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英国政党制度

浅谈英国政党制度

浅谈英国政党制度
浅谈英国政党制度

单位代码学号

分类号密级

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英国政党制度

院(系)名称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郝越明宋兆辉

指导教师张彬

完成日期 2012年8月15日

中文摘要

英国是欧洲一个大国,它与欧洲大陆隔着一条海峡遥遥相望,说起欧洲就不得不说英国。自新行路开辟之后,英国经过了英国内战、光荣革命、工业革命、一战、二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至今仍是世界上“一超多强”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英国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引人注目。在经济部门,他们首先开展工业革命;在科学技术的天国里,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巨星格外耀眼;在语言文字领域,曾被欧洲贵族所歧视的英语目前已起着世界语言的作用;而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英吉利民族的成就也是丰富多彩,异彩部分。那么英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呢?其发展历程及特点又是如何?当代英国的主要政党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政党与政府、媒体、社会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英国的政党制度。

关键词:政党制度宪法工党保守党

ABSTRACT

The United Kingdom is a big country in Europe, continental of Europe across a Strait distant sea, Speaking of Europe would have to say the UK. Themselves on the road to open up the world after the British experiencing the English Civil War,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orld War I, World War II and a series of major events,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pole in the world at an "one superpower and many" pattern. The British is a creative nation and compelling contribution to world civilization. I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they carry ou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specially eye-catching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kingdom of heaven, Newton, Darwin, science superstar; discrimination by European nobility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English currently plays the role of world langu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s political system,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English Nation colorful splendor part.So what is British party system? And how its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haracteristics? What is the contemporary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K and its main feat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government, the media, society, how is it? With these questions,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study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the United Kingdom.

Keywords:System of political parties,Constitution, Labour, Conservative

目录

一、英国国家概况 (4)

(一)国家建立 (4)

(二)宪法颁布 (5)

二、英国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英国政党制度的主要特点 (8)

四、当代英国主要政党的主要特点 (9)

1.主要政党 (9)

(1)工党 (9)

(2)保守党 (10)

(3)自由民主党 (10)

2.特点 (11)

五、英国的主要政党与政府、媒体、社会的关系 (14)

1.政党与政府 (14)

2.政党与媒体 (14)

3.政党与社会 (15)

六、研究总结 (16)

1.团队分工感受 (16)

2.研究总结 (16)

七、参考文献 (17)

一、英国概况

(1)、英国建立: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

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

治,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但英仍是英联邦53个成员国的盟主。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2)、宪法颁布: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由于英国历史革命的特殊性——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稍有软弱,导致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英国宪法在形式上为不成文宪法。所谓的英国宪法是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法律和不同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宪法惯例、判例而成。1215年《自由大宪章》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宪政体制的确立有重要的影响。

英国不是成文法国家,没有统一的宪法典渊源及内容:一般认为1215年《大宪章》是英国宪法最早的组成部分,

1、成文法:宪法性法律文件

⑴标志着英国宪法产生的宪法性法律:

①《人身保护法》:1679年5月26日查理二世签署批准。全文20条,约4,000字,主要内容是:除叛国犯、重罪犯,以及战时或遇紧急状态外,非经法院签发的写明缘由的逮捕证,不得对任何人实行逮捕和羁押;已依法逮捕者应根据里程远近,定期移送法院审理;法院接到在押人后,应于两日内做出释放、逮捕或取保开释的决定;经被捕人或其代理人申请,法院可签发人身保护状,着令逮捕机关或人员说明理由;不得以同一罪名再度拘押已准予保释的人犯;英格兰的居民犯罪,不得押送到其他地区拘禁。

②《权利法案》:1689年10月23日威廉三世接受了国会提出的该法案,全

文13条,约800字。其内容的核心是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资产阶级宪法原则。同时,第5条规定了请愿权;第8、9条规定了议员的权利和自由;第10条规定了免受酷刑的权利等公民权利。

③《王位继承法》:1700年制定,1701年颁布,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保证资产阶级的权利和自由,实现资产阶级对王权的控制。

⑵英国宪法变迁时期的重要的宪法性法律:

①完善议会制度:1911年《议会法》规定“上议院与下议院关联之职权”,而其实质是通过该法进一步削弱和限制议会上议院的权力,使上议院丧失了对下议院通过的一切决议的否决权,而只有延搁权。而1949年《议会法》又对延搁权进行了进一步的剥削和限制。

②改革选举制度:第一,1918年《国民参政法》,是第一部选举法,全文5章47条25,000字。分别规定了选举权、登记、选举方式及费用、议员名额、通则,放宽了对选民定居期限的限制,第一次赋予部分妇女以选举权。第二,1928年《国民参政(男女平等)法》,对上法修正,使妇女获得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第三,1948年《人民代表法》,废除前两法的有产者和大学生的复数投票权,统一了参加全国选举和地方选举的选民资格。

③规范英国与自治领关系的法律:1931年《威斯敏斯特条例》等。

2、判例法:英国法院特别是高等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某些案例的判决和解释。

3、习惯法:大多数是在立宪政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法院承认的宪法性法律规则。如关于国王的“国王统而不治”、“国王不能为非”;关于首相自行组阁等宪法的惯例。

二、英国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英国的现代政党就是议会制的产物。英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前身,是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

议会内部的两大政治势力(政府派和政府反对派)围绕着国王的弟弟詹姆士是否应继承王位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679年5月,议会提出剥夺詹姆士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政府反对派议员坚决拥护该法案,这一派组成辉格党;政府派议员则站在国王查理二世的立场上坚决反对《排斥法》,组成托利党。辉格党代表英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的利益,托利党则基本上是一个地主阶级的政党。两党的斗争和活动只局限于议会内部。1688年两党携手发动了“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

