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368.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现有2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项?我们知道,昆曲是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
“入遗”也为保护和传承昆曲带来了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
那截至目前,到底有哪些中国项目入选这一国际认证的“非遗名录”呢?小编给您一一数来。
第二批古琴古琴,又称琴、瑶琴等,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
在周代确定的按照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中,古琴属于“丝”类。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第三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其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歌曲体裁既有叙咏歌,又有叙事歌;演唱方式既有合唱,又有齐唱、独唱;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复杂多样。
除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十二木卡姆》外,还流传着《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
《世界遗产在中国之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览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4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1、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3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证已由5项增至44项,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的18%,是目前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多的国家。
一、古典音乐方面1、四川的“花鼓戏”——花鼓戏,即“花流鼓”,别名“鼓戏”、“鼓舞”,是一种民间舞蹈音乐表演,流行于四川地区。
主要内容有:民歌唱腔,舞蹈表演,音乐伴奏等。
花鼓戏有着悠久的历史,融合了流传于中国大地上的多种文化。
2、山东曲艺("独龙戏”)——“独龙戏"是流行于山东中、东部地区的民间戏剧,以独龙族为演出群体,独龙戏唱曲既具有独独的曲调,又有其独特的演出形式。
独龙戏的演出运用了RPG的玩法,以诗歌和运动舞蹈的形式对民俗故事进行演绎。
3、四川曲艺“管子曲、唢呐曲”——管子曲又称“笙管子”、“音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它的发音原理是用气息通过管子控制笙口发出的声音,断断续续,起伏抑扬,把竹子加以夹持发出清脆开朗的声音。
唢呐曲则是以民间乐器唢呐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它简单豪放、明亮活泼,是集戏剧化叙述、传统故事和民歌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的歌舞剧形式。
二、传统技艺1、新疆马头琴——新疆马头琴是一种古老的北方民族弦乐器,由一把细的竹竿两端加工镶嵌金属、木头及骨头等制成,每一把马头琴有几十张弦,具有清新、婉转、朦胧、多变的音色特色,与传统外国乐器相比有更鲜明的民族音色,营造出浓烈的民族气氛。
2、云南彩绘——云南彩绘,原为民间纪念节日的小型装饰,以前彩绘的材料有围棋、竹子、小木箱与柱子等,技法十分精湛,用來迎接节日,以展示节日的喜庆歡聚以及民族的传统礼俗和文化。
3、古琴的制作——古琴的制作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木器手艺,其制作过程复杂,需要将手工制作临做琴架、琴筒、琴弦以及即将安装在琴上的金属装饰等各部件精心制作安装,而后再进行调音,并对内部装饰进行精致雕刻,最后才能得到完美的古琴。
以下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项目:
1.古琴艺术
2.京剧
3.中国传统医学
4.中医针灸
5.皮影戏
6.昆曲
7.泥塑艺术
8.雕版印刷技艺
9.宜昌竹编技艺
10.北京豫剧
11.帝王将相庙会音乐
12.苏州刺绣技艺
13.吴语歌仔戏
14.广东木偶戏
15.江南丝弦音乐
16.巴马瑶族芦笙
17.彝族火把节
18.蒙古族古书画艺术
19.傈僳族摆手舞
20.瑶族苗族歌舞
这些项目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音乐、戏剧、手工艺等领域的独特价值和历史传承。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人类多样性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以下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在琴艺表演和制作方面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京剧: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3. 昆曲:昆曲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4.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
5. 传统手工艺技艺,如中国的剪纸、陶瓷、丝绸、刺绣等,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6. 中国国画:中国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而闻名,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对茶叶的
热爱和独特的品茗礼仪。
8.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
文化俗。
以上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国
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_世界遗产_同程旅游网至2008年7月,中国已有37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7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3、山东泰山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文化遗产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 文化遗产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24、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 文化遗产、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36.福建土楼2008.7.7 文化遗产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遗产看完这篇报道,您的感受是?中国世界遗产已达38处! (自1987年至2009年6月)2007年12月10日星期一09:54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二) 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域名称批准时间遗产种类长城1987.12文化遗产(附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1987.12文化遗产(附7)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文化遗产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山东泰山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安徽黄山1990.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西藏布达拉宫1994.12文化遗产(附2、附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文化遗产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景观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云南丽江古城1997.12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1997.12文化遗产江苏苏州古典园林1997.12文化遗产(附4)北京颐和园1998.11文化遗产北京天坛1998.11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1999.12文化遗产福建武夷山1999.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文化遗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2000.11文化遗产(附5、附6)(附8)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文化遗产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001.12文化遗产云南三江并流2003.7自然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2005.7文化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自然遗产安阳殷墟2006.7文化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自然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6文化遗产福建土楼2008.7 文化遗产江西三清山2008.7 自然遗产山西五台山2009.6 文化遗产附1: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附2:2000年11月拉萨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世界遗产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附3:2001年12月西藏拉萨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附4: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34项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11月,《京剧》、《中医针灸》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共有28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
中国28项目列入“非遗”名录6项目急需保护文化部今天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京剧》、《中医针灸》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项目情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项晓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笑频、北京市文化局长降巩民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会议由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陈向红主持。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项晓伟通报,2010年11月15日至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京剧》、《中医针灸》成功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列入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共有28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
