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术白皮书
- 格式:pdf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25
《云计算发展⽩⽪书(2020年)》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在“2020可信云⼤会”上发布《云计算发展⽩⽪书(2020年)》,⽩⽪书指出:未来,云计算仍将迎来下⼀个黄⾦⼗年,进⼊普惠发展期。
⼀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将加快应⽤落地进程,在互联⽹、政务、⾦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进程将进⼀步加速。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 SaaS 服务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分布式云成云计算新形态,助⼒⾏业转型升级01云计算从中⼼向边缘延伸1.边缘产业逐步兴起边缘计算的兴起,使得如何为边缘侧赋能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边缘的具体形态分为边缘云和边缘终端。
边缘云是云计算向⽹络边缘侧进⾏拓展⽽产⽣的新形态,是未来产业关注重点,是连接云和边缘终端的重要桥梁。
边缘终端位于边缘云与数据源头路径之间,靠近⽤户或数据源头的任意具备⼀定硬件配置的设备,包括边缘⽹关、边缘服务器、智能盒⼦等终端设备。
围绕边缘云与边缘终端,在 CDN、视频渲染、游戏、⼯业制造、⾃动驾驶、农业、智慧园区、交通管理、安防监控等应⽤场景下,相关产业已初现端倪,蓄势待发。
2.边缘侧需求催⽣分布式云新形态为了满⾜视频直播、AR/VR、⼯业互联⽹等场景下,更⼴连接、更低时延、更好控制等需求,云计算在向⼀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组合模式进阶。
分布式云或分布式云计算,是云计算从单⼀数据中⼼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部署、从中⼼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的新模式。
分布式云是未来计算形态的发展趋势,是整个计算产业未来决胜的关键⽅向之⼀,对于物联⽹、5G 等技术的⼴泛应⽤起到重要⽀撑作⽤。
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云服务商等在内的各类型⼚家纷纷进⾏相关尝试,利⽤⾃⾝优势资源,将云计算服务逐步向⽹络边缘侧进⾏分布式部署。
分布式云架构图分布式云⼀般根据部署位置的不同、基础设施规模的⼤⼩、服务能⼒的强弱等要素,分为三个业务形态:中⼼云、区域云和边缘云。
目录P1P2P12P17P24P26P36P39P45P47引言无人机应用场景和通信需求4G网络能力5G网络能力网联无人机终端通信能力5G应用案例无人机安全飞行标准进展趋势,总结和展望贡献单位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
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引言无人驾驶航空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以下简称UAV)简称为无人机,其全球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增长,现在已经成为商业、政府和消费应用的重要工具。
无人机能够支持诸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天然气、能源、公用事业和农业等领域。
当前,无人机技术正在朝军民融合的方向高速发展,无人机产业已经是国际航空航天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成了各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无线通信在过去20 年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以话音为主的2G 时代,发展到以数据为主的3G 和4G 时代,目前正在步入万物互联的5G 时代。
移动网络在继续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的同时,也向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提高各行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G 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10Gbps 以上的带宽、毫秒级时延、超高密度连接,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
ITU 定义了5G 三大场景: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以下简称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以下简称u R L L 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 a s s i v e M a c h i n e-Ty p e 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mMTC)。
842021年第20期总第398期VIEW ON PUBLISHINGVR 技术背景下儿童科普出版的机遇、困境与出路文/杨建华 邱燕2018年3月,电影《头号玩家》在中国上映,它对VR(虚拟现实)游戏的描绘,点燃了人们对VR技术下无限可能世界的好奇与畅想。
一般情况下,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广义的虚拟现实技术则把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裸眼3D、虚拟漫游、仿真和全息投影技术等也包括了进来。
2018年,华为Wirless X Lab发布《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指出云VR/AR将位于未来十大应用场景之首[1]。
在“VR+”蔚然成风之际,一向谨慎的出版业也完成了对之从观望到试水再到发力的过程。
目前,VR技术主要应用的出版领域集中在少儿类、教育类与科普类。
近年来,科普图书的走势向好。
