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机场空港经济区规划探究_以杭州国际空港新城概念规划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1
基于产城融合的空港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摘要:空港经济是依托于机场资源,利用空港聚集的大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而发展起来经济形态,在地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航空运输和临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港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源,能极大地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文章论述了空港经济区概念内涵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基于产城融合背景下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空城经济区;内涵;关系;战略措施引言: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进步,航空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民用航空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了,由于方便、快捷的特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出行的方式,民航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依托机场资源发展起来空港经济也因此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空港经济区概述(一)空港经济区内涵空港经济区是指依托于大型枢纽机场的资源优势,利用空港聚集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在机场辐射区域内发展起来的具有临空指向及其相关联的产业集群的经济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指的是以机场为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辐射出去的一定地理空间;从经济角度来看,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的集聚和扩散效应而发展起来;从产业的角度看,它涵盖了以临空产业为核心,与航空运输有关联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总和。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空港经济区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推动周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空港经济区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当前基于产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空港要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促进临空产业的优化升级发展,并借助城市及区域经济的支撑,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迈向国际化的一流枢纽机场,实现空港与区域经济之间良性、协调发展。
空经济区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区域经济是推动空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给空港发展带来了更完备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也有助于空港自身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空港的高质量发展,因而区域经济为空港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杭州:“临空”展翅 “东翼”起飞|▲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1899年,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在《昏睡百年》中曾生动地勾勒出一个由空中交通连通的“未来世界”。
如今,这个“未来世界”正在变为现实,人们的交通方式从地面转向空中,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航空网络,连接成城市群。
机场正如同18世纪的海港、19世纪的铁路和20世纪的高铁那样,在城市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连接者角色,而围绕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经济也正在成为推动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增长极。
对于有着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雄心的杭州而言,这毫无疑问是必须抢占的发展高地。
杭州“临空”展翅待飞如今,世界各地飞往杭州的旅客,落地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随着72万平方米T4航站楼的运行使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可承载旅客吞吐量跃升至9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360万吨,成为华东地区第二大航空枢纽。
依托这座中国十大、世界百强空港,多年来,杭州积极抢抓临空经济机遇。
2008年5月,杭州空港经济区获批成立;2017年5月,在杭州空港经济区基础上升级而成的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2022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完成GDP345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2.9亿元,经济体量在全国17个临空经济示范区中位列第八。
但作为杭州接入世界的重要端口,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对标打造“世界级开放门户”,这些成绩显然还不够。
2022年8月,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调研示范区,提出要“全面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培育高端临空产业,奋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更好发挥大平台在经济稳进提质中的支撑作用”,要将示范区“打造成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
同时,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和临空产业发展,2022年1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专题批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大平台,事关大局和长远,应全力支持、加快发展。
空港经济产业布局模式及规划引导研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例包世泰1,李峙2,3,王建芳1,夏斌2,楼旭逵2,3,王科2,3(1.华南农业大学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广州510640;2.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RESEARCH ON MODE AND PLAN OF INDUSTRY DISTRIBUTIONFOR AIRPORT ECONOMY———A Case Study on Baiyun International AirportBAO Shi-tai 1,LI Zhi 2,3,WANG Jian-fang 1,XIA Bin 2,LOU Xu-kui 2,3,WANG Ke 2,3(1.GIS 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0,China;2.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AS,Guangzhou 510640,China;3.Graduate School of CAS,Beijing 100039,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gathering center and junction,airport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viewed as catalyst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unforeseen rapid development around some domestic airports has saturated the area and choked the areawith traffic and building.