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能源概况

电力能源概况

电力能源概况
电力能源概况

中国能源概况

一、能源禀赋

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我国煤炭剩余储量居世界第3位。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未来还有资源储量增加的潜力。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5.4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二、能源生产

我国已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1)煤炭生产:煤炭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四省(自治区)。

(2)石油生产: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我国是世界第5大石油生产国(前4位分别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和伊朗)。西部和海上是我国未来石油开发的重点,处于勘探的早期和产量的上升期,是保持我国石油稳产的主要区域。

(3)天然气生产:我国天然气生产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产量增长较快。供应格局已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的局面。产量居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别是美国、

俄罗斯、加拿大、伊朗、卡塔尔和挪威)

(4)电力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

超过能源生产增速。我国是世界第2大电力生产国。

三、能源消费(国家的电气化水平衡量指标:一是发电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二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1)一次能源消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立足国内满足需求的能源方针,决定了我国将长期保持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2)终端能源消费: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优质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明显加快,比重逐步增加。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石油和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终端煤炭消费逐渐向工业集中,交通行业是最大的终端石油消费行业,工业用电结构呈现明显的重型化趋势。

四、国际能源合作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由能源净出口国逐渐变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进口的不断增加促使我国能源供应保障策略从自给自足逐步走向立足国内和利用国外资源并举,国际能源合作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油气领域,我国能源企业不断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主要投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协议或竞标的方式直接获得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权;第二种是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获得海外油气资产;第三种是通过贷款或其他援助方式获得资源国提供长期油气资源供应的承诺。在煤炭领域,我国能源企业主要通过投资开矿的形式获取海外煤炭资源。在电力领域,我国能源企业积极开展跨国输电和电力贸易。此外,我国能源企业还通过工程承包、企业并购、资产运营、技术装备出口、管理咨询等方式进入海外电力市场。

能源战略思路

一、能源问题的复杂性

(1)综合性:能源问题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能源的发展设计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阶段、消费习惯、生态环境、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

(2)差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各不相同。

(3)长期性:自人类社会诞生至今,能源问题就一直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能源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经

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4)不确定性:回顾历史可以看出,能源发展历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既可能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或重大发现,也可能是政策法规的重大调整与变更,抑或是某次偶然的事故或危机。

二、大能源观

所谓大能源观,是指以系统论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放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能源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来看,就是统筹考虑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方面的关系;统筹考虑满足能源需求、保护生态环境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统筹考虑国际、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考虑煤、水、电、油、气、核等各种能源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传统能源与新能

源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能源开发、输送、消费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三、能源问题解决思路

(1)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能源现代化道路(①推动能源结构由高碳型转向低碳型;②推动能源利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高效型;③推动能源配置由就地平衡型转向大范围优化配置型;④推动能源供应由国内资源保障型转向国际国内资源统筹利用保障型;⑤推动能源服务由单向供给型转向智能互动型);

(3)推进国际竞争格局转变,营造相对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

(4)三个转变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领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方式转变对国际竞争格局转变提出了要求,国际竞争格局转变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支撑)。

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路径

(1)坚持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并举,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

(2)坚持传统能源开发与新能源开发并举,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低碳化;

(3)坚持利用国内资源与利用国外资源并举,构建内外互补的能源供应格局;

(4)坚持优化能源布局与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并举,促进能源大范围高效配置;

(5)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激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电力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能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煤、水、电、油、气、核等各个品种及其开发、转换、输送、储存、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电能在能源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我国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是指制定实施能源战略、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更立足我国煤炭储量大、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顺应全球能源发展趋势,把电力平衡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把电力作为一次能源转换利用的重要方向,把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平台,把提高电气化水平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根本举措,通过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一次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合理布局,促进能源结构和输送格局的优化调整,缓解日益突出的能源供应压力和生态环保压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保障。

六、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的意义

(1)保障能源供应,缓解能源安全压力(①满足能源需求取药重视电力发展;②实现煤炭高效开发利用需要优化发展煤电;③缓解石油供应压力需要发展电能替代。)

(2)优化能源结构,缓解环境保护压力(①清洁能源需要转变成电力使用;②电力行业是污染物减排的重点领域。)

(3)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①电力是经济效率最高的能源品种;②提高电气化水

平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

(4)改善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①电力发展影响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②电力发展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关键;③电力安全出现问题波及面广、影响大。)

