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9.36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影视音乐音乐鉴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影视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电影音乐的魅力”,详细内容包括《红色娘子军》、《小花》、《英雄儿女》等经典电影中的音乐作品分析,重点探讨电影音乐如何与画面相结合,提升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认识电影音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电影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电影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影音乐与画面的关系,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经典电影音乐作品的鉴赏,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色娘子军》主题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在电影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讲解:介绍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影《小花》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听辨其中的音乐,讨论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电影《英雄儿女》中的音乐,讲解音乐如何与画面相结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经典电影中的音乐,分享自己的观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看一部电影,分析其中的音乐。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历程2. 电影音乐的作用3. 经典电影音乐作品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看电影《霸王别姬》,分析其中的音乐。
答案要点:(1)音乐与画面的关系;(2)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3)音乐作品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电影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其他国家的电影音乐,比较不同文化的音乐特点,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影音乐与画面的关系,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年第5期Popular Science 一、概念界定(一)IP 电影IP ,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即“知识产权”,是指生产者对其智力劳动过程中生产出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1]IP 的形式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游戏、歌曲等具体物象,或者一个符号、一句话等抽象物象。
目前业界将“可以进行二次传播、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具有版权的任何文化产品统称为IP 。
由此,将特定IP 经由投资者进行版权购买并开发而成的电影就是IP 电影。
我国IP 电影的开发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根据IP 的原媒介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小说IP 电影类,例如《盗墓笔记》;2、漫画IP 电影类,例如《快把我哥带走》;3、话剧IP 电影类,例如《驴得水》;4、动画片IP 电影类,例如《熊出没之过年》;5、音乐IP 电影类,例如《同桌的你》;6、综艺、真人秀IP 电影类,例如《向往的生活》;7、游戏IP 电影,例如《魔兽》;8、系列IP 电影。
例如“囧途”系列。
(二)音乐IP 电影音乐,往往凝聚着激荡人心的力量,跨越时间空间传递情感。
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音乐的商业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掘,其作为一种特色IP 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音乐IP 与文学、漫画和游戏IP 一样,都具有高专注度、高影响力的特点,是可以进行二次传播的知识产权。
随着小说、漫画等电影改编中常见IP 的泛滥,部分电影人将目光投向了音乐这一IP ,由此音乐IP 电影诞生。
音乐IP 电影的开发通常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根据音乐作品文本本身的故事加以延续,电影与音乐的名称和叙述的内容一致或有着一致的方向,传达一致的情感;第二种是只借用一些高人气音乐IP 的名称,实际上采用与该音乐IP 无实质联系的既存剧本进行“挂羊头卖狗肉”式营销。
[2]音乐IP 电影有着完整的故事主线,丰满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更能展示出音乐IP 在电影延伸中的独特作用。
1981年,在多方面的努力之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成立,这标志着电影和音乐界开始重视电影音乐这个特殊的门类音乐,而不再以“可有可无”的眼光去审视电影音乐。
经历了“十年”低谷后,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国民经济的有序恢复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给中国电影音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环境。
五六十年代比较活跃的电影音乐作曲家重新回到了电影音乐创作前沿,在摆脱了原先身上的“枷锁”后,他们再度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
如1979年雷振邦的《小字辈》和李伟才的《归心似箭》、1980年葛炎的《天云山传奇》、1982年吕其明的《城南旧事》和瞿希贤的《骆驼祥子》等。
这些作品既有以声乐化思维见长的,电影歌曲为群众争相传唱的;又有以器乐化思维见长的,按照剧情的要求,突出电影器乐的地域色彩和时代特征的,使音乐和画面交相辉映。
同时,“文革”前从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一批作曲家开始登上电影音乐创作的舞台。
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严酷的生活磨炼,使得这群刚刚经历过“浩劫”的青年作曲家们通过电影音乐创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独有认识,涌现了一批有作曲家独特风格的电影音乐作品。
如王酩1978年的《黑三角》和1979年的《小花》、王立平1980年的《戴手铐的旅客》和1982年的《大海在呼唤》、赵季平的1983年《黄土地》和1987年的《红高粱》等。
在这两支电影音乐创作队伍中,每位作曲家均以自己不倦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电影音乐风格——吕其明的严谨厚重、王酩的清新柔情、王立平的现代雅致、赵季平的粗犷豪放。