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help explain these situations by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dustry distribution and planning for development around new or expanded airports,trying to arouse some specific measures.Taking New Baiyun Airport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developing background,location selection,distribution model and planningprinciple.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flowing amount ofpassengers,goods,information and capital,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business activities around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which leads to various types of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periods,such as passenger services,information technology,pharmaceuticals,new materials,and real estate,etc.In addition,the host city's economic position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type and mixture of the industries.Airport economy is at the economic location adjacent to transport hub on the whole.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adjacent to airport suffer double impacts of host city and the airport in the different stages.There are three distribution modes of growth poles,axes and networks.The encirclement distribution model highly respected domestically is an ideal model within unclear development stage inauthors'view.Many scholars have come up with the airport index concept.But being lack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history information in major domestic airports,it is difficult to compute airport index.After discu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quantitative study on industry distribution,the paper tries to overlay the location of industry distribution with grid analyses methods.It converts distribution factors to grid data,by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site suitabil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layout of each industry.At last,the paper advances some measures of planning and guiding for industry distribution related to airport,and displays the planning programs of Huadu District and Baiyun District in Guangzhou.Key words:airport area economy;industry distribution;mode;pla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文章编号:1003-2398(200805-0027-05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30801005;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2005K139;中科院创新项目(KZCX2-SW-117资助作者简介:包世泰(1977—,男,湖北安陆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地学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空港新城选址探索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市场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财、物、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化和大量化流动,推动了经济活动与空间集聚新格局、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航空港作为现代高速流通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推动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文章针对空港新城选址要求,要条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空港新城;选址要求;影响因此;布局构思Abstract: as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accelerate development, further promoting the human, financial, mater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fast pace and big quantitative flow, promote the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space gather new pattern, a new form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airport as modern high-speed circulation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node, in promoting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Aiming at the new airport location requirements, the article to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airport new town; Location requirements; Influence so; Layout design南宁是我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城市,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交汇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2-0139-05DOI:10.16330/ki.1007-7359.2024.2.0531引言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航空运输业空前发展,空港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设施,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的重要节点[1],发挥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关键作用。
随着空港城、航空城、临空新城、空港都市区等相关概念的不断涌现,临空经济区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聚焦的发展重点。
