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石油地质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81.14 KB
- 文档页数:3
一、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在准确划分直罗组、延安组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现场随钻录井资料与邻井资料对比,依靠岩性组合初步确定延长组的顶部层位;然后在下一步钻探过程中,加强地质观察,争取找准延长组的各个标志层;并不断对初步确认的上部地层进行校对,同时预测油层位置,为准确卡取油层做准备。
1.标志层延长组地层对比划分中标志层主要有K1、K2、K3、K9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K4、K5、K6、K7、K8。
是小层对比划分的重要依据,在有些地区,进入延长组,顶部地层一般为长4+5,局部地区仅存长3部分地层,K7、K8、K9标志层在本地区也不存在,所以本章对K7、K8、K9标志层不再赘述。
现将其它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及所处位置叙述如下:①K6标志层:位于长4+5顶部,是长3与长4+5地层的分界线,为控制长3底界划分的主要标志。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
其下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似锯齿状,锯齿段厚6~7米。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或凝灰质泥岩),其下也有薄层泥岩间断出现。
1790② K 5标志层:位于长4+5地层中部,是准确控制长4+5中部及长6顶部之重要标志,其顶为长4+51、长4+52的分界。
虽然在现场录井中,没有必要对于长4+5这样过细的划分,但该标志层对其它层段的划分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
与K 6标志层很类似,其下泥岩段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组成锯齿状,特征显著,分布稳定。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常会连续出现数层薄层泥岩,但只有最上面一层表现为大井径,其余井径不明显。
1880③ K 4标志层:位于长6地层顶部,其顶为长4+5与长6地层的分界线。
上距K 5标志层约45米左右,下距K 3标志层约80米左右,是控制长6小层的重要标志层。
电性特征:2.5米与4米电阻率曲线呈尖刀状高值、高值尖峰状声波时差、自然伽玛值较高,有时具双峰呈燕尾状,感应与井径曲线特征不明显,井径一般略偏大。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地球科学前沿, 2017, 7(2), 151-157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7 in Hans. /journal/ag https:///10.12677/ag.2017.72016文章引用: 李娜, 丁超, 周永婷, 余晓, 乔泽宇.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气成藏期次Timing and Stages of Oil-Gas Accumulation: A Case Study of Chang 8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Fuxian Area, Southern Ordos BasinNa Li, Chao Ding, Yongting Zhou, Xiao Yu, Zeyu QiaoShaanxi Key Lab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Geology,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ShaanxiReceived: Apr. 4th , 2017; accepted: Apr. 22nd , 2017; published: Apr. 27th , 2017AbstractTiming and stages of oil-gas accumulation (OGA) are hot spots and key frontier for petroleum ac-cumulation geology in multi-cycle superimposed basin. As the important deep oil-gas reservoir of exploration, timing and stages of OGA of Chang 8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are rarely reported. According to the lithofacies and fluorescence analysis of hydrocarbon fluid inclusions (FI) from sandstone samples,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occurrence fluid inclusions for Chang 8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hydrocarbon FI is banded in the quartz plus side, quartz mineral early cracks, showing brown or light green fluo-rescence. The second occurrence of the hydrocarbon FI is distributed in the cut-off quartz and its increased fissures, or late calcite cements, showing light yellow or yellowish green fluorescence. According to the test analysis of the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of the salt water FI with the hy-drocarbon FI, the early FI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in a range of (85˚C - 135˚C) with the peak of 105˚C ; the late distribution is in a range of (135˚C - 155˚C) with the peak of 145˚C.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tectonic thermal evolution, it reveals that the Chang 8 reservoirs went through 2-stage OGA of 164Ma and 127 Ma, which provides a new understanding for the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KeywordsSouthern Ordos Basin, Triassic, Chang 8 Formation, Fluid Inclusion, Geochronology of OGA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限李 娜,丁 超,周永婷,余 晓,乔泽宇李娜 等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收稿日期:2017年4月4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27日摘 要多旋回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限研究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热点及前缘领域。