开卷数据显示,1999—2020年科普市场的码洋比重之和约为整体市场的7%,其占整体市场的码洋比重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科普读物市场竞争激烈,出版方为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主动寻求新的出版形式。
VR技术与儿童科普出版在内容展示方面有天然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种结合的巨大魔力在于能够重构信息呈现方式,促进平面化的文字向立体场景转变,从而让读者在仿真的虚拟环境中拥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多感官体验。
这使得知识传播过程更丰富、立体化,与科普出版物所追求的“趣味性”相契合,无疑有利于增强科学传播效果,促进科普出版的技术升级[2]。
在此背景下,2016年,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号称第一部VR科普童书的《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VR+儿童科普”这一出版形态由此诞生。
一、新技术创造新机遇,为“VR +儿童科普”出版形式提供更多可能1.5G技术助力“VR +儿童科普”出版,构建数字世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Standards Institute,ETSI)发布的移动边缘计算白皮书中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5G的第一波“杀手级”应用,由此或可断言,虚拟现实出版将是5G时代出版产业中最具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2]。
匚・33SPECIAL--------------------特别抓住5G融合应用窗口期201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积极推进5G商用建设,实现了从“0”到“T的突破。
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范围内已累计开通5G基站约69万个,为融合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运营商、设备商、垂直企业等各方积极探索5G融合应用的创新发展。
我国5G应用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技术创新性正在不断提升,融合应用探索热情高涨。
在2020年"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共征集了4289个项目,5G在各行业的探索均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参赛项目已有31%的实现落地。
目前,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在5G应用探索方面居全国前列,呈现5G行业应用引领态势;智能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成为5G融合应用的热点,并有望成为应用先锋领域。
总体来看,我国5G应用还需抓住应用发展重要窗口期,逐步建设产业大生态。
我国5G试点应用遍地开花——政府重视5G融合应用,地方积极开展5G应用示范2020年幵局,我国5G应用迎来快速发展期。
截至目前,已累计幵通5G基站超60万个,5G 终端连接数超过1.5亿。
三大运营商已在国内40多个城市开展了100多个基于边缘计算的5G 商业应用试点项目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5G应用发展。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并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工信部提出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同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出通知,重点支持虚拟企业专网、智能电网、车联网等七大领域的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
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各类5G扶持政策,推动5G应用发展。
截至2020年9月底,各地政府出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等各类5G扶持政策文件460个,多地政府对基站建设、用电成本进行补贴,积极开展5G应用示范,持续深化5G产业合作。
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白皮书2022年4月编写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前言随着5G、大数据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以边缘计算为代表的算力下沉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未来越来越多的智能场景将发生在边缘端,而智能视觉作为边缘智能的重要场景之一,是边缘计算发展的重要使能器,两者的结合将更好地满足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本白皮书聚焦于工业、安防、体验交互三大领域,从应用场景及业务需求、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未来构建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的技术框架,并结合标准研究、产业实践进行论证。
