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隧道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11.56 KB
- 文档页数:15
双向四车道市政公路隧道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综合说明一、编制说明及指导思想1、编制依据⑪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⑫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⑬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⑭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的《现行市政工程规范大全》;⑮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⑯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⑰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⑱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L50-078-2008;⑲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⑳根据《某县城摩围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⑴《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T535-2004⑵《道桥用防水涂料》JC/975-2005⑶《建筑防水涂料国家标准》GB/T16777-2008⑷《某县城摩围山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一册道路工程》2、编制原则严格遵守施工图纸以及施工图设计交底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我单位将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安全、质量保证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本工程顺利、高效、优质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选派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及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保证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并保障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直接对业主负责,对工程项目负责。
在机械设备和检测仪器配置方面,优选高效机械化作业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为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提供强有力的设备、仪器保证。
在安全保证措施方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于全局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岗位责任制,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在文明施工方面,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内外的文明施工,采取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化的环保、环卫措施,尽量减小对附近及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影响。
山岭隧道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
山岭隧道位于XX省XX市,是连接两个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通道之一。
隧道全长约10公里,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隧道。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隧道建设和维护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畅通,制定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施工方案。
1. 地质勘察,在施工之前,需要对隧道周边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范措施得以实施。
2. 隧道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隧道设计方案,确保隧道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
3. 施工组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组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隧道工程的安全。
三、设备和材料。
1. 施工设备,选用先进的隧道施工设备,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2. 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隧道施工材料,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 检测设备,配备先进的隧道检测设备,对隧道工程进行全程监测,确保隧道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四、施工流程。
1. 地表开挖,根据隧道设计要求,进行地表开挖工作,为隧道施工创造条件。
2. 隧道掘进,采用先进的掘进技术,进行隧道的掘进工作。
3. 结构加固,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4. 装修装饰,对隧道进行装修装饰工作,提高隧道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5. 设备安装,安装隧道所需的设备,如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等。
五、运营管理。
1. 通风排水,加强对隧道通风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隧道内空气清新、排水畅通。
2. 安全监控,建立健全的隧道安全监控系统,对隧道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3. 维护保养,定期对隧道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隧道设备和结构的问题。
