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 档案与档案工作练习题

2.1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 档案与档案工作练习题

2.1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 档案与档案工作练习题
2.1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 档案与档案工作练习题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两套练习题(含答案)

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C )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级

B、国家

C、记录符号文字

D、纸张

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 A )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年—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

B、金卷纸

C、马圈湾纸

D、敦煌纸

3、( C )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

B、唐

C、汉

D、秦

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B )。

A、知识性

B、原始记录性

C、信息性

D、文化性

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 A )保存。

A、档案

B、资料

C、图书

D、文物

6、( A )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

B、科技档案

C、专业档案

D、公共档案

7、( A )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A、公共档案

B、集体档案

C、党政档案

D、文书档案

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 A )。

A、第一价值、第二价值

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

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

D、剩用价值、保存价值

9、档案的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 C )。

A、作用

B、保密期限

C、保管期限

D、第二价值

10、档案( C )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

B、保管

C、收集 D编目与检索

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B )

A、收藏

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D、保护

12、下列档案工作标准中,( B )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

B、《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

C、《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

D、《浙江省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规则》(DB33/T498-2004)

13、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档案工作技术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务院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起草,( A )发布。

A、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B、国家档案局

C、国务院

D、国务院办公厅

14、商代( D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用文字记录的档案。

A、金石档案

B、结绳刻契

C、简牍档案

D、甲骨档案

15、现行档案是指( C )以来形成的档案。当代档案

A、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运动

C、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档案概念的含义包括( ABCD )。

A、形成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

B、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

C、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D、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2、档案信息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如中介性、(BCD )等。

A、原始性 B可代替性 C、可传输性 D、可分享性

3、科技档案包括科研档案、( ABCD )等。

A、生产技术档案

B、基本建设档案

C、产品档案

D、设备档案

4、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ABD )等特点。科学技术档案具有专业性、成套性、现实性、效益性等特点。

A、专业性

B、多样性

C、易改性

D、通用性

5、非纸质档案,又称特种载体档案,有古代纸张发明以前的(ABCD )等,也有胶片、磁盘、光盘等新型载体材料,还有印石、锦旗、金属物等各种实物形态档案。P12

A、甲骨档案

B、金石档案

C、简牍档案

D、锦帛档案

6、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主要表现为:( ABCD )。

A、档案作用范围的递增律

B、档案机密程度递减律

C、档案作用的转移律

D、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律

7、档案作用的发挥受到(ABC )的制约。

A、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B、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认识水平的制约

C、档案管理水平的制约

D、档案形成时间的制约

8、狭义的档案工作就是指档案管理,即档案的收集、整理、(ACD )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活动。

A、保管

B、保护

C、鉴定

D、统计

9、档案的收集、整理、(ACD )编目与检索等各个环节,属于基础业务工作范畴。

A、保管

B、保护

C、鉴定

D、统计

10、档案工作是一项(BCD )的工作。服务性、政治性、管理性、文化性

A、封闭性

B、服务性

C、政治性机要性

D、科学管理性

11、《档案法》第五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工作实行(ABC )。”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B、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C、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D、努力实现现代化

12、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BCD )。

A、档案工作设备现代化

B、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

C、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

D、档案工作人员现代化

13、档案信息具有自身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为:( AB )。

A、原始性

B、回溯性

C、可替代性

D、可传输性

14、专业档案具有(ABD )等特点,有其独特的管理方法和要求。

A、专业性强

B、文件格式统一

C、易改性

D、程序规范

15、国外早期档案常用的有(BCD )等载体材料。

A、贝叶

B、纸草

C、泥板

D、羊皮纸

三、是非判断题:

( )1、档案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档案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 )2、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因此,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可以看做是档案的雏形)

( )3、《档案法》所称的档案,专指“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并非一般意义的档案。

( )4、档案和图书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档案经过研究、编辑、出版,从而转化为图书;而图书随着原稿保存起来,就是档案。(档案和资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5、资料是为了工作查考之需搜集来的第二手材料,具凭证价值和有参考作用。(资料为了工作查考之需搜集来的,只有参考作用而无证据价值)

( )6、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客体的属性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

( )7、档案作用是稳定的、被动的、潜在的。(这是价值,作用是具体的,动态的,主动的,显现的。)

)( )8、档案第二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利用者所具有的价值,其价值主体主要是非

档案形成者。

( )9、档案内容即使有造假的成分,仍然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仍然具有可靠的情报价值。

( )10、档案的保存价值指利用价值大于其保管的代价。

( )11、档案作用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时期不断变化,档案作用的主要方面也随之变化。

( )12、档案的特点是原始记录,多为孤本,价值珍贵,在提供利用中,一般只用于馆内借阅。

( )13、不能按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机械地划分先后次序,而应注意各业务环节间的衔接,以及相互交叉、渗透和影响,做到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 )14、编制检索工具的档案,可以是未经整理的档案。

