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党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32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责任内阁制、政党制度(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权利法案》内容: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同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等。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共同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权利法案》是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光荣革命”前。
英国国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
“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也随之加强。
18世纪以后.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l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罗伯特?沃波尔(又译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责任内阁制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进举。
(3)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之一,英国最初的两个主要党派是自由党和保守党,又被叫做辉格党和托利党。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主要的执政党是自由党。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不再受推崇,取代自由党的是工党,英国的两大党派随之变成了保守党和工党。
英国和中国的比较一、政治政党体制英国的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政党主要有保守党、工党、自由民主党。
(1)保守党是执政党,该党曾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
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盟,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
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
(2)工党是主要反对党。
1900年成立。
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月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
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
(3)自由民主党,1988年3月成立。
2010年5月自由民主党与保守党联合组阁,上台执政。
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
另外,英国的政党制度类型是两党制。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政党主要分为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中国台湾地区有政党中国国民党。
(1)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一般十八岁可入党,不退,标志为党徽,人员称为中共党员、共产党人等,简称党员。
(2)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
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3)中国国民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由孙中山先生创立。
于1945年完成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大业。
1949年12.11总部由南京迁往台北至今,是台湾最大的政党。
二、教育体制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
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
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
英国政党制度之反对党英国两党制形成一个受到有效监督的政府。
“女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的存在,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后备政府,以便一旦选民要求改变政策时,反对党便可接过政府的责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政府受到了有效的监督。
反对党的真正目的是要在下次大选中击败现执政党,以便上台执政。
因此,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挖空心思挑政府的“毛病”,即认真审查、批评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必须反对那些不必要的、极端的、甚至可能会为独裁政府打开方便之门的政策或议案,同时必须揭露政府侵犯选民个人权利的行为以及政府官员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由于反对党具有独立性,它在执行这一任务时,绝不会留任何情面,也不会瞻前顾后,缩首畏尾。
反对党一方面可以通过议会的辩论和质疑,对政府的不适当的活动进行追究,要求政府作出认真、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在议会之外,反对党又可通过中央或地方党组织,利用媒介和公开会议等手段进行宣传和监督。
同时,由于反对党的活动也是旨在上台执政,并且是在英国宪法的许可范围之内,所以它所提出的批评,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责任心,不能只从本党利益出发;而且它的批评必须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便取信于民。
由于反对党的存在,政府必须小心谨慎,尽职尽责,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
“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一语出自约翰·霍布豪斯之口。
1887年霍布豪斯在《爱丁堡评论》上发表一篇书评,文中首次使用“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这一说法,后被广泛使用,被誉为19世纪英国统治艺术的最大成就,即一个在野党对国家制度具有完全的忠诚,同时又自称为这个国家的政府的反对者,组织“影子内阁”,随时准备取而代之,上台执政,更好地为英王陛下效劳,替选民说话。
这种执政党和反对党通过普选和平竞争,相互“拆台、补台”,而不损害、动摇国家根本制度和安定局面,实行“多数统治、保护少数”这种政党制度,受到西方普遍推崇,认为这种政党政治很民主,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种巧妙的、高明的统治手法。
英国的两党制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
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形成的因素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稳定的两党竞争体制,而别的政党无法插手政治呢?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1)制度的因素。
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胜者全得”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
(2)历史二元因素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
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
20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
(3)政治文化因素,英美两国选民观点中庸、适度、不走偏激,善于妥协,视政治为妥协的艺术。
两国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协的必要性、短期实用主义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条主义的务实性。
另一方面,在两国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识。
分配资源和财富问题。
两党制的特征:第一,主要政党多为掮客政党而非使命政党。
第二,主要政党关心争取所有选民,因此它们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些阶级或阶层之中。
第三,主要的政党多为中庸政党,它们试图提出不让任何主要的选民团体严重失望的政治纲领。
第四,政党之间的差距不大。
两党制的优点:第一,两党制是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第二,两党制比较公平,鼓励竞争;它鼓励政府更换,能够有效地防止任何一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无限期地垄断行政权力,保障民主的持续和发展;第三,两党制被视为是鼓励温和政治活动的体制,为了赢得竞选,两大政党必须争取为数甚众的中间阵营。