4. 应急预案,制定隧道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问题,保障隧道的安全和畅通。
六、总结。
山岭隧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隧道的安全畅通至关重要。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各有两条车道的高速公路,是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对于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制定和建设,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确保道路安全、畅通、高效。
首先,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道路线型、纵横坡、平面布置、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各个方面的要求,确保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行能力。
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气候等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次,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道路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另外,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管理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道路建成通车,就需要对道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道路交通运行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交通安全隐患,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总之,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制定、建设、管理和维护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高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地区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隧道全长5.5公里,采用双洞双向四车道设计,隧道净宽10.5米,净高5.0米。
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包括硬质岩、软岩、软弱围岩等,隧道洞口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施工难度较大。
二、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
(2)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
(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2. 施工工艺(1)隧道洞口段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先进行洞口段土方开挖,然后进行洞口段基础处理和支护结构施工。
(2)隧道主体段施工:根据地质条件,采用新奥法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超前支护:采用锚杆、锚索等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
②开挖:采用台阶法开挖,分层开挖,每层开挖高度不超过1.5米。
③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进行初期支护。
④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二次衬砌施工,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
⑤防水:在隧道衬砌结构中设置防水层,确保隧道防水效果。
⑥排水: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隧道内积水。
3. 施工设备(1)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用于土方开挖和运输。
(2)凿岩机、风钻等用于隧道开挖。
(3)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等用于混凝土浇筑。
(4)钢筋加工设备、焊接设备等用于钢筋加工和安装。
4. 施工进度(1)隧道洞口段: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和支护结构施工,预计工期3个月。
(2)隧道主体段: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水和排水等施工,预计工期12个月。
三、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 加强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无损检测,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四、安全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雁荡山隧道施工方案1. 引言雁荡山隧道是位于中国浙江省金温衢高速公路上的一座重要通道,连接金华市和温州市。
由于地形复杂,雁荡山隧道是该高速公路上最具挑战性的隧道之一。
本文将介绍雁荡山隧道施工方案,包括隧道设计、施工流程、材料选择等内容。
2. 隧道设计2.1 隧道位置和长度雁荡山隧道位于金温衢高速公路Km XXXX处,全长XXXX 米。
2.2 隧道断面雁荡山隧道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断面为矩形,宽度为XXXX米,高度为XXXX米。
2.3 地质环境根据勘察数据,雁荡山地质情况复杂,主要由变质岩和软弱变质岩组成,存在大面积脆性岩层和水涌等问题。
2.4 结构设计雁荡山隧道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双连拱形结构,抗压强度满足XXX标准。
3. 施工流程3.1 隧道开挖3.1.1 预处理工作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表清理和建立施工现场。
清理包括除草、疏通沟渠等工作。
3.1.2 开槽根据设计要求,在隧道两侧进行开槽工作,以确定隧道的初始形状。
3.1.3 隧道开挖采用先进的隧道掘进机进行隧道开挖作业,机械化程度高,效率快,同时可以保证安全性。
3.2 支护与固结 3.2.1 初期支护隧道开挖后,需要进行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锚网等材料进行支护。
3.2.2 洞口固结洞口固结是确保隧道安全的重要环节,采用人工喷浆注浆工法进行洞口固结,以增强洞口的地质性能。
