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年产100万吨电炉炼钢车间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4.94 MB
- 文档页数:83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论文标题:高炉炼铁系统设计作者:凌宗峰学校名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冶金技术年级:07冶金技术指导教师:冯博楷日期:2010。
4。
1目录内容提要与关键词¨¨¨¨¨¨¨¨¨¨¨3手抄在论文本上,最后再根据内容补填目录,要求手写!正文¨¨¨¨¨¨¨¨¨¨¨¨¨¨¨¨¨4参考文献¨¨¨¨¨¨¨¨¨¨¨¨¨¨¨¨58摘要本设计要求建年产量为200万吨生铁的高炉系统。
高炉车间的七大系统:即高炉本体系统、上料系统、渣铁处理系统、喷吹系统、送风系统、除尘系统和冷却系统都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高炉炼铁是获得生铁的主要手段,是钢铁冶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炉是炼铁的主要设备,本着优质、高产、低耗和对环境污染小的方针,在预设计建造一座年产生铁200万吨的高炉炼铁系统,本设计说明书详细的对其进行了高炉设计,其中包括绪论、工艺计算(包括配料计算、物料平衡和热平衡)、高炉炉型设计、高炉各部位炉衬的选择、炉体冷却设备的选择、风口及出铁场的设计、原料系统、送风系统、煤气处理系统、渣铁处理系统、高炉喷吹系统等。
设计的同时还结合国内外相同炉容高炉的一些先进的生产操作经验和相关的数据,力争使该设计的高炉做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大型化,以期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高炉;炼铁;设计;煤气处理;渣鉄处理;1绪论1。
1概述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钢铁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志。
年产量500万吨高炉炼铁车间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绪论1.1 高炉炼铁的任务及工艺流程 (8)1.2 高炉生产的特点及优点 (9)1.3 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9)2炼铁工艺计算2.1 配料计算 (10)2.2 物料平衡计算 (12)2.3 热平衡计算 (15)3高炉本体3.1 高炉炉型 (19)3.2 高炉炉衬 (20)3.3 炉体冷却方式 (21)3.4 冷却系统 (24)3.5 高炉钢结构及高炉基础 (25)4 炉顶装料制度4.1 并罐式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29)4.2 均压装置 (31)4.3 探料尺 (32)5 供料系统5.1 矿槽、焦槽容积与数量的确定 (33)5.2 筛分 (33)5.3上料系统 (33)5.4 贮矿槽下运输称量 (34)6送风系统6.1 鼓风机的选择 (35)6.2 热风炉的结构 (35)6.3 热风炉常用耐火材料 (37)6.4 燃烧器及送风制度的选择 (37)6.5 热风炉主要管道直径的选定 (37)7.渣铁处理系统7.1 风口平台及出铁场 (39)7.2 炉前设备 (39)7.3 炉渣处理 (41)8 煤气除尘系统8.1 除尘设备及原理 (44)8.2 有关设备 (45)8.3 重力除尘器 (45)9 喷吹设备9.1 设计为喷吹煤粉 (47)9.2 高炉喷煤设备 (48)10车间布置形式10.1 车间布置 (50)10.2 本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形式 (50)结束语 (52)参考文献 (53)1 绪论1.1 高炉炼铁的任务及工艺流程高炉炼铁的任务是用还原剂(焦炭、煤粉)在高温条件下将铁矿石或含铁原料还原成液态生铁的过程。
高炉生产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做到高产、优质、低耗、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高炉生产时借助高炉本体和其辅助设备来完成的。
高炉本体是冶炼生铁的主体设备,它是由耐火材料砌筑的竖立式圆筒形炉体,最外层是由钢板制成的炉壳,在炉壳和耐火材料之间有冷却设备。
江西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设计一座年产350万吨良坯的转炉炼钢车间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冶金工程江西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冶金工程专业06 级(10届)3 班学生肖山题目:设计一座年产350万吨良坯的转炉炼钢车间原始依据(包括设计(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本设计是在学生系统学习钢铁冶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及认真仔细地钢铁厂实地实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课程学习、实习考察使得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设计资料,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设计条件。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急需该方面专业的技术人才。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对钢铁厂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技术条件、冶金计算、冶金设备等实际生产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符合需要的合格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1、厂址与生产能力的选择2、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平衡计算以100Kg铁水为基础进行计算。
3、氧气转炉设计4、氧枪设计5、氧气转炉炼钢车间设计6、车间生产概述7、转炉车间人员编制8、技术经济分析图纸:转炉主体设备图一张;转炉车间平面、剖面示意图各一张。
其中剖面示意图要求用计算机CAD软件绘图。
日程安排:第4周—第6周收集原始资料并进行文献检索,撰写开题报告。