自2015年起,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批复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背景下,各地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不断深入。
临空经济区拥有“空港+口岸+航权+跨境+保税+自贸”等叠加优势,不仅为区域经济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支撑,更是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2],这与我国提出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时代内涵相契合。
另一方面,交通供给是各要素流动的“引导渠”,其规划的合理性、便捷性及与产业运输特点的匹配性,直接决定了临空经济区产业的发育程度[3]。
因此,归纳梳理国内外临空经济区相关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制约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影响要素,并深入研究临空经济区交通发展策略,对形成适应国情、适应地区的建设经验,进一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2临空经济区相关研究述评国外对于临空经济区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研究起步早,内容涵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大方面。
John D.Kasarda 等[4]构建了航空大都市模型,认为航空大都市呈现以机场为核心的圈层辐射发展模式,按距机场的远近划分为中央核心区、空港紧邻区、空港经济延伸区、机场城市复合带动区四个圈层;Omar.E.L [5]提出航空城形成发展主要受机场及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陆路交通运输网络、区域经济富裕程度和福利水平等要素的影响。
总体来讲,理论研究涵盖临空经济的内涵、发展模式、形成和演进机制、临空经济区与所在区域及城市的互动关系等宏观层面,以及对于临空经济区内部板块间布局、产业特征及分类等中微观层面[6]。
空港经济发展与规划汇报人:日期:•空港经济概述•空港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目录•空港经济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案例分析01空港经济概述空港经济是指依托大型机场和航空运输网络,通过发展航空运输、物流、商务、会展、旅游等相关产业,形成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和经济体系。
空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高时效性、高附加值、高影响力等特点。
空港经济的定义空港经济的产业构成包括航空客运、货运、快递等业务,是空港经济的基础和核心。
包括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是空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会议、展览、酒店等业务,是空港经济的重要支撑。
包括航空旅游、商务旅游等,是空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航空运输业物流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空港经济的优势和特点空港经济具有交通便利、高效便捷、辐射力强等优势,能够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聚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特点空港经济具有临空指向性、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等特点,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空港经济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02空港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国际上,空港经济区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美国的孟菲斯国际机场、欧洲的法兰克福机场等,都以其独特的空港优势,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空港经济区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空港经济区发展迅速,以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空港经济区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内空港经济区发展情况国内外空港经济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空港经济区将更加注重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全球化趋势智能化趋势绿色化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提高空港经济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空港经济区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030201空港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空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现状我国空港经济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
空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航空运输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空港经济作为航空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空港经济的概念入手,探讨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空港经济的概念空港经济是指以航空运输为主要服务方式的经济形态,其依托于空港及其周边生产、交通、商贸、旅游、服务等各个领域形成的复合型城市经济体系。
空港经济具有经济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效益高、影响广、创新能力强等特点。
二、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式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以以下几种形式为主:1. 空港城市模式空港城市模式是指在空港周边形成以空港为核心,交通、物流、工商、服务等领域协同发展的城市群。
这种模式下,空港成为独立的城市,优势在于拥有近距离、便捷的国际接轨通道,同时具备了扩大产业发展的可能性。
如我国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都是以这种模式为主推出的。
2. 航空物流模式航空物流模式是指以空港为中心,以航空运输为主要手段,与其他运输、物流手段协同发展的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下,空港主要充当物流枢纽的角色,拥有快速连接全球的特殊优势。
常见于世界经济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地。
3. 航空服务模式航空服务模式是指以提供各种航空服务为主要特色的经济模式,包括机场服务、空中交通服务、安全保障等。
这种模式下,空港更注重航空服务的品质和效率,重视顾客体验感和安全性,例如伦敦希思罗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机场就是体现了这种经济模式的代表。
三、空港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空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空港作为地区资源的整合器,形成了强大的转运、分拣和供应链等功能,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和物流条件,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推动产业调整升级: 空港经济在接受国际航班的同时也是经济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
空港经济包括物流、贸易、游艇、金融、高科技等产业,这些产业部门的不断升级和技术革新会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调整,进而推进当地经济发展。