( )15、私人档案就是公民个人档案。(私人档案是私人或私人组织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私人所有的档案。)

)( )16、档案工作地方标准,是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统一执行的档案工作标准,一般在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制定。(一般在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又需要有地方统一要求的情况下)

( )17、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关键。档案人员现代化

( )18、档案和现行文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

( )19、档案、图书、文物、资料都具有知识性和信息性。

( )20、根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档案馆与上述单位应当在档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协作。

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例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所谓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B以记事。。

A.文字 B.符号 C.图形 D.铭文

2.文字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B条件。

A.阶级 B.客观 C.国家 D.政治

3.《档案法》所称的档案,是指 A 。

A.法律监管范围的档案 B.个人档案 C.机关公文 D.对国家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4.档案的形成客体是 A 。

A.社会活动 B.公务活动 C.事务活动 D.社交活动

5.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也是档案的A 所在。

A.根本价值 B.原始价值 C.存在意义 D.本质属性

6.档案信息的原始性,使它具备了其他信息形式无法替代的 A作用。。

A.证据 B.传播 C.原始 D.教育

7.科学技术档案是反映科学技术研究、A 、基本建设等活动的档案。。A.生产 B.设计 C.开发 D.推广

8.公共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等各项工作,受法律调整,接受 C 监督。A.县级以上档案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政府 C.法律 D.档案馆9.在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见诸文字的叫做 A 。

A.“册”、“典” B.“案”、“档” C.“典”、“典籍”D.典、几10.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 C 。

A.电子记录 B.源数据 C.电子文件 D.电子数据

11.档案的客体属性是构成 A 的基础,

A.档案价值 B.档案作用 C.档案形态 D.档案需求

12.档案面对不同主体体现的不同价值,体现了档案价值的阶段性、 D 。A.层级性 B.广泛性 C.服务性 D. 多面性

13.长远价值对象由档案形成者扩展到 A ,时间由当前延伸向遥远的未来。A.社会各方面 B.社会公众 C.机关部门 D.历史研究

14. C 是指档案可以成为法律诉讼、争端处理、权属确认、责任区分等活动的有效凭据。

A.凭证作用 B.证据作用 C.证据价值, D.原始依据

15.档案具有知识性和信息性,因此,档案具有参考价值即 D 价值。A.记录 B.证据 C.信息 D.情报

16.通过档案来进行宣传教育,既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具体,又有很强的说服力和 B 。

A.宣传力 B.感染力 C.认知感 D.艺术性

17. 档案作用是由 B 决定的,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时期不断变化,档案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也随之变化。

A.政治需求 B.社会需要 C.阶级斗争 D.国家需求导向

18. 档案的作用是通过人们在 A 中反复利用而发挥出来的。因此,档案作用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利用程度。

A.日常活动 B.公务活动 C.个人事务 D.社团活动

19. 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由 A 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分散到集中 B.业务科室到档案室 C.无序到有序 D.零乱到系统20.档案工作各项业务环节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内容、特点和要求,每项工作都是整个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C 的一个环节。

A.相辅相成 B.各自分开 C.相对独立 D.协调共处

21、档案工作的 A ,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服务性 B.凭证性 C.原始性 D.回溯性

22.档案工作是一项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工作,是一项文化性的工作,是国家

A 的重要组成部分。

A.文化事业 B.社会事务 C.发展事业 D.科学文化事业

23. 在档案事业的建设和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中,应当以 A 为指导,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与手段来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A.现代科学理论 B.档案现代化理论 C.档案标准化理论 D档案信息化理论

24. 革命历史档案是指 D 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军队、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革命组织、革命活动家形成的档案。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C.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D.1919年“五四”运动

25. A 是与档案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事物。

A. 资料

B.图书

C.信息

D.情报

二、多项选择题(下例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

代码填入括号内)

1. 档案的一般属性主要是AB

A.知识性 B.信息性 C.原始记录性 D.信息性

2. 一般来说,有明确、清晰记录符号的,就是档案,如载有文字的ABCD。A.甲骨 B.青铜器 C.竹简 D.木牍

3.目前,明、清两朝国家机构形成的档案主要保存在 AB,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也保存了一部分。

A.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B.辽宁省档案馆

C.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D.国家档案馆

4.文书档案具有ABCD等特点。

A.来源复杂 B.涉及面广 C.内容丰富 D.形式规范

5.金石档案,是 AB 的总称,是将文字刻铸在青铜器、铁器、石头上形成的档案。

A.铭文档案 B. 石刻档案 C.岩画 D.金书铁券

6.档案作用的主要表现为工作查考的主要依据、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ABCD 。A.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 B.科学研究的可靠依据 C.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D.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7.维护档案A 与 C ,是档案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A.安全 B.齐全 C.完整 D.稳定

