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工作面铺设滑道安全技术措施

某工作面铺设滑道安全技术措施

某工作面铺设滑道安全技术措施
某工作面铺设滑道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44358

某工作面铺设滑道安全技

术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某工作面铺设滑道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保证XX工作面顺利实现安装工作,需提前铺设运输滑道,确保XX工作面安装工作顺利实施,为保证安全生产,特制订XX工作面铺设滑道安全技术措施:

一、支架安装前准备工作:

1.XX工作面支架全部采用滑道配合绞车运输,铺设滑道总长度为810m,为撤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铺设滑道要求:轨道、道夹板、螺丝构件齐全、紧固、有效。铺设滑道时道夹板要统一向外穿,压板螺丝必须向下穿,压板要压紧,螺丝必须拧紧,滑道要铺设平整,底板不平时要用木材垫平,用道夹板、鱼尾螺栓将整个滑道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整个支架在滑道内平稳运输,保证牢固可靠。

3.轨枕平巷段中心距为800mm,斜巷段中心距为600mm,允许误差±50mm。所有轨道接头处要铺设轨枕。所有轨道接头扣件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间隙

应小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都不得大于2mm。

4.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5.道碴的粒度不大于60mm,道碴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道床整洁,无积水,无杂物。

6.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的钢轨。

7.轨面的实际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m内不超过±1‰即50m内不超过50mm。

8.2501工作面及XX工作面滑道距煤帮留有不少于700mm的安全间隙,XX副巷滑道铺设在巷道正中位置。

9.轨枕采用工字钢加工而成,长2.2m;在滑道枕上布置好Φ22mm孔,安装600mm轨距的轨道,轨道安装在滑道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以方便轨道铺设。

10.限位装置设计:两端采用工字钢作为抗偏轨,两端钻孔,用22Kg/m道夹板连接,抗轨间距1800mm,允许偏差±5mm。轨道均采用长度不小于6m的轨道(22Kg/m)。

11.2505联络巷及工作面上安全出口两个拐弯处,为方便支架运输,采用自制滑板运输支架,不再加设抗偏轨。

二、安装绞车安全技术措施:

1.为了顺利将2501工作面的机组、支架、溜槽等设备以及2505的支架运送到XX工作面,总共需安装7部30T 回柱绞车,1部20T回柱绞车,1部JD-25调度绞车,具体安装位置由设备科定。

2. 绞车安装全部采用浇注方式。

3.绞车底座基础规格根据现场绞车而定,煤层底板深度不少于0.8m。

4.浇注固定绞车:锚杆不少于6根(最少前3根后3根),锚杆长度1.2m以上,直径不小于20mm,锚杆打入底板实体的深度不小于0.8m。锚杆与两根圆钢(直径不少于20mm,每根圆钢长度不低于40cm)焊接在一起,成为一个T型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5.底座基础浇注前,应将焊接好的6根锚杆(T型件)固定架预埋入挖好的基础中,固定架应放平稳,角度摆好。预埋固定架时,要保证绞车安装后钢丝绳出绳方向正确。浇注基础时,设备科、安检站派人跟班指导并检查验收,核实底座基础规格尺寸,位置及方向,未确定合格前施工单位不得固

定浇注。

6.浇注好锚杆后,起吊绞车前必须打起吊锚杆,不得在原支护上起吊,锚杆起吊重量不超过5吨。每次起吊时,必须安排专人观察顶板动态,若有问题,立即停止作业,待问题处理后方可作业。

7.使用手动葫芦起重时,手动葫芦要完好,手动葫芦的吨位大于所吊设备,吊挂时选用合理的位置吊挂,吊挂时人员要站在安全有退路的地点。

8.固定绞车时必须保证平稳、牢固,并在实底上,然后将螺丝上紧上牢。

9.绞车水泥基础规格:根据绞车说明书设计要求,绞车选用地脚螺栓。制作一个钢筋网架与地脚螺栓连接在一起,使之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

10.浇注基础时,严格按规定配比,混凝土必须搅拌均匀,符合要求,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每浇注100-150mm厚必须震捣数次,确保底座基础稳固有效。混凝土比例为:水泥:沙子:石子=1:2:3。