1832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发生了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的选举改革。为了在竞选中有效地从选民中争取更多的选票,托利党1833年改称为保守党,由原来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逐步演变为代表垄断资本家、大地主和贵族利益的保守主义政党;辉格党于1839年改称自由党,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围绕议会选举,突破议会内部斗争的狭小圈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活动,由议会党逐步转变为全国性的政党。1868年,自由党取得了议会选举的胜利。英国的资本主义两党制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此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自由党和保守党成为英国政治舞台上两个轮流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

19世纪末,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作为工人阶级运动的自觉反映,英国出现了“社会主义同盟”和“独立工党”,1900年又成立了以英国职工大会为基础的劳工代表委员会。1905年,由英国职工大会发起,劳工委联络独立工党、费边社、社会民主联盟和一些行业工会,正式改组为工党。工党成立的第二年即1906年就在大选中争得了议会中29个席位。20世纪20年代,由于工党力量的发展壮大,也由于自由党大国沙文主义的纲领和自由主义的政策愈来愈不为人们所接受,最终由工党取代了自由党在英国两党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即由工党和保守党

轮流执政,这个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纵观英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一,英国的政党制度是责任内阁基础上的两党制。这种政党制度同英国的议会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是议会制度的产物,又是议会制度的一部分。第二,英国的政党制度以及它所由产生的那个议会制度,都是英国历史发展的产物。英国资产阶级利用议会民主和政党这个政治武器在同封建王权和贵族的斗争中争取自身的权利,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并且在继承和改造封建时代的议会、政党的基础上形成了近现代意义上的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由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的统治之后仍然在名义上保留了君主和贵族,而把实际权力操控在议会和政党手中。因此,英国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带有鲜明的与封建贵族妥协的特点。

三、英国政党制度的主要特点

(1)原创性:英国人在建设本国政治制度时表现出一种原创精神。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政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创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当欧洲诸国也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他们又在政治领域实行广泛改革,创立了资本主义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文官制。诸多事实表明,英国人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原创性。

(2)联系性和渐进性:例如,某些法律习惯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议会的历史也有七百多年;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文官制的历史也相当久远。渐进性的发展特点也很突出。许多机构以及相关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大多采取了渐变的方式。例如,英国议会选举法颁布于1406年,以后实施了四百多年,选区分布、选民人数和议员选举程序都变得极不合理。1830——1832

年实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废除了一些小选区,设立了若干新选区,选民有所增加。1867年、1883年继续进行议会改革,选民人数增加明显,但比例仍然很小。直到1918年和1928年两次颁布新选举法,才最终实现了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民选举制。

(3)灵活性:主要表现为:其一,有宪制而无单一的成文宪法。英国宪法成分复杂,包括法律文件、判例、习惯法和惯例等。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其二,分权和权利混合现象兼蓄并存,主要政治权利的分割不够清晰,不受单一固定的成文法的限制;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间,立法机构的上院和下院之间,不过于强调权力的平等均衡。其三,形式主义和名实不符,表现为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一个官员的名称往往不能表明他的执掌。

四、当代英国主要政党及其特点

1主要政党

(1)工党

英国工党成立于1906年2月15日,是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英国工人运动兴起较早,起初按照行业建立了各种工会组织,1868年进一步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组织职工大会(工联),1900年又成立了“工人代表委员会”,并在1906年改名为工党。

目前工党有大约40万成员,其中90%以上的成员为工会集体党员,其余是知识分子、中小资本家。职工大会系统是该党主要支柱。其组织机构由领袖、工党议会党团、议会外的工党组织、工党总部四个部分构成。工党领袖由工党议会党团选出,工党执政时,领袖即为首相,内阁成员都由他指派产生。

1924年以前的英国一直是由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1923年大选中保守党失败,工党获得比自由党更多的席位。1924年1月,工党领袖麦克

唐纳组成英国历史上首届工党政府,内阁成员多数是工人出身。

此后,工党逐渐取代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政党之一,并在1997年的大选中,工党摆脱了长达18年的在野党地位,获胜执政。

(2)保守党

保守党是英国最大的右翼政党,代表英国垄断资本家、大地主和贵族的利益,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保守党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Tory),所以保守党成员现在常被称作“Tories”。1833年改称现名。

1912年国家统一党并入保守党,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保守党曾多次执政,大战期间与工党等共同组成以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战后与工党轮流执政。

1979年5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也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之后继任的首相梅杰显然缺乏“铁娘子”的魅力和手段,在1997年的英国大选中,保守党遭到惨败。

2003年11月,迈克尔·霍华德当选保守党领袖,并对保守党僵化的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缩小“影子内阁”规模,分流党魁的权力,使得决策机制更加民主,而不再由保守党领袖一人独断专行。

(3)自由民主党

自由民主党目前是英国仅次于工党和保守党的第三大政党之一,其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辉格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自由党曾与保守党轮流执政,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主要执政党。在20世纪20年代后日渐衰落。1924年,工党上台,自由党降为第三党。

目前自由民主党的成员主要是工商资本家、律师、教师和学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和企业主的利益。但是,目前自由民主党仍然无法具备成为执政党的气候和条件。

2特点

(1)工党

英国工党是一个百年老党,党内成分非常复杂,党内派系林立。既有力量庞大的工会组织,又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团体。既有个人会员,又有集体会员。其党内的派别组织主要有工党议员论坛集团(左派)、工党议员(社会主义)运动集团(强硬左派组织)、工党协调委员会(中左翼组织)、工党第一(右翼组织)、社会主义同盟(包括托派分子)、社会主义运动(左派组织)、社会主义组织者(托派组织)、社会主义展望(托派组织)、社会主义呼吁、争取工党民主运动、工党左派联盟等等。

