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926.59 KB
- 文档页数:71
在岸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岸线资源立足黄**道发挥岸线优势——在岸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拥有长**线46.55公里,占江西省长**线总长的三分之一。
随着沿江开放开发的深入推进和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港区的后发优势日益彰显,优良的深水岸线及宽阔的陆域腹地资源是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沿江产业聚集的坚强保障,为促进**产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因此,如何更加科学高效的开发和利用好有限的岸线资源,持久稳定的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急需面对和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岸线基本概况**港区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港区陆域纵深广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长江港口“一港五区”总体布置格局中的主功能区之一。
1、岸线规划情况。
**港区上起**交界处红光建材总厂码头,下至**省**县交界的牛矶,自然岸线长度46.55公里,其中适宜建港岸线22.55公里。
按照2012年5月省政府发布的《**沿江港口码头规划》,**港区自上而下布局着3片作业区,即红光作业区、彭郎矶作业区和矶山作业区。
其中红光作业区,从红光码头至太子砂码头,岸线长3500米,主要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运输为主。
该段岸线特点是江水较深,陆域纵深较大,集疏运潜力较好,非常适合建设大型码头。
矶山作业区,规划岸线4880米,以危化品运输为主,规划了20个泊位,主要为矶山生态化工园发展服务,同时,将成为**市重要的危化品中转储运基地。
彭郎矶作业区,主要为**县水路公共运输和临港工业服务,并承担老城区部分货运码头搬迁的任务。
**港区规划详见表一表一**港区规划主要指标表名称岸线长度(km)泊位数(个)吞吐能力(万T/TEU)陆域纵深(m)1、红光作业区通用泊位区一9007210550-570集装箱泊位区860680万TEU500-550通用泊位区二127010300580-6402、彭郎矶作业区通用泊位区10305150280-3303、矶山作业区危化品泊位区一233018900220-670危化品泊位区二140011550危化品泊位区三11008400305-5302、码头建设情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印制目录国务院批转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1) 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3) 前言(10)第一章长江流域概况(15)1-1 长江上游地区(16)1-2 长江中下游地区(18)第二章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趋势(21)2-1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布局设想(21)2-2 长江流域各部门经济发展的轮廓设想(23)第三章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27)3-1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方针任务(27)3-2 水资源开发利用(29)3-3 防洪规划(31)3-4 治涝规划(42)3-5 水力发电规划(45)3-6 航运规划(57)3-7 灌溉规划(64)3-8 水土保持规划(68)3-9 南水北调(71)3-10水产(73)3-11沿江城镇布局(75)3-12城市供水规划意见(77)3-13水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78)3-14旅游(82)第四章干流治理开发规划(84)4-1 干流规划任务与工程布局轮廓(85)4-2 金沙江河段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开发规划(87)4-3 宜宾至宜昌河段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水利枢纽规划(91)4-4 干流中下游以防洪、航运与岸线利用为目标的河道整治规划(94)第五章主要支流治理开发规划(100)5-1 主要支流与长江干流在规划任务上的协调安排(100) 5-2 主要支流分类及其开发任务(101)5-3 主要支流治理开发意见(102)第六章结语(125)6-1 治理开发长江的总体规划方案(125)6-2 长江流域近期治理开发工程(132)6-3 下一步规划工作意见(137)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前言长江流域面积180万km2, 年入海水量约9600亿m3, 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由于流域面积广袤, 跨越多个不同季候区, 降雨时空分布变化很大, 洪、涝、旱等灾害在各不同地区时有发生, 有时灾情分布很广, 面积很大, 历时长, 受灾程度很严重。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解读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七大流域中首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综合规划,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和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历1954年大水抗洪的洗礼,1956年国务院安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修订,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批准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和水利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二,水利部党组提出了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的治水新思路,长江委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治江新思路;其三,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区域和社会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湿地大量萎缩,部分河流断流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支撑和保障流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修编流域规划;其四,原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流域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五,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极大促进了水电、航运等行业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行业的矛盾利益、有效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等,都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六,有关行业和区域制定了大量专业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专业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必须服从流域规划,迫切需要尽快提出满足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新的要求、协调好各行业矛盾和利益的综合规划;其七,资料的不断积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情工情的深刻变化等也迫切需要对综合规划进行修编。
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长江岸线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优化岸线利用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保护、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长江岸线,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含洲岛)水陆边界一定范围内的带状区域。
具体范围按照国家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划定。
第四条长江岸线保护遵循保护优先、规划统筹、绿色发展、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沿江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加强对辖区内长江岸线保护工作的领导,将长江岸线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综合治理目标,落实长江岸线保护地方主体责任。