8.档案安全,包括档案 A 与档案 B 两个方面。

A.实体安全 B.秘密安全 C.信息安全 D.保管安全

9.档案机密安全,就是在档案管理与服务利用过程中,要采取保密措施,避免档案机密 AD 。

A.泄漏 B.丢失 C.外传 D.被窃

10.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包含 ABC 三部分内容

A.制定 B.发布 C.实施档案工作标准 D.监督检查

11.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ABC 。

A.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B.是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C.是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的需要 D.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2.在档案工作现代化环境中,培养造就一支适应 AB ,熟悉档案业务的现代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队伍,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关键。

A.档案事业发展需要 B. 掌握现代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

C.有较高政治敏感性 D.高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

13.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 ABCD 、开发利用等过程,A.保管 B.鉴定 C.统计 D.检索

14.档案的利用价值是有多种 AB 的,不同价值主体、不同阶段,其具体利用价值不同。

A.具体形态B.多层次C.形式D.状态

15.按所有权性质分,档案分为 AC 。

A.公共档案B.公务档案C.私人档案D.组织档案

16.民国档案包括 ABCD 统治时期的机关、军队、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

C.汪伪D.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7.档案信息具有自身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为 AD 。

A.原始性B.凭证性C.知识性D.回溯性

18. 档案的载体,近现代主要有 ABCD 及各种实物等。

A.纸张

B.胶片

C.磁带

D.磁盘

19.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ABC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

A.文字记录的产生

B.社会的发展

C.国家的逐渐形成

D.阶级的形成

20. 私人档案是私人或私人组织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私人所有的档案。如各

种动产、不动产、债权债务协议票据, ABCD电子文件,私人组织档案等。

A.家用电器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维保单

B.个人信札日记

C.文稿笔记

D.影像记录

三、是非判断题(请判断下例命题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但原始记事并非档案。(√)

2. 档案的来源十分广泛,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都会形成档案。。(√)

3. 档案是办理完毕的、具有查考价值的、集中保存起来的、已经成为历史记录的文件材料。(√)

4.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5.档案不仅有储存知识的功能,并且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

6.档案一旦形成,就成了过去社会活动的记述,即历史的记述。。(√)7.文物则侧重于事物的本原性,不强求有明确、清晰的历史记录。。(√)8.公民有权利依照规定利用公共档案。(√)

9以纸张为记录载体的档案,是目前我国档案馆(室)保存的档案中主要载体形态。(√)

10.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第一价值、第二价值。一般来说,第一价值的实现是在各单位档案馆,第二价值的实现是在档案室。(×)

11.档案人员在确定档案归档范围、进行档案价值鉴定及其他各项工作时,既要保证档案第一价值的实现,即为本单位服务,还要考虑档案第二价值的实现,即为社会各方面服务。(√)

12.要从分析研究档案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者的自身职能出发,准确把握档案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切实做好档案鉴定和保管工作。(√)

13.档案是在其形成者所开展的某项活动中产生的,所以,它首先是对各自的形成者发挥作用。(√)

14.档案是历史的产物,有的档案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在一定时间内控制使用即可。(×)

15.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档案的作用从主要用于阶级斗争,转移到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等方面。(√)16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影响,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甚至可能遭到突变性的破坏(√)

17.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等各项环节,都是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创造条件的。(√)

18.古今中外,一切档案工作都是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事业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档案工作就不会存在,也不会发展。(√)

19.档案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21. 档案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坚持保密原则,以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22. 党的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以及机关单位内的党群事务、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专门业务管理等档案,都属于文书档案。(√)

23. 文物与档案产生的主观意志是相同的。(×)

24. 图书以供人们阅读为目的,可以是印刷品、复制品,也具有一定原始记录性要求,可以反复印刷或复制。(×)

25. 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产生相应来源、内容和形式的档案,并使档案自然地分门别类,同时又构成一定档案之间固有的联系。(√)

26.档案是人类社会进行精神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智力资源。(√)

电子政务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作业1答案(Z1-5)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10-1)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对的电子政务。(A)P13 A.政府、政府B.政府、个人C.政府、企业D.企业、个人 C.效能理念,系统理念D.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7.(10-3)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ABC)。P28 A.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B.改变着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主要方式 C.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D.提高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8.(12-3)(A)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

键。P40 A.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B.政务信息传播 C.政府政务公开D.网路技术升级 9.以下哪几项属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推行电子政务”战略要点(ABCD)。P38 2.(10-11、13-11)政府的门户网站的功能与定位是什么?P7 答:政府门户网站是信息化社会中的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的基本方式,是汇集和发布政府信息、集中政府对内对外服务的总平台。 这个平台应当具备下述功能:统一的政府信息发布;全方位政府网站入口 ;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平台和枢纽;政府信息资源检索利用平台;全面社会服

