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量守恒定律导出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导出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导出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导出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导出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doczj.com/doc/bb6525933.html, )

摘要:根据真理只有一个的原则,在牛顿力学范围内应只有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真理。通过物体自由下落的实例,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导出原有的牛顿第二定律和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

关键词:真理的唯一性,牛顿力学,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Deriving Newton's Second Law and Law of Gravity

by Using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Fu Yuhua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E-mail:fuyh1945@https://www.doczj.com/doc/bb6525933.html,)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uniqueness of truth, there should be only one truth, namely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in the area of Newton Mechanics. Through the example of free falling body, this paper derives the original Newton's second law and the original law of gravity by using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respectively.

Key words: Uniqueness of truth, Newton Mechanics,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Newton's second law, law of gravity

前言

哲学家经常说:真理只有一个。根据这一原则,并且考虑到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定律,因此在牛顿力学范围内应只有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真理。

能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内容为:在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如所周知,牛顿在创立经典力学的时候,提出了四个定律: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将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唯一真理,那么原则上牛顿提出的四个定律,都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导出;经过研究发现情况可能确实如此。本文讨论如何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导出原有的牛顿第二定律和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

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导出原有的牛顿第二定律

在本部分中,只能导出牛顿第二定律,但是要用到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我们首先给出含有待定常数的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一般形式。

假设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有关指数是未知的,只知道公式的形式为: D r

GMm F -= (1) 式中: D 为待定常数,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导出其值等于2。

类似地,假设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有关指数也是未知的,只知道公式的形式为: 'D ma F = (2)

式中: D ’为待定常数,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导出其值等于1。

如图1所示,设圆O ’代表地球。地球的质量为M ,小球的质量为m 。设AO ’为一条

铅垂线,y 坐标与AO ’平行。AC 的长度为H , O ’C 的长度等于地球半径R 。

假设可以不考虑地球的运动而只考虑小球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自由下落(从点A 到点

C )。

图1,小球在地球引力场中自由下落

对于本例,我们感兴趣的物理量是小球在任一点P 时速度的平方2P v ,为了便于区别,

将牛顿第二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结果仍然记为2P v ,将能量守恒定律计算的结果记

为2

'P v 。

现在我们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有关的物理量。

由万有引力定律(1)式可以得到小球位于任意点P 时的势能为 1')1(---=D P

O r D GMm V (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应有

-=---21''21)1(P D A O mv r D GMm 1')1(--D P

O r D GMm (4) 于是有

])(11[12'1

1'2

--+--=D D P O P H R r D GM v (5) 现在我们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有关的物理量。

当小球运动到任一点P 时,由于

a dt dv =/ (6)

而 v

dy dt = 于是有 ady vdv = (7)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1)式可得沿铅垂方向所受力为 D P

O a r GMm F '= (8)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式可得P 处沿铅垂方向的加速度a 为 '/1''/1)()(D D P

O D a r GM m F a == (9) 于是由(7)式可得

dy y H R GM vdv D D '/1})

({-+= (10) 将上式两端从A 到P 进行积分,可得

dy y H R GM v D D y D P p

'/0'/12)()(2--+=?

}])[('/11{)(20

'/1'/12

p y

D D D P y H R D D GM v --+--= ])(11[1)'/()(21)'/(1)'/(''/12--+--=D D D D P O D P

H R r D D GM v 如果要求2'2P

P v v =,则应有'/11D = 和 1)'/(1-=-D D D ,由这两个方程式均可以得到:1'=D ,于是对自由落体问题应用能量守恒定律严格导出了原有的牛顿第二定律ma F =。

此时虽然不能导出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因D 值可以是任意常数,当然也包括D=2),但是却证明了对于本例,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结果与能量守恒定律的结果无矛盾,或者说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精确成立。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导出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

为了对自由落体问题真正导出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需要考虑小球从A 点自由下落一段极短距离Z ?,到达端点P ’时的情况(如图1所示)。

在导出原有的牛顿第二定律时,我们已经得到 ])(1)(1[12'1

12'--+-?-+-=D D P H R Z H R D GM v 式中:''P O r Z H R =?-+

由于Z ?极短,在此区间引力可视为线性变化,所以在此区间引力所做功W 为 Z Z H R GMm Z F W D av ??-+=?=)

