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6.07 KB
- 文档页数:3
第1期
2011年1月 机械设计与制造
Machinery Design&Manufacture 45
文章编号:1001—3997(2011)O1—0045—03
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吴国昌邱丽芳段磊谢之勇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Design and analysis of fully compliant micro-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echanisms
wu Guo-chang,QIU Li-fang,DUAN Lei,XIE Zhi-y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ⅢⅢ。。。。。’。。’。。’Ⅲ㈣ⅢⅢ。。 。。’。。 ⅢⅢⅢ。。。。。’。。’。。.㈣Ⅲ。。’。。’。。’ⅢⅢⅢ。。 。。 Ⅲ。。’ⅢⅢ…。。 。。’。。’。。’Ⅲ。= 。.…。。。。。: 【摘要】微机械放大器中常采用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机构来实现输出位移的放大,且大多采用短
臂柔性铰链连接各构件。设计了一种对称的长柔性杆微位移放大机构,结合弹性力学和Bernoulli—Eu—
ler假设,推导出该放大机构的力位移计算公式及放大比公式。对影响该机构放大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
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得到该机构中的长柔性杆角度与输出位移之间的关系。同时用有限元方法对该实
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全柔性机构;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比;有限元分析
【Abstract】Fully compliant micro-displacement amplifcation mechanism is USH ally designed to be
utilized as displacement amplifer.Usually small——lengthflexible hinge is used to joint all components in the
amplifcation mechanism.A symmetrical micro—-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echanism of flexible beams
was des igned,comb ined with Elasticity and Bernoulli-Euler ass umption,the force-deflection relationship
and the amplifcation ratio were derived.Key factors ofthe amplifcation ratio were an ̄yzed,and the rela—-
tionships between angles ofthe flexible beams and the output displacements were discussed and explained
through an example analyzing.With the aid offinite element analysis,finally,the resuhs ofthe two meth—
ods were compared.
Key words:Fully compliant mechanism;Flexible hinge;Micro-displacement;Amplification ra- ;tio;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o◆o。.。。◆。。◆。。.oo◆o。.。。◆。o◆。。.。。.。。.。。◆。o◆。。◆o。◆。。.。。.。。.。。◆。o◆。o◆。o.。。.o。.。。◆。。.。。◆。。・。。・。o◆。。◆o。.。。◆。。・。。・。。・。o◆o。.。o◆oo◆o。◆。。・。。・。。.O 中图分类号:THI2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机构是用来进行运动、力或能量传递或转换的机械装置 ,随
着微机电系统(MEMs)的发展,传统的刚性机构在制造、装配、精
度、可靠性、磨损等方面已不能满足要求,柔性机构的出现从机构设
计的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全柔性机构在结构上
采取—体化设计,没有传统的运动副,利用机构中柔性构件的弹性
变形,来实现力、运动和能量的传递。因此对构件间的连接形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一。根据不同放大原理,微位移放大机构有多级杠杆
放大、差动杠杆放大、多连杆放大、三角放大等多种结构形式F,s 。这
些机构多采用短臂单轴柔『生铰链连接各构件,其转动是靠铰链本身
★来稿日期:2010—03"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05008) 材料的弹性变形来实现的。柔性铰链的转动能力、回转精度、应力水
平等I生能与 的尺寸有很大关系。其转
动刚度、柔度的计算一般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或弹胜静力学方法,根
据柔f生铰链的柔度再求得柔 机构的力与位移的关系。
设计了另一种形式的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机构,采用长柔性
杆的变形,而不是短柔性铰链的变形来输出位移,并结合弹性力
学和Bernoulli—Euler假设Ⅲ,对该机构进行了研究,推导出该放大
机构的力位移计算公式及放大比公式。分析了影响其输出位移及
放大比的关键因素,对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的理论
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螺纹孔上使用螺栓,尤其是在软质材料上(比如铝材料),根据 实际运用中,采用的螺栓为M10 ̄I.5,扭矩规范取值范围为
经验值,螺纹啮合长度至少是螺栓公称直径的两倍。
根据夹持力计算可知,选用的螺栓为M10x1.5,其公称直径
D=10mm,因此螺纹啮合长度L不少于10mmx2=20mm。
3计算结果及验证
通过对夹持力、扭矩、表面压力及啮合长度等方面对螺栓进行
设计的过程及计算结果可知:转向机到副车架的安装螺栓规格应为
M10x1.5,螺纹长度应不小于20mm,施加扭矩约为42.16N.ITI。 (40~50)N.HI,螺纹啮合长度为30mm,此设计已经通过整车试验
验证,车型已上市,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王弘生TFJD内部培训资料,2009(5) 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标 准件篇).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 3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第三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46 吴国昌等: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第1期
2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
设计的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机构,如图1所示。该机构结构上
下左右均对称,约束、作用力等也对称施加,故町取该机构的1,4
进行分析计算,其尺寸示意,如图2所示。当在A点施加作用力
F,并有输入位移时,即可在C点得到所需的输出位移。
Y
图1全紊f生微位移放大机构
图2微位移放大机构尺寸示意图
由于 杭成的微型全柔.f生微位移放大机构委托“北京大学
微电子学研究院国家级微米/纳米加工重点实验室”进行加工制造,
为了满足其标准的加工工艺流程,提高器件加工的成品率,机构尺
寸需根据其“多用户MEMS体硅标准工艺流程与设计规则
v20060825”来设计。因此,从加工工艺和设计的性能要求等因素出
发,全柔.陛机构的厚度设定为b=751xm,角度a=30。,13=30o,长度/1=
z _4121xm,宽度hl-hz=l3lxm,材料为单晶硅,其基本I生能参数为:弹
性模量E=129.5GPa,泊松比g.--0.28,屈服应力o-,=2600MPa。
3理论建模与分析
当施加作用力F后,由于微位移放大机构结构与载荷均对
称,长柔性杆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被“导向”,以D 长柔性
杆为例,其形变形状关于中心线反对称,如图3所示,同时由图3
可得,,J D:长柔性杆中点0。的角变形为最大值,而曲率为零。由
Benaoulli—Euler假设可以得到,力矩与曲率呈正比,即中点0 的
力矩也为零。当中点没有力矩时,D,D:长柔性杆分为两段来研究,
如图3所示,D 0 柔性杆仅在末端受力,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一 FlyCoa — sin ) 一—————————— __———一 2Ebh1
将位移向XY轴分解,得: 1 l sins,占l l COSOL
由位移叠加得: =28 = 。 (1)
=4611'6By J=0 (2)
: 至 : 辈
3Ef bhi 1 2Ebh
; si ,疋 coq3
位移叠加得: :=2 , =o (3)
tScx=0,酝=2 ̄2y (4)
因为 。 :, 印 =0, = 1 F, = ,代入式(1)一(4)
3 3 2 )
3 2 1 h 2l1sin a3 2 33 2)、
= ( 1一瘫 3 3 2 )
=O
3蒜3蒜3
则输出/输入放大比为:Q= = (5)
(6)
(7)
(8)
由式(7)可得影响输出位移的结构因素为 、1 、12、h 、h 。现
取F=0.01N,且30。 a曼60。,30。≤口 60。,其他参数如前所述,利
用MATt AB作出 与 角度关系三维曲面,如图4所示。可
看出微位移放大机构在一定载荷下,在设定角度范围内输出位移
随着 43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图3变形及受力分析示意图
当柔性杆在垂直力作用下产生微小变形时,轴向拉压应力 0
对变形影响很小,故在计算中忽略不计。如图3所示,及悬臂梁模
型位移计算公式,得: .8
图4输出位移与 角度关系图 一 ;
一 一3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