七、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

以电力为中心推动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当前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所谓“一特四大”战略,是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

八、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的意义

(1)保证电力供应的需要;

(2)集约化开发能源资源的需要;

(3)优化能源输送格局的需要;

(4)提高能源配置效率的需要;

(5)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九、实施“一特四大”

战略的关键

(1)发展特高压电网是大型电源基地建设的前提与保障(相对来说,以500千伏交流和±500 千伏直流为主构成的电网存在远距离输电能力不足、跨大区联网能力和效益有限、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电源大规模集约开发、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现实需要,必须发展电压等级更高、资源配置能力更强的特高压电网。)

(2)发展特高压电网能够充分发挥特高压在远距离输电方面的优势(与现有500千伏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在远距离输电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优势。从交流输电看,1000千伏交流输送能力是500千伏交流的4~5倍,经济输电距离约为500千伏交流的3倍,线路耗率为500千伏交流的1/4~1/3,单位走廊宽度的输送容量为500千伏输电线路的2.5~3.1倍。从直流输电看,±800千伏、±1100千伏直流输电能力分别是±500千伏直流的2.3、2.9倍,±800千伏直流经济输电距离约为±500千伏直流的2.7倍,线路电阻损耗是±500千伏直流的2/5,单位走廊宽度输送容量约为±500千伏输电线路的1.6倍。发展特高压电网可以克服500千伏电网在远距离输电方面的不足,促进电力工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高效发展。)

(3)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构建结构坚强、功能强大的智能化能源配置平台(一个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以智能化技术覆盖各个环节的坚强智能电网,不仅仅是电能输送的载体,而且是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强大能源资源配置功能的智能化的基础平台。随着与互联网、电视网、广播网等网络全面融合,坚强智能电网的功能定位还将进一步向社会综合服务平台的方向升级,在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

(4)发展特高压电网可以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技术支撑(我国周边国家具有丰富的煤炭、水能等能源资源,具备开展跨国输电的潜力,输电距离远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特高压输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选择。)

电网发展与互联

一、电网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系统。电网包括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用于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

二、电网发展历程

1875年,法国巴黎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1882年,爱迪

生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用发电厂(装机容量为660kW,采用1.6km 110V直流电缆输电),标志着电力成为一种商品。根据电压等级电网规模、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和运行技术等特征来划分电网的发展阶段:(1)19世界末至20世界中期;(2)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

三、电网互联现状

北美、欧洲电网联网始于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80~90年代,覆盖广、交换规模大的跨国、跨区大型互联电网基本形成。

四、电网发展趋势

(1)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不断增强;

(2)系统安全可靠水平不断提升;

(3)未来电网发展,大规模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和智能化成为电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五、电能的主要特点

(1)不能大规模储存,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在同一瞬间完成;

(2)发电和用电之间必须时时保持供需平衡,如果不能保持实时平衡,将危及用电的安全性、连续性及用电质量。特高压输电发展动因及研发历程

一、特高压技术

电压等级为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是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最先进的输电技术。

二、特高压输电发展动因

(1)满足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电力输送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能源资源和负荷中心不均衡的情况,这种不均衡既是由能源资源的地理分布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客观上要求实现电力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

(2)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高压电网可以推动国家清洁能源开发目标实现及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发展特高压电网可以促进以电代煤和煤电布局优化,大幅度减少“三华”(东北、华北、西北)电网范围内燃煤消耗,有效利用洗精煤和外来电力,提高已有电厂燃煤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3)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社会综合效益通过构建特高压交流电网,形成“强交强直”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可确保特高压直流系统可靠输电。发展特高压输电,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开发与节约利用。

(4)提高能源输送保障能力输煤与输电是能源输送的两种重要方式,发展特高压输电并不是取代铁路运输,输煤输电应当各有侧重,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国际特高压输电研发历程

为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网损,避免输电设备的重复容量,确保电力系统可靠性,降低输电线路对输电造成的影响,美国、日本、苏联、意大利等过于20世界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根据各国电力发展需要开始进行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研究。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除了中国外唯一拥有特高压输电工程运行经验的国家。乌克兰也是世界上少数具有开发超/特高压设备能力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各国开展的一系列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研究探索工作,为后续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

一、特高压输电技术特点

交流输电工程中间可以落点,具有网络功能,可以根据电源分布、负荷布点、输送电力、电力交换等实际需要构成电网。特高压交流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为国家级电力市场运行提供平台,能灵活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要求;且输电走廊明显减少,线路、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与输送功率的比值较小。直流输电工程主要以中间不落点的两端工程为主,