诸家的异军突起和异彩纷呈,预示着世界电影音乐舞台上的“中国流派”已经初露端倪。
《小花》197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小花》“丢掉戏剧的拐杖”,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语言来叙述。
这也使该片的音乐呈现出与以往中国电影音乐迥然不同的风格。
1.作曲家作曲家王酩(1934-1997)创作了《小花》的音乐。
1959年,王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丁善德教授。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一、默片时代(1896年-1930年)中国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中国开始放映来自西方的电影。
随着电影技术的引入,中国电影逐渐发展起来。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以默片为主,没有对白和配乐,主要通过画面和字幕来讲述故事。
默片时代的中国电影以纪录片和传统故事片为主,影片内容多是生活片段和历史事件的记录。
二、声音电影时代(1930年-1949年)声音电影的出现给中国电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930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配音电影《歌女红牡丹》。
声音的加入使电影更加生动,观众可以听到演员的对白和背景音乐。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故事片为主,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爱情、历史、社会题材等。
一些经典电影如《神女》和《血溅画屏》也在这个时期问世。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1949年-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开始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宣传工具。
政府开始支持电影工业的发展,建立了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学院。
电影的题材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英雄,如《武训传》和《林则徐》。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充满了革命热情和正能量,是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电影制片厂被迫停工,电影院也关闭了。
电影创作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
然而,一些纪实片和革命戏剧仍然在这个时期制作和放映,如《沙家浜》和《红灯记》。
五、改革开放以后的电影(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
政府开始放宽对电影制作的限制,鼓励电影界的创新。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和巩俐。
中国电影的题材也更加多样化,涉及到社会问题、人物心理等。
一些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如《活着》和《卧虎藏龙》。
六、网络电影时代(2000年至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电影开始兴起。
网络电影以低成本、短时长和创新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
近几年中国文化方面的成就近年来,中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将从文学、电影、音乐以及传统文化四个方面来介绍这些成就。
中国文学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作家在国内外文学界崭露头角,作品频频获得国际文学奖项。
例如,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
同时,新一代作家的涌现也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写作风格,描绘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百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中国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
中国电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例如,《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展现了中国电影在特效制作和故事情节上的创新能力。
第三,中国音乐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国音乐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各类音乐节、演唱会层出不穷。
同时,中国音乐人也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他们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融合了传统音乐和现代元素,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例如,举办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京剧、杂技、民间音乐等的演出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传统文化。
近几年中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无论是中国作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还是中国电影和音乐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创造力。
相信在未来,中国文化将继续繁荣发展,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赵季平的影视音乐创作历程看中国影视音乐的发展趋势摘要:影视音乐是影视和音乐的结合,在影视作品中,音画的完美结合使得一种新的音乐语言诞生,它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且是剧情的表述者,中心思想的诠释者,有利于渲染作品的气氛,推动情绪的发展,增加作品的戏剧性。
赵季平是中国影视音乐创作的常青树,中国影视音乐发展的风向标,对于他的作品的研究有利于更深入全面地解读中国的影视音乐。
关键词:影视;音乐;赵季平;音乐语言赵季平自从为《黄土地》配乐获得巨大成功以来,已经前后为50多部电影和数百部电视剧作曲,他一方面深深扎根于民间音乐,大胆实践,汲取民族精华;另一方面,努力地探索融汇各种新技法,不断创新,做到了“洋为中用”“传统与现代结合”,迄今为止,他在影视音乐方面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赞赏,被人称为“音乐奇才”。
纵观赵季平的影视音乐创作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次“触电”后;20世纪90年代——音乐风格的突破;进入新世纪——音乐思想性达到新境界。
一、首次“触电”后1984年,赵季平与影视音乐的“初恋”是在陈凯歌的《黄土地》中,在这部电影中,赵季平着眼于陕北民间音乐元素和特点,创作出了《女儿歌》《镰刀斧头歌》《十五上守寡到如今》《尿床歌》四首人物主题音乐。