3.2.3 主体固结主体固结采用植筋法,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增加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3 通风与排水3.3.1 风机安装在隧道内设置风机,以保障隧道内的空气流通,减少尾气积聚。
3.3.2 排水系统隧道采用排水沟和排水管道进行排水,确保隧道内的地质环境稳定。
4. 材料选择4.1 爆破材料为了保证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采用高质量、低爆破震动的爆破材料进行隧道开挖。
4.2 支护材料支护材料包括钢筋网片、喷锚网等,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震性能。
4.3 固结材料固结材料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植筋技术,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一、工程概况店村,设计为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分离式,设计速度为100Km/h。
隧道建筑界限净宽为14.5m,建筑界限净高:左侧车道5.0m,右侧车道5.5m,荷载为公路Ⅰ级。
隧道基本情况如下表:1、地形地貌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山势较陡,坡度40°~50°。
进口附近基岩裸露,坡度较陡。
出口附近植被发育,坡积层厚,坡度较陡。
RK2+730附近为最高峰,高程为397.28m。
隧道左线最大埋深在ZK2+680处,右线最大埋深在K2+730处,埋深为95米。
2、气候气象项目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横跨太行山中段东坡和华北平原的山前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最冷平均气温-2.8℃,最热平均气温26.6℃。
降水集中,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556.4毫米。
3、水文地质隧道由一道山脊下部穿过,山脊坡降较大,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隧道围的雨季冲沟会有暂时性流水,由于下部为强风化基岩,裂隙发育,地表为残坡积碎石及全风化基岩,可造成地表水的渗入,施工时可能会产生滴水现象。
隧道区域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进口处裂隙中及出口段碎石层,由于地表坡度较缓,可能产生滴水和渗水,雨季可能形成珠串状流水。
4、地质特征断裂于隧道进口附近处(ZK2+755)通过该断裂,该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在晚第三纪晚期,中更新世有过明显活动,该断裂以北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水准测量表明(1971-1991)上盘下降速率约为0.2mm/a。
沿断裂有多次中强地震及小震群发生,最大震级为5.5级,该断层为寒武系白云岩地层的逆断层,为高倾角断层,坡走向NWW,倾向SE,断层破碎带宽度不大,断层西侧为Z1d紫色砂石,页岩地层,东侧为白去岩地层。
位于隧道进口东北向约230米处,存在一向斜,向斜倾向为295°,倾角22-25°,走向为NE20°,受向斜影响,该处岩层较为破碎。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隧道全长5.6公里,采用双洞双向四车道设计,洞身最大埋深约80米,围岩等级为IV、V级。
隧道工程主要包括洞身开挖、支护、衬砌、排水、通风、照明、监控量测等施工内容。
二、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由具有隧道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
2. 施工队伍:组建专业施工队伍,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排水、通风、照明、监控量测等施工班组。
3. 施工进度:根据合同要求,确保隧道工程按期完工。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1. 洞身开挖(1)采用台阶法开挖,将洞身分为上台阶和下台阶进行开挖。
(2)上台阶采用全断面开挖,下台阶采用半断面开挖。
(3)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持围岩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2. 支护(1)根据围岩等级,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拱架等支护措施。
(2)锚杆长度、直径、间距、锚固力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厚度、喷射速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 衬砌(1)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厚度、强度等级、钢筋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密实,确保衬砌质量。
4. 排水(1)隧道内设置排水沟,收集洞内积水。
(2)排水沟采用混凝土结构,排水能力满足要求。
(3)隧道洞口设置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流入隧道。
5. 通风(1)隧道内设置通风系统,确保洞内空气质量。
(2)通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照明(1)隧道内设置照明设施,满足施工和行车要求。
(2)照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应符合设计要求。
7. 监控量测(1)建立隧道监控量测系统,对洞身、支护、衬砌等关键部位进行监测。
(2)监控量测数据及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施工安全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隧道施工的法律法规,确保施工安全。
2.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4. 采取防坍塌、防坍方、防火灾、防触电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一、工程概况本隧道位于我国某地区,全长XX公里,为单洞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隧道穿越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灰岩等。
考虑到隧道地质条件及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支护方案。
二、支护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 动态监控,适时调整;3. 安全、经济、合理、可靠。