(21 式中,av F 为区间Z ?的引力平均值,亦即区间中点的引力值。

略去Z ?的二次项(241)(Z ?)可得 2

/22)2(D Z H Z R RH H R Z GMm W ?-?-++?= 当小球下落至区间Z ?的端点P ’时,其动能为 ])

2()()([1'211221

12'---?-?-++?-+-+-=D D D P Z H Z R RH H R Z H R H R D GMm mv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应有 2

''2

1P mv W = 将有关量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

2()()([11221

1---?-?-++?-+-+-D D D Z H Z R RH H R Z H R H R D GMm 2

/22)2(D Z H Z R RH H R Z GMm ?-?-++?= 由此得到下面的三个等式

11=-D

12/-=D D

11)()(--?-+-+=?D D Z H R H R Z

从这三个等式都可以得到

2=D

于是我们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导出了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

3 结论及进一步课题

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说,对于自由落体问题,我们没有依赖任何实验结果,仅仅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就导出了原有的牛顿第二定律和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

在参考文献[1, 2]中,借助于胡宁教授根据广义相对论导出的一个方程和比耐公式

(Binet ’s formula ),可以得出了如下改进的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4

22223r c mp M G r GMm F --= (11) 式中:G 为引力常数;M 和m 为两物体的质量;r 为两物体间的距离;c 为光速;p 为质量为m 的物体在质量为M 的物体的引力场中沿圆锥曲线或近似圆锥曲线运动时所得到

的半正焦弦,而且有:a p =(1-e 2),对于椭圆;a p =(e 2-1),对于双曲线;p = y 2/2x ,

对于抛物线。

应用这一改进的牛顿万有引力公式求解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和光线近日偏折问题,所得结果与广义相对论完全一致。

对于行星绕日运动问题,太阳与行星之间改进的万有引力公式为:

4

22222)1(3r c e ma M G r GMm F ---= (12) 对于光线近日偏折问题,太阳与光子之间改进的万有引力公式为: 42025.1r

GMmr r GMm F --= (13) 式中:0r 为光线距离太阳最近的距离,如果光线与太阳相切,则等于太阳半径。有趣的是,该公式得出的最大值是原有万有引力公式的两倍半。

进一步的课题是如何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导出公式(11),(12)和(13)等等。

参考文献

1付昱华,改进的牛顿万有引力公式,自然杂志, 2001年1期,58-59

2 Fu Yuhua, Expanding Newton Mechanics with Neutrosophy and Quad-stage Method ──New Newton Mechanics Taking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as Unique Source Law, Neutrosophic Sets and Systems, Vol.3, 2014, 3-13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专题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专题 一、功能关系 1.内容 (1)功是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发生了转化. (2)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 ,而且必通过做功来实现. 2.功与对应能量的变化关系 说明 每一种形式的能量的变化均对应一定力的功.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 2.表达式:ΔE减= . 说明ΔE增为末状态的能量减去初状态的能量,而ΔE减为初状态的能量减去末状态的能量. 热点聚焦 热点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1.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表达式:W合=E k2-E k1 , 即动能定理. 2.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由于“增量”是终态量减去始态量,所以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表达式: WG=-ΔEp=Ep1-Ep2. 3.弹簧的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 的负值,表达式:W F=-ΔEp=Ep1-Ep2.弹力做多少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多少;弹力做多少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多少. 4.除系统内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外,其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表达式: W其他=ΔE. (1)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 (2)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 (3)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特别提示 1.在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若只涉及动能的变化用“1”,如果只涉及重力势能的变化用“2”,如果只涉及机械能变化用“4”,只涉及弹性势能的变化用“3”. 2.在应用功能关系时,应首先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力对“谁”做功,就要对应“谁”的位移,从而引起“谁”的能量变化.在应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时,一定要明确存在哪些能量形式,哪种是增加的,哪种是减少的,然后再列式求解. 热点二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对定律的理解 (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这也是我们列能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两条基本思路. 2.应用定律解题的步骤 (1)分清有多少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在变化. (2)明确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ΔE减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达式. (3)列出能量守恒关系式:ΔE减=ΔE增. 特别提示 1.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关键是准确分析有多少种形式的能量在变化,求出减少的总能量ΔE减和增加的总能量ΔE增,然后再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2.高考考查该类问题,常综合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知识考查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能力. 热点三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例题与习题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例题与习题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例题与习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能量就是能源 [ ] B.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 [ ] C.石油是一种常规能源 [ ] 【分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但不能说能源就是能量,说法(1)是不正确的。能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所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是按能源是否由自然界直接提供来分的,如煤、石油、草木燃料、风、流水等都属于一次能源;而电能是一种再造能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所以说法(2)是正确的。所谓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是按人们发现和利用能源的进程来划分的,石油是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一种能源,属常规能源,因而说法(3)也是正确的。【解答】 A.错误,B.C.正确。 【例2】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古代的动物食用植物,而植物是靠吸收太阳能生长的,所以可以说,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来自太阳能。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的仍是煤和石油。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可转化成机械能和电能。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能,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能源的能量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以供利用。所以,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我国的煤和石油尽管储量丰富,但终究有限,且利用后不能再生,终有用完的日子。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因此在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A)。 【例3】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 【分析】核能是人们在近几十年里才发现和开始利用的新能源。虽然各种物质的原子里都有原子核,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能释放能量。只有当原子核发生改变裂变和聚变时才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弹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中能在极短的