第7周—第10周冶金计算、设备选择计算第11周—第13周图纸绘制及论文编写第14周毕业答辩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1、李传薪主编,《钢铁厂设计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2、戴云阁等,《现代转炉炼钢》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3、王德全主编,《冶金工厂设计基础》东北大学,1998.4、杜挺等编,《钢铁冶炼新工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潘旒淳主编,《炼钢设备》,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
6、陈家祥主编,《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7、其它相关科技期刊文章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院长签字:年月日注:1、本表可自主延伸 2、本表一式两份,一份下达给学生,一份装订在《指导教师日志》中。
学号:HEBEI UNITED UNIVERSITY毕业设计说明书G RADUATE D ESIGN设计题目:年产100万吨1700冷轧车间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指导教师:2012年5月31日摘要由于冷轧薄板具有很高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优良的综合性能,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国民经济中各生产建设领域所必须的材料,尤其是在家电板和汽车板的应用。
本文结合唐钢冷轧薄板厂的相关资料,同时参考了多家现代冷轧厂的资料,设计了年产100万吨1700冷轧车间。
设计内容包括选择轧机形式、确定布置形式、根据典型品种(厚度为1mm)进行压下规程设计和有关计算(力能参数计算、轧辊强度验算和电机能力验算等)。
选择辅助设备(包括镀锌、彩涂线等)。
主设备采用了酸轧联合机组,退火炉选择罩式退火炉,轧机为板形调控灵敏CVC形式。
本设计力图设计出能生产高档家电板和汽车板的冷轧薄板厂,所采用的设备都是经参考相关资料对比后选取的最佳设备,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环保的目标。
关键词:冷轧薄板;酸轧联合机组;冷轧工艺与设备;压下规程ABSTRACTAs cold rolling sheet has high dimensional accuracy, surface quality and excellent overall performance,so it has been more widely used in all areas of production and constrcution,especially in the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motor vehicle plates.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Tangsteel Cold Mill Plant.At the same time ,it refer to other modern cold mill plant.So I design an 1700 Cold Rolling Mill Plant with an annual output of 1 million tons.The component of design includes the choice of rolling mill forms,the arrangement of mills,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varieties(thickness of 1mm)to design the reduction of order and calculation(the parameters of force and energy,the strength of roll and the capacity of electrical motor),the choice of auxiliary equipment(including galvanized line,color coating line).The main equipment uses the continuous picking line coupled to tandom mill.The annealing furnace chooses bell-type annealing furnace.The mills choose CVC rolls to control the shape of sheet.This article tries to design the Cold Mill Plant capables of producing high-grade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motor vehicle sheet.Meanwhile,the equipment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then choose the best equipment to ensure production quality and prodution proceed smoothly,thus achieving the target of excellent qualilty, low cost ,high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Keywords:cold rolling sheet,continuous pickling line coupled to tandom mill,cold roll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reduction of ord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 文献综述 (2)1.1冷轧薄钢板生产的发展史 (2)1.2国内外冷轧薄板的发展现状 (3)1.3冷轧设备种类和特点 (3)1.3.1 轧机 (3)1.3.2 退火设备 (4)1.4冷轧生产的发展方向 (4)2 建厂依据和产品大纲 (6)2.1建厂依据 (6)2.2制定产品大纲 (7)2.2.1 产量及钢种 (8)2.2.2 规格 (8)2.2.3 产品规格详细 (8)2.2.4 产品执行标准 (9)3 酸洗段设备与工艺 (10)3.1酸洗机组的设备 (10)3.1.1 半连续式酸洗机组 (10)3.1.2 连续塔式酸洗机组 (10)3.1.3 连续卧式酸洗机组 (11)3.1.4 酸洗机组的选型 (12)3.2酸洗机组的工艺 (12)3.2.1 