参与本白皮书撰写的主要专家包括: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喻炜、郭漫雪、王萍、苗丹、杨晓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黄还青、张亚兰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见、熊伟、颜冬青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哲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刘海涛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冯景、王晔彤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史敏锐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赵伟时南京大学:马展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闫江目录1.边缘计算及视觉产业发展背景31.1边缘计算产业发展情况31.2视觉产业发展情况51.2.1工业领域机器视觉发展概况51.2.2安防监控领域视觉发展概况71.2.3体验交互领域视觉发展概况81.2.4其他领域视觉发展概况101.3边缘视觉产业发展现状112.边缘视觉典型应用场景及需求14 2.1概述142.2工业领域机器视觉应用场景及需求142.2.1工业领域边缘视觉发展概述142.2.2工业领域典型应用场景152.2.3工业领域的未来挑战202.3安防监控领域视觉典型应用场景及需求212.3.1安防监控领域边缘视觉发展概述212.3.2安防监控领域典型应用场景222.3.3安防监控领域的未来挑战292.4体验交互领域视觉典型应用场景及需求312.4.1体验交互领域边缘视觉发展概述312.4.2体验交互领域典型应用场景332.4.3体验交互领域的未来挑战363.边缘视觉基础设施技术总体架构37 3.1边缘视觉标准进展情况373.2边缘视觉基础设施技术架构384.边缘视觉技术的应用实践404.1工业高可靠性视觉质检404.1.1案例背景与需求404.1.2实施方案404.1.3实施效果414.2无人机8K+AI的精细化巡检424.2.1案例背景与需求424.2.2实施方案424.2.3实施效果434.3电力远程视频自动巡检434.3.1案例背景与需求434.3.2实施方案444.3.3实施效果454.4VR全景视角超高清采编播464.4.1实施背景与需求464.4.2实施方案464.4.3实施效果475.边缘视觉技术及应用发展展望495.1问题与挑战495.1.1边、端侧系统定制化严重495.1.2边侧系统封闭形成数据孤岛495.1.3数据安全防护面临挑战49 5.2发展倡议50缩略语列表52参考文献531.边缘计算及视觉产业发展背景1.1边缘计算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8月,ETSI第一次提出了MEC的验证框架(Proof of Concept Framework),经过多年的演进,相关标准体系也逐渐清晰。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摘要:边缘计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将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从云端转移到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设备上,可以提供更高效的计算和响应能力,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本文对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包括边缘计算的定义、架构、关键技术、应用案例等方面。
通过详细介绍和分析,展现了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成果。
第一部分:引言1.1背景介绍1.2边缘计算的定义1.3白皮书的目标和意义第二部分:边缘计算架构2.1传统的云计算架构2.2边缘计算的基本架构2.3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关系第三部分:边缘计算关键技术3.1边缘设备3.1.1边缘设备概述3.1.2边缘设备的性能要求3.2网络通信3.2.1边缘计算的网络需求3.2.25G和边缘计算的结合3.3数据处理与分析3.3.1边缘计算的数据处理需求3.3.2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技术3.4安全性与隐私保护3.4.1边缘计算的安全性需求3.4.2边缘计算的隐私保护技术第四部分:边缘计算应用案例4.1工业生产4.2智能交通4.3智能家居4.4医疗健康4.5金融服务4.6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五部分:边缘计算的发展前景与挑战5.1边缘计算的发展前景5.2边缘计算面临的挑战5.3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成果结论:本文对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介绍,展现了边缘计算技术在各应用场景中的优势和潜力。
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成果,为推动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1]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白皮书,xxx年。
[2] xxx,xxx。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关系研究》。
xxx年。
[3] xxx,xxx。
《边缘计算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xxx年。
注:以上内容仅为模拟生成,不代表白皮书实际内容和长度。
实际白皮书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和调整。
Business Model丨商业模式5G时代运营商M E C商业模式探索◎撰文I柷娇5G的典型应用场景主要包括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极端差异化的性能指标要求,M 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成为应对"海量数据、超低时延、数据安全"等发展问题的关键 技术。
运营商M EC发展现状及趋势M EC是5G时代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是助力 运营商去除“管道化”的机会点。
全球运营商和企业都在探索M EC布局。
韩国 SK电讯将联合德意志电信、EE、KDDI、Orange、Telephonica、意大利电信、中国联通、新加坡电信 和NTTDoCoM o推动“5GM EC”商业化。