沿江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职责建立健全长江岸线保护巡查工作机制,及时制止违反长江岸线保护规定的违法行为并通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鼓励沿江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引导村民、居民自觉维护长江岸线环境整洁,协助属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长江岸线保护工作。
第六条本市建立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的长江岸线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市水务、发展和改革、规划、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绿化园林、卫生计生、旅游、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沿江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组成,统筹协调长江岸线保护工作的重大事项。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长江岸线保护工作。
第七条长江岸线保护联席会议应当制定本市长江岸线保护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依法保护长江岸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环境、景观和各项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长江岸线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规划和利用第九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发展和改革、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多规合一的原则,组织编制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印制目录国务院批转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1) 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3) 前言(10)第一章长江流域概况(15)1-1 长江上游地区(16)1-2 长江中下游地区(18)第二章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趋势(21)2-1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布局设想(21)2-2 长江流域各部门经济发展的轮廓设想(23)第三章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27)3-1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方针任务(27)3-2 水资源开发利用(29)3-3 防洪规划(31)3-4 治涝规划(42)3-5 水力发电规划(45)3-6 航运规划(57)3-7 灌溉规划(64)3-8 水土保持规划(68)3-9 南水北调(71)3-10水产(73)3-11沿江城镇布局(75)3-12城市供水规划意见(77)3-13水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78)3-14旅游(82)第四章干流治理开发规划(84)4-1 干流规划任务与工程布局轮廓(85)4-2 金沙江河段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开发规划(87)4-3 宜宾至宜昌河段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水利枢纽规划(91)4-4 干流中下游以防洪、航运与岸线利用为目标的河道整治规划(94)第五章主要支流治理开发规划(100)5-1 主要支流与长江干流在规划任务上的协调安排(100) 5-2 主要支流分类及其开发任务(101)5-3 主要支流治理开发意见(102)第六章结语(125)6-1 治理开发长江的总体规划方案(125)6-2 长江流域近期治理开发工程(132)6-3 下一步规划工作意见(137)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前言长江流域面积180万km2, 年入海水量约9600亿m3, 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由于流域面积广袤, 跨越多个不同季候区, 降雨时空分布变化很大, 洪、涝、旱等灾害在各不同地区时有发生, 有时灾情分布很广, 面积很大, 历时长, 受灾程度很严重。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解读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七大流域中首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综合规划,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和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历1954年大水抗洪的洗礼,1956年国务院安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修订,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批准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和水利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二,水利部党组提出了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的治水新思路,长江委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治江新思路;其三,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区域和社会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湿地大量萎缩,部分河流断流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支撑和保障流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修编流域规划;其四,原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流域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五,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极大促进了水电、航运等行业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行业的矛盾利益、有效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等,都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六,有关行业和区域制定了大量专业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专业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必须服从流域规划,迫切需要尽快提出满足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新的要求、协调好各行业矛盾和利益的综合规划;其七,资料的不断积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情工情的深刻变化等也迫切需要对综合规划进行修编。
推动苏中崛起需处理好六大关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期刊名称】《唯实》【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3页(P22-24)【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正文语种】中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苏中地区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提升的时期。
2013年6月,江苏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围绕“两步走”目标,充分发挥苏中地区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着力推进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形成与长三角核心区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我们从政策研究制定的角度认为,苏中的融合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推动苏中融合发展,重塑经济地理,应当坚持规划引领,增强规划编制和执行水平。
注重规划的编制。
建议重点围绕如何与长三角核心区对接融入,合理布局土地、人口、交通、产业等要素,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苏中地区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应当突出三点:一是前瞻性。
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变化,提出应对策略,确定发展框架。
二是统一性。
注重与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规划的衔接,注重三市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
