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P2P计算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9.33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移动P2P网络的模型研究【摘要】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P2P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日显突出。
本文从目前移动网络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移动互联网的通信机制,分析扩展eDunkey体系、JXME方案的不足,提出一种适合于移动环境下P2P网络通信模型,并对系统的工作机制和各组成部分详细介绍,解决了网络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扩展实施等问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P2P技术;P2P网络模型0 引言P2P技术又称对等技术,是通过P2P系统直接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的一种应用模式。
该网络新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为用户提供快捷、迅速的资源共享服务[1]。
近年来,P2P技术迅猛发展,从早期的Napster,到随后的Gnutella,再到现在流行的BitTorrent等不同类型的软件都是P2P技术成功应用的实例。
目前,对于在移动环境中如何实现P2P应用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在现有的GSM/GPRS系统中,还不能实现真正的P2P,这是因为网络并不允许终端成为一个具有固定IP地址的独立终端。
在3G网络中,由于提供了移动终端之间的基于IP的通信,从而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属于自己的唯一的IP地址进行通信。
1 相关工作针对在移动环境中实现P2P应用,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其中主要包括扩展eDonkey体系、移动代理、移动Ad hoc 网络等。
第一种在移动环境下使用P2P网络的可行方案是JXME,该方法的思想是维持JXTA[3]的目标,因此根据移动网络的特点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改以满足要求。
然而这种方法只考虑蜂窝网络,不解决虚拟覆盖网适应到物理网络的问题,因此在MANET场景下不可行。
文献[2]提出了一种用于开发协同移动游戏的“FRAGame2004”的架构,该架构使用传统P2P体系结构伸缩性来实现移动P2P 的一些特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移动P2P开发带来的问题。
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研究与优化
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关键技术,旨在提升广告投放效果和用户体验。本文将对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进行研究与优化,探讨其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提升其效果。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的研究和优化是当前互联网广告行业的热点问题。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广告投放的效果和用户体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个问题,利用机器学习来进行广告推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通过研究和优化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可以提高广告点击率和转化率,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和有效,同时提升用户对广告的满意度,改善用户体验。
2. 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原理 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的原理主要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特征提取和推荐模型。特征提取是指从广告、用户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获取有效的特征信息。推荐模型是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推荐系统模型,根据特征信息预测用户对广告的喜好程度,并给出最佳的广告推荐结果。
3. 特征提取方法 特征提取是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需要从广告、用户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获取有效的特征信息。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内容特征提取、用户行为特征提取和环境特征提取。内容特征可以通过对广告文本、图片和视频等元素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出关键词、主题和情感等内容信息。用户行为特征可以通过对用户的历史点击、浏览和购买等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出用户的兴趣和喜好等行为信息。环境特征可以通过对用户的设备、网络和位置等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出用户的上下文信息。
4. 推荐模型建立方法 推荐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广告推荐算法的核心部分,其目标是根据特征信息预测用户对广告的喜好程度,并给出最佳的广告推荐结果。常用的推荐模型包括:协同过滤算法、内容过滤算法和混合过滤算法。协同过滤算法通过挖掘用户之间的相似性,通过用户之间的行为数据来进行广告推荐。内容过滤算法通过对广告内容的分析和处理,通过广告内容的相似性来进行广告推荐。混合过滤算法则是综合利用协同过滤算法和内容过滤算法的优势,来进行广告推荐。
P2P应用现状近几年来,以BT、emule等为代表的P2P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基于P2P的即时通信、流媒体和互联网IP电话的发展也十分迅速,P2P应用在固定互联网中已经超过Web应用,占据了固定互联网流量的50%以上。
在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受网络和终端的限制,移动P2P应用还没有实现,但是,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以及移动终端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P2P技术和业务将逐渐延伸至移动互联网中。
P2P技术的典型应用主要有:文件和内容共享,例如Napster、emule、BT等;分布式计算和存储共享,例如SETI@home、Avaki、Popular Power等;协同处理与服务共享平台,例如JXTA、NET My Service等;通信交流与协作,如Skype、MSN、OICQ等。
在移动互联网中,P2P的实际应用也在逐渐出现。