三、支护结构设计1. 隧道洞身支护(1)围岩分级: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将隧道围岩分为I~V级,其中I级围岩为坚硬岩,II级围岩为中等坚硬岩,III级围岩为软岩,IV级围岩为软弱岩,V级围岩为极软弱岩。
(2)支护形式:根据围岩分级,采用以下支护形式:I级围岩:采用锚喷支护;II级围岩:采用锚喷支护;III级围岩:采用锚喷支护;IV级围岩:采用锚喷支护,必要时增设临时支撑;V级围岩:采用锚喷支护,增设临时支撑,并做好地表沉降监测。
2. 隧道洞口支护(1)洞口边坡: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必要时增设锚索;(2)洞口仰坡: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必要时增设临时支撑;(3)洞口拱部: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必要时增设临时支撑。
四、施工工艺1. 钻孔施工:采用风动钻机进行钻孔,钻孔深度、孔径、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 锚杆施工:采用砂浆锚杆,锚杆长度、锚固长度、锚杆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机进行喷射混凝土,喷射厚度、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 临时支撑:采用工字钢、槽钢等材料制作临时支撑,支撑长度、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监测与控制1. 地表沉降监测:在隧道进出口、洞口仰坡等关键部位设置沉降监测点,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进行监测;2. 围岩位移监测:在隧道洞身、洞口等关键部位设置围岩位移监测点,采用多点位移计等仪器进行监测;3.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在锚杆、支撑等关键部位设置内力监测点,采用应变片等仪器进行监测;4. 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整理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施工安全管理1.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确保施工人员安全;4. 施工现场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鸡尾山隧道施工方案设计书一、工程概况与背景工程概述鸡尾山隧道是位于某省某市的一项关键性交通工程,该项目全长X 公里,预计双向四车道通行,设计时速X公里/小时。
隧道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地区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工程背景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交通网络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鸡尾山隧道作为连接两个重要经济区的关键节点,其建设对于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促进地区间经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环境与条件施工环境本工程所在地区为典型的山区,地势陡峭,气候多变。
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对施工的影响。
施工条件本工程施工条件复杂,需充分考虑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施工期间的正常运转。
三、设计依据与标准设计依据本隧道的设计主要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法规和规范。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采用国内现行的隧道设计规范,确保隧道在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隧道线形与断面隧道线形隧道线形设计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行车安全等因素,力求线形顺畅、坡度适中。
隧道断面隧道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量、通风、照明等需求,采用典型的双连拱断面,确保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
五、支护与防水设计支护设计支护设计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综合支护措施,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防水设计防水设计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等多重防水措施,确保隧道长期运营中的防水性能。
六、施工方法与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明挖法、盾构法、钻爆法等,具体选择需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确定。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测量放样、土方开挖、支护施工、排水处理等多个环节,各环节需严格控制质量,确保隧道施工质量。
七、安全与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施工期间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职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需从原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控制。
最新完整版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该隧道总长1000米,设计于山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该隧道为公路重点工程,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施工过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组织方案1.组织人员(1)消防工程专业施工队:负责隧道内消防设施安装、管道敷设等工作。
(2)现场领导班子:负责安排施工计划、监督工程进度,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设备准备(1)消防设备:包括消防喷淋系统、烟感探测器、灭火器等,需要提前进场准备,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试。
(2)施工设备:包括吊车、铲车等,用于运输和安装消防设备,若有需要,还要准备排烟装置等。
3.施工步骤(1)制定详细施工计划,包括安装消防设备的顺序、施工工期等。