三是可操作性。
从规划编制之初,就充分考虑规划执行问题,并提高到操作层面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注重规划的执行。
建议从三个层面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县级层面应该拥有一定的规划编制权,在保证与上位规划一致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好规划,及时与上级和周边地区沟通对接。
地级市层面,在抓好自身规划执行的同时,对县级市一些重要区域的规划加强指导和把关。
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对苏中地区发展规划相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苏中地区应注重合理分工、差别竞争,以产业集聚强化发展优势,以优势互补提高发展效益。
注重产业协作,加快产业集聚。
借鉴苏南、苏北共建园区的做法和经验,引导苏中开发区加强与苏南开发区的结对合作。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南京市加快港口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21•【字号】宁委[2009]82号•【施行日期】2009.04.21•【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南京市加快港口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宁委〔2009〕82号)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加强我市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的组织领导力度,着力打造长江流域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的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加快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南京市加快港口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如下:组长:陈绍泽市委副书记副组长:沈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成员:王留平市委副秘书长黄玉银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晓煜市发改委副主任、口岸委主任李大科市经委副巡视员汪熙市建委副主任张洪彩市政府国资委副主任娄学全市交通局(港口管理局)局长张小琴市交通局副局长徐俊市财政局副局长张际宁市规划局副局长丁和庚市国土局副局长严苏扬市环保局局长仇少明市外经贸局副局长王凯市水利局副局长江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建宁市监察局副局长彭振宁栖霞区副区长赵云翔六合区常务副区长闵一峰浦口区副区长戴华杰江宁区副区长王杰南京海关副关长顾华丰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蒋永龙南京海事局副局长笪洪斌南京港边防检查站副站长徐峰长江南京航道局副局长吴福康南京引航站站长张映芳南京港口集团总经理沈卫新南京港口集团党委书记曹建霞市交通集团副总经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港口管理局),负责日常工作。
黄玉银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娄学全、朱晓煜、张映芳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当前,为切实推进我市与中远集团的全面合作,组建三个专项工作组,各工作组召集人及职责如下:一、综合推进组召集人:娄学全参加部门:市交通局(港口管理局)、发改委(口岸委)、经委、规划局、财政局、栖霞区政府、南京港口集团主要职责:负责与中远集团方面对接联系,拟订与中远集团合作方案。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解读 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七大流域中首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综合规划,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和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历1954年大水抗洪的洗礼,1956年国务院安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修订,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批准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和水利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二,水利部党组提出了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的治水新思路,长江委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治江新思路;其三,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区域和社会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湿地大量萎缩,部分河流断流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支撑和保障流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修编流域规划;其四,原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流域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五,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极大促进了水电、航运等行业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行业的矛盾利益、有效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等,都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六,有关行业和区域制定了大量专业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专业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必须服从流域规划,迫切需要尽快提出满足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新的要求、协调好各行业矛盾和利益的综合规划;其七,资料的不断积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情工情的深刻变化等也迫切需要对综合规划进行修编。
进难以进行。
工艺改造时首先考虑减少人工砂的流失,即在一级筛分时生产一部分半成品砂;其次是将中石进入立式冲击破碎机进行整形,同时也可增加人工砂的产量;再就是将合理调配二级筛分系统出砂筛网网眼尺寸,以降低棒磨机的生产压力。
3.2.3 工艺改进论证(1)现场实施的可能性。
根据原有工艺和现场实际,将一级筛分楼最下一层的中石筛网更换为人工砂筛网,对混合料运送胶带机方向稍做调整并增设运砂皮带机即可完成对一级筛分系统的改造。
二级筛分仅架设1条运送中石入仓的胶带机即可完成改造。
经测量,系统平面和空间布置可行。
(2)设备生产能力可行性。
一级筛分系统圆振筛最下一层筛网生产中石的设计能力为150tΠh,而生产细度模数(Fm)不大于3.0的人工砂生产能力经评估计算不小于80tΠh,圆锥破生产人工砂的含量不大于60tΠh,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二级筛分系统圆振筛上层筛网的中石实际生产能力240tΠh,满足中石生产能力的要求(生产能力150tΠh,返回量20tΠh);皮带机的输送能力满足要求。
(3)改进后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评估。
经分析计算:①一级筛分采用干法出砂可直接增加产砂不少于24%,可提高石粉含量2%~3%,可减小系统生产用水量25%~30%,同时减小废水处理量25%~30%,人工砂直接成本降低8%左右;②经过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后生产的中石粒形会明显好转,有效降低针片状含量,降低中石的比表面积,降低用水量,可改善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降低水泥用量。
不足之处为砂的针片状含量会上升和干法生产扬尘较大,需合理开机组合和采取措施降尘。
3.3 工艺改进后系统运行效果经过工艺改造和试运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砂的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改进的效果见表2。