入口段 (12)3.2.2 工艺(酸洗)段 (13)3.2.3 酸洗机组的基本数据参数 (14)4 轧钢机类型和布置形式比较选择 (17)4.2轧机的选择 (18)4.2.1 CVC轧机 (18)4.2.2 HC轧机 (19)4.2.3 VC轧机 (20)4.2.4 轧机选择 (21)5 压下规程设计 (24)5.1确定压下规程 (24)5.1.1 原料尺寸 (24)5.1.2 各轧机压下量分配 (24)5.1.3 五机架连轧各架轧机的压下量分配 (25)5.2确定轧机速度制度 (27)5.2.1 轧制速度的确定 (27)5.2.2 轧辊转速的确定 (28)5.2.3 加速度的选择 (28)6 力能参数的计算及空载辊缝的设定 (30)6.1轧制压力的计算 (30)6.2轧制力矩的确定 (34)6.2.1 轧制力矩的确定 (34)6.2.2 摩擦力矩的确定 (34)6.2.3 空转力矩的确定 (35)6.3各机架空载辊缝值的设定 (36)7 电机能力验算 (38)8 轧辊强度校核 (41)8.1确定工作辊和支撑辊的各个重要尺寸 (41)8.2轧辊强度的校核 (43)8.2.1 支撑辊强度校核 (43)8.2.2 工作辊的校核 (43)9 年产量的计算 (47)9.1轧机小时产量 (47)9.3轧机年产量的计算 (50)10 辊型设计 (51)10.1辊型设计概述 (51)10.2轧辊辊型设计 (51)10.3凸度计算 (54)11 金属及其它消耗 (56)11.1金属消耗 (56)11.2燃料消耗 (56)11.3电能消耗 (57)11.4轧辊消耗 (57)11.5水的消耗 (58)11.6蒸汽消耗 (58)11.7氧气消耗 (58)11.8压缩空气消耗 (58)11.9润滑油消耗 (58)12 车间平面布置 (59)12.1轧钢车间平面布置 (59)12.2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59)12.3设备间距的确定 (60)12.4仓库面积的确定 (60)12.4.1 原料仓库面积计算 (61)12.4.2 成品仓库面积确定 (61)总结 (62)参考文献 (63)致谢 (64)引言冷轧是在常温下,对合适的热轧退火带卷进行带张力的轧制压下过程。
100t电炉炼钢车间工艺设计莱钢集团为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新建一条电炉炼钢生产线,炼钢部分建设内容包括一座100t 超高功率电弧炉、两座120tLF 钢包精炼炉,一座120tVD 真空精炼炉,一台5机5流大圆坯连铸机,连铸坯产品规格为Φ500mm 、Φ650mm 、Φ800mm 。
1生产规模及产品大纲1.1生产规模炼钢车间年产合格钢水115万t ,钢坯110万t 。
1.2产品大纲产品以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铁路、军工、核电及风电等机械制造业用钢为主,主要冶炼品种有合金结构钢、碳素结构钢、齿轮钢、弹簧钢和轴承钢等钢种。
2炼钢车间工艺布置及工艺流程2.1炼钢车间工艺布置炼钢主车间由电炉跨、原料跨、精炼跨、三跨组成,主车间各跨间毗邻平行布置(见表1)。
辅助车间主要包括废钢配料间。
2.2炼钢工艺流程图炼钢工艺流程图见图1。
2.3炼钢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炼钢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见图2。
3主要设备组成及技术参数3.1电炉主要技术参数电炉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
3.2LF 精炼炉主要技术参数LF 精炼炉主要技术参数见表3。
100t 电炉炼钢车间工艺设计王保峰,王海燕(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摘要:介绍了莱钢100t 电炉炼钢车间工艺设计的特点、电炉炼钢工艺流程及炼钢工艺和设备采用的先进技术,并对炼钢工艺及设备参数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电炉;LF 精炼炉;VD 精炼炉;工艺设计中图分类号:TF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6988(2018)04-0050-03Process Design of 100t EAF Steelmaking WorkshopWANG Baofeng,WANG Haiyan(Shandong Provinc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o.,Ltd,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100t EAF steelmaking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in Laiwu Steel,the EAF steelmaking proces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and the steelmaking process and equip -ment parameters are described.Key words:EAF;LF;VD;process design收稿日期:2018-05-15作者简介:王保峰(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炼钢工艺设计及设备管理工作.表1炼钢车间厂房参数表跨间名称主要尺寸/m 吊车吨位×台数跨度长度轨面标高配料一跨302521416t 电磁吊×4配料二跨302521416t 电磁吊×4配料三跨301681416t 电磁吊×2电炉跨3025230.5280t/80t 桥吊×1160t/40t 铸造吊×150t/10t 桥吊×1原料跨242283650t/10t 桥吊×132t/5t 桥吊×1精炼跨3022833240t/75t 铸造吊×2工业炉Industrial Furnace第40卷第4期2018年7月Vol.40No.4Jul.201850万方数据。
毕业设计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献综述 (2)1.3现代电弧炉炼钢技术 (6)1.4电弧炉炼钢的发展趋势 (7)1.5电弧炉装备技术未来的创新发展 (7)1.5.2我国正进人电炉炼钢高速发展时期 (8)3.4.1、炉料入炉 (14)第四章建设所选电弧炉炼钢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4)电弧炉车间设计 (19)1.1电炉车间计算 (19)11..1电炉容量和座数的确定 (19)1.1.2电炉车间生产技术指标 (19)参考文献.................................................................................................................................................. 致谢..........................................................................................................................................................摘要错过了工业革命,我国的钢铁实业一直落后。