1,特征:政党体系由两大政党组成,两党皆有相近的竞选实力可以组成政府2,优点第一,两党制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
英美政治制度特点及文化基础比较一、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基础(一)英国政治制度特点1. 议会至上。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英国议会还有“议会之母”之称。
在英国,议会既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也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它由英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平民选举产生。
权力重心渐渐向下院转移。
虽然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实质上是英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并渐渐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但在法律上,英国议会的地位是最高的。
2. “影子内阁”。
英国在政党制度上目前实行两党制,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组阁,这与美国看似并无太大区别。
但其比较特别的是,当一党执政时,在野党即反对党便组织“影子内阁”,监督执政党的立法,行政等行为,参与协商决策,并领取国家支付的薪水。
英国反对党的这种特殊的地位构成了英国政治独特的风景线。
3. 女王的独特作用。
英国宪政,规定女王为国家元首。
英国女王虽然并无什么实质权力,但她却有着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
首先,她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在英国人心目中,女王是全体英国人民和英国文化的代表。
其次,女王在政治中的中立形象,使其成为英国各政治势力冲突的协调者。
最后,女王丰富的政治经历,为每一任首相提供正确的政治见解,有着其他政治家望尘莫及的经验和知识。
(二)英国政治文化:崇尚法治、善于妥协英国的政治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科学理性与宗教哲学、贵族精神与公民精神相互矛盾、相互融合。
其中保守主义占主导又夹杂着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并不是一味顽固地反对进步,而是对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稳重态度,即“有保留地变革”;激进主义则从其产生之时就带着回归自然的倾向,在它超前发展的历史意识中保留着潜在的传统主义因素。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共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任何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都与其政治文化息息相关。
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他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
英国和中国的政党制度有何不同?政治制度是每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制度会影响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英国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拥有完全不同的政党制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英国和中国政党制度之间的差异。
一、英国政党制度英国政党制度是基于议会民主制的,也被称为“西敏制”或“议会制”。
政治权力分为三个部分:行政、立法和司法。
行政权力由政府拥有,立法权力由议会拥有,司法权力由独立的法院拥有。
英国的政党制度是由主要两个政党掌握,即执政党和反对党。
执政党通常由国会大选中赢得最多席位的党派组成。
反对党由其他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组成,他们通常面临着批评和挑战。
英国政府的过程是相对开放的。
议会负责立法,政府负责实现立法目标。
议会和政府都需要民主选举,以获得合法的权力来代表选民。
同时,媒体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实时地监督政府的工作。
二、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是基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全国委员会代表了各个政党、团体和人民的意见,以协商形式进行政治决策。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拥有革命历史和强大的组织力量。
其他政党也被允许参与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作,并在一些地方参加选举。
中国政府的过程相对比较封闭,政治决策通常由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议会制定。
媒体的自由度被限制,需要按照指定格式进行发布,同时中国政府也对媒体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
三、结论英国和中国的政党制度有很大的差异。
英国的政党制度更加开放和透明,而中国的政党制度更强调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这种差异在政治和经济发展上都会产生影响。
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需要考虑许多不同的因素。
政治实践和经验对于制度建设也非常重要。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政治协商和合作,为每个国家的发展带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上议院议员是世袭或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
下议院议员则是由选举产生的,两个党通过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的党来组阁,代表资产阶级行使国家权力,掌握行政权,也由它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这个党是执政党。
在议会选举中获少数席位的党,可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动,这是党就是在野党。
英国的国体则应为“资产阶级专政的立宪君主国”。
英国是采用君主立宪制为管治国家的制度,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和其他15个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在名义上,这些君主领地不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但也是由联合王国政府来管理其国防和外交事务,包括由联合王国议会为这些领地立法。
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高级神职人员等。
并有召集、停止、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
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论近代英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特征许洁明一谈到英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几个概念是必须先弄清楚的。
关于政党,在西方大多将其功能归结为:组织群众选举,统一和调动公民群众,聚合各种社会阶层为本党谋利;为国家政治机构补充公职领袖,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是组织“自由民主的政府” 。
他们虽然也承认政党的阶级属性,但更强调政党的选举、执政、立法和监督等职能。
他们还认为,选举制度和议会制度是政党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
笔者认为,这是考察英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出发点。
关于政党政治则是指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政党构成了国家政权的核心,政党的活动和政党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集团和阶级利益是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
政党政治是对君主政治和贵族政治而言的,君主政治和贵族政治是依靠血缘纽带和君臣依附关系控制国家政权,政党政治则淡化了这种血缘纽带和君臣关系,以利益和思想的趋同性为基础的政治集团控制着国家的权力机构。
严格地说,政党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在现代国家中,政党有组织地参加国家管理的制度,它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体系。
从社会学角度说,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非预向性的历史过程。
