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 方差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61
统计学中的多元方差分析方法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多元方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多元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实施步骤。
一、多元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多元方差分析是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它考察的是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多个因变量的影响。
与单变量方差分析相比,多元方差分析能够同时分析多个因变量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多元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各组样本来自总体分布相同的总体、各组样本之间相互独立、各组样本的观测值是独立的、各组样本的方差齐性、各组样本的残差服从正态分布。
二、多元方差分析的应用场景多元方差分析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医学研究、市场调研等领域。
例如,在社会科学中,研究人员可能想要了解不同教育水平对个体的经济收入、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
在医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能想要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疾病进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多元方差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自变量对多个因变量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多元方差分析的实施步骤进行多元方差分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其次,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检测等。
然后,进行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判断组间差异是否显著。
最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事后检验和效应量计算,以深入了解各组之间的差异。
在多元方差分析中,有几个重要的统计量需要关注。
首先是Wilks' Lambda,它是一种衡量组间差异的统计量,取值范围为0到1,值越接近0表示组间差异越显著。
其次是F统计量,用于检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其值越大,差异越显著。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统计量,如部分η²和Cohen's d,用于衡量效应大小和实际差异的重要性。
总之,多元方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的差异。
医学统计学八种检验方法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通过对医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帮助医学研究者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而在医学统计学中,检验方法是评价医学研究数据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八种检验方法。
1.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检验是用来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统计性质。
常见的正态性检验方法有Shapiro-Wilk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
2.两独立样本t检验:该方法用于检验两个不相互依赖的样本均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适用于连续变量的比较,例如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
3.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适用于对同一组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如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比较。
4.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用来检验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的方法。
适用于分组数据的比较,例如男女性别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5.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用来检验多个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
适用于分析多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如不同年龄组对某种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6.生存分析:生存分析用于研究事件发生时间和随时间而变化的危险率。
适用于研究患者生存期、疾病复发时间等,常见的分析方法有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
7.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相关分析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8.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的方法。
适用于分析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如探讨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以上八种检验方法在医学统计学中被广泛运用,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医学研究时,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从而为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因此,熟练掌握这些统计方法是每个医学研究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误差:观测值与真实值、样本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
相对数: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也可以是两个有关联统计指标之比。
相对比: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联指标值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说明A是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统计描述:描述及总结一组数据的重要特征,目的是使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楚并便于分析。
统计推断: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同质: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应大致相同。
变量:反映实验或观察对象生理、生化、解剖等特征的指标,变量的观测值称为数据。
定量数据:也称计量资料。
变量的观测值是定量的,其特点是能够用数值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一般有计量单位。
根据变量的取值特征可分为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有序数据:也称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
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但各类别(属性)之间有程度或顺序上的差别。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它包括所有定义范围内的个体变量值。
样本: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对变量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称为统计量。
概率:描述某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小概率事件:习惯上将P≤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观察值集中位置或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
率:率表示在一定空间或时间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的总数之比。
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区间估计:是指按预先给定的概率,计算出一个区间,使它能够包含未知的总体均数。
线性相关的概念: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直线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是说明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数值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量。
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观察总体,也可称为受试对象或实验对象。
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而欲施研究对象的干预措施。