每一个学子都应该了解钢铁的形成,发展,前景,以及趋势。
上个世纪,电弧炉炼钢是如何进入钢铁行业,是谁造就了其建立的伟大之举。
相信经融危机的影响早已波及到钢铁行业,如何才能高效,合理,环保,绿色的进行生产,这是我们应该关心的话题。
电弧炉炼钢技术已有100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炉炼钢才有较大发展,在最近的20年,电弧炉炼钢技术发展尤为迅速,电弧炉的应用带来了炼钢技术的革命。
目录绪言第一章设计方案 (1)1.1 设计概述 (1)1.2 产品方案 (2)1.3 产量计算 (4)1.4 新技术、新设备的选择说明 (14)1.5 工艺流程及车间的组成………………………………………….………15第二章电弧炉设计 (17)2.1 电弧炉炉型及其尺寸计算 (17)2.2 炉子变压器功率和电参数的确定 (22)第三章连铸设计 (26)3.1 车间设备及参数的选定 (26)3.2 连铸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27)3.3 连铸车间的工艺布置 (31)第四章车间布置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33)4.1 炉子跨 (35)4.2 原料跨 (42)4.3 浇铸跨 (45)4.4 精炼跨间布置 (48)第五章电炉炼钢的经济技术指标 (53)5.1 产量方面 (53)5.2 质量方面 (53)5.3 品种方面 (53)5.4 成本方面 (54)第六章专题研究 (55)6.1 开发背景 (55)6.2成形耐火涂料的特性和性能 (56)6.3耐火涂料层的涂敷作业 (58)6.4结束语 (58)参考文献 (59)绪言本次设计是根据娄底地区条件设计年产量为70万吨电弧炉炼钢车间,该地区矿藏丰富,水源充沛,交通发达,设计炼钢车间条件比较合理。
同时在该地区建厂不仅是本地区工业发展的需要,也为本地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拉可靠保证在本次设计中。
考虑到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方向,更加为能够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优质钢,合金钢等特钢品种,本次设计中采用现在比较先进的炼钢技术。
尽量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建设一流的现代炼钢车间。
如:在本次设计中。
电炉中采用二次燃烧技术,吹氧自动系统。
连铸车间中,采用全程保护浇注,电磁搅拌系统,结晶器液面控制仪,汽水喷雾冷却等先进技术,为企业的高产量,高质量发展创造拉条件,将为企业本身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丰富的经济效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年产100万吨热轧板带钢车间设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年产100万吨热轧板带钢车间工艺设计摘要钢铁业是一个国家基础工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较快,工艺结构逐步改善,但生产专业化自动化程度低,技术不够先进等等,导致还有很多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热轧板带钢在国内市场的需求空间越来越大,为弥补我国宽带钢供应不足而设计此热轧带钢车间。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车间设计年产量热轧钢卷100万t;钢种有普碳钢,优质钢和低合金钢;产品规格为1.5~25.4㎜×1000~1900㎜。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及生产能力计算,车间平面布置,环境保护等。
本车间采用常规半连轧工艺。
板坯全部采用连铸坯。
为减少坯料规格,简化轧制程序,采用定宽压力机。
为提高产品质量,精轧机各架全采用CVC轧机。
为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采用VB语言编制了压下规程程序;采用CAD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车间设计,热轧带钢,CVC轧机Annual output of 4.13 million tons of hot rolled flat steel plant process designAbstractSteel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base-industry,it is the important pillar of national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teel industry is developing fast and the sructures of the process is gradually improving, however, the low automatic, insufficient specialized degree, unadvanced technology and other reasons have lead to that many products need imported from abroad.These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 the demand of steel in every fieldhas been greately increased.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a wide strip in short supply, a hot rolling strip mill is designed.