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促进我市临港经济可持续发展(一)
- 格式:docx
- 大小:23.48 KB
- 文档页数:8
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6•【字号】镇政办发[2010]155号•【施行日期】2010.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10〕15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六日第一章总则一、编制背景与目的苏南运河镇江段全长42.74公里,扼苏南运河北上之咽喉,是沟通长江南北两段苏南运河最便捷、最安全的国家水运主通道,也是沟通太湖水系与长江直达水运的大动脉,其地理位置优越,水运发达,有着良好的港口发展条件。
随着1997年苏南运河镇江段整治工程及2001年谏壁二线船闸工程的相继竣工,大大提高了苏南运河通过能力,有力推动了运河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沿河经济带的形成和崛起,也为南运河镇江段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苏南运河镇江段已建有码头38座,码头岸线长度3167米。
由于长期以来苏南运河镇江段港口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管理,导致沿线建设的港口码头数量较多、占用岸线较长,但码头规模小、泊位吨级低,且装卸工艺、货场、道路不相配套,港口通过能力低下,岸线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运河腹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我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苏南运河镇江段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需求日益旺盛,有许多码头正在兴建或将要兴建。
因此,加强苏南运河镇江段港口岸线规划管理,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使港口建设纳入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的轨道是十分紧迫的。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已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部批准实施,规划2010年前,基本建成以苏南运河和苏南干线航道网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体系。
新形势下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04-08T08:50:14.78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3期作者:杨樾[导读] 岸线资源处于大河流域经济带,不仅发挥显著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对带动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帮助。
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江苏南京 210011摘要:文章从三个层面对长江岸线资源的战略地位进行解析,分别为经济发展、工业布局、国土空间整治。
以此为基础,结合STS调查结果,分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与开发现状,同时指出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题反馈情况,提出新形势下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长江干流与各支流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效率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长江岸线;岸线资源;自然岸线0 引言岸线资源处于大河流域经济带,不仅发挥显著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对带动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帮助。
对于长江经济带我而言,大力发展岸线资源,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因对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缺乏系统性规划,导致大量不合理开发现象存在,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沿岸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最大程度保护长江岸线资源,并且合理开发,成为新时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 长江岸线资源战略地位1.1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长江岸线资源是长江流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要素,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最为基础的物质保障,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国土资源。
一般认为,常见沿岸城镇、工业、港口、旅游等建设活动,均与岸线分配和利用存在密切关系。
目前,长江沿岸地区已经建设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经济带,并且在生态保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
要想实现长江岸线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的宏伟目标,必须保证岸线资源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协调,为常见岸线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2完善工业布局的重要载体承接产业转移是缩小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工业资源优化与配置、工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长江流域经济带水资源丰富,航运条件良好,为发展工业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吸引了大量的基础工业在此聚集。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2.02•【字号】•【施行日期】2018.04.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2017年10月31日镇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制定2017年12月2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三章分区保护第四章集约利用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长江岸线资源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分区保护、集约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协调机制,负责组织、协调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将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辖市(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承担主体责任。