马岭—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的砂体类型与多层叠置的连续型油藏特征孟祥宏;王多云;李树同;李建霆;刘军锋;张其超;左博【摘要】重点通过对马岭—镇北地区长8油藏储层的研究,将研究区长8油藏的储层砂体类型划分为2大类4小类:水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深切水道、扇内水道)、河口坝砂体。
在其它成藏条件的有机配置下,形成了以上述4种类型砂体为储层的多层叠置的连续型油藏。
其特征为:①油藏分布在湖盆斜坡和中心位置的砂体连片叠置的沉积体系中;②4类储层单砂体在空间上呈随机性的多层叠置,其存在板状和交错两种叠置方式,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方向和产状;③多套旋回的单砂体在空间上形成叠置连片的油层组合,但各自具有独立的油水界面系统,油、气、水、干层易共存。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长8"多层叠置的连续型油藏"成藏模式。
%By using the principle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sedimentology,the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core,integrated with the use of logging data,and so on.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kinds of sand bodies from the aspects of lithology,logging property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so on.Through the reservoir study of the Chang 8 oil pools,the sand bodies in Chang 8 oil pools are divided into mouth bars and channels,among which channels can b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3 types,including subaqueous distributarychannels,subaqueous deep-incised channels and waterways in fans.The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sand bodies are regular.With the organic coordination of other oil accumulation conditions,such as the favorabl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which extensively developed reservoirsandstone,adjacent to chang-7 source rock formation,shielded by mudstone,and influenced by the sedimentary modes of sand bodies,the oil pools in which multilayer oil reservoir overlays each other and distributes continuously are formed by the above 4 types of sand bodi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 pools are as follow: Firstly,the oil pools are in the sedimentary system in which sand bodies overlay each other and distribute continuously in slope zones and center of lakes.Toward the lake center,there ar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zone,the mixing zone of subaqueous deep-incised channels and waterways in fans,and the mixing zone of waterways and mouth bar.Secondly,the 4 types of sand bodies overlay each other randomly in space.The overlaying patterns are both of tabular and staggered.However,they have different stratigraphic attributes.Thirdly,multilayer sand bodies contribute to continuous reservoir,but they have respective oil-water systems.Oil reservoir,gas reservoir,water layer and dry layer are concomitant with each other.On the basis of above,this paper finds the reservoir forming mode of "multilayer oil reservoir overlays each other" of Chang 8 Formation.【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1(029)006【总页数】7页(P1206-1212)【关键词】储层砂体;连续型油藏;多层叠置;成藏模式;延长组【作者】孟祥宏;王多云;李树同;李建霆;刘军锋;张其超;左博【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甘肃庆城735101;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甘肃庆城73510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众所周知,油气勘探经历了“油气苗”现象、“背斜”理论、“圈闭”理论的过程[1]。