它们分别表达了四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映射着四位主人公的命运发展与变化。
首先,翠巧的主题音乐《女儿歌》,这首歌曲具有音高方面的核心结构力,通过对主题的强化或变形等手段逐步渗透,或贯穿或镶嵌在影片中的重要性音乐片段。
影片第一次出现该音乐是翠巧在黄河边挑水时,此时夕阳西下,在绵绵无尽的黄河水的映衬下,翠巧显得异常渺小,这哀婉的音乐在暗喻着翠巧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心境,悲剧的意味非常浓烈。
随着剧情的发展,顾青对她的启发使她生出一种改变命运的憧憬,主题音乐便用有质感的小提琴进行呈现,并用乐队全奏渲染翠巧对争做“公家人”后的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
其次,顾青的《镰刀斧头歌》出现在影片中间,顾青和憨憨赶着羊回家时在山坡上的齐唱“镰刀斧头老蹶头,砍开了大路工农走,芦花子公鸡飞上墙,救万民靠咱共产党”。
《从电影《百鸟朝凤》看音乐艺术传承的困境与出路》篇一一、引言电影《百鸟朝凤》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以及音乐艺术传承的困境。
这部影片不仅让观众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更引发了人们对音乐艺术传承问题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电影《百鸟朝凤》出发,探讨音乐艺术传承的困境及出路。
二、电影《百鸟朝凤》中的音乐艺术传承困境1. 人才断层:电影中展现了传统音乐人才断层的现状,老一辈艺术家逐渐老去,而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热情和投入不足,导致传承人才匮乏。
2.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的认同感和兴趣逐渐减弱。
3. 资金与资源匮乏: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包括乐器制作、乐谱保存、艺术表演等。
然而,由于资金和资源的匮乏,许多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三、电影《百鸟朝凤》中音乐艺术传承的出路1. 政府支持与扶持:政府应加大对传统音乐艺术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 教育普及:将传统音乐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普及让更多人了解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才。
3. 创新发展:传统音乐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四、实际措施与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设立音乐艺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选拔优秀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传承能力。
2. 推广宣传: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推广宣传传统音乐,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3. 举办活动与比赛:定期举办传统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展示平台,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4. 保护与传承乐谱资源:加强对乐谱资源的保护与整理,建立乐谱数据库,方便后人学习和传承。
5.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民族音乐的优秀元素,促进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
主旋律电影的音乐创作分析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为主题的电影作品。
主旋律电影的音乐创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表达手段,为电影作品增添了无限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主旋律电影音乐创作的背景、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二、主旋律电影音乐创作的特点1、契合电影故事情节:主旋律电影音乐创作首要的任务是要与电影的故事情节契合,通过音乐的表现来突出电影的主题和情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饱满、动听的视听享受。
2、强调感情共鸣:主旋律电影的音乐创作主要以观众情感共鸣为出发点,力求用音乐语言表达主旋律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同情感,使电影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3、彰显国家意识形态:主旋律电影音乐创作是对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传播和弘扬,音乐作品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彰显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为主旋律电影的艺术氛围和社会意义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三、主旋律电影音乐创作的影响1、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主旋律电影的兴起和发展催生了中国电影音乐的蓬勃发展,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和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
2、影响了中国电影审美观念:主旋律电影的音乐创作在弘扬国家意识形态和强调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影响了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使观众更加注重电影的社会意义和情感价值,塑造了更加崇高的审美情感和观影心态。
3、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主旋律电影的音乐创作通过突出国家文化和价值观念,塑造了独特的国际形象和文化氛围,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助推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
四、主旋律电影音乐创作的未来发展趋势1、注重艺术表现力:随着我国主旋律电影创作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主旋律电影音乐创作也将更加注重艺术表现力,通过音乐语言表达更加复杂、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2、强化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主旋律电影音乐创作也将更加强化国际竞争力,吸收国际音乐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段,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更加强大的音乐支撑。
浅析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对电影的影响电影音乐指的是电影中所有听得到的音乐。
至于电影歌曲,也可以说就是指所有出现在电影里的歌曲。