(2)保守党

一国保守主义是保守党党内自20世纪初至1970年代的主流传统思想,历史上好几位保守党首相,诸如鲍德温、麦美伦和希思等等,都对此十分看重。“一国保守主义”之名,乃出自于本杰明·迪斯雷利,此信仰重于社会的凝聚力,并对相关的“社会制度与组织”给予支持。至于这里所指的社会制度,传统上则指可维系社会上不同利益团体、等级于和谐状态的制度,而现今更会将种族与宗教也包括在内。而这些制度与组织的显著例子则计有福利国家、BBC和地区政府等等。部份支持一国保守主义会连带支持欧盟,但同时也有不少一国保守主义者对此表示强烈反感(如彼得·塔普塞尔爵士)。现时保守党内较重要的一国保守主义者有祈淦礼、聂伟敬和达米安·格林,而他们更常常被归类成“托利党改革派”及“弓派”。另外,有关一国保守主义之思想亦散见于埃德蒙·伯克的著作。

保守党内另一主流思想是自由市场,或者说是撒切尔主义。自从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上任党魁以后,经济自由主义者逐渐成为党内的主要势力。这派别的人士一般主张减低直接税税率、对公共服务实行私有化、终止国有工业,和淡化福利国家的色彩。至于在社会政策方面,撒切尔主义者则

未见有很明确的立场;撒切尔夫人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卫理宗教徒,因此在社会政策上,其立场是保守的。不过,她却容纳了不同的支持者,当中,波蒂略是自由主义者,但同时间,夏伟林与大卫·维维斯却是传统保守主义者。此外,很大部支持自由市场的保守党党员也是欧洲怀疑论者,他们认为欧盟的规章与限制对个人自由构成影响,从而使自由市场遭受干预,再者,他们也担心英国的主权会被欧盟挑战。所以,在众多撒切尔主义者中,只有极少数人是欧洲爱好论者,而其中又以里安·毕顿为代表。

不少欧洲怀疑论者都曾经从撒切尔夫人在1988年,于比利时布鲁日发表之反欧共体演说得到启发。当中,她表示到:“(在欧共体之下,)我们未成功拓展英国的领域,却只能把英国再增强成欧洲一般的水平。”另外,由于撒切尔夫人在任内亦曾与时任美国总统朗奴·里根紧立起亲密的友谊,因此凡撒切尔主义者,亦大多会被认为是大西洋主义者。撒切尔夫人曾言自己哲学上的启发来自于埃德蒙·伯克与哈耶克;而与撒切尔主义有关联的派系则计有无回头派与保守党前进派等等。

保守党传统主义者是保守党内的第三股势力,这派别的人士多数也是基石派(Cornerstone Group,俗称信义、旗帜与家庭派)的成员。基石派的俗称,则反映出该派所支持的三大支柱──英国国教会、单一制的英国以及家庭。由此可见,基石派十分重视英国的安立甘传统,而且也反对英国的权力有任何形式之转移。因此,不论是权力下放至地方,抑或是与欧盟融合,基石派都是深表反对的。在另一方面,基石派又认为只有“传统”的家庭架构,才能够修补英国现时支离破碎的社会状况;建基于这种观点,大部份基石派党员会反对海外移民涌入英国,有些则会主张恢复死刑,而部份人士甚至曾在种族议题上发表极具争议性的言论。[22][23]。著名基石派党员包括有娜丁·多里斯(Nadine Dorries)、安德鲁·罗辛戴尔(Andrew

Rosindell)、安·威特库姆(Ann Widdecombe)和爱德华·利尔(Edward Leigh)等,而其中威特库姆与利尔两人则是支持英国国教会的罗马天主教教徒。除上述人士以外,英国保守哲学家罗杰·史克鲁顿(Roger Scruton)也是基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史克鲁顿曾在保守党传统主义之上建立出一套哲学观点,但其著述较少触及经济,反而主要围绕政治、社会、文化和道德等议题。由于保守党传统主义对种族与阶级等议题持较传统和保守的路线,所以一直都为部份人所抨击,而本身为同性恋者的保守党下院议员艾伦·邓肯就曾批评到,基石派有成为“塔利班的倾向”。

上面所提及的三大派系,并不是处于完全各自对立的状态,有时三派之中的其中两派会联结一起,并抗击其余一派。例如,基石派曾与一国保守主义派在星期日贸易的议题上,于国会成功击败撒切尔夫人;至于撒切尔主义派与基石派也曾在梅杰任相期间,携手反对有关欧洲统合的政策。同样地,并不是所有保守党党员也完全属于上面三派的其中一派。以梅杰为例,他当初出选党魁的时候,曾被视为是撒切尔主义派派出的候选人,惟他出任首相以后,却邀请不少一国保守主义派人士担当高位,其中,一国保守主义派中坚祈淦礼获委任为财相,而另一国保守主义者夏舜霆则任副首相。

(3)自由民主党

自由党从一成立起就一直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党内派系林立,矛盾重重。由于其推崇的自由主义思想,英国政坛上希望改革的力量都聚集于党内,结果导致自由党内存在许多派别,领导集团左右为难,在许多问题上只能采取小心翼翼甚至见风使舵的方针。自由党的存在高度依赖于各派人士对党的忠诚,党的活动依赖有声望的政党首脑,党的督导员与注册委员会经常脱节。一旦党内派别利益与自由党主流发生冲突,往往容易留下分裂的隐患,使它难以经受严重的政治风暴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执政的自由党被迫组成联合政府。1916

