,锻炼手指对大脑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目前鞭杆运动被编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广泛地传播于世界。
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鞭杆运动也将在全民健身运动和振兴中华优秀文化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关链接:毛明春,执教于山西大学体育系,教授,祖籍广西,1957年出生于大连。
他是著名武术家陈盛甫老先生的传人。
他的形意拳、八卦掌已经练到了相当的火候并有录像带在北京出版,此外他还综合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陈济生大师的“静功缠丝太极拳”、形意拳以及游身八卦掌等各路拳法、掌法的精髓,包括当代体育新的理论与成果,创立了“45式太极拳”。
I-1 董永传说
I-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I-3 广武传说
I-4 赵氏孤儿传说
I-5 万荣笑话
I-6 司马光传说
I-7 牛郎织女传说
I-8 傅山传说
I-9 晋祠水母娘娘传说
I-10 尧王故里传说
I-11 乔阁老传说
I-12 宋Ⅱ子故事
民间音乐
Folk 11 Music
Ⅱ-l 左权开花调六
Ⅱ-2 河曲民歌六
Ⅱ-3 五台山佛乐
Ⅱ-4 晋南威风锣鼓
Ⅱ-5 绛州鼓乐六
Ⅱ-6上党八音会火
Ⅱ-7 文水呱子呔
Ⅱ-8 太原锣鼓
Ⅱ-9 晋北鼓吹(忻州市、大同市)
Ⅱ-10 恒山道乐
Ⅱ-1l上党乐户班社
Ⅱ-12 临县大唢呐
Ⅱ-13 九大套
Ⅱ-14 保德民歌
Ⅱ-15 壶关迓鼓
Ⅱ-16 柳林弹唱
民间舞蹈
Folk dance
Ⅲ-1 天塔狮舞
Ⅲ-2 走兽高跷
Ⅲ-3 翼城花鼓
Ⅲ-4 临县伞头秧歌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Ⅲ-6 踢鼓秧歌
Ⅲ-7 平定武迓鼓
Ⅲ-8 寿阳爱社
Ⅲ-9 汾阳地秧歌
Ⅲ-10 州喜乐
Ⅲ-11 背铁棍
(清徐背铁棍、祁县背铁棍、万荣抬阁、代县峨口挠阁)
Ⅲ-12 原平凤秧歌
Ⅲ-13 榆社霸王鞭
Ⅲ-14 武乡顶灯
Ⅲ-15 五鬼盘叉
Ⅲ-16 高平九莲灯
Ⅲ-17 绛县龙舞
传统戏剧
Traditional drama
IV-1 晋剧女
Ⅳ-2 蒲州梆子女
Ⅳ-3 北路梆子六
Ⅳ-4 卜党梆子六
Ⅳ-5 雁北耍孩儿女
Ⅳ-6 灵丘罗罗腔六
Ⅳ-7 秧歌戏
(朔州秧歌戏六、繁峙秧歌戏六、襄武秧歌戏、壶关秧歌戏) Ⅳ-8 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六、临县道情戏六、神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 Ⅳ-9 二人台六
Ⅳ-10 锣鼓杂戏六
Ⅳ-11 皮影戏六
Ⅳ-12 碗碗腔六
Ⅳ-13 祁太秧歌
Ⅳ-14 晋南眉户
Ⅳ-15 上党落子(潞城市、黎城县)
Ⅳ-16 线腔
Ⅳ-17 孝义木偶戏
Ⅳ-18 碓臼沟秧歌
Ⅳ-19 赛戏
Ⅳ-20 上党二簧
Ⅳ-21 怀梆戏
曲艺
Folk art forms
V-1 潞安大鼓
V-2 太原莲花落
V-3 襄垣鼓书
V-4 阳泉评说
V-5 晋东南说唱道情
V-6 河东说唱道情(盐湖区、永济市)
V-7 沁州三弦书
杂技与竞技
Acrobatics and athletics
Ⅵ-1 挠羊赛
Ⅵ-2 心(形)意拳
Ⅵ-3 晋阳风火流星
Ⅵ-4 洗髓经健身法
Ⅵ-5 盂县武术社火
民间美术
Folk fine arts
Ⅶ-1 中阳剪纸六
Ⅷ-2 平阳木版画
Ⅶ-3 山西面塑艺术(定襄县、阳城县、运城巾) Ⅶ-4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Ⅷ-5 黎侯虎
Ⅶ-6 广灵染色剪纸
Ⅶ-7 襄垣炕围画
Ⅶ-8 高平刺绣
传统手工艺
Traditional craft sk订l
Ⅷ-1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六
Ⅷ-2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六
Ⅷ-3 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六
Ⅷ-4 山西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
Ⅷ-5 山西面食
Ⅷ-6 云雕制作技艺
Ⅷ-7 地窨院建筑技艺
Ⅷ-8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Ⅷ-9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
Ⅷ-11 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
Ⅷ-12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Ⅷ-13 山西东湖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
Ⅷ-14 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
Ⅷ-15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
Ⅷ-16 上党堆锦艺术
Ⅷ-17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
Ⅷ-18 冠云牌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技艺
Ⅷ-19 六味斋酱肉传统生产技艺
Ⅷ-20 山西传统琉璃制作工艺
Ⅷ-2l 大阳手工制针技艺
Ⅷ-22 交城滩羊皮鞣制工艺
Ⅷ-23 稷山麻花传统制作工艺
Ⅷ-24 五步产盐法
Ⅷ-25 福同惠南式细点制作工艺
Ⅷ-26 保德石窑建造技艺
传统医药
Traditional medicine
Ⅸ-1 傅山养生健身药膳——八珍汤
Ⅸ-2 《傅青主女科》
Ⅸ-3 龟龄集药酒传统制作工艺民俗
Folk custom
x-1 民间社火六
x-2 尧王传统祭祀文化
X-3 舜王传统祭祀文化
x-4 禹王传统祭祀文化
x-5 关公文化
x-6 河东盐池文化
x-7 寒食节
x-8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X-9 后土文化
x-10 骡驮轿
x-11 晋祠庙会
X-12 走亲习俗
x-13 河曲河灯会
X-14 背冰
x-15 任庄扇鼓傩戏
x-16 柳林盘子会
x-17 孝义贾家庄婚俗
x-18 裴氏谱系文化
x-19 小店牺汤习俗
x-20 柳氏家族人生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