电影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
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
任何电影在美学层面上都不是现实本身,它是一种现实感,终究不是社会学层面的作品。
而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能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
电影音乐始终在电影表演中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音乐同别的姊妹艺术一样,它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所渴望的东西;同时它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电影艺术中,许多宏大的场面,用了合适的、气势磅礴的乐曲或配唱,那就可以发挥语言所发挥不了的作用了;电影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等等,对以上各方面,电影音乐都起着巨大的、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电影歌曲,只是歌曲本身,仿佛黑夜中的星光,虽不能照彻黑暗,却使电影增添了一丝光亮。
上世纪20年代末,有声电影已经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兴起,自有声电影问世以来,电影歌曲就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外国影片《音乐之声》、《翠堤春晓》、《钻石皇后的故事》等,至今还为人们喜欢,演员自如的歌唱,自然的表演,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追捕》中的电子音乐以及着装打扮让当年的中国观众觉得相当新奇,而女主角真优美的热情和率真让一代中国青年第一次领略了偶像的魅力;相对于真优美的热情浓烈,《生死恋》中夏子的美丽大方也吸引了很多中国影迷——女主角栗原小卷清纯美丽的身影令中国观众难以忘怀;还有《人证》、《血疑》等等。
美丽温柔的日本女演员和优美动听的日本电影音乐令人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当时的日本电影,还有它的音乐就是这么让人热血沸腾!日本电影确实影响了一代人,影响了一代人对电影的感召力!我国的有声电影音乐从30年代起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大发展。
中国音乐学院考试(论文/作品)试卷 2011年秋季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电影音乐 成绩: 学号:20111008237 姓名:庄诗琪 系别:指挥 年级:一年级 授课教师:邢亚楠 课程编号:105001 论文/作品标题: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该往何处去 字数:
内容摘要/作品自述: 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繁荣期的中国电影音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电影音乐的专业人才开始发挥着他们的力量,使得这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三大奖的设立也间接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作品可不填):电影音乐 中国 发展方向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诚信承诺:本人所写论文/作品,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撰写/创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作品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作者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注:①表格内容除成绩和评语外,一律由学生输入打印后附于论文首页,如有未填写内容或论文未附此页, 教师不予判卷;在论文首页或结尾要有作者的亲笔签字; ②打印纸请使用标准70克白色A4纸,标题为三号、黑体;正文为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③论文若采取手写,请使用中国音乐学院专业论文用纸(到教材科购买),否则不予判卷; ④教师评卷中要有批注,本页表格内要有评语,评语意见应尽可能详尽和准确。 教务处制表 目录 一、中国电影音乐发展 ............................. 1
二、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优劣势 ..................... 1 三、中国电影音乐的案例分析——以《功夫》为例 ..... 2 四、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 ....................... 3 结语 ............................................. 5 1
一、中国电影音乐发展 如今,国外大片中各种大制作的电影原声不断冲击着国内的电影音乐。原本属于中国电影音乐展现的舞台越来越小,大大小小的电影都喜欢请欧美、日韩的电影音乐人来制作。舶来的大师的确是优秀的,但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沉淀是这些大师无法熟通的。所以我们只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带着更清醒的头脑把这些优势转化到电影音乐中,那么我们所展现的文化内涵是无可替代的。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和珍贵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宝库。再者,即使是从国外传至中国的艺术形式,一旦在博大而广漠的中国生根,也势必与中国的民情民风水乳交融。所以,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就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关键词,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无疑是伴随着中国电影乃至整个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无论是歌词文字的表达、民歌戏曲的运用、民族乐器的融入或者是洋为中用,都是创作者想让电影音乐充满独特的魅力,想让中国的电影音乐多一些自己的标签。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在不同的时间段以及不同种类的影片中都会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中国的电影音乐一定会在国际的舞台上开出自己的奇葩。
二、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优劣势 (一)优势 拥有广阔的音乐题材。 民歌也称民间歌曲,是我国各族人们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们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民歌根据其常见的音乐表现方法和音调性格特征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我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按材质和演奏方式一般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音色也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任何一种乐器都有两种音色:“主观音色”与“客观音色”。因此,同样的乐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每件民族乐器都有其特有的音乐色彩。 戏曲是指我国传统的戏剧,在我国各民族地区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戏曲剧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演员在舞台上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装扮角色表 2