第五条在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中,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防洪安全、河势控制、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实施监督管理,查处非法采砂等行为;(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港口岸线的保护和管理,查处违法使用港口岸线的行为;(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建设用地使用、登记及临时用地等手续,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对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规划、农业、公安、建设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的相关工作。
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研讨一、长江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泰州市高港区现有长江岸线24km,江滩总面积173hm2,其中主江堤与干外圩堤间面积81hm2,木库大坝与同兴大坝间水面13.3hm2。
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已被列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江滩资源由粗放利用逐步转向深度开发。
到目前为止,高港区在江滩资源开发上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开发利用130hm2,特种养殖、种植初具规模。
2.港口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快。
1992年11月,泰州港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
新区组建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泰州港开发工作,大力组织实施了杨湾新港区的建设。
总投资1.5亿元的一期工程占用岸线1km,码头长330m,包括1.5万t级海轮泊位1座,100t级内河泊位4座,年通过能力为84万t。
投运以来,已成功停泊过4艘万t级外轮。
投资7000万元的杨湾二期工程为1个万t级泊位,工程建设已近尾声。
目前,泰州港老港区和杨湾港区实际占用岸线2.4km,其中老港区占用岸线1.4km,有8个生产性泊位、1个汽渡泊位、1个航政泊位及1个船舶修造厂。
港区硬件建设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港口经济的发展,作业货种主要有进口钢材、木材、化肥等,并开通了集装箱航线。
1999年,泰州港全年吞吐量已达60多万t。
3.造船业发展为高港区的支柱产业。
该区位于长江下游三角区,江面水域宽阔,水深无淤积,具备发展船舶业的自然条件。
经过多年的投入、改造和发展,利用长江岸线发展造船业已成为特色产业,并发挥着日趋重要的支柱作用。
全区现有造船企业3家,固定资产1.15亿元,拥有1.5万t级船台、5000t级船台、3000t级船台和1000t级船台共7座。
该区船舶工业在修造船方面初具规模,具有钢板预处理、数控放样、切割、轧机等各类造船和拆船设备设施,具备了建造万t以上机动船的能力,可以生产3万t以下的运输船、成品油轮、交通管理轮等各类机动船舶。
科学利用长江黄金岸线打造亿吨大港九江港是全国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铁路交汇点上唯一的港口,江西省重要的水陆联运枢纽和唯一的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2014 年,九江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035.87 万吨,同比增长3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2.41 万标箱,同比增长15%。
港口项目建设发展迅猛,沿江新建、续建9 个港口项目19 个泊位,已建成投产6 个泊位,其中5000 吨级泊位5个、3000 吨级泊位1个,新增货物通过能力778万吨,实际完成港口项目投资近8 亿元;随着港口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九江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吞吐量快速增长,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九江市经济社会和沿江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赣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九江沿江岸线利用及岸线规划情况九江沿江岸线利用的基本情况。
九江港沿江港口岸线全长152公里,2010年4月28日《九江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交通运输部和江西省联合颁发的(交规划发[2010]227 号)批复,自《规划》批复以来,规划得到了积极、顺利的实施,有效指导和促进了九江港码头的快速建设,推动了九江港生产与运营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九江市沿江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对促进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二五”以来,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岸线使用9 个2244 米,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岸线使用1个560米。
开展《九江沿江港口码头规划》的编制。
2011 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有关指示精神,省政府相关部门启动了九江沿江“ 5+1”规划的编制工作,《九江沿江港口码头规划》是“ 5+1”规划之一,近似于港口总体规划下的详规。