务资源共享平台;全局性的政府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渠道;政府政策、施政的评价、监督统一通道。 3.电子政务为什么要体现服务理念?P23 答: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在强化,不再是对公众的管制,而是全面的服务,政府的管理必须以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为导向。电子政务的主 4 ⑵关系模式方面,表现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模式方面。 ⑶管理类型方面,随着政府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转变到以社会管理为主,政府管理类型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⑷服务方式方面,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

档案职称考试练习题中年级《档案事业概论》第二章“档案事业”

《档案事业概论》第二章“档案事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事业的重点, 是档案事业的业务系统,其中()工作是主体。 A、档案室 B、档案馆 C、专业档案馆 D、档案行政管理 2、我国的档案事业萌芽于20世纪()。 A、30年代 B、40年度 C、50年度 D、60年度 3、()大连会议的召开和《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原来处于分散的、不统一的科技档案工作,开始有了基本的、统一的做法和制度。 A、1957年6月 B、1959年12月 C、1955年3月 D、1969年12月 4、我国第一次出台开放档案的政策时间是()。 A、1980年5月 B、1987年4月 C、1976年6月 D、1981年5月 5、1987年9 月5日《档案法》颁布并于()1月1日正式施行。 A、1988年 B、1987年 C、1986年 D、1989年 6、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应当在国家档案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A、《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B、《档案法》 C、《档案法实施办法》 D、《浙江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 7、()是国家档案事业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档案管理机构。

A、档案室 B、县级档案馆 C、城建档案馆 D、企事业档案馆 8、专业主管部门设置的管理本部门及直属机构档案的档案馆是()。 A、专业档案馆 B、部门档案馆 C、企业档案馆 D、事业档案馆 9、我国高等档案教育始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10、199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档案大会上通过了《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A、第12届 B、第13届 C、第14届 D、第15届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机构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A、国家档案局 B、省档案馆 C、单位档案室 D、专业档案馆 2、2004年12月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提出要把档案馆真正建成()。 A、档案安全保管基地 B、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C、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 D、档案信息服务中心 3、档案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A、政治素质 B、专业素质 C、知识素质 D、身体素质 4、我国档案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应包括()。 A、忠于职守、遵守法纪 B、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C、求真务实、维护史实 D、文明管档、优质服务 5、下列哪些属于档案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档案工作概论课程

档案工作概论课程 一、单选题 1、《广东省档案条例》属于() A、地方性法规 2、《中华人民共与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发布于( )D、1990 3、《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得通知》得发布,标志着我国党政档案工作实行() C、统一管理 4、《档案法》通过修改得时间就是()C、1996年7月 5、《档案法》第二十二条:“属于国家所有得档案,由国家授权得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 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与个人无权公布。”规定了( )C、档案得公布权 6、()年国家档案局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C、1995 7、《中华人民共与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属于()A、档案行政法规 8、“档案”一词最早见于()C、《清太宗皇帝实录》 9、《中华人民共与国档案法》于()年通过,并于1996 年通过修改B、1987 10、《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得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年向社会开放 C、30 11、“档案”在唐宋以前不称“档案”,在秦汉叫做() A、典籍 12、《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D、档案专业知识 13、()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C、1996 14、( )就是我国档案行政事务得最高管理机关B、国家档案局 15、()明确了县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行政执法主体B、1996年修改后得《档案法》 二、多选题 1、档案产生得基本前提就是( ) C、文字D、载体 2、1996年修改得《档案法》,其内容涉及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A、行政执法主体得确立 B、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变动时档案得处置 C、集体与个人所有档案得处置D、对各类违法行为得惩处规定3、档案得凭证作用就是由()决定得B、档案得形成过程D、档案得本质属性

档案事业概论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第一节档案 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进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差不多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进展 (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经历时代”的结绳、刻契、图画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形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但因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能够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出现

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 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进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阻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进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

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铜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卷”、“卷轴”。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形成的档案。最早的纸质档案——甘肃“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期,不仅是迄今发觉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1)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1、产生的条件 ①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2、早期档案形态: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国家的出现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刻在青铜器和铁器的的档案铭文档案与石刻档案的总称) 简牍档案(竹简、木牍) 缣帛档案(用丝织品作为书写载体) 纸质档案 3、档案的概念概念: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 “术语”中的档案的概念: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法中的概念: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含义:①档案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②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③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⑤档案的形成客体是社会活动。 4、档案的性质(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 (1)、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2)、一般属性是知识性和信息性。档案的信息性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5、档案与相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 相同点:知识性和信息性。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直接转化而来的,是历史的真迹,图书不真原始性。 ②价值作用不同。③信息存在的方式不同。 (2)、档案与文物。 区别:①文物与档案产生的主观意识不同。②信息内容的要求不同。③实存形态不同。(3)、档案与资料。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本单位履行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具有直接性、