1.一般来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而两个以上均数的比较就必须用方差分析了。
t检验的应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如n< 50=,理论上要求样本取自正态总体,两小样本均数比较时还要求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但在实际应用时,与上述条件略有偏离,只要其分布为单峰近似对称分布,则对结果亦影响不大。
u检验的应用条件:样本含量n较大,一般要求n>50。
其实,u检验和t检验都属同类,其方法步骤也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仅在于确定P值时界值的选择。
2.两均数比较可选用t检验,(当样本含量较大,如n>100时可用u检验);两样本方差比较可选用F检验、率的比较可选用u检验或x2检验。
3.完全随机设计是分别从两个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这两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以推断它们所代表的总体是否一致。
4.t检验的基本步骤:①建立假设:H0、H1②确定检验水准:α=0.05③计算统计量t:根据不同的资料选用相应的计算公式④查t值表,确定P值:t ≥ tα,υP≤αt ≤ tα,υP≥α⑤统计推断结论P>0.05,接受H0,差别无显著意义;0.01<P≤0.05,拒绝H0,接受H1,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拒绝H0,接受H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5.t检验的注意事项①资料必须有可比性;②必须是计量资料;③资料必须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④要根据不同的资料类型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要正确理解统计结论的含义。
方差分析一、方差分析的用途及应用条件(一)用途1、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2、回归方程的线性假设检验;3、检验两个或多个因素间有无交互作用。
(二)应用条件1、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2、各个样本来自正态总体;3、各个处理组(样本)的总体方差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二、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一)方差分析中变异的分解此类资料的变异,可以分出三种:1、总变异:表现为所有数据大小不等,用总的离均差平方和表示,记为SS 总。
《医学统计学》完整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医学统计学》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重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项临床试验为例,介绍t检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 t检验:(1)讲解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t检验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t检验的计算和分析。
3. 方差分析:(1)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方差分析的计算和分析。
4. 秩和检验:(1)讲解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秩和检验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秩和检验的计算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计算方法和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临床试验中,研究者比较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随机抽取了60名患者,分别给予甲药和乙药治疗,疗程为4周。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评价。
假设评价结果如下:甲药组:痊愈20人,显效15人,有效10人,无效5人。
乙药组:痊愈18人,显效12人,有效8人,无效12人。
请运用t检验分析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答案:(略)2. 题目:某研究者对某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试验,随机抽取了80名患者,分别给予甲法和乙法治疗,疗程为6个月。
医学统计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根本概念:总体:根据研究目确实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局部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
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假设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那么称m为频数。
称m/n为事件A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适宜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
用样本差异或样本与总体差异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异,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资料类型:〔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
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
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
〔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
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根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三要素1.实验设计三要素:被试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2.误差分类:随机误差〔抽样误差、随机测量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3.实验设计的三个根本原那么:对照原那么、随机化分组原那么、重复原那么。
医学统计学测试5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正确答案)2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方差齐性,它是指:()A、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B、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正确答案)C、组内方差=组间方D、总方差=各组方差之和E、总方差=组内方差+组间方差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反映的是:()A、随机测量误差大小B、某因素效应大小C、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正确答案)D、全部数据的离散度E、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4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A、t检验结果更准确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C、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D、近似等价E、完全等价(正确答案)5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pA、两均数的t检验B、区组方差分析C、方差齐性检验D、posthoc检验(正确答案)E、确定单独效应6完全随机设计的多样本均数的比较,经方差分析,若P〈0.05,则结论为:()A、各样本均数全相等B、各样本均数全不相等C、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D、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正确答案)E、各总体均数全相等7对于多个方差的齐性检验,若P〈a,可认为:()A、多个样本方差全不相等B、多个总体方差全不相等C、多个样本方差不全相等D、多个总体方差不全相等(正确答案)E、多个总体方差相等8某职业病防治院测定了年龄相近的45名男性用力肺活量,其中石棉肺患者、石棉肺可疑患者和正常人各15名,其用力肺活量分别为(1.79±0.L、(2.31±0.L和(3.08±0.L,拟推断石棉肺患者、石棉肺可疑患者和正常人的用力肺活量是否不同,宜采用的假设检验的方法是:()A、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B、方差齐性检验C、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正确答案)D、随机区组方差分析E、析因设计方差分析9某职业病防治院测定了年龄相近的10名男性工前、工中、工后肺活量,其用力肺活量分别为(3.08±0.L、(2.31±0.L和(1.79±0.L,拟推断石工前、工中和工后的用力肺活量是否不同,宜采用的假设检验的方法是:()A、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B、方差齐性检验C、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D、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正确答案)E、析因设计方差分析10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若处理或干预因素无作用或效果,则方差分析的F值理论上应接近:()A、Fa(v1,v2)B、SS处理/SS误差C、0D、1(正确答案)E、任意值11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E)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两方差之比服从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为组间和组内两部分(正确答案)12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两方差之比服从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为组间、区组和组内三部分(正确答案) 