演故事,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声腔、韵白以及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等。 (二)劣势 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发展长期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电影的发展也是如此。而作为和电影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影音乐,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三、中国电影音乐的案例分析——以《功夫》为例 影片《功夫》继承了传统武侠片惩恶扶危、侠义救世的道义精神,同时融合了周星驰草根性的喜剧风格,成为武侠与喜剧、科幻相结合的新模范。影片讲述整日游手好闲、欺善怕恶的小混混星仔机缘巧合下成为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这部电影不仅为观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武打画面,“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六指琴魔”、“太极功”、“狮吼功”、“蛤蟆功”、“如来神掌”等多种粤语武侠电影经典功夫被拿来为影片添彩,更是一场民族音乐的视听盛飨。“为了配合周星驰要找回的那种‘老电影’的感觉,以及向多部经典影片致敬的意味”,该片的音乐制作总监黄英华以民乐为中心,选用大量的经典民乐来配合武打场面。因此,民族音乐与武侠功夫的巧妙结合成为这部影片的一大亮彩,该片获得第 24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在这部影片中经典的武侠名称唤起观众对老电影的回忆,同时配以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中乐作品,带给大家无尽的回味。电影一开始使用了具有西洋爵士乐风格的《我不入地狱》,作为影片中代表邪恶势力——斧头帮的主题音乐,交响乐配以滑稽的“斧头舞”营造出一份黑色喜剧效果。当画面镜头拉伸到贫困区“猪笼城寨”时,音乐瞬间峰回路转使用了民族管弦乐作品《东海渔歌》。这首由马圣龙、顾冠仁创作于 1959 年,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浙江民间音乐为素材创编的民乐作品,在弦乐平缓的伴奏下,南方曲笛吹奏出明亮悠扬的散板旋律,为影片成功描绘出城寨内劳动人民平静祥和的生活气息。紧随其后,琵琶奏出渐渐紧凑的曲调,配合镜头中逐个出现的三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为影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此处《东海渔歌》音乐的运用将城寨中的宁静生活与片头斧头帮的黑色氛围形成“突兀”的反差和对比。在随后影片发展中,一位乞丐向年幼的阿星兜售《如来神掌》秘籍之时,《东海渔歌》音乐再次响起。 3
影片主人公阿星出场时,与兄弟胖仔一起来到猪笼城寨,冒充斧头帮进行挑衅勒索,伴随着“还踢球?”这一声落下,琵琶传统武曲《十面埋伏》响起,轮指连续弹奏出来的音乐片段顿时营造出危机四伏之感。 影片中渲染紧张气氛的配乐还有根据四川扬琴曲改编的《将军令》(现在也被称作《四川将军令》),当三位武林高手为了救城寨中受欺负的百姓与斧头帮展开恶战之时就选用了此曲。这首扬琴古曲原本描绘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庄重威严以及战斗的激烈场景,音乐配合着三位高手特效的功夫招式,将这场打斗场面渲染地恢宏壮大,极富民族特色。斧头帮损失惨重,于是请来琴魔对付三大高手,此时两位盲人弹奏乃是根据我国著名古筝曲《渔舟唱晚》快板部分而改编的新音乐片段《争锋》(又名“筝锋”),操琴之人以琴声作剑器,杀人于无形,每拨奏琴弦一次,画面都将飞出一件兵器,这一段武打场面的视听效果堪称经典。 当斧头帮请终极杀人王火云邪神出山,火云邪神演示“夹子弹”功力之时,高亢的唢呐声响起,影片选用了 1958 年大跃进时期创作的民乐合奏曲《闯将令》,此曲由胡登跳、于会泳作曲,主要描写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们永往无前,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乐曲以唢呐引领,与节奏鲜明的锣鼓一起制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功夫》的配乐中尽显了民族音乐的特色,以民族音乐元素为中心,使用大量经典民乐来配乐如《十面埋伏》、《闯将令》、《东海渔歌》等,同时也根据已有的民乐进行改编,如《筝锋》,《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等,此外,该片音乐还加入外国音乐元素如爵士乐、小提琴音乐等,在此不作赘述。周星驰的电影《功夫》成功地将扎根于泥土的民族音乐文化与我国博大精深的功夫武学融合在一起,赋予了我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四、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 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繁荣期的中国电影音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电影音乐的专业人才开始发挥着他们的力量,使得这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三大奖的设立也间接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渐渐感受到电影音乐的存在以及重要性。电影音乐美学功能在繁荣时期的大背景下,更好地突出了其情感功能,淡化了教化功能。这一时期的电影与音乐声画配合不仅是电影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还通过剪辑编 4
排手法体现出影片和音乐都不能言说的“画外含意”,这一手法大大丰富了电影作品本身的情感内涵。 5 结语
电影艺术是一门拥有丰富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电影音乐也同样拥有着多种表现手段,民间音乐、古典音乐、通俗音乐、电子音乐、人声音乐、效果音乐都可以在电影中使用,视电影主题的不同要求,确定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主题。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它具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除了具备一般音乐的抒情性、、听觉性、时间流动性以外,在表现方式上还有一些突出特点,第一,电影音乐需要融合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人物等整体艺术构思,从电影表达的需要出发;与电影画面相结合,在美学原则上体现综合性。第二,有声源音乐要做到真实可信,无声源音乐要发挥音乐特殊功能。通过不同种类的音乐贯串情节、暗示剧情、激发矛盾、完整结构、揭示情感、表现人物、引发联想、突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