档案事业概论试题(含答案)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段 B、国家 C、记录符号 D、纸张 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 B、金关纸 C、马圈湾纸 D、敦煌纸 3、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 B、唐 C、汉 D、秦 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A、知识性 B、原始记录性 C、信息性 D、文化性 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保存。 A、档案 B、资料 C、图书 D、文物 6、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 B、科技档案 C、专业档案 D、公共档案 7、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A、公共档案 B、集体档案 C、党政档案 D、文书档案 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 A、第一阶值、第二阶值 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 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 D、利用价值、保存价值 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 A、作用 B、保密期限 C、保管期限 D、第二价值 10、档案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 B、保管 C、收集 D、编目与检索 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收藏 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D、保护 12、下列档案工作标准中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 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 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 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中国档案的起源 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的定义 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 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 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 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 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 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 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

档案课程作业答案汇总

档案课程作业答案汇总

档案工作概论课程 一、单选题 1.《广东省档案条例》属于()A、地方性法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发布于()D、1990 3.《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 我国党政档案工作实行()C、统一管理 4.《档案法》通过修改的时间是()C、1996年7 月 5.《档案法》第二十二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 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规定了()C、档案的公布权 6.()年国家档案局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档案专业报纸— 《中国档案报》C、199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属于()A、档案 行政法规 8.“档案”一词最早见于()C、《清太宗皇帝实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年通过,并于1996 年 通过修改B、1987 10.《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 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年向社会开放C、30 11.“档案”在唐宋以前不称“档案”,在秦汉叫做()A、 典籍 12.《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D、档案 专业知识

7、档案的作用有()A、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B、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 C、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D、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8、按内容性质分,国家档案全宗可分为()A、科技档案和各种专门档案C、文书档案 9、档案法律法规适用的原则是()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同位阶的法律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D、新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10、《档案法》规定公民在档案事务方面的义务有() A、保护档案的义务C、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或征购的义务 11、从档案的本质来看,下列选项中属于档案的是() A、张积惠日记手本 B、《广州日报》某日定稿 C、某教学楼底图 12、195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规定了() A、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档案局,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设立档案室或配专人管理档案工作 B、划定了国家全部档案的范围D、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档案工作概论

1、档案工作概论 一、单选题(共15 题) 1、()是我国档案行政事务的最高管理机关 A 、中央档案馆 B 、国家档案局 C 、国务院 D 、中共中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年通过,并于1996 年通过修改 A、1980 B、1987 C 、1988 D、1990 3、《档案法》通过修改的时间是() A、1987 年9 月 B、1988 年1 月 C 、1996 年7 月 D、1999年5 月 4、()明确了县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行政执法主体 A、1987 年通过的《档案法》 B、1996 年修改后的《档案法》 C 、199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D、1956 年《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发布于() A、1980 B、1987 C 、1988 D、1990 6、()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 A、1966 B、1976 C 、1996 7、()年,国家档案局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 A、1950 B、1967 C 、1995 D、2010 8、《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向社会 )年开放 A、3 B、10 C 、30 D、50 9、《档案法》第二十二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规定了() A 、档案的开放权

B 、档案的使用权 C 、档案的公布权 D 、档案的利用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属于() A 、档案行政法规 B 、档案法律 C 、地方性法规 D 、部门规章 11、《广东省档案条例》属于() A 、地方性法规 B 、行政法规 C 、法律 D 、地方政府规章 12、《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党政档案工作实行() A 、分级管理 B 、集中领导 C 、统一管理 D 、重点管理 13、《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 A 、政治素质 B 、一定学历 C 、职业道德 D、档案专业知识 14、“档案”在唐宋以前不称“档案” ,在秦汉叫做() A 、典籍 B 、文卷 C 、文书 D、册 15、“档案”一词最早见于() A 、周朝 B 、《康熙词典》 C 、《清太宗皇帝实录》 D 、甲骨文书二、多选题(共15 题) 1、1996 年修改的《档案法》,其内容涉及到以下哪几个方面?()A 、行政执法主体的确立 B、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变动时档案的处置 C、集体和个人所有档案的处置 D 、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惩处规定 2、《档案法》规定涉及()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 A 、教育文化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惠编著)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参考)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惠)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一)试述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P5 答: 1、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 (1)在宏观上,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体系的组成部分; (2)在微观上,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团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辅助管理的性质; (3)档案作为一种原始文献,蕴藏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这使档案和档案工作成为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档案资源积累的缓慢性; (2)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 (3)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 (4)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答: 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以下8项: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纂和利用工作。 其中,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工作,主要是针对档案实体的管理,对档案实体进行有序组织、排列和统计,建立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载体多样的馆藏体系,为档案的利用服务奠定档案资源基础。 档案的检索、编纂和利用工作是在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进行的组织、加工和提供利用,属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需求服务。 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和档案利用工作的加强,档案编目检索工作和档案编纂工作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档案业务工作,这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结构发生了变化。 (三)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完成——P8 答: (1)确立了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全部档案;(2)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3)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四)列举各种档案管理机构及其职能——P10 答: (1)档案室。 性质:档案室是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本机关。 作用:是机关内具有参谋和咨询作用的部门,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支持;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室是国家档案资源不断补充和积累的源泉。 任务: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全部档案和相关材料,并提供利用。 类型:普通档案室、科技档案室、音像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联合档案室、企业档案信息中心。 (2)文件中心和档案寄存中心。