然而,作为一种运作机制,政党制度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它构成了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及个人在政治斗争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一种人际关系体系。
在政党制度这个相对恒定的架构中,政党和政党・134・ 梅尔・皮特:《西欧政治制度》第1卷,I.M air P eter,T he W est Europ ean Par ty Sy stem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导言。
政治则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政党、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产生的时序一般为:先有政党和政党政治,两者的发展是同步的,不可分割的,尔后才是政党制度的确立。
在英国,王权的衰落过程缓慢而隐晦。
英国两党制与美国两党制的比较【摘要】:两党制是指在一个政治系统内,由两个主要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交替掌握政权的政党制度。
两党制通常情况是:一个党在定期举行的大选中获得了议会的多数议席或取得了总统的职位,上台组织政府,掌握国家权力,成为执政党,另一个党就成了反对党或在野党。
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英两国。
但是,美国的两党制和英国的两党制两者之间有不少异同。
研究他们之间的异同,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党制;政党;相同点;区别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类型主要有两党制、多党制以及一党制或单党制。
而英美两国是两党制的国家,英国是最早出现现代政党和最早创立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
一个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一个是当今的超级国家,两国家的政党制度对于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英美两国的两党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一、英国的政党制度(一)、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执政时期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英国逐渐形成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的宪法惯例,从而使内阁被议会多数党控制。
辉格党和托利党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为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两党从议会内的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这是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
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彻底改变了下院与上院、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国王成为虚君,削弱了上院的权力,提高了下院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党制。
第三阶段——两党制逐步完备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两党制逐步完备。
保守党于1907年首创影子内阁,以后凡在大选中获得下院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则成为法定的反对党。
英国的两党制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
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形成的因素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稳定的两党竞争体制,而别的政党无法插手政治呢?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1)制度的因素。
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胜者全得”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
(2)历史二元因素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
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
20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
(3)政治文化因素,英美两国选民观点中庸、适度、不走偏激,善于妥协,视政治为妥协的艺术。
两国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协的必要性、短期实用主义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条主义的务实性。
另一方面,在两国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识。
分配资源和财富问题。
两党制的特征:第一,主要政党多为掮客政党而非使命政党。
第二,主要政党关心争取所有选民,因此它们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些阶级或阶层之中。
第三,主要的政党多为中庸政党,它们试图提出不让任何主要的选民团体严重失望的政治纲领。
第四,政党之间的差距不大。
两党制的优点:第一,两党制是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第二,两党制比较公平,鼓励竞争;它鼓励政府更换,能够有效地防止任何一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无限期地垄断行政权力,保障民主的持续和发展;第三,两党制被视为是鼓励温和政治活动的体制,为了赢得竞选,两大政党必须争取为数甚众的中间阵营。
1,特征:政党体系由两大政党组成,两党皆有相近的竞选实力可以组成政府2,优点第一,两党制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
英国政治制度介绍(一)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7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
17世纪70年代出现了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宫廷党和乡村党,后演变为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备政党特征。
1688年,由于面临国王专制的共同威胁,两派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这次革命的成功使两派由对立转入并存,并逐步形成了两派轮流执政的宪法性习惯。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
19世纪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阶级利益和宗教立场日趋一致,前者代表主张保护关税、以地产为中心的地主阶层的利益,后者代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力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并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3、20世纪初至今为新的两党制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19世纪末,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
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
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英国确立了新的两党制。
(二)英国两党制的表现形式反对党制度,依据宪法惯例,在下院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党的领袖为政府首相并负责组织政府。
在下院席位次之者则为反对党。
内阁成员全部是同属于一个政党的议员,而内阁的更换必须通过下院大选进行,如果反对党获得多数席位,则由反对党重新组阁执政。
反对党在野时组织自己的影子内阁两党的选民基础传统上有差异,保守党的选民基础主要是垄断财团、企业老板、公司经理、农场主等中上等阶层。
工党则与工会关系密切,工会为工党提供绝大部分活动经费,并对工党领袖、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由于受单一制、议会君主立宪政体以及不严格的分权结构的影响,两党的组织比较严密,权力比较集中,有较严格的党纪约束。
(三)内阁与责任内阁制1、责任内阁制的确立由中世纪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11—17世纪)。
经历了御前会议—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内阁的发展过程,但长期为御用工具。