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送往负荷中心。直流输电可以减少或避免大量过网潮流,按照送、受端运行方式变化而改变潮流,潮流方向和大小均能方便地进行控制。交流和直流都是电网的组成部分,在电网中的应用各有特点,两者相辅相成;电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直流输电,需构建交流、直流相互支撑的坚强电网。直流输电适用于超过交直流经济等价距离的远距离点对点、大容量输电;“背靠背”直流输电技术主要适用于不同频率的系统间的联网。交流输电主要定位于构建坚强的各级输电网络和电网互联的联络通道,同时在满足直流输电的经济等价距离条件下,广泛应用与电源的送出,为直流输电提供重要的支撑。二、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特征

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是指在超高压交流电网的基础上采用了1000kV交流和±800kV及以上直流特高压并联同步或异步输电的输电网。从国际电压等级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电网选用新的高一级电压,应不小于下一级电压的2倍。在500kV电压等级之上引入1000kV,输电能力是500kV的4~5倍,具有技术经济合理性。且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将为直流多落点馈入系统提供坚强的支撑,可有效降低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风险,有利于节省输电走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而在交直流并联输电的情况下,利用直流功率调制等控制功能,可以有效抑制与其并列的交流线路的功率震荡,明显提高交流系统的暂态、动态稳定性能。特高压电网承载能力强,能够实现电力大容、远距离输送和消纳,能够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具有抵御各种严重事故的能力。

智能电网相关知识和应用

一、智能电网的理念和驱动力

(1)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2)智能电网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

①可观测——采用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实现对电网的准确感知;

②可控制——可对观测对象进行有效控制;

③实时分析和决策——实现从数据、信息到智能化决策的提升;

④自适应和自愈——实现自动优化调整和故障自我恢复。

(3)智能电网的特征:坚强、自愈、兼容、集成和优化等。

①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②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

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③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④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⑤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⑥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4)中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主要包括:

①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电力负荷高速持续增长的需求;

②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③提高电力供应的经济型,降低成本和节约能源;

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电源结构,提高电网接入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和能源供应的

安全性,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⑤提高电能质量,为用户提供优质电力和增值服务;⑥适应电力市场化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效益,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二、坚强智能电网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坚强”和“智能”是现代电网的两个基本发展要求。“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坚强智能电网是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的电网。安全可靠是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经济高效是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能源资源和电力资产的高效利用;清洁环保是指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透明开放是指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电网无歧视开放;友好互动是指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调整,友好兼容各类电源和用户接入,促进发电企业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

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技术特征: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途径,体现为对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和挖掘利用能力;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依靠高效的信息采集传输和集成应用,实现电网自动运行控制欲管理水平提升;互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通过信息的实时沟通与分析,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良性互动和高效协调,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电能的安全、高效、环保应用。坚强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包括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电网基础体系是电网系统的物质载体,是实现“坚强”的重要基础;技术支撑体系是指先进的通信、信息、控制等应用技术,是实现“智能”的基础;智能应用体系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最大效率地利用能源和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具体体现;标准规范体系是指技术、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以及试验、认证、评估体系,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制度保障。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分为3个阶段,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实施。第一阶段(2009~2010年)为试点阶段,第二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作用:

(1)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2)具备良好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3)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4)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电网调度;

(5)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

(6)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

(7)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8)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