(2)制定施工安全规范,确保施工人员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安全教育。
(3)先进行零星施工,搭建施工场地和办公区,确保施工的无障碍进行。
(4)按照设备安装的顺序进行施工,先安装消防喷淋系统,再安装烟感探测器及其联动设备,最后安装灭火器等。
(5)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及施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施工完成后进行设备的测试与调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7)最后进行系统的整体调试与联调,确保消防系统的工作正常。
4.安全管理(1)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安全培训等。
(2)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岗位,负责监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与整改。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此外,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与其他施工工作的协调,避免相互干扰。
对于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如易燃物品、电源等,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总结本方案详细描述了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人员、设备准备、施工步骤和安全管理。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全管理,可以保证消防工程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云篆山隧道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概况云篆山隧道位于中国云南省,连接云南省昆明市和临沧市,是连接滇东北和滇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隧道全长约10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是一条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在本文中,将对云篆山隧道进行工程方案设计,确保隧道的安全、高效、可靠。
二、地质情况分析云篆山地区属于滇西地质构造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隧道穿越地质条件复杂,出现了岩溶、地层断裂等问题。
在开挖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安全。
三、隧道设计方案1. 隧道线路选择经过地质勘察和专家论证,确定隧道线路为直线型,最大坡度不超过5‰,隧道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2. 隧道标准隧道设计标准按照国家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保证隧道的通行安全、通风清爽、排水畅通。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结构设计,确保隧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隧道施工方法考虑到云篆山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采用隧道掘进机和爆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先进的隧道掘进机能够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的隧道掘进,而爆破则可以快速开挖隧道,提高施工效率。
4. 地质灾害防治设计在隧道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规范进行设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不会遭遇地质灾害,隧道质量和安全可靠。
5. 隧道照明和通风设计为了保证隧道内的车辆行驶安全,隧道内的照明和通风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采用LED照明系统,安装通风设备进行通风,保证隧道内的空气清新和车辆可见性。
6. 隧道排水设计在设计中要考虑到隧道内积水的排除,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以确保隧道内不会出现积水情况,保证行车安全。
四、隧道施工技术1. 隧道掘进技术采用隧道掘进机进行隧道开挖工程,隧道掘进机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能够满足在地质复杂条件下的隧道开挖需求。
2. 隧道支护技术隧道支护采用钢管桩和喷射混凝土支护,以确保隧道的支护结构稳定,保证隧道的安全性。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隧道,全长5.2公里,采用双洞双向四车道设计,隧道最大埋深约100米。
根据隧道施工特点,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临时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范围及内容1. 施工范围:隧道两端洞口及隧道内部临时设施建设。
2. 施工内容:(1)洞口临时设施建设:包括洞口便道、排水设施、临时照明、通风设施等;(2)隧道内部临时设施建设:包括临时铺路、排水设施、照明、通风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3)施工材料及设备堆场建设。
三、施工组织及人员配置1. 施工组织:成立隧道临时工程施工项目部,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实施及监督管理。
2. 人员配置:(1)项目经理1名,负责项目整体管理;(2)技术负责人1名,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3)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各专业技术人员若干名;(4)施工队伍: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
四、施工进度安排1. 洞口临时设施建设:30天;2. 隧道内部临时设施建设:60天;3. 施工材料及设备堆场建设:15天;4. 总工期:105天。
五、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 洞口临时设施建设:(1)便道:采用碎石铺筑,宽度不小于6米,路面平整,满足车辆通行需求;(2)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确保隧道洞口及施工区域排水畅通;(3)照明:采用太阳能路灯,确保隧道洞口及施工区域照明充足;(4)通风:设置通风井,采用机械通风,确保隧道洞口及施工区域空气质量。