11.临时调头绞车采用压戗点柱固定绞车:四根压机点柱

(木点柱或液压单体柱)不得缺少、倾斜,两戗点柱(木点柱或液压单体柱)与底板倾角控制在45°-70°。压戗点柱固定必须牢固可靠,并捆绑柱头,防止脱落倾倒伤人。柱头窝深:灰岩顶板100mm以上,砂页岩顶板200mm以上或支护顶板上固定牢固。

12.点柱采用木柱时,必须使用直径≥180mm的优质红松圆木。

13.根据现场情况,绞车无法浇注时,可采用打地锚固定绞车:锚杆不少于6根(最少前3根后3根),锚杆长度1.6m 以上,直径不小于20mm,锚杆打入底板实体的深度不小于1.2m,锚杆与底座必须用双螺母联结牢固、可靠,锚固力达到每根50KN以上,地锚拉拔抽检数量应不少于50%,地锚必须进行拉拔试验并详细记录在案。打地锚前,应先在绞车安装位置上打厚度不小于200㎜的混凝土基础台,地锚(丝头)露出的长度应满足绞车的安装要求。二、铺道滑道期间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运输及安装用的绞车型号、提升能力和钢丝绳直径等,必须按设计计算的结果选用,不得用小能力的绞车代替或超

能力运输。

2.运装设备的各种专用车辆使用前都要经过认真检查,车辆连接装置必须牢固、可靠,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专用车辆的限位准确,散件各固定点需用铁丝捆扎的使用钢丝绳捆扎牢靠,车辆装运重心居中。

3.运输大件时应安专人跟车看护,看护人员站在车辆运行方向上方安全地点,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停车处理;车辆过风门时使用信号点铃联络打点开车,严禁两道风门同时打开。“四超”车辆标注具体超车情况,安排专人护送、运输,运输前必须对设备固定、车辆连接等进行安全确认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处理好后方可运行。

4.运输路线的钢轨型号必须符合要求,道夹板及螺钉必须完整紧固,轨道枕木必须齐全,不允许有浮枕现象。

5.严格绞车的使用管理,各部绞车都必须有专人负责维护,所有信号要清晰、灵敏、可靠。

6.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绞车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确认,应对其压车柱、制动装置、生根绳以及钢丝绳有无断丝等情况要仔细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运转,绞车运转

时,人员必须避开钢丝绳的波动范围。

7.斜巷运输应严格遵守制度。销子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严禁用其它物品替代。斜巷变坡点处必须安设阻车器,阻车器成对使用并做到经常处于闭和状态,过车时方准打开。绞车钩头要有护绳环,严禁两部绞车接力提升。

8.斜巷提升时警戒人要认真履行职责,走钩时严禁人员通行,严格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

9.在平巷需人力推车时,1次只准推1车,严禁站在车辆两侧推车。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不得小于10米;坡度大于5‰时,不得小于30米。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有障碍物或接近岔道时,及时发出信号。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大型设备严禁人力推车。

10.运输时,矿车或平板车两侧及下方严禁站人,以防物料歪倒伤人。

11.运送设备必须使用专用的平板车,车上要有特制的锁紧装置,以固定物件;自制专用车辆的宽度和轴距,必须符合巷道宽度和曲率半径的要求。

12.物料拖运时,用机械锁紧装置或其它方法锁紧物料,

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因侧护板突然伸出造成事故

四、起吊安全技术措施:

1.选择合适的起吊工具、吊挂装置和索具,并事先确定具体的起吊方法。

2.选择符合规定的起吊点,并对起吊地点的支护状况进行检查,起吊时要有专人负责指挥,并有规定统一起吊信号。检查起吊工具、索具的完好情况。

3.起吊重物时,不准把设备的外凸处,如手柄、接线盒等易损部位做吊装挂绳用。

4.开始起吊时,先慢慢拉紧,观察各处,确认无误后,再行起吊。起吊过程要均匀慢拉,防止设备打滑倾斜、突然落下,起吊时要有专人指挥,专人观察顶板、起吊梁,操作人员应站在支护完好,设备、吊梁滑落危及不到的安全地点,其他人员要躲到安全地带。

6.起吊设备时,禁止任何人在设备下面、下方及受力索具附近通行、作业和停留,并不得将手、脚伸到可能被挤压的地方。

7.设备起吊就位后,应放置稳固,对重心高的设备,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