美国 AT&T正在商用其面向企业客户的M EC平台,包 括定制化解决方案。
阿里云和英特尔也宣布推出联合 边缘计算平台。
腾讯则在边缘游戏、超高清视频和直 播、AR/V R等大场景上发力。
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在MEC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和布局,但仍存在同质化趋势。
目前可以看出,中国电信更注重自主研发M EC平台,注重网络、M EC平台和云网融合服务的统一,中国移动则侧重 于行业应用试点落地,中国联通在M EC边缘云平台 方面飞速发展。
中国电信积扱开展边缘计算试点和部署,推出5G MEC融合架构中国电信在边缘计算上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索,最早的边缘计算工作始于牵头承担M EC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中国电信推出5G MEC融合架构,2019年中国电信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边缘计算MEC 平台,意味着中国电信的MEC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未来将重点聚焦视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行业,以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形式凝聚内外部合作伙伴力 量,构建合作共臝的MEC边缘生态。
中国电信加强M EC业务试点和生态合作等工 作。
在业务试点方面,中国电信在MEC+CDN、MEC+VR、MEC+LTE-V自动驾驶等方面发力,主要是围绕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的2B IC T项目。
迈向5G 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Toward 5G C-RAN: Requirements, Architecture and Challenges目录前言 (1)1需求 (2)1.1灵活的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2)1.2空口协调和站点协作需求 (2)1.3功能灵活部署及边缘计算的需求 (2)1.4增强网络自动化管理的需求 (3)25G C-RAN的概念 (4)2.1C-RAN的基本概念 (4)2.2C-RAN产业推进目标 (7)3关键技术的考虑 (9)3.1无线可编排技术 (9)3.2无线协议栈功能 (10)3.3虚拟层能力提升 (11)3.4设备形态的思考 (12)4总结 (14)缩略语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前言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首次提出C-RAN概念,已有7年。
期间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每隔几年发布一个版本的C-RAN白皮书,向业界通报C-RAN进展并呼吁业界共同参与C-RAN的研发。
这期间,中国移动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推进C-RAN集中化部署和协作化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研究无线云网络,为最终实现无线通信网的“Open & Soft”的目标而奋斗。
自从中国移动的网络进入4G时代,前传网络对传输资源消耗过高而相对应传输资源有限的网络现实,使得C-RAN在中国移动网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发展也相对迟缓。
而从2014年起,通过引入无源波分设备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和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压缩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传网络的光纤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
继而,在2015年至2016年年中,中国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发起了多省的C-RAN规模部署的验证工作。
通过福建、江苏、安徽三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运维验证,不仅证明了C-RAN组网方式在综合成本、无线协作化抗干扰、降低能耗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证明了C-RAN采用无源WDM(彩光)传输方案的10站以下的小规模集中,降低了对机房的配电、空间、可靠性等要求,通过长期运维,在运维难度、故障率等都未明显上升。
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化白皮书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物联网、5G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的响应速度、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边缘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它作为云计算的延伸和补充,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二、边缘云计算技术概述(一)什么是边缘云计算边缘云计算是指将云计算的能力下沉到网络边缘,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更好地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二)边缘云计算的特点1、低延迟:数据在边缘端进行处理,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到云端再返回的时间,能够实现毫秒级的响应。
2、高带宽效率:只将关键数据上传到云端,降低了网络带宽的压力。