这6个急需保护的项目除本次公布的中国活字印刷术等3个外,还有去年公布的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据悉,全世界目前共有213项代表作名录项目,16项急需保护名录项目,3项最佳实践项目名册项目。
为何申报的是《中医针灸》而不是“中医药”整体项目?“《京剧》、《中医针灸》的申报通过,是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但中国今后的申报难度会越来越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在会上披露了申报工作的艰辛。
他解释说,中国申报的项目首先必须是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国家级名录”,其次还要有国际视野,就是要熟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评审规则,准备好规范化的申报材料,才有可能在现场说服评委取得申报的成功。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遗产深厚,其中有43项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1.古琴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2.昆曲(列入年份2008年)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发源于600多年前。
昆曲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3.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年份2008年[我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代表曲目有《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4.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5.羌年(列入年份2009年)羌年是流行于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23个乡镇的羌族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3-5天。
6.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技术含量很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浙江、福建两地,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
7.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织锦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
8.中国篆刻(列入年份2009年)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9.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中国的世界艺术遗产一览表1.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事,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天坛:是古代中国帝王用来祭祀天神的地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王朝的陵墓,以其独特的规模和精美的兵马俑而闻名于世。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被列为世界遗产。
2.世界自然遗产黄山:以其奇特的山峰、___和温泉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九寨沟:以其绚丽多彩的湖泊、瀑布和彩林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美丽的自然景点之一。
长江三峡:以其壮丽的峡谷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河流景点之一。
古城丽江:以其独特的纳西古城和壮丽的自然风景而闻名于世,是世界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武陵源:以其奇特的石峰、溶洞和植被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美丽的自然景点之一。
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中医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哲学思想,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国画:中国传统国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之一。
瓷器制作技艺:中国瓷器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独特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以上是中国的世界艺术遗产一览表,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这些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5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主要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截止目前,中国共有56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去过几个?一、世界文化遗产有38个(第1-38介绍)二、世界自然遗产有14个(第39-52介绍)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4个(第53-56介绍)一.长城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二.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入选时间:1987年/2004年地点:北京、沈阳北京故宫作为五个世纪最高皇权的皇宫,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
沈阳清朝故宫共有114座建筑,其中包括一个极为珍贵的藏书馆。
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陕西临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四.莫高窟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甘肃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五.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北京房山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
六.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布达拉宫/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地点:西藏拉萨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藏传佛教的圣地。
七.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河北承德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八.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山东曲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
九.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湖北丹江口这里的宫殿和庙宇构成了这一组世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
十.庐山国家公园入选时间:1996年地点:江西九江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以及儒学的里程碑建筑,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而这些艺术家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
世界非遗项目中国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技艺传承、语言和表演艺术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非遗项目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世界非遗项目中名列前茅。
下面将介绍一些世界非遗项目中国名录中的项目。
1.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元代。
它以音乐、表演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表演技巧和唱腔音律。
昆曲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西楼记》中的杨贵妃等。
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其独特的表演技巧和唱腔。
2.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清朝。
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戏曲和戏剧元素。
京剧有着丰富的剧目,包括《红楼梦》、《白蛇传》、《长生殿》等。
京剧的表演风格独特,演员们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技巧。
3.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中医针灸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的技术要求高,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4.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和斗拱技术,构建出富有特色和独特韵味的建筑。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广泛应用于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中。
5.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包括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食材搭配和餐桌礼仪等方面。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仅注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还强调饮食的文化内涵和社交意义。
国学漫谈┃中国4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广义上讲,分为两大类别: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logo说明:正方形代表人类创造,圆圈代表大自然,二者紧密相连;整体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