期间经过省市政府的多次座谈、论证,并经过专家审查,于2012 年5 月25 日由省政府在全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工作会上正式发布,2013年1月24日,江西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九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文件。
第11卷第5期中国水运V ol.11N o.52011年5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M ay 2011收稿日期:2011-03-15作者简介:陈海峰,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
王晓婕,如皋市堤防管理所。
长江南通段岸线开发与利用现状陈海峰1,王晓婕2(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江苏南通226006;2如皋市堤防管理所,江苏如皋226360)摘要: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根据其资源因素,依照一定的区划原则,确定分段岸线使用的适用性,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岸线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格局,对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必须坚持可持续开发作用、深水深用与浅水浅用、集约格局与纵深发展结合、上下游及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开发规模和时序与城市和产业发展适应等五条基本原则,区划过程一般包括4个步骤,即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岸线资源因素、分析岸线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岸线利用适用性并完成功能分区。
提出了基于遥感与GIS 的岸线资源因素和利用现状评价思路,引入了构造联表的岸线开发适用性分析方法,并且应用这些方法对南通段域长江岸线资源进行了功能区划分。
关键词: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功能中图分类号:TP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5-0053-02一、引言长江岸线资源是指长江沿线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是水域和陆域的结合地带。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则是指确定岸线使用的适用性和范围大小,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沿岸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格局。
二、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岸线资源是沿长江地区特有的资源,而这一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一旦被占用,调整起来很不方便。
功能区划中应合理分配岸线,高效开发利用岸线,保持岸线的再生机制,确保岸线持续供给。
长江开放开发的对策建议
长江开放开发是我国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怎样充分发挥这一利好政策的效果,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和调动财政资金,为长江开发提供动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使企业和社会投资者投资更有保障、更具吸引力,形成资本投入有效激发长江开发的积极
推动作用。
同时,政府也可以规划和推行一些与长江开发相关的科技计划,为企业和机构
提供技术升级和新技术应用的支持,解决开发过程中技术不足的问题。
其次,要积极推进长江开发的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相关的规划,通过一系列的施工程序采
取一些实际措施,保护沿江地区的自然环境,减少沿江地区的污染,加强社会体系的建设,改善当地的社会服务设施,促进沿江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此外,要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长江开发,通过政策性和技术性支持,保障其发挥更大作用,实施大量合理布局、优化功能,以提高长江开发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有序开发、节约资源、生态友好型长江区域规划布局的重要职能。
最后,要加强治理方面的组织协调,完善业务安排、制度及机构设置等政府各部门的协作
机制,规范长江开发的审批、审计、监督等管理程序,保持开发过程的稳定和规范,有效
调节政策利益关系,确保长江区域开发迎风前进。
总之,长江开发开发的成功实现,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提出技术改进、
政策、财政支持及组织协调等具体的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浓厚政策性的支持,调动财政资金,优化审批审计等措施,才能推动长江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长江江阴段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朱灵芝,徐慧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E-mail:lingzhi83@摘要:通过对长江江阴段岸线资源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岸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岸线资源保护与优化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案。
关键词:长江岸线;江阴;保护;优化利用长江江阴段上游自与常州交界的老桃花港起,下游至与张家港交界处止,全长35km,水道总面积57.5km2。
老桃花港港口江面宽3.5km;中部申港港口江面稍宽,约4.3km;经黄山地段,江面最窄,仅 1.25km;过黄山向东,江面扩展呈喇叭形;至福姜沙(现名双山沙)两侧,宽达6km。
长江江阴段水道原为江心洲型,逐步转变为单汊型水道。
漫滩主要沿南岸分布,自西向东由宽变窄[1]。
长江水体对江阴市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防洪等有很大贡献,岸线也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本文在概述长江江阴段岸线利用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岸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岸线优化利用的原则和方案。
1.长江江阴段岸线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1 长江江阴段岸线利用现状根据调查与资料整理,对长江江阴段岸线现状开发利用情况由西至东进行分段描述如下:(1)老桃花港口至淤泥港口:该段岸线长约 2.5km,目前基本未开发利用,大部分地区为浅滩,滩面宽广,堤外滩地宽100~400m不等。