主要是上述固定互联网应用在手机上的一些尝试,包括手机版Skype、BT的μTorrent、手机迅雷等。
另外有一个开源的、基于BitTorrent和Gnutella的P2P工具FrostWire,已经可以安装到Android手机上使用。
对于把P2P技术应用到移动互联网,当前有两种模式:一是让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直接连到互联网中已有的P2P系统。
这种模式需要针对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优化,而在网络体系架构、资源定位算法等关键技术方面主要延续互联网中的P2P网络拓扑结构和算法。
二是在距离较近的移动终端之间组成自组织网络(ad hoc)。
在自组织网络上实现移动P2P,进行资源共享。
:1) 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中的P2P系统,为移动用户提供P2P业务.在该模式下,需要针对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优化,而在网络体系架构、资源定位算法等关键技术方面主要延续互联网中的P2P网络拓扑结构和算法.2) 距离较近的移动终端之间也可以组成自组织网络(ad hoc),在自组织网络上实现P2P覆盖网(即移动P2P),进行资源共享.当前很多研究集中在移动自组织网络领域,即:通过将P2P算法应用于ad hoc网络之上,来提供新的P2P应用。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基于Android的点对点通信学院(系):里仁学院(电子工程系)年级专业: 09级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刘迎迎指导教师:张涛完成日期: 2013年3月28日一、课题国内外现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终端技术逐渐增强,各种智能操作平台的出现,为即时通信系统移动化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移动设备中开放性的Andriod平台,随着3G网络发展迅猛占领了市场,开发Android平台下的软件已经成为了迎合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Android 是Google 推出的一个基于Linux 内核的手机操作系统,包含底层框架,中间件和开发环境的一套平台系统。
它支持流行的组件式程序设计,具有针对性移动设备的Dalvik 虚拟机。
浏览器核心是基于开源的WebKit 引擎,对基于html的各种语言具有良好的支持。
图像引擎使用基于openGLES1. 0 的三维图形库。
又因为Google 与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开发商和其它第三方结成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希望通过建立标准化、开放式的移动电话软件平台,在移动产业内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系统。
Android 平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所接受。
今天的Internet正在验证一种变革。
这种变革将会改变网络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有的网络终端包括桌面电脑,PDA,移动电话,都要要求更高的网络状况。
这场变革在诸如Napster 和 Gnutella的应用软件推动下,将会终结以服务器为主导的Internet。
这场变革就是Peer-to-Peer(P2P)。
国外开展P2P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包括P2P工作组(P2PWG) 、全球网络论坛(Global Grid Forum ,GGF) 。
P2P工作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加速P2P计算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相应的标准化工作。
P2PWG成立之后,对P2P计算中的术语进行了统一,也形成相关的草案,但是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工作进展缓慢。
移动P2P网络中基于超级节点的资源发现算法移动P2P(Peer-to-Peer)网络是指由一组移动设备组成的网络,这些设备可以自由地加入或退出网络。
在移动P2P网络中,资源发现算法是保证节点间有效通讯和信息交流的关键。
基于超级节点的资源发现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该算法将网络中某些节点指定为超级节点,这些节点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超级节点可以用来发现其他节点以及节点中的资源,并将这些信息汇总到一个集中的节点上。
这个集中节点可以作为网络中心点向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
基于超级节点的资源发现算法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完成:1. 选择超级节点: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超级节点。
在移动P2P网络中,一个设备可能会有多个角色,可以是普通节点,也可以是超级节点。
选择超级节点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节点的带宽、处理器速度和电池寿命等。
2. 超级节点的广播:超级节点在加入网络时向其他节点发送广播消息,将自己加入网络的信息告知其他节点。
3. 搜索节点:一旦超级节点被完全部署,它将开始搜索网络中的其他节点。
超级节点向网络中发送广播来寻找其他节点。
同时,它也允许其他节点向它发送请求以发现其他节点。
4. 发现资源:当超级节点找到另一个节点时,它将要求该节点列出它拥有的资源。
超级节点将资源汇总,形成一个全局资源目录。
当然,这个目录的信息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
5. 搜索资源:其他节点可以向超级节点提交请求,让超级节点提供资源信息。
当节点找到所需的资源时,通过指定的IP地址进行直接通信。
基于超级节点的资源发现算法具有以下优点:1. 它能够快速定位节点,提高了搜索效率。
2. 它可以避免节点之间的频繁通信,减少了带宽占用和电池消耗。
3. 它可以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
通过集中化资源目录,超级节点可以帮助节点更快地找到所需的资源。
总之,基于超级节点的资源发现算法是移动P2P网络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资源共享的效率。
P2P技术及其发展研究自P2P技术诞生,它的应用立刻以迅猛的速度传播、发展。
应用的普及程度,令人赞叹。
通过回顾P2P技术的发展历史,结合P2P构架、工作原理、算法、检索方式等内容,对P2P这一时下炙手可热的技术进行详细讨论。
标签:历史;构架;工作原理;算法1 引言互联网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置的。
而现在能够引起互联网震动的,无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
如今,在基于网络的各种技术充斥于我们周围之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没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联网间进行的活动几乎没有不沾P2P技术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使用QQ尽情聊天之时,实际上就享受着P2P技术给你带来的快感与兴奋。