3、本地数据处理:对本地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三)边缘云计算的架构边缘云计算通常包括边缘节点、边缘网关、边缘服务器等组成部分,通过与云端的协同工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边缘云计算的应用场景(一)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中,边缘云计算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故障预测和诊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智能交通用于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车辆的自动驾驶以及实时交通信息的处理,提升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三)智能医疗在医疗设备上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为远程医疗诊断提供支持。
(四)智能家居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和数据处理,提升家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四、边缘云计算技术面临的挑战(一)资源管理边缘节点的资源有限,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和管理是一个难题。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由于数据在边缘端处理,需要加强数据的加密和访问控制,保护用户的隐私。
(三)网络连接的稳定性边缘设备所处的网络环境复杂,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对边缘云计算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四)标准化问题不同厂商的边缘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互操作性和兼容性问题。
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BEA公司谨呈2022年3月23日BEA公司作为当今软件应用服务器市场的翘楚,公司技术和产品脱胎于电信业巨子AT&T,解决方案成功服务于世界500强中所有的电信公司,在电信行业积累了深厚的经验。
BEA中国公司则始终关注着中国移动的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将先进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移动。
本方案详细阐述了对当今中国移动的竞争分析、NGOSS系统的建设分析、中国移动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设计以及BEA公司的解决方案综述,本方案力图为中国移动提供一个先进的而又是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
BEA中国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1综述 (5)1.1规模竞争向业务竞争转变 (5)1.2新业务的诞生 (6)1.3移动业务竞争对软件平台的需求映射 (7)1.3.1EIS整体框架结构 (7)1.3.2企业应用集成平台 (9)1.3.3现有业务与Internet的嫁接 (11)1.3.4CRM系统的客户感知渠道的建设 (12)1.3.5建立新的商业价值链 (13)2NGOSS系统概述 (15)2.1NGOSS™的体系结构综述 (17)2.2NGOSS™系统实现 (19)2.2.1规划管理 (19)2.2.2企业级应用体系结构 (19)2.2.3技术实现 (23)3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分析 (24)3.1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现状分析 (24)3.2NGOSS™与中国移动 (25)3.2.1综合接入门户 (26)3.2.2核心业务平台 (28)3.2.3系统互联平台 (29)4BEA TELCO-PLATFORM解决方案 (33)4.1解决方案综述 (33)4.2W EBLOGIC E NTERPRISE™构筑核心平台 (34)4.2.1核心业务平台描述 (34)4.2.2BEA WebLogic Server核心功能简介 (35)4.2.3BEA Tuxedo核心功能简介 (38)4.3W EBLOGIC P ORTAL™实现综合接入门户 (39)4.3.1接入门户方案描述 (39)4.3.2Weblogic Portal核心功能简介 (41)4.4W EBLOGIC I NTEGRATION™建立EAI平台 (44)4.4.1解决方案描述 (44)4.4.2BEA Weblogic Integration核心功能简述 (47)4.5BEA PS助力完整解决方案 (49)5结语 (50)1综述中国的电信市场无疑是当今全国、亚太乃至全球市场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市场之一。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术白皮书
移动计算是把计算能力推到边缘节点,构建高可靠、高性能、高效率的计算资源池,实现从边缘节点获取数据,在边缘进行计算处理和分析,然后将处理结果以及负载为中心的处理给中心数据中心的一种新型计算架构。
移动计算的发展,尤其是边缘计算,降低了数据运输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使计算更加安全和可靠。
边缘计算的发展已经被大范围应用在工业4.0、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
在移动计算中,边缘计算将智能实验室算法推到边缘节点,高效分析和处理数据,实现数据智能化,提高安全性和节约传输带宽。
今天,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术可以实现资源的本地化治理,提升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持容灾和自动伸缩,以满足终端用户对本地存储、计算、安全等服务的需求。