(九年级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a. 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 知道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 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一: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课 题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作业 课本P27练习3 列举不同形式的运动 列举不同的过程 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规律 讲述19世纪三大自然规律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其表达式 二、两种摩擦力做功特点的比较 [深度思考] 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能改变系统的机械能吗?

答案 不能,因做功代数和为零. 三、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ΔE 减=ΔE 增. 3.基本思路 (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1.上端固定的一根细线下面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摆球机械能守恒.( ) (2)总能量守恒,摆球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3)能量正在消失.( ) (4)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弧形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至B 的运动过程中( ) A .重力做功2mgR B .机械能减少mgR C .合外力做功mgR D .克服摩擦力做功1 2 mgR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 向上缓慢拉起,第一阶段拉力做功为W 1时,弹簧变为原长;第二阶段拉力再做功W 2时,B 刚要离开地面.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 A .两个阶段拉力做的功相等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7.10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 教案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 投影仪、玻璃容器、沙子、小铁球、水、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 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积极思考。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点评:通过学生举例和演示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不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二、进行新课 1.能量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用教材上的话,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历史上曾有人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不断做功的机器,即永动机,这样的机器能不能制成?为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出下一课题: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2.能源和能量耗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宗彦峰陕西师大附中 710061) 【教材版本】人教版 【设计理念】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理论是发展的观念,也为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考虑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奠定基 础,使得学生的有关能量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了机械能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体会到能量概念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概括。从而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 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守恒”。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机械能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具备了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守恒” 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知道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知道能量守恒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 2.能应用能量守恒解决一些问题。 3.知道能量耗散,了解自然界中宏观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认识到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4.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增强节约能 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能源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培养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耗散 2、教学难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查阅文献+调查研究+交流讨论 【教学思路】通过学生进行素材的采集和整理,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检索等形式查找能量守恒定律的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材料,对自己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A、查找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 B、通过调查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资料,能弄清楚涉及了那些能量、能量的转化方向、能量转化中那些力做工引起了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C、通过获取素材、整理素材、形成观点的过程,认真体会能量是更深层次上反映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 二.新课教学 一)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2、能量的转化 。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知识点

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能量守恒定 律与能源知识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 1.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2.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即 E机械能1+E其它1=E机械能2+E其它2 ●能量耗散:无法将释放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叫能量耗散,它反映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3.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1.太阳能 2.核能 3.核能发电 4、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能源品种繁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除太阳的辐射能之外,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都间接来自太阳能;第二类来自地球本身,如地热能,原子核能(核燃料铀、钍等存在于地球自然界);第三类则是由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地热、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汽油、柴油、煤气等属于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就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2-1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未来的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