13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SS总=SS组间+SS组内(正确答案)B、MS总=MS组间+MS组内C、SS组间大于SS组内D、MS组间大于MS组内E、v组间小于v组内14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以下对变异间关系表达正确的是:()A、SS总=SS组间+SS组内B、MS总=MS组间+MS组内C、SS总=SS处理+SS区组+SS误差(正确答案)D、MS总=MS处理+MS区组+MS误差E、SS总=SS处理+SS区组+MS误差15若要研究某主要的干预因素对实验结局的影响,研究分为3个组(该干预因素的三个水平),但同时也知道另一个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局造成影响,如果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所采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最好为:()A、配对设计B、完全随机化设计C、随机区组设计(正确答案)D、交叉设计E、拉丁方设计16随机区组化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区组均方反应的是:()A、随机测量误差大小B、某因素效应大小C、区组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正确答案)D、全部数据的离散度E、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17某医科大学某教研组研究棉布、府绸、的确凉、尼龙4种衣料对棉花吸附十硼氢量(γ)。
联系要求:1、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下次上课上交。
2、计算题只写出分析方法,不需要进行计算。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一)第六章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2.方差分析的条件?3.简述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的主要设计要点及其变异度分解方法。
4.简述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5.有3组进食高脂饮食的家兔,接受不同处理后,测定其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浓度,试比较三组家兔的血清ACE浓度。
3组家兔的血清ACE浓度对照组61.24 58.65 46.79 37.43 66.54 59.27A降脂药82.35 56.47 61.57 48.79 62.54 60.87B降脂药26.23 46.87 24.36 38.54 42.16 30.33 6.为研究注射不同剂量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单体对大白鼠子宫重量的影响,取5窝不同种系的大白鼠,每窝3只,随机地分配到3个组内接受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单体的注射,然后测定其子宫重量,结果见下表。
问注射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单体对大白鼠子宫重量是否有影响?3组大白鼠子宫重量大白鼠种系大豆异黄酮单体剂量(μg/100g) 0.25 0.5 0.751 102 117 1452 56 68 1183 67 96 1364 73 89 1245 53 68 1027.某中医院研究中药复方(A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传统的抗高血压卡托普利(B药)作对照。
同时还考虑个体差异与给药A、B顺序对收缩压的影响。
通过交叉设计进行临床研究,记录患者服用A、B两种药物结果见下表。
试分析A、B两药对收缩压的影响,以及给药A、B顺序对收缩压的影响。
交叉设计A、B两药对收缩压的影响患者编号随机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 5 A 140 B 1102 B 135 A 1503 10 B 145 A 1304 A 130 B 1255 9 A 140 B 1456 B 122 A 1207 8 B 120 A 1458 A 135 B 1459 6 B 120 A 11810 A 130 B 11411 3 A 145 B 12012 B 140 A 12013 2 B 160 A 18014 A 150 B 13515 1 A 140 B 14016 B 110 A 12017 4 B 150 A 13518 A 110 B 134197 A 115 B 12020 B 150 A 1408.研究高锰酸盐处理后对甘蓝叶核黄素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2×2的析因处理,A因素为试样处理方式,B因素为试样重量,试验结果见下表。
《医学统计学》完全版《医学统计学》完全版一、引言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分析的方法。
医学统计学主要涉及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在医学研究中收集的数据。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医学统计学的全面概述,包括基本概念、研究设计、数据整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等。
二、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统计量和概率。
基本概念包括随机事件、概率、期望值和标准差。
统计量则是指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测量值,例如均值、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等。
概率是用来描述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研究设计研究设计在医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研究设计应明确研究的目的、假设、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方法、样本大小和统计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
四、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包括数据的描述和数据质量检查。
数据的描述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四分位数等统计量的计算。
数据质量检查则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异常值的检测。
五、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医学统计学中的核心内容,它是用来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来自特定分布或是否具有某种特征。
假设检验主要包括零假设、对立假设、显著性水平和样本分布的确定。
六、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来检验两个或多个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
它适用于具有相同方差和独立性的多元正态分布数据。
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预测方法,它可以用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线性回归分析是回归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它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最佳直线,以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八、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生存数据的统计方法,例如手术后的存活时间、疾病复发的时间等。
生存分析涉及到生存函数的计算、生存时间的估计和影响因素的评估。
九、结论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方法。
医学统计学总结第一篇:医学统计学总结医学统计学总结一、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1.两组资料:1)大样本资料或服从正态分布的小样本资料(1)若方差齐性,则作成组t检验(2)若方差不齐,则作t’检验或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小样本偏态分布资料,则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2.多组资料:1)若大样本资料或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性,则作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
如果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LSD检验,Bonferroni检验等)进行两两比较。
2)如果小样本的偏态分布资料或方差不齐,则作Kruskal Wallis的统计检验。
如果Kruskal Wallis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但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等)进行两两比较。
二、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1.单样本资料与总体比较1)二分类资料:(1)小样本时:用二项分布进行确切概率法检验;(2)大样本时:用U检验。
2)多分类资料:用Pearson c2检验(又称拟合优度检验)。