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孟延斌;李玉宏;李金超【摘要】延长油田勘探开发目的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已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具有矿物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成岩作用强烈的特点.储层为低孔隙度、特-起低渗透率致密砂岩,浊沸石微溶型储层是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粒间孔-溶孔型孔隙组合为主要孔隙空间类型,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本油田的主要储集层段.石油地质特征表现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岩性和成岩作用控制物性,物性控制含油性,缺乏局部构造,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4(000)022【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延长油田;长6油层组;特-超低渗;岩性油藏【作者】孟延斌;李玉宏;李金超【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75;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延长油田是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最早的油田之一,距今已有百余年勘探开发历史,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1井"即位于此。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和油层改造工艺的进步,油田勘探开发步伐稳步加快[1],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t。
其特-超低渗、浅埋藏油层的储集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 区域地质条件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行政区划位于陕西省延长县境内。
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2]。
区内第四系直接不整合覆盖在三叠系延长组之上,钻井资料仅揭示了三叠系延长组中、上部地层。
其中,延长组长1油层组残留厚度变化大(0~200m),其它层段厚度比较稳定。
勘探开发目的层为延长组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长64四个油层亚组。
2 沉积体系延长油田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油藏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后生作用的控制,加强沉积相和成岩相的研究对认识油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3-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楚美娟;郭正权;白嫦娥【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2(34)2【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盆地西南、西北地区的主力产油层,近年来,随着勘探向湖盆中心推进,在湖盆中部长8油层组勘探也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对长8油层组的沉积特征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部署.通过对长8油层组的物源分析,结合其层序地层演化规律,对长81油层和长82油层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相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东北、西北、西部和西南4大沉积体系,明确了汇水区的展布范围为甘泉-吴起-白豹-黄陵一带;建立了长82油层滨浅湖滩坝沉积模式和长81油层三角洲沉积模式;通过分析湖平面的变化对湖岸线迁移带的控制,认为长82油层和长81油层之间存在沉积体系转换面,解释了长8油层组沉积中期广泛发育煤层、煤线及植物根系的原因.【总页数】6页(P13-18)【作者】楚美娟;郭正权;白嫦娥【作者单位】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特征分析与研究2.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湖岸线控砂3.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油田西部探区延长组沉积演化特征研究4.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特征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风暴沉积特征及意义——以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岩屑含油性现场识别西峰油田长8油层一、西峰油田长8油层的一般特征1、长8层沉积环境:晚三叠世沉积发育史的研究表明,西峰油田湖盆从形成、发展、全盛到萎缩,消亡变化有序,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构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
晚三叠世长6-8期,是湖盆相序发展的全盛阶段,研究地处湖盆中心,在沉积演化过程中,从湖进早期的退积型三角洲沉积,演变为湖侵阶段的低密度浊流沉积,尔后又形成湖退期的进积型三角洲沉积,从而在纵向上构成了长6-8期的相序演化序列。
这种序列不仅反映了沉积物由粗变细,再由细变粗的正反旋回特征,同时也决定了成藏组合的方式及油气的纵向分布特征。
从沉积相剖面可以看出,湖进早期发育了两期水进型辨状河三角洲沉积,形成了以辨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河口坝为主体的储集相带,与相伴造型的深湖-半深湖相烃源岩构成了以辨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和深湖浊积砂体为特征的储集相带与下伏生油岩下生上储的成油组合。
本区长6—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湖盆形成、转入衰退阶段的三角洲沉积,据露头、重矿资料及地震相资料分析,物源来自西南,沉积地层厚度约300~350m。
主要含油层系长8层形成于辨状河三角洲发育期,形成的砂体厚度大、延伸远,且位于近邻长7湖相生油岩之下,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和储集场所。
2、长8储层岩性特征:长8储层砂体以灰绿、浅灰细-中粒,细粒,中-细粒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分选中等~好,圆度为次圆~圆状,胶结物为泥质,含钙质,局部以钙质为主,胶结物泥质含量高达20%以上。
纵向上砂体厚度较厚,厚度在10~30m之间,横向上砂体变化缓慢,区域性好。
3、长8储层物性特征:由岩性特征所决定,长8含油物性必然形成了其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
孔隙度变化范围为5.0~13.5%,一般为8.2~10.8%,平均为10.11%。
渗透率变化范围为0.08~5.34×10-3μm2,一般为0.9~2.35×10-3μm2,平均为1.41×10-3μm2,属特低渗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与富集规律邵晓岩;田景春;樊勇杰;李凤杰【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和构造对比等方法,对该区的断层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的砂体中,分布于天环坳陷两侧的斜坡带上,东侧斜坡是油藏主要的分布区,西侧斜坡带则分布较少。
马坊地区中部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正断层,对岩性油藏进行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盘油藏被破坏。