通过工艺改进,使人工轧制玄武岩生产骨料级配和品质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有效改进了单纯依靠棒磨机制砂进行细度模数调整的工艺,降低了成本消耗,降低了水电能耗和资源消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严格管控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7.09•【文号】交办规划〔2019〕62号•【施行日期】2019.07.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港口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严格管控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的通知交办规划〔2019〕62号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省(市)交通运输厅(委、局)、发展改革委:长江干线港口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破解沿江港口岸线无序发展问题,提高长江干线港口现代化水平,更好地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促进沿江地区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经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牢固树立集约高效利用港口岸线理念,坚决防止非法码头现象反弹,坚持控总量、调存量、优增量、提效率,引领长江干线港口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提供有力支撑。
二、严防非法码头现象反弹(一)依法打击违法利用港口岸线行为。
加大非法码头治理和整改力度,严防未批先建、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港口岸线现象反弹。
未取得港口岸线许可或超出许可规模和范围建设的码头设施,当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对业主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行政强制决定书应纳入本级或上一级相关信用管理平台。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政发[1999]98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1999.11.18【实施日期】1999.11.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的通知(苏政发[1999]9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政府同意省计经委编制的《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贯彻。
长江岸线是宝贵资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长江岸线的规划管理,确保长江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使长江岸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更好地为我省跨世纪发展服务。
1999年11月18日江苏省长江沿江地区处于我国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是实施党中央关于“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战略决策的重点地区之一。
江苏沿江地区有8个省辖市,土地面积49593.2平方公里,1998年人口3878.9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9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8.1%、54%和74.9%,在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长江江苏段具有良好的通航条件,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长江两岸陆域平坦开阔,可布局运量大、耗水多的基础原材料工业。
目前江苏长江两岸已建成了一批沿江港口,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枢纽港为核心,大中小与深中浅相结合、功能比较齐全的沿江港口群体。
同时,依托港口开发建设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形成我省长江两岸的滨江基础工业带,进一步发挥沿江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解读《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态环境、建设综合⽴体交通⾛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以下是⼩编整理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解读,欢迎阅读。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标和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国家领导⼈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道。
2014年12⽉,国家领导⼈作出重要批⽰,强调长江通道是我国国⼟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道作⽤,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撑。
2016年1⽉,国家领导⼈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
此后,⼜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态优先、绿⾊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态环境为前提,共抓⼤保护、不搞⼤开发,共同努⼒把长江经济带建成⽣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机制更科学的黄⾦经济带。
⾛出⼀条绿⾊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战略布局,牢固树⽴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态优先、绿⾊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是江湖和谐、⽣态⽂明。
建⽴健全最严格的⽣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长江全流域⽣态修复,尊重⾃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协调处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流⽀流等关系,保护和改善流域⽣态服务功能,⾛出⼀条绿⾊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22号——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28•【字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22号•【施行日期】2018.04.1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第322号《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已经2018年2月27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4月10日起施行。
市长:蓝绍敏2018年2月28日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长江岸线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优化岸线利用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保护、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长江岸线,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含洲岛)水陆边界一定范围内的带状区域。
具体范围按照国家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划定。
第四条长江岸线保护遵循保护优先、规划统筹、绿色发展、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沿江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加强对辖区内长江岸线保护工作的领导,将长江岸线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综合治理目标,落实长江岸线保护地方主体责任。
沿江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职责建立健全长江岸线保护巡查工作机制,及时制止违反长江岸线保护规定的违法行为并通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鼓励沿江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引导村民、居民自觉维护长江岸线环境整洁,协助属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长江岸线保护工作。
第六条本市建立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的长江岸线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市水务、发展和改革、规划、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绿化园林、卫生计生、旅游、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沿江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组成,统筹协调长江岸线保护工作的重大事项。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