2. 隧道内部临时设施建设:(1)临时铺路:采用碎石铺筑,路面平整,满足车辆通行需求;(2)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确保隧道内部排水畅通;(3)照明:采用太阳能路灯,确保隧道内部照明充足;(4)通风:设置通风井,采用机械通风,确保隧道内部空气质量;(5)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库,配备急救箱、灭火器等应急救援设备。
3. 施工材料及设备堆场建设:(1)场地平整:采用挖掘机进行场地平整,确保场地平整度满足堆场要求;(2)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确保堆场排水畅通;(3)围挡:采用金属围挡,确保堆场安全。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隧道全长3.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等级多为IV、V级,存在软弱围岩、岩溶、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提高隧道质量,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2. 提高隧道施工质量,确保隧道结构稳定;3. 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 隧道围岩分类及支护方案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并根据围岩等级选择相应的支护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软弱围岩:采用锚杆、喷混凝土、钢筋网联合支护;(2)中等围岩:采用锚杆、喷混凝土支护;(3)坚硬围岩:采用锚杆、喷混凝土、钢筋网联合支护。
2. 隧道开挖(1)采用台阶法开挖,根据围岩等级和地质条件确定台阶高度和宽度;(2)采用光面爆破,确保爆破效果和施工安全;(3)开挖过程中,密切关注围岩变化,及时调整支护方案。
3. 隧道支护(1)锚杆:选用Φ25mm锚杆,长度为2.5m,间距为1.0m;(2)喷混凝土:采用C25混凝土,厚度为20cm;(3)钢筋网:采用Φ6mm钢筋,间距为20cm×20cm;(4)钢筋格栅:采用Φ22mm钢筋,间距为40cm×40cm。
4. 隧道防水(1)采用防水板进行隧道防水,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之间设置一层土工布;(2)隧道洞口及洞身进行注浆,确保隧道防水效果。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对锚杆、混凝土、钢筋等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 施工过程控制:加强施工过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3. 施工验收:对隧道支护、防水等关键工序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五、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 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3. 隧道通风: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4. 隧道排水: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排除隧道内积水。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某XX隧道工程1.2 项目地点:某省某市1.3 项目概况:某XX隧道工程是连接某市和某县的交通要道,总长约10公里,设计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该隧道工程是本地区的重要交通项目,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组织设计2.1 施工组织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做到安全施工。
(2) 质量第一: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3) 高效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工程效率。
2.2 施工组织架构(1) 总经理:负责工程总体管理和决策。
(2) 工程经理: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3) 安全主管:负责安全管理、危险源排查和事故处理等工作。
(4) 质量主管:负责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5) 现场监理:负责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2.3 施工方案(1) 施工策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合理分配施工任务。
(2) 物资采购:按照实际需要及时采购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 施工组织:明确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4) 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监管。
(5)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检测机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
2.4 施工工艺(1) 隧道开挖:采用顶进法进行隧道开挖,结合岩土条件选用合适的爆破方案。
(2) 结构施工:采用模板支护施工,确保结构牢固和稳定。
(3) 排水系统: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内部排水畅通。
(4) 通风系统: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保隧道内空气清新。
2.5 施工安全(1) 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设施:配置完善的安全设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3) 风险评估:对施工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4) 紧急预案:制定紧急救援预案,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6 施工质量(1)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新建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隧道全长X米,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
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岩溶、断层、软土地层等,施工过程中需克服多种地质难题。