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lan descriptions of the requirement, the annual production workshop design about grades of hot rolled steel coils of 4.13 million tons; A kind of carbon-steel, high-qualitysteel and low alloy steel; The product specification for 1.5 ~ 25.4 ㎜ x 1000 ~ 1900 ㎜.Design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products, process,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calculation, workshop layou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tc.This workshop half the conventional rolling process. All the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slab. To reduce stock specifications, simplify the rolling process, USES the fixed width pre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the frame by finishing all CVC rolling mill.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ig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The VB language under the pressure of rules program; Using CAD drawing workshop floor plan.Key words: workshop design, strip, CVC rolling mil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59244455" 摘要 PAGEREF _Toc359244455 \h IHYPERLINK \l "_Toc359244456" Abstract PAGEREF_Toc359244456 \h IIHYPERLINK \l "_Toc359244457" 目录 PAGEREF_Toc359244457 \h IIIHYPERLINK \l "_Toc359244458" 1 概述 PAGEREF_Toc359244458 \h 1HYPERLINK \l "_Toc359244459" 1.1 热轧板带钢发展史 PAGEREF _Toc359244459 \h 1HYPERLINK \l "_Toc359244460" 1.1.1 热连轧板带钢的种类和用途 PAGEREF _Toc359244460 \h 1HYPERLINK \l "_Toc359244461" 1.2 板带钢生产技术发展趋势PAGEREF _Toc359244461 \h 2HYPERLINK \l "_Toc359244462" 1.3 轧钢的发展状况 PAGEREF _Toc359244462 \h 2HYPERLINK \l "_Toc359244463" 1.3.1轧钢装备的发展状况 PAGEREF _Toc359244463 \h 3HYPERLINK \l "_Toc359244464" 1.3.2 轧钢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PAGEREF _Toc359244464 \h 3HYPERLINK \l "_Toc359244465" 1.3.3 轧钢生产中节能技术的研究 PAGEREF _Toc359244465 \h 3HYPERLINK \l "_Toc359244466" 1.3.4 轧钢技术发展前景 PAGEREF _Toc359244466 \h 4HYPERLINK \l "_Toc359244467" 1.4 热轧带钢发展趋势及市场PAGEREF _Toc359244467 \h 4HYPERLINK \l "_Toc359244468" 1.5 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PAGEREF _Toc359244468 \h 5HYPERLINK \l "_Toc359244469" 1.6 本设计的相关问题 PAGEREF _Toc359244469 \h 6HYPERLINK \l "_Toc359244470" 2 车间产品大纲和金属平衡PAGEREF _Toc359244470 \h 7HYPERLINK \l "_Toc359244471" 2.1 车间产品大纲 PAGEREF_Toc359244471 \h 7HYPERLINK \l "_Toc359244472" 2.1.1 金属平衡图 PAGEREF_Toc359244472 \h 7HYPERLINK \l "_Toc359244473" 2.2 板坯及产品规格 PAGEREF _Toc359244473 \h 8HYPERLINK \l "_Toc359244474" 2.2.1 板坯 PAGEREF_Toc359244474 \h 8HYPERLINK \l "_Toc359244475" 2.3 产品特点 PAGEREF_Toc359244475 \h 8HYPERLINK \l "_Toc359244476" 2.3.1 产品质量标准 PAGEREF _Toc359244476 \h 8HYPERLINK \l "_Toc359244477" 2.3.2 产品性能 PAGEREF_Toc359244477 \h 10HYPERLINK \l "_Toc359244478" 2.4 金属平衡表 PAGEREF_Toc359244478 \h 10HYPERLINK \l "_Toc359244479" 3 设计方案 PAGEREF_Toc359244479 \h 12HYPERLINK \l "_Toc359244480" 3.1 工艺方案的选择 PAGEREF _Toc359244480 \h 12HYPERLINK \l "_Toc359244481" 3.2 主机型式的选择 PAGEREF _Toc359244481 \h 14HYPERLINK \l "_Toc359244482" 3.3 轧机数量及相关设备的选择PAGEREF _Toc359244482 \h 15HYPERLINK \l "_Toc359244483" 3.3.1 粗轧机组设备选择 PAGEREF _Toc359244483 \h 15HYPERLINK \l "_Toc359244484" 3.3.2 侧压设备的选择 PAGEREF _Toc359244484 \h 16HYPERLINK \l "_Toc359244485" 3.3.3 保温装置的选择 PAGEREF _Toc359244485 \h 16HYPERLINK \l "_Toc359244486" 3.3.4 精轧机组设备选择 PAGEREF _Toc359244486 \h 17HYPERLINK \l "_Toc359244487" 3.4 加热炉的选择 PAGEREF_Toc359244487 \h 22HYPERLINK \l "_Toc359244488" 4 生产工艺流程 PAGEREF_Toc359244488 \h 24HYPERLINK \l "_Toc359244489" 4.1 