长8段油藏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砂体是油藏形成的基础,泥岩封堵形成的岩性圈闭是油藏聚集的场所,后期的断层对先期的油藏起沟通和调整作用,相向正断层形成的断背斜是油藏富集的重要的构造部位。
【总页数】6页(P203-208)【作者】邵晓岩;田景春;樊勇杰;李凤杰【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成晓雨;荆锡贵;李凤杰2.鄂尔多斯盆地XY地区长6~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J], 刘宝来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限 [J], 李娜;丁超;周永婷;余晓;乔泽宇;;;;;4.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李兆雨; 李文厚; 吴越; 刘溪; 张倩; 白金莉; 杨博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风暴沉积特征及意义——以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J], 安小平;唐颖;周小英;薄小松;王昊;夏春明;张建亭;谭世豪;陈开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河油田红河37井区长8油层储层特征研究摘要:红河油田位于甘肃鄂南镇泾油气勘查区块西部,红河37井区位于甘肃省镇原县~泾川县。
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北西向倾斜,局部发育小型低幅度鼻状隆起[1],其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通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及含量、孔隙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红河37井区储层特征。
关键字:红河油田;长8油层;储层特征1.岩石学特征1.1碎屑矿物及含量依据录井岩性描述、薄片鉴定、铸体图象分析等结果,红河37中南区长812储层岩性主要由细砂和中砂组成,储集层砂岩的岩石类型以灰色、深灰色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砂岩碎屑组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石英平均含量为39.01%,长石平均含量为32.08%,岩屑次之,岩屑平均含量为23.83%,岩屑以火成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为主,少量的沉积岩岩屑,云母也占一定比例,平均含量3.76%。
砂岩粒度以细粒、细~中粒、粉~细粒为主。
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分选中等至较好,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接触关系以点~线和线状为主,颗粒支撑类型。
胶结类型以孔隙式和薄膜孔隙式为主;胶结物成分以方解石、高岭石、绿泥石为主,胶结物平均含量5.5%。
从延长组沉积早期轻矿物特征来看,盆地东北部、东部和西南部长石含量明显高于石英含量,也表明延长组早期主要受东北和西南两大物源控制,与古水流方向及沉积物扩散方向一致,而此时盆地西南部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体是快速隆升的基底,具有近物源快速沉积的特征,因此砂体岩屑含量较高。
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其类型及含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了物源区的岩性、风化作用的类型和程度,以及搬运的距离。
延长期早期的岩屑在不同地区的类型和含量有差异,主要分为五个区,其中红河长8属于石英、长石、岩屑近等区,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岩屑含量有逐渐变低的趋势。
依据录井描述、薄片鉴定、铸体图象分析及扫描电镜成果,长812小层储层砂岩岩性主要由细砂和中砂组成,储集层砂岩的岩石类型以灰色、深灰色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富县油田姜家川地区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勘探马芳侠;李晓路;张庆;陈义国;段昕婷【摘要】为了探究姜家川地区长8油层组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明确岩性油藏的勘探前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长8油层组的沉积特征、储集层特征、油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8岩性油藏主要受沉积微相分布、烃源岩供给以及成岩作用的控制.同时建立了"夹心式"充注、优势砂体储集的油气成藏模式,并结合近年来的勘探成果预测出5个Ⅰ类有利区和2个Ⅱ类有利区,进而证实了姜家川地区长8岩性油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研究结果对研究区的下部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8(025)004【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岩性油藏;成藏模式;长8油层组;姜家川地区;富县油田【作者】马芳侠;李晓路;张庆;陈义国;段昕婷【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已投入勘探开发的4套含油气系统均为地层-岩性油气藏[1]。
其中,在上三叠统延长组含气系统中已发现特低渗、超低渗、致密等多种类型的岩性油藏,并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及理论成果[2-4]。
随着近年来勘探的不断深入,石油勘探工作者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延长组下部层系,紧邻长7烃源岩的长8油层组成为勘探的重要层系,并在盆地的西南部、西北部、东北部已陆续发现多个长8油层组的油田[5-8]。
富县油田姜家川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南部。
研究区长8油层组为灰绿色细砂岩、灰黑色泥岩互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的物性普遍较差,导致该地区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且难度较大。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梁卫卫;党海龙;杜林徽;王莉【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目前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富县地区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基于研究区长8油层组露头、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同时结合测井资料等,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储集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之,孔喉结构特征以微孔喉类型为主,储集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及成岩作用双重因素控制.【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作者】梁卫卫;党海龙;杜林徽;王莉【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富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南部,该构造内部结构简单,为一西倾单斜,倾角一般小于1°,局部地区发育鼻状隆起构造[1-3],区内发育多个鼻状隆起,无断层发育,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