单位代码学号分类号密级本科毕业论文院(系)名称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年级 2011级学生姓名郝越明宋兆辉指导教师张彬完成日期 2012年8月15日中文摘要英国是欧洲一个大国,它与欧洲大陆隔着一条海峡遥遥相望,说起欧洲就不得不说英国。
自新行路开辟之后,英国经过了英国内战、光荣革命、工业革命、一战、二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至今仍是世界上“一超多强”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英国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引人注目。
在经济部门,他们首先开展工业革命;在科学技术的天国里,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巨星格外耀眼;在语言文字领域,曾被欧洲贵族所歧视的英语目前已起着世界语言的作用;而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英吉利民族的成就也是丰富多彩,异彩部分。
那么英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呢?其发展历程及特点又是如何?当代英国的主要政党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政党与政府、媒体、社会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英国的政党制度。
关键词:政党制度宪法工党保守党ABSTRACTThe United Kingdom is a big country in Europe, continental of Europe across a Strait distant sea, Speaking of Europe would have to say the UK. Themselves on the road to open up the world after the British experiencing the English Civil War,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orld War I, World War II and a series of major events,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pole in the world at an "one superpower and many" pattern. The British is a creative nation and compelling contribution to world civilization. I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they carry ou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specially eye-catching in the science andtechnology of the kingdom of heaven, Newton, Darwin, science superstar; discrimination by European nobility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English currently plays the role of world langu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s political system,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English Nation colorful splendor part.So what is British party system? And how its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haracteristics? What is the contemporary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K and its main feat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government, the media, society, how is it? With these questions,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study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the United Kingdom.Keywords:System of political parties,Constitution, Labour, Conservative目录一、英国国家概况 (4)(一)国家建立 (4)(二)宪法颁布 (5)二、英国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国政党制:一、第一次议会改革前的政党政治及其特点阎照祥先生以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为界,认为从光荣革命到1830年,英国政党组织发展曲折,呈现出若干阶段性特点。
第一阶段:立宪君主制初建时期,这时议会中下院议员不是简单地划分为两个政党。
就组合方式来看,基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由海陆空军军官和政府官员组成。
第二类体现为一个或几个贵族为核心的家族式小集团。
其中部分集团属于辉格党或托利党。
第三类主要是未参加任何党派的乡绅。
他们分别被笼统地称为“宫廷党”或“地方党”。
第二阶段:18世纪前期,具体为1714-1760年间,部分辉格党人大权独揽,实行寡头统治。
此时出现了一些反对派。
但反对派的组织情况相当复杂,缺少众望所归的领导者。
第三阶段:乔治三世在位前期,辉格党分裂为4个派别:纽卡斯尔派、坦普尔派、格兰尔派和“布鲁茨伯里帮”。
出现“有组织的反对党”——罗金厄姆派。
第四阶段: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辉格党分裂,导致托利党人占了优势地位,造成了数十年的托利党寡头统治。
第五阶段:19世纪初,政党组织工作加强,督导员制度形成。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英国政党呈现出4个特点:1、局限性,即各党派主要在议会中活动;2、分散性。
表现为党派林立,派系庞杂。
3、断续性,或称非连续性。
政党分裂、重组,导致这一时期没有两条前后一贯的、平行的政党发展沿袭线;4、不稳定性。
政党产生消失或规模变化,都很频繁。
但不可否认,这一时期政党在组织方面也显露出由封闭向开放、由分散向集中、由断续性向连续性、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第一次议会改革后的政党制度及其发展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初步改变了英国下院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动摇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优势地位。
尽管如此,1832年议会改革仍然是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阎照祥先生将之视为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
这次改革暂时调整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打开了议会大门。
从“光荣革命”到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缓慢的、轻微的。
英国社会制度
英国的社会制度涵盖了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
一、政治制度: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政府由议会多数党组成。
英国政治制度强调民主、法治和责任,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经济制度:英国的经济制度是混合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政府宏观干预和市场自由竞争相互补充。
三、教育制度:英国的教育制度历史悠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英国还拥有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
四、医疗卫生:英国的医疗保健服务覆盖面广、质量高,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五、社会福利:英国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部分,旨在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六、宗教信仰:英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
七、文化与艺术:英国是世界上文化与艺术最为繁荣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世界级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剧院等文化机构。
八、法律体系:英国法律体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之一,对世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英国的社会制度,并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如需更多相关信息,建议阅读英国社会制度方面的专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