(9)发挥电网基础设施的增值服务潜力。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强攻工业战略,紧紧围绕“做大总量、提升 质量”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植主导 产业,加快工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县县工业经济保 持快速增长。现将我县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3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户,入园企业 87户,形成新型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 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县坚定实施“强攻工业”发展 战略,积极筹备“省级工业园”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进位赶超,今年1-7月全县工业税收4314万元,同比增长19.6%;全县工业增 值税3776万元,同比增长40.11%;2014年1-7月全县工业用电量3984.08万度,同比增长28.66%。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累计增速14.12%(增速列全市第四位);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0.04%;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0.2% ;实现利税总额0.72亿元,同比增 长32.61% 。 二、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目前具有四大主导产业,一是新型机械制造业,主 要是以我县传统矿山机械产业为主,其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57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58万元,同比增长80.37%;二是矿产品精 深加工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为主,其中采掘业由于市场行 情不景气矿价一直在低位徘徊,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80万元,同 比减少65.96%。同时因房地产不景气等原因,万年青水泥、建邦混 凝土、万年青新型建材等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是现代轻 纺电子业,服装轻纺行业实现税收2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92 万元,同比增长71.3%,现代轻纺电子业目前是我县发展较快,纳 税贡献较大的产业,但由于受部分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国 税部门对轻纺行业加大监督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开不出票限制其生 产规模;四是绿色食品业,我县绿色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 展较好的企业有xx恒鸿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石诚牌“手工米粉”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林程星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前铜冶金工业仍然是以火法为主。而近年来铜的湿法冶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低品位氧化矿的处理、废铜资源的回收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铜冶金的火法以及湿法冶炼的工艺和发展状况。 关键字:铜冶金湿法冶金火法冶金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pper metallurg y Chengxing Lin (School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Jiangxi,341000) Abstract: At present,the copper thermometallurgy is still the main method used in copper metallurgy industry.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copper hydrometallurgy technology , which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lied in low grade oxidized ore processing, waste resources recovery etc, has attracted people’s great interes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rmometallurgy and hydrometallurgy of copper. Keywords: Copper metallurgy , thermometallurgy, hydrometallurgy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特别是在电气工业方面应用更是广泛。对于中国铜工业来说,大力发展中国铜工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是全球铜消费量位居首位的国家,同时也是铜加工工业大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探索我国铜冶金技术行业发展的路子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的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火法冶炼为主,湿法为辅。铜的火法生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目前,全世界约有110座大型火法炼铜厂。其中,传统工艺(包括反射炉、鼓风炉、电炉)约占1/3;闪速熔炼(以奥托昆普炉为主)约占1/3;熔池熔炼(包括特尼恩特炉、诺兰达炉、三菱炉、艾萨炉、中国的白银炉、水口山炉等)约占1/3。下面主要介绍火法和湿法炼铜的现状和发展状况。 1、火法冶炼铜的现状及发展 目前火法熔炼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铜工业生产中已明确提出清洁生产的目标。环境意识要求清洁的生产工艺, 即工艺过程中极少排放废物, 对火法炼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叙述了目前世界火法炼铜的主要工艺、工业生产实例及进展情况, 对现代铜冶金新方法:闪速熔炼、熔池熔炼以及其它熔炼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并指出了铜火法冶炼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 1.1火法炼铜主要工艺 火法炼铜主要包括: 铜精矿的造锍熔炼,铜锍吹炼成粗铜,粗铜火法精炼,阳极铜电解精炼。经冶炼产出最终产品-电解铜(阴极铜)。目前世界铜冶炼厂使用的主要熔炼工艺为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在熔池熔炼工艺中,精矿被抛到熔体的表面或者被喷入熔体内,通常向熔池中喷入氧气和氮气使熔池发生剧烈搅拌,精矿颗粒被液体包围迅速融化,因此 ,使含有氧气的气泡和包裹硫化铜/铁的溶液发生质量传递。而闪速熔炼中的干精矿是散布在氧气和氮气的气流中的,精矿中所含的硫和铁发生燃烧,在熔融颗粒进入反应空间时即产生熔炼和吹炼。当这些颗粒与

地基处理检测方案

地基处理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监督编号:)位于,基础型式为,采用地基(地基处理类型),地基处理面积平方米,独立柱基数为 ,基槽长度为米。 二、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及其它有关规定。 三、检测方法及数量:(地基处理后的质量检验指标按设计要求定,各种指标的检验方法可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规定执行) 1、静载试验:。 2、标贯试验:。 3、动力触探试验:。 4、静力触探试验:。 5、十字板剪切试验:。 四、检测时间间歇期:从地基施工结束到开始检测的时间间歇期由设计人员根据要求 确定。

五、地基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经确认后再扩大抽检。扩大 抽检可先按不合格数加倍抽检,再视加倍抽检结果由各方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进一步检测的方法和数量,并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六、受检位置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选定,形成《受检位置确认表》 (见附表),该工程的《受检位置确认表》及《检测方案》均应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检测。 七、拟委托检测单位名称及资质情况。 广州市花都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设单位项目意见:监理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名:总监(代表)签名: 时间:(盖章)时间:(盖章) 设计单位意见:施工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名:项目经理签名: 时间:(盖章)时间:(盖章)