根据前人多年研究成果,研究区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砂体[4-5];同时,典型的岩性油藏特征也决定研究区内部构造相对较为单一,沉积体系较为规整,长8油层组下部发育K0标志层(李家畔油页岩),上部发育K1标志层(张家滩油页岩)[6-7],长81底部发育的前三角洲泥岩是长81与长82的亚组划分标志层,同时也是长82油藏的地区性盖层,研究区主力开发层为长821小层。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根据研究区10口探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等资料进行统计,得出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见图1。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 8致密油成藏年代分析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27500;3.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727500)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油气成藏动力学方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但随着非常规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勘探方向,对该领域开展的成藏机理研究工作较少,尤其是对富县深湖区致密油藏的成藏年代学研究几乎是空白。
作者通过运用有机包裹体测温结合生烃史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典型的深湖区长8致密油藏的成藏年代进行了探讨。
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致密油藏共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在80~170o C,结合典型井埋藏史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油藏的成藏时间大体在早白垩世时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致密油;长8油层组;成藏年代油气成藏年代学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研究油气成藏机理和运聚过程的热点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在油气成藏年代学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早期的研究方法主要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法、烃源岩生排烃史法等来大致推断油气成藏时期,这些传统分析方法往往误差较大。
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基于油气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方法与储层自生伊利石等粘土矿物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引进,极大地推进了油气成藏年代学的建立和半定量或定量化研究进程[1-2]。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的成藏年代研究成果诸多[3-4],但有关该盆地三叠系致密油藏的成藏年代学研究尚未形成一致性认识。
为了对该盆地三叠系致密油藏的成藏机理做系统深入研究,作者主要运用有油气流体包裹体分析和伊利石K-Ar测年法确定了的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致密油藏的成藏年代。
1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成藏时期运用包裹体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致密油藏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藏时期加以探讨。
本次选取富县及邻区13口井19个样品进行研究。
2014年第2期内蒙古石油化工77直罗油田姜家川区储量评价及探讨周绍凯1,张磊2,高潮2(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直罗油田勘探科,陕西延安727505;2.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摘要:姜家川区块的主要开采层位为长8油层,采用容积法进行新增探明储量计算,将该油藏作为1个计算单元进行储量计算。
结合油藏特征,圈定合油面积,确定有效厚度及孔渗饱和度等参数,计算得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777.67万吨,原油采收率为10.7%,新增石油技术可采储量为190.21万吨。
关键词:直罗;油田;姜家川;长8;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T M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02一0077一03姜家川区所属的直罗油田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姜家川区于2010年投人大规模勘探,勘探面积约320km2。
目前已有29口井钻井见油斑以上级别油气显示,34口井试油获少量油流,5口井试油获日产l t以上工业油流。
现今主要的开采层位为长8油层组,长8油层埋藏深度一般为930m~1430m。
工业油流井试油产量一般为1.0~5.1t/d,现在该区已投入试采。
1储量计算方法由于姜家川仅完成部分开发井,投入试采时间短,井网不完善,结合油藏特征,采用容积法对姜家川新增储量区块进行储量计算,计算公式E l,z]为:N=100A h甲S。
i po/B oi式中:N为石油地质储量,10‘t;A为含油面积,km2;h为平均有效厚度,m;9为平均有效孔隙度,f;S。
;为平均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f;p0为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3;B oi为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2储量计算单元直罗油田姜家川区长8油藏为岩性油藏,油藏高度都不大。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特征、油层分布及油水关系,以油层组合厚度不超过45m 为原则,将该油藏作为1个计算单元进行储量计算。
考虑油层为同层位、油田生产管理上为同一区划,该区属于一个开发单元,四级单元对应关系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