浪潮英信服务器NE3160M5技术白皮书文档版本V1.3发布日期2022-07-18版权所有© 2022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本手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环境保护请将我方产品的包装物交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以利于污染预防,共同营造绿色家园。
商标说明Inspur浪潮、Inspur、浪潮、英信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本手册中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安全声明服务器产品安全一直是浪潮关注的焦点,保障产品安全是浪潮的关键战略之一。
为使您更清晰地了解服务器产品,请注意如下安全风险声明。
●在调整用途或淘汰服务器时,为了保护数据隐私,建议从BIOS、BMC中恢复固件出厂设置、删除信息、清除日志。
同时,建议采用第三方安全擦除工具对硬盘数据进行全面安全擦除。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在业务运营或故障定位的过程中将可能获取或使用用户的某些个人数据(如告警邮件接收地址、IP地址),故您有义务根据所适用国家的法律制定必要的用户隐私政策并采取足够的措施,以确保用户的个人数据受到充分的保护。
●服务器开源软件声明的获取,请直接联系浪潮客户服务人员咨询。
●部分用于生产、装备、返厂检测维修的接口、命令,定位故障的高级命令,如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设备异常或者业务中断,故不在本资料中说明。
如需要,请向浪潮申请。
●浪潮服务器的外部接口未使用私有协议进行通信。
●浪潮建立了产品安全漏洞应急和处理机制,保证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产品安全问题。
若您在浪潮产品中发现任何安全问题,或者寻求有关产品安全漏洞的必要支持,可以直接联系浪潮客户服务人员。
浪潮将一如既往的严密关注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内容声明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浪潮集团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
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九大应用场景(2019年)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penSource Cloud Alliance for induseRy, OSCAR2019年7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编写单位,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调查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写说明牵头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参与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编写人:栗蔚、徐恩庆、董恩然、罗欧、张琳琳、吕华章、李响、常清雪、王峰、肖扬、王光杰、梅磊、朱松、高巍、毛峻岭、万晓兰、叶航辉、李小庆、陈旭前言2019年边缘计算备受产业关注,一度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很多人把2019年称作边缘计算的元年。
理性来看,造成如此火爆局势难免有一些炒作因素在推波助澜,毕竟边缘计算的概念存世也已多年。
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工业互联网的大力推动、5G大规模商用的持续酝酿等因素,让整个产业对IT和OT的深度融合充满信心和期待。
这种情况下,也许边缘计算不火也难。
为了褒扬边缘计算,有些声音把云计算的概念描述的稍显狭隘或者刻意地把云计算放到了边缘计算的对立面。
但从技术或商业演进的实际情况来看,边缘计算其实更多的是云计算向终端和用户侧延伸形成的新解决方案。
边缘计算本身就是云计算概念的延伸,即便是赋予其独立的概念,也无法做到与云计算切割开,二者本就是相依而生、协同运作的。
云边协同将成为主流模式,这种协同模式下,云计算在向一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节点组合新形态进阶。
在开展云边协同相关研究的初期,本白皮书以《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九大应用场景》为题,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产业多方撰写。
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1 边缘计算新基础设施1.1 边缘新算力部署在边缘环境的服务器形态百花齐放,目前部署在边缘环境的服务器形态主要包括塔式、机架式、刀片式、HCI 和开放式计算服务器等,部署在边缘环境的服务器形态发展趋势如图 1-1 所示。
1.1.2 边缘一体机边缘一体机是集成边缘服务器节点、交换机、存储、PDU、配电、机架空调等多种设备的整机柜产品,以整机柜形式为最小产品颗粒度,在工厂集成业务所需机柜内设备,并预装客户应用软件,可实现 IT设备快速边缘部署及业务快速上线,并能在无机房场景部署边缘应用。
边缘一体机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服务器、交换机、配电箱、PDU、UPS、电池包、机架式空调、应急风扇、监控显示屏、监控主机、动环侦测网关、烟感侦测器、温湿度侦测器、水浸侦测器、照明、前后门开关侦测器等。
1.1.3 边缘网关边缘网关又称便携式服务器,是部署在行业近场端的接入设备,主要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网络交互和协议转换等功能,具有体型小巧、灵活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搭载轻量级技术支持,为边端提供算力,实现敏捷、智能和可靠的万物互联。
1.1.4 模块化边缘服务器模块化边缘服务器架构设计核心是解耦服务器各个功能模块,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和模块复用,以期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等。