年自由党在英国如何参战的问题上发生大分裂,分裂为阿斯奎斯派和劳合·乔治派,两者之间的斗争使本党受到致命打击。在1918年12月的选

举中,党内两派各自为战。在大战中赢得一定声誉的劳合·乔治勉强联合

党内另一派别与保守党结成竞选联盟,艰难地赢得了选举胜利,在保守

党的支持下继续组阁为政,但在此次议会的707个议席中,自由党仅占136席。选举结果证明,衰落的自由党已不能在英国政治舞台上发挥多

大作用了。随着战后“相对繁荣”期的结束,接踵而至的经济萧条又进一

步导致劳合·乔治政府陷入困境之中。这时,卧薪尝胆的保守党乘势而上,决定抛弃劳合·乔治,依靠保护主义来重振经济。

五、英国的主要政党与政府、媒体、社会的关系

(1)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就英国而言,其政府体制系属内阁制。由于该国的政党体系是以保守党与工党两大党为主,且国会议员可以兼任官吏,是以首相与内阁阁员是分别由国会多数党党魁与资深议员兼任。由于两大党的党纪都很森严,且国会议员选举的提名权掌握在党领导的手中,致使其所属国会议员在投票时,几乎完全是根据党鞭的指示投票,很少有议员敢造次。在行政、立法合一的情况下,致使英国国会对内阁几乎不具有制衡机制。英国的例子显示,政党对行政、立法之间的制衡机制是有很大影响的。每一政党执政后,就会采取积极的政策和举措,一方面实现自己所代表的社会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大力促进经济、民生、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地扩大自己政党的支持力,以利于在下一届政党选举中获胜。

(2)政党与媒体的关系

大众传媒的发展,业已使政党领袖能够向广大选民直接发出呼吁和召唤,而不必依靠政党内部严密的选区或基层组织,反过来,选民也开始像

消费者而非积极参政者那样采取行动,这就为弱化地方党组织的作用,为政党中央与其党员和选民进行直接交流提供了可能。以工党为例,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和交往方式的的发展一方面对工党地方性组织产生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又是工党地方性组织实现更新的武器。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在政党活动中的大量应用,更撼动着传统的政党活动方式和工党组织形态。互联网已经成为有效的“劝票工具”,政党希望用来在选举中相继达成打动说服选民、募捐竞选资金和投票总动员的目的,政党候选人个性化的博客网页以及候选人及其选举班子与选民之间的直线互动也越来越多。

(3)政党与社会的关系

政党地方性组织嬗变与社会结构的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分野也会不断发生新的维度,因而选民的阶级构成状况、阶级认同和归属感都会发生变化。立基于社会分野之上的政党也不得不随之进行调整,以适应阶级结构——社会分野的变化。以英国工党为例,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对其地方性组织构成有力冲击的外部因素。20世纪初的工业化曾造就了英国社会的分裂结构,催生了庞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在此基础上,工党作为工人阶级代言人的身份崛起于英国政坛。这一时期的工党属于典型的群众型政党,建立了广泛的基层组织,使普通党员对所属政党有高度的认同且积极地参与党内生活。这些地方性组织的成员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现着鲜明的阶级性,其职能也主要以为工人阶级谋利为主,地方工会在其中地位显赫。然而,自60年代以来,由于传统社会分野的消融和中产阶级的突起,工党传统的群众组织被削弱了。在工党的地方性组织内部,工人阶级人数减少,工党地方性组织在大选和地方选举中固定的支持者数量也大为减少,选举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工党加快向全方位当转型的的步伐,淡化其意识形态色

彩,力图在社会全体成员中更广泛地吸引支持者而减少对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倚重。在这一过程中,工会在选取事务中的决定性影响被弱化、排除。由于党中央领导集团地位的加强而党员的作用下降,工党地方性组织的地位也遭到削弱。此外,中产阶级由于整体上倾向个人主义,也改变着地方工党的组织生活,导致传统地方政党活动的式微,党员和组织关系的疏离。

六、研究总结

1、团队分工情况:宋兆辉负责论文初稿,郝越明负责论文的修改与最终定稿以及相关文献的借阅与归还。

2、研究感受与总结:

宋兆辉——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我对英国的政党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英国政党制度的传统特征是两党制,从辉格党和托利党到自由党和保守党,再到工党和保守党,在英国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如此。对英国的宪法颁布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同时看到了英国政党制度的创立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在政党的比较中,通过工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三者之间的相关比较,我看到了党派内的派系之分及政党的主要特点。而且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我认识到了政党与政府、媒体、社会之间紧密而复杂的联系。最后通过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对政治制度的差异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郝越明——这是第一次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篇论文,我们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感受颇深。通过论文写作,对英国的两党政治制度作了更深入的研究与理解。英国政党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完善,已经发展的很完善,其政党制度是典型的多党制,但是工党和保守党却是它的两个主要政党,另外自由民主党近几年的发展也不容小觑,是除两党外的第一大党,国内

第三大党。每个政党内部都存在着许多派系,关系错综复杂。在四年一届的换届选举中,每个政党都会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期获得成功。政党与政府、社会、媒体的关系也很紧密,每一政党当选,总会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巩固统治,增强综合实力,并扩大本党的影响,体现出多党制的竞争机制。与我国一党制的政治制度相比,英国的两党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更为民主,通过两党轮流执政,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为取得民众的支持,极力解决民众呼声高的问题;但不同党派频繁的轮流执政,不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不利于局势的稳定。两个国家意识形态虽然不同,但政党制度有许多可以互相借鉴与学习的地方,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七、参考文献

【1】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2】李媛媛,《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第198页,第246——247页。

【3】郇庆治,《当代欧洲政党政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21——65页。

【4】高岱,《英国政党政治的新起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100——106页。

【5】http://www.zdf.de/politik/politbarometer/ZDF,April26,2002:

【6】詹宁斯,《法和宪法》,三联书店,1997年版。

论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5期 论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 程汉大 内容提要 由于对政党、政党政治、政党结构等基本概念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国外学者在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问题上长期存在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结构论之争。 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都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因为,第一,当时英国确实存在辉格、托利两党,而且在纷然杂陈的众多派别中,唯有二者堪称之为政党;第二,18世纪初两党政治虽已崭露头角,但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形成较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因此,确切说来,18世纪是英国两党结构的“十月怀胎”时期。 18世纪的英国政党结构问题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西方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英美两国的有关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并形成了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混杂结构论两种观点的尖锐对立。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评述这场争论,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普遍沿袭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观点,认为自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政治生活一直围绕着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对立与斗争轴线运转,就是说自1688年后,英国便形成了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晚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托利党史》和《安娜女王时期的英国》依然坚持此说。后一部著作的作者屈维廉甚至认为18世纪的英国已经建立起两党制度。然而,就在此时英国传统自由派史学遇到了新兴修正派史学的有力挑战。多年潜心研究18世纪英国政治史的刘易斯?纳米尔于1929—1930年间接连发表《乔治三世即位时的英国政治结构》和《美国革命时的英国》等著作,否定了被长期视为定论的传统观点。他运用集体传记和结构分析方法,对18世纪中叶英国议员的职业、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政治态度和行为逐一考察后指出,尽管在18世纪中叶两大政党名称依然广为流行,“但由于缺乏明晰、确定的纲领,从政治实践的角度讲,越来越难以判定谁是辉格党、谁是托利党”。他声称,那时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并不存在两党的对立,辉 格党和托利党仅仅“存在于潜在的气质与世界观、社会类型和旧的联系与习惯之中,二者之间找不到明确的政治分界线”①。特别是托利党,那时没有任何全国规模的组织,“在议会中也没有任何公认的领导人”②。纳米尔断言:“无须使用政党名称,也能对该时期的政治生活作出完整的描述。”③于是,纳米尔选择了“类型”(type)这一含义模糊的概念来取代“政党”(party)概念,他说:“事实上,18世纪的下院可以区分为3个不以政党而以类型为基础的广泛联合:一边是宫廷和政府的追随者,即官吏;与它对立的另一边是独立的郡区乡绅;在二者之间站立着争权夺利的各种政治派别,它们占据了竞技场的中心,公众和历史学家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它们身上。”④四五十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沃尔考特把纳米尔的方法运用于18世纪初期英国政治结构的研究,他一方面对1701年—1714年保留下来的12份议会分组投票名单进行了综合分析,另一方面选择1701年—1702年和1707年—1708两届议会作为典型个案重点考察,得出几乎与纳米尔完全相同的观点:“从理论上讲,在辉格党和托利党看法不同的任何问题上,每一个议员都应始终一贯地在两党之间选择其一。不幸的是,分组投票名单并非如此。在每一次投票中,托利党一边总是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许多在别的时候投辉格党票的人,反过来,辉格党那边也是这样。”⑤由此沃尔考特得出结论:“对威廉和安娜时期的政党结构越是研究,它与屈维廉描述的两党制度的相似之处就越少,而与纳米尔为我们阐

议会制度形成

议会制度形成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 作者 : 梁功平 《自由大宪章》和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 诺曼征服之初,诺曼王朝在政治、军事和财政上都曾居于优势,但 威廉死后,特别是其子亨利一世死后,诺曼王朝陷入长达20年的内战,王权受到削弱。 1154年,威廉一世的孙女玛提尔达的儿子———法国安茹伯爵亨利 继承英国王位,史称亨利二世(1154—1189年),开始了英国史上的安 茹王朝(1154—1399年),或称金雀花王朝(得名于杰弗利所喜欢戴的 金雀花)。 亨利当政时期,实行改革,重振王权。政治上,他整顿中央行政机构,恢复诺曼王朝的御前贵族会议,作为国王的咨询机构。他重建国王 宫廷和财政部,设置枢密大臣和财政大臣等官职。军事上,允许一部分 骑士缴纳“盾牌钱”后免服兵役,这部分钱则用来雇佣骑士服役,自由 民必须按财产状况自备装备为国王服军役。亨利二世也在司法上扩大了 王权。他任用一批法律专家,参照罗马法律、法国(诺曼底)法律和英 国各地的习惯法,统一英国法律,并将亨利一世时期的巡回法官改成巡 回法庭。巡回法庭按期巡游各地,接受民间诉讼,加强中央的司法权和 对地方的控制。审判方式上则采用陪审团制度和宣誓作证法代替原始落 后的“神命裁判法”和决斗。这样就削弱了领主法庭的传统影响,而国