只在靠近滨江路附近建有奥德菲尔化工仓储企业和建滔化工企业,该企业生产环氧树脂,规模2.5万t/a。
此段岸线被江阴当地规划为远景利用岸线,这一规划布局将严重破坏长江滩地的自然属性,破坏生物多样性结构。
(2)淤泥港口至新桃花港口:该段岸线长约 1.3km,目前基本全部开发利用。
已布置南荣石化仓储企业(建有液化气码头)、澄利散装化工仓储企业、诚信储运企业、阳光热电厂、塞生新材料、澄星磷化工码头、华西化工码头。
(3)新桃花港口至常州取水口:该段岸线长约4km,目前基本未开发利用。
(4)常州取水口至芦埠港口:该段岸线长约3km,为深水岸线,目前基本全部开发利用。
作者: 易向红 皮建中 王进
作者机构: 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交通处
出版物刊名: 港口经济
页码: 30-32页
主题词: 长江岸线 岸线资源 安徽省 合理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现状 起草工作 利用管理 资源开发
摘要:为做好《安徽省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起草工作,充分发挥长江的“黄金水道”作用,我们调研组先后赴安庆、池州等沿江6市进行调研,与各市发改委、港口、海事等相关部门及沿江大型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长江安徽段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现就安徽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的思考罗彬【期刊名称】《环境研究与监测》【年(卷),期】2010(023)003【摘要】长江岸线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由于长江岸线的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无序、浪费严重、排污泛滥等问题。
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利用原则、深水深用与浅水浅用原则、集约布局与纵深发展相结合、上下游、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等基本原则,尽早完善关于河道岸线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利用管理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培育资源有偿使用及交易市场,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保障长江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页数】4页(P69-72)【作者】罗彬【作者单位】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相关文献】1.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思考——熵率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J], 沈昊婧;袁绪英2.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的思考 [J], 罗彬3.长江岸线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J], 朱红云4.浅析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模式——兼对陕西文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 [J], 王丽萍; 田明明5.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写蓝图谱华章强化领导者影响力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农水结合是灌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浅谈监理日记的规范化管理渭南市水资源费征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浅谈陕西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合理利用渔业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分析扶风县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汉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思考以水养水自我发展一汉阴县南窑村人饮工程管理侧记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9.01.24施行日期2009.01.24文号江府办[2009]6号主题类别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江府办[2009]6号)各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关于加快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关于加快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沿海产业带发展的战略部署,推进我市沿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临港产业体系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在广东省海洋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体系(一)加强规划控制。
我市沿海地带东起崖门出海流域银洲湖,向西经黄茅海岸、广海湾地区、镇海湾的洪滘、北陡至西边黄花湾,海岛主要包括上、下川岛。
我市沿海产业带的开发涉及地域广,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打造我市沿海产业带要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在完善相关专项规划的同时,要加强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利用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各种规划的衔接,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有序开发,沿海产业带应以银洲湖区域和广海湾区域为发展重点,银洲湖应在区域总体规划指导下,按功能分区开展临港产业带、综合服务带和中心城镇的建设。
广海湾区域近期要以鱼塘港为中心,集中力量加快其起步区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化工与有色金属深加工;远期以深水港为中心,利用沿海铁路和新兴-广海铁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在广海湾形成一个巨大的工业走廊和若干个功能性园区。