能量的守恒与转化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2.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3.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二、教学重点 1. 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 2.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1.区别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电能、机械能、光能、内能、化学能等常规能源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能量转化与转移进行粗略的分析与总结,学生很容易把转化的方向弄反;容易把能量守恒理解为局部的 四、教学过程 (一)能量的转化 (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 演示1:划火柴 演示2:用铁锤敲打铁丝 方法点拨:在判断能量是如何转化时,可先找出是哪一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了,哪一种形式的能量增加了,增加的那一种形式的能量就是由减少的那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子分析: 1. 小朋友滑滑梯; 2. 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 3. 在水力发电中; 4. 在火力发电厂; 5. 电流通过电热器时; 6. 电流通过电动机。有关能量转化的事例同学们一定能举出许多,请同学分析课件中的图片的能量转化… (二)能量的转移 演示3:把铁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运动的甲钢球撞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三)能量守恒定律 演示3:滚摆实验 问:滚摆越滚越低的过程中,机械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呢? 大量事实证明,在普遍存在的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 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直到19世纪,才确立了这个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讲解:尽管有的时候,物体某种形式的能量,可能转移到几个物体或转化成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中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中 1.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五花八门,使用的能源也各不相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普通汽车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 ) ①生物能②核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自行车靠人力驱动,需要消耗人体内的生物能,选①; 电动自行车要给电池充电,消耗电能,电动车行驶要消耗电池释放的电能,故选③;普通汽车靠汽油机驱动,汽油机需要消耗汽油,消耗汽油的化学能,故选⑤; 因此B正确; 故选:B。 2.如右图是郴州市许多地方使用的“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光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光电池板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照明灯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C.小风扇利用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蓄电池夜晚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解析】 这种新能源的路灯,“肩扛”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选项A错误;照明灯消耗电能而发光,即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选项B错误;“头顶”的小风扇可以把风能转化为电能,这样只要有风,这种路灯也可以发电,填补了一点阴天和晚上不能发电的空白,有利于路灯晚上照明使用,磁场C正确;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D错误;可得C选项正确。故选C。

3.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C.手机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 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答案】C 【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故A 错误;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选项B错误;手机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选项C正确;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D错误;故选C. 4.生态文明要求人们注重环保和节能。下列获得电能的方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水力发电 【答案】A 【解析】火力发电燃烧煤,从而带来大气污染,不符合低碳要求;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水力发电均为清洁能源,不会带来污染;故不符合低碳要求的为A;故选A。5.关于能源的利用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能量守恒,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 B.煤炭和石油产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C.能量耗散表明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D.一座城市的能量耗散使其环境温度略高于周围农村的温度 【答案】A 【解析】能源不是能量,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但是能源是有限的,故需要节约能源,A错误;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燃烧后产生的大量含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B正确;能量耗散表明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C正确;能量耗散使除内能外的其他能转化为内能,故一座城市的能量耗散使其环境温度略高于周围农村的环境温度,D正确. 6.质量为M的开口向上的空金属盒以v0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最多能滑行的距离为s,如果在盒内填满橡皮泥,使质量变为2M,仍以初速度v0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滑行,这时它最多能滑行的距离为() A. 0.5s B. 1s C. 2s D. 4s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第4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重力的功、弹力的功、合力的功与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 【课前知识梳理】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功能量的变化 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其他力(除重力、弹力外)做正功机械能增加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ΔE减=ΔE增. 【预习自测】 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该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B.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 C.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D.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2、如图1所示,美国空军X-37B无人航天飞机于2010年4月首飞,在X-37B由较低轨道飞到较高轨道的过程中 A.X-37B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X-37B的机械能 B.X-37B的机械能要减少 C.自然界中的总能量要变大 D.如果X-37B在较高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在此轨道上其机械能不变 3、如图2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

C在水平线上,其距离d=0.5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小物块在盆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位置到B的距离为 A.0.5 m B.0.25 m C.0.1 m D.0 【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1】如右上图所示,在升降机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固定木板B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A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 A.物块A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mgh B.物块A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C.物块A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D.物块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做功的代数和 【突破训练1】物块由静止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A.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考点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3)静摩擦力做功时,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不会转化为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