王法庭对骑士、市民和自由农民的保护则提高了国王的威望。 亨利二世的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王权,但在“狮心王”理查(1189—1199年在位)和无地王约翰(1199—1216年在位)统治时期,英国王权却有所弱化。“狮心王”理查残暴无道,而且长年征战在外,毫无建树。无地王约翰则丧失了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从而加剧了国内的不满情绪。他任意没收附庸的领地,干涉领主法庭的审判权力,激起大封建主的愤怒。为筹措对法作战军费,他加征额外捐税,兵役免除税从1154到1199年间增加11倍,而到1216年又增加了11倍,使过去一向支持国王的骑士和市民倒向诸侯。教会也因国王干涉其选举、增加税收而站在诸侯一边。在对法作战上,无地王约翰也是连遭败绩。 1213年8月25日,在圣保罗教堂召开的贵族会议上,坎特伯雷大主教斯提芬·朗顿宣读了亨利一世加冕时颁布的缓和教俗矛盾的《特权令》。1214年,北方贵族拒绝交付约翰王勒索的兵役免除税。1215年初,他们在斯坦福集会,并向伦敦武装进军。教会、小封建主和市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各阶层的联合行动压力下,约翰王同意在兰尼米德草地举行会谈。1215年6月中旬,约翰王被迫在朗顿和贵族们拟定的“自由大宪章”上签字。 大宪章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法律文献,全文共63条,旨在限制王权,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权不受侵犯。大宪章宣称,英国教会享有自由,其权利不受干扰,其自由不受侵犯。不经大贵族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向领主征派赋税。国王承认教会的选举自由,对自由人不得任意逮捕、监禁和放逐。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④意大利的J.拉帕隆巴拉等人根据政党执政方式和政党特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执政方式分为独霸型和轮流型,把政党特性分为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两者结合交叉,又分为独霸-意识形态型(如德国纳粹党)、独霸-实用型(如日本自民党)、轮流-意识形态型(如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实用型(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 ⑤按各国政党力量对比,英国的史密斯把政党制度分为平衡、分散和不平衡三种形态。平衡形态即两个大党或两个政党集团能获得90%以上选票,而且彼此相差不多,因此谁都无法长期执政,总是轮流执政,如奥地利和联邦德国。分散形态即主要政党数目多,票数分散,因此需要联合执政,如荷兰有7个主要政党,其中两大党分别只拥有1/3选票。不平衡型即某一大党长期独占多数,其他各党都竞争不过,如日本自民党。S.亨利格按政党不同政治倾向,把政党分为右翼、中右、中左、左翼,再依各党所得不同票数的百分比,把政党制度分为北欧型(指中右和中左政党占优势)、南欧型(指中右和左翼政党占优势)和日本型(中右政党占优势,中间派次之,左翼最小)。西方学者对政党制度的上述5种分类法,以第一种最为流行,为大多数人所采用。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摘要: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其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因此,了解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英国议会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产物,不仅对英国意义非凡,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采用和借鉴,在世界民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历程;影响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 自11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13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并与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1215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它被称之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对它赋予了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 但约翰王并未实行这个宪章,并且准备对贵族进行新的战争。1258年,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贵族武装冲入王宫,亨利无奈,被迫于当年6月在牛津召开了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又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献,首次提出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公开宣布王权处

英国政党英文大纲总结

Political parties in Britain Before the mid-19th century politics in the United Kingdom was dominated by the Whigs and the Tories. These were not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modern sense but somewhat loose alliances of interests and individuals. The Whigs included many of the leading aristocratic dynasties committed to the Protestant succession, and later drew support from elements of the emerging industrial interests and wealthy merchants, while the Tor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landed gentry,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the Church of Scotland. By the mid 19th century the Tories had evolved into the Conservative Party, and the Whigs had evolved into the Liberal Part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Liberal Party began to pursue more left wing policies, and many of the heirs of the Whig tradition became Liberal Unionists and moved closer to the Conservatives on many of the key issues of the time. Conservative Party (in 1833) Labor Party (in 1900) Social and Liberal Democrats (since 1988) Conservative Party The Conservative Party, officially the 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 is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 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 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 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 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浅析英国的分权制度

简介:在新课改下,我们用教材来教知识,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死知识。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一篇教学反思,短小精悍,在学完近代英国政体后,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能力的提高,将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范例。 浅析英国的分权制度 许炳贤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进入高潮时期,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以防止专制,这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利器。但在实践中,真正将孟德斯鸠思想付诸实施的首先是在美国,先进制度的创立也造就了美国的繁荣与强大。 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政体,立法权赋予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联邦法院。与美国相比,英国的分权体制似乎不太清晰。尽管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当时英国的宪政大加赞赏:认为三权分立是英国公民自由的保障。但事实上,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凸显的是二权分立——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内阁首相,其原则体现了集体负责的精神,本质上是给内阁与议会制定的一个游戏规则。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英国的司法权跑到哪里去了?这也是学生在学完美国后不断在思索的问题。 数百年来,英国两权混合,司法权归于立法机关议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构成英国的历史传统。英国议会分上议院(贵族院)和下议院(平民院),由上议院中的法律贵族行使最高司法权。理论上,上议员(除司法议员)有权参与审案,司法议员有权参加立法。但实践中,司法议员不参加立法,其他议员不参与审案,这两部分议

员分工明确。所有的司法议员都经过独立机构的遴选,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司法议员一经任命,终身任职,非经两院联合弹劾不受罢免。因此,英国的司法机制在制度层面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但历年来,英国这种隐形的三权分立模式,备受抨击,在不折不扣贯彻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美国人看来,这简直是难以理喻的“怪癖”。近年英国在政体上也追随美国,自2003年,英国启动宪政改革,2009年正式设立最高法院,这个被孟德斯鸠认为权力制衡最彻底的国家,终于在形式上实现了三权分立。

18世纪英国现代政党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8世纪英国现代政党制度 篇一:20xx上半年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 被后人誉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1.0分 窗体顶端 a、 狄德罗 b、 莱布尼兹 c、 牛顿 d、 康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2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爱人如己 b、 因信得福 c、 因信称义 d、 爱邻如己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 涂尔干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 1.0分 窗体顶端 a、 德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 关于“百科全书派”,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它产生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b、 它仅仅是一个文学流派 c、 它的核心和以狄德罗为中心的唯物论者d、 它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5 《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加尔文 b、 闵采尔 c、 亨利八世 d、 马丁·路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6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1.0分窗体顶端 a、 胡塞尔 b、 黑格尔 c、 尼采 d、 叔本华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7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 1.0分 a、 孔德 b、 孔多赛 c、 达尔文 d、 培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出自()。1.0分 窗体顶端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9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特点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自觉性 b、 统一性 c、 利他 d、 可普遍化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10

