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第十三章《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格式:doc
- 大小:145.55 KB
- 文档页数:5
知识点:实验目的1. 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干涉条纹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实验原理如图所示,与两缝之间的距离d相比,每个狭缝都很窄,宽度可以忽略,凉风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焦点为P0,双缝到屏的距离OP0=L,屏上P1与P0之间的距离x,两缝到P1的距离分别为P1S1=r1,P1S2=r2。
在P1S2上做P1M=P1S1,于是S2M=r2-r1,由于两缝之间的距离远小于缝到屏的距离,所以可近似认为三角形S1S2M是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看,有r2-r1=dsinθ另一方面,x=tanθ≈Lsinθ。
因此有r2-r2=dx/L.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dx/L.=+-kλ(k=0,1,2,3...)时会出现亮条纹,,也就是说吗,亮条纹中心位置为x=Lλ/d。
根据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x=Lλ/d。
已知双缝间距d,再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x,就可以测出光波的波长。
实验过程1. 观察光的干涉图样(1)如图安装仪器(2)接通电源,闭合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整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达到光屏。
(4)安装单缝和双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平行,两者之间的距离为5—10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5)在单缝和光源之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 测定单色光的波长(1)安装好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条纹间距用测量头测出,如图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纹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至另一条亮条纹中央,记下此时手轮的读数a2;并记下两次测量的亮(或暗)条纹数n,则相邻两条亮(或暗)条纹间距为。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4)将L,△x代入公式求出光的波长λ(5)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6)换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观察干涉条纹的异同,求出相应的波长。
课题§13.3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总课时数 1
课型新授课编定人审核人执教时间
学
习
目
标
知识
目标
了解“用双缝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原理,知道影响干涉条纹宽度的因素
能力
目标
经历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过程,加深对双缝干涉图样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
目标
经历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过程,加深对双缝干涉图样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合作意识。
重点利用两相邻亮条纹中心间距的表达式测单色光的波长。
难点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的的表达式推导。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波的干涉和光的干涉的原理已经非常清楚,所以学的起来比较好学。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教学活动过程
新知预习
实验装置采用双缝干涉仪,它由各部分光学元件在光具座上组成,如图13-3-1所示.
图13-3-1
1.根据公式__________可计算波长,双缝间的距离d是已知的,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以用米尺测出,相邻
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Δx用测量头测出.
2.实验中,滤光片作用:__________;单缝作用__________;双缝作用是获得___________光源;单缝和双
缝放置时应__________.其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__________上.
典题·热题
知识点一利用双缝干涉测量波长的实验
例1如图13-3-4所示是实验装置示意图,甲图是用绿光进行实验的,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
为中央明纹;乙图为换另一种颜色的单色光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b为此时中央明条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3-4
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解析:在同一实验装置下,l、d相同,由Δx=
d
l
λ可知,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
Δx与λ成正比.由题意知乙中b大于甲中a,所以乙图所用光的波长要长,而对于可见光红、橙、黄、
学生观察双缝干涉的
实验装置并填空(3分
钟)
做双缝干涉实验后做
下面练习题(30分钟)
绿、蓝、靛、紫,波长依次变短,由此可知可能是红光而不是紫光.A选项正确.
答案:A
方法归纳明确条纹间距公式Δx=
d
l
λ中各物理量的意义,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总结理解条纹间距与
波长成正比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2如图13-3-5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图13-3-5
(1)图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和.
(2)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
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
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解析:在光的干涉测波长的实验中,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是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
光屏和测量头.由Δx=
d
l
λ可知,相邻两条纹间距离与双缝间的距离成反比,应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D选项错,增大双缝到屏之间的距离,B选项正确,增大光的波长,C选项错误.
答案:(1)滤光片单缝双缝(2)B
方法归纳掌握光的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光的波长.