2.四格表资料1)n>40并且所以理论数大于5,则用Pearson c2 2)n>40并且所以理论数大于1并且至少存在一个理论数<5,则用校正c2或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 3)n£40或存在理论数<1,则用Fisher’s 检验3.2×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1)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分组变量,则行评分的CMH c2或成组的Wilcoxon 秩和检验2)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二分类,列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则用趋势c2检验 3)行变量和列变量均为无序分类变量(1)n>40并且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Pearson c2(2)n£40或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4.R×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1)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分组变量,则CMH c2或Kruskal Wallis的秩和检验2)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无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作none zero correlation analysis的CMH c23)列变量和行变量均为有序多分类变量,可以作Spearman相关分析4)列变量和行变量均为无序多分类变量,(1)n>40并且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Pearson c2(2)n£40或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三、Poisson分布资料1.单样本资料与总体比较:1)观察值较小时:用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
《医学统计学第七版人卫版》是由我国卫生部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编写的一部权威的医学统计学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涵盖了医学领域中常见的统计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就《医学统计学第七版人卫版》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医学统计学第七版人卫版》的主要内容《医学统计学第七版人卫版》共分为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医学统计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术语、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总体和样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等内容。
第三章:医学统计学的资料描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资料描述方法,包括资料整理和汇总、频数分布和分布特征等内容。
第四章:医学统计学的概率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概率理论,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等内容。
第五章:医学统计学的抽样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抽样原理,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裙抽样等内容。
第六章:医学统计学的参数估计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内容。
第七章:医学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等内容。
第八章:医学统计学的方差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方法,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等内容。
第九章:医学统计学的相关与回归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分析等内容。
第十章:医学统计学的生存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生存分析方法,包括生存率和生存曲线分析等内容。
第十一章:医学统计学的多元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多元分析方法,包括多元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内容。
第十二章:医学统计学的非参数统计本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学中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包括秩和检验和符号检验等内容。
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方差分析是统计学中著名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用于评估不同条件下多变量的差异情况,可以将多变量的差异效应拆分为系统误差和真实效应。
因此,方差分析在多种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应用,例如,心理学中用于评估不同受试者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得分差异,医学研究中用于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企业管理中用于评估各种绩效措施的成效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其中包括假设检验、计算F值和确定统计显著性等。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检验不同样本组之间存在差异的统计显著性,如果存在差异,则认为环境或因素有影响,反之则没有。
方差分析是一种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组间差异大小的一种手段,它可以用来检验不同类型的因素(或治疗)对样本组之间预定变量是否有差异的影响。
1、假设检验:在方差分析之前,需要先进行假设检验,也就是先对待研究的预设假设进行检验,它是一种统计检验,有两类假设:零假设H0和对立假设H1。
零假设H0通常是“多个组别间的平均值相等”,对立假设H1则是“多个组别间的平均值不相等”,因此要求在分析中遵循“你在独立样本集上统计出来的结果有多大概率偶然成立?”的思路,以决定是否接受零假设,来评价多组间的差别有没有统计显著性。
2、计算F值:通常在方差分析中,需要用F检验来检验假设,F值是一个统计量,它来自分析变量的方差分析,用来检验不同样本组的方差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F=MSb/MSw,其中MSb是均方差之差,MSw是每组内建模均方差,F值越大,表明因素对样本组间变异的作用越大,反之则表明其差异不显著。
3、确定统计显著性:计算完F值后,需要用卡方检验来比较F的取值与期望的取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以此来确定统计显著性。
常用的统计显著性标准有0.05、0.01和0.001,当计算出来的F值大于期望的F 值的时候,才可以认为有统计学差异,此时统计显著性就有效。
二、方差分析的优势1、灵活性:方差分析是一种灵活的分析方法,可以满足众多类型研究的需求,从只有一个自变量到多个自变量,都可以用方差分析进行研究。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得区别与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得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得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得代表性越强、标准误。
.估计均数得抽样误差得大小,就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得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得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得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得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得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得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得检验统计量、3、确定P值,下结论3.正态分布得特点与应用:特点: 1、集中性:正态曲线得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得位置;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与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得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得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与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应用: 1。
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
正态分布就是许多统计方法得理论基础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得可信区间得区别与联系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得意义、计算公式与用途均不同、1。
从意义来瞧95%参考值范围就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得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就是指95%可信度估计得总体均数得所在范围2、从计算公式瞧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得公式就是:±1.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