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之比较研究

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之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制度的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具体地、历史地分析比较这两种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在比较研究鉴别的基础上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从而显示出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有着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主要是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等。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一般采用多党制或两党制。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有根本区别。对中西政党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借鉴西方政党制度,对我国的现代国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认识这些区别对我们立足中国国情, 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多党合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差异 ( 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政党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由一定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它是一个国家国情的客观实际的产物。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 是西方国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只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 。如法国、意大利, 一般采用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为主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合内阁的形式共同执政; 英国和美国, 形成了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垄断政权的格局, 建立了所谓的两党制。究竟选择多党制还是两党制 是由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条件而定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体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我国在辛亥革命后, 曾试图实行西方式的多党竞选和议会内阁制,结果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1927年后建立的国民党一党制,于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垮台而告失败。实践表明,西方式多党制和国民党的一党制均不符合中国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注定是要失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正式形成。我国民主党派主要产生于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各民主党派曾试图走西方式道路,但在国民党残酷迫害民主人士的严峻形势面前,各民主党派经过反复的探索与思考,逐渐抛弃了中间路线,抛弃了对国民党不切实际的幻想,走向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因此,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产物,是中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是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1] ( P205) (二)、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简述英国议会的形成

简述英国议会的形成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它的形成反映了英国民主进程。 英国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是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大宪章》。《大宪章》是英国宪法的基础,创造了“法治”这一理念。时至今日,《大宪章》中的3个条款目前仍然有效,包括保证英国教会的自由,确认伦敦金融城及其他城镇的特权,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有合法的审判才能被监禁。1215年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条文是第六十一条,即所谓“安全法”。根据该条的规定,由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这种权力是出自中古时期的一种法律程序,但加之于国王却是史无前例。它所最为关注的是对贵族、自由民的财产保障和人身保障。这是它的核心,也即为,它以明文的方式对自由民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作出了规定。《自由大宪章》共63条,其中就有21条论述财产权。自此之后,无论是《权利请愿书》还是《权利法案》都未忽略这一点,就是排斥国王对于私人财产权的可能的侵害。“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谚语体现了财产权首先应该使不受政治权力侵犯的权利“普遍的、平等的、个人化的财产权与专横的政治权力是完全对立的。承认每个人的财产权就意味着统治者的权力要从根本上受到节制。” 1258年,约翰儿子亨利三世再次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郡法庭设4名骑士组成陪审小组;由贵族组成一个永久性的15人会议,参与国家管理,国王在处理国务的时候必须遵从劝导,大会有权利指定首席法官、秘书长和财政大臣;每年举行三次大会议,没有大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增加新税,不得没收、分配、监护土地。亨利三世不得不接受条例,向教会屈服,1260年以后他基本

浅析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政治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b10432123.html, 浅析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政治文化 作者:贺文涛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6期 [摘要]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并且英国政治制度有它自身的特点,这种政治制度的形成也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本文是在简述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分析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促使它政治制度产生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英国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150-02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用它的科技和文化给全球带来了原子弹爆炸般的冲击。英国是独立的岛屿,与其他大陆有大海这道天然的屏障,为英国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地理环境,避免了频繁的战乱,让其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壮大自己。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与此同时英国拥有一支强大海军,国内市场的狭小迫使它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① 要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首先就要了解英国的宪法。大部分学者都承认英国有宪法,只是有自己的特点,不像大多数国家那样汇编成一部法律文件,而是由分散的宪法性法律、惯例等组成。国外学者称之为“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只有在认识宪法的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英国的政治制度。 一、英国议会 议会作为英国的重要组织机构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议会至上”的原则。英国议会由英王、上议院、下议院共同组成。议会和内阁虽掌握实权,但议会由英王、上院和下院组成,其中上院是贵族院,是主要西方国家中唯一以贵族政治为基础的政治机构。②英王无实权,代表贵族制的上议院和代表共和制的下议院经过了长时间的争斗,权力逐渐从上议院转移到下议院。英国议会的权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立法权、财政监督权、行政监督权和司法权。其中司法权由上议院独有,它可以审理贵族的案件,也可以审理下议院的弹劾案。根据法律,立法权、监督政府财政和行政的权力归属于下议院。1911年《议会法》确认了下议院 的政治优势地位,作为一个惯例,首相必须来自下议院,内阁成员也很少由贵族担任。③ (一)立法权是议会最重要的权力