【发改规划】芜湖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芜湖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岸线开发背景与条件1、独特的区位优势芜湖地处长江下游,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和华东第二通道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独特优势。
2、较强的经济实力目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都稳居全省第二位。
同时,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地位突出,围绕四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
3、丰富的岸线资源行政区划调整后,芜湖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93.9公里,占长江安徽段干流岸线长度的24.9%,是全省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其中近岸水深在5米以上的岸线长143.1公里,占全市岸线资源的73.8%。
4、难得的开发环境芜湖长江岸线综合开发适逢难得的黄金机遇期。
二、规划范围、时限与依据本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内长江全部自然岸线及其后方陆域空间。
其中岸线总长233公里,包括长江干流194公里(北岸灰河口上游-芜马交界处121公里,南岸铜芜交界处-芜马交界处73公里)及洲岛39公里(黑沙洲、天然洲和曹菇洲等);陆域范围南至凤鸣湖北路—长江北路—S321—三荻路—S216—X050—X041—北黄浒河一线,北至无为S319—军二路一线。
三、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本规划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岸线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遥感与GIS技术以及数理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岸线资源评价。
四、岸线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为主题,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空间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高效利用、集约开发,远近结合、持续开发,生态优先、协调开发”。
2、基本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坚持高效利用、集约开发。
坚持远近结合、持续开发。
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开发。
五、岸线开发利用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长江岸线的产业支撑功能,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支撑芜湖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促进我市临港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摘要: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山美水库库区及进水水质分布特征,评价和预测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从入库、库区至出库的表层水体,除pH之外,DO、CODMn和BOD5浓度呈递减趋势,入库前后浓度降低尤其显著;而TN、NO32--N和TP浓度除入库前后有所降低之外,其他呈递增趋势。
现状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为中营养;预测2010至2015年,水体富营养水平由中营养向中富营养状况过渡。
关键词:长江岸线资源临港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市长江西起南沙鸡婆湾,东止东沙芦福沙,境内全长71.8公里(2000年省测长度),位于长江河口段的上段,澄(江阴)通(南通)河段的中部,拥有深水岸线近33公里。
自宋朝以来,坍江是境内一大自然灾害,因其突发性强,又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每当坍江发生时,灾情十分严重,历来苦无良策。
由于得不到治理,使得长江深泓逼近,坍江岸线从点到面扩大延伸,到1970年整个坍江区长度已达24公里,并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内陆推进。
累计坍失土地达12万亩,占我市当时耕地总面积的20%。
一、悠久的治江历史长江治理的历史从清咸丰初年(1851年)起,民国年间由县政府建设局主管保坍工程,但大小官吏均把保坍工程视作畏途,而经费政府则分文未给,所需治坍费用全靠沙民自筹,但杯水车薪,坍江依旧,收效甚微。
虽然做了丁坝、砧基(护坡)等多种工程,长度达38公里,但因工程简单,在块崩区所做的工程,到1949年绝大部分已沉落江底。
仅留洗坎地段的部分丁坝及护坎护坡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治坍工作。
从1949年起即对老坍江区进行了治理。
到1969年,政府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投入了大量的治理坍江经费,累计达540万元。
虽然部分工程被1954年的大水冲垮。
但这些工程对长江岸线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我市后来的治理工作起了积极的影响。
1969年1月,当时的县委根据中央长江中下游五省防洪工程工作会议关于“要适当加强堤防,积极进行护岸保坍,重点治理港口”的精神,于当年11月份组建了沙洲县长江保坍工程处(1970年2月改名为保坍工程委员会,1971年更名为长江保坍防洪工程指挥部,1999年4月更名为长江治理工程管理处),从此翻开了我市治理长江新的一页。
保坍工程指挥部成立后,立即着手治理老海坝坍江,第一期先建了老海坝突角处的1、2、3号丁坝和七圩港口(今天的一干河口)东突角处的4、5、6号丁坝,组成两组丁坝群。
工程一建成,便立即生效,有效遏制了坍势。
为了巩固已有的成果,指挥部决定在老海坝地段进行了第二期工程加建7、8、10号丁坝,在七圩港加建9、11、12号丁坝,在中兴猛将堂到德积拦门沙之间建西1、2、3号丁坝。
并根据南京的治理经验,从1974年起,在窝崩区进行水下平顺抛石。
到2001年共完成抛石365万多吨,沉柴排十万多平方米,兴建丁坝14条,平顺抛石护岸8公里多,共投资8000多万元(按现行价折1.8亿元),原来24公里长的严重崩坍地段已初步治理了13.8公里。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保坍指挥部从1973年起,对沿江的坍江地段进行每年两次的水下地形测量,并绘制成图,发现变化及时上报,并提出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显著的保坍工程效益经过多年治理,我市的长江水下地形日趋稳定,效益十分显著,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定了人心,促进了工、农、副业经济的发展。
未治理前坍江地段的群众人心惶惶,渴望搬家,难于安心生产。