为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成立隧道施工项目部,负责隧道施工的全面管理。
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部、施工管理部等职能部门。
2. 施工设备根据隧道长度、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配置必要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装载机、钻机、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通风设备等。
3. 施工材料根据隧道设计要求,采购合格的建设材料,如水泥、砂石、钢筋、模板、防水材料等。
4.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隧道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设备等因素,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通风、排水等施工工艺。
三、施工工艺1. 隧道开挖(1)采用钻爆法进行隧道开挖,按照光面爆破技术要求进行爆破设计。
(2)根据地质条件,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进行开挖。
(3)开挖过程中,密切关注围岩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2. 隧道支护(1)洞口段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砂浆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支护。
(2)洞身段采用组合锚杆、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支护。
(3)支护施工顺序为:超前支护、开挖、初喷、锚杆、钢筋网、钢拱架、复喷至设计厚度。
3. 隧道衬砌(1)采用湿喷工艺进行混凝土喷射。
(2)混凝土运输采用砼运输车,输送泵配合液压衬砌台车施工。
4. 通风、排水(1)采用机械通风,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
(2)设置排水沟,确保隧道内积水及时排出。
四、施工管理1. 质量管理(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
(3)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2)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一、 设计资料: 1、 工程概况:焦晋高速二号隧道通过Ⅳ级围岩(即S=4),埋深H=20m ,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5KN/m3,计算摩擦角ф=50 , 隧道轴线与山脊走向基本垂直。
2、 地形地质等条件:作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3、设计标准设计等级: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 地震设防烈度:7级 4、计算断面资料:桩号:K120+910.00; 地面高程:906.2m ; 设计高程:886.2m ; 围岩类别:Ⅳ类;复合式衬砌类型:单心断面;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该段隧道通过微风化粉砂岩地段,节理裂隙不发育,埋置较浅,围岩稳定性较好。
5、设计计算内容(1)确定隧道开挖方式及隧道断面布置图; (2)围岩压力计算; (3)隧道支护设计图; (4)隧道衬砌设计图。
6、设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9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3) 夏永旭 编著《隧道结构力学计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4) 本课程教材《隧道工程》,中南大学出版社;5、设计计算内容(1)确定隧道开挖方式及隧道断面布置图; (2)围岩压力计算; (3)隧道支护设计图; (4)隧道衬砌设计图。
6、设计依据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隧道工程》王毅才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4)《地下结构静力计算》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工程教研室 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P29)本高速公路位于豫北山区,取设计时速为h km V k /100 ,则建筑限界高度H=5.0m 。
且当h km V k /100=时,检修道J 的宽度不宜小于0.75m ,取J 左=J 右=1.20m ,检修道高度h =0.5m 。
设检修道时,不设余宽,即:C=0。
取行车道宽度W=3.75m ×2=7.5m ,侧向宽度为:m L L R L 00.1==,建筑限界顶角宽度为:m E E R L 00.1==,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不应大于3%,本处取1.5%。
具体建筑限界见图一所示。
图一 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单位:mm )(P61)由《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4.6有:上、下行分离式独立双洞的公路隧道之间应设置横向通道。
本隧道长168m ,设置一处人行横道即可,人行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如下图二所示。
图二 人行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单位:cm )故:隧道限界净宽为:11.9m ;其中:行车道宽度:W=3.75m ×2=7.5m ;侧向宽度为:m L L R L 00.1==;检修道宽度:;J 左=J 右=1.20m 隧道限界净高:5m ;内轮廓形式:单心圆R=7m ;净高:7m ; 净宽:12m ;向外取衬砌厚度0.5m ,则:隧道开挖宽度Bt=13m ;隧道开挖高度:H t =7.5m ; 取两分离式洞口之间左右间距为50m ;该段隧道的埋深H =20m 。
洞口的开挖方式见施工组织设计。
二、围岩压力计算7.1577.0135.7<==Bt Ht隧道支护结构的垂直均布压力:h q γ= ω1s 245.0-⨯=h其中:s=4,取γ=25KN/m 3,因B>5m,取i =0.1,8.1)513(1.01)5(1=-⨯+=-+=B i ω,KPa h q s 136245.01=⨯==-γωγ,荷载等效高度:m qh q 44.525136===γ; 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m H m h H p p 206.1344.55.25.2=<=⨯==, 故为深埋隧道。
水平均布围岩压力:KPa e 8.404.20136)30.015.0(→=⨯→=,取e=30KPa 。