受检位置确认表 工程名称:监督编号:

2006年月日 注:1、应提供基础平面图以确定具体受检位置; 2、此表一式四份,监督站、检测单位、建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3、此表作为《检测方案》的附表须经监督站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检测。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2017 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9 到2016 五年全国卷试题 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 看,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 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6 年到2019 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 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 字左右。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 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7 年,全国I 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 卷是史学论文; 2015 年和2016 年,全国I 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 卷是文艺论文; 2016 年全国III 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7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7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 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要将各选 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英美概况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整理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Britain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industrializ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period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when major changes in agriculture,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in Brita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a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techn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that completely transformed British culture from a largely rural, static society with limited produc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ur into the world's first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Black Death It was the deadly bubonic plague who spread through Europe in the 14th century. It swept through England without warning and any cure, and sparing no victims. It killed between half and one-third of the population of England. Thus, much land was left untended and labor was short. It caused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Black Death----It was one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s in human history, peaking in Europe between 1348 and 1350. It is widely thought to have been an outbreak of bubonic plague caused by the bacterium Yersinia pestisis and have started in Central Asia. It came without warning, and without any cue.The Black Death is estimated to have killed30% to 60% of Europe's population and had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course of European history. In England, it killed almost half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causing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is a movement demand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al conditions. It spread quickly with the support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It was not an organized campaign with clearly defined goals.(Rather, it was a number of diverse efforts at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spite of limitations of the movement, it brought about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in many fields.) Roman Britain was the part of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controlled by the Roman Empire between AD 43 and about 410. Britannia already had cultural and economic links with Continental Europe, but the invaders introduced new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e, urbanisation, industry and architecture, leaving a legacy that is still apparent today. The first Romans to campaign extensively in Britain were

铜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报告编号:168323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8323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铜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较高。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秘鲁、俄罗斯等国。中国拥有一定的铜矿资源储量,铜矿资源开发比较集中,江西、云南、安徽、内蒙古是矿产铜的主要生产地区。 虽然铜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近60年铜工业才得到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铜工业取得辉煌成就,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铜工业生产体系,步入世界上重要铜生产国行列。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而精炼铜产量只占世界的20%左右。更为关键的是我国铜储量只占世界的%,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铜资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国内铜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拓展步伐,加大境外矿产投资,提高我国铜资源的保障能力。 近年来,中国铜工业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产品产量再创新高,企业效益稳定增长;固定投资持续增加,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效显着;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取得新进展,行业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铜材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大国,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2010-2014年我国铜金属产量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铜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铜工业将实现全面转型,深入调整产业结构,从低成本的加工型铜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铜企转变。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发展废铜行业,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是主要的转型方向。我国计划到“十二五”末实现30%的铜生产自给率,并在中西部省份新建加工和回收厂,增强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竞争力和定价能力。

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五、施工组织设计 1. 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针对第二章评标办法中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标准,可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 2. 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目录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总部署 第四章平面布置 第五章施工准备 第六章试验施工方案 第七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九章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十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防风、防雨、防雷施工措施第十二章降低成本措施 第二部分附表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要求,结合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进行编制。结合以下规、标准、法规和管理制度作为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02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 3.《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等规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5.《土工试验方法》GB/T50123-99 6.我公司按照GB/T 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GB/T 28001-2001标准制定的《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7.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8.我单位现有可投入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和类似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

英美概况括考前知识点总结

英国概况 1,英国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2,地理位置:Great Britain is the largest island of the British Isles, the largest island in Europe and the eighth-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It lies to the northwest of Continental Europe, with Ireland to the west, and makes up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state known a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is surrounded by over 1,000[citation needed] smaller islands and islets. 或者回答British mainland western Europe from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north-east and many nearby islands, She east by the North Sea,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west, up to the North Atlantic off Iceland, Yugoslavia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separated only by a strip of water, the English Channel 3, 英国首都:London 4,组成部分: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5,民族:England Welsh、Scotch、Irish 6, 英国国旗:the Union Flag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 天佑女7,三次外族入侵:ⅠRoman Conquest;43AD, the roman empire