2003年10月17日,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5个形态: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3种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
·1个徽标:采用克罗地亚艺术家Dragutin Dado Kovačević的作品;三角形变成正方形,再变成圆形,传统与现代的联结——手的运动表示传统,英文符号“@”象征现代。
2011年2月25日,第11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中国“非遗”标识别具一格:外圆内方,循环往复不息;中央“鱼纹”,田耕人文意蕴;双手呵护,古朴文化赓续;红色视觉,兼具传统现代。
自2008年开始,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有4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它不仅体现中国非遗保护水平,而且推动中华文化(智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表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5项)序项目名称入选备注列年份1昆曲2008中国古老戏曲剧种2古琴艺术2008中国传统拨弦乐器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2008集歌、舞、乐于一体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8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5中国篆刻2009集石材、刻刀、汉字为一体6中国雕版印刷技术2009木刻文字或图案,墨印纸、绢等7中国书法2009中国书写艺术的代表符号8中国剪纸2009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2009木材为主建材,榫卯为木构件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代表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11端午节2009农历五月初五,四大传统佳节之一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集演奏、歌舞于一体,祈福庆丰收13妈祖信俗2009航海保护神,湄洲岛祖庙14蒙古族呼麦歌唱艺2009同一时间唱出两个声部术15南音2009泉州方言演唱,风格典雅细腻16热贡艺术2009唐卡、壁画、雕塑等藏传佛教造型17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粉青”“梅子青”古典审美情趣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08道工序20西安鼓乐2009传统器乐的代表,分为坐乐和行乐21粤剧2009粤语演唱,南北戏曲艺术集大成者22花儿2009西北民歌,把女性比喻为花朵23玛纳斯2009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柯尔克孜人“百科全书”24格萨(斯)尔2009千年史诗,藏族英雄格萨尔的神圣叙事25侗族大歌2009无伴奏、无指挥,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26藏戏2009带面具的歌舞故事,藏族经典戏剧27中医针灸2010中医医疗手段,用艾炙或针刺穴位28京剧2010北京方言,集唱、念、做、打与一体29中国皮影戏2011皮制或纸制彩色影偶,音乐伴唱30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2013算盘进行数字计算,重大科技发明31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2016反映一年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32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年份年2018天然沐浴或药物煮熬的水汁(蒸汽)33太极拳2020注重阴阳和谐,以中正圆活为特色34“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2020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禳灾祈福35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从采茶、制茶到品茶,独特茶道表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序列项目名称入选年份备注1羌年2009农历十月初一,四川羌族过新年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海南黎族,集纺、染、织、绣一体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原木材料,“编梁”技术于榫卯结构4麦西热甫2010新疆维吾尔族将歌舞、娱乐结合在一起5中国活字印刷术2010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6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10福建省“中国式帆船”木制工匠技艺7赫哲族伊玛堪2011东北赫哲族口头叙事,含萨满、捕鱼狩猎等知识表三:《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1项)序列项目名称入选年份备注1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2012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泉州、漳州等。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项):昆曲: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代表作《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名曲现存较为大众熟悉的有:幽兰、流水、潇湘水云、神人畅、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广陵散、渔舟唱晚、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春晓吟、洒狂、凤求凰、欸(ǎi)乃〔欸乃、关山月等。
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古语称“乌日图道”,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曲目有《小黄马》、《辽阔的草原》等。
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
杭州的杭罗、瓯绣等,江苏的云锦、苏绣等,还有其他的蜀锦、湘绣、粤绣、蜀绣、顾绣等。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共五十多部套曲,主要有《自来》、《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拨碎》、《为君出》5部套曲,著名曲目有《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嫂》等。
南京云锦:一种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的丝织工艺品,历史悠久,纹样精美,配色典丽、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
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
与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
安徽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5个)1、昆曲列入年份2008年2、古琴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4、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年份2008年(我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5、中国篆刻列入年份2009年6、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列入年份2009年7、中国书法列入年份2009年8、中国剪纸列入年份2009年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11、端午节列入年份2009年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年份2009年13、妈祖信俗列入年份2009年14、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列入年份2009年15、南音列入年份2009年16、热贡艺术列入年份2009年17、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20、西安鼓乐列入年份2009年21、粤剧列入年份2009年22、花儿列入年份2009年23、玛纳斯列入年份2009年24、格萨(斯)尔列入年份2009年25、侗族大歌列入年份2009年26、藏戏列入年份2009年27、中医针灸列入年份2010年28、京剧列入年份2010年29、中国皮影戏列入年份2011年30、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列入年份2013年31、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年份2016年32、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年份2018年33、太极拳列入年份2020年34、“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列入年份2020年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35、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年份2022年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个)1、羌年列入年份2009年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4、麦西热甫列入年份2010年5、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列入年份2010年6、中国活字印刷术列入年份2010年7、赫哲族伊玛堪列入年份2011年三、优秀实践名册(1个)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列入年份2012年。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技艺、节庆习俗和表演形式,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这些遗产为世界所瞩目,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
1.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北京,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唱、念、做、打为特点,融合了唐宋元明时期的各种表演形式和音乐艺术,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
2.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七弦弹拨乐器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文人雅士们最钟爱的乐器之一,被称为“乐中之王”,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3. 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四大剧种之一,源于江苏苏州,有600多年的历史。
昆曲以其细腻的表演技巧和悠扬的唱腔著称,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瑰宝。