空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空港经济是指利用空港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开展物流、航空、旅游等产业活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空港经济发展日趋重要,本文将对空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推进空港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概述近年来,我国空港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壮大,我国的空港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据统计,我国拥有逾210座民用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4亿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25亿吨。
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等大型国际机场综合实力领先,全国机场布局完善,空港经济迅猛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空港经济现状分析1. 经济贡献空港经济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贡献比较明显,它既促进了物流、航空、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也直接贡献了就业和税收,形成了较高的经济利润。
2. 拓展空港产业空港的业务范围主要覆盖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维修、保养、物流服务等方面。
目前,空港已经成为促进物流、航空、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中心,拥有一定的产业群聚效应。
3. 空港发展瓶颈空港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比如空中交通管制能力、航空运输压力、软硬件设施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有序引导、相应政策的配合和投资支持。
三、空港经济发展建议1. 推动国际合作空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化合作,我国空港需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在国际市场开展业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 提高安全保障和便捷性空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全和服务认知性的提高,要加强飞行安全,完善旅客服务设施,提高空港服务品质。
3. 优化空港布局空港的布局也影响空港经济发展。
空港市场应该不断优化布局,通过城市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扩展,提高空港综合实力,促进各类业务的融合和升级。
4. 促进科技创新空港经济还需要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空港。
国家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研究——以郴州临空经济区为例摘要:作为国家支线机场的临空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汲取国内外知名临空经济区、航空港地区、其他支线机场发展的先进经验,大力挖掘自身潜力与特色。
本文以郴州临空经济区为例,从产业发展序列与集群、产业空间布局、功能配套等视角,初步探讨了郴州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为国家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临空产业园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临空经济区临空产业临空产业园空间布局功能配套郴州北湖机场的正式通航,为郴州加快建设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安装了强力引擎,将推动郴州从二维交通到三维立体交通的历史性飞跃,形成航空、铁路、公路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为郴州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将助力郴州打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空中通道”,为落实省委“三高四新”、市委全力打造“强中心城区”、“2+2+2+5”战略目标,集聚区位质变、能量聚合的新优势。
郴州市委市政府紧抓发展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资源聚集、政策良好优势,推动建设国家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强化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有力提升郴州开放门户功能,打造郴州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1.概念临空经济是以航空运输为载体形成的,依托机场客流、物流和信息流集聚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是产业重新分工与要素资源重新组合的“战略节点”,已经成为继“港口经济”、“铁路经济”、“公路经济”之后21世纪国家与地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产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科技创新引擎和开放合作平台。
临空经济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具有物流便利、设施完善、功能丰富等突出优势。
通常是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6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8万空港新城最新规划曝光合房网(合肥房地产交易网)讯近日,合肥官方公示: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最新规划曝光。
产值656亿,22个大ag亚游官网项目要来。
发展空间拓展至32平方公里。
远景规划60平方公里,建成28万人的新城区。
对标国际、聚焦高端、连通全球,合肥空港新城全面爆发01远景规划60平方公里、28万人口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最新规划曝光10月26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一篇题为《合肥空港奋力打造开放型经济桥头堡!》的文章。
作为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的重要组团,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坐标合肥市“1331”空间布局3个产业新城之一。
建设国际化美丽双城,打造现代化的田园生态型空港新城,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最新规划曝光!1、连通全球——打造安徽对外开放前沿高地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区域性枢纽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图片来源网络目前,新桥机场定期客运航线93条,国际、国内货运航线4条,日均航班240架次。
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旅客吞吐量819.4万人次,同比增长22.7%,2018年有望突破1100万人次,跻身国内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
下一步,新桥机场将完成机场二期总规修编。
启动二期工程以及轨道交通、换乘中心建设,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开通至欧美直达洲际客运航线。
到2020年,ag亚游官网计划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0万吨!2、聚焦高端——构筑国内知名临空产业基地此外,空港新城将围绕高端制造业、航空关联产业、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图片来源网络目前建成ag亚游官网项目5个,占地579亩,达产产值38亿元;在建ag亚游官网项目8个,占地1591亩,达产产值285亿元;在谈意向ag亚游官网项目22个,占地6294亩,达产产值656亿元。