知识点二条纹间距、双缝间距、缝屏间距、波长的关系
例3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中央(到两缝距离相等处)是亮条纹,称为第零级亮条纹,
紧靠中央亮纹的暗纹称为第一级暗纹,那么()
A.第三级暗纹到两缝距离差为波长的1.5倍
B.第三级亮纹到两缝距离差为波长的1.5倍
C.第三级亮纹到两缝距离之差为波长的2倍
D.第三级亮纹到两缝距离差为波长的3倍
解析:根据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当|S2P-S1P|=nλ时,在屏上P点出现亮条纹.n=0时,在屏中央出
现第零级亮纹,n=1时,在屏上出现第一级亮纹.
以此类推,|S2P′-S1P′|=
2
λ
(2n-1)在屏上出现暗条纹.
n=1时,在屏上出现第一级暗纹,n=2时,在屏上出现第二级暗纹.
以此类推,根据以上所述,答案应选D.
答案:D
误区警示本题只需掌握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及出现第几级明(暗)纹时,n就是几.易错点是切不
可把|S2P′-S1P′|=
2
λ
(2n-1)记作|S2P′-S1P′|=
2
λ
(2n+1).
例4用单色光照射双缝,双缝间距等于0.06 cm,缝到屏的距离为1.5 m,若测得屏上7条亮条纹之
间共相距9.0 mm,则此单色光的波长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练
习(10分钟)
距离b.
答案:(1)EBDC
(2)a b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单缝宽度为h,双缝距离为d,双缝与屏距离为l,当采取下列四组数据中的哪一组时,可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可辨的干涉条纹()
A.h=1 cm d=0.1 mm l=1 m
B.h=1 mm d=0.1 mm l=10 cm
C.h=1 mm d=10 cm l=1 m
D.h=1 mm d=0.1 mm l=1 m
思路解析:根据Δx=d
l
λ可以得知,当d较小、l较大时,干涉条纹间距离明显,由此可以排除C、
B.由于干涉光束是同频率的,故h要小,才能得到同频率光,排除A,故选D.
答案:D
5.在双缝干涉的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为5×1014 Hz,从双缝射出的两束光到达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15 000,该点将出现什么样的条纹?
思路解析:因为λ=
Hz
s
m
v
c
14
8
10
5
/
10
3
⨯
⨯
=
Hz=0.6×10-6 m=6×10-7 m=6 000
又因为2
x
λ=15 000
所以x=5
由干涉现象规律可知:该点将出现第三级暗条纹.
我综合我发展
6.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仪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测得双缝间距d=3.0×10-3 m,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为1 m,前两次测量手轮上的示数分别为0.6×10-3 m和6.6×10-3 m,两次测量中分划板中心刻线分别对齐第一条亮纹和第五条亮纹中心.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图13-3-8
思路解析:由题意知Δx=
1
5
10
6.0
10
0.6
1
3
3
-
⨯
-
⨯
=
-
-
-
n
a
=1.5×10-3 m,(Δx不是等于
n
a
,因为分
划板中心刻线位于亮条纹中心,如题图所示,分划板两次中心刻线间四个亮条纹)
λ=
l
x
d∆
=2.4×10-3 m.
答案:2.4×10-3 m
7.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片E等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3-3-9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图13-3-9
(1)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13-3-10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13-3-10乙中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__________mm.
图13-3-10
(3)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 m,由计算式λ=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__m.
思路解析:应注意调节单缝与双缝间距,并使单缝与双缝平行以便能形成相干光源,发生干涉现象. (1)应注意调节单缝与双缝间距,并使单缝与双缝平行以便能形成相干光源,发生干涉现象. (2)螺旋测微器的读法是将固定刻度上的毫米数加上可变刻度上的读数,题图乙上的读数为13.5 mm+37.0×0.01 mm=13.870 mm,图甲上的读数为(2.0+32.0×0.01) mm=2.320 mm,
Δx=
5
320
.2
870
.
13-
mm=2.310 mm.
(3)Δx=d
l
λ,所以λ=l
d
Δx=
7.0
10
0.24-
⨯
×2.310 mm=6.6×10-7 m.
答案:(1)使单缝和双缝间距为5—10 cm 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2)13.870 2.310
(3)l
d
Δx 6.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