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PAGEREF _Toc359244489 \h 24HYPERLINK \l "_Toc359244490" 4.2 生产工艺流程 PAGEREF_Toc359244490 \h 24HYPERLINK \l "_Toc359244491" 4.3 工艺制度 PAGEREF_Toc359244491 \h 26HYPERLINK \l "_Toc359244492" 4.3.1 坯料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359244492 \h 26HYPERLINK \l "_Toc359244493" 4.3.2 加热制度 PAGEREF_Toc359244493 \h 27HYPERLINK \l "_Toc359244494" 4.3.3 轧制制度 PAGEREF_Toc359244494 \h 28HYPERLINK \l "_Toc359244495" 4.3.4 冷却制度 PAGEREF_Toc359244495 \h 30HYPERLINK \l "_Toc359244496" 4.3.5 卷取制度 PAGEREF_Toc359244496 \h 30HYPERLINK \l "_Toc359244497" 4.4 车间自动化 PAGEREF_Toc359244497 \h 32HYPERLINK \l "_Toc359244498" 5 车间工作制度及年工作小时PAGEREF _Toc359244498 \h 34HYPERLINK \l "_Toc359244499" 5.1 车间工作制度 PAGEREF_Toc359244499 \h 34HYPERLINK \l "_Toc359244500" 5.2 年工作小时 PAGEREF_Toc359244500 \h 34HYPERLINK \l "_Toc359244501" 6 轧机组成和型式及其生产能力PAGEREF _Toc359244501 \h 35HYPERLINK \l "_Toc359244502" 6.1 粗轧机组 PAGEREF_Toc359244502 \h 35HYPERLINK \l "_Toc359244503" 6.1.1 粗轧机组的组成 PAGEREF _Toc359244503 \h 35HYPERLINK \l "_Toc359244504" 6.1.2 精轧机组的组成 PAGEREF _Toc359244504 \h 35HYPERLINK \l "_Toc359244505" 6.2 粗轧机主要参数确定 PAGEREF _Toc359244505 \h 35HYPERLINK \l "_Toc359244506" 6.2.1 粗轧机R1参数确定 PAGEREF _Toc359244506 \h 35HYPERLINK \l "_Toc359244507" 6.2.2 粗轧机R2参数确定 PAGEREF _Toc359244507 \h 38HYPERLINK \l "_Toc359244508" 6.3 精轧机组主要参数确定PAGEREF _Toc359244508 \h 40HYPERLINK \l "_Toc359244509" 6.3.1 精轧机F1~F3的参数确定PAGEREF _Toc359244509 \h 40HYPERLINK \l "_Toc359244510" 6.3.2 精轧机F4~F7的参数确定PAGEREF _Toc359244510 \h 42HYPERLINK \l "_Toc359244511" 6.3.3 轧辊材质的选择 PAGEREF _Toc359244511 \h 45HYPERLINK \l "_Toc359244512" 7 轧制工艺参数设计 PAGEREF _Toc359244512 \h 46HYPERLINK \l "_Toc359244513" 7.1 制定轧制制度的原则和要求PAGEREF _Toc359244513 \h 46HYPERLINK \l "_Toc359244514" 7.2 粗轧压下规程 PAGEREF_Toc359244514 \h 47HYPERLINK \l "_Toc359244515" 7.2.1 粗轧温度制度 PAGEREF _Toc359244515 \h 47HYPERLINK \l "_Toc359244516" 7.2.2 粗轧速度制度 PAGEREF _Toc359244516 \h 49HYPERLINK \l "_Toc359244517" 7.2.3 粗轧压下制度 PAGEREF _Toc359244517 \h 51HYPERLINK \l "_Toc359244518" 7.3 精轧压下规程 PAGEREF_Toc359244518 \h 52HYPERLINK \l "_Toc359244519" 7.3.1 精轧压下量的分配 PAGEREF _Toc359244519 \h 52HYPERLINK \l "_Toc359244520" 7.3.2 精轧速度制度 PAGEREF _Toc359244520 \h 53HYPERLINK \l "_Toc359244521" 7.3.3 精轧轧制时间和周期的确定 PAGEREF _Toc359244521 \h 54HYPERLINK \l "_Toc359244522" 7.3.4 轧制图表 PAGEREF_Toc359244522 \h 56HYPERLINK \l "_Toc359244523" 7.3.5 精轧温度制度 PAGEREF _Toc359244523 \h 57HYPERLINK \l "_Toc359244524" 7.4 力能参数计算 PAGEREF_Toc359244524 \h 58HYPERLINK \l "_Toc359244525" 7.4.1 轧制压力计算 PAGEREF _Toc359244525 \h 58HYPERLINK \l "_Toc359244526" 7.4.2 轧制力矩的计算 PAGEREF _Toc359244526 \h 59HYPERLINK \l "_Toc359244527" 7.5 电机及轧辊强度校核 PAGEREF _Toc359244527 \h 60HYPERLINK \l "_Toc359244528" 7.5.1 粗轧机组电机校核 PAGEREF _Toc359244528 \h 60HYPERLINK \l "_Toc359244529" 7.5.2 精轧机组电机校核 PAGEREF _Toc359244529 \h 61HYPERLINK \l "_Toc359244530" 7.5.3 粗轧R1、R2轧辊强度校核PAGEREF _Toc359244530 \h 62HYPERLINK \l "_Toc359244531" 7.5.4 精轧机组轧辊强度校核PAGEREF _Toc359244531 \h 63HYPERLINK \l "_Toc359244532" 7.6 轧机生产能力计算 PAGEREF _Toc359244532 \h 64HYPERLINK \l "_Toc359244533" 7.7 各计算产品的轧制程序表PAGEREF _Toc359244533 \h 65HYPERLINK \l "_Toc359244534" 7.8 压下规程程序框图 PAGEREF _Toc359244534 \h 70HYPERLINK \l "_Toc359244535" 8 主要辅助设备及其生产能力PAGEREF _Toc359244535 \h 71HYPERLINK \l "_Toc359244536" 8.1 加热炉的生产能力 PAGEREF _Toc359244536 \h 71HYPERLINK \l "_Toc359244537" 8.2 切头飞剪 PAGEREF_Toc359244537 \h 74HYPERLINK \l "_Toc359244538" 8.3 卷取机 PAGEREF_Toc359244538 \h 75HYPERLINK \l "_Toc359244539" 8.4 板坯边部加热器 PAGEREF _Toc359244539 \h 76HYPERLINK \l "_Toc359244540" 8.5 定宽压力机 PAGEREF_Toc359244540 \h 76HYPERLINK \l "_Toc359244541" 8.6 除鳞设备 PAGEREF_Toc359244541 \h 77HYPERLINK \l "_Toc359244542" 8.7 热卷箱 PAGEREF_Toc359244542 \h 77HYPERLINK \l "_Toc359244543" 8.8 层流冷却系统 PAGEREF_Toc359244543 \h 77HYPERLINK \l "_Toc359244544" 9 车间平面布置、仓库面积及起重运输 PAGEREF _Toc359244544 \h 79HYPERLINK \l "_Toc359244545" 9.1 车间平面布置原则 PAGEREF _Toc359244545 \h 79HYPERLINK \l "_Toc359244546" 9.2 金属流线型式 PAGEREF_Toc359244546 \h 79HYPERLINK \l "_Toc359244547" 9.3 仓库面积的确定 PAGEREF _Toc359244547 \h 79HYPERLINK \l "_Toc359244548" 9.3.1 确定仓库面积的原则PAGEREF _Toc359244548 \h 79HYPERLINK \l "_Toc359244549" 9.3.2原料仓库面积的确定 PAGEREF _Toc359244549 \h 79HYPERLINK \l "_Toc359244550" 9.3.3 成品仓库面积的确定PAGEREF _Toc359244550 \h 80HYPERLINK \l "_Toc359244551" 9.4 车间平面设计及起重运输设备 PAGEREF _Toc359244551 \h 80HYPERLINK \l "_Toc359244552" 10 车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PAGEREF _Toc359244552 \h 82HYPERLINK \l "_Toc359244553" 11 环境保护 PAGEREF_Toc359244553 \h 83HYPERLINK \l "_Toc359244554" 11.1 环境保护概述 PAGEREF_Toc359244554 \h 83HYPERLINK \l "_Toc359244555" 11.2 环境保护的内容与对策PAGEREF _Toc359244555 \h 83HYPERLINK \l "_Toc359244556" 11.2.1 绿化 PAGEREF_Toc359244556 \h 83HYPERLINK \l "_Toc359244557" 11.2.2 水质处理 PAGEREF_Toc359244557 \h 83HYPERLINK \l "_Toc359244558" 11.2.3 噪音防治 PAGEREF_Toc359244558 \h 83HYPERLINK \l "_Toc359244559" 11.2.4 大气污染的防治 PAGEREF _Toc359244559 \h 84HYPERLINK \l "_Toc359244560" 11.2.5 有害废弃物的处理 PAGEREF _Toc359244560 \h 84HYPERLINK \l "_Toc359244561" 11.2.6 车间的综合利用 PAGEREF _Toc359244561 \h 84HYPERLINK \l "_Toc359244562" 主要参考文献 PAGEREF_Toc359244562 \h 86HYPERLINK \l "_Toc359244563" 程序 PAGEREF _Toc359244563 \h 881 概述1.1 热轧板带钢发展史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国,钢铁行业一直处于基础产业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很重要,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一座3×150t的转炉炼钢车间2007年06月20日目录摘要 (1)引言 (2)1 设计方案的选择确定 (3)1.1车间生产规模、转炉容量及座数、产品方案的确定 (3)1.1.1车间生产规模及座数的确定: (3)1.1.2产品方案的确定: (3)1.2车间各主要系统所用方案的比较及确定 (3)1.2.1 铁水供应系统 (3)1.2.2 散状料供应系统 (4)1.2.3 烟气净化系统 (6)1.2.4 炉外精炼系统 (8)1.2.5 浇注系统 (8)1.2.6 出渣系统 (10)1.3炼钢车间工艺布置 (11)1.3.1 车间跨数的确定 (11)1.3.2 各跨的工艺布置 (11)1.4车间工艺流程简介 (12)1.4.1 工艺流程框图 (12)1.4.2 工艺流程说明 (12)1.5转炉冶炼指标及原材料消耗 (13)1.5.1 转炉冶炼作业指标 (13)2 设备计算 (14)2.1转炉设计 (14)2.1.1炉型设计 (14)2.1.2 转炉倾动力矩计算及电机功率确定 (17)2.2氧枪设计 (21)2.2.1氧枪喷头设计 (21)2.2.1氧枪枪身设计 (22)2.3烟气净化系统设备设计与计算 (26)2.4炉外精炼设备设计与计算 (39)3 车间设计 (40)3.1原料供应系统 (40)3.1.1铁水供应系统 (40)3.1.2 废钢厂和废钢斗计算 (40)3.1.3 散状料供应系统 (40)3.1.4 合金供应系统 (40)3.2浇注系统设备计算 (41)3.2.1 盛钢桶及盛钢桶车 (41)3.2.2 连铸机 (41)3.3渣罐(盘)的确定 (41)3.4车间尺寸计算 (42)3.4.1 炉子跨 (42)3.4.2 加料跨 (42)3.4.3 浇铸跨 (42)3.5天车计算 (42)致谢 (44)摘要本设计为设计一座3×150吨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主要产品是低碳钢。