档案初中级职称考试试题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段 B、国家 C、记录符号 D、纸 2、我国省发现的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 B、金关纸 C、马圈湾纸 D、敦煌纸 3、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 B、唐 C、汉 D、 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A、知识性 B、原始记录性 C、信息性 D、文化性 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保存。 A、档案 B、资料 C、图书 D、文物 6、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 B、科技档案 C、专业档案 D、公共档案 7、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

案。 A、公共档案 B、集体档案 C、党政档案 D、文书档案 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 A、第一阶值、第二阶值 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 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 D、利用价值、保存价值 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 A、作用 B、期限 C、保管期限 D、第二价值 10、档案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 B、保管 C、收集 D、编目与检索 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收藏 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D、保护 12、下列档案工作标准中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规》(GB/T11821-2002) B、《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 C、《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 D、《省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规则》(BD33/T498-2004) 13、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是在全国围统一的档案工作技术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务院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起草,发布。 A、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B、国家档案局

南开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1703)参考答案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6-2017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17.1)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 考试形式:撰写课程作业 学习中心:本部国大学习中心(圆梦计划—西青区)_ 专业:_ 工业工程___ 姓名:_ 温学超___ 学号170330010416228成绩:___________ 答题纸(请将所有题目答案均写在答题纸内,未在答题纸内回答的题目将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复查成绩申请 2、学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 3、黄 4、成人本科毕业申请学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 5、毕业证书 6、网络教育、 10055

7、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四、问答题(共10分) 请同学们简述参加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一个学期以来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要求内容真实可信,可在后另附纸撰写) 以前一直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但苦于工作没时间,网络学习确实给我带了很大的方便。教材学习生动。希望能顺利通过这次学习。

以下为客观题试卷题目,请将答案写在试卷首页答题中。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南开大学创建于() A.1895年 B.1905年 C.1919年 D.1920年 2.南开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为() A.蔡元培 B.张伯苓 C.严复 D.梅贻琦 3.南开大学的八字校训为() A.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B.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4.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学生最长有效学籍为() A.2.5年 B.3年 C.4年 D.4.5年 5.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专科、专升本学生在有效学籍内,需修满()学分才能毕业。 A.70 B.75 C.80 D.90 6.奥鹏学习平台的学生用户界面,功能标签包括“我的课程”、“雪睛论坛”等一共()个 A.6 B.7 C.8 D.9 7.每次课程在线练习题,至少有()次完成机会?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8.以下不是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方式的是() A.当堂闭卷 B.当堂开卷 C.在线作业考核 D.小论文考核(线上) 9.针对论文考核的课程,在阅卷过程中,如果发现两人(或多人)试卷内容相似,或与网络等其他媒体资料内容相似程度达()即被判定为雷同,成绩按照不及格处理。 A.30% B.40% C.50% D.60% 10.针对论文考核的课程,在阅卷过程中,如果发现两人(或多人)试卷内容相似,或与网络等其他媒体资料内容相似程度达()即被判定为严重雷同,成绩按照0分处理。 A.30% B.40% C.50% D.60% 11.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专升本学生申请学士学位,平均成绩需达到()分 A.70 B.75 C.80 D.85 12.毕业生图像采集,是指学生邻近毕业前,必须参加新华社统一的()色背景2

档案事业概论浙江省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第一节档案 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基本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 (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记忆时代”的结绳、刻契、图画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但因其在一定围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出现 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 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 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í-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í-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卷”、“卷轴”。 纸质档案:是以纸为载体形成的档案。最早的纸质档案——“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期,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汉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到以纸为主要载体。 二、档案的概念与性质 (一)档案的概念 1.档案概念之分——学术概念与法律概念 学术概念与法律概念,其外延不同,o-基本一致。学术概念外延宽泛,为一般意义上的档案;法律概念外延相对小些,是指法律法规监管的围,即是指国有的或非国有但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或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 档案学术概念,以国家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关于档案的表述为代表: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法律概念,以《中华人民国档案法》第二条关于档案的表述为代表:“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

档案学概论 复习题()