领导则忙于组织群众挑土方建退堤,还要围垦滩地,安置东迁户。
治理后,人心安定,沿江工、农、副业得到全面发展,并建成了象沙钢这样的特大型企业。
2、稳定了长江岸线,巩固了一线堤防,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岸线的稳定,既保护了土地,又促进了堤防工程的建设,增强了防洪保安的能力。
我市是全省有名的严重崩坍区,过去平均每年要坍入江中1100多亩农田,工程治理后,保护了沿江几十万亩粮棉等产田,避免了3万多亩良田坍入江中(按现行每亩土地10万元计,保坍工程已为沿江保留了30多亿元的土地财富);促进了我市江堤达标工程建设,提高了我市防洪保安的能力,为我市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3、控制了河势,为我市发展沿江经济带提供了天然的深水岸线资源。
工程实施后,控制了河势,为稳定河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给沿江开发创造了条件。
目前从西向东已陆续兴建和正在兴建几十个万吨级码头,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澄通河段河势的控制,不仅使我市岸线稳定少变,而且对下游南通市的沿江开发也十分有利,它维护了南通沿岸的深水岸线,为南通地区几百万亩农田排灌,发展江海航运和南通港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我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968年因战备需要,交通部在福姜沙水道南岸,张家港河上游筹建张家港港作为上海港的战备港,到1969年10月共建成4个万吨级泊位,1982年11月1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为对外开放港口。
目前已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千吨级以上泊位6个,江中万吨级浮筒12只。
1986年撤县建市以后,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市的港口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货物码头建设蓬勃发展,1993年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首先在原严重崩坍地段的十字港下游兴建一座 3.5万吨级的码头。
后来又陆续兴建了东华优尼科能源有限公司的3.5万吨级和陶氏化学工业公司的2.5万吨级等一批货主码头。
具体码头建设占用情况如下:(一)、西段岸线的开发利用西段包括南沙、港区、德积三镇的沿江岸线。
1、西-1段从江阴分界线至老套港(西五节桥港),岸线长5270米。
该段巫山港以上1720米范围内,由于地处双山沙南汊进口处,为避免兴建伸入长江阻水建筑物而影响南汊的进口流量,不宜兴建码头;巫山港以下至老套港间的3550米岸线,主要是交通部张家港港务局的作业区,它们先后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千吨级以上泊位6个,江中还有12只可靠万吨级船舶的浮筒。
总吨位30.1万吨。
这其间还有张家港海事局、双山客运、张家港港务局搜救中心、海洋渔业公司几个小码头。
该段岸线已全部开发利用。
2、西-2段从老套港至东华优尼科码头区,岸线长5700米。
其中老套港至十字港(长度1850米)已被下列单位占用:江海粮油储运部的3座万吨级以上码头;市港务局的万吨级和0.5万吨级化工码头各1座,另外统清食品公司、江苏华尔润集团等也占用了部分岸线。
十字港以下至优尼科公司:1993年东海粮油工业公司占用岸线350米,建有万吨以上级泊位1个,正在筹建5万吨泊位1个;陶氏化学工业公司占用岸线900米建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个;永旺钢铁公司占用岸线750米。
东华优尼科能源有限公司占用岸线510米建有万吨级泊位1个。
其间仅剩陶氏公司至永旺公司之间的880米岸线尚未利用,但由于该段地处弯道凹岸,多建伸入长江的阻水建筑物会减少南汊流量,造成淤积,危及整个福姜沙水道的安全,故该段的码头建设已受到严格控制。
整个西-2段已建万吨级以上码头7座,5千吨级1座。
总吨位19.5万吨,筹建中码头一座。
3、西-3段东华优尼科码头向北再向东至护漕港边滩上部,岸线长4500米,该段属弯道拐弯处不宜兴建码头。
综上所述,西段从江阴分界线至护漕港边滩上部全长15470米,已建万吨级以上码头20座,可停泊万吨级船舶的江中浮筒12只,千吨级以上码头7座,总吨位达49.6万吨。
仅张家港港务局2001年的吞吐量已达1350万吨,全港口吞吐量达2182.7万吨、16万标准集装箱。
这些码头工程的建成,促进了我市临港经济、外向型经济、出口贸易和保税区的发展。
(二)、东段岸线的开发利用东段包括德积、大新、锦丰、三兴、乐余、兆丰、农场沿江岸线。
1、东-1段护漕港边滩上部至渡泾港口上侧,岸线全长8900米,该段岸线为护漕港边滩及其沙尾延伸带,岸线稳定,近岸陡坡变化较小,外侧因中汊发展,双涧沙水道的消失而发生淤积,目前中汊发展已得到控制,淤积程度大大减轻。
该岸线上段护漕港上至太字圩港下5000米范围内-10等高线距岸较远,一般达1000米左右,但近期变化较小,今后应开展该段岸线开发利用可行性的研究。
2、东-2段渡泾港口上侧至1号丁坝上侧,长1836米,过去崩坍较严重,目前岸线稳定。
1995年张家港市供销总社在渡泾港口上侧占用岸线460米建有5000吨级码头1座,运行情况较好;海螺水泥公司占用500米岸线正在建设5000吨级码头。
3、东-3段1号丁坝上侧至一干河口下侧,岸线长3450米,原来为严重崩坍区,建有1、2、3、7、8、10号6条丁坝,经工程治理目前岸线已基本稳定,由于该段岸线中部为第三自来水厂的取水口,该段岸线已划为水源保护区。
4、东-4段一干河口下侧至十二圩港,岸线长7310米,该段因主流顶冲,为严重崩坍区,建有4、5、6、9、11号5条丁坝。
一干河口至十一圩港间5100米范围内经治理已初步控制了坍势,十一圩港至十二圩港间2210米的岸线整治工程计划今年实施。
目前一干河口下侧至九龙港间2000米岸线除哈德液化气建有5万吨及5千吨码头各1座(未正式使用)占用岸线485米外,其余1515米岸线为沙钢集团后备岸线;九龙港以下至十一圩港间3100米范围内也为沙钢集团占用区,目前已建有浦沙、海力、原料等5座万吨级以上码头,2座3千吨级和4座1千吨级以上码头;十一圩港至十二圩港间2210米岸线,目前除十一圩港下300米奔辉仓储有限公司建造的1座万吨级码头占用岸线600米外,其余为沙洲电厂一方案厂址预留岸线。
5、东-5段十二圩港至西界港汽渡码头,岸线长3850米,该段岸线稳定,十三圩港以下略有淤积。
目前十二圩港口下侧中东石化公司正在建造1座5000吨级码头,占用岸线300米,向下紧接越洋化工码头,已建成3.5万吨级、3千吨级码头各1座,占用岸线450米,越洋化工码头至十三圩港为沙洲电厂二方案厂址预留岸线;十三圩港至汽渡码头间长2150米,-10米等高线离岸达600-900米,近岸水下地形还有些轻微的淤积,在该地段建造万吨级码头造价较十二圩港以上要高得多。
6、东-6段通沙汽渡至东沙常熟交界处岸线长22公里,大部分为浅滩芦苇丛生的淤涨区。
目前四干河至五干河间1600米岸线由华宇电力公司占用作煤灰堆场。
五干河至六干河间3900米岸线为南通天生港发电厂和华能南通电厂的煤灰堆场。
综上所述,东段岸线虽长,但较好的岸线已基本被占用,其中沙钢占用了4615米,国家电厂预留了岸线2540米(其中一厂1610米,二厂930米),自来水取水口水源保护区岸线3450米,只剩下了十三圩港至通沙汽渡码头2150米不很理想的岸线未开发利用。
整个东段目前已建有万吨级以上码头10座,5千吨级2座,3千吨级4座,1千吨级4座,加上正在建设的2座5千吨级码头,总吨位达29.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