第10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也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能源(矿物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水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好课堂堂练》活页规范训练P135-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2.自主作业:请你通过调查或网上资料了解一下附近的工厂企业单位中能源的利用情况,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写一篇调查报告,向政府的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1.有人设想在夏天用电冰箱来降低房间的温度,他的办法是:关好房间的门窗,然后打开冰箱的所有门,让冰箱运转,且不考虑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则开机后,室内的温度将( ) A .有所升高 B .保持不变 C .开机时降低,停机时又升高 D .开机时升高,停机时又降低 2.如图所示,A 、B 两球的质量相同,A 球系在不可伸长的绳上,B 球固定在轻质弹簧上,把两球都拉到水平位置(绳和弹簧均拉直且为原长),然后释放.当A 、B 两球通过悬点O 正下方的C 点时,弹簧和绳等长,则此时( ) A .A 、B 两球的动能相等 B .A 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B 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 .A 球系统的机械能大于B 球系统的机械能 D .A 球的速度大于B 球的速度 3.一质量分布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 ,A 、B 两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如图所示,今在绳索的最低点C 处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索绷直,在此过程中,绳索AB 的重心位置将 (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降低后升高 D .始终不变 ★4. 电动机带动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传动,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由静止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传送带足够长,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求在此过程中: (1)小木块的位移;(2)传送带转过的路程;(3)小木块获得的动能;(4)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5)因传动物体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拓展探究 教学反馈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第 4 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重力的功、弹力的功、合力的功与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课前知识梳理】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功能量的变化 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其他力(除重力、弹力外)做正功机械能增加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ΔE减=ΔE增. 【预习自测】 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该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B.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C.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D.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2、如图 1 所示,美国空军X-37B无人航天飞机于2010 年 4 月首飞,在X-37B 由较低轨道飞到较高轨道的过程中 A.X-37B 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X-37B 的机械能 B.X-37B 的机械能要减少C.自然界中的总能量要变大 D.如果X-37B 在较高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在此轨道上其机械能 不变 3、如图2 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

B 、 C 在水平线上,其距离 d =0.5 m .盆边缘的高度为 h =0.3 m .在 A 处放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并 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 BC 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1.小物块在 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位置到 B 的距离为 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 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 1】 如右上图所示,在升降机内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 固定木板B 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物块A 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 高度 h 的过程中 A .物块A 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 mgh B .物块A 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C .物块A 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D .物块 A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 B 对弹簧的拉力做功的代数 和 【突破训练 1】物块由静止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 A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考点二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A .0.5 m B .0.25 m C . 0.1 m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九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沪粤版要点

第19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3.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4.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6.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 1.能源的分类。 2.太阳能、核能。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凡是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凡是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绝地得到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3.太阳能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出去。因此,太阳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能。4.太阳能的利用