1.1.5 浸没式液冷边缘服务器系统浸没式液冷边缘服务器系统是将边缘服务器放置在密闭的腔体再利用浸没冷却的方式将热导到腔体表面的鳍片进行整机散热,可大幅缩小部署空间并提升能源效率,系统具备 IP65 防尘防水能力、更强的恒温控制能力、更低的维护需求,此外采用环保介电液体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5G 带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等行业发展,边缘服务器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多元与苛刻,浸没式液冷边缘服务器系统需具有更强的场景适应力。
为满足自动驾驶、GPS 和 WiFi 等不同类型技术应用的需求以及边缘 AI 推理应用对异构计算的需求,边缘服务器须满足多元化的性能需求。
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BEA公司谨呈2022年3月23日BEA公司作为当今软件应用服务器市场的翘楚,公司技术和产品脱胎于电信业巨子AT&T,解决方案成功服务于世界500强中所有的电信公司,在电信行业积累了深厚的经验。
BEA中国公司则始终关注着中国移动的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将先进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移动。
本方案详细阐述了对当今中国移动的竞争分析、NGOSS系统的建设分析、中国移动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设计以及BEA公司的解决方案综述,本方案力图为中国移动提供一个先进的而又是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
BEA中国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1综述 (5)1.1规模竞争向业务竞争转变 (5)1.2新业务的诞生 (6)1.3移动业务竞争对软件平台的需求映射 (7)1.3.1EIS整体框架结构 (7)1.3.2企业应用集成平台 (9)1.3.3现有业务与Internet的嫁接 (11)1.3.4CRM系统的客户感知渠道的建设 (12)1.3.5建立新的商业价值链 (13)2NGOSS系统概述 (15)2.1NGOSS™的体系结构综述 (17)2.2NGOSS™系统实现 (19)2.2.1规划管理 (19)2.2.2企业级应用体系结构 (19)2.2.3技术实现 (23)3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分析 (24)3.1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现状分析 (24)3.2NGOSS™与中国移动 (25)3.2.1综合接入门户 (26)3.2.2核心业务平台 (28)3.2.3系统互联平台 (29)4BEA TELCO-PLATFORM解决方案 (33)4.1解决方案综述 (33)4.2W EBLOGIC E NTERPRISE™构筑核心平台 (34)4.2.1核心业务平台描述 (34)4.2.2BEA WebLogic Server核心功能简介 (35)4.2.3BEA Tuxedo核心功能简介 (38)4.3W EBLOGIC P ORTAL™实现综合接入门户 (39)4.3.1接入门户方案描述 (39)4.3.2Weblogic Portal核心功能简介 (41)4.4W EBLOGIC I NTEGRATION™建立EAI平台 (44)4.4.1解决方案描述 (44)4.4.2BEA Weblogic Integration核心功能简述 (47)4.5BEA PS助力完整解决方案 (49)5结语 (50)1综述中国的电信市场无疑是当今全国、亚太乃至全球市场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市场之一。
MEC部署方案探讨黄劲安【摘要】首先从5G的三大应用场景对网络的高流量低时延要求指出传统网络在结构上的不足,然后引出可以解决此问题的MEC技术,并介绍MEC的平台架构和关键技术,探索其应用场景.最后提出基于MEC技术的高流量低时延网络的部署方案建议.【期刊名称】《广东通信技术》【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5页(P30-34)【关键词】5G;高流量;低时延;MEC【作者】黄劲安【作者单位】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无线网络设计院无线四所【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不同于LTE网络,其设计目标仅需要考虑以尽可能高的无线速率交付移动宽带服务。
3GPP为5G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械类连接)和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在增强型移动宽带场景下,4K/8K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可能高达几十Gbit/s,给无线网络回传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当同类需求发生在用户密集的环境下(例如大型展览场馆、体育场、演唱会等),对无线网络的压力更加无法估量;此外,在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下,要求提供端到端时延在毫秒级,而按照目前LTE的标准,无线网络能提供的端到端传输时延和业务处理时延均在50 ms 以上。
事实上,传统网络的带宽和时延限制,与网络的树状结构关系较大,业务层的需求必须汇聚到中心节点处理。
大量重复传输使网络容量被无谓浪费,另外由于eNB到EPC的距离问题,还有中间多重汇聚、不可预知的拥塞抖动等,更无法满足端到端毫秒级的时延要求。
由此可见,对于5G时代高流量、低时延的要求,必须在网络结构上作出新的转变。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于2014年提出了基于5G演进架构的MEC (Mobile Edge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技术,该技术将存储、计算、处理等部分下沉到移动边缘节点,有效地把无线网络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在高流量需求的场景下可大量节省传输资源,提升网络效率;在低时延需求的场景下因为减少了中间层级缩短了传输距离从而使毫秒级时延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