P2P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2 P2P概念2.1 P2P的构架网络上流行的P2P软件的架构手段主要有两种: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便是利用服务器作为媒介使各个分散的节点(用户)能互相联系,生成各种服务响应各节点的业务需求,各节点一旦建立联系,便可互相共亨对方资源,这种方式可使各节点定位比较容易,易于搜索,查找,使各节点间容易建立比较固定的关系,使得在此平台上开发进一步的应用更加易于推广;但这种方式对服务器性能要求也很高,应用系统功能越强大,对服务器的要求就越高,比如搜索,在此方式下如要提高搜索的命中和降低搜索的冗余,则必须提高结点对服务器的请求次数,增加了服务器资源的消耗;在这种架构中可以利用技术手段使得某些大节点分担一些服务器的功能,从而降低服务器的负荷。
分布式:每个节点即做服务器又做客户端,这种方式非常灵活,一个孤立的节点只要连上此P2P网络内的任一节点便可与此网络进行资源互享,事实上,这种方式宏观来看应属于Peer-to-Net(PTN),任何一个节点只是此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节点只是从此网络上获取资源,它可以在一个公司或企业内部无需额外配置而实现一个企业内部P2P系统,这此方式搜索功能强大而灵活,能够体现出P2P的本质;由于架构的原因,此方式节点定位能力极差,无法使节点之间产生比较固定的关系,搜索能力虽然灵活强大,但冗余较大,如果技术手段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引起网路资源的大量消耗,且些架构的技术实现难度极大,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此种架构应用较为广泛;原因之一便是网络环境因素,之二便是社会因素;国内网络环境较为复杂,最为突出的便是局域网问题,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对这种架构的技术要求就更加重要了,再有就是社会因素也使得国内的P2P趋向的集中式的架构模式。
面向移动终端的P2P资源共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P2P(Peer-to-Peer)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的技术。
在传统的P2P网络中,每台设备都具有相同的地位,所有设备均可构成资源提供者与用户。
在这种情况下,其特点是节点的存储与带宽资源能够被有效利用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P2P技术也正逐步传播到了移动终端领域。
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了众多的移动P2P应用,如迅雷、快播等。
它们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资源获取与共享。
但是,目前移动P2P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节点的动态性与网络稳定性等。
同时,移动设备的硬件配置与计算资源相对于传统P2P设备是有限的,因此移动P2P网络在设计时需要采用新的优化算法与规则进行优化。
因此,本文将针对移动终端上的P2P资源共享技术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在保证移动设备高效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
二、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移动端的P2P资源共享技术研究:介绍移动端上的P2P资源共享技术现状,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 优化算法的研究:着重研究如何利用移动设备的有限资源来提高整个P2P网络的性能,并探讨如何解决节点的动态性与网络稳定性问题。
3. 移动P2P网络的模型构建:通过模拟实验与数据分析,建立适合移动终端的P2P网络模型,测试与验证所提出的优化算法和规则是否可行和有效。
4. 实现与测试:基于所提出的优化算法和规则,设计并实现一个移动端P2P资源共享系统,并通过实际测试进行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以验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如下:1. 能够提高移动设备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P2P技术进一步在移动设备上的普及和拓展。
2. 为实现移动端上的高效而稳定的P2P资源共享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RSS的移动P2P分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是一种用于发布和同步内容的Web标准。
RSS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网络内容的发布和获取,其应用领域也日趋广泛,如新闻、博客、音乐、Podcast等。
而P2P(Peer-to-Peer,对等网络)是指通过互联网实现的点对点方式的数据传输。
P2P技术的出现也极大地方便了文件分享和数据传输,其应用领域也广泛涉及各种不同的领域,如文件共享、在线游戏、视频直播等。
本项目旨在融合RSS与P2P技术,实现一个基于RSS的移动P2P分发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网络资源,同时能够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数据下载和分享,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二、选题意义1.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P2P技术,将资源分发到移动设备上,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轻服务器负担,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的下载速度和分享效率。
2. 方便用户获取资源:将RSS与P2P相结合,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包括新闻、音乐、视频等。
3. 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建立P2P网络,系统可以自动维护和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系统崩溃等问题的发生。
4. 推动移动P2P技术的发展:当前,移动P2P技术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移动设备的资源受限。
本项目的实现将有助于推动移动P2P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移动P2P应用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和实现基于RSS的移动P2P分发系统。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完成基于RSS的数据抓取和解析功能,实现网络资源的获取和发布。
2. 基于P2P技术,建立移动P2P网络,实现数据的分发和共享功能。
3. 设计移动设备的P2P传输协议,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
4. 实现移动端的应用程序,提供用户界面,实现数据下载、内部分享、在线播放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