4. 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利用兽皮或纸张制作的影子来进行表演的戏曲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皮影戏通过灯光和影子的变化,讲述了各种传统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四川川剧:川剧是中国四川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具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变脸技法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6. 南京金陵文化:金陵文化是中国江苏南京地区的传统文化,涵盖了南京方言、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方面。
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代表着中国南方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
7. 中国传统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它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并为世界各地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健方式。
这些仅仅是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小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民不仅在历史和文化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也使得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这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政府的支持、学者的研究和民众的参与,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
1. 名传绣技:长江绣、白描绣、莆田瓷圈、古法刺绣、黄布绣、安徽
折扇、古彩绣、浙江贴花绣。
2. 民间戏剧:京剧、越剧、河南少林寺拳、山西大鼓、豫剧、青海黄
河剧、闽剧、湖南花鼓戏、江西古戏和晋剧。
3. 传统体育征服:中国高空翼滑表演、金钱太岁掷铜钱、水上火腿、
搞江撒子、踩踏高跷竞技和长江龙舟赛。
4. 民间工艺:河北书画、贵州普洱茶酿造、泥人、裱花、竹木雕刻和
茶叶制作。
5. 民俗仪式:陕西关中大赛歌、广西桂林芦笙、安徽青阳舞龙、四川
南充五彩缤纷的祭祀仪式、湖南湘西花鼓戏祭奠、江苏江南牌坊古典
艺术祭、广东潮州粽子祭等。
6. 民间歌谣:清明上河图、苗族绕口令、火炬歌、乌兰图雅古曲、青
海钓鱼调、把酒唱诗、伊斯兰教歌谣和闽南调。
7. 中国传统厨艺:客家烧饼、豫菜、湘菜、鲁菜、吴菜、上海菜、广
东菜、东北抄手、台湾小笼包和天津盐水鸭等。
8. 祭祀活动:祭祖活动、山西风神庙祭典、四川安岳祭典、陕西芦笙节、湖南山歌节、江苏孔圣祭扫墓、江苏民俗文化遗产博物馆的祭孔
大典和北京大地灵祭。
9. 中国传统养生:武术、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按摩养生、拔罐、
火罐、拔火罐、拔罐疗法和减肥瘦身等。
10. 神话传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
22个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介绍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一个重要项目,旨在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代表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截至2021年,已有22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
本文将对这22个项目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在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章:中国篇1. 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章将介绍中国古代书法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
2. 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而独特的音乐遗产。
本章将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 中国传统戏剧: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戏剧形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本章将介绍中国传统戏剧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遗产。
第二章:亚洲篇1. 印度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是印度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精美的舞蹈动作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
本章将介绍印度古典舞在印度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而珍贵的艺术遗产。
2. 日本浮世绘:日本浮世绘是日本独特而精美的版画艺术形式,代表着日本文化与历史。
本章将探讨日本浮世绘在艺术界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分析其面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3. 韩国传统音乐:韩国传统音乐是韩国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而广受赞赏。
本章将介绍韩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一重要遗产。
第三章:非洲篇1. 马里帝国的古代城市:马里帝国是非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帝国之一,其古代城市是非洲建筑艺术的杰作。
本章将介绍马里帝国及其古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遗产。
2. 埃及法老墓:埃及法老墓是埃及文化中最重要的建筑遗产之一,展示了埃及人民对死亡与永恒生命的信仰。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以下统计截止至2010年)昆曲资料图片2001年(1项):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
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古琴资料图片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
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资料图片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
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蒙古族长调民歌资料图片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拉苏荣介绍,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
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2009年(22项):1.中国篆刻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
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
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
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
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
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7、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
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资料图片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
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
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9、《格萨(斯)尔》《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
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
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
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0、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
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
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1、花儿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
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
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
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2、《玛纳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
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妈祖信俗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
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
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
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4、呼麦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
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
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藏戏资料图片15、南音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
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
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16、热贡艺术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
肇始于1 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
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
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