人类除了间接利用存贮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外,还设法直接利用太阳能。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另一种是用太阳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5.原子、原子核与核能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则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当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要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6.分裂与聚变 当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原子核就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叫做裂变。 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重新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能量和动量第4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第4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1)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能。(×) (2)能量在转移或转化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 (3)在物体的机械能减少的过程中,动能有可能是增大的。(√) (4)既然能量在转移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故没有必要节约能源。(×) (5)节约可利用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污染排放。(×) (6)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定会引起机械能的转化。(√) (7)一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必定有别的物体能量减少。(√) 突破点(一)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1.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和能的关系,一是体现在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形式的能转化,具有一 一对应关系,二是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值上相等。 2.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3.两个特殊的功能关系 (1)滑动摩擦力与两物体间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产生的内能,即F f x 相对=ΔQ 。 (2)感应电流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产生的电能,即W 克安=ΔE 电。 [多角练通] 1.(2016·上海高考)在今年上海的某活动中引入了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体验者在风力作 用下漂浮在半空。若减小风力,体验者在加速下落过程中( ) A .失重且机械能增加 B .失重且机械能减少 C .超重且机械能增加 D .超重且机械能减少 解析:选B 据题意,体验者漂浮时受到的重力和风力平衡;在加速下降过程中,风力小于重力,即重力对体验者做正功,风力做负功,体验者的机械能减小;加速下降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体验者处于 失重状态,故选项B 正确。 2.(2017·唐山模拟)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墙上,左端与一质量m =0.5 kg 的物块相连,如图甲所示。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物块静止且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以物块所在处为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 轴。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 ,F 随x 轴坐标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运动至x =0.4 m 处时速度为零。则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g 取10 m/s 2 )( ) A .3.1 J B .3.5 J C .1.8 J D .2.0 J 解析:选A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 f =μmg =1 N 。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 ,由F -x 图像面积表示外F 做的功,可知F 做功W =3.5 J ,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F f x =0.4 J 。由功能关系可知,W -W f =E p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3.1 J ,选项A 正确。 选)(2017·佛山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 3.(多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一速度从A 点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卷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人类生活、生产、学习、研究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发 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下列能源中既属于一次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 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 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 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原子弹爆炸属于原子核聚变 B.在太阳内部,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 C.化石燃料、水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 D.做功冲程中,热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展要求的是() A.若可能,出行时尽量使用自行车 B.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C.节约用水、用电、用气 D.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 5.近年,东营的路边出现了一种风光互补式路灯(如图所示),该路灯装有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置。白天该路灯将获得的电能储存有蓄电池内,夜间蓄电池对灯泡供电。关于该路灯,下面说法不.准确 ..的是() A.太阳能发电装置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风力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白天,对蓄电池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图(1) 6能源危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的能源消耗完了以后,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我们称此类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的是() 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7当前很多城市的居民使用煤气、天然气为燃料。关于煤气、天然气,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是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C.是二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D.是二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8.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推广使用节能灯 B.鼓励建造节能建筑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9如图(2)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蒸汽轮机的效率总是小于1 C.蒸汽轮机将核能转化为机械能 D.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0地球内部储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热能,有报道也把地热能叫做地温能,地球浅表层蕴含的地温能在一定水准上已经能够开发利用。比如在地球浅表层埋上水管,做成地热导热管,用水泵推动形成水循环,将地热“携带”到地面,可供冬天御寒而代替空调。那么,这里所说的地温能属于() A. 动能 B. 电能 C. 化学能 D. 内能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将火柴搭成图(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发生的现象与相似.

能量守恒定律 简单版 学生版讲义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⒈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 能量恒定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从16世纪到18世 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茨以及伯努利等许多物理 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动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萌发。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联系相继被发现,伦福德和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定了热质说,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机械运动联系起来。1800年发明伏打电池之后不久,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其他的一些电磁现象。这一时期,电流的化学效应也被发现,并被用来进行电镀。在生物学界,证明了动物维持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所摄取的食物的化学能有关,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了必要的准备。 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19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亥姆霍兹等人完成。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1842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25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400多次实验,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

础。在1847年,当焦耳宣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亥姆霍 兹在柏林也宣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 能、机械能、 电磁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 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来,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 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亥姆霍兹在 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 一定律为人们广泛接受。 在19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的研究。他们从不同 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样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 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 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 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称为“伟大的基本规律”,认为它的发现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⒉ 能量耗散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呢?打碎的镜子不可能自动复原成原来完好的样子,冒起的煤烟和散开的炭灰不可能自发的重新组合成一堆煤炭。类似的,自然界中自发的能量转化和转移也具有某种方向性。比如在与热现象有关的能量转化过程就是具有方向性的。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自发的全部转化成机械能。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及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虽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 迪南德·冯·亥姆霍兹(H1821~1894)德 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847年他在德国物理学会发表了关于力的守恒讲演,第一次以数学方式提出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整体设计 本节从能量守恒定律入手,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向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拓展,阐述了能量守恒定律推出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感受物理规律得出的历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并且指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展示了科学的和谐美.教材第二部分,能源和能量耗散,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由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使学生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建议本节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谈谈自己对能量的认识.特别应该对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所说的“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的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逐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能源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一节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上.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理、历史等. 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知道既然能量守恒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3.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4.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分钟里,一项新的多米诺骨牌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球馆诞生.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