英国议会制

英国议会制的上下两院分别有什么作用及权利?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国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议院议员不由选举产生,部分是世袭贵族。 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一年。 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权是立法、监督财政和政府。 英国全国被划分为多个选民人数基本相同的选区(选区的划分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决定),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下议院议员。大多数选区议员是一个政党的成员,但是没有政党背景的人士也可以参加选举。 通常情况下,英国下议院总有一个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该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下议院第二大党的领袖则成为反对党领袖。 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威斯敏斯特体系)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国。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 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于1997年5月2日起执政),他必须得到下议院的支持,“君临议会”(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国的国家主权。 政府对议会负责,回答议会质询。政府提出的任何议案如果未获议会通过,就将可能面临议会的不信任动议,而这项不信任投票一旦通过则将迫使首相或宣布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实践中,各政党指任一名“党鞭”,以保证所有该党的议员根据党的政策投票;这确保了一个在下议院中有较大比例优势的政党能够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但是一个只在下议院拥有微弱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甚或是一个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就会比较脆弱,有时为了保持政府不垮台必须诉诸极端的措施,例如将生病的议员“抬进”(wheeling in)议会投票来确保取得多数。 1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英国是西方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度的国家,议会制度对英国乃至西方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由上院(贵族院)、下院(贫民院)和国王共同组成,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上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教会大主教和主教组成,共669名议员,没有任期限制。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共659名议员,任期5年。国王虽然被看成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和“国家的化身”,但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却处于“临朝而不理政”的地位,仅具有国家的象征意义。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的特点,议会曾经拥有几乎是无限的立法权,法国人瑞洛姆曾有一句名言来说明英国议会的万能:“在法律上它什么都可以做,除了把女人变成男人外。” 一、议会的萌芽与产生 宪政史学家罗·巴特认为:英国“议会根源的最深处藏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盎格鲁——萨克逊部落的原始民主制对国王的权力有一定的约束: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必须服从习俗。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萨克逊人乘乱入侵不列颠,随之产生了由少数有影响的权贵要人组成的“贤人会议”,由于参加会议的成员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社会贤哲,故称为“贤人会议”。“贤人会议”有五大职能:一是选举、废黜国王;二是审判大案;三是表达民情;四是协商国务;五是协商立法。据历史学家考证,整个盎格鲁——萨克逊时期,国王在做任何决定前都要征得贤人会议的同意,没有一位国王是在未先征得贤人会议的意见和同意时就独自决断一件大事的。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三) (2007-01-03 15:22:00) 转载▼ 三1867年议会改革 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英国选举制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腐败选区”仅仅缩小了数目,仍然存在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 英国在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发展更为迅速,已经取得政治地位的关于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采用自由主义政策,借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工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必然要求增强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力以制定符合自己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然而在资产阶级为自己的利益浴血奋战的同时,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也在争取自己的权利。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就是突出的一例。虽然总体上来看,这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迫使资产阶级作出了一定的让步。1842年议会通过“矿工法”;1844年通过了“工厂法”;1847年又通过了“十小时工作法”。工业阶级势必继续奋斗。

但当时无论是自由党上台,还是保守党执政,均是只做表面文章。仅仅口头上承认选举制度确实已有改革的必要性,但未做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1857年,英国爆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后,工人运动在1859—1860年伦敦建筑工人罢工以后开始复苏,工人阶级作为有组织的力量又表现出来,工人群众要求实现普选权的运动又逐渐恢复。 自由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极力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以拉拢选民,保守党却坚持改革,以限制选举,借以避免威胁到其在议会中的席位。但是却遭到群众的极力抵制。在工业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保守党内阁为保有统治地位,争取在下届议会选举中不至于失去议会多数,不得不表示同意支持改革。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8月15日,法案正式成为法律。 1867年改革法案规定:重新调整选区,取消四十六个“腐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进一步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在城市中凡缴纳贫困救济金的房主和年缴纳十镑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享有选举权;乡村居民凡每年有无镑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十二镑地租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这次改革,使选举人数由135万增加到250万。但英国广大劳动人民仍被剥夺了选举权,广大妇女都没有选举权。 1867年议会改革虽然没有第一次议会改革那样激烈,但是仍具有重要意义:(一)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

英国的两党制

英国的两党制 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 (2)英国议会内阁制中两党制的特点: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形成的因素 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稳定的两党竞争体制,而别的政党无法插手政治呢?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 (1)制度的因素 。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建立和生存。此外,美国的单一行政长官制也有利于两党的形成和发展。总统职位通过总统选举产生,而不受各政党在国会占有席位多少的影响,总统选举人团的产生是“胜者全得”,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因而引起政党的两极化。在美国,由于联邦制的特点,各州州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 (2)历史二元因素 。两党制是美国社会结构利益双元性的产物,美国建国初期以来每次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之争导致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产生。经济利益之争也导致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及其种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20世纪城乡利益的冲突又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 (3)政治文化因素 ,英美两国选民观点中庸、适度、不走偏激,善于妥协,视政治为妥协的艺术。两国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协的必要性、短期实用主义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条主义的务实性。另一方面,在两国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识。大多数国民认可洛克和麦迪逊关于个人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拥有私有财产权利的观点,很少有人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政党之争不在于选择公有制或私有制,而在于怎样分配资源和财富问题。 两党制的特征: 第一,主要政党多为掮客政党而非使命政党。 第二,主要政党关心争取所有选民,因此它们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些阶级或阶层之中。 第三,主要的政党多为中庸政党,它们试图提出不让任何主要的选民团体严重失望的政治纲领。

英国三大党派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并结合自己观点

. What are three big parties in the UK? What are som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among the three parties? Compare with the party in China and comment on them The 3 big parties in the UK are the Labor party, the Conservative party and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These 3 parties have similarities in some aspects.To begin with,they all support the capitalist system.Besides, they all are the active participants and supporters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Most importantly,they share some similar beliefs in their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ideology. When it comes to dissimilarities,these 3 parties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and they each take different economic policies during their administration so that the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social economy.Different from the Liberal Democrats Party,which emphasize the need to change the Britain’s co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o make the government more democratic and accountable,the Labour party believes that a society should be relatively equal in economic terms, an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distribute the wealth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and provide a range of public services.While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s basically the party of the individual, p rotecting the individual’ s right to acquire wealth and to spend it as he/she want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Britain is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The n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consists of the cabinet and the parliament.A king or a queen is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the country’s power. Compared with Britain,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unique.With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s the core,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is China 's fundamental political system.And other parties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affairs.This is a result of many years’ practice,and people finally found that this is the best way for China. As we can see, Britain and China are different in political systems.The Britain has its own way to manage the country,whil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China also has its special way to develop.Though the ways are different,they are the most suitable for countri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