三、隧道支护查看《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则:公路隧道应作衬砌,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可分别采用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
高速公路应采用复合式衬砌。
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夹放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
复合式衬砌设计应复合下列规定:1、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即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单独或组合使用,锚杆支护宜采用全长粘结锚杆。
2、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或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截面宜采用连接圆顺的等厚衬砌断面,仰拱厚度宜与拱墙厚度相同。
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
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可参照表选用。
由表,对于Ⅲ级围岩,有:初期支护:拱部、边墙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为8~12cm ,拱、墙锚杆长度为2.0~3.0m ,间距1.0~1.5m ;钢筋网:局部@25×25;二次衬砌厚度:拱、墙混凝土厚度为35cm 。
本隧道大部分地段为深埋隧道。
深埋隧道外层支护,根据《规范》规定,采用锚喷支护,锚杆采用水泥砂浆全长粘结锚杆,规格Φ22×2500mm ,间距1.0~1.5m ,锚喷混凝土厚度120mm ;钢筋网:局部@25×25。
四、隧道衬砌设计与计算因围岩稳定性较好,二衬作为安全储备,按构造要求设计,采用直墙式衬砌,拱顶采用单心圆。
取衬砌中线为计算线,则:隧道计算宽度为12.3m ,计算高度为7.2m 。
1、 隧道衬砌资料:顶拱和边墙的厚度均为0.5m ,宽度为1.5m ,跨度l =12.9m ,拱的矢高f =3.7m ,垂直均布压力q=136KPa ,侧向均布压力e=30KPa ,衬砌选用C30混凝土,其弹性模量E=31GPa ,围岩弹性抗力系数3310200m tK ⨯=。
图三 隧道衬砌计算模型(单位:mm )四、洞口、洞门 1、 洞口根据地形条件,结合防排水要求,以“早进洞,晚出洞”为原则确定洞口位置,由于三车道隧道跨度大,净空高,一般情况下成洞面处边坡及仰坡高度接近20m ,为了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尽量恢复洞口自然景观,洞口段均设一段明洞。
2、 洞门(1)焦晋高速二号段洞口地形较缓,地质条件差,经综合分析采用翼墙式洞门,混凝土空心块铺设,空心植草,明洞段边、仰坡采用土锚喷混凝土防护。
洞门形式见下图。
图[2-3] 翼墙式洞门(单位 mm )(2)焦晋高速二号隧道采用明洞出洞,洞门上部无回填土石,荷载较小,且对洞门下部地基进行了土石置换,干砌片石回填处理加固,地基承载力较好,故明洞洞门按照构造要求设计,不需进行洞门计算及验算。
五、支护及衬砌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所选取的建筑材料如下:明洞衬砌,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及洞内沟管采用C25混凝土,素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C20混凝土,初期支护采用C20喷射混凝土,仰拱回填采用C10混凝土。
预支护设计以上的计算结果表明:墙的各截面处其弹性抗力为拉力(对围岩),这是不合理的但是由于数值较小故计算结果仍然可用。
根据假定,墙下端不能产生水平位移,故该处的弹性抗力应等于零,而计算结果不为零,这是由于计算误差所致。
预支护指预先设于隧道轮廓线以外一定范围内的支护或与开挖面后方的支护的共同组成的支护系统,是有效的辅助施工措施。
可以在隧道开挖后至洞顶支护结构产生支护作用前的时段内,支承临空的岩体,从而维持开挖面的围岩稳定超前锚杆设计锚杆参数按经验选取(1)锚杆直径:III 级围岩为18~22mm ,Ⅳ级围岩为20~24mm 。
(2)锚杆长度:一般为3~5m ,与钻孔机具的钻眼能力和开挖工序循环进尺相配合,拱部超前锚杆纵向两排之间应重叠1m 以上的水平搭接段。
(3)锚杆间距:III 级围岩为40~60cm ,Ⅳ级围岩为30~50mm 。
(4)锚杆外插角:拱部III 级围岩为5°~30°,IV 级围岩拱部为10°~20°;边墙为10°~30°。
填充砂浆标号≥200号,并选用早强砂浆。
初期支护设计初期支护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在杨家川隧道中采用了钢筋网和钢架配合支护。
1 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1)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厚度的计算对于喷层的抗局部冲切破坏或粘结破坏的计算如下,A. 按冲切破坏计算喷层厚度1d ,可按式B. LuR GKd =1 式中,G ——不稳定岩块重力,kg ;L R ——喷射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MPa ; u ——不稳定岩块露出面周边长度,cm ; K ——安全系数,取2.5。
IV 级围岩分布区:n uR GK d =23045605.2272430⨯⨯=98.4=cm33 其中,G =272.43MPa ,n R =30MPa ,u =4.56m ,K =2.5(2)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 ,且不能大于250mm ;B 、钢筋网按构造要求设计,钢筋直径一般为4~12mm ,我们具体施工时可以参考选用直径αsin Q =g R ——钢筋抗拉设计强度,MPa ; g r ——钢筋抗剪设计强度,MPa ;α——锚杆与地质结构面的夹角,度; β——锚杆与铅垂线的夹角,度; K ——安全系数,一般取为2.4。
并且可按上式直接计算钢筋直径d ,gR KNd π4=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IV 级围岩分布区:45.134054.2054.2=⨯==g g R KN A cm 2 24.020sin 34055.077.524.2sin =⨯⨯⨯==αg g r KQ A cm 2 26.134014.366.1764.244=⨯⨯⨯==g R KN d πcm 其中,αβαsin )sin(-=W N20sin )520sin(43.272-⨯=54.205=kNαβsin sin W Q =20sin 5sin 43.207⨯=77.52=kN α=20°,β=5°,W =272.43kN ,g R =340Mpa3、二次衬砌设计(二次衬砌宜采用等厚薄形马蹄形断面,在圆、弧、直线间应圆顺连接。
II 类围岩的二次衬砌不受力或受力不大,根据施工和构造要求确定衬砌厚度,通常采用二次衬砌的最小厚度,一般为30cm 。
III 级及以上围岩复合式衬砌按承载结构设计,为发挥围岩自承作用,允许围岩与支护衬砌有一定变形,故二次衬砌不宜太厚(不宜大于45cm ),一般取为45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