档案学概论模拟试卷1 一、填空题(20分) 1、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确定性。 2、撰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档案,称__简牍档案______。 3、东周以后,石刻档案逐渐增多,最着名的当首推东周初年的十块__石鼓文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刻石文字记录。 4、档案整理的任务是将文件由杂乱状态转化为_ 系统______状态。 档案工作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_ 政治性______的集中表现。 5、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动因是传统的档案工作_ 手段和方式___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和尖锐化。 6、音像档案也被称为声像档案或新型载体档案。 7、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__情报价值___。 8、我国档案馆主要可分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__企事业____档案馆。 9、企业档案馆具有综合性、__专业性____特点。 10、所谓“四分法”基本模式,即把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和辅助档案学档案学等四个部分。 11、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既有区别,又有___联系____。 12、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 __档案__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13、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现行、__半现行_和非现行。 二、选择题(15分) 1、“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档案具有(D?)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确定性? D.原始记录性 2、据现有资料分析,中国对文书和档案最早的称呼,叫做(?A) A.册? B.简 C.案? D.卷 3、"档案"一词,见诸于文字材料记录是始于( B ) A.明代 B.清代 C.民国时期 D.建国后 4、目前我国档案学界普遍使用的一种“官方”分法所形成的三个档案种类概念是建国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 D )

1、档案工作概论

1、档案工作概论 一、单选题(共15题) 1、()是我国档案行政事务的最高管理机关 A、中央档案馆 B、国家档案局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年通过,并于1996 年通过修改 A、1980 B、1987 C、1988 D、1990 3、《档案法》通过修改的时间是() A、1987年9月 B、1988年1月 C、1996年7月 D、1999年5月 4、()明确了县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行政执法主体 A、1987年通过的《档案法》 B、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 C、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D、1956年《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发布于() A、1980 B、1987 C、1988 D、1990 6、()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 A、1966 B、1976 C、1996 7、()年,国家档案局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 A、1950 B、1967 C、1995 D、2010 8、《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年向社会开放 A、3 B、10 C、30 D、50

9、《档案法》第二十二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规定了() A、档案的开放权 B、档案的使用权 C、档案的公布权 D、档案的利用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属于() A、档案行政法规 B、档案法律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11、《广东省档案条例》属于() A、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 C、法律 D、地方政府规章 12、《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党政档案工作实行() A、分级管理 B、集中领导 C、统一管理 D、重点管理 13、《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 A、政治素质 B、一定学历 C、职业道德 D、档案专业知识 14、“档案”在唐宋以前不称“档案”,在秦汉叫做() A、典籍 B、文卷 C、文书 D、册 15、“档案”一词最早见于() A、周朝 B、《康熙词典》 C、《清太宗皇帝实录》 D、甲骨文书 二、多选题(共15 题) 1、1996年修改的《档案法》,其内容涉及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A、行政执法主体的确立 B、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变动时档案的处置 C、集体和个人所有档案的处置 D、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惩处规定 2、《档案法》规定涉及()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

档案学概论考试试题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客观题 一、判断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共24 分) 1.依据档案的定义,档案与图书的根本区别在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2.档案的价值与档案作用的区别之一,是价值往往揭示档案对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档案作用则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 3.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二价值具体包括文件的证据价值和文件的情报价值()。 4.中国最早的档案教育始于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先设档案管理教习,后办档案管理讲习班,1940年以后改为档案专科班。() 5.我国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规定,上级档案馆对下级档案馆即具有业务上指导和监督的权利,又具有行政领导权。() 6 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正式成立,我国国家档案局1980年正式成为该会的甲类会员。( ) 7. 我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8“来源原则”的起源归功于“荷兰手册”。() 9“自由来源原则”的创始者是德国的布伦内克。() 10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核心是“高龄案卷应该受到尊重”。()11档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档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档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12档案鉴定的相对价值标准告诉我们,文件个体的价值的大小与其群体数量和完整程度成反比。() 一、判断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 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11对 12对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档案的真实性可分为为档案的()()()()() A.内容真实 B.载体真实 C.信息真实 D.历史真实 E.价值真实 2.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一价值具体包括文件()()()()() A.行政管理价值 B.法律价值 C .财务价值 D.科研价值 E.咨询服务价值 3.广义的档案工作是指整个档案事业,具体包含()()()()()