英美概况考试试题集

英语专业考研英美概况自测题(一) British Survey Test Part I Geography 1. The total area of the U.K. is _____. A. 211,440 B. 244,110 C. 241,410 D. 242,534 2. England occupies the _____ portion of the U.K. A. northern B. eastern C. southern 3.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U.K. in wealth is _____. A. Northern Ireland B. England C. Scotland 4. _____ is on the western prominence between the Bristol Channel and the Dee estuary. A. Wales B. Scotland C. England 5. Wales was effectively united with England in the _____ century. A. 14th B. 15th C. 16th 6. By the Act of Union of _____ Scotland and the kingdom of England and Wales were constitutionally joined as the Kingdom of Britain. A. 1707 B. 1921 C. 1801 7. Physiographically Britain may be divided into _____ provinces. A. 13 B. 12 C. 14 8. Mt. Ben Nevis stands in _____. A. the Scottish Highlands B. Wales C. England 9. The main rivers parting in Britain runs from _____. A. north to south B. south to north C. east to west 10. Cheviot hills lie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_____ and England. A. Scotland B. Wales C. Vale of Eden 11. The longest river in Britain is _____. A. Severn B. Clyde C. Bann 12. London is situated on the River of _____. A. Parret B. Thames C. Spey 13. Edinburgh is the capital of _____. A. England B. Scotland C. Wales 14. The rivers flowing into the _____ are mainly short. A. North Sea B. English Channel C. Dee estuary 15. Mt. Snowdon stands in _____. A. Scotland B. Wales C. England 16. The source of the important River Thames is in the _____. A. Cotswolds B. Oxford Clay C. Pennines 17. About _____ of the water requirements are obtained from underground sources. A. 50% B. 38% C. 42% 18. Gaelic is mainly spoken in _____. A. Scotland B. England C. Northern Ireland 19. The Bank of England was nationalized in _____. A. 1964 B. 1946 C. 1694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最新地基处理施工方案资料

本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手册?一九七四年 2、?地基处理设计规范?(GBJ-93) 3、?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飞行区详细勘察工程物探报告?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4、?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项目地基工程设计? 第二部分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5、?粉煤灰利用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07

第一章工程概况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为广州市重点工程,已于2000年3月全面开工,经由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作的飞行区详细勘察工程物探报告中获知:场区上覆为第四系地层主要为粘性土,广泛分布中上碳统壶天群和下石炭石蹬子段灰岩,土洞、溶洞颇为发育,属极强溶岩区。 1、经钻孔揭露的溶洞14个,其中最大溶洞洞高7.2m。 2、经钻孔揭露的土洞53个,其中洞高大于5.0m的22个,最大土洞洞高23.5m,顶板埋深仅9.6m。场区发现的土洞、溶洞的密集区共67个,土洞溶洞密集区内土洞、溶洞极为发育,其中的土洞、溶洞个体的顶底横宽各不一致。 经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对此土洞、溶洞进行综合评估:飞行区土洞发育较多,且稳定性较差,在场道工程建设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不良地质现象。因此,应在进行机场地基设计施工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针对此情况,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汇同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于2000年6月上旬对飞行区进行了详尽的现场勘察,同时对设计院提出的土洞、溶洞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充分研究,并结合我公司多年的地基处理施工经验,拟对新建白云机场飞行区地下的土洞、溶洞采取钻孔压注水泥砂浆工艺进行处理,充填土洞、溶洞空隙,并达到一定密实度和承载力,同时对洞内不良土质进行加固以保证飞行区地基基

英国概况复习考试知识点

I. Important facts to know about the UK. 1. Britain does not share land border with any other countries except the Republic of Ireland(爱尔兰). 2. The climate of Britain is a mild and temperate one. 3.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the Thames River. The largest /longest is the Severn River. 4. The famous Speaker’s Corner is an area inside Hyde Park, London, where speakers address the public, especially on Sundays. 5. The Houses Parliament are in the City of Westminster. 6. The Westminster Abbey is the place where almost all English kings and queens have been crowned. 7. The Whitehall is where many British government offices are located. 8. Buckingham Palace is the London residence for the King or Queen. 9. No.10 Downing Street in London is the official residence of British Prime Minister. 10. London, 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is situated on the Thames River near its mouth. 11. The West End of London is resided by richer people than the East End. 12. The British Museum i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of all the museums and galleries in the UK. 13. Wembley Stadium is the site of the FA Cup Final, while Wimbledon is the site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n Tennis championship. 14. The “tube” in London is the oldest and longest underground railway in the world. 15. The British state is made up of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16. London Tower, first built as a fortress for the royal family, was later used as a prison for the King’s or Queen’s political enemies. 17. Big Ben is a famous clock in London. 18. There is no longer serious “smog” in London nowadays. 19. The UK is one of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20. In Britain only less than 2% of the population are farmers but they manage about 70% of the land area. 21. It was the Anglo-Saxons who brought the English language into England. 22. The immigrants coming to Britain are mainly from the West Indies, India and Pakistan. 23. The “upper class”, living off the ownership of land or capital are fairly constant at around 2%. 24. A skilled worker, however much he /she earns, is one of the working /lower class. 25. People who do unskilled office-work are also likely to be described as lower (middle) class. 26. John Bull is the nickname of Britain. 27. The UK has experienced relative economic decline since World War II. 28. Margret Thatcher is the first and only female Prime Minister in British history. 29. The average household size in the UK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30. The Teddy Boys was the first cult that emerged in the UK in the 1950s among the working class youth. 31. The Hippies were from the middle class families in late 1960s. 32. Punks appeared in the 1970s. 33. The rave culture was popular among the middle and working class in the 1990s. 34. The youngest age that a person can get married in Britain is 16. 35. At the age of 18, people can get legally married without parental consent in the UK.

