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产核资经济鉴证(PPT 37页)
- 格式:ppt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37
目录1、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国资委 1 号令, 2003 年 9 月 9 日 ) ⋯⋯⋯⋯⋯⋯ 22、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国资评价〔2003〕 58 号, 2003 年 9 月 2日)⋯⋯⋯⋯⋯⋯⋯⋯⋯⋯⋯⋯⋯⋯⋯⋯⋯⋯⋯⋯⋯⋯⋯⋯⋯⋯⋯⋯⋯⋯⋯⋯⋯⋯⋯103、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2 号, 2003 年 9 月 13日)⋯⋯⋯⋯⋯⋯⋯⋯⋯⋯⋯⋯⋯⋯⋯⋯⋯⋯⋯⋯⋯⋯⋯⋯⋯⋯⋯⋯⋯⋯⋯⋯⋯⋯144、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国资评价〔2003〕74 号, 2003年 9月 13 日)⋯⋯⋯⋯⋯⋯⋯⋯⋯⋯⋯⋯⋯⋯⋯⋯⋯⋯⋯⋯⋯⋯⋯⋯⋯⋯⋯⋯⋯⋯⋯⋯255、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 73 号, 2003 年 9 月 13日)⋯⋯⋯⋯⋯⋯⋯⋯⋯⋯⋯⋯⋯⋯⋯⋯⋯⋯⋯⋯⋯⋯⋯⋯⋯⋯⋯⋯⋯⋯⋯⋯⋯⋯⋯296、关于印发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 87 号, 2003 年 9 月24 日)⋯⋯⋯⋯⋯⋯⋯⋯⋯⋯⋯⋯⋯⋯⋯⋯⋯⋯⋯⋯⋯⋯⋯⋯⋯⋯⋯⋯⋯⋯⋯⋯⋯⋯447、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8 号, 2003年 9月 18 日)⋯⋯⋯⋯⋯⋯⋯⋯⋯⋯⋯⋯⋯⋯⋯⋯⋯⋯⋯⋯⋯⋯⋯⋯⋯⋯⋯⋯⋯⋯⋯⋯⋯458、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一)(国资厅评价〔2003〕53 号, 2003 年 11 月 11日)⋯⋯⋯⋯⋯⋯⋯⋯⋯⋯⋯⋯⋯⋯⋯⋯⋯⋯⋯⋯⋯⋯⋯⋯⋯⋯⋯⋯⋯⋯⋯⋯⋯⋯539、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二)(国资厅发评价[2004]8 号, 2004 年 2月 12日)⋯⋯⋯⋯⋯⋯⋯⋯⋯⋯⋯⋯⋯⋯⋯⋯⋯⋯⋯⋯⋯⋯⋯⋯⋯⋯⋯⋯⋯⋯⋯⋯⋯⋯⋯56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 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二OO三年九月九日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完善企业基础管理,为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企业经营绩效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依据,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企业清产核资及其流程来源:陕西中小在线│ 发稿:2007-8-22 17:24:29 │编辑:佚名| 作者:admin | 点击: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
一、清产核的主要内容1.账务清理。
账务清理是指对企业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及对企业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保证企业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促进企业账务的全面、准确和真实。
2.资产清查。
资产清查是指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
企业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按照清产核资要求进行分类排队,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3.价值重估。
价值重估是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
4·损溢认定。
损溢认定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5·资金核实。
资金核实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6-完善制度。
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后,应当全面总结,认真分析在资产及财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强化内部财务控制,建立相关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
二、清产核的程序1.企业提出申请j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复同意立项f3-企业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4·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5·企业上报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及社会中介机构专项审计报告;6·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损溢进行认定,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7·企业根据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批复调账;8·企业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9.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操作指南目录第一章清产核资基本规程 (4)一、清产核资的目的 (4)二、清产核资基本原则 (4)三、清产核资范围 (6)四、清产核资基准日 (7)五、清产核资工作时间进度及职责 (7)六、清产核资的依据 (8)第二章清产核资具体操作指导 (9)一、现金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10)二、银行存款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11)三、其他货币资金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14)四、短期投资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15)五、应收票据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16)六、应收账款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18)七、其他应收款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23)八、预付账款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26)九、存货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27)十、待摊费用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32)十一、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33)十二、其他流动资产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34)十三、长期投资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35)十四、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40)十五、固定资产清理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45)十六、在建工程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46)十七、工程物资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48)十八、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50)十九、无形资产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51)二十、递延资产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52)二十一、其他长期资产清理、清查及损失认定 (53)二十二、短期借款清理、清查 (55)二十三、应付账款清理、清查 (56)二十四、预收账款清理、清查 (57)二十五、应付工资清理、清查 (59)二十六、应付福利费清理、清查 (60)二十七、应交税金清理、清查 (61)二十八、其他应付款清理、清查 (62)二十九、预提费用清理、清查 (63)三十、长期借款清理、清查 (64)三十一、应付债券清理、清查 (65)三十二、长期应付款清理、清查 (66)三十三、其他负债项目清理、清查 (67)第三章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填报说明 (68)一、基础表范围 (68)二、基础表编制说明 (69)三、基础表式样(见附件,电子表格) (78)第四章清产核资中的特殊问题及解决方案 (78)第五章、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 (81)一、资产减值 (82)二、具体会计政策 (82)第六章、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应提供资料清单 (87)附件: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 (89)第一章清产核资基本规程一、清产核资的目的(一)全面摸清集团公司各类资产“家底”,如实暴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清产核资(日常)工作流程说明一、清产核资申请(一)区属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如下事项和行为的,需向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清产核资申请:涉及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的;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定经济行为必须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
1. 因企业改制提出清产核资申请的企业,应首先向区国资委企业改革科提出企业改制立项申请,获得批准后,连同批复文件和清产核资申请材料报区国资委统计评价科。
2. 因会计核算方法变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开展清产核资,直接向统计评价科提出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申请。
3.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求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由统计评价科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发布通知,另行组织企业实施。
(二)企业提交的申请报告应当具备以下内容:1. 企业情况简介;2.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原因;3. 清产核资工作范围;4. 清产核资工作组织方式;5. 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申请报告,应当附报能够说明开展清产核资理由的相关文件或材料。
国有控股企业开展或者参加清产核资工作,应当附报企业董事会或者股东会的相关决议。
二、清产核资实施(一)企业将改制申请报告、改制方案及企业改革科批复文件等材料一并移交统计评价科,并向统计评价科提交清产核资申请,统计评价科在审查完毕后,进入实施阶段:1. 向企业下达清产核资批复,批复中需包含对企业清产核资的要求及确认清查时点;企业自行选择中介机构,并将中介资质等到统评科备案;向企业讲解清产核资相关政策、方法;2. 向企业发放清产核资报表,并解释报表的填报要求和方法,3. 企业开展如下清产核资工作:账务清理、资产清查、报表填报、中介审计、结果申报。
企业以清产核资工作基准日为时点,自行开展帐务清理、资产清查、报表填报、结果申报等工作,工作中企业应及时向统评科汇报工作进度,接受指导、监督和监盘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