档案课程作业答案汇总更正版

档案工作概论课程 、单选题 1. 《广东省档案条例》属于() A 、地方性法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发布于() D 、1990 3. 《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党政档案工作实行() C 、统一管理 4. 《档案法》通过修改的时间是() C 、1996年7 月 5. 《档案法》第二十二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 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规定了()C、档案的公布权 6. ()年国家档案局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 C 、199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属于() A 、档案行政法规 8. “档案”一词最早见于() C 、《清太宗皇帝实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年通过,并于1996 年通过修改 B 、1987 10. 《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年向社会开放 C 、30 二、多选题 1、档案产生的基本前提是()C、文字D、载体 2、1996 年修改的《档案法》,其内容涉及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5、档案法律法规体系是以《档案法》为核心,以()组成的档案法制管理体系 A 、行政法规 B 、地方法规C、部门规章D、政府规章 6、档案工作的机要性是由()决定的 B 、档案本身的特点C、国家利益 7、《档案法》规定涉及()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 B、国家安全 C、国家重大利益 D、其它到期不宜开放 8、档案的作用有() A 、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B、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 C 、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D、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9、按内容性质分,国家档案全宗可分为() A 、科技档案和各种专门档案C、文书档案 10、档案法律法规适用的原则是() A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B、同位阶的法律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1、《档案法》规定公民在档案事务方面的义务有() A 、保护档案的义务C、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或征购的义务 12、从档案的本质来看,下列选项中属于档案的是() A 、张积惠日记手本B、《广州日报》某日定稿C、某教学楼底图 13、1956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规定了() A 、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档案局,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设立档案室或配专人管理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概论

档案工作概论 档案工作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1、广义上说,是指档案事业所包括的档案馆工作、档案室工作、档案事业管理工作、档案教育、档案科学研究和出版工作等。 2、狭义上说,是指档案室和档案馆所从事档案业务工作,即用科学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档案业务工作内容有六环节之说和八环节之说。 1、六环节之说档案业务工作内容可分为: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 其中前五环节为基础工作,后一环节为提供利用的工作。 2、档案业务工作的划分不是绝对的,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检索和编研成为独立的工作内容,把它们加上去,六个环节就变成八个环节。 档案工作的性质 1、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的工作 A、档案工作是专门负责管理档案的一项业务工作 B 、是某种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C、是专门管理档案的科学性工作 2、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 3、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条件性、科学性"等提法。 1996年9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完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这便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旧书上采用的是1950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规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我们采用比较新的提法。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_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所谓统一领导,就是对全国档案工作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制定统一档案法规和业务标准,提出统一的方针政策,实行统一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2、所谓分级管理,是指全国档案工作由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分层负责地进行管理。各地方档案事业管理机关,要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档案工作规划、制度和办法,指导、监督和检查本地区档案工作。 3、所谓分专业管理,是指中央和地方专业主管机关,可按照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本专业系统情况,制定本专业的档案工作规划、制度和办法,指导、监督和

《档案事业概论》思考题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例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1.___C_____ 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级 B.国家 C.记录符号 D.纸张 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____A_____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年—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 B.金关纸 C.马圈湾纸 D.敦煌纸 3.____C____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A.元 B.唐 C.汉 D.秦 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___B_____ A.知识性 B.原始记录性 C.信息性 D.文化性 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____A____保存。 A.档案 B.资料 C.图书 D.文物 6.___A_____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 B.科技档案 C.专业档案 D.公共档案 7.___A_____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A.公共档案 B.集体档案 C.党政档案 D.文书档案 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____A____。 A.第一价值、第二价值 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 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 D.利用价值、保存价值 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___C_____。 A.作用 B.保密期限 C.保管期限 D.第二价值 10.档案___C_____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 B.保管 C.收集 D.编目与检索 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___B_____

档案职称考试习题及答案(档案事业概论、档案工作实务)

档案职称评审考试培训练习题 (一)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楔形文字是 B 人发明的,因其是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的,形似箭头,故亦称箭头文字. A古埃及人 B古代两河流域人 C古印度人 2,纸草档案是古代 C 最先使用的. A希腊人 B地中海沿岸的人 C埃及人 D印度人 3,根据已有的发现,档案一词起源于 B 代. A宋 B明 C清 4,《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自 A 起正式施行. A1998年11月1日 B1998年8月28日 C1998年10月1日 D 1998年1月1日 5,一文一事制度是文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文规范,它起源于 C 代. A汉 B宋 C唐 D明 6, B 年11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批准成立国家档案局. A1949 B1954 C1959 7,在中国,有史可考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 B . A,司马迁撰《史记》,B孔子编订《六经》,C,司马光主持编修《资治通鉴》 8,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 B ,实行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A《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B《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通知》 C《关于改进档案资料工作方案》 9,"高龄档案应当受到尊重"是档案鉴定实践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理论是由 D 首先提出的. A 谢伦伯格 B布伦内克 C詹金逊 D迈斯奈尔 10,根据档案编研成果的不同结构,可分为综合性, A ,系列性等类型. A专题性 B单一性 C复合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机构属于明代的档案建筑有 CE A东观 B石渠阁 C后湖黄册库 D架阁库 E 皇史宬 2,不可以作为档案载体使用的材料有 BC . A无酸纸 B复印纸 C传真纸 3,下列档案机构属于汉代的有 ABCD . A石渠阁 B兰台 C东观 D宣明 E架阁库 F甲库 4,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原则有 ABD . A服务至上原则 B开放原则 C 来源原则 D法制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