空港示范区引入国际顶级人才团队,加快打造以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ag亚游官网项目为核心的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空港整体发展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航空运输需求的增加,空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未来空中交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保障国家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需求,我们制定了本空港整体发展规划方案。
本规划将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系统规划了空港的发展目标、战略思路和具体举措。
发展目标本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国际空港,成为全球航空运输领域的重要枢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同时提升空港的效益和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运营能力和效率:通过扩建、改造现有设施以及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空港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能力,减少旅客等候时间和货物物流时间。
2. 改善服务质量和体验:优化空港的航站楼布局和流程设计,提供便捷的安检、出入境和行李托运服务,推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便利的信息查询和购票服务,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3. 创新空港商业模式:引入多元化的商业经营模式,提高租赁和经营收入,拓展空港商业版图,打造综合性的商务、休闲和购物中心。
4. 推进航空运输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优化航班安排和航空姿态,减少噪音和碳排放,推动航空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思路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战略思路:1.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航站楼、跑道、停机坪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空港的运行能力和效率。
2.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自动化物流设备、智能安全检查设备、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3. 扩大国际航线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加强与各国航空公司的合作,提升航空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频次。
4. 发展航空产业链:依托空港优势,吸引航空公司、维修保障企业、物流公司等相关企业入驻,形成航空产业集群。
5. 加强协同发展: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协调,实现空港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具体举措为实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举措:1. 建设新航站楼:根据预测的航班量增长,建设新的航站楼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需求。
我国大型机场空港经济区规划探究——以杭州国际空港新城概念规划为例王宝宇 汤宇卿摘要 :随着我国机场尤其是大型机场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空港经济区规划与开发也逐渐成为热点,但是针对空港经济区的规划缺乏依据及相应研究,无法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内容及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导致空港经济区规划无序且不成系统。
本文针对这一状况,从区域背景与空港经济区的关系研究、临空产业定位、用地规模、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等诸多方面就空港经济区规划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 大型机场 空港经济区 杭州国际空港新城 规划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从战略高度上进一步认识到了大力推进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引擎的模式加以发展。
世界各地建设新的大型机场,都同时推出临空地区开发建设计划,对它们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并把它作为机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民用航空业和临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基础,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许多中心城市都在组织建设临空港、航空港、航空城,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航空航天产业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需要重点发展的八大高技术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空港经济区建设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机场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低强度、低效益,对机场优势的利用不充分;建设者对空港经济区定位的模糊也使其在产业结构和空间规划布局方面无法凸显航空运输特色等。
亟待有关空港经济区方面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为空港经济区规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空港经济区概念界定空港经济区又被称作“机场城”、“航空都市区”、“航空城”、“临空产业区”、“临空地区”、“临空经济区”,目前以“航空城”和“空港经济区”称呼居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约翰·卡赛德(John Kasarda,1991)最早提出“航空都市区”(aerotropolis,aero与metropolis的合成词)的概念,是指以机场为核心,由航空产业吸附相关商务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协同发展,从而集聚人气形成的城市新形态。
[1]后于2006年他又提出空港都市区是由机场为基础的机场城和空港相关产业集聚的周边区域共同组成的区域。
[2]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不少学者涉入此领域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研究,一般围绕地理范围、产业的临空指向性、多功能性、规模等方面,从不同角度下定义。
刘武君提出“临空地区”和“航空城”的概念,认为前者是一个地理概念、一个区域名称,后者除此之外还包含着经济概念和社会概念。
同时还提出了“广义航空城”和“狭义航空城”的概念。
[3]杜曼玲,王耀球则强调了大型机场的概念,以及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及临空经济的形成机制。
[4]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空港经济区是指依托大中型机场,具有明显临空指向性的产业及相关产业积聚,在空港周边所形成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经济区域。
着重以下四点:1)机场规模——强调机场的运输量要有较大规模,一般为大中型机场,对周边有较大的辐射力;2)地理范围——强调在机场周边;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认为机场周边1-10km范围内是机场影响较大的区域,10-15km 范围为机场的外围辐射区,[9]也将受到机场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外围辐射区可达20km。
3)产业内容——具有明显临空指向性;具有明显的临空指向性指科技含量高、运输量小、附加值高、高时效要求等,对航空运输依赖性大的产业。
4)经济影响——对区域经济影响明显。
本文中提到的空港经济区和临空经济区都是指同一个概念,也没有对航空城与临空经济区作细致的区分,认为它们在功能定位的思路、方法、手段上具有相通性。
2区域背景与空港经济区的关系研究2.1空港服务范围与对象空港服务与空港经济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空港服务的对象越多、范围越广、内容越深,它为空港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也就越多。