(发展战略)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

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 特约作者石公 摘要介绍了聚乙烯的供需状况及技术发展特点,对世界聚乙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同时指出,由于我国聚乙烯产品品种单一,且专用料品种偏少,限制了市场占有率。因此,国内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聚乙烯的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聚乙烯产品技术市场预测 1前言 聚乙烯(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其特点是价格便宜,性能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包装及日常生活中,在塑料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2年,全球聚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7530kt/a,产量为54580kt,消费量为53150kt。除非洲、亚洲、大洋洲、中南美和西欧有缺口外,其他地区基本上是产能大于需求。 从消费结构来看,低密度聚乙烯的主要用途仍将集中在膜、片制品和注塑制品;而在高密度聚乙烯的消费结构中,吹塑制品、注塑和膜片制品仍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聚乙烯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1995年,我国聚丙烯生产能力为1400kt,产量为1350kt;到2002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650kt/a,产量达到3552kt,分别增长了161%和163%。从国内聚乙烯使用状况来看,薄膜、中空容器、电线电缆、涂层料是目前聚乙烯最主要的用途。 2世界聚丙烯工业发展状况 2.1 世界聚乙烯供需状况 上世纪90年代,世界聚乙烯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产能平均增幅达到了6%。特别是亚洲和中东地区石化工业的发展,为聚乙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及后来的世界经济低迷,降低了对石化工业的投资热情。在此情况下,亚洲和中东一些乙烯项目被迫下马和推迟。预计到2007年,世界聚乙烯能力增幅为3.7%,低于需求4.8%的增幅。因此,未来世界聚乙烯装置的开工率将会不断提高。 1997~2012年世界PE供需状况见表1。

英美概况考试重点复习材料(英国部分)

英美概况考试重点复习材料(英国部分) 英美概况考试重点复习材料(英国部分) Chapter 1第一章 Land and People 英国的国土与人民 I. Different Names for Britain and its Parts 英国的不同名称及其各组成部分 1.Geographical names: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 地理名称:不列颠群岛,大不列颠和英格兰。 2. Official name: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官方正式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3. 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two large islands-Great Britain (the larger one) and Ireland,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不列颠群岛由两个大岛—大不列颠岛(较大的一个)和爱尔兰岛,及成千上万个小岛组成。 4. Three political divisions on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大不列颠岛上有三个政治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1) England i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Great Britain. It is the largest, most populous section.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南部,是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2) Scotland is in the north of Great Britain. It has three natural zones (the Highlands in the north; the Central lowlands; the south Uplands) Capital: Edinburgh 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的北部。它有三大自然区:北部高地,中部低地及南部山陵。首府:爱丁堡。 (3) Wales is in the west of Great Britain. Capital: Cardiff 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的西部。首府:加的夫 (4) Northern Ireland is the fourth region of the UK. Capital: Belfast.北爱尔兰是英国第四个区域。首府:贝尔法斯特。 5. The monwealth (of nations) is a fre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untries that were once colonies of Britain. It was founded in 1931, and has about 50 member countries until 1991. 英联邦是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组成的自由联合体。它成立于1931 年,至1990年止已有约50个成员国。 Chapter 2 第二章 The Origins of a Nation (5000BC-1066)英国的起源(公元前5000年—1066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