目录绪言第一章设计方案 (1)1.1 设计概述 (1)1.2 产品方案 (2)1.3 产量计算 (4)1.4 新技术、新设备的选择说明 (14)1.5 工艺流程及车间的组成………………………………………….………15第二章电弧炉设计 (17)2.1 电弧炉炉型及其尺寸计算 (17)2.2 炉子变压器功率和电参数的确定 (22)第三章连铸设计 (26)3.1 车间设备及参数的选定 (26)3.2 连铸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27)3.3 连铸车间的工艺布置 (31)第四章车间布置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33)4.1 炉子跨 (35)4.2 原料跨 (42)4.3 浇铸跨 (45)4.4 精炼跨间布置 (48)第五章电炉炼钢的经济技术指标 (53)5.1 产量方面 (53)5.2 质量方面 (53)5.3 品种方面 (53)5.4 成本方面 (54)第六章专题研究 (55)6.1 开发背景 (55)6.2成形耐火涂料的特性和性能 (56)6.3耐火涂料层的涂敷作业 (58)6.4结束语 (58)参考文献 (59)绪言本次设计是根据娄底地区条件设计年产量为70万吨电弧炉炼钢车间,该地区矿藏丰富,水源充沛,交通发达,设计炼钢车间条件比较合理。
同时在该地区建厂不仅是本地区工业发展的需要,也为本地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拉可靠保证在本次设计中。
考虑到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方向,更加为能够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优质钢,合金钢等特钢品种,本次设计中采用现在比较先进的炼钢技术。
尽量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建设一流的现代炼钢车间。
如:在本次设计中。
电炉中采用二次燃烧技术,吹氧自动系统。
连铸车间中,采用全程保护浇注,电磁搅拌系统,结晶器液面控制仪,汽水喷雾冷却等先进技术,为企业的高产量,高质量发展创造拉条件,将为企业本身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丰富的经济效益。
《年产量100万吨棒材车间设计》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成教学院班级:函材升本15姓名:田宇赋日期:2017-04-23绪论小型棒材一直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钢材品种之一,并以较高速度的增长。
近20年来,小型棒材占钢材重量的比例为23.5%-27.7%。
1999年产量高达3141万吨。
我国现有县以上小型棒材轧机700套,全国则多达3000余套,数量堪称世界第一,总生产能力达3400万吨,小型棒材轧机的数量已经大大过剩了,但这些轧机中绝大多数是落后的横列式轧机。
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建设了一批技术先进的连续式(包括班连续式)轧机,迄今已达65套,其生产能力约为1980万吨。
据预测2005年小型材需求量将达3600万吨,先进轧机产能仅为需求量的一半左右,这说明先进轧机数量远远不足,而落后轧机数量过多,显然这种结构极为不合理。
这些落后的轧机大多采用二火或多火成材,工艺及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极低,质量差,成材率低,能源消耗高,产品竞争力差。
由以落后轧机套数过多,造成我国每套小型轧机平均年产量仅1.4万吨(美国为12.1万吨)。
按照国家政策,上述落后的轧机将期限在2002年淘汰,同时重点对现有大中型企业中的小型轧机进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连续式,半连续式小型轧机,因此,怎样对小型棒材车间进行合理化设计也成为科技工作者的一个课题。
车间平面设计是整个车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和影响其他各项设计的关键和基础。
正确地进行工艺设计是完成车间设计任务的关键。
本次车间设计是作者本人在深入工厂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吸取了生产现况的实际经验与不足,并参考了其它设计资料进行的。
由于作者是初次尝试车间设计,经验不足,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同时再次对老师的指导表示感谢。
炉型的选择取决于坯料的断面大小,钢材品种和加热质量等要求。
线棒材轧机加热炉大都采用步进梁式加热炉。
梁底组合式步进加热炉比推钢式加热炉有较多的优点,也优于步进底式加热炉,它能使钢坯的加热温度均匀,没有或很少有水管墨印,坯料不与滑轨摩擦,不会划伤坯料,加热质量好。
年产100万吨薄板连铸连轧车间工艺设计目录1 概述 (3)1.1近终形技术的兴起 (3)1.2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发展 (4)1.3车间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8)1.4厂址的选择 (9)2 生产方案及坯料的选择 (10)2.1生产方案的编制 (10)2.2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产品方案 (11)2.3生产方案的选择 (11)3主要设备的选择 (12)3.1.连铸区的设备选择 (13)3.2加热设备 (20)3.3 轧制设备 (23)4 产品工艺设计 (25)4.1 产品压下规程 (25)4.2 咬入条件较核 (26)4.3 各道次轧制温度的确定 (27)4.4 轧制压力的计算 (27)4.5 轧制力矩的计算 (30)4.6 附加摩擦力矩的确定 (31)4.7 空转力矩的确定 (34)4.8 动力矩的计算 (35)4.9 静力矩的确定 (35)4.10 电机功率的较核 (35)4.11 轧辊强度的较核 (37)4.12 金属平衡表编制 (41)5辊型设计 (42)5.1 辊型的磨削凸度 (42)5.2工作辊挠度与轧辊实际凸度的关系 (43)5.3 轧辊挠度的计算 (43)后记 (46)参考文献 (47)1 概述[4]1.1 近终形连铸技术的兴起随着冶金工业的技术发展进步,新工艺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全球范围内板材连铸工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近终形连铸的开发成功,更是促进了板材市场的变化。
近终形连铸是一项高新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走向工业化。
它的实质是在保证成品钢材的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小铸坯的断面来取代压力加工。
近终形连铸通常可分为三大类:薄板坯连铸和喷雾成形。
与普通连铸工艺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具有如下特点:(1)工艺简化,设备减少,生产线缩短。
薄板坯连铸连轧省去了粗轧和部分精轧机架,生产线一般仅200余米,降低了单位基建造价,缩短了施工日期,可较快地投产并发挥投资效益。
(2)生产周期短。