空港的本质就是服务,即为机场所在城市及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市场腹地不仅触及周边城市,更逐渐延伸到车程3-4小时左右的经济区域。
另外,空港服务范围的大小应考虑自身能级和周边机场的竞争关系。
确定空港服务范围,明确区域研究对象,是研究空港经济区区域背景的基础。
2.2区域背景为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支撑首先区域为机场提供运输需求,维持机场运营,其次区域环境支撑空港经济区的形成。
现代空港经济发展不能单单依靠机场,它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表现形式。
综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较为成熟的空港经济所在的地区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产业链完整、现代服务业发达,并能集聚各种资源要素,同时有大片腹地支撑。
区域资源条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它是判断能否发展空港经济的关键所在。
空港经济由于其高科技、高附加值等临空特性决定了其发展需要有多种要素资源的集聚与供给。
空港所在区域及城市需要有较强集聚和供给各种资源要素的能力,例如空港和其所在城市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土地资源、集聚高端的科技实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给予优厚的财政政策和补贴,这些都会对吸引和集聚大量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具备优秀素质的劳动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另外,空港经济发展需要有广阔的经济与服务的辐射腹地,腹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空港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是空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7]以杭州萧山空港为例,萧山空港是长三角地区的第二国际门户,属于华东机场群中的第三大机场(见图1),仅次于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其主要服务范围是浙江省北部地区,可辐射到长三角部分地区(见图2)。
长江三角洲江海交汇、南北居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浙江省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速一直居领先地位。
2006年浙江经济持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全省人均GDP已突破3万元大关。
浙江省全年进出口总额1391.5亿美元,杭州市外贸出口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全省外向型经济继续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据有关资料统计,进出口总量每增加1%,航空货物运输量将增长9%。
杭州的软件、电子信息、生物、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国际空港联系紧密,“西博”与“休博”两大盛会更是推动杭州市旅游业向观光、会展、休闲三位一体转型,成为杭州与上海错位发展空港经济的重要依据之一,促进沪杭两地在国际客、货运上实现互补,并进一步巩固萧山国际机场作为长三角航空次枢纽的地位。
[5]图1 华东机场群示意图 图2 华东机场服务范围示意图此外,杭州市日趋优化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形成空港经济发展优势。
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综合性物流枢纽中心,已形成到长三角各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江苏苏锡常地区、上海松江地区等地货物可以便捷地到达萧山机场。
随着杭浦、申嘉杭、杭长、杭绍甬、杭新景、杭徽、临金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设,以及沪杭、杭宁城际轨道建设和京杭运河的延伸,萧山机场至上海、江苏和全省各地的交通网络将更为便捷,空港经济腹地辐射区域广阔。
同时,空港周边配套基础设施体系正日趋完备,特别是下沙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萧山区公共保税仓库的建设,为国际空港与物流保税区实现“区港联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3临空产业定位规律探究3.1临空产业构成普遍规律临空产业有着明显的临空导向性,由大量的空港人流、物流引起。
其中,空港大量人流集聚将带动商务服务、总部经济、会议展示、中介咨询、金融服务、居住、观光休闲业等相关产业;空港大量的物流将带动现代物流业、保税物流、高新技术产业、航空制造业等相关产业。
各种产业与航空运输的的紧密关系及其单位面积的增值高低程度见图3。
图3 临空产业功能组成示意图3.2临空产业规划通过案例研究可以看出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可分为主导产业和连带产业。
主导产业主要围绕机场运营,与航空运输优势直接相关的产业,如:空港物流、航空制造及飞机维修、自由贸易区(保税物流区)、航空服务、后勤生活居住等;连带产业主要由主导产业连带产生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研发、居住、观光休闲等。
一般每个空港经济区都会设置主导产业,然后有所选择的设置连带产业。
国内外空港经济区案例基本上都符合空港经济区的形成特点及功能组成规律,一般都采用较为综合的功能组成(如日本东京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不仅会设置主导产业,还会设置较为完善的连带产业;部分空港经济区在设置主导产业的同时,对连带产业会有所侧重或者基本不设置(如印度班加罗尔、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原因往往与其特殊的区域职能地位有关。
例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因受北京首都机场的影响,定位为货运枢纽机场,侧重货运机场方面的发展,采用与首都国际机场联盟发展的货客分流模式,与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因此天津空港经济区主要围绕货运结合天津港,利用齐备的海陆空运输网络搞空港物流,这与天津所在的区域特征密切相关。
杭州国际空港新城亦是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选择部分连带产业,其原因不同于天津,萧山是因为机场周边城市化水平比我国其他机场高,周边建设量大。
[10][11]且在《杭州市萧山次区域规划(2003-2020年)》中,距萧山机场15km内涉及到的省级工业园区有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南阳经济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萧山中国羽绒工业区等5个,区级工业区有坎山配套区块、靖江配套区块、瓜沥配套区块、东部配套区块、义蓬工业区块、党湾工业区块、益农工业区块等7个区块(见图4)。
这些工业区块可以承接空港经济区的高新工业及现代制造业功能。
另外,距离萧山机场半小时时程内的钱江世纪城和湘湖旅游度假区完全可以承接空港经济区的商务会议及休闲度假功能。
换言之,空港的连带产业可放到周边区块中去发展,而杭州国际空港新城主要发展空港主导产业,与周边分工协作,避免雷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萧山经济圈,即:广义航空城(见图5)。
图4 萧山机场周边工业园区示意图图5 广义杭州国际空港新城示意图4产业规模确定方法探究产业规模的确定是空港经济区规划的难点。
通常我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规模的规划可参考相关规范的各种指标,再结合自身情况而定。
但空港经济区规划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国家还没有相关的用地规范,其产业用地规模确定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我们可以参考现实案例和规划案例,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规划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以供探讨。
4.1案例类比法(线形回归拟合法)[5]由于物流区规模基本和机场货邮吞吐量成正相关关系,货邮吞吐量越多,物流区规模越大,特别在机场吞吐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种线形回归关系表现的越强烈。
分析已有规划案例,用线性回归法得出物流区规模和机场货邮吞吐量的线性比例关系,再结合空港自身条件及区域背景进行产业规模的确定。
即可分别作单项产业规模类比,也可作空港经济区规模类比。
以杭州国际空港新城中空港物流规模的确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